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節什麼時候包餃子
餃子一般是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吃,比較講究的家庭還會在子時的時候吃餃子,取「歲更之交」之意,意為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已經到來。
在北方人家過大年,在除夕夜包餃子,一般還要將大年初一早晨的餃子包出來。餃子包好後,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史料記載:「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載:「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
年夜飯為什麼吃餃子
(1)古代習俗
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2)餃子形如元寶
人們在年夜飯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希望來年能夠發大財。
(3)預測來年運勢
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吃到這些的人,來年能夠有個好的運氣,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❷ 初五吃餃子的習俗
正月初五,俗稱為「破五」節。這一天不準婦女串門,串門不吉利。《清裨類鈔》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這天各家都吃水餃,意為用水餃包起來,以求吉利。如今雖說人們對婦女串門不講究了,但這天吃餃子卻成了各家習慣。「破五」節吃餃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 600年前的春秋時期。20世紀70年代末,在山東滕州的春秋墓葬中出土的陪葬銅器中,就曾經發現了幾個餃子。
照北方傳統的婚俗傳統來講,男女婚嫁時,女方上轎前在娘家吃的最後一口飯,一般都是面條,寓意女子出嫁「一路順風」「凡事如意」。而來到娘家拜過天地後吃的第一口飯,一般都是由婆婆端上來的一碗煮得半熟的「餃子」,「交子」正取「交合生子」的吉祥寓意。當新娘吃下一口後,就會有旁邊的「金童」大聲的問道「生不生啊?」這時新娘只要一個「生」字出口,則會滿堂喝彩,皆大歡喜。餃子過去的形狀酷似元寶,所以經常被當作金錢和財富的象徵。陝西很多地方的湯餃被稱作「元寶湯」;山西平魯一帶從鍋中盛餃子叫做「撈元寶」;東北地區特色的酸菜餡餃子,寓意「酸寶」(諧音「栓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