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明節的吃食,都有什麼
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特殊的一個節日,這一天是祭奠家裡已經逝去的老人和那些為了保家衛國而犧牲的烈士。我們國家有一些習俗,那就是在清明節當天掃墓、踏青以及吃傳統的食物。
艾粄就是用艾草做的裡面加上自己喜歡的餡料然後再用秘制的葉子將他們包起來,以防粘連,有的地方用的葉子是芭蕉葉都是別有獨特,老一輩的人都很喜歡吃這個東西,在民間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在清明的時候吃了艾粄,一年四季都保佑你不會生病,寓意著身體健康。而清明飯就是用艾草、枸杞葉、薺菜、白公翁以及麻葉一系列東西等等再搭配上香甜可口的白米飯一起均勻攪拌,這些都是用一些野菜做成的,多吃野菜對大家的身體很有健康。
這些都是清明節許多地區吃的美食,當然美食也還有許多,不單單只是這幾種。
Ⅱ 清明節吃什麼 12種傳統食物
青團子 、艾粄、暖菇包、饊子、子推饃 、薄餅 、大蔥和蛋餅、朴籽粿、芥菜飯、棗糕、清明飯、雞蛋。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製作的團子。
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過清明時,他們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將艾草弄成泥,加上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准備好的餡料包進面團里,再封口隔水蒸出來。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Ⅲ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清明節吃青團子、饊子、雞蛋、子推饃、薄餅、暖菇包等。青團是清明節的特色的美食,每年清明將至,家家戶戶都會包來吃,這種食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
青團子油綠如玉,軟糯清香,吃起來甜而不膩,是清明與寒食節時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它不僅好吃美味,還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益處,更寓意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希望家庭能幸福圓滿,家人健康長壽。
做法
用艾草,雀麥草或者草頭等綠色植物煮水約5分鍾,然後研磨出汁,然後趁熱混入糯米粉後揉成碧綠色的面團,青團的餡心可以是紅棗的、豆沙的甜味餡料,也可以是肉鬆、蛋黃等鹹味餡料。包好餡料揉成圓形,放入蒸屜裡面蒸熟就可以了。吃上一口正當季的春味,果然是滿口清香。
Ⅳ 清明節會吃什麼食物
1、青團子
清明吃青團子是很多地區都有的習慣。做青團子不同地區用的食材也不大一樣,我們當地人做青團子喜歡用嫩艾或者小棘姆草,還有的地區會用鼠麴草、漿麥草來做,也都各有風味,這些野菜食材,也是春天不可錯過的美食,這個季節吃最合適不過了,做成青團子包入自己喜歡的餡料,色澤碧綠,看著就非常有食慾,外皮軟糯,裡面的鮮香香甜,當零食吃是小朋友的最愛。是很多地區清明必吃的一道美食之一。而且春天吃嫩艾對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不僅好吃,還有健康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
2、艾粄(bǎn)
艾粄是南方客家人清明必吃的美食之一,同樣也是用的艾草來做的,口感清香軟糯,包入自己喜歡的餡料,只是造型上跟青團子不太一樣,會用特殊的葉子包裹起來,防止粘黏在一起,有的地區會用芭蕉葉來包,也都各有風味,也是一道清明不可錯過的美食之一。而且在老一輩的客家人都有這樣一種說法,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所以說吃艾粄不僅好吃,還有一整年身體健康的美好寓意。
3、吃饊子
饊子在我們當地不常見,但也是有很長的歷史了,古時候,清明前有個「寒食節」,不能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於是人們做了麻油饊子,叫做「寒具」,食用、攜帶、收藏都很方便。「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香脆脆,特別好吃,備受食客們的喜愛,所以一直流傳至今。因此清明還有吃饊子的習慣,吃法也很多樣開水加紅糖沖泡麻油饊子也是不錯的吃法。
4、芥菜飯
在南方部分地區有清明吃芥菜飯的習慣,而且從二月二一直延續到清明都有吃,因為芥菜中維生素含量豐富,過去條件不好,說吃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人們希望這一整年都能健健康康度過的美好寓意。芥菜還能清熱解暑,
5、清明飯
除了芥菜飯,清明還有清明的特色美食清明飯。清明飯就是用各種春天的野草搭配在一起做的,常用的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薺菜、枸杞葉等等。搭配蒸好的米飯或者糯米飯一起拌勻了吃,一口咬下去都是春天的味道。這些春天吃的野菜多吃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也是清明不可錯過的美食之一。
Ⅳ 清明習俗吃什麼
清明在中國不同地區飲食習俗是略有差異的。如在南方地區,清明節的習俗是吃清明粿(不同省份叫法有差異)。其主要是原材料有鼠鞠草、艾蒿、粳米、糯米,用糯米包裹晾乾的水磨糯米粉、大米粉、餡料等蒸煮而成。在北方地區則有吃冷食的習慣,比如冷餑餑、冷高粱米飯等飲食。
同時在國內其他小范圍地區,如徐州在清明節有吃蒸菜和青團子的習俗。福建泉州有吃「潤餅」、制「腳目粿」(一種球狀的點心)習俗。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則有製作粽子以及吃粽子的習俗。
(5)合肥清明節有什麼好吃的擴展閱讀:
清明節國內拜祭習俗:
1、江蘇各地清明節習俗不盡相同,泰州人於清明節舉行劃船比賽,稱為「撐會船」。鎮江人以柳葉七片泡茶,據說喝了可以明目。武進縣方茂山以清明為龍母化身之日,鄉民競相拜禱。
2、上海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後祭掃出行人次近千萬。
3、安徽省內不同地區的清明節習俗也不一樣。貴池縣清明節,婦女制米繭以祭蠶姑,祈禱蠶桑有好收成;涇縣稱清明為插柳節;壽春清明,家家插柳,並懸紙錢於墓樹,稱為贐野鬼;合肥家家戶戶則習慣在門頭上方懸柳枝、往墳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鄉踏青游春。
4、海南人掃墓時,以豬、鵝、魚、糕果點心祭祀,焚香化寶。也有同姓居民抓豬拉羊到始祖墳上祭祀,祈求後代子孫繁榮。
5、廣西,按照廣西的習俗,晚上掃墓是禁忌。清明祭掃要按祖先輩分進行,先掃祖墳,再掃家墳。
Ⅵ 清明節吃什麼
一,青團
青團是清明節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美食,也是江南一帶的特色小吃,清香軟糯非常好吃。
1,將蛋黃放在蒸鍋中大火蒸熟。
2,將蒸熟的蛋黃用勺子壓碎,喜歡細膩口感的可以過篩。
3,放入肉鬆,再加一些沙拉醬增加風味。
4,將蛋黃團成大小均勻的圓球。
5,將艾草開水下鍋,大火焯水30秒,然後用榨汁機打成細膩的艾草汁。
6,將200克糯米粉和50克澄粉混合,少量多次地加入艾草汁,用筷子攪拌均勻。
7,揉成一個光滑偏軟一點的面團,這個面團不需要醒面。
8,將面團分成小面團,搓圓後按扁,包入餡料。
9,將餡料包嚴實,再次搓圓一個青團就包好了。
10,將青團放入鍋中,大火蒸10分鍾就好。
出鍋後可以在青團表面刷一層食用油防干,吃不完的冷涼後可以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冰箱冷藏,再吃的時候放在蒸鍋稍微熱一熱即可。
二,薄餅
清明節這一天在很多地方還有吃薄餅的食俗,卷上當季的時令菜,簡單又好吃。
1,麵粉中先加入一半的開水攪拌均勻,再加入一半的溫水攪勻。
2,再加入少許食用油拌勻,揉成一個光滑偏軟的面團。蓋上蓋子,醒面20分鍾。
3,將醒好的面團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再分別揉光滑。
4,將兩個面團擀成小餅,在其中一個小餅上面刷油,把另外一個小餅疊放在上面。
5,將兩個並擀成一張薄餅。
6,熱鍋刷油,將餅放入鍋中大火烙一分鍾翻面,再烙半分鍾,薄餅熟透即可出鍋。
7,將餅從中間撕開,一張餅就變成了兩張,又薄又軟,非常好吃。
三,雞蛋
清明節用艾草煮雞蛋,這是很多地方老一輩的傳統。現如今雞蛋的吃法也特別多,其中茶葉蛋咸香美味,被慢慢代替了艾草煮蛋。
1,把雞蛋洗凈,涼水下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5分鍾,關火燜2分鍾出鍋。
2,將煮熟的雞蛋放涼水中浸泡幾分鍾,然後再把雞蛋殼拍出裂紋。
3,將雞蛋放入鍋中,加入沒過雞蛋的清水。然後加入鹽、老抽、生抽、冰糖、紅茶、八角、香葉、桂皮、小茴香、薑片。
Ⅶ 合肥人最愛的特色小吃都在這里了,有你喜歡的嗎
安徽有名的小吃蟹黃湯包有蔥油、蘿卜絲、糖醋等餡心,以蔥油酥餅最受歡迎。系油酥面抹豬油蔥花油泥作餅,塗飴糖,沾芝麻,烤成.呈蟹殼黃色,酥脆咸香。已有近80年製作歷史。蝦子面面條澆蝦子湯而成,筋軟清爽,滋味鮮美。江毛水餃麵粉作皮,以瘦豬肉拌山芋粉、蝦米、冬菇作餡,包之而成,實為餛飩。皮薄如紙,餡若珍珠,肉嫩湯清,滋味鮮美。已有80餘年製作歷史。混湯酒釀元宵以糯米粉面,內包芝麻糖、五仁、豆沙、山楂4種餡心製成元宵;另用蜂蜜、白糖、酒釀、糖桂花及糖色等煮成櫻桃色混湯,放元宵共食。質地柔粘,餡心味美,湯甜味鮮,並有酒釀、桂花香味。創始於1930年。三河米餃以秈米粉製成餃皮,豬五花肉及調料製成餡心,成餃後油炸而成。色澤金黃,外皮微酥脆、餡心味鮮美。已有近百年製作歷史。伏嶺玫瑰酥伏嶺玫瑰酥是久負盛名的傳統糕點,產於績溪縣伏嶺村,因其內有玫瑰花作為輔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
1.潵湯——宿州碭山
撒湯,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小吃,起源於安徽碭山等蘇魯豫皖交界地區。在碭山,曾有一東北人到碭山外調,喝了碗湯,覺得味道很獨特,便問:「同志,啥湯?」「嗯,潵湯(音灑,一聲)。」「啥湯?」「潵湯!」「我問這是什麼湯?」「它就叫潵湯啊!」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偶嘗此湯,大加贊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
2.三河米餃——合肥
三河米餃,又名廬江大彎餃,合肥地區特色傳統小吃。這種秈米粉製作的帶餡餃子極有名氣,人稱「三河米餃」。它與太平天國的青年將領陳玉成甚有瓜葛。三河米餃,煎炸後,色澤金黃,外皮微酥脆、餡味鮮美。
3.黃山燒餅——黃山
第一次吃黃山燒餅,還是室友去遊玩帶回來的。黃山燒餅形如螃蟹背殼。一口咬下去,有梅乾菜,也有豬肉粒,梅乾菜甘甜多汁,豬肉嚼勁彈牙。
4.淮南牛肉湯——淮南
淮南牛肉湯是喻戶曉的名小吃,其中淮南當地的牛肉湯最為正宗。該牛肉湯味道醇厚,鮮香爽辣,營養美味,有滋補養身的食療功效。關於淮南牛肉湯起源之說,在淮南有多種版本。有的說起源於宋代趙匡胤,還有的說是淮南王劉安發明。據民俗專家推測,牛肉湯的起源不會晚於春秋戰國時候。
5.蒿子粑粑——六安、安慶等地
蒿子粑粑是是江淮一帶膾炙人口的特色美食,在安徽主要是六安、安慶、合肥等地。蒿子粑粑是以蒿子、米粉、臘肉為原料精製而成。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鮮色美。一般在清明節左右食用。
6.格拉條——阜陽
格拉條,也叫格拉麵,是阜陽地區特色傳統小吃。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é lā) ,而這種類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而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
Ⅷ 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清明節食物:
1、青團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2、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凈,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准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面團里,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鍾後即可出爐。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在泰寧,製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製作,用的是新鮮採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製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
4、饊子(sǎn)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
5、雞蛋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Ⅸ 清明吃什麼傳統食品
清明吃什麼傳統食物
1、青團。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子用漿麥草的植物做成皮,細膩的糖豆沙做成心,然後放入鍋中蒸熟。
2、艾粄(ban)。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吃。
3、雞蛋。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先秦時代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這一時期最好的食品儲備。
4、薄餅。廈門有諺語「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
5、大蔥和蛋餅。清明節,青島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斗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Ⅹ 清明節除了吃青團外,還有哪些好吃的和好玩的
01、踏青、泛舟!清明節在每年公歷的4月5日左右,從太陽到達黃經15度開始。清明時節,春暖花開,最適於郊遊,所以清明節的一個重要習俗就是踏青。人們帶著各種好吃的,三五成群出來踏青。有的來到郊外的芳草地,有的來到美麗的園林里,還有的泛舟湖上;有的品嘗美食,有的欣賞歌舞,有的享受美景,往往要傍晚才回家。
吃的有青團、螺螄、發糕等!民間有「清明螺,賽只鵝」之說。此時正是南方螺螄肉肥美誘人的時候,可以加蔥、姜、蒜爆炒,也可以將螺螄肉和韭菜一起炒食。
在湛江,發糕是清明不可或缺的食品。用糯米蒸煮製成的發糕,鮮香撲鼻,甜而不膩,糯而不黏,好吃又不用擔心會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