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掛面
雞蛋掛面是以掛面、雞蛋、蔥、姜、醬油、鹽、醋、香油為主材的主食名。
中文名
雞蛋掛面
主要食材
掛面、雞蛋
分類
麵食
口味
筋道
調料
醬油、鹽
快速
導航
製作方法
食用須知
所需食材
掛面、雞蛋、蔥、姜、醬油、鹽、醋、香油。
製作方法
1、坐鍋開水,將姜剁成沫放入開水中大火煮開,火關小,打入荷包蛋。
2、下入掛面。中火煮。
3、調味。鹽不宜多,醬油也只是上個色即可。醋要稍微多一下,不放味精或雞精,宜清淡為主。最後一步需要熗一下鍋,當然,也可以不熗,滴幾滴香油再灑上小蔥里,即可。
食用須知
雞蛋,富含膽固醇,營養十分豐富,含有的元素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機體吸收,營養價值很高。
『貳』 雞蛋拉麵的做法,雞蛋拉麵怎麼做好吃,雞蛋拉麵
雞蛋炒拉麵的做法步驟
1
准備材料。
2
雞蛋打散,加鹽備用。
3
番茄切小塊備用。
4
彩椒切小段,備用。
5
燒一鍋沸水,下面條燙直8成熟。
6
撈出面條過涼水備用。
7
下雞蛋劃散。
8
熱鍋下油,下彩椒炒香。
9
下番茄翻炒。
10
擠入番茄醬。
11
加鹽調味。
12
下面條炒勻,使面條均勻地裹上醬汁。下面條炒勻,使面條均勻地裹上醬汁。
13
加少許水。
14
加入雞蛋,撒香蔥,盛出。
『叄』 洋蔥雞蛋湯拉麵的做法,洋蔥雞蛋湯拉麵怎麼做
天氣熱了,晚上老是吃飯都有點胃口不好了,剛好剛買菜時買了一大包袋裝的營養早餐拉麵,本來是想著用來做早餐的,後來想想是誰規定早餐的就要早上才能吃呀!晚上也是可以的!(收起)
食材
主料
拉麵
適量
洋蔥
一個
雞蛋
兩個
瘦肉
適量
青菜
適量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醬油
適量
姜
少許
料酒
少許
步驟
1.准備好所有食材
2.瘦肉切簿片,洋蔥切小片,姜切絲,青菜擇洗干凈。
3.瘦肉加少許料酒、姜絲、醬油、、澱粉拌勻腌制備用。
4.鍋熱油下入雞蛋煎好,盛出備用。
5.鍋留底油下高湯或清水大火燒開,放入瘦肉片滾燙熟,再放入拉麵。
6.放入洋蔥和青菜,煮至拉麵熟了,再放鹽,加點醬油。
7.好了配上雞蛋,味道不錯喲,營養還全呢。
小貼士
拉麵容易熟,配菜煮的快熟了再放喲!
『肆』 面條加雞蛋怎麼做好吃
雞蛋煮麵條
食鹽
適量
調和油
適量
主料
面條(生)1塊
雞蛋3個
調料
雞蛋煮麵條的做法
1.准備好一塊面條和三個雞蛋。
蔥適量
9.等所有面條都散開,灑上點鹽花和蔥花,即可上盤。
『伍』 雞蛋火腿拉麵怎麼做
雞蛋火腿拉麵的做法非常簡單,先將准備的青菜洗干凈,火腿切條然後往鍋里倒把水燒開以後把拉麵倒入鍋中,再把青菜放入鍋中
再打入兩個雞蛋,撒入少許鹽調味,放入火腿,在碗中放入醬油作為底味,喜歡吃辣的朋友不妨淋少許辣椒油提味這樣方便實惠美味的雞蛋火腿拉麵就完成了
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製作簡單,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面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如北京的炸醬面、河北的撈面,山西的刀削麵、上海的陽春面、港台地區的擔擔面等。地方特色及其豐富,又如節日喜慶的長壽面。國外的香濃義大利面等。
火腿有鹹味,鹽和醬油不用放很多
也可以淋幾滴香油增加風味
雞蛋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可補肺養血、滋陰潤燥,用於氣血不足、熱病煩渴、胎動不安等,是扶助正氣的常用食品。能補陰益血,除煩安神,補脾和胃。用於血虛所致的乳汁減少,病後體虛,營養不良;陰血不足,失眠煩躁,心悸;肺胃陰傷,失音咽痛,或嘔逆等。
『陸』 如何做個雞蛋拉麵
雞蛋拉麵製作方法: 1.將面和的軟一點.醒兩個小時左右(環境溫度不太高的情況下)。 2.將醒好的面擀成不到1cm厚的面片. 3.將面切成細條,注意上端最好連著,不要切斷. 4.約10根面為一小把. 5.用手捏緊面的兩頭.注意要在面上撒上足夠多的乾麵,以防粘連. 6.將面扭成麻花狀. 7.面少時,可以將所有的面都切開成小把,再拉. 8.將面向兩側拉開. 9.然後對折. 10.對折後,再向兩側拉. 11.將連接處的面頭切掉,下入鍋中. 12.將面撈入碗中. 13.澆上炒好的西紅柿青椒雞蛋、黃瓜絲、香菜末、芝麻鹽或芝麻醬. 14.攪勻,即可吃到美味可口的小把拉麵啦! 一、選面 一般要選擇新鮮的高筋麵粉,蘭州有牛肉拉麵專用粉。不宜選擇陳面,更不宜選擇蟲蛀、鼠咬、霉變的污染麵粉,因為這種麵粉不但不符合衛生標准,其內所含的蛋白質分子,在蛋白酶(由於污染等原因,蛋白酶的活性增強)的作用下,蛋白質分子分解成氨基酸,使蛋白質無法與水結合形成麵筋,因而大大降低了麵筋的生成。只有新鮮的高筋質麵粉(蘭州牛肉拉麵專用粉),蛋白質含量高,才能為拉麵的製作成功保證前提條件。 二、和面 和面是拉麵製作的基礎,是關鍵。首先應注意的是水的溫度,一般要求冬天用溫水,其它季節則用涼水。因為面團的溫度易受自然氣溫的影響,通過和面時用水溫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團溫度始終保持在30℃,因為此時麵粉中的蛋白質吸水性最高,可以達到150%,此時麵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質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彈性最好,最適宜抻拉。若溫度低於30℃,則蛋白質的吸水性和質量會隨溫度的下降而下降。超過30℃,同樣也會降低麵筋的生成,當溫度達到60℃時,則會引起蛋白質的變性,而失去其性能。就是要使面團保持在最適宜的抻拉范圍。其次,和面時還要放入適量的水和灰,因為二者能提高面團中麵筋的生成率和質量。比如適量的水,它的滲透壓作用能使面團中蛋白質分子間的距離縮小,密度增大,特別是能使組成麵筋蛋白質之一的麥膠蛋白粘性增強,因而也就提高了麵筋的生成和質量。 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實際上是鹼,卻又不是普通的鹼,是用戈壁灘所產的蓬草燒制出來的鹼性物質,俗稱蓬灰,加進面里,不僅使面有了一種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來的面條爽滑透黃、筋道有勁。 近年來已用專用的和面劑代替. 和面技巧仍是最關鍵。 三、醒面 醒,即將和好的面團放置一段時間(一般冬天不能低於30分鍾,夏天稍短些),其目的也是促進麵筋的生成。放置還可以使沒有充分吸收水分的蛋白質有充分的吸水時間,以提高麵筋的生成和質量。 四、溜條 由膀圓力大的小夥子先將大團軟面反復搗、揉、抻、摔後,將面團放在面板上,用兩手握住條的兩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條拉長後,兩端對折,繼續握住兩端摔打,如此反復,其目的是調整面團內麵筋蛋白質的排列順序,使雜亂無章的蛋白質分子排列成一條長鏈,業內稱其為順筋。然搓成長條,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長的一條條面節,或搓成圓條。 五、 拉麵 將溜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撒上清油(以防止面條粘連),然後隨食客的愛好,拉出大小粗細不同的面條,喜食圓面條的,可以選擇粗、二細、三細、細、毛細5種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選擇大寬、寬、韭葉3種款式;想吃出個稜角分明的,拉麵師傅會為你拉一碗特別的"蕎麥楞"。拉麵是一手絕活,手握兩端,兩臂均勻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後兩頭對折,兩頭同時放在一隻手的指縫內(一般用左手),另一隻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手心上翻,使面條形成絞索狀,同時兩手往兩邊抻拉。面條拉長後,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繼續勾住另一端抻拉。抻拉時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勻,如此反復,每次對折稱為一扣。抻拉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初學者很難掌握要領。同樣的面團,在有經驗的老廚師手中,不但拉麵速度快(一般只需10秒鍾左右),且拉出的面條粗細均勻,且不斷裂,而初學者就很難做到。一個面節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後,雙手上下抖動幾次,則面條柔韌綿長,粗細均勻。一般二細均為7扣,細的則為9扣,毛細面可以達11扣,條細如絲,且不斷裂,真可謂中國烹飪之精華。面條光滑筋道,在鍋里稍煮一下即撈出,柔韌不粘。有句順口留形容往鍋里下面:「拉麵好似一盤線,下到鍋里悠悠轉,撈到碗里菊花瓣」。觀看拉麵好象是欣賞雜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