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吃餃子的象徵
吃餃子的象徵
吃餃子的象徵?餃子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物,在過年的時候很多人地方都是吃餃子,餃子的寓意在民間有好多的說法,關於吃餃子的象徵大家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吃餃子的象徵1
春節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
過年吃餃子的傳說主要有三種,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沌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人時,由於天寒,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拴住,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春節吃餃子有許多美好寓意,尤其是在除夕夜。除夕夜的這頓餃子之所以非比尋常,一是因為臘月三十夜的23時至新年正月初一的1時,正好交子時,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二是人們期望把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不如意的煩惱事,像吃餃子那樣一塊吃掉,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三是吃餃子還有祈求來年早生貴子,全家人丁興旺,孩子有出息的意思。此外,餃子成為春節吉祥物,還因為其形狀像銀元寶,春節吃餃子有象徵「新年大發財,元寶滾滾來」之意,寄託著人們「招財進寶」的美好願望。
為了圖吉利和喜慶,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往裡放些東西,如紅棗,寓意早生貴子或早日發財;有的放入栗子,寓意大吉大利;還有的放入硬幣,誰吃到了,預示誰能發財。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曰「金線穿元寶」。
過年吃餃子也有忌諱,比如煮破的餃子不能說「破」了、「爛」了、「壞」了,而要說「掙」了,「漲」了。這些忌諱帶有人們求吉納祥的寓意。
吃餃子的象徵2
象徵意義
餃子是我國的傳統食品之一。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後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傳到我國的邊遠地區了。除夕夜,十二點鍾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年夜飯為什麼吃餃子:
古代的習俗
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餃子形如元寶
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包住吉祥喜氣
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好吃
餃子本身就好吃,民間有「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語。
過年吃餃子的民間傳說
天上的財神爺,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推著一車財寶來到人間,把財寶撒給各家各戶,人們都很尊敬他,都拿出好吃的給他吃。慢慢地,財神爺就分得不均了,他見誰家給他的東西多、好吃,他就把財寶給誰家的多點,誰家拿出的少、不好吃,他就少給誰家點。
有個老員外不信神,沒有給財神爺准備好吃的,財神爺到他家一瞧,大發脾氣,不但沒給他財寶,還沒收了他家過年的東西,連燒火的柴火也收走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後,命財神爺重新去把沒有撒財的人家全部補上。
再說那老員外,為了安安生生過個年,就囑咐大媳婦燒火,二媳婦做飯,大媳婦過來問:」爹,用什麼燒火啊!「老員外說:」金條。「二媳婦過來問:」做什麼飯啊!「老員外說:」元寶。「聰明的大媳婦拿來黃紙裹成金條的樣子當柴火燒,能乾的二媳婦把白面揉好,用擀麵杖擀成圓片片兒,給裡麵包一些菜,捏成元寶的樣子後扔到鍋里煮。財神爺一見,暗暗稱奇,就偷偷地把真元寶、真金條扔進鍋里走了。
這事兒一傳開,人們都照著做,把小面片包菜做成的飯叫餃子,以表示是財神爺送來的財寶,從那時候起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吃餃子的象徵3
「餃子」又名「交子」代表「更歲交子,團圓福祿」。餃子也是在農歷新年和冬至等節日的重要食品,也是中國北方省份全年食用的主要食物之一。
來歷——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明朝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
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後,在家鄉白河岸邊見百姓捱飢受寒,耳朵凍爛,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附近搭棚派葯,用羊肉、驅寒草葯煮熬成「祛寒嬌耳湯」,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據說吃後身體會發熱,兩耳很快就痊癒了。張仲景派葯持續到年三十。年初一時,人們開始仿嬌耳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稱之為「餃耳」、「餃子」。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說,餃子大約最早出現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現今通過考古發現可以證明唐朝已經享用餃子,1972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就發現了餃子實物。餃子在元明時代稱為「扁食」,清代稱為「餑餑」,除夕包水餃,稱為「煮餑餑」。
(1)阿源兒子說好吃餃子的視頻擴展閱讀:
民俗——
1、春節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
2、除夕
按照民俗的解釋,「除夕」這一天是人、鬼、神交戰之日,因此,必須要人人參與,才能獲得來年的吉祥平安。
3、冬至
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貳』 學包餃子作文400字左右細節描寫實用
包餃子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也要有那種力度准確,太大力的話會把餃子皮給弄破的,所以包餃子也是要講究方法的。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學包餃子作文400字左右細節描寫實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篇一:學包餃子作文400字左右細節描寫實用
小時侯,爸爸、媽媽經常因為工作忙,所以就把我帶到伯父、伯娘家玩。
記得有一次,我到伯父家裡,因為伯父去了上班,所以只有伯娘和姐姐在家,我們坐在一起看電視,過了好一會兒,伯娘叫姐姐走進廚房,那出一個盆子,盆子里有麵皮、餡、蝦米。她們坐在小板凳上正在餃子,我看到她們包的餃子,我感覺到手癢癢的,躍躍欲試。我就去問伯娘:「伯娘,可不可以給我試一下?」伯娘和顏悅色地說:「你不懂的,你還是去看電視吧!」我苦苦地哀求著伯娘,伯娘終於勉強地說:「好吧,好吧。」我模仿著她們的樣子左手拿著麵皮,右手拿著勺子把餡放到麵皮里,再加一些蝦米,然後用手把麵皮按在一起,我連續做了好幾個,可是,我做的那幾個都露出了餡,難看極了,像「丑小鴨」一樣,我連忙向伯娘求就,伯娘搖搖著頭對我說:「最後一步是最重要的。」伯娘做了一次示範,她笑著對我說:「最後要把麵皮按在一起,按到有凹凸才行。」然後,我做了一個,挺有水平的,就說:「我做到了,我做到了。」
那一天,我學會了包餃子。
篇二:學包餃子作文400字左右細節描寫實用
又是一個星期天,奶奶說:「今天包餃子吃,怎麼樣啊?」「當然好啊!」我們幾個小孫子、小孫女異口同聲地說道。「阿騁,你該學學包餃子了吧!」「包餃子還不簡單嗎?不就是皮里包點肉餡嗎?」我冷冷地說。
包餃子開始了,我拿起擀麵杖,在奶奶拌好的麵粉上扭了一小塊下來,把它擀成像個圓形。然後,我盛了一小勺肉餡,放在皮里,接著把兩邊的餃子皮緊緊地捏在一起。我一看,餃子怎麼扁扁的?我想一定是我放的肉餡太少了。於是,我又重新擀了一張餃子皮,往裡面滿滿地裝了兩勺肉餡,包好後,我使勁一捏,結果餃子皮破了,肉餡被擠了出來。原來是我放的肉餡太多了,我趕緊「急救」,在原來的皮上又包了一塊皮。就這樣,我用了兩張餃子皮包了一個硬邦邦的餃子。
這時,爸爸回來了,他看見我包的餃子「撲哧」地笑了起來。不僅他笑了,我和奶奶也笑了。
這次的包餃子活動,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也許看似很普通的一件事,做起來並不一定很簡單,但是只要我們手勤腳快,多多練習,稍稍動腦,也就能把這件事做的很完美。
篇三:學包餃子作文400字左右細節描寫實用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我看見媽媽在包餃子,於是讓媽媽教我包餃子。我左手拿著一張餃子皮,右手拿著勺子,拿起勺子舀一勺肉餡放在餃子皮里。往左一捏,肉餡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往右跑,往右邊捏,一不小心又把餃子皮給捏破了。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媽媽包餃子的不容易。
我重新拿起餃子皮,緊張得連餃子皮都拿不穩,結果勺肉的時候手一抖,肉餡掉在了地上。我又重新拿了一張餃子皮,左手拿著勺子把肉包進餃子皮,再次往它的左右兩邊各捏了一下,結果餃子後面的都爆了出來。我難過至極,放棄了包餃子。媽媽看我停下來了,對我說:「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要持之以恆。」於是我認真地向媽媽學習,媽媽拿著餃子皮,放了一些肉餡在中間,左右輕輕地一捏,餃子就包好了。
我吸取了教訓,一手拿著餃子皮,一手拿著勺子,然後照著媽媽剛才的動作,左右捏了一下,一隻完好的餃子就做好了。於是我興致大發,一口氣做了二十多個餃子。
餃子煮好之後,我吃著自己做的餃子,開心極了。生活留心,處處皆學間。
篇四:學包餃子作文400字左右細節描寫實用
在新年來臨之際,包餃子是中國最傳統的習俗。每當除夕的夜晚,媽媽都要包餃子。
記得去年除夕,媽媽吃過午飯就忙開了。我跟在媽媽身後,想看看她都在忙些什麼。只見媽媽准備了新鮮的韭菜肉末和薄薄的餃子皮,開始包餃子。我從小到大還沒包過餃子呢,想學學。媽媽爽快地答應了並做起了示範:「首先,拿一個餃子皮,用筷子夾一些餡料放在皮的中央;然後將餃子皮的邊緊緊捏攏,不要讓餡兒漏出來。為了讓餃子的樣子更加美觀,要把邊捏得圓滑些,肚子鼓鼓的,像個小元寶。」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餃子皮,再夾餡,再捏起來……可我包的餃子呢,站立不穩、歪歪扭扭的,有的甚至還漏出餡兒來了。
於是,我又請教媽媽,媽媽笑著說:「餃子知道要過年了,高興得跳起了舞,所以才東倒西歪。現在,你要讓它們站好,就要多夾點餡,但是也不能太多,否則太鼓了,會破的。」我吸取了教訓,又重新開始包起餃子來,這次包的比剛才好多了。媽媽說:「有進步,加油!」聽到媽媽的鼓勵,我高興極了。
晚飯時,隨著鞭炮的響起,一股香噴噴的餃子味撲鼻而來。我用筷子夾起了一個熱氣騰騰的餃子,真香啊,那是我親手包的,就是好吃。我們一家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篇五:學包餃子作文400字左右細節描寫實用
在記憶的海洋里沉澱著我不少美好的回憶。有第一次學自行車,有學會了讀與寫,這一些事在我心中或多或少早已被記憶的後朝給拍在了沙灘上,但有一件事彷彿是海中最堅硬的石頭,彷彿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明星,牢牢的扎在我心中,這一件大事就是---我學會了包餃子,我來介紹給你們聽吧!
「老媽餃子皮又破了,我不幹了」。「沒關系,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堅持就會成功。」有一天這樣的對話出現在我家裡。不急等我細細說來。
有一天我像以前一樣跑來廚房覓食,可是我看見老媽拿了大疊皮在那兒按,這一下我的好奇心剎那間就被激起了,於是我問老媽,這是什麼?老媽說這是餃子皮。我想到以前餓了就去廚房冰箱找吃的,無聊就玩手機,我沒干過一丁點活我就有點羞愧,於是我讓媽媽教我怎麼包餃子。我按照媽媽的步驟:拿起餃子皮,再用筷子夾起提前做好餡,然後把餃子皮合起來,最後捏出花紋。可是我包第一個的時候因為肉和菜太多餃子皮破了,第二個不知道怎麼回事皮一直捏不緊,我不禁泄了氣,想放棄了。可是老媽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你好好找原因,就一定能成功。」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最後還是做出了一個不算很好看的餃子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感覺我的心裡亮堂堂的這個餃子也格外好吃,這件事告訴我,只要堅持和努力就會成功。
篇六:學包餃子作文400字左右細節描寫實用
每當看到別人吃餃子的時候,我就想起了我和奶奶一起包餃子的情景。
那天,我和往常一樣,回家吃午飯,剛到家,就看見奶奶在包餃子,我好奇的撲上去看,那一個個餃子,像一個個戰士昂首挺胸的立在桌面上。我心想要是學會了包餃子那該多好啊,漸漸的,我的心裡就有了這個念頭。
我來到奶奶身邊,拿起一片餃子皮放在左手上,再用筷子夾了一些肉餡,放在餃子中間再用拇指和食指把餃子皮從一邊掀起來對折一下,再用水沾了一下周圍,然後再把兩邊對捏一下。餃子就包好了。我把它放在桌子上,它怎麼也站不穩,奶奶包的餃子卻站得穩穩的,我問奶奶:「它為什麼站不穩呢?」奶奶回答:「你放的餡太少了。」。
我聽了又開始做了起來,夾了許多餡覺得還不夠又加了一點,我把包好的餃子放在桌子上,不一會餃子裂開了,好像咧著嘴嘲笑我:「連個餃子都包不好,你真笨。」我生氣的把它扔了出去,大喊:「我不學了。」奶奶說:「你不是很聰明嗎?怎麼這么快就放棄了呢?」。
聞言,我又開始做了起來,小心翼翼的放餃子餡夾了一點點,不多不少剛剛好,在奶奶的指導下,我又小心翼翼的把餃子捏好,幾分鍾後終於做好了餃子沒有倒也沒有露出餡,我成功了,我一蹦三尺高。奶奶把餃子放進鍋里煮。熟了,我毫不猶豫的拿了一個餃子咬了一口,真好吃。
這時我想起了小時候奶奶送餃子給我吃的情景,我端著一碗餃子給奶奶吃,奶奶說:「你真棒!」聽了奶奶的誇獎我笑了。
篇七:學包餃子作文400字左右細節描寫實用
星期六早上,媽媽說要包餃子。我聽了一蹦三尺高,太好了,想到香噴噴的餃子,真讓人流口水,我正好也學一學包餃子。
媽媽開始忙碌著准備餃子餡,又是挑菜又是洗菜,還要把大蒜、香菜、生薑和肉切碎,再放一些作料,然後一齊攪拌成了營養具全的混合餡,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媽媽的手在不停地反復攪拌,過了好一會,餃子餡終於做好了,准備包餃子了,媽媽小心翼翼地拿好圓圓的餃子皮放在手心,把一些餡放中間再,再用手指沾一點點水,塗抹在餃皮邊緣,用手捏一捏就OK了。
看著媽媽包著挺容易的,我迫不及待也想動手試試,把餡放好對折,不錯挺漂亮的,再捏一捏,天啊,破了,怎麼回事吖,真讓我犯難。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說:「別灰心慢慢學,包餃子是要掌握要領,首先要控制好力度才不會破,像你這樣餡放多了,又太用力,肯定會破。首先把半湯勺的餡放中間,輕輕對折沾住就好了。」「哦,原來包餃子也有這么多學問呀。」
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學會了包餃子了。耶,看著自己親手包的餃子,真是太開心了,心裡比吃了蜜糖還甜呢!
篇八:學包餃子作文400字左右細節描寫實用
昨天下午,因為媽媽出去給弟弟買衣服去了,爸爸在廚房裡給我們全家做起了餃子。我在書桌上寫字,不大會兒功夫,爸爸就端上來了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放在了桌子旁對我說:「娟娟,快來吃餃子吧,吃完了,才有精力寫字嘛。」我一邊看作業一邊端起了飯碗,一個餃子還沒進嘴,「呀!」因為太燙,我不小心把碗掉在了地上,餃子撒了一地。爸爸急切地說:「不要緊,還有。我給你盛去!」我卻生氣的嚷道:「算了,我不吃了。」爸爸再也沒說什麼,轉身走向廚房。我撅著嘴,准備收拾書包走學校,可走出屋外,眼前正是這樣一番情景:爸爸拿著兩只碗,不停的到過來,舀過去……為了讓餃子涼的快一些。我連忙跑過去對爸爸是說:「爸爸,剛才我……」爸爸打斷我的話:「娟娟,剛才是爸爸太粗心了,這回可以吃力吧?」此時,我的眼圈紅了,拿起碗狼吞虎咽地吃起爸爸弄涼的餃子來。
屋裡傳來爸爸打掃衛生的聲音,此時此刻,我覺的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為我有一個疼我,關心我,了解我的好「爸爸」。我想我也要懂得感恩,好好學習,爭取用良好的成績回報爸爸對我的良苦用心。
『叄』 介紹餃子(包括怎麼吃怎麼做作文1000字)!
送客的餃子,迎客的面。北方人對餃子情有獨鍾,過年吃餃子,家裡來客人吃餃子,沒事不忙的時候吃餃子。餃子象徵著團圓,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圖的就是這個熱鬧勁。真的是好吃不如餃子。
今天做香菇豬肉餡的餃子。准備食材:豬五花一斤,香菇200克,白菜葉少許,蔥姜,玉米粒,蝦皮(提鮮)可以不放,雞蛋一個,胡椒粉一克,香油1克,鹽2克雞精1克。
製作過程,燒水燙白菜香菇玉米粒,燙熟過涼水切碎。五花肉剁成肉泥,蔥姜切沫。
拌餡,找個大點的盆子,把所有食材放在一起攪和上勁備用。
和面,250克高筋麵粉,100克溫水,和成面團醒面半小時。
揉面下劑子擀皮,包餃子。餃子的包法也很多種,我包的是貓耳朵形狀的
『肆』 吃餃子的美好寓意
吃餃子的美好寓意50字
吃餃子的美好寓意50字,不僅僅是一種美食,還蘊涵著中華民族文化,是每家平時的美味小吃,更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必備的食物,接下來我為大家分享的是吃餃子的美好寓意50字。
吃餃子的美好寓意1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從古時候起餃子就是人們心目中最美好的食物之一,每當節日來臨,北方人都要吃餃子。而吃餃子還具有以下的美好寓意:發財轉運、團圓美滿、平安如意等等。
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餃子這種食物並不陌生,自古以來人們在過新年的時候都要吃餃子,在一些特定的節日的時候,北方人依舊要吃餃子,甚至流傳著「好吃不過餃子」的說法。而人們之所以如此喜愛在節日吃餃子,除了餃子比較美味的原因之外,還因為餃子具有獨特美好的寓意。
餃子的含義和象徵是什麼
1、發財轉運:餃子的模樣長得像元寶,吃餃子代表著招財旺財的寓意。除此之外,餃子的諧音是交子,在宋朝的時候交子就是我們熟知的銀票,同樣代表著財富。所以吃餃子在民俗中,往往是發財轉運的寓意和象徵,是一種非常吉祥的食物,每當春節的時候南北方都要吃餃子。
2、團圓美滿:餃子在古代還具有著團圓美滿的寓意和象徵,因為每當團圓節的時候,人們都要吃餃子,象徵著一家人在一起。除此之外,一家人在一起包餃子也是一個團圓美滿、家庭和諧的表現。故而春節吃餃子、冬至吃餃子、元宵節吃餃子等等都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情。
3、平安如意:吃餃子往往也有著祈福的含義,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很難吃到好吃的東西,只有一年中的春節所吃的餃子才是美味,所以每當吃餃子的時候人們都會賦予餃子獨特的含義,代表著祈福平安如意,希望下一年能夠風調雨順、豐收發財、平安遂順、萬事如意,而餃子也就有了平安如意的寓意和象徵。
吃餃子的美好寓意2
吃餃子的原因有四個
民俗專家介紹說,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必不可少的美味。說到過年的吃,總是「初一餃子」打頭兒。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一是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三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四是餃子本身就好吃,民間有「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話。
餃子的發展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 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 除這些文字記載,還可以看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餃子。它是從新疆吐魯番縣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出土的。出土時,一隻餃子和四隻餛飩一起被放在一個木碗中。由此可見,至少在唐代,餃子已傳入我國的邊遠地區。
民俗專家介紹說,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必不可少的美味。說到過年的吃,總是「初一餃子」打頭兒。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餃子的種類
1. 蔬菜綠色餃子: 和面中加入蔬菜汁。
2. 海鮮餃子: 它是由豬肉、海鮮貝殼類肉、鮮湯和調味料組成。
3. 開口露餡水餃: 餃子的縱向兩端或頂端有至少一個的開口,其開口與餃子內的餃餡相通。餃子餡包括下述原料:精肉、水、佐料、植物油。 製作方法是用水餃粉合成面團,經壓面機滾壓成餃子皮,該餃子皮包入餃餡後,在餃子皮兩相對邊沿合攏處捏合並呈現出開口。
4. 風味水餃: 風味水餃餡料包括精肉、鮮蛋、植物油、精蔬菜等,並配以用禽類骨架做的鮮湯及調味品。
5. 仙人掌水餃: 仙人掌水餃主料是仙人掌丁(絲);仙人掌粉。
6. 魚肉水餃: 餡的配方為:魚肉、豬白肉、雞蛋、生薑、蔥、食鹽、味精。
7. 山珍水餃: 餡料是以宮廷黃雞、豬肉、鮮茹、枸杞子、砂仁、肉豆蔻份、丁香、骨頭湯、蔥油、姜沫、海米、蝦子、料酒等配製而成。
8. 宮廷水餃: 由精麵粉和水和製成面團,一定質量和要求的韭菜、綠豆芽、熏干、熟肉丁、黃花菜、粉絲、油散、煎豆腐及鹽、植物油、香油、味精等調味品調成餃餡,然後包製成所述水餃。
9. 海帶水餃: 以海帶為基料,以豬肉、花生油、蘿卜、豆腐、韭菜或芹菜等蔬菜為輔料,加入適量調味品,混合製成餡料。
10. 蕎面水餃: 蕎麥面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水餃,包括麵皮及內餡,其麵皮是由精蕎麥面、食鹽、食用鹼、改良劑、強筋劑和小麥粉輔以總重量的20-24%水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