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客家有宴席就必須有的客家釀豆腐,是怎樣一種美食
投入油鍋中下一會,在橫切開,在裡面塞入豬肉,糯米,大蒜,五香,等拌成的半熟的佐料,吃時在撒上胡椒粉,蔥花,其味道鮮美無比。正月期間有客來訪,這個菜被作為整個酒席的頭道送酒菜,獻給親友。500克的正方形豆腐,分成相等的4份,用小勺把中間挖個洞,挖出來的豆腐不要浪費了,大家可以攪拌在肉餡里,也可以自行處理,把調好的肉餡放在豆腐里。
結果當地不產小表,大豆倒是多,就想了一個辦法把肉餡放到豆腐塊中煎煮,結果發現這樣味道也可以,就回請中原漢人吃,吃後中原漢人覺得不錯就回去學做,之後就慢慢傳播開來了聰明的老闆就做了豆腐釀來調和緊張的氣氛,沒想到效果非常不錯,釀豆腐由此而來。更多關於美食的歷史和冷知識,請您關注我,大家一起探討,也請大家看看我的美食視頻畫得怎麼樣。
一種是因為客家人原來是中原人遷移過來的,之前有包餃子的習慣,但南方沒有小麥,做不了餃子皮,所以想到了把餡料釀進豆腐的方式代替餃子,逢年過節一定要吃。客家先民原來住在中原地區,後來因為戰亂,遷徙至南方生活。嶺南地方多產大米,少產小麥,麵粉很少,釀豆腐就成為替代餃子的食物了。
㈡ 客家釀豆腐究竟是什麼美味自己在家可以操作嗎
客家釀豆腐做法復雜,但是不難,家也可以做。
釀:是客家話的動詞,釀豆腐就是往豆腐里塞入肉餡。每逢時節喜慶,客家人拿來招待客人。
春節大餐有豆腐代表了有福,代表了祝福,這道客家釀豆腐好吃好看又好做。試著做一做吧,如果好吃記得來找我,我是喜歡吃,願意做的如意廚娘。
北豆腐多用鹵水或酸漿點制,質地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故而豆腐味更濃,也較容易烹飪。
豆腐所含營養極高,不僅含有維生素、蛋黃素、煙酸等營養元素,還含有鎂、鐵、鉀、等礦物元素。高氨基酸和高蛋白含量使豆腐成為很好的穀物補充食品。另外,豆腐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讓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能夠達到95%以上。現代醫學證明,豆腐對牙齒、骨骼的生長發育有一定促進作用,還可增加血液中鐵的含量。中醫認為,豆腐為清熱養生食品,常吃可起到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等作用。
㈢ 客家美食——釀豆腐
「民以食為天,柴米醬醋鹽」。客家菜是廣東三大菜系之一,而傳統客家三大菜分別是:鹽焗雞、梅菜扣肉以及最傳統的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久負盛名,鮮嫩滑香,營養豐富,是我們客家人的頭道送酒菜,也是過年時必須上的菜式。
釀豆腐有兩個傳說,一說為(釀豆腐)源於北方的餃子,應嶺南少麥,思鄉的中原客家移民便已豆腐代替麵粉,將豬肉塞入豆腐中,猶如麵粉裹著肉餡兒。因其味鮮美,於是成了客家民菜。
另一說,很久以前,有兩個好兄弟,因在一次點菜時發生矛盾,一個要吃豬肉,一個要吃豆腐,後來,聰明的店家想了個兩全其美的方法,製作出釀豆腐。
正宗釀豆腐的豆腐一般是由黃豆做的,無任何添加劑,一般是用剛從自家田中摘的黃豆,新鮮,再把黃豆,放進石磨子里,與水一起磨,直至把豆榨出漿水,而剩下的豆渣可做粥等食物,再將豆水,倒入大鍋里煮,豆腐也算成形了,但還是個半成品,把豆腐放在個容器里,用大石頭壓,壓出剩餘水份,然後,把豆腐成品切成一塊一塊,接著,便是重要的.「釀」。
把一塊半肥半瘦的大豬肉挑瘦去肥,剁成末,這剁肉也是我兒時的游戲,再依個人喜好,放入香菇、或蝦米、或大蔥等,再使雙筷子,,把豬肉「戳」進豆腐塊正中處,這「戳」肉也有一定技巧的,不能將整塊豆腐戳戳穿來放,不然煎出來的就孬了,最後,把所有釀好的豆腐放入鍋中小火慢煎,火要適度不可大或小,豆腐煎至兩面金黃,此時的豆腐可是香噴噴,金黃耀眼,但還在煲仔里燜一下,煲鍋底可放大蒜苗、芹菜,全依據個人喜好,可在豆腐上放幾片香菜,用來點綴所用,即可上桌。
釀豆腐一上桌,便「顧客盈門」,我家吃釀豆腐時,喜好沾上蒜末和醬油,這釀豆腐便有了些辣味和鹹味,豆腐滑嫩,凈白;豬肉味鮮,硬中帶柔,柔中帶剛,豆腐送入嘴中,滑溜,再咬一口豬肉,美味無比,真乃最佳搭配。
豆腐營養豐富,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律止渴、清潔腸胃,是兒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補充營養的食療佳品,素有「植物肉」之美稱。
豬肉用途多,用於溫熱病後,熱退津傷,肺燥咳嗽,乾咳痰少,咽喉干痛;補虛、潤燥、潤肌膚、止消渴。
豆腐的平淡,顯出了客家人的淳樸,朴實,客家人不求於功名利祿,勤儉持家,這也是釀豆腐在客家文化上長期保留的原因之一。
㈣ 客家釀豆腐是哪個地方的菜具體的做法是什麼
客家釀豆腐是典型的客家菜,是東江傳統風味名菜之一,也是知名的惠州菜。客家釀豆腐的具體做法是:將豆腐油炸在裡面,塞上相應的食材,配以味精,胡椒等調料,吃起來風味獨特, 非常的鮮美。
客家釀豆腐是典型的惠州菜,也是客家人待客之道的一到必要美食,以上就是客家釀豆腐的具體步驟,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買相應的食材,回來試一試,這道菜在做的時候,切記火候不能大,也不能小,一定要掌握好時間和步驟,你就能做出一道非常好吃的客家釀豆腐,動不如行動,快點實踐起來。
㈤ 美食|客家釀豆腐
釀豆腐是一道久負盛名的菜餚,凡是有客家宴席,必有這道菜。
2018首屆向世界發布「中國菜」活動暨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大型交流會上榜上有名。
傳說豆腐來源於「逗夫」。
相傳,豆腐是漢淮王劉安創制的,劉安也被奉為豆腐的祖師爺。也有人認為,豆腐是勞動人民創制的。在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個「妻逗夫」的故事,最初的豆腐被稱作「逗夫」。
傳說,古時候人們只會把豆子磨成豆漿喝。有個三口之家,小夫妻恩愛和睦,一起侍奉老母親。可是,這位婆婆平時過日子十分節儉,不讓媳婦輕易做豆漿喝。有一天,媳婦趁著婆婆外出走親戚,動起手來磨豆漿,豆漿磨好了,正要拿碗舀的時候,門外傳來了腳步聲,以為是婆婆突然回來了。這時她怕婆婆看見會生氣,慌忙之中把豆漿倒進了灶頭邊上的壇子里,並蓋上了蓋子。
她快步走出門外一看,原來是丈夫從地里幹完活回來了,便拉著丈夫回屋裡一起喝豆漿。丈夫打開壇蓋一看,豆漿變成了雪白的固體,「別逗我了,這哪裡是豆漿?」
原來,壇子泡過酸菜,裡面還有一些鹽湯,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鹵水,所以豆漿倒進去後變成了固體。夫妻倆一嘗,覺得鮮嫩無比,之後便經常做了起來。起初,這種新的食物沒有名字,兩個人嘀咕一些日子後,將其取名「逗夫」。後來,因這是豆制食品,久而久之被叫成了「豆腐」。
而釀豆腐呢,據說與北方的餃子有關:客家先民原來居住在中原地區,當地生產小麥,常常用麵粉做餃子。後來因為戰亂等原因,客家先民遷徙至南方生活,嶺南地方多產大米,少產小麥,麵粉很少,釀豆腐則成為替代餃子的食物了。客家先民想到,用豬肉剁成餡料,用豆腐代替麵粉,將餡料塞入豆腐,猶如餃子一般。因其味道鮮美,便成了客家名菜,如今也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
還有個民間傳說:
很久以前,有兩個好兄弟,因在一次點菜時發生矛盾,一個要吃豬肉,一個要吃豆腐,後來,聰明的飯店老闆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製作出釀豆腐。
新鮮上桌的客家釀豆腐集軟、韌、嫩、滑、鮮、香於一身,呈淺金黃色,豆腐的鮮嫩滑潤,肉餡的美味可口,再加上湯汁的濃郁醇厚,讓人垂涎欲滴。
[美食的製作方式多變,可多種多樣,在這里列舉最常見的製作方法]
食材
豆腐400克,豬肉200克,香菇6朵,油菜1棵,食鹽1小勺,姜1塊,生抽15毫升,蚝油10克,植物油1湯勺。
步驟
1.豆腐切成三角塊(切方塊也可以),將香菇末加入切好的肉糜中,加少量生抽與鹽調味。
2.用小勺在中間挖出一個洞,將調味好的肉糜嵌入其中。
3.平底鍋中抹少量的油,將豆腐塊放入鍋中煎,其它幾面煎成焦黃後,再翻面到有肉餡的一面略煎。
4.煎豆腐的同時製作裝飾用的青菜花,用剪刀剪下青菜的根部。
5.將青菜花放入煮開的鹽水中氽燙熟。
6.豆腐煎好後盛出待用,將調料汁放入鍋中煮沸,澆在煎好的豆腐上即可。
豆腐里含有氯化鎂、硫酸鈣這兩種物質,和菠菜中含有的草酸,遇到一起可生成草酸鎂和草酸鈣。這兩種白色的沉澱物不能被人體吸收,不僅影響人體吸收鈣質,而且還容易患結石症。
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豆腐有「植物肉」美稱,富含鐵、鈣、磷、鎂、糖類、植物油、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性味甘、涼,入脾、胃、大腸經,有補脾益氣、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之功,對病後體虛、氣短食少、乳汁分泌不足、腎虛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而頻數、淋濁、脾胃積熱、痤瘡粉刺、口乾咽燥、肺熱咳嗽、脘腹脹滿、痢疾等甚效。
豬肉中的銅,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腎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豬肉中的脂肪,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飽腹感;豬肉中的蛋白質,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香菇內含的麥淄醇可轉化為維生素D,促進體內鈣的吸收,並可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含腺瞟吟、膽鹼、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質,能起到降壓、降膽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預防動脈硬化、肝硬化等疾病;多糖能提高輔助性T細胞的活力而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功能;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適應力有很大作用。
釀豆腐發明以後,成為客家飲食中具有標志性的食品,成為客家的最愛。古代客家人離鄉背井之時,尤其珍視釀豆腐等故鄉菜。釀豆腐現身於花縣,就是因遠走異鄉人的思鄉之情。之所以每當吃飯時要「另燉豆腐一碗,效家中煮法」,就是因為逃難在外,特別思念故鄉,濃郁的故鄉情懷使釀豆腐鬼使神差地現身花縣。
現在,釀豆腐成為客家人的飲食的標志和驕傲。
㈥ 被譽為「客家第一菜」的釀豆腐,為什麼可以讓客家人始終念念不忘
被譽為「客家第一菜」的釀豆腐,好吃讓客家人始終念念不忘。東江豆腐作為一道地道的客家菜,長期以來深受當地人的喜愛。這一小塊豆腐蘊含著客家人對食物和生活的熱情。傳說東江豆腐出現時,也與北方人常吃的餃子有關。
東江發酵豆腐之所以受歡迎,關鍵在於「釀造」這個詞,它不同於其他地方。「brew」在客家語中的意思是「放入餡料」。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對配料的細致關注使這道經典菜餚具有獨特的風味和甜味。客家人通常用新鮮磨碎的豆腐做這道菜,這道菜滑嫩,同時保證了豆腐的質量。客家豆腐,又稱肉糜豆腐或東江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客家豆腐」的獨特性與其嚴格的生產工藝密不可分。「煎」是客家動詞,意思是「植餡」,而「煎豆腐」的意思是「帶肉餡的豆腐」。客家豆腐味道鮮美。它在白色嫩豆腐中塞滿了肉、魚、蝦等,這增加了它的味道,使它有嚼勁。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分享就到這里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
㈦ 客家釀豆腐
做釀豆腐其實並不難,要准備的材料有:豆腐、豬肉,香菇、蔥花、鹽,喜歡吃鮮味的朋友可以也准備一些蝦仁干,豬肉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肥瘦。豆腐一般分為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做釀豆腐是鹵水豆腐。先把香菇用溫水泡一下,把香菇泡軟。接著把豆腐冼干凈切成兩半,把香菇和肉還有蝦仁干一起剁碎,然後在肉里放入適量的鹽拌均勻。接著把肉釀入豆腐中,用鍋把豆腐有肉的一面和反面分別煎成金黃色,在煎的過程中,在豆腐的兩面分別均勻的撒入適量的鹽,讓豆腐吸收鹽味。然後把煎好的豆腐放入煲中,放適量的水,水不要太多,用溫火把豆腐煮熟,最後在豆腐表面撒入一些蔥花,一道美味可口的客家釀豆腐就做好了!
當釀豆腐端上桌,揭開煲蓋的那一刻,香味撲鼻而來,讓人非常愛吃。豆製品營養豐富,豆腐的營養非常容易吸收,釀豆腐香嫩可口,味道醇厚,非常好吃!釀豆腐可以說是一道即營養又美味,即好吃又不貴的好菜!
一般客家人辦喜宴、過年和重要的日子,釀豆腐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客家人非常熱情好客,平時客家人也非常喜歡用釀豆腐來招待客人。關於釀豆腐的來歷,有幾個不同的說法,其中一個說法是,一個梅州五華人和一個梅州興寧人是好朋友,他們一起去飯店吃飯,一個想吃豆腐,一個想吃肉,後來聰明的飯店老闆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製作出了客家釀豆腐。有些地方的客家人做釀豆腐,還喜歡放一種紅曲米,紅曲米能把釀豆腐染成紅色,這種紅曲米是純天然的東西,不帶任何人工色素。中國人喜歡紅色,紅色的釀豆腐代表著喜慶和日子紅紅火火!豆腐的腐和富字是同音,中國人非常喜歡講究寓意,在客家文化中,釀豆腐象徵著富貴,表達了客家人對富貴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和祝福!釀豆腐表現了客家人的智慧和代表著客家的飲食文化!
㈧ 釀豆腐怎麼做才好吃呢
釀豆腐又叫客家釀豆腐,是客家菜的一種,是客家美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菜餚之一。該菜先煎後煮,湯汁醇厚,鮮嫩滑潤,口味鮮美。
鍋煲豆腐釀的做法
步驟step
1
主料備齊
步驟step
2
干香菇溫水泡發
步驟step
3
豆腐用淡鹽水浸泡一會兒
步驟step
4
浸泡好的香菇洗凈剁成末加入肉餡中,再加適量鹽、生抽、料酒、五香粉和蔥花拌勻
步驟step
5
北豆腐切方塊,用挖球器挖去中間的豆腐
步驟step
6
填入肉餡,稍微壓下防止肉餡散開,平豆腐即可
步驟step
7
鍋中加點油燒熱,豆腐的肉餡一面先入鍋煎至定型微黃
步驟step
8
再翻面煎至底部微黃
步驟step
9
轉入鍋中
步驟step
10
另起鍋爆香蔥蒜末,加適量水,加1湯匙蚝油、白糖少許燒開
步驟step
11
倒入砂鍋煲中,小火煲10分鍾
步驟step
12
淋入水澱粉適量和香油,灑上蔥末和紅椒丁即可
鍋煲豆腐釀的成品圖
鍋煲豆腐釀的烹飪技巧
技巧tips
1、如果不會弄壞,用嫩豆腐也是可以的;
2、沒有砂鍋等可以直接在煎鍋中燒;
3、挖出來的豆腐隨便另外怎麼處理著吃哈。
㈨ 你覺得客家釀豆腐味道怎麼樣
我感覺挺好吃的,口感糯糯的的而且很鮮美,釀豆腐中的香菇也很好吃。如果你喜歡吃的話可以去嘗試。
客家釀豆腐的做法
第一步:提前把香菇泡好洗凈,然後切碎放碗里備用,再准備一些老蔥頭,如果沒有老蔥頭也可以用新鮮的蔥頭,不過沒那麼香,蔥頭也剁碎跟香菇放一起
第二步:准備一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建議稍微肥一點口感會好點,不過這個看個人喜歡吧。把豬肉去皮,然後剁碎成肉泥
第三步:在肉泥中加入兩個雞蛋、加上剛剁好的香菇蔥頭碎,再加入少許的耗油、適量的鹽、加入胡椒粉、少許油,把它攪拌均勻
第四步:准備豆腐,我買的是鹽水豆腐,從小到大也只是喜歡吃鹽水豆腐,把豆腐一分為二,然後把它切成小塊,切成大小差不多了
第五步:用筷子在切好的豆腐中間夾一下,口不要開那麼大哦,很容易裂開的,然後就把肉餡灌進去,灌多一點點,這一步要小心一點,慢慢灌,一點一點灌進去
第六步:鍋中下油,把油燒至四五成熱,然後調成中小火,把釀好的豆腐一塊一塊放進去,對待豆腐一定要溫柔哦!先把肉那一面向下,煎出油分,煎成金黃色,再翻過另外一面煎一下
第七步:把釀豆腐兩面都煎成金黃色後,加入清水,稍微沒過豆腐面就行,蓋上鍋蓋燜至水剩下三分之一那樣
第八步:燜至水剩下三分之一的時候,加入少許的鹽,因為豆腐沒有放鹽,只是肉餡放了鹽,然後再燜兩分鍾左右
第九步:碗里加上點水,加入生粉、胡椒粉、加上點生抽、把它攪拌均勻
第十步:好了,差不多了,倒入我們兌好的水澱粉,勾芡
第十一步:大火收汁,把它攪拌均勻,輕一點攪拌,要不然豆腐會散掉
攪拌均勻後就可以出鍋開吃了,這一道客家釀豆腐就做好了。
㈩ 被譽為「客家第一菜」的釀豆腐,為何能讓客家人始終念念不忘
客家人逢年過節、請客吃飯必備菜餚就是釀豆腐,把肉餡塞入其中美觀又美味,每次一做就是一大鍋,是當地人人都喜愛的傳統菜餚。
某些客家人做製作釀豆腐時,事先把肉餡炒熟後再用,這樣吃起來會更香些,但是有些人覺得這樣餡料煎的時候容易散掉。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