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法,正宗梅菜扣肉餅怎麼做
梅乾菜扣肉的做法
1.皮豬肉去毛,洗凈備用
2.梅乾菜洗干凈上面的鹽份,切碎,再浸泡至無鹹味(我只能買到這種梅乾菜了)
3.鍋內放清水把豬肉放入,放入生抽、冰糖、生薑塊、香蔥、八角,把豬肉燉煮2分鍾,並把煮出的泡沫撇去
4.煮好的豬肉,用牙簽插滿洞、再在四邊均勻的塗上深色醬油或老抽、瀝干水份(不然炸的時侯就會爆油出來)
5.鍋內油熱至16度
6.放入豬肉塊的皮朝下炸,剛下去的時侯用鍋蓋蓋兩分鍾(以防那個油爆出來)
7.炸好的肉放涼片刻
8.切成5~8毫米的肉片
9.鍋內熱油,將瀝干水份的梅乾菜,放入炒香、加入少量白糖、生抽調味(要嘗嘗味道不要太咸了)
10.將切好的肉片,肉皮朝下,裝入一隻圓碗內。均勻的灑上少量糖,鹽調味(鹵的時侯有味了)
11.再將炒香的梅乾菜,鋪上表面。並用湯匙壓緊實
12.蒸鍋內放涼水,將碗放上,不用加蓋,蓋上鍋蓋,中火蒸6分鍾
13.放入數片生菜在盤中墊底。也可將另種蔬菜,燙熟擺盤墊底
14.將蒸出來的肉汁先倒出用一小碗盛裝,再將肉碗倒扣
15.扣出來的肉,可以看到表皮起皺了
16.再將蒸出來的肉汁,倒回鍋內,調少量水澱粉,勾芡,淋在肉面即可
㈡ 梅菜扣肉面餅怎麼做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英文名:Pork with salted vegetable),漢族傳統名菜,屬客家菜[1]。製作材料有五花肉、梅菜、蔥白、薑片等。
通常是將五花肉上湯鍋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後加蔥、姜等調料炒片刻,再下湯用小火燜爛,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鋪梅菜段,倒入原湯蒸透。走菜時,把肉反扣在盤中。
成菜後,肉爛味香,吃起來咸中略帶甜味,肥而不膩。[2]
梅菜扣肉與鹽焗雞、釀豆腐,被稱為客家三件寶。[3]
中文名
梅菜扣肉
英文名
Pork with salted vegetable
主要食材
梅菜,五花肉
分類
粵菜,客家菜
口味
咸鮮
製作方法
做法一
食材:
五花肉500g,梅菜1小碗,蔥白、薑片、料酒、白糖、老抽、生抽、豆豉醬、白糖、料酒、五香粉適量。
做法
1.將五花肉切成正方塊,梅菜乾用溫水泡15-25分鍾。
2.鍋里沸水中放入五花肉、加蔥白、料酒、薑片焯煮6-8分鍾。
3.將五花肉撈出,然後在五花肉幾面都均勻抹上生抽,使肉上色。
4.另起鍋再次放油,五花肉放入鍋中中高火小炸後,將五花肉取出稍放涼。
5.梅菜乾加調料(a)炒勻備用。同時將調料(b)一起調勻備用。
6.五花肉稍放涼後切薄片每片約長8厘米、寬4厘米、厚0.5厘米。
7.取一個圓碗,在圓碗上均勻塗上一層調料(c),以使鋪上的肉塊更上色。
8在圓碗里,將1/3的梅菜乾盛在碗中墊底,將切好的五花肉塊整齊鋪在梅菜幹上,每鋪一層肉塊,就塗一層調料(b),一定要均勻塗上,最後再在碗周邊再鋪上一圈梅菜乾,再將餘下的調料(b)倒在最外層肉塊和梅菜幹上。
梅菜扣肉
9.鍋內放水,將鋪好肉的碗放放,大火轉中火,蒸50-60分鍾,直至肉軟爛又不爛,即可。或隔水蒸熟,時間要稍久一點。 蒸好然後取汁出來,直接往碗里再澆上,這樣做一次更入味。
10.取汁後,將肉復扣在大盤子中,將梅菜乾在肉周圍擺上一圈。[10]
做法二
食材:
燒肉、梅菜乾、姜米、花生油、 汁、酒、蚝油、冰糖、胡椒粉、老抽。
做法
1.梅菜乾用水浸泡半小時,洗干凈藏在裡面的泥沙,瀝干水切碎。
2.燒熱炒鍋,干鍋倒入梅菜乾粒,用中小火慢慢逼炒出裡面的水分。
3.梅菜乾炒至完全乾身後,下 汁和糖調味,盛起。
4.重新燒熱炒鍋,倒入適量花生油,油熱後倒入切成薄片的燒肉炒香。
5.在鍋邊倒入大量姜米和蒜蓉,炒香後倒入末過燒肉的水,用冰糖、蚝油、胡椒粉調味,用老抽調色後,盛起。
6.將扣肉夾著梅菜層層疊起,倒放進深碗里,每一層都要壓緊實。
7.將肉汁淋在梅菜扣肉上,蒸約45分鍾左右。
8.蒸透蒸入味後,將碟子扣在大碗上,翻轉過來,揭開大碗。
㈢ 梅菜扣肉餅怎麼才能做好
用料
梅菜乾 90g
豬肉糜(不吃肉的,可以不放) 適量
鹽,料酒,生抽,老抽,胡椒粉,糖,油,蔥花
麵粉 350g
溫水,或溫牛奶 200g
簡單易操作的——梅菜扣肉餅的做法
梅乾菜稱重後用清水浸泡半小時,梅菜乾里會有沙粒,反復用水沖洗干凈。浸泡時間根據梅乾菜的軟硬要靈活改變,可以嘗下軟硬口感。
小貼士
1.家裡買的1升裝的牛奶,做蛋糕沒用完,乾脆熱了一下,用來和面了,營養豐富啊😉!直接用溫水和面就可以的。
2.豬肉糜可以肥瘦參半,或是肥的多點口感更好吃很香的。健康飲食不吃肉的可以不加肉餡,做成素的,炒制時多放點植物油也不錯。根據個人喜歡靈活調整。
3.溫水和面面餅更加的松軟,用冷水面餅會很硬,要乘熱吃才好。
㈣ 怎樣在家裡做梅菜扣肉餅
怎樣在家裡做梅菜扣肉餅?
方法/步驟
事先用溫水活一塊軟硬適中的面團,不用發酵,醒在一邊;梅乾菜扣肉用刀剁碎,越碎越好。
面團揪成面劑子,大小要看烙餅的鍋,鍋子不大,劑子的大小要介於包子皮和餃子皮之間;鍋夠大劑子就可以做成包子皮那麼大。
將面劑子稍微壓扁,包入比包子餡稍少的量的梅菜扣肉。
將麵皮封口,不用那個像包包子那麼仔細,隨便捏嚴實了就行。
將包入餡的麵皮壓扁,小心的用擀麵杖擀薄。
盡量擀得薄一些,越薄越好,會有一點餡露出來也不要緊。
我還是用電飯鍋,不過用平底鍋更方便。平底鍋不放油,用很小的火干烙,注意勤翻面,烙到兩面都有一些鼓起的焦黃,餅熟就可以拿出。如果擀得夠薄,這個過程會很快。
烙好的餅餅店家會問你是否吃辣,如果吃他就會在邊緣刷一圈辣油,然後將餅對折了放在袋裡遞過來。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刷其他喜歡的醬,或者不刷醬也很香很美味。
㈤ 梅乾菜扣肉餅的具體做法是什麼
梅乾菜肉餅是一道非常好吃的特色街頭小吃,你一定要做來嘗嘗喲。現將梅乾菜肉餅的做法詳細介紹如下,供朋友們參考。希望大家都能輕松做出好吃的梅乾菜肉餅。
梅乾菜肉餅一:五花肉、梅乾菜、麵粉、鹽、生抽、糖、料酒、油各適量。豬肉剁成餡兒,梅乾菜泡過水之後擰干剁碎,豬肉梅乾菜拌在一起,加適量鹽、料酒、生抽,少許糖,滴兩三滴油拌勻。麵粉加水和成面團。面團分成等份,包入餡兒。用擀麵杖擀薄一點。鍋中刷上一層油。餅放入煎至金黃略焦即可。
梅乾菜肉餅二:麵粉200g,絞肉300g,梅乾菜多半杯,大蒜5瓣切碎,蔥末適量,鹽,醬油,胡椒,雞精各適量。200g麵粉用適量溫水揉成柔軟的面團,蓋上保鮮膜休息20分鍾。梅乾菜用開水略微浸泡,洗去沙土,瀝干水分。熱鍋熱油,下大蒜、蔥碎炒香,放入絞肉炒熟。加入鹽、醬油、胡椒、雞精調味。拌入梅乾菜略炒盛出。面團分成合適大小,擀開包入餡料。熱鍋涼油,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製作要領:用溫水和面,面團非常柔軟,特別容易才操作。而且煎出來的餅餅酥酥的,口感很不錯。
最後,再給大家介紹一種蒸的做法——梅乾菜蒸肉餅。
梅乾菜、肉糜、生薑、生抽、生粉、糖、料酒、花椒各適量。梅乾菜用清水浸泡10分鍾;肉糜粗剁幾刀使其粘連;梅乾菜放肉糜上切碎;加薑末、料酒、糖、醬油、生粉攪拌均勻;再加點糖提鮮,放點生粉讓肉更嫩,放入碗中,中間掏個小洞,讓蒸汽上來,肉餅更容易熟。最後撒幾粒花椒增香,放在電飯鍋上,連飯一起煮。飯煮好,梅乾菜蒸肉也好了。
㈥ 梅菜扣肉餅的做法
原料:
五花肉500克,梅菜乾100克,姜1塊,大蒜2瓣
調料:
老抽2湯匙(30ml),料酒1湯匙(15ml),海鮮醬3湯匙(45ml),排骨醬2湯匙(30ml),芝麻醬1湯匙(15ml)
圖片
做法:
1)先將梅菜乾用清水沖洗幾遍,洗去浮土後,用清水浸泡至梅菜全部泡軟。
2)將五花肉洗凈,仔細檢查豬皮部分,如有豬毛,要用鑷子清除干凈,然後切成長10cm,寬8cm的大塊。姜切成片。大蒜去皮拍散備用。
3)鍋中倒入清水,放入薑片和五花肉塊,用大火煮開後,撇去浮沫,改成中小火繼續煮約20分鍾,直到用筷子能輕松穿透肉塊為止,撈出瀝干水分,或用廚房紙巾擦乾表面的水分。
4)平底盤中倒入老抽,將五花肉塊的表面都均勻的塗抹上一層老抽,並腌制5分鍾。
5)鍋中倒入油,大火加熱,待油7成熱時,放入五花肉,雙面煎制上色後,取出自然冷卻。然後切成片,越薄越好,如果切不薄,也至少切成3毫米的片。
6)把大蒜放入碗中,調入料酒,海鮮醬和排骨醬,芝麻醬用10ml溫水調釋後也倒入碗中,將所有醬料都攪拌均勻,盛出一半,然後將肉片放入碗中,肉皮一面朝著碗底。
7)用盛出一半的醬料將梅菜攪勻,然後鋪在肉上。
8)蒸鍋中倒入水,大火加熱待水開後,將碗放入鍋中,蓋上蓋子,用中小火蒸30分鍾即可。蒸好後,扣入盤中食用。
㈦ 怎麼樣使梅乾菜扣肉餅又薄又脆又不露餡
溫水和面,加點鹽,揉好後醒一會,再揉光滑,擀成圓皮備用。梅乾菜用溫水泡半個小時,剁碎。肉餡絞好,三分肥七分瘦,加鹽、料酒、老抽、胡椒粉,少許水拌好。鍋內熱油,把梅乾菜炒得焦焦的,這樣才好吃,放到肉餡里拌好,包在面團里揉成一個小餅,放在油鍋里兩面煎成金黃色就成了,雖不如薄的餅脆,但是仗著餡大,也是好吃的緊。
1.肥瘦肉分開,瘦肉切碎肥肉切小粒。
2.梅乾菜洗凈,冷水浸泡2小時至泡發,切碎備用,香蔥切碎。
3.瘦肉餡加入調味料,攪拌均勻後分次加入少許冷水,用力攪拌,直至水分被吸收,肉餡形成粘稠的膠狀;在調好的肉餡中加入梅乾菜末和肥肉粒拌勻,做成5個圓球按扁放入盤中。
4.大火燒開蒸鍋中的水,將裝有肉餅的盤子放入大火蒸15分鍾至熟 ,出鍋後撒上蔥花即可。
烹飪技巧
1、加入冷水攪打,或放入盆中用力摔打,肥肉切成小粒最後拌入都是為了使肉餅口感Q彈可口油潤疏鬆。
梅乾菜是一道浙慈溪、餘姚、紹興地區常見的漢族傳統名菜。有芥菜乾、油菜乾、白菜乾、雪裡蕻干之別,多系居家自製,使菜葉晾乾、堆黃,然後加鹽腌制,最後曬干裝裝壇。油光黃黑,香味撲鼻,解暑熱,潔臟腑,消積食,治咳嗽,生津開胃。故紹興地區居民每至炎夏必以乾菜燒湯,其受用無窮也,至於「梅乾菜切肉」更為紹興特色菜餚,已入《中國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