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施豆腐是哪裡的菜 它有什麼特點
1、西施豆腐是浙江諸暨的傳統風味名菜,相傳是西施遺留的習俗。
2、西施豆腐選通嫩白豆腐切成小塊,輔以、金針菇(黃花菜)、木耳、肉末、香菇,以及筍蒜酒醬,分別爆炒,再以雞汁肉湯燴煮,然後用葛粉調羹而成,最後出鍋加上一把蔥花與胡椒粉。
3、成菜後,湯寬汁厚,滑潤鮮嫩,色澤艷麗,色、香、味俱佳,回味無窮。
② 西施豆腐的做法是什麼西施豆腐是哪個地方的菜
西施豆腐為浙江諸暨的傳統風味名菜,豆腐雪白細嫩,配料高檔,加清湯而燴,湯寬汁厚、滑潤鮮嫩、色澤艷麗。諸暨是西施的故鄉,因此在這種美食前冠以西施的名字,當地人也稱之為葷豆腐,又稱煎豆腐,也有稱大豆腐。 西施豆腐的做法 主料:白玉盒豆腐 配料:火腿末、蝦仁、肉末、青豆、枸杞、草菇米、雞蛋、薑末、蔥花、高湯 調料:鹽、雞精、胡椒粉、色拉油、水澱粉 烹制方法 1、將白玉豆腐切成小方丁備用,蝦仁加鹽、料酒、雞蛋上漿; 2、坐鍋點火倒少許油,油熱後倒入薑末略炒一下倒入肉末炒熟倒適量高湯燒開,放入草菇米、火腿末,加鹽、雞精、胡椒粉調味,用水澱粉勾芡後放入腌制好的蝦仁,青豆、豆腐、枸杞煮熟,撒上蔥花出鍋即可。
③ 「豆腐西施」的豆腐是什麼意思與南方所說「吃豆腐」有無聯系
西施不是浣紗女嗎? 怎麼改行賣豆腐了?
豆腐因其白嫩,故常用於形容女子的皮膚細嫩。「像水豆腐似的」,何況楊二嫂本身就是賣豆腐的,說她是豆腐西施自然不足為奇。
④ 西施和豆腐有什麼關系
西施豆腐作為一道菜名,很讓人浮想。有人說,西施開過豆腐作坊;有人說,西施愛吃豆腐;甚至有人說,西施曾經請情人范蠡吃過豆腐。借用王小丫常說的那句話:對不起,你答錯了!
從年代上推斷,西施與豆腐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兒。也就是說,西施在世時,根本沒有吃豆腐的口福。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還是一個亂世,男人們都在習武練兵,他們或為國仇家恨慷慨赴死,或為成就功名心狠手辣,或為知己兩肋插刀……像西施這樣的美女也正被「飾以羅轂,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慢慢被培養成深入敵後、決勝於床榻暖衾之間的「秘密武器」。當時沒人去研究琢磨美食這檔子事,從備戰的角度看,他們巴不得將很多軟的食物變硬,以方便攜帶。豆腐這種東西天生具有「小資」氣質,根本不相容於那個時代。
那麼,豆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
史學家公認,豆腐是漢代劉邦的孫子劉安發明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64年,那時西施早已不在人世。而發明豆腐的地點也不在諸暨,而是在今安徽淮南一帶。
當時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建都於壽春。他最傑出的貢獻是組織編著了《淮南子》一書,此書詭譎淵博、包羅萬象,是對漢初數十年社會政治思想和科技實踐的科學總結。劉安門下食客數千人,以蘇非、李尚等八位最有學問,深得劉安的賞識,被稱為八公。八公還是劉安煉長生不老丹葯的得力助手。煉丹說得通俗一點類似於現在的科學實驗,做實驗難免出錯。本來煉丹是不應該將鹵水滴到豆汁里的,可是這一滴就成了豆腐。
我們不知劉安與八公第一次面對豆腐時的表情:驚訝、驚懼還是驚喜?其中一定有一位膽大者說:「讓我先嘗嘗!」話雖說得灑脫,將一種陌生的食物送到嘴裡時不免猶猶豫豫,在他喊出「真乃天下美味也」之前恐怕已是一身冷汗。因此,我們要像感謝「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樣感謝「第一個吃豆腐的人」,是他們的勇敢無畏才使我們的餐桌上亮起了一道又一道風景。
歷史考證的結果是,西施與豆腐沒什麼關系,這個結果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甚至可以說,西施與豆腐沒有關系這個事實,傷了不少人的心。
看起來很有故事,實際上卻沒有故事的美食,就像沒有下鹽巴的菜餚,有點不是滋味。
最近,我看了中央電視台二套的一檔美食節目,當帥哥美食偵探前往諸暨,品嘗完西施豆腐後,問當地人為什麼這道菜叫西施豆腐呢?朴實的大嫂脫口而出:「因為西施愛吃,我們也愛吃。」
看著這么溫馨的畫面,我不禁感慨,真相有時很不合時宜。為了人們美好的味覺,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相信西施真的很愛吃豆腐呢?進而相信西施窈窕的身材、白皙的皮膚與她常吃入口即化的豆腐有關呢?
⑤ 為什麼都喜歡說豆腐西施了
口頭禪語,西施是春秋時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的美女,後來把她當做美女的代稱。也叫西子。豆腐西施出處有多個,其中之一是魯迅的《故鄉》里的楊二嫂。稱楊二嫂「豆腐西施」,表面上彷彿是在贊美她的年輕美貌並點明其身份「開豆腐店的」,其實還有深層含意。南方人通常把揶揄、侮辱人、非禮人的行為叫做「吃豆腐」。小說中,作者寫:「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裡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那時人說: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系,我卻並未蒙著一毫感化……」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當年的「豆腐西施」是以自己的年輕美貌招攬顧客,這就免不了要遭到游手好閑之徒的某種輕薄和戲辱。由這關系,店裡「買賣非常好」。所以楊二嫂被稱為「豆腐西施」還有指她常被人戲辱的意思。這一綽號帶有侮辱性的含義。
⑥ 飯店的豆腐為什麼好吃,學會這一步,出鍋外酥里嫩,涼了也好吃
導語:飯店的豆腐為什麼好吃,學會這一步,出鍋外酥里嫩,涼了也好吃
大家對豆腐這個食材算是比較了解了吧?應該是人人都知道,也就是用黃豆製作成的一種食物,豆腐非常鮮嫩,吃起來口感嫩滑爽口,那麼【吃豆腐】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哈哈大家想錯方向了嗎?相傳漢朝時,在長安街上有一對夫妻開了一家豆腐店,因為妻子貌美如花非常漂亮,從而獲得「豆腐西施」的稱號,從此有很多男子慕名而來,都想一睹芳容,所以大家都借著吃豆腐的名義來和老闆娘豆腐西施套近乎,趁機揩油,於是【吃豆腐】這個俗語就流傳至今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豆腐都有哪些吃法呢?像涼拌豆腐,下火鍋,炒著吃都是不錯的選擇,吃火鍋的時候,加入一些豆腐,也是非常美味的,大家都知道豆腐的含鈣是非常高的,那麼經常吃豆腐,對我們身體會有什麼變化呢?一起看看
1排毒養顏,很適合女生有沒有,首先豆腐對我們非常有益,它可以促進我們身體裡面的毒素排出體內,可以使我們肌膚嫩滑白凈水靈
2增強食慾,豆腐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都可以起到增強我們食慾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促進我們腸胃的消化
3補鈣,豆腐是缺鈣朋友最好的選擇,可以堅持吃一段時間,這個豆腐和豆漿相比於牛奶來說,更容易適合中國人的體質,因為有一部分人他對牛奶喝不慣的感覺,總感覺有一股怪怪的味道
有一部分人會說,為什麼豆腐沒有飯店的好吃,學會這一步,出鍋外酥里嫩,涼了也好吃,看看做法吧!
所需食材:豆腐,青椒紅椒,蒜,蔥
【具體做法】
第一步:買回來的豆腐,用清水洗干凈後,改刀切塊,盡量大一點
第二步:這一步很重要,就是洗好的豆腐,別直接下鍋炒,我們把豆腐表面沾上一層麵粉,給它裹均勻備用
第三步:裹好的麵粉備用,准備一個干凈的碗,裡面打入兩個雞蛋,用筷子攪拌均勻,打出泡沫即可,把裹好麵粉的豆腐,我們依次沾上一層雞蛋液,這樣做的豆腐會更嫩更香
第四步:起鍋熱油,這個油量可以稍微多一些,油熱我們把沾好雞蛋液的豆腐放進去煎至,剛放下去不要動,稍微定型以後再給它翻下身就可以了
第五步:切記不要大火,中火就行,把豆腐煎至兩面金黃熟透即可撈出備用
第六步:准備蔥,蒜末,青椒紅椒,首先把蔥蒜洗凈改刀切段,青椒紅椒洗凈後去掉裡面的籽,改刀切成小丁
第七步:起鍋燒油,倒入少許油,油熱把青椒紅椒丁,蔥段,蒜末放進去翻炒均勻,加鹽,雞精調味
第八步:把青椒紅椒炒軟以後加蚝油,醬油上點色翻炒均勻,把豆腐倒進去再次翻勻,炒至一分鍾左右加入適量清水進去,轉大火,蓋上鍋蓋開始煮
第九步:煮至豆腐軟爛入味,湯汁濃稠,大火收汁即可出鍋裝盤享用了,一份美味又營養的家常豆腐就完成了
謝謝大家的收看,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記下方評論收藏,轉發加提意見謝謝大家,如果你有更好的吃法或者建議,也非常歡迎你在下方評論區積極的留言,把你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哦!我們下期見拜拜!
⑦ 西施豆腐是哪裡的菜這里的豆腐可以用普通的老豆腐嗎
西施豆腐是浙江省諸暨市的一道名菜。據說,這是西施留下的習俗。不管是婚禮還是婚宴,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就是西施豆腐。人們在品嘗西施豆腐的同時,常常會對廚師的廚藝進行評論。西施豆腐是每個家庭除夕夜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平時家裡只要有雞鴨湯,結合雞胗鴨胗就能做出一鍋美味的西施豆腐,可以當菜吃,也可以當飯吃,米飯上淋上一層厚厚的西施豆腐攪拌,又是另一番滋味,保證孩子們很快吃上一碗飯。
這道菜完成後,湯汁寬而濃,滑而鮮,顏色鮮艷,色、香、味俱佳,回味無窮。江蘇菜。西施豆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肉末、木耳等,醬料的主要調料是鹽、雞湯、香油、蔥花等。西施豆腐可以用嫩豆腐製作,這樣做出來的西施豆腐會很嫩很滑。醬汁也可以用水代替雞湯,這樣西施豆腐的味道就不會像雞湯那麼濃。製作醬汁的關鍵步驟是在醬汁的最後加入混有玉米澱粉和水的澱粉水來增稠。澱粉水的比例要適當,這樣醬汁才會比較濃稠,豆腐才容易沾上醬汁,使豆腐吃起來鮮嫩可口。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喲,一個新手小白,等待你的關注。小夥伴們有沒有看懂呢?今天就分享到這里了,小夥伴們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⑧ 吃女人豆腐,是怎麼由來的啊豆腐西施
吃女人豆腐,就是想調戲她的意思。其實這是根據典故來的。以前有個賣豆腐的兩口,其夫人長得賽天仙,每天去買豆腐的男人絡繹不絕,其實並是豆腐多麼好吃,而是趁賣豆腐時可以和豆腐夫人調情。所以就流傳下來吃你的豆腐一說。
⑨ 吃豆腐為什麼是占女子便宜有哪些歷史來源
我們現在總是會聽到一些有趣的詞語和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在吃豆腐,其實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但是,現在一般形容吃豆腐都是占女孩子便宜的意思,為什麼這個詞語是這樣的意思呢?這還得說到豆腐西施了。因為古代的豆腐西施總在街上賣豆腐,因為好吃所以總是有很多的人前來購買,久而久之,吃豆腐的傳說便一傳十十傳百的說開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吃豆腐為什麼是占女子便宜?有哪些歷史來源?
據說,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煉造仙丹時的無意發明,後來被當作食物,可用以製作多種菜餚。豆腐鮮美可口,營養豐富,經濟實惠,易於消化,因此深受國人喜愛。不僅如此,中醫還認為,經常吃豆腐,有益中和氣、生津潤燥、清熱解毒、消渴解酒等功效,還可以防治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所以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就說:「豆腐得味遠勝燕窩。」
可是,現在經常使用的「吃豆腐」一詞,可就不是食用豆腐這么簡單的意思了。這里所說的「吃豆腐」,是占女孩子便宜的意思,有時候甚至可以視為「性騷擾」的含蓄說法,被使用於多種場合。雖說意思不同,但「吃豆腐」卻跟食用豆腐暗有關聯。
有人認為,「吃豆腐」的說法與民間常有「豆腐西施」的戲稱有關:史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劉安」。當年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葯,在安徽壽縣八公山以黃豆、鹽鹵等物煉丹,無意中竟煉出了「白如純玉,細若凝脂」的豆腐。西漢初年豆腐問世後,很快成為老百姓非常喜歡的小吃。當時流行的吃法是碗里擱一大塊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邊劃成小塊邊吃。於是坊間出現了無數這樣的豆腐快餐店。
當時長安街上有個夫妻合開的豆腐小店,老闆娘本來就漂亮,又以有美容功能的豆腐為常食,自然更是細皮嫩肉,人稱「豆腐西施」。為招徠顧客,「豆腐西施」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闆娘調情,且動手動腳,比如趁付銅板時摸摸老闆娘的纖手等。於是,醋海翻波的老婆們不滿意了,經常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來訓斥丈夫。後來,「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豆腐
當然,另外一種說法可信度更高:舊時喪俗有「吃豆腐」的習慣。喪家准備的飯菜中必有豆腐,所以去喪家弔唁吃飯叫「吃豆腐」,也叫「吃豆腐飯」。不少人為填飽肚皮,只好厚著臉皮去蹭飯,時間久了「吃豆腐」便有了佔便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