① 太原有哪些美食
太原的麵食最為有名,品種多,歷史久,製作方法各異,澆頭菜碼考究。炒莜麵、拉麵、貓耳朵、搓魚兒、莜麵烤佬、紅麵糊糊、肉絲炒剔尖、刀削麵、炒疙瘩等
珍珠粥
珍珠粥本是壽陽民間普通的小米綠豆稀粥,因味美可口,曾得到清道光皇帝的贊賞。
羊雜碎湯
羊雜碎湯是一道街頭常見小吃。在大鍋中放入羊肝、肺、胃、腸、心、蹄筋等煮得爛熟,然後加入蔥、姜、香菜、粉條、豆腐等同煮,熟後盛入碗中,澆上羊肉湯,再放香菜、醋、鹽、辣椒等調料即可食用。該湯香氣撲鼻,湯色乳白,熱辣鮮美,是冬季常見小吃。
豆沙糕
豆沙糕創制於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製成。相傳當年太平天國義軍部隊駐扎曲沃時,一些濟源籍傷殘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榮,便不思故鄉,留居曲沃,為謀生而經營起豆沙糕生意。
三倒手硬面饃
「三倒手」硬面饃製作工藝復雜,系手工操作,經過3 次倒手,使麵粉充分發酵,因而達到了層次分明,圓潤飽滿,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陽城肉罐肉
陽城肉罐肉是馳名三晉美味佳餚,是用豬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種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純正,軟爛可口。同時,陽城肉罐肉不僅製作工藝獨特,味純噴香,而且陽城肉罐還是我國陶瓷工藝百花園里的一枝奇葩。
晉中油糕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面)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製作方法不同,有雲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
豆腐腦
榆次「三寶」之一的豆腐腦,奇特之處,在於「打鹵」。其中尤以白海馬的豆腐腦最為著名,白海馬的豆腐腦由「三鍋」組成。
榆次灌腸
榆次灌腸具有濃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寶」之一。榆次灌腸分紅、白兩種。紅灌腸用鮮豬血與面製成;白灌腸不用豬血,故呈灰白色。灌腸以蕎面製成,入口爽利而筋道,味烈,素淡開胃。
豬血灌腸
豬血灌腸是霍州傳統名食之一,它創制於清朝中葉,加工精細,風味獨特,是譽滿三晉之佳品。1900 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西太後與光緒皇帝出逃西安,歇足於霍州,霍州名廚為其製作御宴。西太後、光緒皇帝與諸大臣對豬血灌腸贊不絕口,故此成為一道傳統名吃。
陽泉飄抿曲
飄抿曲,亦稱小河撈,從明朝開始風行於陽泉。它是以綠豆摻少量精白麵粉和面,經特製抿曲床壓制而成。煮熟後撈入各種調料配製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它長如掛面,細如毛粉,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
孟封餅
孟封餅是清徐縣孟封村獨特的傳統名食,以香、酥、軟、甜、涼的特點久負盛名。凡品嘗過它的人,無不稱其為餅中佳品。
油糊角
油糊角創制於唐代,用麵粉做成油糊角,裡面分別包上雞蛋、豆腐、粉絲、粉皮、韭菜、芝麻、蘿卜等菜餡,然後用油煎炸即可。
面麻片
代州面麻片,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以片薄、質脆、香甜可口著稱。
油麵
油麵是太谷縣的傳統食品,狀似饅頭,經油炸制而成。外酥內軟,香甜可口。
文字型大小:清乾隆年間,太谷縣即有油饃、油食等油炸食品。到咸豐、同治時,西街「隆盛長」(原名「隆盛昌」)開始生產油麵,專供大戶人家食用。後來「文」字型大小(文元堂、文令堂、文成堂)增加原料,改進工藝,使油麵更富特色。「文」字型大小逐漸取代「隆盛長」,成了製作、經銷油麵食品的大字型大小作坊。
刀削麵
太原的麵食遠近聞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刀削麵了。刀削麵對廚師的手藝有很高的要求,製作的過程非常具有觀賞性。廚師手持一把形狀獨特的瓦形刀,立於盛滿了滾水的大鍋前,另一隻手托著一塊筒狀的面團。開始削麵以後,面條從上向下飄入鍋中,條條相連。成品面條呈三棱形,寬厚長度一樣,再佐以澆頭、菜碼,吃來光滑筋道。
② 太原雙塔南巷的豆腐腦去了哪裡還有煮串串,鐵板燒,臭豆腐等都去了哪裡,知道的告知一下,太懷念哪裡的
嘿 這都不知道 笨死了 其實我也不認路
③ 太原有哪些特色小吃
1、百花稍梅
百花稍梅是山西的一道傳統美食,也是一道極具藝術性的風味小吃,「稍梅」,是山西人的叫法,稍梅也叫燒麥、肖米、稍麥、鬼蓬頭,是形容頂端蓬鬆術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麵食,類似於小籠包子。
2、貓耳朵
貓耳朵是晉南,晉中、晉北等地區流行的一種風味麵食。它吃著筋滑利口,製作簡便,適用多種麵粉和澆頭,又加製作簡便。在晉中一帶,人們用白面、高粱面製作;在雁北、忻縣高寒地區,人們用莜麵、蕎面製作,取名「碾疙瘩」,還名「碾飥飥」。
3、剔尖
剔尖又稱撥魚、剔撥股,是流行於山西省運城,晉中等地的漢族傳統麵食,以其方便快捷、口感香滑,是山西麵食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也是居民的主要午餐之一。剔尖兩端細長,中間部分稍寬厚,白細光滑,軟而有筋,澆上澆頭,再配以調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
4、蕎面河撈
蕎面河撈,漢族小吃,除具有湯清味美,濃香宜人、冷熱均可,四季皆宜等特點外;還有利口開胃、增強食慾、潤膚烏發、清火去郁、強腎健脾、秘等特殊功效。自古以來便有「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吸引遠近顧客之說。
5、羊雜割
羊雜割,為山西的一種地方小吃。據傳,山西人吃雜割始於元朝,雜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賜。羊雜最開始是懷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帶小有名氣。過去懷仁和內蒙人吃羊肉的習慣不一樣,內蒙人只吃肉,而懷仁人卻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創造了一種美食叫「羊雜」。
④ 蒸碗豆腐腦西安做法的太原那有
豆漿燒開後,趁熱加入葡萄糖內脂,用干凈筷子稍攪一下,隨即靜置即可。
豆漿可以用豆漿機自製,也可以買。
如果准備做二碗豆腐腦,可用一小把黃豆,事先泡好,用豆漿機製成熟豆漿,葡萄糖內脂的用量大約是象小指甲蓋這么大的量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豆腐腦時,千萬不要用不銹鋼的勺、筷或器皿。
豆腐腦做成後,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放調料。
⑤ 太原有哪些好吃的美食推薦呢
在山西省的中央處有處地方名叫「太原」,整體呈盆地地形,其區域的輪廓呈蝙蝠型。太原條件得天獨厚,好山好水出好物,那麼太原小吃有哪些?太原最值得去的小吃街在哪兒呢?
眾所周知,一個民族的特色就能從吃上體現出來,美食在某種意義上是文化符號的載體,太原小吃即是太原人民文化的傳遞者,它傳承著老一輩的熱情以及與傳統文化間的牽絆,傳播著後輩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太原一直注入著新能量……以上就是關於太原小吃的全部回答,如果喜歡當地的美食,不妨前去嘗試,是最好的方式。
⑥ 太原哪裡的老豆腐好吃呢
作為太原的地道早點,當然少不了「麻葉兒、老豆腐」。
「老豆腐」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但各有其名,有叫「豆腐腦」的,有叫「豆花兒」的,而太原人把這種豆漿經凝固劑點漿後形成的固狀物叫「老豆腐」。
在太原市有這樣的老話和說法:「杏花村裡老白汾,太原城內六味齋」、「不吃六味齋,不算到太原」。市中心的柳巷商業街是人氣最高的,是那種古香古色的百年老店,雖然是名店,但是分量還是給得非常足,讓人吃起來相當過癮。
早晨一碗熱呼呼的老豆腐,再把油條使勁摁進去蘸著丟進嘴裡,幸福啊。
⑦ 太原哪裡的老豆腐好吃
桃園四巷西口路南,四川人兩口子經營多年的老豆腐攤,特點:豆腐是自己點的,味道非常純正細膩,粉湯味道也符合太原人口味,無論春夏秋冬,附近乃至遠處的居民常常爆滿小攤,美中不足的是粉湯輔料少,油條有時候不夠煊。
⑧ 太原市哪裡的豆腐腦最好吃最好是路邊攤
半破東街 二小的麻葉老豆腐最有名最好吃了。如果你想吃的話最好是在早上7點半之前去。要不吃的人太多了。喝老豆腐雖然還算方便,但麻葉你的排隊。他的丸子湯也很好喝的。
⑨ 正宗老太原豆腐腦鹵的做法
用料1
內酯豆腐 1-2盒
水發黃花菜 20克
水發木耳 30克(4-5小朵)
水發香菇 20克(3個)
雞蛋 1個
清水 500克
香菜 適量
鹽 3克
生抽 10ml
老抽 10ml
糖 1勺
水澱粉 適量
香油
韭菜花
腐乳汁
蒜汁 適量
用料2 (香料油調料)
香菜 1棵(帶根)
蔥 2段
大料(八角) 2小瓣
姜 2-3片
色拉油 40克
京味鹵汁兒豆腐腦的做法
香菜,蔥段,薑片,大料,洗凈切好備用
黃花木耳香菇泡發洗凈切碎末備用
內酯豆腐裝入碗中入蒸鍋蒸制15分鍾
取大蒜兩瓣,壓成蒜末後加入1小勺清水和少許鹽混合製成蒜汁備用
鍋內倒油,下入香料油原料小火慢炸
炸至原料外皮呈棕黃色後撈出原料渣滓保留香料油
待油溫降低後下入木耳香菇黃花菜翻炒
炒出香味後加入清水
加鹽糖醬油調味後蓋蓋轉中火煮制5分鍾
淋入水澱粉勾芡
待鹵汁粘稠後轉小火轉圈淋入蛋液後關火加少許香油調味
蒸好的內酯豆腐裝碗,將鹵汁淋在上面,加腐乳汁,韭菜花,蒜汁,香菜末後製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