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磨豆腐越放越好吃嗎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磨豆腐越放越好吃嗎

發布時間: 2023-02-15 06:26:20

1. 磨豆腐小記

農家自製的豆腐,含水量少用料實在,嫩滑又有彈性,而採用自家種植的當季黃豆,味道醇厚香濃,非尋常城裡賣的豆腐可比。

磨豆腐的過程大致為:浸泡、研磨、過濾、熬煮、凝固、壓制。

黃豆挑掉壞的變質的,經過4小時浸泡,用石磨進行研磨。

石磨不大,兩個人合力會很輕松,一個人邊轉邊用勺子投喂黃豆,摻水少量慢磨,另一人只需協助推磨。

磨出來的黃豆漿水,用專用的包袱布進行過濾,過濾出的汁水放鍋里煮熟。

之後用一個大盆,放入適量的石膏水,多少就全靠經驗啦。將煮好的豆漿汁水倒進盆里,不用攪拌,過一會兒就凝固了。這就是豆腐腦,也叫豆腐花。可以盛一些出來來吃咯!

用個大篩籃,把包袱布鋪上,將所有豆腐腦倒扣在上面,包好,壓緊。這是為了將水分壓出來。壓一兩個小時再打開,就是一大塊豆腐了。

而之前過濾出的豆渣,則可以作菜來吃,也不失為一種獨特的美食。

雖然用石磨製豆腐過程比較繁瑣,耗時較長,但是能吃到這樣美味可口的豆腐,也很值啦。

2. 磨豆腐的製作方法

自已動手做個石膏豆腐!有料理機磨漿更輕松!

說起豆腐,就想起了媽媽的味道! 以前家裡一般在過年、過節、過生日時才磨豆腐,因為工序復雜,加上推磨很累,所以平時也很少磨豆腐。每次都會磨上好多豆腐,吃不完的做成鹵豆乾,這是爸爸喜歡的下酒菜!

記得媽媽以前買的那種象礦石一樣的灰色石膏磨漿,不過現在買石膏粉做了,方法簡單,比例好掌握。

家裡有料理機或者豆漿機方便多了,用攪拌功能,打出來的豆漿渣更少。下面分享我做的石膏豆腐。希望你喜歡。

准備工作:泡豆子。磨豆腐的頭天晚上就用清水泡上。如果沒有時間泡,當天做,可以把豆子先磨成豆瓣再泡,這樣花的時間就短。泡好的豆子清洗干凈待用。

第二步:磨豆腐。如果家裡沒有石磨,用不加熱的豆漿機或者破壁機也可以(一定不要用邊加熱邊打豆漿的那種豆漿機)。我用的破壁機的攪拌功能,每次兩大勺加一定量的水,水不要太多,濃點更好。攪拌2分鍾,不要心急,要磨細。

豆漿打磨好了。

第三步:濾豆漿。磨完後,用沙布袋子濾豆漿,濾時可以加入清水透一次,也不要加太多的水,漿不一定要多,但要濃,豆腐才好。

第四步:燒豆漿。把濾好的豆漿燒開,去掉上面的泡沫(注意燒豆漿盡量不要離開,容易溢出。),一燒開就關火。

第五步:沖漿。在燒漿的過程中,准備石膏水(注意了燒豆漿前一定要留一小碗生豆漿用來溶解石膏粉),按一斤豆子一條根石膏粉(我這個勺子不大,如果大就半勺子),石膏水一定要攪拌均勻,倒入大盆中,去掉下面的沉澱物。待豆漿燒開後,冷確到80度左右(關火後5到8分鍾)。然後豆漿分兩盆裝對沖石膏水(沖前把石膏水攪拌均勻),靜置三到五分鍾,用筷子插下去,筷子不倒,豆腐就剛剛好,如果筷子倒下,是石膏少了,得在上面再灑一點石膏水,過一會兒再插筷子,觀察變化情況。做好後一般要靜置20分到30分鍾,如果石膏不充足,豆腐嫩的話還要多養一段時間再准備包。

第六步,包豆腐。沖漿後20分鍾左右,要吃豆腐腦的話,就先留出來,輕輕地舀出來,不要攪動。

我最喜歡吃放點糖的豆腐腦

准備好漏水器具上面鋪好包豆腐的沙布,我用的蒸鍋。

將豆花輕輕地一勺一勺地舀過去,不要攪動(這樣包的豆腐才成形)。

把紗布包起來。

靜置10分鍾左右,再收緊紗布,上面再放上稍微重一點的東西壓上。

這樣壓上個三四個小時就OK。豆腐不要壓得太干,不然沒有水份也不好吃。

新鮮的豆腐做好了,自已做的,濃濃的豆香味。如果要吃得嫩,石膏就少放點。

3. 什麼是磨豆腐

磨豆腐指的是豆腐。

豆腐是一種營養豐富又歷史悠久的食材,大眾對豆腐的喜愛推動了豆腐製作工藝的前進和發展。豆腐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制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

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豆腐內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

(3)磨豆腐越放越好吃嗎擴展閱讀:

豆腐多吃的危害

1、過多食豆腐促使腎功能衰退。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若大量食用豆腐,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2、過多食豆腐會導致碘缺乏。大豆中含有皂角苷,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3、過多食豆腐促使動脈硬化形成。豆製品中的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4. 請問磨豆腐加入什麼可使豆腐好吃

磨豆腐的時候什麼也不用加豆腐是最原味最好吃的,如果你想吃甜的話可以加點糖。

5. 磨豆腐是什麼

磨豆腐是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豆腐的全過程俗稱為磨豆腐,潮人則稱為「挨豆乾」。農歷臘月二十五,民間有推磨做豆腐的習俗(「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很早以前製作豆腐的方法全部是由人力來完成的(手磨),磨豆漿、過濾豆腐渣、壓水分等等,很費勁。現代科技已經使豆腐實現了流水線生產,各種電氣化的磨漿機、甩漿機、壓干機將豆腐製作從泡黃豆到出成品一條龍生產,日產量比過去提高了4倍以上。

豆腐製作發展到現代已經不是單純的靠人力去完成了,經過現代科技加工出來的豆腐擁有美觀、營養價值高、產品種類豐富等特點。

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它就像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一樣享譽世界。現今,在西方的亞洲產品市場,農產品市場、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級市場都能買到豆腐。在中國的超級市場,可以找到4至5種不同軟硬度的豆腐。

(5)磨豆腐越放越好吃嗎擴展閱讀:

吃豆腐不能過量,每天最好控制在100—150克,否則可能導致以下健康問題:

問題1:促使腎功能衰退

植物蛋白質被人體攝入後,經過代謝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長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含氮廢物過多,加重腎臟的負擔。尤其腎臟排泄廢物能力下降的老年人,腎功能可能會進一步衰退。

問題2:促使動脈硬化的形成

美國醫學專家指出,豆製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問題3: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問題4:促使痛風發作

豆腐含嘌呤較多,易使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尿酸結石或痛風發作。

問題5:導致碘缺乏

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不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6. 磨豆腐是什麼意思

磨豆腐的意思是製作豆腐的全過程。

磨豆腐是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農歷臘月二十五,民間有推磨做豆腐的習俗。製作豆腐的全過程俗稱為磨豆腐,潮人則稱為挨豆乾,其實不只挨磨,還要經過好幾道工序,才成為豆腐。

豆腐是一種營養豐富又歷史悠久的食材,大眾對豆腐的喜愛推動了豆腐製作工藝的前進和發展。豆腐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制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豆腐的多種吃法

1、口袋豆腐

做口袋豆腐的,通常是一個個小吃車攤子。最獨特的是,口袋豆腐的配料不是放在外面,而是塞在裡面。一片片油煎得金黃香嫩的豆腐平攤在鐵板上,手腳麻利的老闆娘用一把小鏟子把它從側面剖開,形成口袋狀,再把拌好的蘸料塞進去。

2、油炸豆腐

做油炸的豆腐,大家都會選擇挑熟一點的來炸,因為生的口感一點都不好。這里的生熟並不是指烹飪過的,而是做好的豆腐捂的時間越長就越熟,炸出來就更香。當這些豆腐在油鍋里滋啦翻轉,被炸成金黃色後,就可以出鍋了。

7. 怎麼磨豆腐

魔芋豆腐與普通豆腐不同,我們平時吃的豆腐主要成分是大豆,而魔芋豆腐的主要成分是魔芋粉,魔芋豆腐是四川比較常見的一種菜,味道鮮美,吃起來非常的清涼,魔芋豆腐的製作方法也有很多,學起來也不是很難,如果我們學會魔芋豆腐的做法,在家裡自己就可以做了,下面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

製作步驟

1.磨取漿液:先將魔芋塊莖洗凈,刮凈表皮,用刀切成小塊,然後置磨漿機中反復磨二次,邊磨邊加水,加水量約為塊莖重的2倍。第二次磨時邊磨邊加入比鮮芋重一倍左右的鹼水,鹼水是按鮮芋塊重每千克加鹼30克,溶解於1千克水中。如果能蒸煮熟後再磨漿則質量更好些。

磨製漿液是製造魔芋豆腐成敗的關鍵,吃水要控制適度,過稀難以成型,而成糊狀,過干則影響成品率,製品口感粗硬,以能夠靜置成型,刀切能成塊狀為宜。第一次磨出後要根據稀稠狀態,在第二次磨製時相應調節水量,並注意磨細。
2、凝固成型:成型的方法一般有熱水漂煮凝固法、直接加熱凝固法和蒸汽加熱凝固法三種。
(1)熱水漂煮凝固法:將磨好的魔芋漿液讓其自然靜置數十分鍾。
能倒入型箱則更好。
然後分割大小適度的塊狀。漂煮時,先將鍋中水燒至90℃左右,按每10千克水加鹼20克,以作為魔芋糊在漂煮時塊內鹼水滲出的補償。然後將成型切塊的漿塊緩緩劃入熱鹼水中,並維持水溫80~90℃。燜煮1小時左右,使其熟透凝固成具有彈性的魔芋豆腐塊,以刀切開,中心部分均已凝固,不粘刀時即可。
(2)直接加熱凝固法:是將磨好的漿液,經過充分攪拌均勻後,倒入大鍋用火直接燃燒煮熟凝固的方法。煮制時,邊煮邊攪拌。待漿液全部加熱達到90℃左右時,再用文火煮半小時左右,方可熟透,然後熄火冷卻至用筷子一插就能立得穩當時,就可用刀在鍋內將魔芋豆腐塊切割成方塊,再加入清水煮透,最後把它取出放入清水或連同鹼液貯存。
(3)蒸汽加熱凝固法:將磨好的魔芋漿液不必經過靜置成型,而直接攤入鋪有墊布的蒸床中,上面抹平,厚度以3~5厘米左右為宜,並讓其在蒸床中略靜置數分鍾;然後置蒸鍋上或用鍋爐蒸汽,直接加熱成型,待其完全蒸透、凝固成型後,起出冷卻,或置清水中漂洗即可。

8. 怎樣磨豆腐,做豆腐

首先要洗豆腐包。這要分是做干豆腐還是做大豆腐。做干豆腐,那是長長的粗紗白布,大約半米寬,幾十米長。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則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紗布,邊長大約要兩米左右。把豆腐包洗凈後,晾乾,備用。

黃豆泡開,大約要泡一個晚上,上磨拉成豆漿,放在很大的鍋里熬,直到熬開,停火。這時,要過包,使豆腐渣和豆漿分離。在棚上吊一個十字架,將一塊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個角上,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網兜。

將熬開的豆漿一飄一瓢地倒進豆腐包中,另一個人就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漏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凈。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將豆漿放在大缸里稍微涼一下以後,就開始點鹵水了。豆腐倌將鹵水盛在一個小碗里,倒里邊一點,就用勺子在豆漿中攪一攪,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放一點鹵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的最關鍵的手藝,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會的。每一個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訣竅,密不傳人,因為更多的人會了這套手藝,自己的飯碗就會不牢。

這時候,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腦了,里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用那種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開始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積滿了,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上邊再用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9. 自己磨豆腐怎麼磨 磨豆腐的技巧是什麼

1、浸泡:將黃豆在水中浸泡三到四個小時,讓堅硬的黃豆泡軟泡發。

2、磨漿:將泡好的黃豆和水均勻放入磨漿機(以前古老的方法是放入石磨)中,磨出細膩的黃豆漿,並將其倒入桶中。

3、煮沸:將磨好的黃豆漿放入鍋中,大火燒開煮沸,並盛到桶內。

4、調和石灰水:適量的石膏倒入面盆中,並用少量的水調開。

5、點漿:將調好的石灰水均勻的倒入煮沸的石灰漿中,倒的時候盡量偏慢,邊倒邊觀察石灰漿的狀態,待石灰沉澱漸漸析出,進一步減慢倒入石灰水的速率。直至豆腐花漸漸形成並穩定時,停止點漿。

6、加壓成形:用幾塊板面呈方格狀的槽形木板,墊上一大塊白布,用舀子將已經凝結的豆腐花倒入木板槽中,並用先前墊的大白布包好,在大白布的上方放上厚實的木板,木板上方再放上重物,擠出水分,慢慢使豆腐成形。大約90分鍾之後,除去重物和木板,並將其反轉過來,拿掉大白布,白嫩的豆腐就製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