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素食界的「植物肉」!一起來看看雲南這些豆腐
紅河建水燒豆腐
建水燒豆腐是當地的特色名吃,建水城街巷、菜市、夜市、風景 旅遊 景點的燒豆腐攤,攘來熙往,已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建水燒豆腐的臭豆腐塊,每個一寸見方,小巧玲瓏,猶如「拓印」出來一般,乖巧得惹人喜愛。在炭火上慢慢燒熟,一熟就鼓脹起來,疏鬆可口。燒時刷些油在豆腐表面,豆腐香氣飄到很遠,熟後趁燙入口,或吃原味,或輔以蘸料,往往一口氣吃數十個還不夠。
在建水吃燒豆腐最有趣的是:炭火上鐵屜較大,豆腐多堆在一角,食客圍屜而坐,火上熟一個便揀食一個,再將豆腐堆上生的撥入燒上,源源不斷。攤主南向坐,不斷翻動、刷油。屜角備數個小罐,每一食客有一對應,每吃一個豆腐,攤主就扔一粒包穀在那罐中,待吃完要結賬,他就傾罐中之包穀粒計數收款,很有「撒豆成錢」的意味。
紅河建水包漿豆腐
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的包漿豆腐以其獨特的口感而知名,民謠雲:臭豆腐,要數臨安府(臨安府即建水),聞著臭,吃著香,脹鼓圓圓黃燦燦,四棱八角討人想,三頓不吃心慌慌。
建水包漿豆腐選料上等,全手工釀制,更絕的是製作豆腐的用水來自美譽全滇的建水西門大板井水。在工藝上,包漿豆腐在正常程序的製作過程後要經過捂的工序,也就相當於快速發酵。把豆腐塊整齊堆放在篩子里,用潔白的紗布和土布將其包裹嚴實放在通風地帶,如果是冷天的話還得蓋上新鮮稻草,天熱則蓋上紗網。
在建水紅火的夜市燒烤排擋里,少不了包漿豆腐的身影。豆腐們伏在燒烤架上,貌不驚人。幾分鍾後,包漿豆腐開始歡歌了,一塊塊「噗噗」地冒著熱氣,爭先恐後地炫耀自己逐漸膨脹、一戳即破的身體,外皮也變得金黃。這時候蘸上鹵腐汁等配料,香氣便開始泛濫。
夾上一塊顫巍巍的包漿豆腐,往汁水裡一蘸,豆腐就開始萎縮,慢慢地浸滿了汁液。再往嘴裡一放,一股細嫩的漿汁涌進嘴裡,根本無須咀嚼,就這樣帶著炭火的熱氣,一路滑到了胃裡,再細嚼外皮,又是另一種美味。
紅河石屏豆腐皮
農家土黃豆和當地天然井水,成就了石屏豆腐皮。石屏豆腐皮是雲南久負盛名的一種傳統豆製品,更是招待遠方來客的上等食材。
豆製品是公認的高蛋白、高營養食品,而豆腐皮的營養成分比豆漿還高,蛋白質達40%以上,是牛肉的2倍,大米的6倍,是素菜里的「明星」食材,更是婦、幼、老、弱皆宜的食用佳品。
豆腐皮吃之前需要用溫水浸泡3至5分鍾,直到其變軟變白,切成條狀或塊狀,隨個人喜好不同有不同的吃法。拿來燙火鍋,下鍋3分鍾就可以吃了;涼拌,加以麻油、辣椒、醋、芝麻等調料,豆質細嫩,香辣爽口;炒菜,搭配青菜、青椒等食材進行翻炒,口味不輸肉製品。
油豆腐
油豆腐也被稱為豆腐泡,其主要原料是黃豆,經磨漿、壓坯、油炸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油豆腐塊體積約八立方厘米,色澤金黃,外皮光滑,內如絲網,細軟綿實,富有彈性,一捏成團,放開還原,存放一月,不霉不變。
油豆腐既可作蒸、炒、燉之主菜,又可做多種肉食的配料,是葷宴素席兼用的佳品:灌肉餡清蒸;切塊作燒湯、燉肉配料,湯味清香,久燉不爛;切絲配肉絲、豆芽、粉條混炒或涼拌,其味更鮮。
油鹵腐
油鹵腐是雲南腌製品的一個重要品種,其製作方法、品種類別和口味多樣。在雲南,不論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僻的山村,都可以吃到物美價廉的油鹵腐。
油鹵腐的腌制,以黃豆製成的臭豆腐為主料,臭豆腐要求質地細膩,塊狀均勻,厚薄一致。臭豆腐經陽光照曬,排去外層水分,配以適量的白酒浸裹,再以白糖、精鹽、辣椒、八角、花椒粉等卷在皮層,並滲以煉熟的上好菜油,腌制而成。雲南油鹵腐以其色、香、味十足深受省內外群眾的歡迎。
雲南油鹵腐較為出名的有玉溪油鹵腐,玉溪油鹵腐的特點是,外觀光澤鮮艷,內部松軟淡黃,食後有蛋黃香回味,且長期保存不會變質。
曲靖宣威倘塘黃豆腐
倘塘層層疊疊的山地里,套種著粗壯直立的黃豆,原本平凡無奇,但與山谷里潺潺流出的黃石渣山泉相遇時,便發生了最奇妙的化學反應,催生出了黃豆腐,這道讓倘塘人自豪了三百年的 美食 。
倘塘鎮是雲南宣威的一個小鎮,以出產黃豆腐聞名。這種豆腐顏色深黃,方方兩寸。看之,嬌嫩欲滴,食慾大增;食之,滋嫩可口,滿口留香。倘塘黃豆腐因其生產原料稀少,加工方法獨特,三百餘年來,芳香不減,美名遠揚。
揀豆子,是黃豆腐製作過程中最具儀式感的時刻,剔除干癟的、營養不良的豆子,一顆顆飽滿無蟲的黃豆,在簸箕里傲嬌地宣示著存在。
豆子上磨前,須先去殼,再用山泉水浸泡,這是一個見證奇跡的過程,清甜的泉水溫柔地化去了豆子的粗糲,將其柔軟的靈魂徹底釋放出來,這是倘塘獨有的「美味秘密」。
說到吃法,倘塘黃豆腐足以滿足你對於烹飪的大部分想像,涼拌干食,味道鮮美;與菜同炒,質韌香純;成塊煎炸,油而不膩;燒烤乾蘸,臘香盈口;拼盤佐用,增色添香。
白豆腐
豆子是很好的植物蛋白來源,人們用智慧將豆子研磨成漿,用石膏或者鹵水點制,並經過長時間的改造,最終成為現在人人喜愛的白豆腐。
小小一方白色方塊,就像一張白紙可以創造出山水人物各種圖畫,白豆腐也正因為其簡單,只帶有豆香味,反而更容易被人所改造,創造出多種多樣的 美食 。
豆腐腦
將黃豆用水泡漲,磨碎過濾出豆漿,豆漿加入鹽鹵或石膏,就會凝結成非常稀軟的固體——豆腐腦。豆腐腦也叫豆腐花,是一種用黃豆製作的小吃,個別的豆腐腦會用豌豆、蠶豆等豆類製作。
無論是鹹味豆腐腦還是甜味豆腐腦,都一定要熱騰騰的才最好吃。甜味豆腐腦最簡單的就是伴上白糖,進階還可以加上紅糖,紅豆,芋圓,椰子;鹹味的豆腐花可以加上香菜,蔥,韭菜,醬油,辣椒油,麻油等等。
菜豆腐
在雲南人的食譜里,菜豆腐是一道常見的菜品,在一些經營粗茶淡飯的農家樂或者餐館里很常見。菜豆腐也叫連渣撈,整個菜就是連湯帶渣撈起來一起吃。
菜豆腐的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將黃豆在水裡泡上一會兒,然後用傳統的手拉小石磨或者打漿機磨成豆漿備用。打好後不過濾豆渣,連水和渣放進鍋里煮開至八成熟後,放進白菜或小南瓜等蔬菜,然後開始放鹵水,豆腐渣就形成了。就這樣,用不濾渣的豆漿和蔬菜做出的這道菜,就是正宗的「連渣澇」了。
菜豆腐用鹵水「點」得恰當,做出的「渣」非常有質感,香甜可口,營養豐富,令人食慾大增。
⑵ 小白菜豆腐皮的做法竅門
主料
小白菜500g
豆腐皮100g
輔料
調和油適量
食鹽適量
步驟1
把小白菜豆腐皮洗凈
步驟2
小白菜切斷放入盤中備用
步驟3
豆腐皮切絲備用
步驟4
鍋中放油,倒入小白菜翻炒片刻
步驟5
倒入豆腐皮,翻炒一分鍾,放鹽,糖,味精,繼續炒到小白菜和豆腐皮熟即可
燉湯的話
主料2人份
小白菜100克
豆腐皮100克
輔料
調和油10毫升
鹽少量
蔥20克
雞精少量
展開全部輔料
步驟1
這是所需要的食材:豆腐皮改刀切小片,白菜洗凈後切段
步驟2
鍋中放入少量稻米油,油熱後將蔥花放入鍋中炒出香味
步驟3
然後將豆腐皮放入鍋中,顛起炒鍋,讓豆腐皮在炒鍋中滑動幾下以免粘鍋;
步驟4
根據人數放入適量水,多少隨意
步驟5
將水煮至沸騰狀態,然後將火源調小一些;
步驟6
然後將洗凈的小白菜放入鍋中
步驟7
用湯勺將食材翻動幾下,讓小白菜和豆腐皮均勻受熱,小白菜稍軟些時放入少量鹽和雞粉
步驟8
將調味料和食材混合均勻就可以出鍋了
成品圖
烹飪技巧
豆腐皮和小白菜都不要煮時間長,食材變軟就可以了
豆腐皮放入鍋中後要快速顛勺,以免粘鍋,你也可以用不粘鍋
⑶ 雲南黃豆腐怎麼做好吃
豆腐這個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食材,雖然都是以黃豆為原料,但不同的地域還是出現了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雲南的幾種出名的豆腐。
建水燒豆腐
建水燒豆腐,在紅河州挺出名的,幾乎每個縣都很常見,記得幾年前去的時候,一口氣能吃好幾十個,特別喜歡這種感覺,是按照個數算錢的,有意思的是你吃一個老闆就放一個玉米粒計數。
建水豆腐剛做出來的時候是雪白的(要好吃必須用的是西門水),工藝還挺繁瑣的,好的建水豆腐必須經過篩選、脫殼、浸泡、磨漿、過濾、煮漿、點漿、成型、劃塊、發酵才能做好美味的建水豆腐,這樣的豆腐烤出來才好吃。
石屏豆腐
石屏最正宗的豆腐必須是用當地的井水點鹵,因為那個井水帶點酸澀,剛好適合做豆腐,還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豆皮一定要泡了淘洗干凈,這樣的話吃起來不會太澀,口感正好。
石屏的豆腐皮也是很不錯的,我喜歡用開水燙軟了,涼拌吃。
密祉豆腐
密祉豆腐出名在他們的豆腐宴,用珍珠泉水做出來的豆腐,被做成了各種樣式的豆腐,好看好吃。
這是荷花豆腐
鹵水豆腐
在密祉看似很簡單的豆腐被賦予了各種活力,什麼蛋松豆腐、金絲豆腐等等創意十足啊
倘塘黃豆腐
大家都知道雲南有個十八怪,殊不知還有個雲南十九怪,倘塘豆腐栓著賣。黃豆腐出產於宣威倘塘的一個小鎮,這種方方正正的豆腐,可以直接就吃哦。上面的黃色其實是用一種叫做姜黃的植物煮出來的。
其實每個形成特色的豆腐,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大部分和當地的水質是分不開的,除此之外製作的工藝也還是比較考究的。
來源:六村本來的味道
⑷ 豆腐油皮的做法大全竅門竅門
油皮其實就是油豆皮,這是非常有營養的一種豆製品,傳統的製作油皮的過程簡單,但是出量很少,在做豆腐的時候可以順便做出幾張油豆皮,現在農村的一些豆腐小作坊還依然有手工製作油豆皮的習慣,這種傳統的油豆皮比較好吃。
一、家常涼拌豆油皮
材料
豆油皮1張,小黃瓜1根,蔥蒜,香菜,香醋,白糖,鹽,香油,油
做法
1.豆油皮用廚房剪剪成三長塊,然後從一頭捲起來,用棉繩捆住
2.鍋里多放些油,油熱後放進豆油皮卷,小火炸到外皮微焦,呈金黃色即可
3.黃瓜切絲,香菜切斷,蔥切片,蒜切末,晾涼的豆油皮去掉繩子切成粗絲
4.把所有的原料放進盆子里拌勻即可。
二、春卷(油皮)
原料
豆腐皮(豆油皮)五張,凈冬筍100克、鮮蝦仁100克、薺菜750克、豬瘦肉150克、芝麻油1000克(約耗200克)、味精、麵粉、精鹽、薑末各適量。
製作
1.豆腐皮每張切成六小塊共切成30塊。冬筍、豬肉都切成細絲。薺菜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略燙後,撈出瀝干切碎。麵粉放入碗內,加水調成濕漿;
2.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100克燒熱,放入冬筍絲、肉絲、莽菜、蝦仁、味精、精鹽、薑末一起烹炒3分鍾,起鍋成餡;
3.豆腐皮置案板上鋪開,一一包餡成卷,在合口處塗上面漿(共包成30個春卷)。
4.原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耗100克),燒至五成熱,將春卷逐個下鍋炸至金黃色時,撈出盛盤即成。
三、彩絲卷(油皮)
原料:腐皮2張,雞肉150克,紅蘿卜100克,筍肉100克,濕香菇20克,韭菜黃60克,甜椒50克,雞粉10克,精鹽5克,味精3克,胡椒粉0.2克,麻油2克,生粉5克,生油1000克(耗油100克)。
製作:
1.先將紅蘿卜刨皮,然後切絲待用;再把炒鼎洗凈,放入清水,先放入筍肉煮熟,撈起,再放入紅蘿卜絲泡過,撈起待用;將甜椒切開去掉椒籽,濕香菇浸洗後壓干水分;韭菜黃洗凈待用;再將筍肉、甜椒、香椒分別切成絲狀,韭菜黃切成段狀。
2.雞肉切薄,切絲,調入味精1克,精鹽2克,然後加入生粉1克拌勻。把炒鼎洗凈燒熱,放入生油50克,先放入香菇炒香後放入甜椒絲、筍絲、紅蘿卜絲一起炒,再調入雞粉、味精、精鹽、胡椒粉,用濕粉水勾芡,加雞肉絲和麻油攪勻,用餐盤盛著待用。
3.將每張腐皮用剪刀剪成6塊,再把餡料分別放在12塊腐皮上包成捲筒狀,用少量麵粉和清水開稀作為粘口,粘密。然後把炒鼎洗凈,倒入生油,待油熱至約180攝氏度時,將已包好
⑸ 求過橋緣雲南豆腐皮和炸洋芋做法
1.先把洋芋刮皮洗凈蒸熟放涼備用2.看個人口味可以用麵粉或糯米粉(麵粉的比較糙口,糯米粉的又有點粘),可以按一定比例添加兩種粉3.加少量的水將1.2中的材料放入容器中和勻,放置一會後搓成圓形即可4.將素油倒入熱鍋中燒熱後放入丸子炸至金黃酥脆即可 1》豆腐皮壽司
材料:
豆腐皮1包、米飯4碗、黑芝麻少許、白糖、白醋各3大匙。
作法:
1、米飯趁熱拌上白糖、白醋、黑芝麻,放涼備用。
2、豆腐皮剝開,裝入米飯即可
2》豆腐皮
配料:
黃豆,本產品含豐富植物性蛋白質,營養豐富。
食用方法:
用水浸泡後,適用煮、燉、炒、作湯等。
保存上注意:
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不要放在高溫潮濕的地方,開封時請盡快食用。
3》豆腐皮春卷
原 料:
豆腐皮(豆油皮)五張,凈冬筍100克、鮮蝦仁100克、薺菜750克、豬瘦肉150克、芝麻油1000克(約耗200克)、味精、麵粉、精鹽、姜未各適量。
制 作:
1.豆腐皮每張切成六小塊》切成30塊。冬筍、豬肉都切成細絲。薺菜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略燙後,撈出瀝干切碎。麵粉放入碗內,加水調成濕漿;
2.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100克燒熱,放入冬筍絲、肉絲、莽菜、蝦仁、味精、精鹽、姜未一起烹炒3分鍾,起鍋成餡;
3.豆腐皮置案板上鋪開,一一包餡成卷,在合口處塗上面漿(共包成30個春卷)。
4.原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耗100克),燒至五成熱,將春卷逐個下鍋炸至金黃色時,撈出盛盤即成。
4》麻辣牛肉簾子
原料:
豆腐皮500克 麻辣牛肉絲60克 郫縣豆瓣50克 姜米20克 蒜米30克 精鹽、味精、雞精、白糖、蚝油、醬油、食粉、水澱粉、鮮湯、花椒油、特製紅油、精煉油各適量 香菜少許
製法:
1.豆腐皮切成細絲,入加有少許食粉的沸水鍋中汆一水撈出;郫縣豆瓣剁細
2.炒鍋置火上,放入精煉油燒熱,下入郫縣豆瓣、姜米、蒜米炒香出色,摻入鮮湯,下入豆腐皮絲,調入精鹽、味精、雞精、白糖、蚝油、醬油等,燒入味後,用水澱粉勾芡,淋入特製紅油和花椒油,推勻起鍋,裝入盆內,最後撒上麻辣牛肉絲,點綴上香菜,即成。
9》豆腐皮蛋湯
原料:
豆腐皮2張,鵪鶉蛋8個,火腿肉25克,水發冬菇、熟豬油、鹽、味精、料酒、蔥、姜各適量。
製作:
1、豆腐皮撕碎,灑少許溫水潤濕;鵪鶉蛋磕入碗內,加少許鹽攪打均勻;火腿肉切末;冬菇切絲;姜洗凈切片;蔥擇洗干凈,切成蔥花。
2、鍋置火上,放入熟豬油燒熱,下蔥花、薑末熗鍋,倒入蛋液翻炒至凝結,加水煮沸,放冬菇絲、鹽、味精、料酒,再煮15分鍾,推入豆腐皮,撒上火腿末即成。
特點:
1、此湯滋味鮮美,營養豐富。
2、此湯含有蛋白質、鈣、磷、鐵、鋅和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維生素E等多種營養素,是產婦的滋補湯菜,有利早日恢復身體健康。
10》鮮豆腐皮炒青蟹肉
【原料】
新鮮水豆腐皮2張、凈蟹肉200克、雞湯1小碗、精鹽12.5克、菱粉2湯匙、雞油2湯匙、黃酒少許
【製作過程】
一、先將青蟹的黃挖出,加少量的水,酒、菱粉調稀。再把青蟹帶殼上籠蒸熟,挖出蟹肉。
二、一面起爐火,下雞油化開,一面將豆腐皮切碎,同蟹肉、生蟹黃、雞湯、鹽、酒道倒入一炒,接著調菱粉下鍋勾薄芡即好.
⑹ 石屏豆腐皮怎麼做著最好吃
第一次買石屏豆腐皮,看圖片和信陽光山的豆油皮一樣,但很有名,就下單買了一件。
分享三個菜式:
【酸辣醒酒湯】這道湯就是光山古菜宴席正湯,源於北宋皇家後廚,是皇家最早的醒酒湯,在醒酒肉羹之前。因為味道貴氣,才會和粉蒸肉、咯炸雞、糖醋魚等宴席大菜並列,還是唯一的宴席湯菜。做法步驟油炸豆油皮100克,溫水泡軟改刀切象眼片,就是菱形片。
金針菜泡開,濕著50克,去蒂改刀寸段,碼齊中間一刀。黑木耳泡開,濕著50克,改刀切片。蔥切花,姜切米。小磨油、鹽、濕粉適量、醋2湯勺、胡椒粉1湯勺。老母雞湯燒開,撇去浮油。放進去豆腐皮、金針菜、黑木耳,再燒開2分鍾,調好鹹淡,勾薄芡,放醋和胡椒粉,撒進蔥花姜米,點小磨香油,關火出鍋裝盆。
【涼拌豆腐皮】油炸豆腐皮100克泡軟切條片。大蔥白一根切2寸段粗絲。青紅辣椒各一隻切粗絲。放鹽拌在一起,再放醋,小磨香油。
【青筍炒豆腐皮】萵筍一根,去皮切片。油炸豆油皮50克泡軟切片。辣的辣椒2隻切片。蔥段薑片爆鍋,先放筍片和辣椒炒到斷生,再放豆油皮炒,給鹽,整體出香關火,給蚝油拌勻出鍋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