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太原哪裡的老豆腐好吃
桃園四巷西口路南,四川人兩口子經營多年的老豆腐攤,特點:豆腐是自己點的,味道非常純正細膩,粉湯味道也符合太原人口味,無論春夏秋冬,附近乃至遠處的居民常常爆滿小攤,美中不足的是粉湯輔料少,油條有時候不夠煊。
Ⅱ 北京的哪些胡同,美食是比較多的
位置就在東四北新橋附近。有各種排名鹵煮老店,北新橋鹵煮也算是名列前茅。
我吃東西比較專情,,一直吃是這家。從簡陋店鋪吃到了裝修門面,從操刀老師傅吃到了現在小徒弟兒。也算是老字型大小了。
不管是附近胡同里的居民,還是搬出五環以外老北京人呢
,都喜歡有事沒事喜歡擠在這家鹵煮老店,體味那記憶中味道。
值得一就是娛樂圈帥哥美女門也曾光顧這家店。
Ⅲ 北京胡同有哪些特色小吃
北京胡同的小吃有很多種,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小吃就數北京小吃13絕啦!老北京小吃13絕包括豆面糕、艾窩窩、饊子麻花、蛤蟆吐蜜、姜絲排叉、糖耳朵、、麵茶、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奶油炸糕、蛤蟆吐蜜膠卷。味道絕對北京味十足。
Ⅳ 老北京胡同美食推薦
我們對北京從來都不陌生,對它總是有著美好的回憶和感受。這里的文化,這里的歷史建築遺跡,這里的自然景觀,這里的人和事,都彷彿是記憶中出現過的影像。
而且這里的美食歷史悠久,而且因為北京的地理位置,這里的美食也比較多樣化。所以今天,邊肖想給你介紹一下老北京胡同的美食,看看你有沒有雹銀吃過!
道灣胡同的德料店
美術館後街東側的道灣胡同,因蜿蜒曲折而得名。
果然,邊肖順著導航,在狹窄的道灣小巷裡七拐八彎之後,
最後,我們在一棟房子外面停下來,試探性地走進去,才確定這就是我們要找的「鰻魚熊本食堂」。
餐廳面積不大,大堂是可以容納四張小方桌的榻榻米。此外,還有一個酒吧,一個控制台和一個單人榻榻米房間。
雖然地方很小,但是室內很溫馨,有熊本熊,有日本清酒,到處都是貓是地道的日式風格。
橘子三文魚柳好吃,嫩滑可口。金槍魚沙拉也很豐盛,最外層全是魚子醬。這個熊卷是芝麻海苔飯,卷著鰻魚、三文魚、炸大蝦和黃瓜。非常推薦,而且是熊本食堂的招牌。
鱔魚飯是真誠的鱔魚,烤的皮嫩,滿碗,肉香,醬不甜不膩。天婦羅烏冬面很好吃。蝦不僅新鮮,而且個頭大,湯也很好喝。
東九條胡同立德串串店
如果你逛累了東四十條和張自忠路附近段的葉聖陶故居,想找一家好吃的烤肉串店,就來這里吧!
因為他的烤肉串又大又多!所有的羊肉串都放在一個小桶里,滿滿一桶的羊肉串!
牛肉串和羊肉串是他家的招牌。大塊的牛或羊肉串綁在鐵串上,很充實,很真實。
蜂蜜雞翅的味道很特別,和蜂蜜汁的味道不一樣,一點甜中帶點辣。表面焦,裡面肉嫩。烤蝦和脆皮雞骨也值得推薦。都是很焦的,幾大塊脆皮雞骨撒了足夠的料。
可以試試烤饅頭片和蘑菇。黑胡椒土豆泥也是每桌必點的菜。除了濃烈的黑胡椒味,還有乳酪味。
炸豆腐有嚼勁,味道溫和,微甜。別看他家躲在巷子里,但是晚上超級熱!他的店裝修很簡單,但是很接地氣,找到了小時候的感覺。
東二條胡同的湘菜館
喜歡吃辣的,一定要嘗嘗東四二條胡同的百粒米。
是一家湘菜館,店面不大,但是裝修的很文藝。
鍋燒豬蹄很軟很爛,辣味中帶著一絲甜味。豬蹄上蓋著紅潤香濃的湯汁,吃在嘴裡香而不膩。強烈推薦。
苦瓜牛蛙,特別的組合,也是他家的一大特色。裡面很多小米椒,黃椒也很辣。特別是牛蛙真的很嫩。
茭白牛肉絲應該是他家為數不源旦宴多的不辣的菜了。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但是味道很好,很清爽。
關鍵是他的米酒很不錯。有桂花、玫瑰、洛神花、原味四種口味。邊肖喜歡玫瑰色,感覺更醇厚。
別看樓下地方窄。爬樓梯到二樓,有一個很大的露台。然而,現在是夏天。中午坐在外面吃飯遲慶有點熱,晚上露台會開著。
引入邊肖後,每個人的食物清單增加了嗎?老北京胡同里的這種美食,有老北京的味道,最接地氣的人文氣息。這種美食無非是印象最深刻的。記住這次有味道的旅行!
Ⅳ 誰知道長春或者榆樹哪賣的干豆腐最好
從火車站坐361路,到二道街站下車,馬路對面就是殘聯,殘聯的路南就是豆腐房了。那裡是豆製品廠,干豆腐、大豆腐、凍豆腐、豆腐皮,統統都有。
Ⅵ 北京胡同探寶 — 美食篇
因為疫情,許久不能出門遊玩的心,終於在春暖花開之時,按耐不住地迸發了。
楊先森帶著楊小寶回盆地了,我並不想隨其換個地方躺吃睡。江南的春雨,需要北方的乾燥來綜合。去年刷了兩遍的《新世界》,青磚的胡同,城牆根下的豆汁兒是什麼味道?是的,北京,咱們說走就走。
本次行程以胡同為主,吃飯要去本地人也會去的地方。大多地點分散,為美食花時間,也是一種態度。
前期准備:
敲黑板:一定要穿舒服的鞋,因為北京太太太大啦……
入京必備的3個軟體,一個是ZFB上注冊北京健康寶,用途你懂的;另一個就是超方便的「億通行」app,地鐵公交刷一刷,快速進站不等候;型仿最後一個當然是網路地圖啦,我走遍大小胡同找吃的,小度功不可沒。悶租好
據說這是京城最早的鹵煮,有百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不但味道好,還保留著徒手鍋中取腸的傳統手藝。
地點:大柵欄附近的廊坊二條
我要了一碗一個火燒的鹵煮,香氣撲鼻,小腸很嫩,火燒也很入味。醬湯稍咸,總體很贊。
徒手鍋中取腸
一家老字型大小,據說有50多年了。我去的這家是分店,門臉兒很小,不注意容易錯過。老師傅的手藝,從切到炸,現場操作那叫一個利索。出鍋之後,淋上蒜汁兒,外焦里內,口感豐富。配上自家煮的酸梅湯,那叫一個爽。
我還嘗試了杏仁豆腐,口感一般,後面會介紹更好吃的一家
地點:鼓樓東大街240號
地點:定安門外大街
有人說,在北京炒肝兒做的好的店是鳳毛麟角,天興居就是鳳毛麟角其中之一。開了好多家分店,前門鮮魚口也有。我是在安定門外那家吃的。
到的螞鉛時候人家已經塊打烊了,最後一份炒肝兒被我拿下。櫃台上堆了好多包裝像豆漿一樣的東西,一問才知道是豆汁兒,果斷拿下。
炒肝兒是有點與眾不同,用醬勾芡的特別濃,難怪人家說吃炒肝兒不能用勺子,會泄,要溜邊兒喝。他們家的料是非常足的,肝和腸都很多。對於我來說,吃的慣,但口味太咸。
還好有豆汁兒,解渴用。是否喝的慣就看各人了。網路傳言,豆汁是最難喝的飲料,沒有之一,我到覺得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可怕。回甘有綠豆味兒。
地址:百萬庄北街
單純地想找一家當地人的早餐店。深入居民區,邊吃邊聽大爺大媽聊天兒,別有一番風味。
紅糖火燒賣相如黑暗料理,口感偏粗糙,也許是我不習慣。豆腐腦是鹹的,而且也是用醬勾芡的湯。和江南的咸豆腐腦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存在。另外一個素包皮太厚了,不推薦。
這是一家路過的店,因為也在居民區,看大爺大媽們進進出出買來帶走,感覺不錯的樣子。甄糕的餡料相當豐富,口感有點像八寶飯,但不是豆沙餡兒。
這是一家光緒十九年至今,堅持研究爆肚一百二十多年的老店。一定要來嘗嘗的。本來他們家是最早的爆肚馮,後來被別人搶先注冊商標了,老爺子一氣之下,把招牌當中的「馮」字劃掉了。所以這家和大柵欄的爆肚馮不是一家。
地址:西城區安德路
我點的是羊肚仁+麻豆腐。羊肚仁是羊肚中最好的那部分,要趁熱吃,一點兒也不腥氣,很有嚼勁。蘸醬是他們家一絕,對我來說還是偏咸,這會來瓶北冰洋吧。
這家的門釘肉餅著實可以。皮很薄,煎的脆脆的,牛肉餡非常實在,牛油很香,汁水也多。一個肉餅和我拳頭差不多大小。價錢比其他家都便宜。就是店面環境不咋地。當然,美食往往都出在這樣的蒼蠅店。
地址:朝陽門北小街
估計是國內最正宗的中式宮廷下午茶了。它的創始人王希富先生,自幼與父兄學習傳統宮廷御膳,傳人們一直遵循宮廷御膳工藝,堅持用傳統的手工方法。酥皮,如白鵝毛層層疊疊。店內的布置和清宮劇一模一樣,如果不是那麼多客人,真的想再多一些儀式感。
入口絕對是贊的,和早上的火燒相比,體會到了宮里的講究。
地址:護國寺街
離住的地方很近,早起遛彎兒看到大爺大媽排隊(大爺大媽是實惠美食的風向標),忍不住也去買了點兒。
料好足,且瓷實。我掰了一點兒貝勒紅豆卷兒,就吃不下了。賣相一般,但太實在了!滿滿的堅果+碳水。感覺半個月的早飯都有了。
地址:留學路
隨處可見的老北京炸醬面,感覺一多半是針對遊客的。找了這家大海碗,相對還可以(店裡有好些本地大爺大媽,你們懂的)
地址:天橋
除了6種面碼的炸醬面,還點了個拌心裡美皮。坐對面的大爺問我,這拌心裡美是不是送的?我瞬間意識到這是多接地氣的一道菜呀,我喜歡。
量非常大,一頓頂兩頓。面勁道,但醬不如媽媽牌的香。
北京美食博大精深,是無法在短短兩天里尋到所有的,希望對喜歡胡同探寶的寶寶們有幫助。
Ⅶ 北京的麻豆腐好吃嗎哪有正宗的
各地不一樣,北京鼓樓那邊離竹園賓館那有一家特小的店,很不錯,不過你得自己逛去。
Ⅷ 原來你一直去的是「假牛街」,這才是北京最好吃的胡同
北京的天,可算是涼下來了。
上一波疫情的餘悸,漸漸從城六區消失,人不能總悶在家裡,是時候出門轉轉了。
也別跑遠了,找一片胡同逛逛,老樹小房可以遮蔭,咬一根冰棍,開一瓶北冰洋,聽舊時王謝堂前的閑話,找回一點人氣兒,比逛商場有意思。
圖蟲創意
尤其北京好多胡同,聽起來就很誘人。
炒豆胡同的炒豆好吃嗎?羊肉胡同會不會一條街都是涮羊肉?都腦補出一幅風情畫來了。
北京人起地名,從來簡單直接,有什麼說什麼。古都千年,不缺文人墨客,可起地名的權利,老百姓最大。都知有妙應寺,可大夥還是叫它白塔寺,俗名兒永遠好使。
包括拿食物給胡同命名這事兒——他們把全城最愛吃的一口,全都明晃晃寫在地圖上,告訴你來北京,不能缺這么幾頓。
首先,當之無愧的第一是羊肉——
一個北京,竟然先後曾有五條 羊肉胡同 ,分布各處,同名同姓。
就北京人對羊的痴迷來說,這很合理,除了羊毛,羊身上長什麼他們吃什麼——
上腦肉切片,炙子上烤得滋滋冒油,後腿涮鍋子,桃紅李白燦若雲霞,肋條腰窩做燒羊肉,羊蠍子火鍋吃美了來把抻面,爆肚脆嫩如鮮黃瓜,羊尾煉油炒麻豆腐,羊骨頭熬湯煮麵打鹵,羊頭肉切得飛薄送酒,那賣羊頭肉的小販,連羊角都要鑽空了,盛滿味道獨特的花椒鹽兒!
哪樣都不糟踐。就這么大的需求量,這么多的工序,沒有幾條羊肉胡同,真供不起北京人這么愛吃。
其中最有名的一條,是阜成門附近的羊肉胡同——在老舍先生的時代,西四牌樓一帶本就以大刀宰活羊的生意為多。不過後來,屬於它的地標已經是地質禮堂、後來的寶石公司和西四包子鋪了。
東單附近,也曾有一條羊肉胡同,後來改叫 洋溢胡同 了,也曾以 美食 著稱。
然而,它真實的身份,是日本料理來到北京的第一站!
這條還不是老洋溢胡同,過去洋溢胡同是東西向的
北京民聲
上世紀20年代,這里就成了北京日料的集中地之一,並且曾有一家兼具飲食和住宿功能的「旗亭」,名叫長春亭,算是當時規格最高的日料了。
抗戰前,數著東單牌樓、崇文門附近日本人多,這附近的日料集中程度,不亞於今天亮馬橋的提燈街——胡適的第一頓日料,就是在北京跟芥川龍之介吃的。
直到解放後,北京的日料還存續到文革前,1983年友好賓館的「割烹·白雲」又把這茬續上,北京人吃日料的 歷史 從羊肉胡同起,已有百年了。
呂新璋等 攝
如今還賣羊肉的羊肉胡同,大概只有一條。 這一條勝過多少條,貨真價實,如假包換——
明朝它還叫羊肉胡同,後來改叫生肉胡同,與之相對,旁邊還一條熟肉胡同。它倆就是今天的 壽劉胡同 和 輸入胡同 ,都在肉食者的天堂牛街!
洪記小吃店,提上一兜子松肉牙簽肉,別忘了多等一會牛肉大蔥包子出鍋,咬一口噴香;隔壁年記熟食,買醬牛肉跟掌櫃的要點兒原湯回去煮麵;嫌聚寶源的涮肉排隊長,連客軒也成;大順堂是街坊們認了幾十年的清真炒菜,吐魯番是北京第一家新疆餐廳……這還只是熟的,旁邊牛羊肉市場,想涮想烤,什麼沒有哇?
哪怕北京就這一條「羊肉胡同」,那都夠過癮的。
大眾點評:小包紙愛吃魚
北京人愛的除了羊肉,另一個就是醬 ——雍和宮有醬房東夾道,也有醬房西夾道,缸瓦市則有大醬坊胡同和小醬坊胡同。
他們不但真愛吃醬,而且把醬提到了一種崇高的地位:
凡是叫「醬XX」的,主角絕對不是後頭那道主料,而一定是醬。
在北京吃醬牛肉,那一定是真正的「醬」牛肉,軟爛的熟肉里必然有小粒醬豆在,而不是拿醬油隨便一燉,清醬和黃醬,那待遇可不一樣。
再比如天福號的醬肘子,肉皮紫黑紫黑地發亮,燉得爛乎乎,可沒有什麼大料味兒,甚至都不太咸 (飽弟口重) ,就是醬的清香、肉的本味。
天福號官方微博
還有就是 醬菜 ,醬坊胡同過去就是做醬菜的——
別看今天都叫鹹菜,在北京, 醬菜比單拿鹽腌的鹹菜檔次高。 清宮御膳里沒有鹹菜,可醬菜多得是,醬王瓜醬蘿卜醬茄子醬甘露,還拿胡蘿卜、豌豆、黃瓜和榛子用瘦豬肉丁和黃醬炒了佐餐,別號叫宮廷「四大醬」。
《中國名菜集錦》
除了羊肉和醬,北京的胡同名里凡有食物的,都是不可或缺。
比如多福巷原本叫豆腐巷,鍾樓以北還有一條豆腐池胡同。北京人愛吃豆腐,聽鸝館有一品豆腐,濟南館、清真館賣鍋塌豆腐,下酒送粥有小蔥拌豆腐、香椿拌豆腐,小吃有鹵煮炸豆腐,王致和臭豆腐,滴香油加蔥花抹炸窩頭片,天下獨此一味。
《中國之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最簡單的,今天還能吃到,但很少聽人說,叫 雞刨豆腐 :其實就是極嫩的南豆腐扣在盤里,加鹽滴香油撒一把蔥,邊拌邊吃,豆腐碎了,跟雞爪子刨過似的。
今天去寶瑞門釘肉餅或是華威肉餅,要一碟小蔥豆腐,上來的就是這個,乍一看糊弄事兒,其實倒也在譜。
大眾點評:平凡的世界_1953
還有北官場胡同,過去叫灌腸胡同,專有一條胡同凈出賣炸灌腸的,你想得多少人愛吃。它南邊的韶九胡同,以前叫燒酒胡同,有過明代光祿寺傳下來的酒坊,炸灌腸下酒,也挺好。
東交民巷,過去是東江米巷,專賣江米,小棗切糕粽子年糕艾窩窩驢打滾,沒它不行。
滿媽廚房
趙登禹路附近的有果胡同現已不存,過去它叫油炸鬼胡同。北京的油炸鬼可不止油條,還有饊子麻花、甜油鬼等等,也許炸油餅也算。滿城的人全吃這個,可以配豆腐腦麵茶豆漿豆汁小豆粥豆泡湯,但燒餅油鬼是最鐵的搭檔。
常營凱益齋炸食依舊豐盛,但舊京曾經的「油鬼」大多已不見了
有的胡同也以吃為名,但是那種食物消失或少見了,地區也失去了本來的功用。像炒米胡同、炒麵胡同——
炒米今天多見於蒙餐館,與大鍋奶茶、小碗酸奶一道奉上,已不是那麼日常的食品。炒麵,要不是近兩年的普及,好些小朋友都不知道抗美援朝「一口炒麵一把雪」吃的是這個,還當是上海炒麵、炒伊府麵呢。它早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胡同里自然不見再制售這個的了。
每一條有過香氣的胡同名,就是北京人曾經這樣活過的痕跡。在沒有點評、網紅,乃至沒有網的年代,這就是此間百姓為世人織就的一幅 美食 地圖。
如今,北京胡同名的 美食 地圖含義,早隨著城市變遷不同了。
方磚廠胡同又成了炸醬面的代名詞,人人都懂得上大興胡同喝麵茶,過去不賣鹵煮的門框胡同,如今也任君選擇。
大興胡同的麵茶
唯一沒變的是,這座城裡的人,依舊追逐著 美食 的血脈,在每一條胡同中奔涌流動。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這樣的北京,是不會沒有 美食 的。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路
參考資料:
[1]吳芸芸.民國初期北京的餐館初探(1912-1927)[D].浙江工商大學,2019.5.
[2]孫曉燕.日餐火京城[J].中國對外服務,1996(04):6-10.
[3]王玥波.玥吃玥開心[OL].雲聽app,2020-2021.
[4]梁實秋.燒餅油條[M].雅舍小品(上、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作者 - VJ
編輯 - VJ
攝影 - 福桃編輯部
設計 - 飽主任
Ⅸ 北京有哪些藏在胡同里的美食
悅賓飯店,在美術館對面翠花胡同里,改革開放以後,北京市注冊個人工商執照第一名,001,老闆娘家裡孩子多,家庭負擔重,但是老闆娘有家常菜好手藝,(曾經是葉劍英的家庭服務員)所以比較堅決開了飯館,曾經一座難求,賺的盆滿缽滿,五絲桶,用肉絲、粉絲、蔥絲等做餡,裹上雞蛋皮成桶狀,油煎得香脆焦熟,蘸甜面醬,挾小蔥,包進巴掌大的薄餅里食用(類似於烤鴨的吃法)。扒白菜,將大白菜心切成條狀,加油麵筋燴制,極其爽朗。鍋燒鴨,不知道怎麼做的,我只能顧名思義,這道菜別有一番滋味,只可意會,無以言傳。惟獨那道湯較平常:冬瓜丸子砂鍋,但肉丸子細膩得簡直入口即化,在舌頭上還沒來得及打個滾呢。
悅賓飯館的功夫由此可見一斑,在「悅賓」吃飯不在乎形式,重在內容。老闆和服務員話都不多,廚師更是永遠躲在灶房裡,完全靠端上來的一道道菜說服你。生意如此之好的餐館,卻連個像樣的洗手間都沒有,角落有一個帶洗臉盆的自來水龍頭,牆釘上掛兩塊漂白的毛巾,我甚至注意到皂盒裡擱的不是香皂,而是普通老百姓洗衣服的那種黃肥皂。這是個最好的例子。雖屬細節,卻意味深長。聽說老闆的祖輩解放前就是開菜館的,隱秘地傳下不少絕活;和老闆套話,他對此總是守口如瓶。雖然每天都食客盈門,老闆的表情一向很平靜,從未得意洋洋。他只覺得自己是開菜館的。縱然名聲在外,並沒有什麼趁勢將菜館擴建的打算。開這么一間煙熏火燎的小鋪子,他已經很滿足。
悅賓飯館也怪,門上用紅漆寫著打烊時間:每晚八點。如果你去得稍晚點,老闆總一臉歉意地說「已封火了」。北京土話的所謂「封火」就是封爐子,封了爐子自然無法再炒菜了。我這才知道「悅賓」炒菜不是用煤氣罐,而是用燒煤餅的灶或燒蜂窩煤的爐子。 社會 已發展到甚至連家庭都普遍使用煤氣的地步,「悅賓」作為一家餐館卻堅持燒煤爐,是否太落後於時代了?
或許這正是「悅賓」的魅力之所在:故意比時代慢半個節拍。或許,正宗的老北京菜就是要在煤爐上燒,才能獲得那最地道的滋味。正如茶道最講究的除了茶葉之外就是水,歷代《茶經》里都註明泉水最佳,井水次之,萬不得已才用江河水。甚至還有以陶缽承接從天而降的雨水雪水抑或芭蕉葉上凝聚的點滴露水在紅泥小火爐上烹煮沏菜的痴迷者表菜,還有
各種靠鴨子,各種炒肉絲腰花肝尖,
《梅府家宴》西城區大翔鳳胡同
梅蘭芳先生1930年代在上海大紅大紫演出京劇時,梅家班幾十個演員吃飯很重要,主要是上海口味高檔菜,來到北京以後又加入北京的味道,主要食材采購全國各地,
梅府家宴位原是清朝一個貝勒爺的側福晉的私宅,坐落於恭王府邊,是一處佔地1000平方米的三進院,環境優美、曲徑通幽,光一棵棗樹就有240年的 歷史 。後院中的拴馬石樁是明代之物。梅葆玖先生曾經是這里的名譽董事長(已經去世),他將家中梅蘭芳先生用過的餐具、手搖攝像機、手搖照相機等物品都拿到這里陳列,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梅蘭芳藝術博物館。
梅府家宴菜式則來自梅蘭芳家傳的600道菜,廚師中有四位都是梅先生家廚王壽山先生的傳人。這里的招牌特色菜是「鴛鴦雞粥」,用文火將雞肉熬制48小時,直至雞肉爛成粥蓉狀,再根據不同的時令選擇不同的蔬菜,調入菜汁,做成一白一綠的太極圖狀。此道菜口味清淡、爽口,色香味俱佳,是當年梅先生登台演出前必用之食。
梅府的燒汁鱖魚,是為避免魚刺卡喉妨礙梅先生演出專門研製的菜,做法考究而復雜,先用文火溫水將鱖魚焯出,然後挑出魚刺,切成魚片,將魚片碼成魚形澆湯汁,味道鮮美無比。梅府另外還有:刺參拼鮑脯、梅家雙輝、富貴大蝦、核桃酪、梅家烤鴨、干燒玉環蝦、雪菜火絲蒸鱸魚、桐軒一品蒸肉等菜品,都是充滿個性風格的私家菜風格,很有人氣。
說實話,老北京胡同里的 美食 特別傳統。傳統到很多人接受不了。您要說喝個豆汁兒,吃個焦圈兒什麼的,是個人就能說它是 美食 ,還真不現實。就老北京人認!現如今呢,逛胡同的樂趣其實就是能讓自己放鬆,並且能偶遇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店。享受一餐自己愛吃的 美食 。下面這幾家遇到就可以嘗嘗,也不說多好吃了。說多了,就沒有偶遇的那份驚喜了。
戲樓胡同
推薦餐廳:七尋八找胡同菜
推薦 美食 :雞里蹦 乾酪魚 疙瘩湯 飯盒帶魚 棉花糕
人均:80元
鑿牆打洞,原址拆了,要是去那玩兒的時候,看見一個神秘大爺問您是不是去七尋八找,別猶豫,他會帶您到新址的。
門框胡同
推薦餐廳:門框胡同百年鹵煮
推薦 美食 :鹵煮(別的不用點)
人均:32元
想體驗胡同傳統 美食 就吃鹵煮吧,總店做的還是很乾凈的。
大興胡同
推薦餐廳:大興胡同麵茶
推薦 美食 :麵茶
人均:4元
胡同里的獨門獨戶專門賣麵茶的,雖然不起眼,但是這可是老北京傳統的 美食 。很少有人不愛喝!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同樣也能運用到尋味 美食 上,北京胡同多,自然藏在胡同里的 美食 也不少,還真別以為胡同里的 美食 人就肯定少,但凡是個吃貨都是最不怕舟車勞頓和七尋八找的踅摸好吃的了。而藏在胡同里的 美食 更因為藏得深,多了一絲神秘和靜謐的味道,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畢竟大家口味不同,就說說我吃過的幾家覺得好吃的吧。
麗江庭院之愛在路上
藏在胡同里的麗江小火鍋,朱漆大門的小院子,外面沒有任何餐廳的名字,看到門牌號推門進去便是。踏入就覺得是進入了麗江一樣的感覺,木質桌椅,輕紗幔帳,一派麗江風情。菌菇的火鍋鍋底非常鮮美,魚肉,牛肉還有各種海鮮都有,蘸著乾料碟特別好吃。吃完還可以讓服務員把火鍋撤了上普洱茶,愜意的喝一會茶感覺也美美的,會附贈瓜子和雲南的玫瑰鮮花餅。
人均:200
地址:大醬坊胡同7號
粉兔餐廳
藏在後海胡同里的西班牙餐廳,晚上的時候餐廳粉色線框勾勒的兔子坐落在房頂特別鮮明而且夢幻,餐廳的布局非常現代而且極具美感,藍色的沙發很好看。服務也是沒得說,每次上次都會介紹菜品,燴肉丸好吃,海鮮飯也是必點一類,不過就是適合人多一些去吃。
人均:350
地址:羊房胡同9號
炒豆合作社
作為一家80後開的特色烤串店,也是北京的網紅店了。主打各種烤翅,一定要早點去,不然就很多好吃的賣完了,土豆泥和各種烤翅都很好吃呢。
人均:80
地址:東四北大街東四九條63號(近地鐵張自忠路站D口)
珍巷福地四合院菜
布置的很溫馨的四合院,老闆非常親和,閑了的時候會跟客人聊天。喜歡這里的茄子,香香脆脆的特別入味好吃,而且菜的價格比較親民,不算貴。
人均:60
地址:文華胡同51號
碳花烤羊腿
很有名的胡同烤羊腿,走在胡同里就能聞到濃郁的烤肉味道哦,去過很多次了,每次都很多人,他家的醬汁和乾料也特別贊,羊肉嫩嫩的,經過腌制以後味道很棒,外面焦焦的特別過癮,想吃最好還是預定下。
人均:105
地址:北新橋三條胡同70號
1991年我去這家悅賓飯館吃過,她家做的五絲筒的確給人們留下很好的印象,味道、口感、做工精細都很到位。在當時那個年代川菜粵菜盛行時,悅賓飯館的家常菜能夠滿足眾多人的口味得到廣泛好評那還真是不容易的,那也證明人家做的是真好吃。
七尋八找就在家門口,說實話味道還可以,就是有點貴,酒香不怕巷子深,胡同里確實有好飯館,剛吃完胡大和老佛爺 個人感覺味道很贊,胡同四十四的確好吃就是菜量越來越少,但是最好的一點是如果服務員看到有的菜你基本上沒吃她會幫你退掉。
西四,二十二路車站路東胡同里有家,天澤小廚,味道不錯,老北京的味道,北京小吃,博大精深。幾十年的變化己經沒什麼了。全給糟蹋了,北京小吃分平民和宮廷兩類。抽空你去仿膳嘗嘗北京小吃,在護國寺大街路南路北就有兩家店,習慣去路北那家。每年過節時都要去那裡買一些帶回家。
去北京要想吃 美食 就要學會鑽胡同,沿著長安街、平安大道等是找不到即好吃又實惠的小吃 美食 的。
第一次吃羊肉串還是在南禮士路的一個巷子里吃的。陳佩斯和朱時茂是八六年的春晚中演的吃羊肉串的小品,我是88年才在沈陽的一個哥們慫恿下吃的。那時感覺烤出來的羊肉串不衛生,所以就一直不沾邊。那是一個夏天的旁晚,北京的天氣燥熱,哥們拉我出去練攤喝啤酒,點一大把的羊肉串,礙於朋友的面子,就吃了一串,感覺挺好吃的,於是自己的防備心理也沒有,自此後每次去北京都要鑽胡同吃一頓。
在北京請客可以說高端我們請不起,只能走低端路線。一個哥哥說,要請客可以去前門大柵欄啊,那裡的 美食 做法比較多。外地人在沒有摸清北京的水深時,千萬不要盲目的請客啊。
我們去北京經常吃的有老北京炸醬面、炒肝、芥末菜墩、慶豐包子、東來順火鍋、北京烤鴨、醬牛肉、鹵煮、京醬肉絲、馬蘭拉麵等。
1 鹵煮火燒
在北京我最愛的小吃!一大碗濃郁的鹵汁,裡面都是煮到軟爛入味的大腸、豬肺、鹵豆腐、火燒等等,澆上蒜蓉特別好吃 特別推薦 門框胡同百年鹵煮
2 炒肝
去北京不能不吃一碗地道的炒肝 味道我蠻喜歡的,濃濃的蒜香味,裡面主要是大腸和肝片,都是軟嫩鮮香的口感,鹵汁比較濃稠,一碗炒肝吃下去會很飽腹,要是路過#姚記炒肝店(簋街店)可以嘗一嘗,但我最喜歡的味道在西四包子鋪
3 門釘肉餅
門釘肉餅就是類似門釘的形狀的肉餅,這家#寶瑞門釘肉餅店的肉餅跟拳頭差不多大,牛肉大蔥的肉餡特別香,超多鮮濃的湯汁,餅皮比較薄,底部是煎得酥酥脆脆的口感,吃門釘肉餅記得來這家
4 包子
北京最出名的應該是慶豐包子鋪,但是我最愛西四包子鋪 他家每隻都是皮薄餡大的那種,裡面的肉餡又厚又多,豬肉大蔥的肉餡很香,肉質很嫩,蘸上油潑辣子 醋最好吃
5 炸灌腸
老北京 歷史 悠久的小吃,主要是豬大腸和澱粉製成,炸得酥酥脆脆的,蘸上蒜汁味道特別香 這道小吃在很多地方都能吃到#門框胡同百年鹵煮護國寺小吃
6 麵茶
大興胡同麵茶,這家麵茶味道真的很好吃!花生醬和芝麻醬一起調制,主要是偏咸口,味道超級香,裡面還撒了很多黑芝麻和白芝麻,底下的麵糊細膩濃稠,和醬拌在一起味道剛好,比較容易有飽腹感
7 糖油餅
黑窯廠街糖油餅,這家雙倍糖油餅一定要吃,上面一層甜甜的酥皮口感比較脆,面餅又有點咸香味,雖然是油炸的,但也是好吃不膩的感覺 搭配一點鹹菜還能解膩
8 老回回小吃(百萬庄店)
把3 款北京的經典小吃放在這裡面啦,這家店真的不能錯過,糖花捲真的太好吃了‼ 還有豆沙餡超多口感特別軟糯的驢打滾和艾窩窩,反正去北京必買這家店!
9 牛肉燒餅
之前我在北新橋吃過的老滿爆肚,現在應該是這里清真·牛街老爆肚滿(前門店)可以吃到,燒餅夾牛肉是真的超好吃啊!芝麻燒餅烤得特別酥脆,裡面夾了滿滿的牛肉,全都是嫩嫩的口感,一點都不柴,用量炒雞足
1 0 麻醬糖餅
為了招牌金獎麻醬糖餅來這家#滿恆記牛街清真小吃,吃的銅鍋,敲好吃!剛端上來糖餅熱乎乎的,裡面是紅糖和麻醬餡料,紅糖熬的顏色比較深,咬一口糖漿都會流出來,甜度雖然比較高,但是吃著真的特別上癮
1 1 炸醬面
傳統地道的北京小吃 方磚廠69號炸醬面,這家真的是超火超多人,下午都一直在排隊,但其實我覺得他家味道很一般,炸醬裡面都沒有什麼肉,而且有點油,感覺沒有自家做的好吃
.
北京小吃應該遠遠不止這些,還有什麼好吃的小吃和店鋪都歡迎在評論補充
以上推薦都是我親自嘗試拍攝的,不喜勿噴哦
這幾天都北京找吃的,覺得食物少了一樣東西,,鮮,,不習慣。
其實沒啥。老北京的傳統 美食 基本都在護國寺小吃等地方都有,還有什麼爆肚馮,聚寶源,鴉兒李記之類的。喜歡烤鴨就全聚德大董四季民福。另外金鼎軒也不錯,想吃的基本也都有。這些地方衛生食材都有保證,別的就不推薦了
搭鏈火燒
Ⅹ 歷史熱議話題:南北豆腐誰好吃
說到豆腐其實有的人要說了這個東西其實還真的是蠻好吃的,當然了自己喜歡的口味就覺得豆腐好吃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的了,那麼如果有的人一不小心要是吃到了北方的豆腐,你會發現作為南方的小夥伴是崩潰的,那麼我們就做個對比,到底是北方的豆腐好吃,還是南方的豆腐好吃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小時候,經常跟我母親到住家附近的副食店買「南豆腐」或「北豆腐」,都是豆腐,但稱呼不同自然有不同的道理。怎麼不同,過去說不清,也沒心思琢磨這豆腐名兒。但是突然想起來這南、北豆腐,那就應該對朋友有個交代。其實質性不同,我是聽說的,根本不同點是,「南豆腐」用石膏做凝固劑;「北豆腐」則用鹽鹵做凝固劑,所以前者外觀潔白、松軟,後者外觀顏色灰暗、質地堅實,當然,二者做法兒和吃法兒,亦有所不同。「北豆腐」又被咱老北京人稱作「老豆腐」(其中包括「老邊兒豆腐」)、「鹵水豆腐」,要不怎麼流傳一句歇後語兒,即「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呢。
從小時候開始,我就喜歡「南豆腐」的「容貌」,可是卻愛吃「北豆腐」。記得在副食店買「南豆腐」時,看到那「豆腐」總是泡在清水裡,潔白光鮮,招人喜歡。買「南豆腐」時,掌櫃的小心翼翼地用笊籬從水中撈出「南豆腐」,放在我們的瓷盆里,那「南豆腐」總是水淋淋的。記得「南豆腐」呈正方形餅狀,四角是圓的,好像這「南豆腐」中間部分還刻著花紋兒圖案。這種「南豆腐」不能用手捏,因為一捏就碎,所以回家後也是放在笊籬里,那豆腐上的水還一滴一滴地滴個沒完。我父親愛吃「南豆腐」,我家做「南豆腐」菜時,就是把這「南豆腐」與打散的雞蛋一起在鍋里加水燒開,然後用澱粉勾芡。做熟的「南豆腐」雞蛋湯,入口感到湯鮮味兒美,鮮嫩爽口,確切講不是吃「南豆腐」菜,而是喝「南豆腐」湯。關於「南豆腐」做法兒,我母親就會做這「南豆腐」湯,所以我也沒什麼好寫的了。
提起這「北豆腐」,我就興奮不已,既然咱老北京人所稱的「豆腐」就是指「北豆腐」,所以咱也別瞎費勁兒地一個勁兒地給「北豆腐」加引號兒,乾脆就稱作「豆腐」吧。
說豆腐營養價值高,沒錯兒,用不著多費筆墨了。要說這豆腐的做法兒,各有所能,各有所好。咱先別說我家的做法兒,就是回憶小時候自己去副食店買豆腐,都有說不完的樂趣兒。我四歲時,所住胡同的6號院,就是一家「豆腐房」,即專門做豆腐及豆製品,如麻豆腐、豆汁兒等,是一家家庭作坊。掌櫃的是位慈祥的老人,我們這些孩子都稱呼他「大爺爺」。這位老人善良、熱情,由於我家距這豆腐房僅30米距離,有時候我母親為了鍛煉我接觸社會能力,就讓我去買豆腐。我每次買豆腐時,就按照我母親囑咐我的話說:「大爺爺,我買兩塊豆腐,要『老邊兒』!」大爺爺聽了總是一笑,然後拿兩塊老邊兒豆腐放在我的小鋁盆兒里。所謂「老邊兒豆腐」,就是一塊大豆腐切成長方形小塊兒時,那邊緣部分豆腐,這「老邊兒豆腐」比其他部位的豆腐質地更堅實,似乎也稍厚一些,所以無論是煎炸還是做湯,那豆腐都不會碎。這家豆腐房後來停辦後,我就到胡同東口馬路對面兒那家副食店(又叫「油鹽店」)去買豆腐,當時這副食店也是私人經營,那家店的掌櫃的姓李,我稱呼他李伯伯。我6歲時,就經常去這家副食店買豆腐了。我從小喜歡編順口溜,一次,我母親讓我去這家副食店買一塊老邊兒豆腐、5分錢團粉(澱粉)、3分錢醋,根據當時的價格標准,這5分錢團粉和3分錢醋的量就不少了。我走進店後,對李伯伯說起了「順口溜」:「一塊豆腐要老邊兒,5分團粉要好的,3分醋要酸的,李伯伯您看著辦!」結果,把李伯伯逗得直笑,他把我所要的東西,一一放在我的小鋁盆兒後,還誇我聰明,以後我只要去那裡買東西,總是把要買的東西,編成順口溜,直到我上小學時這家店撤銷(公私合營與其它副食店合並了)。
說起豆腐的做法和吃法兒,估計誰也說不全,因為根據各人的口味和琢磨的做法,真是各有所好,僅那些具有普遍性的做法兒,就說不清楚。別人家怎麼做咱不管,就說我家吧,從我小時候起,家裡經常做的豆腐菜餚就是「熘豆腐」,把豆腐切成1寸見方、約1厘米厚的豆腐片兒,然後放在熱油鍋里炸,待豆腐片兒表面呈焦黃色時,用笊籬撈出把油控干。接下來就做那熘豆腐的芡汁兒,在一個碗里倒進醬油、醋、料酒、味精和適量的水,再放進蔥末兒、薑末兒、蒜末兒,最後再放進澱粉用筷子攪拌均勻。我不會做但會看、會問,我覺得這熘豆腐的口感和滋味兒,就在那芡汁兒調得如何,而關鍵是澱粉和水的量要與炸豆腐的量相應。我母親和我太太做的熘豆腐都非常好吃,直至現在,我太太經常給我做熘豆腐,我吃熘豆腐時基本以這道菜為主,即一大盤兒熘豆腐和1兩米飯,把熘豆腐當成「主食」了,而且百吃不厭。
我家的豆腐菜餚還有海米豆腐湯、肉末兒炒豆腐、「紅白豆腐」(和「豬血」一起炒)、麻婆豆腐、釀豆腐、雞蛋豆腐條兒湯,等等。其中這「釀豆腐」要把豆腐切成正方體塊兒狀,一塊豆腐切成4——6塊兒,在每塊兒豆腐中間掏一個小孔,然後把肉餡兒一點點塞進去放在熱油鍋里炸。待豆腐塊兒所有表面兒都炸成黃色時,用笊籬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再放進蒸鍋里蒸。蒸半個小時左右(那豆腐塊兒已經被油炸得七八成熟了)後,在豆腐上澆汁兒,這「汁」由適量的水、醬油、雞精、鹽、白糖、澱粉調合、和成,因為肉餡兒裡面已經有蔥姜蒜末兒了,所以「汁」里不再放這些。這「釀豆腐」是不是別有風味,您自己做自己嘗吧!
至於那「雞蛋豆腐條兒湯」,那勾芡的湯既可以做湯菜,也可以作為面條兒的澆料,做面條兒澆料時,那面條兒就叫「豆腐雞蛋打鹵面」。這豆腐菜餚也有不少「冷盤兒」,如著名的小蔥拌豆腐,還有皮蛋豆腐等;那炸豆腐和豆面兒丸子在一起又可以做老北京小吃「炸豆腐湯」;和剩饅頭、肉餡兒混合在一起可以炸丸子;如果凍成「凍豆腐」,那吃法兒又有多樣兒,等等,所以我說這豆腐的做法兒說不清。
至於大小飯館里的豆腐菜餚,那名堂就更多了,甚至不少飯館打出「宮廷豆腐御菜」的牌子,是真正傳承的「宮廷菜」,還是「騙」,就靠各位自己琢磨啦!要說在飯館里我喜歡的豆腐菜餚,主要有「一品豆腐」、鍋塌豆腐、石鍋豆腐等。倒是在某家老北京風味飯館里的那道「石鍋豆腐」菜,真是別有風味。那大塊兒豆腐做得真是入味兒,就連那豆腐心兒部分,都有滋有味兒。所以我經常到這家飯館吃飯,每次必點這「石鍋豆腐」。現在一些農家飯館或郊區飯館,推出的「豆腐宴」,還真是各有所長,各具美味兒。所以再往下寫,篇幅再長也寫不盡呀!得嘞!關於豆腐的事咱們今天就聊到這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