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包餃子才好吃煮餃子又有哪些訣竅
用料
蚝油 大瓶裝三分一的樣子
雞蛋 1隻
韭菜 半斤左右
馬蹄 5、6個
豬肉 一斤,豬前腿或是肉頭,不知道肉頭是什麼?問賣豬肉的就知道了!
餃子皮 我偷懶買現成的,一斤左右
韭菜豬肉餃子(最簡單最好吃又最多汁的餃子)的做法
所有的步驟就和大家平時包餃子和餡一樣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剁好豬肉後,什麼調料都不用放,就只放蚝油,攪拌到均勻上色便可。
小貼士
1.我用的是李錦記的蚝油!
2.口味真的很重的,可以再放些醬油,不需要放鹽
3.馬蹄就是茡薺,放了馬蹄的餃子感覺爽口,沒有可以不放,光是韭菜豬肉餃也很好吃!
4.雞蛋得按餡多少的實際來放。。
5.雞蛋是生的,生的,生的。。放雞蛋主要是豐富了口感,也起了粘合作用,不喜歡的可以不放。
6.這個菜譜起初是教大家調料方法的,後來親們喜歡這種包法又喊我上傳,於是就獻丑上圖了,餃子包法有很多種,南北也有差異,所以不要糾結,做出來好吃,自己和家人也喜歡吃,那才是王道。。
『貳』 你也喜歡有「蓋簾子」印兒的餃子嗎
城市的小夥伴們你們知道什麼是蓋簾子嗎?蓋簾子,就是把高粱桿兩邊各扎一個眼,然後用麻繩穿進去連接起來。一般為圓形,中間的最長,兩邊長度對稱遞減,到最外圍的最短。蓋簾子的作用,就是放包好的餃子。
昨天刷到一個抖音,內容就是帶「蓋簾子」印兒的餃子,小夥伴們的評論特別火爆。大家紛紛表示「有蓋簾子印兒的餃子才有靈魂」,「吃餃子沒有這三道印兒不香」,「我以為只有我迷戀這三道印兒」,有的夥伴直接表示疫情過後,第一時間要買個蓋簾子。作者本人也有同感,感覺沒有這三道印,吃的好像是假餃子呢?老公包餃子喜歡順著紋理放,我偏偏要給他轉過來,因為我迷之喜歡那個楞兒。吃餃子的時候,要專門挑有楞的吃。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當今經濟和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人們對食物的要求越來越高,吃的食品種類五花八門,做法千奇百怪。可我們為什麼偏偏對有蓋簾印兒的餃子這么偏愛呢?首先從技術角度分析, 有蓋簾子印兒的餃子,面和的適中 。和煮餃子面,不能太硬,面太硬包的時候不好捏合,煮的時候容易漏,最後變成一鍋片湯。也不能太軟,太軟了餃子皮不勁道沒有嚼勁,煮完後爛爛的毫無口感。面和的適中,餃子皮兒勁道,口感爽滑彈牙。
其次呢,有的朋友認為, 有楞兒的容易夾 。哈哈哈我忍不住要笑出聲了。那個楞起到阻力增大的作用嗎?使筷子更容易夾到餃子不至於滑脫。
我覺的最後一點才是關鍵: 因為帶楞兒的餃子說明是手工餃子,裡面有媽媽的味道。 在東北的農村,幾乎家家都有蓋簾子。每次回到老家,第一頓飯一定是家常餃子。父母提前就在廚房忙碌,父親擀皮兒,母親包,兩個人配合默契,母親把包好的餃子緊密的擺滿整個蓋簾。爐子上的鍋咕嚕咕嚕冒著熱氣,蒸汽讓廚房變成了仙境。水開後,只要端起蓋簾,全部餃子都下進鍋里。每次我一進門,熱氣騰騰的餃子剛好上桌,每個餃子都有那誘人的蓋簾印兒。
時代變遷日新月異,廚房用具層出不窮,有的價格更是貴的驚人,一套刀具一個鍋就好幾千。可在我心中,它們都不如那用的順手的老物件蓋簾子。 它是那麼的朴實無華,永遠靜靜的樹立在老家廚房一角。輕輕淺淺,就像每個人都躲不過的鄉愁。
『叄』 煮餃子是蓋上鍋蓋有什麼好處
1,蓋上鍋蓋的話,餃子熟的的會快一些,但是,餃子發粘。2,不蓋鍋蓋的話,餃子不會發粘,但是,需要多推幾下,受熱勻稱。建議:蓋與不蓋交叉使用。
『肆』 你覺得什麼餡的餃子最好吃,和別的餡差距在哪
我最喜歡吃芹菜餡餃孑!比起別的餡的餃孑芹菜餃子的口惑和味道都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芹菜餃子好吃的原因。
【芹菜餃子】准備食材:
敲黑板說重點:
切完芹菜碎時,拿水不要拿太干,留些汁水,這樣餃子吃的時候會一咬一包水,不幹不柴。
好了,試著做一做吧,如果好吃記得來找我,我是喜歡吃願意做的如意廚娘!
『伍』 為什麼說煮餃子「蓋蓋兒煮皮,掀蓋兒煮餡」
民間關於煮餃子有幾句俗話:「煮餃子先煮皮,後煮餡」,「蓋鍋蓋煮餡,敝鍋蓋煮皮」。這幾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大家知道水的沸點是100℃,把露出水面的餃子皮「蒸」破而餡卻還沒有熟,並且湯色渾濁不清。若是敝開鍋蓋煮,蒸氣會很快散失,水溫只能保存網路左右,餃子隨滾水不停地攪動,均勻地傳遞著熱量;等餃子皮熟了,再蓋鍋蓋煮餡,蒸氣和沸水能很快將熱量傳遞給餡,不用多久餃子餡就煮熟了。採用該方法煮出的餃子,皮不容易破,湯色也清,餃子既不粘,又好吃。
【拓展資料】
一、煮餃子的小技巧
速凍餃子用沸水大火煮容易破皮,且肉餡不易熟。用冷水煮就方便多了,從時間上看,用冷水煮凍餃子比沸水煮餃子還要稍微地快一些,而且整個的過程比較適合不太會煮餃子的人,不用頻繁倒冷水,只需要開鍋等兩分鍾就可以了,煮出來的餃子皮更有嚼勁。
【參考資料】
煮餃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