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寫教案
教案,也就是課堂教學的方案.
(一)一份較好的教案應具備哪些條件呢?
1.應當具有科學性
教案是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統一.因此在要求上、內容上及方法上都有一個是否科學的問題.
教學要求是否科學,主要表現在程度上.過低,過高都不科學.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就要具有「初步」的特點,學習分數的意義及性質在要求上應有明顯的層次上的差異.前者屬於感性認識階段,一旦要求過高,勢必缺乏其科學性.
教學內容是否科學,最重要的表現在概念上,表現在概括出的規律上.例如數的整除,首先確定是在自然數范圍內討論的,也就是不研究零,不研究分數,小數,也不研究負數.這種局限性決定著有些問題應迴避.象「最小的偶數是()」,顯然學生只會填「2」,而就此題來說是不正確的.
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最重要的表現在是否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使用的一切手段是否能揭示本質等.
2.應當具有系統性
任何一份教案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又都具有一定的連續性.把相對獨立與前後的聯系統一起來,體現孕伏,遷移及交錯,才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傳授任何一部分知識,它總有個相應的基礎,即所謂的知識的生長點,同時也肯定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下一定的基礎.這就要求從整體的、聯系的觀點指導下,來處理這個局部.這就是備課時應堅持的系統性原則.
3.應當具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總是面對具體的學生進行的,所以必須具有針對性.教學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班級里起點、坡度、密度、難度都可能不大一樣,就是這個道理.沒有針對性,也就沒有可行性.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備學生.例如,學生對「等分問題」掌握得怎樣,極大地影響著「求平均數」的教學.
4.應當具有啟發性
教學不應是一切都靠教師「給予」,應啟發學生,可讓學生主動地「獲取」.所以,要創設必要的情景,要做到溫故知新,舉一反三,要大量遷移等.
(二)教案的寫法
一份教案最主要的內容包括: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只需把它概括出來就是了.
例如 認數5
用2的乘法口訣求商
垂線和平行線
通分(一)
由於「通分」這個內容一節課講不完,又不易於確定出這一節的具體課題,就可以採用上面的辦法.
總之,教學內容是很具體的,應把它明確地概括出來.
對教學目的要求的制定,一要全面,二要具體,三要恰當.
所謂全面,就是不能只有對知識的要求,也應當有對能力的要求,不能只有對智育的要求,也應當結合教學內容有對思想品德的要求.
所謂具體,就是不講大話,不講空話,而是在40分鍾里能實現的.
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節課,我們可以這樣制定它的目的要求.
第一,使學生理解並運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
第二,啟發學生運用割補的方法,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從而提高其學習的能力.
所謂恰當,是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大綱及學生實際.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在第一節就提出上面兩條,這是基本的要求.到第二節課,進行練習繼續深化時,可再提出:運用公式,培養學生逆思考的能力,這就是已知面積和底或高,求高或底的問題了.
當然,基礎較好的班,在第一節里也可提出較高的要求.
教案的重點部分是教學過程,從復習檢查、基本訓練、到例題的分析與講解,一直到復習鞏固,布置作業.
教學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地說它可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復習檢查或基本訓練.
第二,新課.
第三,鞏固練習.
第四,布置作業.
之所以說它沒有固定的模式,關鍵是在講與練的處理上.
練習不僅僅是一個教學環節,更是一種教學方法.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講練結合似乎效果更好一些.
在教案之中對於教具、學具的使用,板書的總體設計等也應有說明.
總之,教案是寫給自己的,怎樣使用起來便於教學就怎樣寫.
2. 怎麼撰寫教案
撰寫教案應有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2.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
3.教具 。
4.教學方法 。
5.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6.板書提綱 。
7.教學反饋 。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3. 如何寫一份優秀的教案 詳細�0�3
什麼是教案 教案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設想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 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 」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取去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考慮變化性 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 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 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4. 教案怎麼寫
教案的特點和撰寫要求
1、案例的基本特徵
(1)故事性——是事件,可以是一個或多個事件。事件即故事。
(2)問題性——是包括問題或疑難情景在內的故事
(3)典型性——是典型的故事
(4)真實性——是真實發生的故事
由此可見,案例所展示的是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案例要與故事一樣生動有趣。案例與故事根本性的區別:故事——可以杜撰;案例——不可以杜撰,是真實發生的故事,是事件的真實再現。
2、案例的撰寫要求
(1)教師要寫自身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獲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堅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同學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優秀教案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育論文相比,優秀教案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籠統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同學、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與教學設計和優秀教案相比,優秀教案是課後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反應,寫的是結果。而教學設計和優秀教案是教師在課前完成的實施教學過程的「藍本」。
與教學設計相比,教學設計是對教學過程的完整描述,而優秀教案是對教學情境作有選擇的描述、記錄和點評。
(4)撰寫的優秀教案要有價值性。
通過對教學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身教學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又能為其它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一種有效方式。
5. 教案怎麼寫格式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6. 如何寫好一份優秀的教案
01動筆之前要「胸有成竹」
教學大綱是教案編寫的依據,鑽研大綱、了解大綱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明確每單元的知識點及重難點,從而知道本節課的內容在全書中的地位,為編寫教案打下基礎。
編寫教案之前要通讀教材,進而對教案的編寫形成整體的思路。當然啦,只研讀教材還是不夠的,還要廣泛閱讀本專業相關的書籍、報刊、雜志、或通過網路搜集有關的資料來補充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視野。
02寫教案不要「單打獨斗」
「長期以來,老師們的備課活動一直是『單兵作戰』,除了參加教學競賽、教學研究等活動之外,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缺乏一個能讓全體教師參與的合作交流、溝通分享平台。」有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會有類似這樣的感受。
為解決這一現象,有的地區在綜合各學校教師人數的基礎上,把同一個部分的課程分配給三至四所學校進行教案設計。學校把接到的任務再分配給各年級組,年級組長再組織科任教師集體確定好教學目標後,由兩到三名教師各自備課形成雛案,然後集體研討形成『共案』,最後大家根據教學展示情況再次修改後,交到學校統一匯總後交給市教研室。這樣交上去的教案就不再是『單打獨斗』的結果,而是大家智慧的結晶。
03教案也要有點「精心設計」
對課程目標、上課流程、重點難點、問題設計、普遍問題、關鍵知識、參考文獻起提醒作用和需要精確文本展示的內容,都是有用的,寫在那裡有備無患。
上課就像寫文章一樣,是否精心設計,結果必大相徑庭。所謂「精心設計」,自然要對課堂諸要素及各種新情況做周密地考慮。日積月累,必然自成體系,形成特色。精心設計過的教案,自帶「精品」氣場。
04教案也要有點「翻轉意識」
教案對於課堂教學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對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是大致的思路,但遠不是課堂的全部。因為上課的過程是充滿變數的,老師們很難預料學生「節外生枝」,有什麼樣的突發奇想。
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學生需求以及課程設置的變化,教案的模式、寫作也是不斷與時俱進,逐漸體現「教」為「學」服務這個意識,比如教案格式上客觀要求,要設計出教師指導活動和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活動,要體現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和動腦、動口、動手等情況,這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05教案也要有點「藝術性」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把教案寫成一堂獨有特色的劇本。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
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通過一個教案,把學生們帶入教學情境,這個時候老師更像是導演,掌握整堂課的節奏、效果等等。
(內容整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7. 怎麼備課寫教案
第一部分,新課程下我們如何備課
一、首先要提高對備課的認識
課前的一切准備工作都稱為備課。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課標,收集材料,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學情,准備教具,課前實驗,選擇教法、學法、設計習題等。備課其核心是課堂教學設計,它是衡量一個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否認真的重要條件。備課是一個整體概念,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備課就是寫教案。必須把備課當作教學工作中一項整體工程來對待。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教師職業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學基本功,備課是加強教學的科學性、計劃性、預習性、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環節。你備好了課,不一定能上好課,但是你要想上好課,卻必須要備好課。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都需要認真備課。
1、什麼是備課? 讓我們先看看備課不是什麼。
第一,備課不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得已而為之」和「有心為之」的區別在於前者是被動、而後者是主動的。備課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學生,是為了幫助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朱熹雲:「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教師是神聖的職業。作為教師,要敬重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工作。教師只有自覺地、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教材、教法鑽研中去,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認真地、創造性地備課,才能做到「有心為之」。
第二,備課不是寫教案。
不論是「簡案」還是「詳案」,都能幫助教師對教學進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並非備課的全部。目前許多教師談及備課時,表面上似乎關注的是備課,而下意識里卻在談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師通過研究教案來分析備課。作為教師,必須正確把握備課和教案的關系,不能為寫教案而寫教案。
第三,備課不是把教材變成講稿。
備課當然不能不備教材,但這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還要想方設法駕馭教材,因為那隻是個例子。在倡導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的今天,教學僅僅轉述教材內容的做法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設想相去甚遠。
第四,備課不是老師自我講授的安排。
如果我們要問學校里什麼樣的老師是最神奇的老師,一定有這樣的答案:「剛說完最後一句話下課鈴就響了。」「剛寫完最後一個字時間便到了」。應當說,這些教師的確是很好地掌握了課程進度,時間安排似乎臻於完美,按照預期的設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任務完成和達成目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務並非意味著目標達成。備課是為課堂教學而「備」,而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和形式,其目標並非僅僅是傳遞文化知識。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學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備課不是老師自我講授的安排。
2、那備課是什麼呢?
第一,備課是教學設計。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教學系統是一個由若干要素構成的開放的復雜系統,要使這個系統產生「整體系統」的作用,而不僅僅是「簡單相加系統」,即要使教學的整體作用大於其構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務必要在備課上下足功夫。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的方法對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進行具體計劃,從而預設教學的系統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生成。教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如何把他們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環境有機結合起來,發揮系統的整體作用,需要教師提前進行深刻地思考。每一節課都應有其獨特的任務和要實現的目標,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目標有十分恰當和清晰地認識。只有當教師對自己選擇與組織的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教師講授才有可能娓娓道來、左右逢源。
第二,備課是對教學資源開發、整合與利用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直指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保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對教學資源合理開發、整合與有效利用是促進教學的有效手段。教學資源的內涵會隨著社會、科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而不斷豐富。教學是一個復雜的活動,可供教學利用的一切事物,無論物質的、精神的,校內的、校外的,有形的、無形的,均可說是教學資源。教學活動不僅是一個認知活動過程,也是一個社會活動過程,教學資源的選擇與配置,不應僅從認知的角度出發,還必須善於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其情感氛圍,使教學資源在促進學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諧、同步發展,使興趣、注意、愛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與感知、理解、應用、實踐、解決問題等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諧發展。「實際上,生活中蘊藏著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一旦教師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兩相融通起來,學生就可能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就可能深深意識到自己學習的責任與價值,就可能增強自己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學習就可能不再是一項枯燥無味必須要完成的義務,而是一種樂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動。」
第三,備課是知識的內化與活化。
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在經過多次重復同一課的教學之後,就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備課根本就是多此一舉。基於此,備課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年輕教師要「備詳案」,經驗豐富的教師便可以「備簡案」或可以是「零教案」。很顯然,這是對備課的誤解。對教學內容爛熟於心、倒背如流並不意味著做到了對知識的內化、活化和轉化。提到內化,人們強調更多的是讓學生來內化,教師是否內化了教學內容或者能不能內化教學內容沒有受到重視。不論經驗多麼豐富的教師,如果做不到「內化」,他只能是知識的奴隸,只能是「傳聲筒」。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首先是教師對客觀的教學內容進行內化,使其成為不斷促進自己發展的支點;緊接著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內化。如果教師沒有內化自己的的教學內容,學生就很難做到知識內化。
內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觀個體與客觀內容相互作用的結果,但是教師對知識的活化卻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知識的存在狀態是靜止的,是僵硬的,是沒有感情的。活化就是讓靜止的、僵硬的和沒有感情的知識變得動態、鮮活和充滿感情。知識活化是教師想像力充分釋放、創造力充分展現的過程。每一節課首先對老師是新的,然後才能對學生是新的,這樣才能避免課程結果是對知識的復制。例如,同樣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法,效果自是各異。
第四,備課是對學生的研究與關注。
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學的進度,同時還要進行課堂觀察。但是,這種觀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復雜多樣的現象儲存到大腦中,作為課後進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對學生生活世界和學習世界的真正關注與研究是在備課的過程中完成的。學生有哪些需要特別關注和引導的地方?學生之間到底有哪些差異?通過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和諧發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師在看到學生的共性的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承認差異存在、尊重學習個體差異的前提下,超越個體差異,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應是我們努力的新方向。」教學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知識的傳遞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人的發展。與此相適應,一生只備一個教案的備課已經完全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了。備課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使他們在書本中找到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中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融入到書本知識之中;備課要關注學生的生命世界,以便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時間和空間;備課要關注學生地位,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備課要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激勵性的問題或情景;備課要關注學生這一團體特有的、獨有的文化,創建師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動的平台;備課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因地制宜,打破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
第五,備課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
「終身教育」口號的提出和「學習型社會」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個人時刻准備充電,以免被時代所拋棄。教師更應是如此。
「越教越熟」是否就是進步呢?有專家指出,恰恰相反,這正是教師原地不動的表現。教師年復一年反復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內容,以至看起來能夠倒背如流,運用得心應手。實質卻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不論是雨過天晴,還是風雷激盪,它眼中的那片天空永遠是狹小而又寧靜的。
一成不變的教學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教師只有想方設法不斷地學習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教師要時刻關注教育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運用成熟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同時要借鑒其他教學工作者的教學實踐經驗。備課過程中,教師要跳出書本的囿限,追求先進的理念和方法,轉換角度,更新內容,以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一位教師在成功執教了一堂課之後,當別人問及他准備了多久時,他是這樣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來准備我的教學,而就這一堂課而言,我只花了15分鍾。寥寥數語,道出了備課的真諦。一節課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0分鍾,但要使這40分鍾真正發揮作用,需要老師付出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時間和精力。
8. 請問教案怎麼寫
回顧教案改革過程,先是由最初的以教參為主要內容,再參考其它雜志中的相關教案,主要體現的是教的軌跡。在此過程中發現教學目標不明導致教學散亂眉毛鬍子一把抓,效率太低,於是實施了目標教學備課法。再後來,新課程臨近,倡導學生主體理念,教案自然便將關注點放到了學上,體現的多是學什麼,怎麼學,並一再將教案更名為學案。再後來,倡導反思教學,於是隨筆、教學後記做為教案的重點補充內容,體現了提高教師教學力的作用。這些改革過程是就教案的內容而言,形式上由原先的抄寫或創寫教案,發展到集體備課,本組教師一人主備一單元,匯集成全冊教案。有條件的學校實行電子備課制,網上備課,資源共享。這個發展過程實現了合作、交流、減負的效用,深得教師認可。
教案是為教學服務的,如果因寫教案而佔用了教師備課時間,反而影響了備課質量那就得不嘗失了(老師的工作任務繁重,用來備課的時間確實有限)。我們認為教案不必太在乎它的形式,只要教案在心,課講得好,又有何不可?於是我們大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允許教師借用現成的教學資源,但有一點,任何教案是人家的,並不完全適合你,適合你的學生你的教學風格,所以必須體現二次備課痕跡,增刪圈改,勾劃點批,寫好隨筆與後記,這是我們對新教案的要求,總的概括起來就是簡便實用。
有的老師對這種新教案的操作實效性不高,有的則注重實效卻忽視了專業可持續發展,缺乏一定的理念,多為程序式備課。就專業發展方面,這里提些建議:
1、要有對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的簡單分析,就是要寫上自己的目標解讀與設計意圖。
2、要在一些創新環節或重點環節旁邊寫上自己的教學理念。
3、對教參的補充,記錄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鏈接,盡量給學生更寬的思維視野。
4、備問題,從多角度充分估計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障礙,並擬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與策略。
沒有問題的看似非常順利的課不是一節好課,同樣沒有問題生成的教案不是好教案,只有合理充分預設,才有機智生成。
教案也是教師歷練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記得於永正老師說過:寫一輩子教案的老師未必能成為名師,但堅持寫教學反思的教師一定會有作為。我想說,反思性專業性的新型教案同樣會成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