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湯面的湯料要怎麼弄才好吃
牛肉面
主料:麵粉30斤、牛肉10公斤、牛肝3斤、白蘿卜10斤、花椒7兩、草果1兩、桂子5錢、姜皮1兩、清油0.5斤、味精3分、食鹽1斤、醬油4斤、胡椒粉3錢、香萊、蒜苗、蔥花、各半斤,灰水7兩、辣子油酌量。
製作方法:
1、先把牛肉及骨頭用清水洗凈,然後在水裡浸泡四小時(血水留下另用),將牛肉及骨頭下入溫水鍋,等即將要開時撇去浮沫,加入鹽4兩,草果5錢,姜皮5錢及花椒2錢用紗布包成調料包清水淘洗去塵後,也放入鍋里,小火燉五小時即熟,撈出稍涼後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
2、牛肝切小塊放入另一鍋里煮熟後澄清備用。桂籽、花椒、草果、姜皮溫火炒烘乾碾成粉末,蘿卜洗凈切成片煮熟。蒜苗、蔥花切未、香萊切小節待用。
3、將肉湯撇去浮油,把泡肉的血水倒入煮開的肉湯鍋里,待開後撇沫澄清,加入各種調料粉,再將清澄的牛肝湯倒入水少許,燒開除沫,再加入鹽、胡椒粉、味精、熟蘿卜片和撇出的浮油。
4、麵粉30斤加水18斤擀也面索,再揉和均勻,用灰水7兩(如果灰水溶則少加,灰水淡則多加)撬和揉勻。案子上擦抹清油,將面搓成條,揪為重五兩的條,上面蓋上濕條布,然後根據每個人善食的愛好,分別拉成大寬、韭葉、二細、芥麥欏(三角條)一窩絲等形狀的面條下鍋,面熟後撈入碗內,將牛肉湯、蘿卜、肉丁、浮油適量,澆在面條上即成。並以每個人的口味加上適量的香萊、蒜苗、蔥花及辣子油。特點肉湯清沏鮮美、面條筋柔、入味,營養豐富實惠。
排骨麵
材料:
面條500克,大排骨5片,青菜250克,水l0杯,蔥2根,大蒜2瓣,澱粉1杯,醬油l杯、糖、酒l大匙、鹽l小匙、胡椒粉少許。
做法:
1、排骨洗凈去,兩面拍松,用a料腌約15分鍾後沾裹地瓜粉。
2、油燒熱,將排骨用中火炸至表面呈金黃後轉大火撈出。
3、面煮熟,青菜亦燙熟撈出,置於碗內。
4、面碗內加入蔥花、高湯,再加上排骨即可
山葯面
原料:
白麵粉3000克、山葯粉1500克、雞蛋10個、生薑5克、豆粉200克、食鹽、味精、胡椒粉、豬油、蔥各適量。
製作:
1. 將白麵粉、山葯粉、豆粉放入盆中,加雞蛋和適量的水、食鹽,揉成面團,擀成薄面片,切成面條。
2. 將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豬油、蔥、生薑,燒開,再將面條下入,煮熟,放入味精、食鹽、胡椒粉即成。
羊雜面
原料:
白麵粉3000克,羊舌300克,羊腰子400克,蘑菇300克,生薑、食鹽、胡椒粉、味精各適量。
製作:
1. 將羊舌、羊腰子洗凈,除去血水,切成片,蘑菇洗凈,切成對開,待用。
2. 將白麵粉用水發透,揉成團,用擀麵杖擀薄,如常規切成面條。
3. 將羊雜片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生薑,置武火上燒開,移至文火上燉熬。羊雜粑爛後,下入面條、食鹽、味精、胡椒粉即成。
雪菜肉絲湯面
原料:
面條200克,豬肉絲 100克,雪菜 50克,花生油 30克.醬油50克,味精2克,鹽3克,料酒8克。蔥花10克,薑末4克,鮮湯300-400克。
製作:
1、雪菜洗凈,放入盆內,加清水浸泡3-4小時,浸出濃鹹味,使之變淡,撈出擠干水分,切成碎末,肉絲洗凈,放入碗內,加料酒拌勻;把大部分醬油、鹽、味精分別放入兩個碗內。
2、鍋置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下蔥花、薑末熗鍋,炒出香味後,放入肉絲煸炒2-3分鍾,至肉絲變色.再放入雪菜末翻炒幾下,烹入料酒,加入餘下的醬油、鹽、味精,汁開後拌勻盛出。
3、鍋置火上,放入水,燒開下入面條,用筷子挑散,再開後稍煮,見面條發漲、呈玉白色、浮起,點少許冷水1-2次,再煮3-4分鍾,面條即熟,分別挑入兩個盛調料的碗內,舀入制好的鮮湯,再把炒好的雪菜肉絲均勻地覆蓋在面條上即成。
特點:色澤清雅,湯醇肉鮮,面滑可口。
2. 散文怎麼寫
最重要的是形散而神不散,這個老師肯定也告訴過你了.另外就是寫自己所想,圍繞一個思想表達,有關它的都寫.讓別人知道你愛說什麼就好了
常用記人散文寫作格式
記寫人物的方法種種,而常用的不過如下五種:引聯式、轉情式、議證式、尋訪式、紀傳式。
1.引聯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聯想回憶→睹物議人,總結全篇。如《一件珍貴的襯衫》就是這一式的典範篇目。使用這一套路的關鍵是聯想回憶的觸發物應找好,如:一張照片、一本日記、一封書信等,凡是一件記錄著被回憶者品格與某些特殊經歷的物品,均可作為引起聯想的觸發物。
其次是所回憶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某些品質,並且要與引起你產生聯想的觸發物相照應。切莫寫成觸發物是觸發物,主體部分人物的行為與觸發物無干。
第三是結尾「睹物議人」,它的作用之一是總結全篇點出文旨;作用之二是與開頭照應。因此,從什麼地方聯想開去還應再回到什麼地方去。其思路圖實質上是一種倒敘的形式。只不過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轉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恨的產生→恨的淡化→愛的萌生→愛的發展→愛的深化。或者反過來:愛的產生→愛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發展→恨的深化。
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為用這一式寫出的文章就是復雜的記敘。用這一式去落實大綱中有關復雜記敘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這一式又是記事、抒情、記人三種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寫「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師」,「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應手的。可以說,這一式不僅在記人套路中,甚至在整個記敘、抒情套路中都屬於當家套路。
運用這一式應注意四點:①開始的貶抑應適度,為下文由恨轉愛留餘地,埋伏筆,不然下文就無法轉了。因此開始的恨一定是誤解,是偏見一類的東西。②要注意以後的每次感情變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結尾的褒揚升華要有方,楊朔是做了個夢,當別人都在做夢時,你就可以清醒地寫篇日記,沉思著凝望遠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題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個階段構成,初學習時,一定要對材料進行補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據已佔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維定勢適當用虛構來補充。這一式,初、高中學生經過兩三次訓練就可以熟練掌握。掌握了這一式,學生作文的思路會有一個飛躍性的進步。
3.議證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闡明中心→敘寫事實→總結照應。
運用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筆調,表露你對所寫人物的總評價,點明文旨。第二步是從三個不同方面具體敘寫人物事跡,落實文旨。第三部是總結全文的記敘,照應文章開頭,再一次抒情議論、升華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式的設計,意在落實大綱中關於學會夾敘夾議的寫法的要求。
4.尋訪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尋訪緣由→尋訪經過→尋訪結果→尋訪感想。
本式是以尋訪為由頭,用尋訪經過去歌頌主人翁。這一式又可細分為定點尋訪和移步尋訪。如《驛路梨花》就是定點尋訪,尋訪的揚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尋訪的典型篇目是《獵戶》,本來要尋訪A——董昆,由此回憶起B——幼年記憶中的尚二叔,順路先訪百中老人,最後才去見打豹英雄董昆。由此引發出保衛家鄉、保衛豐收果實的感想。
這一式的特點是多線索,在一主線之上,支線橫生。以此落實大綱中關於多線索記敘的要求。
5.紀傳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簡介概況→重點記敘→今日概況或卒年,卒後有關情況→簡要評價。
簡介的概況包括:姓名、生平、籍貫、家境、學業建樹等。重點的記敘是介紹其主要成就,一個成就一段。如果所記之人尚存,就寫其今日概況,如果所寫之人已故,就寫卒年情況與逝後有關情況,如影響等。最後是對其一生做簡要評價。這一式的典範篇目很多,如《柔石小傳》、《陳涉世家》、《張衡傳》等等。
設計這一式,主要是為了實用,在日常工作中,時常會遇到記寫人物生平的情況,學會了這一式,對將來的實際工作很有意義。
總之,記人的文章是常用體裁,要想打好基礎,必須明確地學會幾樣,然後才能談得上靈活運用。只要學會了這四樣,一般情況下,寫人的題目是不會難住你的。
網址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JXCKS/TS009078/0381_ts009078.htm
常用敘事散文寫作格式
1.倒敘式。
本式的特定含義不同於平常所說的倒敘,是專指以事開頭的倒敘,如《火刑》、《為了六十一個階段弟兄》都是以事開頭的,而《一件珍貴的襯衫》平常人們也稱倒敘,但它是以物開頭的。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詳細介紹了。只強調兩點,一是從什麼地方開篇的,結尾仍要回到什麼地方;二是開篇之事要能帶動全篇。
2.領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親歷一事→悟出哲理。
劉白羽親歷長江三峽的航行之後,悟出了「人們只要從洶涌的浪濤中掌握了一條前進的途徑,也就戰勝大自然了」的道理。
這一式應用率很高,凡生活學習中的事,動動腦筋,都很有悟頭。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為甲而去→因乙失甲→悵然若失→轉念領悟,所獲甚大。如寫買書,由於遇一兒童迷路而哭,同學硬拉他幫助兒童找父母,孩子父母找到了,可書卻沒買上,悵然而歸的途中,細細想來,今天確實有所得,從同學的行為中真正懂得急人之難的道理,這是買不到的生活教科書啊!這一式往往可以別開生面的立出新意,開人眼界。
使用這一式要注意兩點:一要注意意外之事的急迫性,非到不立即解決而不行的程度,不然放棄本來要做的甲事,而去做乙事,就不合情理;二要注意乙事辦完再回到去辦甲事上,從甲事未辦成的失中尋得,應感情細膩而真實,自然合理。
4.懸念式,也叫溯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設置懸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第二次考試》。陳伊玲初試成績優異,才氣過人,而復試為什麼落差極大,前後判若兩人?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是設置懸念,造成疑問。於是蘇林教授決定去探個究竟。一路所見,都是為突出陳伊玲的精神。這是探因的過程。原因找到了,原來她為救災,不顧自己明天就將考試的處境,寧肯失去個人的機遇,也不願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疑問排除了,陳伊玲的品質也突出了。
使用本式的首要問題是開篇的懸念,一是懸念設置要自然,結果要在情理之中;二是懸念要能帶動全篇。
5.集錦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交代文旨→
其主要特點是開頭有個引子,引出話頭,然後從幾個不同角度記寫幾件事,這幾件事都能反映人物的品質,或反映開頭點明的文旨。
這一式無論記事、記人和抒情均可通用。記人可用來寫《我的×××》一類文章,記事可寫《×××市場行》一類文章,抒情可寫景物,如《××景物記》。
6.對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①甲的高大←→乙的渺小,如《一件小事》;②一個人行為幾個階段的對比:甲是乙→甲不是乙→甲是乙→甲不是乙…… 如《變色龍》。
總的說來,記事套路多半也可用來記人,有的還可用來寫抒情散文。設計這些套路,意在指導學生入敘事之門,克服敘事的簡單化和單一化。既有利於參加各種考試,又有利於將來工作中的應用。
網址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JXCKS/TS009078/0382_ts009078.htm
常用抒情散文寫作格式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類。以事抒情課本中多劃為記敘文范疇,因而只設計了借景抒情的四式和借物抒情的兩式。
1.參游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參游起因→參游見聞
本式的特點,作者是文中的穿線人,由作者的目擊聯想來描寫景物、抒發感情。典型篇目:《難老泉》、《雨中登泰山》(兼有兩式特點)等等。
使用本式,題旨有的在行文中顯出,如《難老泉》,有的在文末點明,如《雨中登泰山》。選用哪種形式,主要據個人行文的習慣而定了。
使用本式應注意三點:一要注意眾多的景物應以作者行蹤為線串聯起來,移走換景,景不離步;二要注意每進一步,地點要交代明確,描寫要虛實相間,這樣才能清晰而深廣;三要注意描寫手法的使用,眾多的景物要詳略得當,詳處著力描寫,略處簡要概述。
2.靜賞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進入景點→依次靜賞→賞景聯想→離開景點。
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荷塘月色》。作者由於心裡不寧靜而想起荷塘,經過小煤屑路進入荷塘,這是進入靜景的欣賞地點。接下來依次先賞月下荷塘,次觀塘上月色,再覽塘周樹影。這是從下到上,從中間到四周地賞景。賞景之後觸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又由江南水鄉的采蓮,想起《西洲曲》中的句子,相比今天游荷塘,卻沒有當年采蓮的生氣。這是賞景的聯想,以加深寫景的含義。
用這一式應注意三點,一要注意進入景點的緣由要自然,最好能點到主題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寫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個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聯想,旨在與開頭所交代的緣由相照應,用抒發情感的方式來深化主題。忽視了這三點,這篇文章就成為一張簡單的多鏡頭照片了。
本式多用於寫靜景,故稱靜賞式。可用來寫山寫水,畫雨繪雲,草原樹林都可如法去寫。
3.象徵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本式的代表篇目是《白楊禮贊》、《茶花賦》等。其主要特徵是用物來象徵人,形在寫物,旨左象徵之人;二是卒章顯志,篇末點旨。用白楊象徵抗日精神,用童子面象徵祖國新貌。
4.情索式。
所謂情索,就是以情為線索,來連綴景物。本式的套路模式為:情的緣起→情的積蓄→由情至人→情的歸結。
如朱自清的《春》,這一式看似處處寫景物,實是處處借景抒情,只是為情感找一個假託物而已。運用這一式的關鍵是要善於將景物特徵分解成若干個方面,從若干個點上來抒情。
這一式還可稱並列式,因為幾幅畫或幾個方面是平列關系。如《井岡翠竹》。
5.懷念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睹眼前景→思從前景→抒懷念情。
這一式實質上是借聯想來寫懷念中的景物,表達寄寓在這一景物上的情思。鄭振鐸的《海燕》應用這一式時應抓住它的主要特點,即從一景聯想到相關、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著作者的主要情感。這樣,就使文章內容的含量增大,不至於無話可說,寥寥幾語就把話說完。
運用這一式抒寫懷念家鄉、母校、親友之情均可。
6.敘史式。
這一式難度較大,只作為一般了解,其套路模式為:一語統篇→分敘史實→撫今抒情。
《土地》和《內蒙訪古》等都是本式的典型篇目。
總的說來,抒情套路旨在教給學生在行文思路和結構櫃架上扎實的學會怎樣將感情寄託於景物中。
網址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JXCKS/TS009078/0383_ts009078.htm
詩歌的標准應該沒有變:語言美,節奏美,音韻美,意境美。好的詩歌應該用語言吸引人,用節奏與音韻感染人,用意境去溶化人。但現在的好多所謂好詩歌是把完整的句子弄殘廢,把順溜的句子變的拗口,把明白的句子讓人看不懂。
好詩應是:辭近旨遠,真情實感,意境闊大,情景交融,「明理為文,秀氣成采」。且詩歌詩歌,既要詩,還要歌,詩歌不僅要有韻律節奏,還要朗朗上口。整體來看,詩要讓人在其中陶冶性情,學到知識。文學,尤其是詩,絕對沒有自然成采可言,一定要有人加工而成的。「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不是詩所應遵循的規律。
詩是一門藏的藝術。好詩,就是用最少的文字,包含最深最美最多最能點擊人心靈沖擊人視覺美感的與音樂有關的語句!
我們這個時代在共同期盼完美詩人的出現,她應該同時具備古典美感、現代哲思、超現實主義的浪漫,方才能蓋過古今中外的經典而榮升為經典,這是一個極限,只有跨越才能被廣泛地接受和承認。
詩歌創作自古以來離不開「寫作手法」,尤其是現代詩歌.寫作手法包括「意象」、「意境」、「表述」、「結構」、「修飾」等等,這方面古詩詞也好,新詩也罷,除了格律部分有所區別,其它無一不是這樣.
以下是一種參考:
一種寫現代詩的格式:
1]人物XXX地點
2]物品XXX動作
3]在XXX(地點)
4]存在(條件)XXX
初看起來會比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講什麼,沒有關系,讓我來慢慢解釋:
1] 人物地點是闡述一個狀態,例如「我站在27樓樓頂的邊緣」
2]物品XXX動作:闡述一個與[1]相關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腳下墜落」
3]在XXX(地點):變幻場景,例如「在那個有風的日子裡」
4]存在(條件)XXX:簡單的說就是陳述一個沒有聯系的狀態,例如「我的眼淚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麼將上面的四句連起來,看看像不像一首現代詩:
我站在27樓樓頂的邊緣
漫天的雪花在我腳下墜落
在那個有風的日子裡
我的眼淚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散文的定義
現代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對它又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范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
散文的分類
散文具有記敘、議論、抒情三種功能,與此相應,散文可分為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三種。
⒈記敘散文
以記敘人物、事件、景物為主的散文,稱為記敘散文。
記敘散文敘事較完整,寫人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景物傾注作者的情感。這類散文與短篇小說相似,但又有明顯的區別。就敘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節完整,更不追求曲折變化,而小說對敘事的要求要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敘事的時候需要飽蘸情感,小說的情感則主要由人物體現出來,不須作者明確抒發。就寫人而言,小說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虛構出來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對人物進行寫意式的描繪。
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於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偏重於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另外,這類散文中還有一種偏重於描寫景物的一類,這種散文描寫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風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記性散文。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山川景色、風俗民情、名勝古跡都屬記游范圍。游記散文最主要的特點是: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必須完全真實,不允許誇飾和虛構;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實錄,而是作者融情於物,達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發作者主觀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徵,但與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強想像更豐富,語言更具有詩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徵、比興、擬人等方法,通過對外在形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這類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現,但通篇用此一法者並不多見。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徵性散文,作者將情感融於某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具體事物,藉助象形聯想或意蘊聯想把主觀情感表現出來。如楊朔的多數散文,矛盾的《白楊禮贊》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將感情寓於景物之中,賦景物以生命,明寫景,暗寫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劉白羽的《日出》等。
⒊議論性散文
以發表議論為主的散文稱為議論散文。
它與抒情散文一樣注重情感的抒發,不同的是議論散文重於理智,抒情散文重於感情。
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用事實和邏輯來說理,而主要用文學形象來說話,是一種文藝性的議論文。
它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既要以情動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於一爐,合政論與文藝於一體。魯迅先生的雜文、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都是典型的議論散文。
散文的特徵
⒈較強的紀實性
散文具有較強的紀實性質。但對紀實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較大分歧,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有三種。
一是主張絕對真實:「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徵。散文家們要靠旅行訪問,調查研究了積蓄豐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經過,人物的真實,場地的實景,審察清楚了,然後才提筆伸紙。散文特寫決不能仰仗虛構。它和小說、戲劇的主要區別就是在這里。」(周立波《散文特寫選·序》,《散文特寫選(1959-1962)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張「大實小虛」:「散文寫作,在選材上也並不是絕對地排斥任何虛構的。也就是說,在保持題材上大體真實(請注意,這里的概念並不等同於文學科學中的『真實性』的含義,故稱之為『題材的紀實性質』)的前提下,某些細節的虛構,乃至某個次要人物的虛擬,不但在創作實踐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許的,而且有時甚至是很必要的。……關鍵則是要『大實小虛』。」(韓少華《散文散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寫作論》)
三是供實用的散文,要嚴格地寫實;供欣賞的散文,允許有虛構的成分存在:「談散文創作,我們還不能不談虛構。虛構是文藝創作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它對於概括社會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題均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散文創作也不一味地排斥這種方法。具有寫實特點的散文體裁之所以不排斥虛構,是因為人們寫散文,自古以來就有供實用和供欣賞的分別。供實用的散文,只能嚴格地寫實,不允許有任何虛構;而供欣賞的散文,在寫實上就不那麼嚴格,允許有虛構成分存在。」(冠顯《散文寫實說》)
在這三種意見中,我們認為第二種意見是可取的。首先,「大實小虛」說在實踐上反映了散文創作的客觀實際。以冰心《小桔燈》為例,據散文家韓少華說:「前不久,在拜訪冰心同志的時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們的接觸,包括女孩父親的姓氏都是確鑿的,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只是在個別次要之處做了一點虛構。」冰心在《漫談〈小桔燈〉的寫作經過》一文中,對該文「個別次要之處做了一點虛構」作了補充說明,即「我的朋友」這個次要人物是虛構的。「大實小虛」說在理論上也是順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學作品,而虛構是文學作品常用的一種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與虛構無關,但這種虛構又不能破壞散文的紀實性原則,所以它只能是「大實小虛」了。
盡管散文的細節可以虛構,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絕對真實的,這一點也應該是散文真實性的一個重要側面。
⒉取材的廣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圍十分廣泛,大千世界幾乎無不可寫,所以郁達夫說:「散文清淡易為,並且包括很廣,人間天上,草木蟲魚,無不可談。」(《<達夫自選集>》魯迅說,散文的「題材應聽其十分自由選擇,風景靜物,蟲魚,即一花一葉均可。」(《致羅清楨》,《魯迅書信》P241),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說:「舉凡國際國內大事,社會家庭的細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歷史,一絲感觸,一撮悲歡,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歡快,都可以移於紙上,貢獻讀者。」(《散文特寫選·序言》)駱文說,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好處甚多。一石之嶙,可以為文。一水之波,可以寫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題。實在自由。」(《我的散文觀》)
正因如此,有人講散文作者「觸目聞聲,隨處可感。魯迅目閱白雪紛飛而抒懷,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見白楊挺拔而命筆,致成《白楊禮贊》;巴金觀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吳伯蕭憶紡車聲韻而揮毫,寫下名篇《記一輛紡車》;楊朔賞茶花絢麗引起創作沖動,留下膾炙人口的《茶花賦》。總之,一個作者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來作為寫散文的材料。」(漢基《關於散文取材種種》))。
散文的內容涉及自然萬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 有的。可以寫國內外和社會上的矛盾、斗爭,寫經濟建設,寫文藝論爭,寫倫理道德,也可 以寫文藝隨筆,讀書筆記,日記書簡;既可以是風土人物誌、游記和偶感錄,也可以是知識 小品、文壇軼事;它能夠談天說地,更可以抒情寫趣。凡是能給人以思想啟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心曠神怡的,都可選作散文的題材。
在取材領域上,小說、戲劇、詩歌都不能與散文相比。小說的題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戲劇的題材,要有激動人心的矛盾沖突。詩歌的題材,要有深郁的情韻。而散文卻沒有這些限制,可以寫小說、戲劇、詩歌的材料。都可以寫散文,不可寫小說、戲劇、詩歌的題材,亦可寫散文。
取材廣泛,首先表現在它選擇題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給人以知識、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東西都可信手寫來,綴成優美的篇什。其次,表現在寫作散文時,可以在一個主題的統率下選取不同時間、空間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
我們承認和強調散文取材的廣泛性,但也不是說什麼東西都可寫成散文。那種不分青紅皂白,挖到籃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寫散文要選取揭示「人類那種崇高感和庄嚴感」的材料,要選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靈活性
散文取材廣泛,內容豐富,為其服務的形式也靈活多樣,不拘一格。
①結構多種多樣
首先散文的結構中心多樣。既可以用人物為結構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細節為結構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為結構中心,郁達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徵事物作結構中心,如《茶花賦》。
其次,散文的結構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時間發展先後順序或以空間轉移為序組織材料,如《小桔燈》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認識和感情變化為序,如張潔《挖薺菜》和楊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為統帥,把材料分別組織在幾個不同的側面之內,如《土地》。
②表達方式自由靈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敘述、描寫等五種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徵、比興、聯想等手法。記敘散文以敘述、描寫和議論;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間用敘述、描寫和抒情。
③語言運用自如。現代散文的語言主要是現代漢語,但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詞語和用法,方言俚語、歌謠諺語等語言形式。文言語辭如陶鑄《松樹的風格》中:「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松樹要求於人的可謂少矣。」用歌謠諺語的如:朱可楨《大自然的語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酈道元《巫峽》中「長江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⒋詩意濃郁。
散文不象小說、戲劇靠虛構的故事情節、矛盾沖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讀者,而是靠濃郁的詩意和理趣來感染讀者。在抒情、敘事類散文中要追求詩意。有的散文家說,真正的散文是充滿詩意的,就象蘋果飽含果汁一樣。毫無詩意的散文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尋求詩意,並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詩意。楊朔說:「不要從狹義方面來理解詩意兩個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詩,鐵馬金戈的英雄氣概更富有詩意。你在斗爭中,勞動中,生活中時常會有些東西觸動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歡樂,使你憂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這種動情的事,我就要反復思索,到後來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總要象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東風第一枝>小跋》,轉引自《現代散文序跋選》P190,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
散文的詩意與它是一種長於抒情的文體分不開的,其詩意的濃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總是成正比的。為什麼散文長於抒情呢?因為:a、散文一般採用第一人稱,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無論寫到什麼,其目的都是為了抒發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見解,帶有濃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靈的歌聲」(高爾基)。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筆調,即所謂散文筆調。散文筆調,首先是語言凝練,優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筆法靈活疏放,揮灑自如。
議論性散文中,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詩意的一種表現。朱自清評魯迅的雜感說:「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還有別的,那就是傳統的理趣,現在我們可以說是理智的結晶,而這也是詩。」這類文章讓我們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闢的論辯所折服。如韓愈的《馬說》,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說理與議論文不同,它必須藉助形象來說理(蘇軾《赤壁賦》),將情與理交融起來,使之「既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普列漢諾夫語)
⒌語言優美
優美的語言是散文所以成為美文的一個重要方面。散文語言具有以下特徵:
①講究文采。常用多種手法,或濃墨重彩、或淡筆輕彩,著力表現事物
3. 茶花賦原文
久在異國他鄉,有時難免要懷念祖國的。懷念極了,我也曾想:要能畫一幅畫兒,畫出祖國的面貌特色,時刻掛在眼前,有多好。我把這心思去跟一位擅長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畫。她說:「這可是個難題,畫什麼呢?畫點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說,顏色也難調。你就是調盡五顏六色,又怎麼畫得出祖國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擱下這樁心思。
今年二月,我從海外回來,一腳踏進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論季節,北方也許正是攪天風雪,水瘦山寒,雲南的春天卻腳步兒勤,來得快,到處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動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處數著西山華庭寺。不到寺門,遠遠就聞見一股細細的清香,直滲進人的心肺。這是梅花,有紅梅、白梅、綠梅,還有硃砂梅,一樹一樹的,每一樹梅花都是一樹詩。白玉蘭花略微有點兒殘,嬌黃的迎春卻正當時,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來不知還要深多少倍。
究其實這還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請看那一樹,齊著華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綠的樹葉中間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樣紅艷,每朵花都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見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這句詩的妙處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時候。我游過華庭寺,又冒著星星點點細雨遊了一次黑龍潭,這都是看茶花的名勝地方。原以為茶花一定很少見,不想在游歷當中,時時望見竹籬茅屋旁邊會閃出一枝猩紅的花來。聽朋友說:「這不算稀奇。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戶戶都養茶花。花期一到,各樣品種的花兒爭奇斗艷,那才美呢。」
我不覺對著茶花沉吟起來。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像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人。
普之仁就是這樣一位能工巧匠,我在翠湖邊上會到他。翠湖的茶花多,開得也好,紅彤彤的一大片,簡直就是那一段彩雲落到湖岸上。普之仁領我穿著茶花走,指點著告訴我這叫大瑪瑙,那叫雪獅子;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後來他攀著一棵茶樹的小干枝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我就問:「古語說:看花容易栽花難——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難吧?」
普之仁答道:「不很難,也不容易。茶花這東西有點特性,水壤氣候,事事都得細心。又怕風,又怕曬,最喜歡半陰半陽。頂討厭的是蟲子。有一種鑽心蟲,鑽進一條去,花就死了。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
我又問道:「一棵茶花活不長吧?」
普之仁說:「活的可長啦。華庭寺有棵松子鱗,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開花,能開一千多朵。」
我不覺噢了一聲:想不到華庭寺見的那棵茶花來歷這樣大。
普之仁誤會我的意思,趕緊說:「你不信么?大理地面還有一棵更老的呢,聽老人講,上千年了,開起花來,滿樹數不清數,都叫萬朵茶。樹乾子那樣粗,幾個人都摟不過來。」說著他伸出兩臂,做個摟抱的姿勢。
我熱切地望著他的手,那雙手滿是繭子,沾著新鮮的泥土。我又望著他的臉,他的眼角刻著很深的皺紋,不必多問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個曾經憂患的中年人。如果他離開你,走進人叢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尋到他——他就是這樣一個極其普通的勞動者。然而正是這樣的人,整月整年,勞心勞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著花木,美化我們的生活。美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正在這時,恰巧有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不休。
我說:「童子麵茶花開了。」
普之仁愣了愣,立時省悟過來,笑著說:「真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一個念頭忽然跳進我的腦子,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我把這個簡單的構思記下來,寄給遠在國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許她肯再斟酌一番,為我畫一幅畫兒吧。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4. 茶花賦(楊朔)原文
《茶花賦》
作者:楊朔
【全文】
久在 異國他鄉,有時難免要懷念祖國的。懷念極了,我也曾想:要能畫一幅畫兒,畫出祖國的面貌特色,時刻掛在眼前,有多好。我把這心思去跟一位擅長 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畫。她說:「這可是個難題,畫什麼呢?畫點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說,顏色也難調。你就是調盡五顏六色,又怎麼畫得出祖國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擱下這樁心思。
今年二月,我從海外回來,一腳踏進 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論季節,北方也許正是攪天風雪, 水瘦山寒, 雲南的春天卻腳步兒勤,來得快,到處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動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處數著 西山華庭寺。不到寺門,遠遠就聞見一股細細的清香,直滲進人的心肺。這是梅花,有紅梅、 白梅、綠梅,還有硃砂梅,一樹一樹的,每一樹梅花都是一樹詩。白玉蘭花略微有點兒殘,嬌黃的迎春卻正當時,那一片春色啊,比起 滇池的水來不知還要深多少倍。
究其實這還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請看那一樹,齊著華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綠的樹葉中間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樣紅艷,每朵花都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見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 春深似海」這句詩的妙處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時候。我游過華庭寺,又冒著星星點點細雨遊了一次黑龍潭,這都是看茶花的名勝地方。原以為茶花一定很少見,不想在游歷當中,時時望見 竹籬茅屋旁邊會閃出一枝 猩紅的花來。聽朋友說:「這不算稀奇。要是 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戶戶 都養茶花。花期一到,各樣品種的花兒爭奇斗艷,那才美呢。」
我不覺對著茶花沉吟起來。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 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像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人。
普之仁 就是這樣一位能工巧匠,我在 翠湖邊上會到他。翠湖的茶花多,開得也好,紅彤彤的一大片,簡直就是那一段彩雲落到湖岸上。普之仁領我穿著茶花走,指點著 告訴我這叫大瑪瑙,那叫雪獅子;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後來他攀著一棵茶樹的小干枝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 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我就問:「古語說:看花容易栽花難——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難吧?」
普之仁答道:「不很難,也不容易。茶花這東西有點特性,水壤氣候,事事都得細心。又怕風,又怕曬, 最喜歡 半陰半陽。頂討厭的是蟲子。有一種鑽心蟲,鑽進一條去,花就死了。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
我又問道:「一棵茶花活不長吧?」
普之仁說:「活的可長啦。華庭寺有棵 松子鱗,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開花,能開一千多朵。」
我不覺噢了一聲:想不到華庭寺見的那棵茶花來歷這樣大。
普之仁誤會我的意思,趕緊說:「你不信么?大理地面還有一棵更老的呢,聽老人講,上千年了,開起花來,滿樹數不清數,都叫萬朵茶。樹乾子那樣粗,幾個人都摟不過來。」說著他伸出兩臂,做個摟抱的姿勢。
我熱切地望著他的手,那雙手滿是繭子,沾著新鮮的泥土。我又望著他的臉,他的眼角刻著很深的皺紋,不必多問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個曾經憂患的中年人。如果他離開你,走進人叢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尋到他——他就是這樣一個極其普通的勞動者。然而正是這樣的人,整月整年,勞心勞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著花木,美化我們的生活。美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正在這時,恰巧有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不休。
我說:「童子麵茶花開了。」
普之仁愣了愣,立時省悟過來,笑著說:「真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一個念頭忽然跳進我的腦子,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我把這個簡單的構思記下來,寄給遠在國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許她肯再斟酌一番,為我畫一幅畫兒吧。
2、《茶花賦》創作背景:
《茶花賦》是散文作家楊朔創作的作品。《茶花賦》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茶花賦》,發表於一九六一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由於蘇聯修正主義以攫取利益的搗亂對中國施壓和自然災害的襲擾,中國人民經歷了一段短暫的艱難歲月。
環境固然嚴酷而人心卻是火熱的。發憤圖強,反修抗災是那個年代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立足嚴峻的現實生活,放眼光明的前景,楊朔對於茶花的贊美表達了人民的意志和願望,從而給予斗爭中的人民以鼓舞力量。
文章主題:借茶花表達歌頌祖國之意,借茶花打發熱愛祖國之情;筆筆寫茶花,處處贊茶花。
5. 散文應該怎麼寫
這個問題涉及到散文的寫作技巧,關於這個問題詳解如下:
一、散文的寫作技巧:
1.以小見大
散文多寫零碎片段的材料,從小題中悟出大道理,顯示深刻的思想內涵,抒發強烈的感。郭沫若的《杜鵑》寫一尋常的鳥,但並非就鳥論鳥,而是從鳥到,指出有面杜鵑,鶯受愚,不應受愚。不盡看出了鳥的習,而且引申到社會事,深入一層,立意就高了。
要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必須觀察敏銳,察現實,善於分析,抓住根本,時時關心社會動態,對生活有真實感。渾渾噩噩過子,對事物視若無睹,聽而不聞,是寫不出好的散文的。
2.善於聯想
散文創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到一種事物的觸動,懷,浮想聯翩,然後構思篇。受觸動的事物可以是一、一事、一景、一物,往往不完整。因此,作者要善於抓住一點,聯想生發,開拓思路,這是散文構思的重要方法。
聯想的基本特點是,從眼前的「此物」想到「彼物」,通過描繪,或藉助類比,或取其寓意,或虛實相生,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含義。茅盾的《白楊贊》就是從自然景物聯想到社會生活,從黃土高原偉岸、正直的白楊樹聯想到我北方不屈不撓地堅持抗戰的廣大民眾,歌頌了中華民族的斗爭精神。
聯想並非想。「長期積累,偶然得之」,要在生活中不斷觀察、體會,有所積累,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礎,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散文。否則,中無物,是較難觸發聯想的。
3.創造意境
優美的散文善於將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強烈的感寓於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之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意境」。「意」即「內」,包括思想、哲理與感;「境」即「外物」,就是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內」與「外物」的和諧統一,高度融合,就形耐尋味、感至深的藝術境界。
二、補充解釋散文的創作特點:
1、文采。「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散文是重文採的。但文采並非大量使用形容詞和修飾語,可以用平常的語言,經過選擇、加工、提煉、組合,使之雋永而又自然。
2、神韻。這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味趣性,它經得住推敲,受得住時間的檢驗。
3、瀟灑。是活潑自然,從容不迫,絕不是輕佻和擺闊。
4、錯綜美。散文不受韻律約束,有錯綜的語言美,長長短短,錯落有致。如豐子愷、梁實秋的散文。《雅舍小集》里的文章,很有韻味。也是對我啟蒙最深的作家。
5、節奏美。散文不講究韻律,但注意節奏,包括字音抑揚頓挫,音節長短,適當的修辭(排比對偶)句式變化等,做到節奏明快,聲調悅耳,讀來能朗朗上口,受到美的感染。
6. 我的作文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寫跑題,開頭和結尾還好,中間總是流水賬,求老師講解一下
看你講的大概是記敘文吧。有句話叫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般造成流水賬的原因是面面俱到,或者是想要說些什麼,又覺得不知從何說起。
就記敘文的寫法給你介紹一篇文章:
1.准確審題
(1)抓關鍵詞語法,也叫重點詞語分析法。 抓住關鍵詞語進行分析,就能弄明白要表達的中心。如《難忘的初中生活》這一題目,「生活就是文章的文眼」,本文要求寫初中生活。初中有漫長的三年,寫哪些呢?再看題目中的「難忘」,就寫那些印象深刻的,有意義的或有趣味的生活。再如《童年趣事》,「趣事」就是本篇文眼,應抓住「有趣」寫事,有的事很有意義,但缺少趣味性,就不能寫,並且要發生在童年的事情。
(2)添加因素法,也叫補充條件法。 有的題目限制不具體,似乎無處下筆,這時,審題時給題目添加限制的條件,寫作內容明確,就可以寫作了。如《背影》,可寫的內容很多,可以給題目添加因素,寫「父親的背影」或「母親的背影」「老師的背影」等。《委屈》添加因素,可以寫自己的委屈,他人的委屈等。再如《變》,可以寫人的變化,也可以寫成事的變化,還可以添加諸如「家鄉的」「祖國的」「班級的」等因素去寫。(補充:某些地方的考題,往往要把「我」放進去,以「我」為主。)
(3)以小化大法,也叫縮小范圍法。 有的題目比較寬泛,可寫的范圍太大,要通過審題縮小范圍,使所寫范圍進一步明朗化。如《童年》,可縮小范圍,化解大題,側重寫童年的小夥伴或童年的夢想,童年二三事等;再如《難忘的一天》,一天當中的活動太多了,一一記下來就成了流水賬,可以縮小范圍,寫一天當中的主要活動,突出「難忘」這一中心,其他活動略寫,點到為止。這種審題方法可以和添加因素法結合起來用。添加因素或縮小范圍後,在文中要適當地點題,照應題目,揭示中心,這樣就不會出現題寬文窄的現象了。如《童年》寫成童年的夢,就可以在結尾照應題目:「童年是多麼美好,多麼令人留戀,童年的夢又是多麼絢麗多彩啊。至今,我還在為這多彩的夢而努力著。
(4)小題大寫法,也叫做深挖主題法。 這種題目和那種寫法范圍寬泛的題目正相反,往往要求寫一些小事,這就要深入挖掘小事所包含的深刻意義,深化文章的中心。如《一件小事》、《訂紐扣》、《一張電影票》。魯迅就是從一件小事中看出了勞動人民的高大,進而解剖自己,激勵自己,我們是不是可以從紐扣中感受到偉大的母愛,從一張電影票中體會到純真的友誼呢?在這方面,王願堅的《七根火柴》可能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5)比喻、象徵法,也叫聯想法或以物喻人法。 有些事或物為題的題目比較隱蓄、隱晦,如果照直寫會流於膚淺,或寫不出新意,我們審題時就要研究題目蘊涵著的意義,這時可發揮想像,揭示事物的比喻義或象徵義,使文章立意有深度,新穎、不落俗套。如《橋》,可以發揮想像。在你學習上、生活上或思想上遇到困難時,老師幫助你,老師就是你人生路上的橋,《航標》也是如此。又如《落葉》《竹》可以通過寫景或敘事揭示象徵意義或比喻意義。歌頌人的精神品質。
2. 明確立意
審好題後,要對文章進行立意,立意就是對文章確立主題。立意的好壞是文章能否寫好的重要標准。只有立意正確、深刻,文章才有價值。立意正確,深刻的源泉就是對生活的深入開掘,對材料的認真提煉。有的記敘文,只片面追求真實,沒有教育意義,有的則停留在敘述描寫的過程中,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深入發掘事件蘊涵的思想意義,這樣的立意是平庸膚淺的。
(1) 立意要正確 立意正確是指文章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這是對立意正確的最基本的要求。立意正確應從下面幾方面考慮。
①文章表達的思想觀點是正確的。
②文章抒發的感情是健康的、高尚的。
③文章題材有積極意義或教育意義。
④文章對讀者能陶冶性情、美化心靈。
對命題作文來說,立意正確還包括立意切題,如果不切題,一起步就會走向錯誤。 這里有一個題目《告訴你一個密秘》它有三種立意:(1)記敘我有一次考試時一道題不會做,我悄悄地抄了臨桌同學的答案,取得了好成績。告訴我們只要做得巧妙,作弊也能成功。(2)記敘我為了幫助一個家境困難的同學治病,不惜忍受委曲,接受父母的責怪、打罵,直到這個同學到我家登門道謝,父母才知道這件事。說明助人為樂是我們應該做的。(3)記敘我有一次到商店買東西,營業員多找了我幾塊錢,我心裡很高興,用這些錢買了好吃的同朋友分享,這三種立意哪種正確呢?
(2)立意要深刻。 立意要深刻,就是指文章盡可能表述一個較為深刻的主題。主題的深刻,在於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對記敘文來說,就是要充分挖掘事物的深層內容和實質的思想意義。 立意正確比較容易做到,要達到立意深刻就不容易了,中學生的作文在主題的確立上,往往淺嘗輒止,流於表面,要立意深刻,就要對生活、對題材深入挖掘,通過深入思考,把隱含於事物表面的深層含義「挖」出來。要立意深刻,必須有較高的思想水平,較強的思考能力,較厚的知識積累等。同學們要平時多注意從這些方面提高自己。 中學語文課本中《榆錢板》的立意就很深刻,文章沒有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是通過少年時吃榆錢飯,十年動亂中生活困難又吃榆錢飯,現在想吃而難吃得到鮮明的對比,有力的說明了以榆錢飯當救命糧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歌頌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日益富裕的新面貌,寫的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的是深刻的時代主題。
(3)立意要新穎 立意要新就是寫文章寫出新意義,從平時的題材、陳舊的題材中表現出新思想、觀念。古人寫文章要「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也是強調貴有新意。要寫出新意,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使人得到新啟迪、新聯想,新感受。 新的立意,首先來自新的觀念。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事物不斷產生,人們的觀念也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更新,比如:過去時代人們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哪有條件去修飾打扮?加上思想的保守,若有人在現實生活 描眉畫眼塗口紅,馬上成了眾人批駁的靶子。現在,從都追求形象美,就連老太太也在注重修飾打扮了。思想觀念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的進步。過去,農村連電話卻無法打,相距兩地的親戚朋友有了急事往往要親自走一趟。現在,農民手中也拿起了手機,不久,電腦也進入了農家。社會的發展,進代的進步,使生活充滿無比清新的氣息,為文章產生新意打下了基礎。 要寫出有新意的文章,作者要有創新精神,要打破思維定勢,不要人雲亦雲。要從多角度、多方向、多側面去觀察、分析、認識問題,蘇軾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正是這個意思。要用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的方式,從平常的生活中,陳舊的題材中發現新意,寫出富有新意的好文章,例如《春蠶的聯想》,若能由吐絲想到奉獻,觀點正確卻陳舊,若能從蛻皮想到社會進步與改革的必要性與艱巨性,就有了新意。
3. 恰當選材
所謂選材,就是要從平時結果的寫作材料中 選取能表達中心的材料為寫作做准備。 對於命題作文來說,准備審題後,有時確立中心和先取材料是交錯進行的,圍繞中心選材,從材料中提煉中心,再根據中心對材料進行取捨。 怎樣選材呢? 首先圍繞中心選材。也許適合這個題目的有許多材料,但與你這篇文章表達的中心無關和關系不大的,就不能選,即使是你喜愛的材料,也得割愛。如《樂於助人的好學生》這篇文章,有關這個學生的刻苦學習的事就不能選。 其次,要選典型的材料,要選最能表現立題的有說服力、有代表性的材料。材料不在多,而在於典型。如魏巍寫《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一次用了20個事例來寫,寫成後覺得事例堆得太多,不能很好地表現主題,後又從這些事例中精選出三個有代表性典型事例,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三方面表現了志願軍戰士的高貴品質,使這篇文章成為歌頌志願軍的優秀通訊。 第三,選材要新穎、生動。新穎生動的材料更新寫出有新意的引人入勝的生動文章,那些陳舊的挖掘不出新意的材料,那些平淡無味的材料都不能選。
4.布局謀篇
布局謀篇是作文的一個必要環節,是行文前的必要准備。這個環節的意義在於通過復雜 的、精緻的、富有創造性的構思,將有關材料結構成為完整的篇章,形成文章的雛形。只有通過布局謀篇的過程,才能將有關的材料組織起來為表達思心思想服務,才能使材料(文章的血肉)和統領全篇的觀點(文章的靈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正像鄭板橋畫竹一樣,只有通過構思,才能將「胸中的竹,變成手中之竹」,變原始材料為藝術創作。材料組織得好,讀起來不但感到條理清晰,井然有序,而且會感到起伏選定,生動新穎。材料組織得不好,讀起來就會感到雜亂無章,顛三倒四。一堆未經結構成篇的材料湊在一起,不能算是一篇文章。因此,布局謀篇是作文決不可少的環節。巧妙,是布局謀篇的最高境界。
布局謀篇中應完成的主要事項有:決定材料的形式,安排全篇的段落層次,做好有關的過渡照應,選擇恰當的開頭、結尾等。
(1)決定文章結構的形式 記敘文常見的結構形式有:
(1)縱式結構,就是按照時間順序或作者思想感情發展的順序安排材料。
(2)橫式結構,也叫並列結構。就是按照事件的不同性質或空間的轉換來安排材料。
(3)縱橫交錯結構,就是縱式橫式結構相互交錯的結構。
要根據所選材料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的需要,恰當的選用文章的結構形式,還可以靈活的變動,比如:採用對比烘托手法、靈活的運用記敘的順序,這樣,就形成其他一些結構形式。
記敘的順序,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等。 記敘的方法最常見的是順序,它是按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來敘述,因此在結構安排上簡單、自然。如魯迅先生的《戲社》文中按時間順序寫看社戲的前前後後。又如《挺進報》一文,全文圍繞著「挺進報「的出刊這一中心事件展開故事,依據時間的延續和地點的變化,先敘述了在獄外辦《挺進報》的經過和對敵斗爭情況。按照事件的起因、發生、發展、結局的時間順序記事。但順序並不是主次不分,《挺進報》全文重點放在獄中斗爭,獄中斗爭的重點,又放在《挺進報》被敵人發現以後,這樣安排詳略是由文章的中心思想決定的。 與順敘相反的是倒敘,就是將事件的結局或某一重要、生動的部分放在開頭,然後再順敘事件的過程,如《一件珍貴的襯衫》一文,採用倒敘的手法,因為題目即是《一件珍貴的襯衫》文章開頭就不能不對「襯衫」作必要的交代;同時也形成懸念,引起閱讀興趣。二是因為本文寫於周總理逝世一周年,在緬懷總理的時候,睹物思人,由「我」珍藏的這件襯衫引起對往事的深情回憶,倒敘更符合生活的真實。由於倒敘手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動性。 插敘是在原來的敘述中插入另一段敘述,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插入內容可以是以前發生的事情,但必須與全文的情節主線有關。如《這不是一顆流星》一文在第二部分回憶阿婆因病住院,昏迷在病床上,孩子來看阿婆,中間自然地穿插阿婆為什麼生凍瘡,這樣的安排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採用順敘,易使文章層次分明,脈絡清晰,事情有始有終,便於讀者把握;但如果不注意材料的取捨和詳略,就會出現平鋪直敘的問題,像流水賬一般,很證讀者乏味。採用倒敘,可造成強熟的懸念,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要交代清楚敘述起點,順敘與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最好要有文字過渡,做到銜接自然,否則,會使結構混亂,層次混亂,層次模糊。採用插敘,可使文章內容表達得更充分,更突出,可使人物性格刻畫得更豐滿,更鮮明,但是,如果內容本身比較簡單,事情及人物活動范圍又小,不用插敘也能很好地表現主題,最好不用,否則,就會喧賓奪主。
(2)安排全篇的段落層次,做好有關的過渡照應。
記敘文段落和層次的安排,方式很多,層次清晰,段落分明,是對一篇文章結構的最起碼的要求。段落,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他具有「換行」另起的明顯標志,是文章思想內容在表達時由於轉折、強調間歇等情況所造成的文字停頓。 層次,是文章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它是事物發展的階段性、客觀矛盾的各個側面,人們認識和表達問題的思想進程在文章中的反映。 記敘類文章劃分層次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 以時間的推移為順序安排層次;如空間的變換為標志安排層次,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採用「縱橫交叉」的辦法安排層次;以材料的性質分類安排層次;以作者認識發展的順序安排層次;以人物的意識流動為順序安排層次。認真安排文章的段落層次,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突出思路的發展,有些特殊段落的設計,還具有強調重點,加強感染力的作用。 過渡和照應,是使文章結構完整,脈絡通暢的一個重要方法。當文章由前一部分內容轉入後一部分內容時,往往需要安排一定的句、段作為過渡,起到搭橋的引渡,承上啟下的作用。文章段落層次之間過渡得好,對全文條理清楚、結構完整、氣勢貫通有重要作用。照應則是指文章首尾或前後要呼應前面交代了的,後面要有著落;下文要講的,上文應有交代。文章首尾、前後互相呼應,才能渾然一體,結構嚴謹。
過渡常見的方法有:
①用設問的方法過渡。當文章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由順敘轉入插敘,由此一 事轉到另一事時,常用設問的方法過渡。如:一篇習作《雨中》就用了設問的過渡方法。 「多美的雨啊!」正如朱自清所說的「……像牛毛像花針……像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綿綿的細雨就是這樣下著。我站在陽台上,向遠方眺望。這時已近黃昏,一切都顯得模糊了。忽然,一束微弱的光,從遠方樹葉的縫隙,從細雨間透過來,這不是我兒時所熟悉的雨中的光嗎?是的,是它。那時我只有六歲,爸爸只是搞水文氣象的工程師,在四川廣元嘉陵江的一個小山溝里工作……」《雨中》是通過見到眼前雨中的「一束微弱的光」引出一段類似的光的往事的回憶。第二段是用設問過渡,第三段開始對往事的回憶。這樣很自然地由此一事轉入對彼一事的過渡。
②由總括前文提起下文的方法過渡。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寫百花園的 部分到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有一段過渡:「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下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盒子們和木蓮們!…… 這樣,結束了「百草園」的內容,進入了「三味書屋」的敘述。
③用交代時間空間的轉換進行過渡。這種方法,通常不有過渡句、段,是一種自然過渡。如《我愛家鄉》一文是用交代時間轉換的方法使文章逐段自然過渡。 「我的家鄉在縣城南面一個千把人口的大村莊里,那裡曾經是我的樂園,那裡的一切都使我難於忘懷,特別是整日和我在一起的」鼻涕兵「夥伴,更使我朝思幕想。 春天,我和我的「鼻涕兵「們愛在……」。 夏天,就更快活 秋天,最大的興趣…… 冬天,似乎有點枯燥…… 通過交代季節的轉換,文章一層層展開,從一段自然過渡到另一段。這樣,使文章與段的聯系緊密,層次也很清晰。總之,過渡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恰當安排,就會使上下文氣貫通,不至出現上下文脫節的現象。
照應常用的方法有:
①首尾照應。文章開頭與結尾遙相呼應,使全文渾然一體。如《記一輛紡車》、《誰是最可愛的人》,都用了首尾照應的寫法。
②前後照應,前提到的人,事物或有關問題,後文中應有著落;後文中涉及到的人、事物或有關問題,前文中應有交代,或叫設下伏筆。這樣,文章內容才會顯得完整,讀起來才清楚明白。如《這不是一顆流星》一文中,前面寫好在看「戲熊」時說:「要是這只熊死了,不就有熊皮了嗎?」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給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嗎?」後面就通過回憶的內容,寫阿婆為保護「我」的兒子被開水燙傷了手,以後每到冬天阿婆的手就生凍瘡,兒子對病中的阿婆說:「阿婆等我長大了一定給你買了雙熊皮手套。這樣,你就不會生凍瘡了。」這樣前後呼應,我們就明白了「兒子」希望熊死的原因了,也更好地表現了一個孩子純潔美好的童心。
③文題照應。題目往往是有揭示全篇主旨或主要內容的作用,文章開頭或中間或結 尾處明確地點明題意。如楊朔的《荔枝蜜》在結尾部分點明題意,《誰是最可愛的人》《我的老師》都在開頭點題。
(3)選擇恰當的開頭、結尾。
元人喬夢符說:「作樂府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不但樂府如此,各種文章,大都如此。作文開頭要像「鳳頭」那樣俊秀、挺拔;中間部分要像「豬肚」那樣豐滿、圓潤;結尾要像「豹尾」那樣飛揚、有力。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文章亦如此。在文間的各個部分中,寫好開頭尤為重要。好的開頭先聲奪人,是成功的第一步。
記敘文常見的開頭方法有以下幾種,作文時可根據全文內容及布局謀篇的規劃,選擇比較適當的方法:
(1)開門見山式。也叫直入式,即落筆點明題意,直入正題開頭。如《我的老師》的開頭:「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又如《進諫》(學生習作)的開頭:「講得枯燥無味,聽得昏昏欲睡,結果事倍功半。語文課結束後,我真想振臂高呼:請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吧!我要向老師「進諫」。
(2)設置懸念式。目的是用懸念的方法把讀者的思維「懸」起來,吸引讀者急於閱讀下文。這種開頭往往產生一種很好的效果。 有的開頭直接用設問句造成懸念,如學生習作《可愛的塔里木》的開頭: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塔里木河嗎?我們家就在塔里木河邊上。一提起塔里木,人們總想到風沙彌漫,野獸出沒,蘆葦叢生,那是過去的事了。在我沒出世的時候,王震爺爺已經領導三五九旅的老戰士進軍塔里木了,如今她是什麼樣呢?」 有的文章開頭就造成一種緊張激烈的氣氛,給人造成懸念,有的文章用倒敘的方法給讀者造成懸念。如《第二次考試》的開頭寫音樂學院收學生,陳伊玲參加初試時音色燦爛,音域寬廣,考試委員會的成員一致認為,如果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只有一個,那麼這人無疑是陳伊玲。但是復試時,她的成績糟透了。考試委員公的音樂家蘇林教授大感失望,他一生桃李滿天下,但這樣有才華的學生還是第一個,這樣的事還是第一次碰到。為什麼陳伊玲前後判若兩人呢?給讀者造成懸念,增加閱讀興趣。
(3)交代式。起筆交代人物、地點、時間、事件的起因等。如《我的老師伊凡先生》就是以交代人物開頭的。「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張歐洲人的臉。那被棕色的略帶捲曲的頭發覆蓋著寬闊的前額,那高高的鼻子,碧藍的深深凹陷的眼睛,那抿成一條線的雙唇,那蓬鬆的絡腮鬍子,便構成了一張堅毅而開朗的臉盤,這就是我的法籍教師——伊凡先生。」
(4)環境描寫式。它往往用描寫的方法寫出與本文有關的環境。 如《七根火柴》用對草地環境描寫開頭、暴雨、冰雹、冷風、泥濘的艱苦環境,為人物的出場做了鋪墊。也襯託了紅軍戰士的崇高與堅強。還有《孔乙己》也是寫環境描寫的方法開頭。
(5)自然開始式。即從事件的開始寫起。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常用這種開頭。 如《壓歲錢》的開頭: 除夕夜,我們全家人都沉浸在歡樂之中,吃著香噴噴的餃子,爸爸含著笑問我:「過年了,你長成大姑娘了,還要不要壓歲錢?」
(6)抒情式。有的文章是以直接抒發感情的方式開頭的。如《心思系著兩個故事》就用直接抒情開頭。 「近來,心頭常莫名其妙地懊惱。恨不得離開爸爸媽媽,甩開同學,一個人跑到荒野外,光著足,躺在草地上,聞泥土的氣息,看天邊掛起第一顆星星,什麼也不想,抒出積於心中的悶氣、濁氣,把城市氣一古腦兒吐個乾乾凈凈。或者,一任想像馳騁,讓夢回故鄉,與高山流水為伴,與鳥兒們為伍。」
開頭的方法多種多樣,除了掌握開頭方法外,使用時要做到「三忌」:一忌離題;二忌陳舊;三忌 唆。
結尾的好壞,對於突出中心,深化中心,加強文章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也有重要意義。 常見的結尾方法有以下幾種:
(1)畫龍點睛式。即文章卒章顯志,或揭示主旨,或深化中心。如楊朔的《茶花賦》的結尾點明:祖國正像一朵含露乍天的童子麵茶花,就可以象徵祖國的面貌揭示了文章中心:贊美祖國欣欣向榮的新貌,表達作者的愛國之情。他的《荔枝密》也用了畫龍點睛式的結尾,贊揚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2)呼應式。即首尾呼應。這種方法,使文章結構更嚴謹。如《記一輛紡車》的結尾: 「跟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 ——記一輛紡車 和開頭「我曾經使用過一輛紡車……相呼應,也與題目相呼應,強調了主旨,使結構嚴謹,首尾圓合。
(3)餘音繞梁式,也叫引發回味式,即不將話說盡,故意留有餘地,讓讀者自己回味。這樣的結尾委婉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如: 「好一個『明年花更好』。我一面走著,一面聽人家說著,自己也默記著這樣兩句話: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李廣田《花潮》)
(4)描寫抒情式。在結尾處直接描寫或抒情,表示文章的中心。 如《跟著感覺走》的結尾: 「……星星似乎也在音樂聲中沉睡了,就像麗麗、甜甜地進入了夢鄉。書包仍然躺在那裡暗寂寞的角落裡,月光映著那筆還沒算完的帳和那捆花花綠綠的鈔票,還有麗麗那張塗滿化妝品的臉。」 再如魯彥的《聽潮》的結尾: 「我喜歡海,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
(5)自然式,即以有關事件的結束作結尾。如一位學生寫的《捉螃蟹》,內容寫與表弟一同到海邊捉螃蟹的經過。事件完了,文章也就結束了。結尾是:「表弟已捉了兩只,我還是一隻沒捉到。這時,又有一隻螃蟹爬過來了。我按照表弟的方法,從右邊靠,兩指一捏。嘿,我也捉到了一隻橫行霸道的大螃蟹。」
結尾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使用時也要做到「三忌」:一忌畫蛇添足;二忌生搬硬套;三忌虎頭蛇尾。
5、 以情感人
記敘文是通過寫人記事、寫景狀物來表達感情,感染讀者的。只有情真意切,才能富有 感染力,才能打動讀者的心靈,發揮文章的作用。古人就講究「文貴真情」「情動而辭發」。記敘文必須以真情感人制勝。 情真,則文路流暢、情深,則文章優美,富有真情是作文的生命支柱。一個人的感情是他的思想認識、道德修養以及政治立場,處世態度的鮮明體現,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感情。文如其人,作者的思想感情會在作文中自然流露。作一篇好的文章要表達的感情必須是清晰明白、真實可信的,也必須是健康質朴、真切感人的。感人,來自於情真,更來自於純潔高尚。如果對的寫材料隨意編造,缺乏生活真實性,或者為作文而作文,自己就沒有被所寫的材料感動,或者作者本人沒有純潔高尚的情感,都不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事實上,作文就是「做人」我們要求在作文中發真知,抒真情,以健康向上的思想來表達自我,以真摯的感情去感染別人,決不是為寫作文而寫作文,而是通過作文感動自己,感染教育別人,把人做得更完美、更高尚。而那些空發感情及假感情、無情可發的文章就毫無意義了。
7. 求楊朔《茶花賦》
茶花賦 久在異國他鄉,有時難免要懷念祖國的。懷念極了,我也曾想:要能畫一幅畫兒,畫出祖國的面貌特色,時刻掛在眼前,有多好。我把這心思去跟一位擅長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畫。她說:「這可是個難題,畫什麼呢?畫點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說,顏色也難調。你就是調盡五顏六色,又怎麼畫得出祖國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擱下這樁心思。 今年二月,我從海外回來,一腳踏進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論季節,北方也許正是攪天風雪,水瘦山寒,雲南的春天卻腳步兒勤,來得快,到處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動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處數著西山華庭寺。不到寺門,遠遠就聞見一股細細的清香,直滲進人的心肺。這是梅花,有紅梅、白梅、綠梅,還有硃砂梅,一樹一樹的,每一樹梅花都是一樹詩。白玉蘭花略微有點兒殘,嬌黃的迎春卻正當時,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來不知還要深多少倍。 究其實這還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請看那一樹,齊著華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綠的樹葉中間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樣紅艷,每朵花都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見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這句詩的妙處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時候。我游過華庭寺,又冒著星星點點細雨遊了一次黑龍潭,這都是看茶花的名勝地方。原以為茶花一定很少見,不想在游歷當中,時時望見竹籬茅屋旁邊會閃出一枝猩紅的花來。聽朋友說:「這不算稀奇。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戶戶都養茶花。花期一到,各樣品種的花兒爭奇斗艷,那才美呢。」 我不覺對著茶花沉吟起來。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像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人。 普之仁就是這樣一位能工巧匠,我在翠湖邊上會到他。翠湖的茶花多,開得也好,紅通通的一大片,簡直就是那一段彩雲落到湖岸上。普之仁領我穿著茶花走,指點著告訴我這叫大瑪瑙,那叫雪獅子;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後來他攀著一棵茶樹的小干枝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我就問:「古語說:看花容易栽花難——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難吧?」 普之仁答道:「不很難,也不容易。茶花這東西有點特性,水壤氣候,事事都得細心。又怕風,又怕曬,最喜歡半陰半陽。頂討厭的是蟲子。有一種鑽心蟲,鑽進一條去,花就死了。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 我又問道:「一棵茶花活不長吧?」 普之仁說:「活的可長啦。華庭寺有棵松子鱗,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開花,能開一千多朵。」 我不覺噢了一聲:想不到華庭寺見的那棵茶花來歷這樣大。 普之仁誤會我的意思,趕緊說:「你不信么?大理地面還有一棵更老的呢,聽老人講,上千年了,開起花來,滿樹數不清數,都叫萬朵茶。樹乾子那樣粗,幾個人都摟不過來。」說著他伸出兩臂,做個摟抱的姿勢。 我熱切地望著他的手,那雙手滿是繭子,沾著新鮮的泥土。我又望著他的臉,他的眼角刻著很深的皺紋,不必多問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個曾經憂患的中年人。如果他離開你,走進人叢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尋到他——他就是這樣一個極其普通的勞動者。然而正是這樣的人,整月整年,勞心勞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著花木,美化我們的生活。美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正在這時,恰巧有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不休。 我說:「童子麵茶花開了。」 普之仁愣了愣,立時省悟過來,笑著說:「真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一個念頭忽然跳進我的腦子,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我把這個簡單的構思記下來,寄給遠在國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許她肯再斟酌一番,為我畫一幅畫兒吧。
8. 如何簡單方便的製作蔥油拌面
童子面 隨便
市場上的洋蔥半個
洗了切 切了洗
食用油少許 醬油 生抽 雞精 醋 黑夢兒 胡椒 蒜 少許水 加 苕子 家洋蔥 弄熱 要想干點把點 芝麻醬(沒有不把) 或 生粉
面弄開
接下來 碗底加點鹽 味精就不用了 承面 水少八點 在給苕子
然後一晚美味的洋蔥拌面就可以吃了 弄到快 3-5小時吧 瞎說的 買好東西的話 30分鍾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