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月三怎樣用薺菜煮雞蛋
你好,樓主:
三月三您吃了薺菜花煮雞蛋嗎七成受訪者知道這一習俗 此舉治頭暈是因古人缺營養
1、清洗薺菜。
2、鍋中放些水,擺入薺菜和雞蛋。
3、大火煮開後,把蛋殼敲破些再接著煮一會。
4、出鍋,帶著薺菜香味的雞蛋就煮好了。
昨天是農歷三月初三,按照我國大多數地方的習俗,這一天應該至少吃3個用薺菜花(武漢俗稱地菜花或地米菜花)煮出來的雞蛋,相傳吃了後不會頭暈,還可驅邪避鬼。
昨天,本報官博就此習俗進行了微調查,發現在科技快速進步的今天,仍有七成以上的受訪者知道這個從上古農耕社會流傳下來的習俗,更有近五成受訪者吃了薺菜花煮雞蛋。
薺菜花煮雞蛋很快賣光
大部分學生不知該習俗
昨天,華中科技大學官博發了條微博,稱該校百景園食堂也為學生提供了用薺菜花煮的雞蛋。該食堂提供的數量不多,6毛錢一個很快就被學生買完了。
微博一出,不少學生大贊食堂有愛,有的學生卻對薺菜迷惑不解:「什麼是薺菜?」「薺菜就是芥菜嗎?」還有的同學留言戲謔道「高大上,我們連茶葉蛋都吃不起。」
對於三月三吃薺菜花煮雞蛋這個民俗,大部分學生表示不太清楚。
薺菜和芥菜有什麼區別?
漢口惠濟路菜場的攤販李先生介紹,薺菜俗稱地菜,北方也叫白花菜或黑心菜,有的地方還叫做細米菜,根是白色的,葉面有細毛葉邊呈鋸齒狀;芥菜是一種特產蔬菜,葉面平滑,長相類似於白菜,個頭也遠比薺菜大,只要是常逛菜場的人,兩者的「長相」其實很容易區別。
湖南婆婆按習俗煮雞蛋
武漢媳婦只管享受美味
龔小姐家住漢陽楊泗廟,每天早上婆婆都會為她准備吃的帶到單位。昨天,婆婆為她准備的是薺菜花煮雞蛋。「婆婆一共煮了十幾個,我吃了一個。」龔小姐說,差不多每年這個時候她都會吃薺菜煮雞蛋,不同於往年的是,婆婆這次把煮雞蛋的水也盛了一碗放在桌上。
「不知道是不是要我喝的,但因為之前都沒有這習慣,我就沒喝。」龔小姐告訴記者,以前在自己家的時候,媽媽也在這天煮雞蛋,但都沒說要喝水。「好像聽人說這煮出來的水加點糖喝,能清熱,治嗓子。」
龔小姐是武漢本地人,而婆婆家是湖南的,對於農歷三月三吃薺菜花煮雞蛋,兩家每年都會遵循這個習俗。但是她對這個習俗的由來卻不是很清楚。
在漢陽開餐館的李先生,昨天不僅自己吃了薺菜煮雞蛋,還給自己的員工每人免費發了3個煮好的雞蛋。有網友還笑稱「吃了兩個薺菜雞蛋,算不算超標呢?」
奶奶堅守習俗
90後耳熟能詳
農歷三月三這天吃薺菜花煮雞蛋對於離家求學在外的小張來說,已經不僅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懷念和記憶。
小張是來自蔡甸的90後,他目前在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讀書,每年的三月三,小張的奶奶都為家人准備薺菜花煮雞蛋。今年三月三恰好是星期三,學校不放假,小張不能回家,吃不到奶奶親手煮的雞蛋了,「從我記事開始,每年這個時候奶奶都會用自家菜地里的薺菜花煮雞蛋給我們吃,一煮就是一二十個,我每次都能吃三四個!」
小張回憶奶奶用薺菜煮的雞蛋特別好吃,不僅自己愛吃,堂弟也特別愛吃。這次吃不到奶奶煮的雞蛋,小張覺得特別懷念,不僅是懷念那味道,也是勾起了對奶奶的思念。
小張告訴記者,由於爸媽一直在外面做事,自己打小就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對爺爺奶奶的感情特別深。小張今天雖然沒有吃到奶奶煮的雞蛋,但是還是在學校外面買了一個茶葉蛋,也算是過了節。
線上線下微調查
七成受訪者知道該習俗
你知道農歷三月初三要吃薺菜雞蛋的習俗嗎?昨天,本報官方微博就這一習俗進行了微調查,截至記者發稿前,共有26名網友參加了此次調查,其中超過七成的網友知道這個習俗,有近五成網友在這天吃了薺菜雞蛋。
此次調查共設置了4個選項,分別是:吃了,但不知道這個習俗;特意吃了,知道有這個習俗;沒有吃,但知道有這個習俗;沒有吃,也不知道這個習俗。
其中,19名網友選擇了「知道該習俗」,而選擇知道該習俗,同時也吃了薺菜雞蛋的網友達12人,也就是說,接近五成的受訪者仍在堅持這個習俗。
另外,記者線下調查得知,很多單位的食堂都在堅守該習俗,受訪的20名市民中,有11人稱在食堂吃了薺菜雞蛋。
傳說薺菜花煮雞蛋能治頭暈
民俗專家稱是因古人缺營養
三月三吃薺菜雞蛋習俗的來源有很多版本,其中,有傳說稱,這是當年華佗在湖北沔陽用薺菜煮雞蛋為老者治頭暈留下來的習俗。
民俗學家劉謙定解釋,其實這些不同的版本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能以偏概全,任何民俗的來源都不能夠去深究,因為歷史太過悠久,據考證農歷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這個民俗從先秦就存在了。
那麼,吃薺菜花雞蛋治頭暈又是怎麼回事呢?劉謙定說,薺菜只是時令菜,選用薺菜來煮雞蛋是因為這個季節會有,用它煮雞蛋有股淡淡的清香,回味悠長。劉謙定解釋道,「其實雞蛋的營養價值高,古時候農民常因營養不足頭暈,這時候吃一點雞蛋是可以快速補充營養的,所以才有了治頭暈的說法。」
記者史鳳玲 戴維 實習生戴斯
【鏈接】
「三月三」的由來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歷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不同民族歡慶方式不同
漢族,有吃地(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當天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
台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壯族,多在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綉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布依族,在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共享收獲的歡樂。
三月三還是侗族、瑤族、畲族、黎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他們的歡慶方式各有特色。
雞蛋雖好 不宜多吃
昨天,不少人吃了兩三個薺菜花煮的雞蛋,其實,吃多了不能吸收,也是負擔。
一個中等大小的雞蛋,平均約重50克,能提供蛋白質6克,脂肪5克,熱能72千卡,鈣23毫克,磷89毫克,鐵1.2毫克,維生素A612國際單位,硫胺素0.07毫克,核黃素0.13毫克,尼克酸0.04毫克,膽固醇300毫克。雞蛋的蛋白質和脂肪的質量比瘦肉好,維生素的含量也較高,價錢卻比瘦肉便宜些,從營養及經濟兩方面考慮都是吃雞蛋較合算。一個代謝正常的人,適當的吃些雞蛋,例如每天吃1~2個,或一星期吃幾次,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雞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一般來說,孩子和老人每天一個,青少年及成人每天兩個比較適宜。
B. 正月十二為什麼煮雞蛋
正月十二為什麼煮雞蛋呢?因為正月十二這天屬雞蛋特別的好吃,特別的香,所以大夥都愛吃新鮮的煮雞蛋
C. 二十四節氣各有什麼特色飲食傳統
一、立春
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春養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內通風,加強身體鍛煉。此外,還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溫、發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薦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薦白蘿卜、韭菜、香菜、油菜、洋蔥、辣椒、苘蒿、捲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萵苣、竹筍、冬瓜、南瓜、絲瓜、茄子等。
二、雨水
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時為雨水。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此時養生要注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理肝臟,保持肝氣順暢。
宜:多吃新鮮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蘿卜、山葯、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筍、藕、荸薺、蘿卜等。水果有柑橘、蘋果、香蕉、雪梨、菠蘿等。水產類有鯽魚。其他為紅棗、蜂蜜、蓮子等。
三、驚蟄
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應肝的屬性。此外,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要注意嚴防。
宜:多吃新鮮蔬菜及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蔬菜有菠菜、水蘿卜、苦瓜、芹菜、油菜、山葯、春筍、甜椒、洋蔥。水果有梨,海鮮有螃蟹。其他為蓮子、銀耳、芝麻、蜂蜜、雞、蛋、牛奶等。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四、春分
太陽到達黃經0度時為春分。此時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較易發,要注意防護。
宜:進食辛、甘溫偏之物。主食選擇熱量高的,並要多攝取蛋白質,宜清淡可口。推薦食物有胡蘿卜、捲心菜、菜花、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韭菜等新鮮蔬菜,柑橘、檸檬、蘋果等水果,牛肚、芝麻、核桃、蓮子等乾果,豆漿等飲料。
五、清明
太陽黃經15度時為清明。清明後雨水增多,自然由陰轉陽,這時要注意清泄肝火,以防肝氣升發太過或肝火上炎。
宜:清涼的寒性食品,並減少甜食和熱量大的食物的攝入。吃些柔肝養肺的食物,如薺菜、菠菜、山葯等蔬菜。春天韭菜可暖身。其他有銀耳、香菇、牛蒡、鯇魚等,香蕉、橘子等性味清涼的水果也應吃些。
六、穀雨
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為穀雨。除了精神養生來調節情緒外,還可食用一些能緩解精神壓力和調節情緒的食物。
宜:食富含維生素B、鹼性、養陰潤肺、暖胃健脾及調節人體情緒的食物。豆類有黃豆、大豆。蔬菜有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西紅柿、菠菜等。水果有葡萄、香蕉、橘子、草莓、檸檬等。其他有海帶、天然綠藻類和瘦肉等。宜食香椿,但不能食之過量。
七、立夏
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立夏以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而養陽重在「養心」。此時胃病較易發,要注意防範。
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多吃一些酸味食品,還要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熱利濕的食物,適量補充蛋白質。蔬菜有洋蔥、土豆、冬瓜、芹菜、西紅柿、黃瓜、絲瓜、山葯等。水果有山楂、香蕉、蘋果、桃、草莓、西瓜等。乾果有芝麻、核桃、花生等。水產類有海參、泥鰍、鯽魚等。其他有黑木耳、瘦肉、蛋類、奶類等。
八、小滿
太陽到達黃經60度時為小滿。此時人的生理活動處於一年當中最活躍的時期,故消耗的營養較多,需要及時進補。
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食用一些清涼的食物,但不可過於寒涼。推薦蔬菜有黃瓜、胡蘿卜、冬瓜、絲瓜、荸薺、藕、西紅柿、山葯等。肉類有鴨肉等。水產類有鯽魚、草魚等。水果有西瓜、梨、香蕉等。
九、芒種
太陽到達黃經75度時為芒種。此時雨多且潮濕,天氣悶熱異常,極易傷脾胃。另外,由於經常生吃食物、痢疾高發,要注意防範。
宜:以清補為原則。此時要多食蔬菜、豆類、水果,適當補充鉀元素,糧食以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含鉀元素較高為主,水果為香蕉,蔬菜為菠菜、香菜、油菜、捲心菜、芹菜、大蔥、青蒜、萵苣、土豆、山葯等。
十、夏至
太陽到達黃經90度為夏至日。由於夏季出汗多,體內易丟失水分,脾胃消化功能也較差,所以常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宜:清淡,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宜多食酸味,常食鹹味以補心。適宜的食物有西紅柿、黃瓜、芹菜、冬瓜、蓮藕、綠豆、草莓、杏仁、百合、蓮子等。
十一、小暑
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為小暑。此時剛進入伏天,「伏」是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減少外出以避暑氣。
宜:以清淡味香為主,飲食上要多注意衛生和節制。多吃蔬菜和水果。推薦食物有西紅柿、山葯、黃瓜、西瓜、蘋果、蠶豆、綠豆、牛奶、豆漿等。
十二、大暑
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此時的人體容易被暑、濕等邪氣所侵擾,故要重點防治中暑。飲食上要多吃防暑和健脾的食物。
宜:多吃些燥濕健脾、益氣養陰的食物,及時補充水分及蛋白質。此時適宜的食物有山葯、蓮藕、土豆、西瓜、香蕉、大棗、蓮子、綠豆、豌豆、海參、甲魚、雞肉、鴨肉、瘦肉、雞蛋、牛奶、蜂蜜、豆漿、綠茶等。
十三、立秋
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視這秋天的開始。立秋會帶來「秋燥」的相關疾病,應多吃些潤肺的食物。
宜:適當多食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食物,酸味果蔬也應常食用,這些包括蘿卜、西紅柿、山葯、扁豆、藕、茭白、南瓜、豆腐、蓮子、桂圓、糯米、粳米、枇杷、菠蘿、乳品、紅棗、核桃、蜂蜜、芝麻等。
十四、處暑
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時為處暑。此時氣候變數較大,雨前氣濕偏熱,雨後氣溫偏涼,易引發風寒或風熱感冒。
宜:吃溫補食物,飲食宜清淡,多吃些鹼性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適宜的食物有芹菜、菠菜、黃瓜、苦瓜、冬瓜、南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銀耳、百合、蓮子、蜂蜜、芝麻、豆類及奶類等。
十五、白露
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白露是天氣轉涼的標志。此時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
宜:多吃一些有祛痰平喘、潤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包括竹筍、蘿卜、胡蘿卜、鮮藕、梨、蘋果、紅薯、小米、鴨肉、核桃、木耳、蜂蜜等。
十六、秋分
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為秋分。此時要特別注重保養內守之陰氣,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宜:適宜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飲食應以溫、淡、鮮為佳,如藕、鴨肉、秋梨、柿子、甘蔗、黑木耳、百合、銀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
十七、寒露
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此時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注意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以免耗散精氣津液。
宜:多食些甘、淡、滋潤的食品,可健胃養肺潤腸,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這類食物包括蘿卜、西紅柿、蓮藕、胡蘿卜、冬瓜、山葯、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鴨肉、牛肉、豆類、海帶、紫菜、芝麻、核桃、銀耳、牛奶、魚、蝦等。
十八、霜降
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此時易犯咳嗽,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另外,要注意補氣養胃。
宜:以平補為原則。適宜的食品有洋蔥、芥菜(雪裡蕻)、山葯、蘿卜、紫菜、銀耳、豬肉、牛肉、梨、蘋果、橄欖、白果、栗子、花生等。
十九、立冬
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為立冬。民間把立冬作為冬天的開始。此時飲食應以增加熱量為主,起居養生重點重防「寒」。
宜: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鈣和鐵的食物。適宜的食物包括大白菜、捲心菜、白蘿卜、胡蘿卜、綠豆芽、油菜、洋蔥、西紅柿、紅薯、蘋果、香蕉、棗、梨、柑橘、豆腐、木耳、蘑菇類、羊、牛、雞、魚、蝦、海帶、牛奶、豆漿、蛋類、核桃、杏仁等。
二十、小雪
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為小雪。此節氣前後,天氣陰暗,容易導致或復發抑鬱症,因此,要選擇性地吃一些有助於調節心情的食物。
宜:多食熱粥。熱粥不宜太燙,亦不可食用涼粥。昆時適宜溫補,如羊肉、牛肉、雞肉等;同時還要益腎,此類食物要腰果、山葯、白菜、栗子、白果、核桃等。而水果首選香蕉。
二十一、大雪
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為大雪。本時節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同時此時也是食補的好時候,但切忌盲目亂補。
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宜食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溫補食物有蘿卜、胡蘿卜、茄子、山葯、豬肉、羊肉、牛肉、雞肉、鯽魚、海參、核桃、桂圓、枸杞、蓮子等。
二十二、冬至
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為冬至。此時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
宜:食種類要多樣化,谷、果、肉、蔬菜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物要溫熱熟軟,並且要清淡。宜食胡蘿卜、西紅柿、梨、獼猴桃、甘蔗、柚子等(同「大雪」)。
二十三、小寒
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為小寒。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是一年當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人們應注意「養腎防寒」。
宜: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來防禦寒冷對人體的侵襲。這些食物有韭菜、辣椒、茴香、香菜、薺菜、南瓜、羊肉、豬肉、狗肉、雞肉、鱔魚、鰱魚、木瓜、櫻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棗、桂圓等。此時比較適合吃麻辣火鍋和紅燜羊肉。
二十四、大寒
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時為大寒。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所以應注意防寒。
宜: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風寒邪氣的侵襲。飲食方面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原則。飲食宜減咸增苦,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但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宜食用的食材同「小寒」。適當增加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