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佛山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西樵大餅好像是在西樵的吧?大良雙皮奶、大良硼砂、化教糕和均安炒米餅都是順德特產吧?
如果你是到佛山出差,不是到佛山市的其它地區出差,那佛山特產應該就是盲公餅。
至於你所說有什麼地方好吃的,那就個人認為咯!
甜品首推soff的芒果班戟(¥5)還有芒果冰沙(¥10)!提拉米蘇也不錯,只是太大份了(¥15送只杯)
在百花後面……不知道什麼路。建新路鑽石苑那個橫街。
到處可以見到的馬德利蛋糕店,芝士蛋糕才¥1.5。抵食!
快餐當然是大可以啦,肉圓粥2塊一碗很好吃!利苑燒臘快餐(¥10)一份,塞飽自己的最快選擇。
其實佛山大街小巷都有不貴的小食,自己找最有樂趣了……
高級一點的店我去的少,中餐館的話有間仿古街那裡的叫清輝苑什麼的順德餐館,壇香骨,超級正點!骨酥肉多汁美!
兩個人去大概(¥90)
西餐館嘛肯定是佛賓對面的點石!,不起眼的2樓的店子,有在樓上平台的露天茶座
我在裡面吃到平生難忘的芝士蛋糕!脆皮的!余香滿口!裡面的沙律和扒也沒地彈的好!
兩個人去大概要(¥200)其它的西餐店……我不推薦你去啦,除非是萊茵閣綠茵閣那些,沒的說啦。
體育館那邊的葡塔店,逛街累了在那裡吃個葡塔叫杯奶茶最好啦哈。
❷ 萬能百度網友請告知南海區有豆腐製品集中點嗎
南海區沒有豆腐製品集中點。
豆腐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制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豆腐內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
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於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者食用。豆腐除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育也頗為有益,豆腐味甘性涼,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等功效。
豆腐食譜
豆腐魚湯: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飲食搭配,不僅美味可口,而且可以更好發揮二者的營養價值。豆腐蛋氨酸含量較少,而魚類含量非常豐富;魚類苯丙氨酸含量比較少,而豆腐中則含量較高。這樣兩者合起來吃,可以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從而提高營養價值。由於豆腐含鈣量較多,而魚中富含維生素D,兩者合吃,藉助魚體內維生素D的作用,可使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
豆腐煮肉或蛋豆腐:
雖然富含蛋白質,但卻沒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如果搭配其他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類和雞蛋等,可以提高豆腐中蛋白質的營養利用率。
豆腐煮海帶:
海帶含碘豐富,與豆腐一起烹煮,可以起到同時補鈣和補碘的作用,營養豐富又價格便宜,能補充人體需要的優質蛋白質、卵磷脂、亞油酸、維生素B1、維生素E、鈣、鐵等。
豆腐煮蘿卜:
豆腐屬植物蛋白,多食會引起消化不良。蘿卜,特別是白蘿卜的消化功能強,若與豆腐拌食,有利於豆腐的吸收,人也就不會受到消化不良的困擾。
❸ 全國哪的豆腐最好吃經過評選,這8個地方比較出名,有你家鄉嗎
相傳2000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的媽媽喜歡吃黃豆,有次因為生病的原因沒法吃整顆黃豆。劉安便命人把黃豆磨成粉,加水熬成豆乳,再加入鹽鹵調味,沒想到竟然成了塊狀,也就是我們現在吃的豆腐花。據說,這就是豆腐的起源說法之一。李時珍也曾在《本草綱目》中有所提到,「 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根據生產豆腐時用的凝固劑不同,還可以將豆腐大致分成鹵水豆腐、石膏豆腐、 內酯豆腐 、酸湯豆腐這四大類。其中前三種豆腐比較常見,酸湯豆腐因為產量小、難儲存等原因,在市場上已經鮮少能看到。
「豆腐傳統製作技藝」,早已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我國產豆腐的地方非常多,這其中有8個地方,較為出名。當地產的豆腐,也是各有各的本事。
那今天,懶喵就跟大家聊聊有關豆腐產地的話題,一起來看看,這8個地方都在哪裡?產了哪些名豆腐?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淮南,地處安徽中北部,淮河之濱,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城市。提起淮南 美食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淮南的牛肉湯。經過長時間熬制的牛肉湯,配上粉絲和干絲,清香可口,吃起來叫一個美味。其實,除了淮南牛肉湯,當地還有道名菜,淮南豆腐宴,選用的主料豆腐,就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自淮南地區的八公山豆腐。
相傳西漢時期,豆腐發明人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八公山一帶,嘗試用八公山的泉水、黃豆和鹽鹵製作「靈丹妙葯」,結果丹葯沒製成,倒是做出了豆腐。後人將其稱作「八公山豆腐」。八公山豆腐細膩嫩滑,做出的菜餚色澤金黃,外脆里嫩,非常誘人。
宜賓,隸屬四川省,地處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的結合處,素有「中國酒都」之稱。大名鼎鼎的白酒品牌五糧液,正是產自四川省的宜賓市。除了是知名的白酒產地外,宜賓當地產的沙河豆腐也非常出名,還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沙河豆腐產自宜賓的高縣,當地人很早就喜歡做豆腐,吃豆腐。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沙河豆腐在進行一番改良後,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愛。製作沙河豆腐選用的是當地產的優質黃豆,以及上龍山的山泉水,吃起來帶有濃郁的豆香味,回味無窮。
劍閣,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地處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結合部。在劍閣縣城南部,有個非常出名的景點——劍門關,是世界上罕見的城牆式礫岩斷崖丹霞景觀,自古就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法。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劍門關豆腐,正是產自這里,距今已有上千年的 歷史 。相傳唐玄宗入蜀時途經劍門一帶,因為較為疲勞,寢食難安,隨從便給他端來一碗劍門豆腐。唐玄宗吃後胃口大開,還將當地產的黃豆封為「皇豆」。劍門關豆腐軟硬適中,韌性較好,吃起也是滋潤爽口。
資中,隸屬四川省內江市,位於四川盆地的中部,是孔子老師萇弘的故里。產自資中羅泉鎮的羅泉豆腐,既是當地知名的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羅泉氣候溫和,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非常適合大豆的生長。加上水質較好,做出來的豆腐,品質自然不會差。
在製作過程中,羅泉豆腐選用的是來自溶洞深層的優質泉水來浸泡大豆,再經過手工石磨研磨製成。羅泉豆腐外觀呈乳白色或淡黃色,帶有濃濃的豆香味,吃起來也是細膩嫩滑,鹹淡適口,具有白、嫩、細、綿4大特點。
洛南,隸屬陝西省商洛市,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產自洛南地區的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洛南豆腐,是用當地無污染的洛河兩岸山泉水,和本土優質大豆加工製成,具有非常悠久的 歷史 ,還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膳貢品。
關於豆腐的發明人,民間流傳的說法還不少,前面有提到是淮南王劉安,其實在洛南一帶,還有豆腐是戰國時期孫臏發明這一說法。相傳孫臏的母親年紀大了,牙齒咬不動食物,孫臏便想用大豆給母親做吃的,但是煮出來的豆漿始終無法成團。孫臏的師弟龐涓暗中使壞,將一盆酸菜湯悄悄倒進了豆漿里,沒想到竟然凝結成了塊狀,也就是現在的豆腐花。
榆林,地處陝西省的最北部,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也是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五省區的交界地。產自榆林的榆林豆腐,是以當地產的優質黑豆和榆林桃花水為原料,經過傳統的酸漿點漿工藝製作而成。
榆林豆腐的獨到之處,在於用的不是鹵水或石膏製作豆腐,而用的是做豆腐後瀝出的 富含乳酸菌的汁水做凝固劑。做出來的榆林豆腐色澤潔白,質地軟嫩,韌勁較足,口感清香爽口,還帶有甘甜味。2010年,榆林豆腐被正式評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甘泉,隸屬陝西省延安市,屬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素有「美水之鄉」之稱。甘泉地處洛河岸邊,土壤肥厚,日照時間長,非常適宜大豆的生長。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甘泉豆腐,選用當地產的雙青豆和「美水泉」的山泉水加工製成。
雙青豆是一種從外皮到豆粒都呈綠色的一種大豆,產量較少,比較少見。美水泉的泉水清澈透亮,甘甜味美。優質的大豆,加上天然的泉水,結合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豆腐製作技藝,自然也就醞釀出了甘泉豆腐的獨特品質,吃起來是嫩滑可口, 讓人唇齒留香。
石屏,隸屬雲南省紅河州,是非常出名的魚米之鄉。 美食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專門介紹過石屏當地產的石屏豆腐。石屏製作豆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 歷史 。逢年過節,當地人還有贈送豆腐的習俗。在石屏的大街小巷,隨處可以見到豆腐攤。民間還有「雲南十八怪,石屏豆腐烤著賣」的說法。
和其它很多地方用鹵水或石膏製作豆腐不同,石屏豆腐採用的是天然地下水作為凝固劑,俗稱「酸水」。做出來的豆腐,細膩滑潤,豆香味十足,油炸後色澤會變成金黃色,非常有嚼勁,再搭配上醬汁,真叫人垂涎三尺。
【懶喵心得】
上面提到的8個地方,安徽淮南、四川宜賓、四川劍閣、四川資中、陝西洛南、陝西榆林、陝西甘泉、雲南石屏,都是我國非常出名的豆腐產地。產自這些地方的八公山豆腐、沙河豆腐、劍閣豆腐、羅泉豆腐、洛南豆腐、榆林豆腐、甘泉豆腐、石屏豆腐,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可以說是經過評選,比較出名的8種豆腐。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要我說,一方水土也能養一方豆腐。決定豆腐好吃與否,有三大關鍵因素,選用的大豆、水源,以及豆腐的生產工藝。上面這8種豆腐,在這3個方面優勢滿滿,可以說是各有各的本事。
❹ 佛山豆腐集中加工廠在哪
做豆腐也就是做生意,生意您選擇了做豆腐,做豆腐是一個傳統行業,我建議您認真的思考,做豆腐生意的人很多,在竟爭激烈的行業加入,請問你想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了沒有,如果還沒有想好請多了解一下如何做生意,有一句不知道能否幫到您,別人做得您也做得,別人不能做的您也能做,別人也能做的您做最好,別人能做最好的,您能做出於眾不同,您認為自己可以就去做吧!祝您馬道成功!另外加一句,做豆腐沒有集中地,看看您選擇的客源在哪裡就在哪裡做!
❺ 佛山哪裡有豆腐批發市
佛山豆腐預定_王華豆腐坊
❻ 佛山臭豆腐批發市場在哪裡
佛山市南海區貨站路。根據網路地圖查詢,佛山市南海區貨站路是一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裡面有很多批發臭豆腐的店鋪,價格很優惠。臭豆腐是中國傳統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特點,在各地的製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當大的差異。
❼ 里水那裡有菜豆腐買
西紫市場。佛山市南海區里水戴自茹豆腐店創立於2007年11月14日,地址位於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河村西紫市場。
❽ 佛山順德哪裡有地道小吃,或者知名的美食
寶華路:陳添記艇仔粥、魚皮,在十五甫。
寶華麵店,我個人覺得價格好貴。豬手面和牛三星不錯
順記冰室,芒果雪糕和椰子雪糕是一個老師傅親手磨出來的。得過獎
強記雞粥,我反而覺得一般般
恆寶廣場旁邊的(多寶路)有一間潮寶魚蛋粉面的,很多人吃。看真正的潮州人怎樣評價啦
另外潮州粉面對面還有開記甜品,湯圓是一大特色
近第十甫路那裡有湯圓王
十甫路:南信雙皮奶
珠璣路對著的西關名食家(十甫路郵局斜對面),集中了歐成記雲吞面等3家小 吃。
十甫名都下面的琳琳牛雜,很好吃。據說老闆發了達而且分店越開越多了
蓮香樓每逢不知道星期幾,有蛋散賣(不是過年吃的那種哦)。甜甜膩膩的,軟軟的
陶陶居點心部賣的綠茶奶撻,好滑好香
下九路:皇上皇臘腸
荔灣廣場4樓西關人家,集中了許多西關名小吃,不過要BOOK 位哦
上九路:上九東有銀記拉腸,豉油皇牛腸拿過獎的。不過現在已經越來越不好吃了。賣的只是名氣
另外介紹一下附近的小吃店,希望大家都能找著哦:
1)珠璣路轉彎有間賣豬腸粉的,牛腩和豬腸都挺不錯的。沿著和平路一直走,有一間賣竹升面的(一根大竹壓那些面,吃起來就比較爽)
2)長壽東路的堅記麵店,3塊只有一小碟,我覺得好貴啊,不過好吃嘛,沒辦法啦。可以經從上九路經由光復西路走過去。
3)長壽西路的成達美食。其實它的腸粉也是拿過獎的。我最喜歡吃鮮蝦腸和牛腩腸。上雜粥也不錯
4)沿著長壽西路一直走,來到大笪地,然後向右轉,一直走向華貴路。走吃華貴路轉右手看見了伍湛記粥店,最出名的是及第粥
還有同福東路的芬芳甜品店,糖不甩、錦鹵雲吞、布丁
惠福西路有專賣花生糖、核桃糖等的,寶華路陳添記對面小巷有賣炸雪糕的,3塊錢
北京路步行街有間太平沙牛腩粉面的分店。老店在珠光路那頭
健民葯店附近有一間賣餃子的,店鋪不大,但煎餃子很好吃
科技書店旁邊的太平館西餐廳連周總理都去過吃。
惠而不費地吃啊
第一次跟著一幫酒肉朋友走進典型的廣州粵菜館,幾乎嚇了一跳——好大的場面啊!一個巨大無比的廳堂里擺了足足有上百張台,並且沒有什麼屏風之類的隔離,熱氣騰騰地坐滿了食客,頓時感覺食慾大增。
待圍成一大圈坐定,我看著那環境、服務和氣派,以為準是有人充大頭,要出血挨宰了,心下得意——反正我是客人,只有等著吃的份。一位廣州靚仔拿起菜牌,操著我一句也聽不懂的廣州話和服務生嘰里咕嚕地討論一番搞定了食譜。等菜點陸續上桌,才知道端上來的全是妙齡乳鴿、粉蒸排骨、鹽火局鳳爪、白灼菜心這類特色小菜,還有嗜嗜鴨舌、油皇鵝腸、鍋仔穰豆腐等小炒,以及拉腸、炒河粉、雲吞、艇仔粥、粉果等面點、小吃,最後又專門為我上了木瓜燉雪蛤,說這是最適合女士進補的甜品。我不由得佩服主人的聰明,也羨慕廣州人的會吃,既有很濃的地方特色,又花不了很多銀子。
後來去廣州次數多了,發現在廣州吃飯就是這樣,場面也大,面子也有,特色也濃,花費還不高,又好吃又實惠。
朋友見我對小吃情有獨鍾,連聲說這下有的逛了!原來廣州最出名的就是小吃,有很多老字型大小店鋪專門經營小吃,歷久經年,長盛不衰,名氣甚至超過正規的大餐館。最出名的就算是上下九路了。
上下九路永遠是那麼熱鬧火爆,人山人海,如果趕上周末連座位都難等到,你要在中午11點以後去,就在老頭兒、老太太身後慢慢排隊等吧。第一次走在這條著名的街上,正是中午時分,比肩接踵的人流里差點跟朋友走散,有好幾次我都因為絕望於等位子而放棄,那些慢條斯理的老人、拖家帶口的夫妻,不慌不忙地坐下來喝著茶,慢慢地享用,看上去真是一幅廣州生活的市井畫。
街上賣的最多的是牛雜蘿卜,三塊錢一碗,好吃不貴。還有就是著名的西關美食,下九路的「荔灣名食家」的布拉腸粉,「歐成記」的自製面條、鮮蝦雲吞和水餃,「南信」的雙皮奶、薑汁撞奶、三星湯等,統統好吃不貴。油炸米麵食包括咸煎餅、笑口棗、牛利酥、脆麻花等,屬於傳統小吃。
■不可錯過的「二」粉
廣州的腸粉堪稱一絕,首推文昌路的那家「銀記」老字型大小,最正宗,那裡的腸粉外表靚,專營豉油皇牛肉腸粉,以薄韌香滑著稱。腸粉是一種米製品,又叫布拉蒸腸粉。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好的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
朋友又拉著我坐8路公交車,到荔灣公園旁的泮溪酒家,說那裡的腸粉和瀨粉也是一級棒的。瀨粉是用純正米漿,裝進布袋用手擠壓,做出一條條如尾指般粗的條狀,又滑又香又濃,吃時候配以豬油渣、鹹菜碎與辣椒粉一起進食。
■魚丸當做下午茶
說到甜品,新廣百二樓上的南順雙皮奶是著名的順德美食,開記的綠豆沙最棒,配上臭草、陳皮,再加去殼的綠豆而成,好滑好香哦!還有那裡的杏仁糊和芝麻糊都是手磨的。人民南路旁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店叫「玉椰林」,最出名的是椰子奶糊,椰子味十足。此外,荔灣廣場內的「西關人家」也是品嘗廣州小吃的好去處。
下午,朋友拉我去爬廣州的白雲山,說可以品嘗著名的「白雲山水豆腐」。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登山,終於上到山頂,看見不少人都捧著碗在吃,我也開始流口水,連忙擠過去。原來這「白雲山水豆腐」就是用白雲山的泉水做的豆花,加上蜜水食用,滑甜適口,令登山之後有些疲勞的身體一爽,配著魚丸,就當是下午茶啦!我也過了一把廣州人的周末生活。
現在廣州人把味蕾伸向了廣州之外,中山、佛山、順德、肇慶,這些開車只需個把小時就能抵達的美食天堂。
在廣東以外的地方說起吃粵菜,很多都是潮汕風味的生猛海鮮,其實真正地道的粵菜要首選順德特色,廣州、深圳那些有名的粵菜館,很多都是順德人開的。粵菜有名,是因為順德出大廚,而順德菜有名,全有賴它的小炒。
從廣州到順德的一條路被廣州人稱作「食路」(找吃的路)。從廣州市海珠區向西走,過鶴洞大橋,經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只需20分鍾,就能下到順德碧桂路,向前就是順德美食聚集的大良區了。
我們吃的旅程也從這里開始。從小炒、小食到九大簋,式式齊備樣樣精巧,炒水蛇片、野雞卷、褪骨大鱔、六味燴長魚、樂從魚腐、均安魚餅、龍江米沙肉、鳳城釀節瓜等都是順德名菜,順德人「食道」名不虛傳。
不必一定是大菜,清淡的小炒最讓人滿意,其中有一道「大良炒牛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把鮮牛奶和雞蛋清混合,加入蟹肉、蝦仁、雞肝粒等炒制而成,鮮嫩軟滑,味道濃郁。順德的牛雜非常有名,清暉園前有家老字型大小「細妹牛雜」,我們也沒放過,據說有一些香港人專門駕車前來品嘗!
雙皮奶是順德小吃中的名角,著名的老字型大小是仁信老鋪,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此外,仁信的南乳花生、倫教糕、金榜牛乳,還有用糯米粉做皮、爆谷花與炸花生仁加糖漿做餡的龍江煎堆,都是大良的名小吃。去順德大吃一回,對我這樣嗜好小炒和甜品的人,真是人生的一大享樂啊!
❾ 都說廣州順德美食,別忘了還有佛山
幸福的一天總是從早餐開始。
對於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忙碌的上班族大多糊弄了事。兩個包子、一袋豆漿,拿在手裡邊走邊吃,未到地鐵站口已經進肚。不趕車的朋友找個早餐店,一碗豆腐腦,兩根油條,也是匆匆吃完就走。
粵式早茶完全相反,光憑一個啖(嘆)字,就顯得那麼的悠閑與享受。這種閑適大多屬於老年人,畢竟退休無事,每天和三五老友相聚茶樓嘆早茶已經成為生活的慣例。
廣州的茶樓名聲在外,陶陶居、點都德、蓮香樓名聲在外。但好像周邊的城市卻被忽略了,比如佛山。
穿過熙熙攘攘的過堂,裡面左右兩邊大廳也都坐滿了人,都是一家叫做和樂喜宴的茶樓。
「一盅兩件」指的是一盅茶、兩件點心是標配。哪怕一人食,也不怕孤單。倒是在吵吵嚷嚷的環境中尋找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份寧靜。
落座,泡上一壺紅茶,kk熟練的洗茶盞、洗茶、倒茶。無須看菜單,粵式點心都是瞭然於胸的,隨意地點了幾樣。
蝦餃皇是最常見的、也是最考驗功夫的一道點心。皮厚,咬著發硬,口感較差,還不如廣州酒家的速凍產品。
今日特價的陳皮牛肉丸不錯,能吃出大粒的牛肉,有嚼勁兒,陳皮味足,一點香菜調味兒加了一些清香。
韭菜豬紅是亮點,一大碗真材實料只要五元,明顯的胡椒味,不腥不臊,配合韭菜簡直完美。
排骨蒸陳村粉,端上來巨大一份,排骨不多且比較小塊兒,不過粉真是不錯,吸到了排骨的肉味,順滑勁道,有點陝西涼皮的口感。
生魚片粥剛一上桌,就聞到米的甘香。白粥也是清爽的,能看見米花,幾片炸得稍過火薄脆,上面撒著蔥花和生菜葉,米下隱隱約約是白色的魚片。
廣式的粥不是稀飯,非常講究,煮得剔透、開花兒,水米交融,入口即化,好像棉花糖似的。
再來一個青菜,這哪兒是早茶啊,中午飯也省了。
在廣東,閉著眼隨便點,開了幾十年的老店,大多錯不了。
德勝樓屬於東方廣場的一部分,主打餐飲,曾經也算是佛山美食的地標性建築。遠遠地就看見「黃飛鴻茶樓」巨大的招牌。搭乘觀光電梯到四樓,就是茶樓。
和樂再向前走,最里邊才是號稱上過央視的黃飛鴻茶樓,相比和樂顯得有些冷清。究其原因,我看還是因為和樂更平民的價格。
黃飛鴻茶點更精緻一些,味道也更好一點,價格自然也高些,兩家茶樓總體而言還是合格的,十點前結賬有折扣。
金沙海蝦紅米腸,蝦肉飽滿,紅腸還成,只是中間夾的不是傳統的油條,也略欠火候,離點都德的還有距離。不過也算不錯,可以一吃。
蒸鳳爪可算是早茶必點,最經典的品種之一。先炸後蒸的鳳爪皮骨分離,松軟而酥爛,調味使用百合醬,淡淡的甜味,尤其浸泡過醬汁的花生,真是人間美味。
金錢肚味道很好,燉的欠點火候,切得太厚,導致咬起來很費勁。
香煎蘿卜糕,端上來已經溫吞,口感差點意思。
除了茶樓,佛山開了多年的很多口碑飯館也值得專程去打卡。
首推有記餐廳,這家連續幾年榮登佛山必吃餐廳榜單的店,確實名不虛傳。是我在佛山吃過的最滿意的一家店。味道沒得說,就是人太多,趕上飯點排隊1個小時也正常。
個人雖然不大喜歡大腸,但三杯腸頭這道菜絕了,雪裡蕻的加入堪稱點睛之筆,一點不腥,淡淡的甜還有點酸,拌飯神菜。
黃鱔煲仔飯,黃鱔有點少,味道還行,就是米飯不大好,個人不喜歡這種糟糟的寡淡的米,還是更喜歡東北大米那種香。
蒜蓉番薯葉,好大一份,軟軟的很入味,味道絕佳。據說白切豬手是一絕,蜜汁茶花雞也不錯,可惜只能下次嘗試了。
快子路上,有一家百年老店天海酒家。大排檔的風格,很多附近的阿公阿婆在吃飯。環境就別講究了,菜式也談不上精美,吃的就是個味道和情懷。
豉汁蒸鉗魚,魚肉嫩,入味,除了有點油膩,沒毛病,價格便宜的令人發指。
傳統荔肝卷,香芋包裹著肉餡,油炸的是真好吃,就是太油了,吃一兩個還行,吃多了太油膩。
煎釀尖椒,踩雷,尖椒煎的火候不夠。
待品嘗的口碑菜:支竹豆腐煲,柚皮焗魚腸,柱侯雞
離天海酒家不遠有個北香園,也開了多年。
招牌是粵式餃子,尤其是煎餃不容錯過。點了二兩韭菜煎餃,皮薄餡大,外表香脆, 水餃軟滑,餡料鮮美,作為北方人不自覺地都要豎起大拇指。
水火作用啫啫煲,專門用煲做菜的一家店。人氣很旺,周一晚上過來還要排隊。
招牌「紫蘇豉汁啫爽脆腸」必點,腸口感生脆,處理得很乾凈,淡淡的紫蘇堪稱絕配。
薑汁啫芥蘭也是點單很高的一道菜,芥蘭清脆爽口,加上一點臘腸,還不錯,中規中矩,一肉一菜。
海皇玉米羹有點像西湖牛肉羹,不過牛肉換成了海鮮,味道還行,沒有亮點。
再來一瓶茅根竹蔗露,清熱去火,還不錯。
除了正餐,小吃街往往更能代表一個城市的飲食文化。專屬佛山人的「墮落街」——燎原路,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存在。
跟著佛山本地人的推薦,在這個夜晚把這些小吃一網打盡。
輝記甜品店無疑是這條街最亮的仔,大紅招牌很惹眼,每次過來都是人山人海。
手工芝麻糊綿滑細膩,味道濃郁;綠豆沙清甜可口;豬腳姜別樣滋味;還有蓮子百合、杏仁糊、椰子芒果西米露等各種糖水,價格實惠,味道好。
自從發現了這家寶藏店鋪後,每天下班都要過來喝上一碗。
冰島炸椰菜,不起眼的招牌,要不是特意來找,很容易錯過。
這家店開了很多年,長盛不衰的一個原因就是特色炸椰菜,是每個顧客的必點菜,三元一份,配上辣醬有獨特的香味,其他的炸物也不錯,性價比極高。
錦堂風味牛雜號稱佛山最出名的老字型大小牛雜之一,在商場後的小巷子里,看得出來很多熟客。掃碼胡亂點了一大堆,牛場牛肚牛肺都不錯,不過也沒有什麼驚喜,還行吧。
對面就是阿叔雞蛋仔,也是無數佛山人的童年回憶。味道真心一般,太甜了。
南記食粥坊,人真是夠多的,但點評評價虛高了。個人覺得整體一般,無論環境、味道或是價格,專程過來吃沒太大必要,順路一吃也無妨。
點了幾個菜,其中最好的紫蘇酸筍鼓汁炒田螺,汁水充足,處理的也算是干凈,紫蘇和酸筍的搭配比較特別。
椒絲腐乳通菜,味道還可以,鍋氣十足,偏油偏咸。這就是大排檔的魅力。
新鮮豬雜粥,干貨挺多,點了一碗也足夠兩個人吃了,味道比較清淡還可以,但也沒覺得驚艷
白灼八爪魚,真心不行,硬硬的咬不動,有點過了,不推薦。
南善小食,一家隱藏在居民區的小店,大早上人滿為患,看見不少人專門開車來吃。
牛肉腸、牛肉粥、牛腩湯粉都是強烈推薦的。腸粉口感潤滑,牛肉可見,料足,加入店家特製的調味汁兒,真的yyds。
應記面家連鎖,隨處可見,主打雲吞,招牌鮮蝦蟹籽用料新鮮扎實,值得推薦。
十少茶餐室,雞扒蛋菠蘿包排名第一,名不虛傳,肉香蛋滑夾在現出爐的香甜菠蘿包里,完美,幾口乾掉一個,餘味無窮。
朝廷港式茶餐廳,蓋飯一般般了。網紅的熊仔奶茶,不光好看也好喝。據說西多和咖喱菠蘿包才是必吃,下次再說了。
佛山美食實在太多,只是走馬觀花,隨便吃吃,這里僅分享一部分。餓了,我去吃飯啦。
下一期,我們美食天堂——順德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