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泉縣美食
鼓氣饃、搨辣子、鬼穀子臘肉、王莽豆豉、傳統手工芝麻糖、豬血丸子、農家紅豆腐、五香豆腐乾、石鍋魚、農家辣子雞、鬼谷嶺蒸盆子、漢江河蝦等。1、王莽豆豉:王莽豆豉精選石泉純黃豆顆粒,加入各種天然香料曬制而成,其形呈圓顆粒狀,食用方便,口味佳美,是農家土特色的天然純正口味。
1、鼓氣饃:被列為安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鼓氣饃是石泉一大特產。它在烤制過程中由薄薄的餅逐漸像氣球一樣圓鼓,口感香脆,深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石泉的鼓氣饃不僅可以直接吃、泡著吃、烤著吃,還能夾肉、夾菜、夾紅豆腐、夾油條、夾火腿、夾蒸面等。
2、搨辣子:被列為安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石泉搨辣子,採用原生態的製作方法,將辣椒、生薑、草葯、芝麻、大蒜等用石杵搗碎加工製成,相傳是鬼穀子發明。
3、鬼穀子臘肉:石泉鬼穀子臘肉是將鮮肉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7~15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干水,再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熏好的臘肉,表裡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贊語。
4、王莽豆豉:王莽豆豉是精選石泉純黃豆顆粒,加入各種天然香料曬制而成,其形呈圓顆粒狀,食用方便,口味佳美,是農家土特色的天然純正口味。
5、傳統手工芝麻糖:傳統手工芝麻糖以紅薯、玉米熬出來的糖做糖漿,加上炒熟的芝麻、花生等材料製作而成。傳統手工芝麻糖是石泉人的必備年貨之一,不僅營養豐富,脆香可口,也承載著石泉一代又一代人對於家鄉的記憶。
6、豬血丸子:製作時在新鮮豬血中加入豬肉、豆腐和調味料等充分揉碎攪拌,做成饅頭狀,經過熏制風干而成。煮熟後,可切片做冷盤,也可做配菜與臘肉同炒,食用口感勁道、醇厚,唇齒留香。
7、農家紅豆腐:紅豆腐是石泉縣特有的特色美食之一。一到冬天,每家每戶都會張羅著製作可供家裡食用一年的紅豆腐。用小塊的豆腐做坯,經過發酵、腌制而成。石泉農家紅豆腐味道鮮美奇香,色澤紅艷,再配上本地的手工饅頭或鼓氣饃,讓人垂涎欲滴,回味無窮,是飯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餚。
8、五香豆腐乾:石泉五香豆腐乾因其形似銅錢,很多人又稱它為銅錢豆乾,曾和西鄉牛肉干、松花變蛋並稱為陝南三大名產。銅錢豆乾製作工藝復雜,色澤呈淡黃色或赤褐色,質地細膩,有筋絲和彈性,晶體發亮,帶油潤,氣醇郁,一般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油炸,是酒宴上的佳品。
9、石鍋魚:石泉的石鍋魚,多選用鯰魚或鯉魚,將魚剁小塊,魚頭對稱切半,腌制5分鍾後,加味精,並以蛋清拌勻,同時,將熬制好的高湯倒入石鍋中,加調味料以及自炒魚香料腌制好,放入鍋中煮熟即可。石鍋魚的魚肉孔隙充分吸收了各種佐料的香氣,質感嫩滑,松香爽口,麻辣味足。
10、農家辣子雞:農家辣子雞因其選料精殊挑剔,製作較為復雜,味道香辣爽口而聞名四方。製作時將鮮嫩的農家土雞加上大量辣椒、特製香料爆炒即可。
11、鬼谷嶺蒸盆子:鬼谷嶺蒸盆子是將鬼谷嶺土灰雞、鬼谷嶺黑豬腳、鬼谷嶺黑豬排骨、土雞蛋蛋餃、肉糕、山葯、冬瓜、蓮菜等食材混合蒸制而成。
12、漢江河蝦:漢江小河蝦是石泉餐桌上一道經典傳統且做法簡單的佳餚,其原料主要來源於漢江。由於漢江水質優良,魚蝦肥美,且屬淡水品種,味道清澈,皮薄肉厚,經蛋清拌勻掛粉,下油鍋炸制,營養豐富,色澤金黃,香脆可口。
⑵ 陝西安康小吃有哪些
陝西安康小吃有、魔芋豆腐、辣子、炕炕饃、嵐皋魔芋、姜絲拌湯、安康窩窩面、攬飯、漢陰蕨粉、石泉豆腐乾、漢陰蒸盆等。
一、安康窩窩面。
安康窩窩面是陝西安康的特色小吃,選用白麵粉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的製作方法製作而成,所製作出來的窩窩面面形渾圓,漂浮碗內,湯清味鮮,紅綠相映。
二、石泉五香豆腐乾。
石泉五香豆腐乾是陝西安康的特色小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石泉五香豆腐乾是以清泉水做成豆腐,再加上丁香、三奈、草果、良姜、八角等多種香料加工而成。所製作出來的豆腐乾色澤呈淡黃色或赤褐色,質地細膩,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油炸,食之鹹淡適宜,清香可口。
三、蒸面。
蒸面是陝西安康的特色小吃,是陝南人早點之首選,也是外地遊客頗具口碑的風味小吃。蒸面的製作工藝並不復雜,選用優質麵粉為主要原料,添加少許食鹽,用水和成面漿,將麵糊盛入表面塗擦食油的鐵制或鋁制圓蒸面鑼里,放入大口鐵鍋水裡蒸,數分鍾後蒸面即成。
四、漢陰炕炕饃。
漢陰炕炕饃是陝西安康的特色小吃,有著悠久的歷史,炕炕饃的製作工藝並不復雜,選用漢陰本地特產的麵粉、菜油、芝麻,採用傳統的製作工藝製作而成,所製作出來的炕炕饃色澤金黃,味道純正。
五、豬血豆腐乾。
豬血豆腐乾是陝西安康的特色小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相傳起源於明代晚期,選用豆腐、豬血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的製作方法製作而成,所製作出來的豆腐乾營養美味。
⑶ 陝西安康市馬安村「神仙豆腐」是如何得名的當地還有哪些美食
因當地人把雙翅六徑樹稱為仙人樹,所以用這棵樹的葉子做成的豆腐被稱為“神仙豆腐”而得名。這種豆腐如玉,吃起來鮮美爽口。非常適合這個季節,它是由許多人從未見過的非常稀有的葉子製成的,更不用說吃過了。這種綠色,半透明的顏色如翡翠,由神奇的葉子製成,顏色淺,混合了蔥姜,蒜末,香醋等調味料。味道清涼爽口,香氣濃郁。
再者是鎮平臘肉。鎮坪臘肉的製作工藝,沒有多餘的花樣,堅守古道。均勻抹上鹽的豬肉掛在灶台上方,柴爐的煙味經年縈繞,滋養,直至表面凝結出一層黑殼,醞釀出最濃郁的風味。相傳在夏朝,人們在農歷十二月共同祭祀神靈,稱為“臘月”,在鄉下,很多人的主屋裡都有一個火盆。從火盆里升起的煙,剛好到達掛在橫樑上的臘肉。據說有些熏肉已經熏了五六年了。煙熏的時間越長,培根越香。
⑷ 陝西安康市馬安村神仙豆腐因什麼而得名
陝西安康市馬安村神仙豆腐因原料而得名。
在陝西安康市嵐皋縣馬安村,有一種夏日常見美食叫做"神仙豆腐」,這種豆腐色如翡翠。
「神仙豆腐」的原料是一種植物的葉子。這種植物俗稱「鴨屎柴」,別名「神仙樹」「豆腐柴」,它的學名叫「二翅六道木」,屬忍冬科,南方地區很常見。
雙翅六道木在竹溪各鄉鎮均有,多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路邊、溝邊雜林中或灌木林中。
傳說故事
在鄖西,有著一則關於「神仙豆腐」的傳說故事:古代有一年鬧天災,顆粒無收,一個叫王生的人經神仙點化,帶領鄉親們上山收羅「二翅六道木」的樹葉,然後將樹葉搗碎做成「豆腐」吃,就如許,各人靠著這種「豆腐」度過了春荒。
由於這種「豆腐」是神仙點化製作的,因此鄉親們稱之為「神仙豆腐」,把做「神仙豆腐」的樹葉叫作「神仙葉」。今後,「神仙豆腐」成了山區農夫度過災荒之年的救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