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慶江湖菜
所謂江湖菜,指一般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江湖廚師自創的菜式,因為重慶人不墨守成規,又追求刺激,當廚的也就不愛照菜譜做菜,怎麼麻辣怎麼來,屬於「野道」。判斷一道菜是不是江湖菜,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廚師做菜是不是一把一把地往鍋里甩辣椒了。
在重慶,江湖菜大概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流行,最早是出自歌樂山鎮一個叫林中樂的路邊店推出的辣子雞,之後南山泉水雞、翠雲水煮魚、麻辣蝦、泡椒兔、郵亭鯽魚、燒雞公等江湖菜各領風騷一兩年,現在則流行吃鱔段。別的地方也提江湖菜,但終究不能像重慶的江湖菜那樣,從視覺和味覺上給人轟轟烈烈、酣暢淋漓的感覺。
實際上早在重慶菜的風格成型之前,江湖菜就已經存在了。只是那時還不叫江湖菜,叫市井菜,比如毛肚火鍋、磁器口的毛血旺,就已經充分體現了市井文化的特色。江湖菜的出現,只是在1990年代給市井菜換了一個叫法而已。
在飲食這個江湖,有著很多傳奇故事。比如1990年代一個老闆靠賣酸菜魚賺了上百萬,但如今他欠了一屁股債,流浪去了;豬圈火鍋的創始人胡金貴原來是南山上一個農民,當時他在黃桷埡老廠一帶租了幾間豬圈,清潔之後做了店堂,也就用「豬圈」命名,沒想到一下子就火了,以至於有江湖傳說他的店就開在豬圈旁,火鍋材料現殺現洗,因此格外新鮮雲雲。後來大概覺得「豬圈」這個名字不雅,豬圈火鍋改名為古月泉水火鍋,不過在南山總店的招牌上,還特意在店名後面加了一個括弧說明「俗稱:豬圈火鍋」。
如今以江湖菜起家的飯館,已經不復初創時的草根、粗陋,而變得精緻起來。比如做江湖菜起家的順風123,在短短6年時間已經從街邊店搖身變成了氣派的連鎖酒樓。他們學會了做概念,做包裝,還學會了玩點小詩意:「打虎梁山去/喝酒順風來/書劍過江湖/還看一二三」。這已經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江湖菜,而是時尚江湖菜了。
重慶人是饞嘴貓加好吃狗,重慶人最愛江湖菜,最聽不得重慶附近某某地方有什麼好吃的東東,只要知道了,一定不放過,隔山隔水都要去嘗嘗。早幾年,南山出了「泉水雞」,結果南山就成了吃泉水雞的根據地;磁器口出名最先也不是因為它是千年古鎮,而是那裡的毛血旺和椒鹽花生.後來又流行過「辣子雞」、「蘸水魚」、「酸菜魚」、「香辣蟹」、「泡椒兔」……前年還是時興吃「球溪鯰魚」,去年又吃開了「郵亭鯽魚」;重慶的江湖菜是據說是一月一菜,如果你還在回憶上個月某某菜給你味覺的美好記憶,那就說明你已經OUT了。只不過這些菜萬變不離其中,還是緊扣麻辣鮮香外加一個燙字。據一位美食家說,江湖菜不燙就不好吃!也許就是這樣一個復雜而又矛盾的重慶城才能這樣吸引本土的重慶人和來重慶的外地人,試想又有幾人可以熬住一個城都在翻滾的熱情?
重慶的「江湖菜」源於重慶的碼頭文化,重慶被長江和嘉陵江兩江環繞,沿江有好多碼頭。有了碼頭,自然就少不了碼頭工人。碼頭工人很辛苦,每天要出很多的汗,自然口味就重。重慶的「江湖菜」就是以口味重而得以形成的。比如泡椒兔,滿滿一盤除了兔丁就是紅亮紅亮的泡椒,又辣、又麻、又鮮,但不燥。還有尖椒尤魚須,泡椒墨魚仔等,吃起來確實很有重慶特色。江湖菜能夠自成體系,有其賴以生長生存的地緣范圍、社會土壤和賴以發展的飲食文化氛圍。重慶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特徵促成了重慶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飲食習俗。江湖菜是最先發跡於大排檔、小酒家,因其有特色、有風味、有新意、不墨守陳規,迎合了都市人覓新獵奇的消費心理,其價格較低,又適合大眾消費需求,很快風靡巴渝大地。
『貳』 重慶大渡口豆腐批發市場在哪裡啊多李家沱哪裡有批發豆腐,豆乾的
重慶大渡口沒有專門的豆腐批發市場。找蔬菜批發市場就可以了。
可到以下市場:
秀水農貿市場,位於大渡口區秀水麗苑。
金華農貿市場,位於大渡口區鋼花路。
萬有生鮮農貿市場,位於大渡口區鳳祥路。
豆腐食譜
香煎豆腐
用料
豆腐1塊
雞乎談頌蛋1個
澱粉適量
鹽半匙
白糖半匙
蚝油1勺
生抽2勺
蒜末2瓣
法
調一碗料汁:碗里加一勺蒜末,兩勺生抽,一勺蚝油,半匙食鹽,半匙白糖,半勺澱粉、三勺水混合備用。
准備食材:豆腐切塊,雞蛋一個,澱粉適量
豆腐先裹一層澱粉
再裹上一層雞蛋液
把豆腐放入平底鍋,煎至兩面黃色
倒入調好的料汁,翻炒片刻
加入香菜蔥段即可
紅燒豆腐
用料
老豆腐一塊(大概400克)
生薑1小塊
大蒜2瓣
小蔥3根
生抽1勺
豆瓣醬1勺
乾花椒一小把(大概30顆)
干辣椒5個
小米辣3個(依個人口味添加)
鹽適量
雞精適量
水澱粉澱粉1勺水2勺
步驟
豆腐洗干凈後,切成小塊
把所有材料切好,如圖。蔥白、干辣椒切成小段,生薑、大蒜、小米辣切碎
鍋里加適量的水,水開後放入豆腐,加少許鹽煮2分鍾然後撈出備用。
冷鍋倒油,開小火,放入辣椒段和花椒炒出香味
把辣椒和花椒顆粒撈出,鍋里留侍含油,轉中火加熱
放入生薑、蒜沫、蔥白小米辣翻炒均勻,再加入豆瓣醬炒勻。
炒出香味後加入生抽,繼續翻炒
然後加入豆腐,翻炒均勻,加適量的水,大概沒過豆腐的位置,大火煮5分鍾左右。
依個人口味 放少許鹽、雞精調味
最後倒入水澱粉勾芡收汁
裝盤後,撒上蔥花裝飾即可少老許抽,生抽,蚝,油牛肉醬放鍋入里翻炒勻均後倒入豆翻腐炒,小心不把要豆歲鄭腐炒碎,了倒入許少開水,蓋上鍋中蓋小火收汁,最後點加點生粉水,上撒蔥花即可。
『叄』 老豆腐和濃漿豆腐哪個好吃
老豆帆態腐和濃漿豆腐哪個好吃
這要看個人口核槐味兒,個人覺得濃漿豆好吃,濃漿豆腐一般是用嫩豆腐做的,這樣做出來的豆腐口感會更加的嫩滑,入口即化,十分好吃改轎友。
『肆』 重慶豆腐乳家常做法是什麼
我們通常叫腐乳為豆腐乳或者霉豆腐。往年做腐乳,喜歡用曬蔫的大白菜葉將其包裹好封存,這樣腐乳便於保存不易擠壓變形。今年趁著氣溫低仍然可以霉豆腐,但是卻無法處理大白菜。於是就決定讓腐乳裸著,為便於拈取,我洗出一個玻璃的泡菜壇子,這樣用筷子夾的時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裡面的腐乳位置下手,並保持其完整性。
食材明細:
主料:老豆腐6斤。
輔料:花椒面50克,白鬍椒面15克,辣椒面250克,鹽250克,高度白酒52度以上250克,雞精適量。
1. 買新鮮老豆腐瀝干水,把豆腐切成厚2-3厘米見方的塊,放在一個鋪有干凈玉米葉或稻草的紙箱里(使用蒸鍋、竹篩也可)。注意:1)豆
『伍』 醬豆腐可什麼牌子味道好
| 南北豆腐,明爭暗鬥 |
▼
豆腐總是以本色示人,包容百鮮,清淡樸素,吃了卻口舌生津,更被廣泛共識為「中國味」。可做宴席珍餚,也是百姓家中的家常菜。
一塊簡簡單單的豆腐,不僅是奇妙的食材、遠離家鄉時的想念、還像中國人內斂寬厚的性格。雖無味,卻也盡是百味。
『陸』 清美那種老豆腐好吃
鹽鹵老豆腐。上海清美綠色食品集團創立於1998年,是集食品研發、現代農業、食品加工、冷鏈物流、食品分銷為一體,具備完整食品全產業鏈的大型綜合食品集團。清美鹽鹵老豆腐好吃,清美鹽鹵老豆腐專門用一些鹽水鹵製作,口感好、營養高,製作簡單。切成塊狀可以用來燉湯,適當的添加著一些蔬菜,或者製作其他美食的時候添加進去,口感好、水分十足,非常美味。
『柒』 全國各地的豆腐腦哪裡的最好吃
豆腐腦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小吃。都說「南甜北咸",我的老家在北方,我認為我家鄉做的豆腐腦是最好吃的。
豆腐腦不但具有黃豆的營養,還用其特殊形態,讓我們對它更加的喜愛。它是食材從固態到液態又到固態的轉變,讓你感到食材的奇妙之處。
豆腐腦入口即化,柔滑鮮嫩,老幼皆宜。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吃豆腐腦了。那時都是在農村的大集上,每個集都會讓媽媽領我去吃。特製的小鏟把豆腐腦鏟進碗里,不需要很多三四片足矣,加入大骨熬制的鹵汁,豆腐腦就會漂在上面,一片一片的,非常的好看,當乳白色的膏體滑進嘴裡的時候,就能讓我記住它的味道,滿足我味蕾對食物的需求。喝上它就感覺無比的幸福和滿足。
豆腐腦的作法都基本差不多,就不用一一說明了。
我老家做豆腐腦與別地不同的就是鹵汁的熬制。新鮮的豬大骨,放在大鍋里,加上蔥,姜,花椒,大料,料酒等簡單調料,熬煮二個小時,充分熬出骨髓油,加鹽調味即可。熬好的鹵汁,咸鮮味美,香氣撲鼻,油花滿滿,讓人垂涎欲滴。
在吃的時候,可佐以辣椒油,蒜汁,香醋,香菜。可按各自口味添加,味道會更加豐富。
當然,各地的鹵汁都有不同。如回民,多以雞肉,香菇,黃花菜為原料。而我國南方多以甜食為宜。都會成為自己最好的標准。
我喜歡老家的豆腐腦,除了地域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它承載了我兒時的美好記憶。
50多年前我在河北雄縣,大清河畔的橋頭有一老豆腐攤,賣的老豆腐是用大清河水磨的,鹵水點的,一付擔子一頭挑著做好的老豆腐,一頭放置各種佐料。白白的飄著豆的香氣,有米醋,蒜汁,韭菜花,薑汁,鹽水,芝麻醬,辣椒油,紅白相間甚是好看,刺激著你的味蕾。再就著酥脆的火燒和這老豆腐那個美,真是到了極至。時光荏苒,今天這老豆腐攤還有沒有,是否還保留著當時的味道。。。。。。如今雄安新區建設如火如荼,希望這一傳統 美食 繼續光大。我記得這攤子的老闆是一甫東的,打火燒的叫白邦子。幾十年過去祝他們和他們的後人安好。
豆腐腦我的最愛,早飯我就是煎餅果子加豆腐腦,天天吃也吃不膩。我生活在北方,小時候的豆腐腦和現在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保定的豆腐腦是用鹵水點的,然後澆上做好的鹵湯,保定鹵湯是咸口的,裡面有木耳、干黃花菜、還有麵筋,完後再加上蒜汁、韭菜花、香油、香菜齊活。近些年有好多打著西安風味的叫老豆腐,其實也是嫩豆腐加上海鮮醬油一類汁和小鹹菜,口味也不錯。老豆腐是大塊的豆腐塊沒有壓成豆腐,呈現蜂窩狀,湯就是點豆腐後留下的鹵水,豆香味很濃,只加韭菜花和蒜汁,別有一番風味。
本人在家用使用內酯做過豆腐腦,詳見最後兩張圖,鹵也是自己做的,全部是按照老味道做的。豆腐腦可能是保溫不太夠,有點太嫩了。這也需要多多積累經驗。
豆腐腦島島吃過的並不算多,但南北確實差異蠻大的,沒有說哪個更好吃,只能說都各有特色吧。
島島從小生活在重慶,小時候的豆腐腦都是挑著賣的。偶爾能吃上也要靠運氣。看見賣豆腐腦的,還需要自己回家拿個碗再來買。重慶的豆腐腦就只有鹹的。白白如雪的豆腐腦搭配蔥、姜、蒜、辣椒油、花椒油、香菜等食材,一碗香噴噴的豆腐腦就好了,豆腐腦一定要趁熱吃,入口香滑嫩,好吃。
後來島島去北京生活了一頓時間,發現這邊的豆腐腦竟是甜的,這完全打破了島島對豆腐腦的印象。原以為加糖的豆腐腦應該不會好吃,沒想到吃上一口竟也如此美味。
再後來島島來了青島,青島當地特色十大小吃竟有豆腐腦。這邊的豆腐腦店,少說也有好幾十家吧。青島這邊的豆腐腦也是咸口的,但跟重慶的豆腐腦完全不用。表面厚厚的一層糊,裡面加了很多的肉沫,還有黃花菜、木耳什麼的,配料那是相當的豐富,如果喜歡吃辣,老闆還會撒上一些辣椒,更是美味。再搭配一個火燒,早餐簡直完美了。
除了以上城市的我豆腐腦,或許還有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當地的豆腐腦吧,雖然豆腐腦總體口味就只分咸和甜,但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在裡面,沒有說哪個豆腐腦更好吃,只能說每個人在自己的城市吃習慣了也就覺得最美味了。你說是嗎?
說的不全的,記得留言告訴島島你們家的豆腐腦是怎麼樣的,有機會島島一定去嘗嘗
『捌』 老豆腐和嫩豆腐哪個更好吃
老豆腐就是北豆腐,嫩豆腐就是南豆腐。南豆腐又稱石膏豆腐,它使用的成型劑是石膏液,質地比較軟嫩,細膩。北豆腐又稱鹵水豆腐,顧名思義它的成型劑是鹵水,相比南豆腐質地要堅實一些,切面也不如南豆腐細滑。隨著食品市場的豐富,現在又有了很多新型的豆腐可供選擇。挑選豆腐是有訣竅的,優質的豆腐切面比較整齊,無雜質,豆腐本身有彈性;劣質豆腐則不然,切面不整齊有時還嵌有雜質,容易破碎,表面發黏。 北豆腐或稱北方豆腐,又稱老豆腐、硬豆腐。指用鹽鹵作凝固劑製成的豆腐,其特點是硬度、 彈性、韌性較南豆腐強,含水量較南豆腐低,一般在80%~85%之間,口味較南豆腐香。 南豆腐和北豆腐的區別 從外觀上看: 南豆腐色澤白,非常嫩。而北豆腐則相對發黃,比較老。 從製作上看: 南豆腐是用石膏作為凝固劑的,而北豆腐是用鹽鹵作為凝固劑的。 平時我們去超市裡買的一盒一盒的豆腐,都是南豆腐,水分比較多,也比較嫩,不適合炒菜,但可以用來做湯。飯館里的小蔥拌豆腐,也都是用的南豆腐。。 而超市裡現做的那種一塊一塊的豆腐,基本上都是北豆腐,看上去比較老,可以用來炒菜。
『玖』 北大荒老豆腐有鹵水豆腐好吃嗎
老豆腐和鹵水豆腐各有風味。一般南方人用石膏豆腐,味道像豆子。北豆腐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主要的製作是制漿,因為鹵水豆腐有一個壓豆腐的過程。一般南方人都用石膏豆腐,小時候再也吃不到鹵水豆腐了。主要成分是氯化鎂。一般北方人用鹵水豆腐和小蔥拌豆腐。鹵水老豆腐簡單吃,彈性比豆腐乾有點嫩滑。豆腐是特色小吃。豆腐焯水講究的是另一種特色小吃豆腐,另一種特色小吃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