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光山有什麼好吃的糍粑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光山有什麼好吃的糍粑

發布時間: 2022-04-12 06:36:11

㈠ 河南信陽有哪些特產

河南各地特產:桶子雞、洛陽宮燈、洛陽唐三彩,洛陽牡丹餅,大京棗。

1、桶子雞:是開封特產名菜,以其色澤鮮黃,咸香嫩脆,肥而不膩,越嚼越香幾大特點而出名。其主料是雞,主要烹飪工藝是煮。老母雞的補益之功效更高,許多久病、瘦弱之人用來補身,尤其是畏寒風重,虛不受補者,老母雞不但能補氣補血,還可祛風。

2、洛陽宮燈是一種特色傳統工藝品,元宵佳節常見的裝飾品。品種繁多,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常見的有白帽方燈、紅紗圓燈、六色龍頭燈、走馬燈、蝴蝶燈、二龍戲珠燈、羅漢燈等等。尤以紅紗燈最為有名。

3、洛陽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國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屬於唐代生產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4、洛陽牡丹餅:洛陽牡丹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點,屬於豫菜系。相傳與武則天有關,以豆類為主料製作糕點,酥鬆綿軟。具有促進人體代謝,降低膽固醇及防止細胞老化功能。

5、大京棗:是開封市的特色傳統名食,素負盛名。屬於春節過年的必備食品。大京棗古稱「蓼花」,它以優質糯米、糖粉、飴糖、植物油等為主要原料,經過制坯、油炸、透漿、拌糖粉幾道工序製成。

㈡ 光山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光山的民間習俗
豫南民俗,光山獨有---「正月十五送燈」(俗稱「十五送燈」、「送亮」),反映了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兩百多年流傳的「後人祭奠先人」的傳統習俗。這一晚,是今人與已故先人、陰陽界溝通的一晚 ;是為先人送錢送禮的一晚;是向先人匯報、先人保佑祭拜者來年心想事成的一晚。「哪怕過年不回家,也要十五墳送亮」,節日當天,送燈隊伍空前,繁華熙攘商業街全部關門歇業,所有的機動車全部出動,有的全家出動,有的不遠千里趕回,步行、騎車、開車,一個目標,一個時間,一個意願,到祖宗墳山、自家祖墳前匯集——「送燈」、「送亮」。百年習俗,風雨無阻,冰雪日子照常,從未間斷。煙花綻放染紅天際,鞭炮燃放響徹山谷,座座祖墳亮燈如繁星點點,寓意宗族各支人財興旺。這種獨特的風景,去年就萌發拍攝的念頭,嘗試了幾張。作者夫妻今年冒雨拍攝了一組鏡頭,又自導自演一組鏡頭,今擇幾張發表。

組照順序:買燈籠、買燈罩、買蠟燭、——買花炮、運花炮、放花炮——買錢紙、打錢紙、發錢紙、燒錢紙——祭拜——插燈罩、點燈上亮、多彩的墳燈。

1.買燈籠、買燈罩、買蠟燭
2.買花炮、運花炮、放花炮

豫南名鎮--光山縣正月十五民俗-舞龍項目,歷史悠久,現存20多條龍均由本地宗族發起,每年在正月十三「試燈日」舉行。(正月十四為「正燈」,正月十五為「送燈」。)
旱船,是紙糊船狀的玩具,供民間取樂。製作方法有簡有繁。繁者工藝精湛,造價昂貴,價在數百元;易者很簡陋,三幾元錢就能辦得到(此價格是在80年代時)。我地旱船都採取簡易法,用篦扎個船形架,船上有艙,可容下一個人,糊上彩色花紙,貼上花,掛上花吊,表演時增添了觀眾對船的飄灑搖曳之感。演出的時候,三、五人不等。一人坐船為「船娘子」,是女角(過去都是男扮女裝),將船吊在船娘子身上,使船很隨和的隨著船娘子的前後走動而擺動。一人撐船,是男角色,會點武功,起碼能翻筋斗。陪船是丑角,一至三人,會打趣,搞得好,妙趣橫生,叫人捧腹不已。旱船的表演有情節,雖然它的情節很簡單,但也能啟示人們從生活的瑣事中懂得生活既是斗爭的道理。它的主要情節是:丈夫撐船送妻子走娘家,穿過激流,繞過暗礁,一不小心,擱淺了,丈夫很著急,想了很多辦法,終於脫了淺,小兩口又高高興興的走娘家。演出的全過程中,撐船人是關鍵,一切情節,全由他一人的千姿百態在無聲中表演出來,演得好的,有時使觀眾驚心動魄,有時使觀眾心焦如焚,有時也能使觀眾享受勝利的歡樂。間以鑼鼓伴奏,熱烈緊湊,充滿生活情趣。表演過後,唱一段小調,表示歡慶勝利的喜悅。潑陂河鎮以羅窪村郭畈的旱船玩得最好。
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文殊鄉有個行政村叫東岳,全村22個村民組,2026人,村內民間文化底蘊豐厚,部分村民長年演唱花鼓戲和皮影戲,每當傳統節慶時期聚眾表演獅舞、龍舞、竹馬、旱船等民間花會舞蹈。
打糍粑迎新年,是光山農村過春節不可少的一項傳統習俗。春節前夕,在光山農村處處可見農家忙於打糍粑迎新年,生活越過越紅火,圖為光山縣某鎮鄉村農家在打糍粑。
相親----子女接受雙方父母的檢驗。
瞧家----男方接受女方評審團的徹底審查。
請媒人----雙方談判的溝通工具。
合準矩----評審過關,婚姻的序幕由此拉開。
送日子----把雙方的命理送給『神仙』核對,選定吉日,結婚進入倒計時。
結婚----做給別人看的儀式,以此證明再也不用偷嘗禁果了。
各位鄉親:有幾位是按此民俗修成正果的?

民俗婚禮,即是按照民族的傳統婚禮習俗,按照各個規范流程進行的婚禮。這種婚禮的程序比較復雜,講究也頗多,但是卻充分體現了民俗文化的精髓。
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祭祖,從凌晨開始燃放鞭炮,點燃供奉祖先的香火,到中午吃飯前,在供桌前擺上供品,並燒紙錢,祈求先人的在天之靈,保祐家人平安健康、生活美滿。

在世的人們要在日落星出之前,趕到自己的祖墳,為已經逝去的親人送燈。

我不知道送燈的習俗起源自何處,但在光山、新縣一帶,是極其隆重的,只要有可能,這一天必須趕回家送燈。如果有事不能趕回家,要請兄弟代送。每座祖墳前,一個後代一座燈,有多少子孫就點多少盞燈。一個家族,人丁是否興旺,看他家墳前的燈盞就知道。除了在祖墳上送燈外,還要到天地、灶神牌位上燒紙錢並送燈,以求神仙賜福家人;又送到倉庫、牛馬圈、井台、碾房等處燒紙送燈,以求五穀滿倉、牛肥馬壯,打水平安、糧食常吃常有;最後送到大路口燒紙送燈,祈求出入平安,家來四面八方客。
我的青少年時代,送燈上墳被取締,如今,人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逐漸尋找自己的文化之根和生命之根,難怪燈節過的如此隆重光山凈居寺作為旅遊景點,這里不再做更多描述。
凈居除了作為古跡有濃厚的一筆,其中很重要的文化的部分即是:凈居寺古廟會。源從何年何月無從考證,但凈居寺古廟會在光山所有廟會中,系最重要的一個。時值陽春三月,萬物復灰。凈居寺古廟會年年燃發生機,廟會祈願、走親訪友、三月踏青、農產品交易(為本年度生產做准備)……等對古廟會尤為重要。

凈居寺古廟會有其重要文化的部分,可以發現和挖掘很多民間稀缺或即將失傳的文化藝術。

㈢ 信陽有什麼特產信陽十大特產

信陽特產一: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營養價值。信陽毛尖品牌價值63.5億元,位居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2位,被譽為「綠茶之王」;2018年4月,信陽毛尖被認定為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2018年5月,信陽茶文化節被評為「中國十大茶事樣板」。

信陽特產二:信陽紅

「信陽紅」紅茶的開發和生產是信陽市茶葉生產領域中的一次重大科技創新,改變了信陽只有綠茶沒有紅茶的歷史,對提升信陽茶葉整體形象、促進茶農增收、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等具有深遠意義。春品「信陽紅」紅茶是以信陽毛尖綠茶為原料、經九道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種茶葉新品,具有消炎殺菌、提神消疲、利尿生津清熱等多種保健功效,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極佳的運動飲料。

信陽特產三:信陽板鴨

信陽板鴨是信陽名菜,將鴨育肥增膘後,按照一定的生產工藝和質量衛生標准製作而成。成品板鴨外型平整如桃狀,脫毛凈,無「天窗」,色澤白潤,肉質細嫩,尾油豐滿,鹽味適中,營養豐富。

信陽特產四:老廟牛肉

老廟牛肉配方考究、色鮮味美、營養豐實、風味獨特。食之肉爛筋面、軟硬適度、鹹淡可口,不失鮮牛肉特有風味、無異味。
之所以稱其為老廟牛肉,是因為它是在滑縣老爺廟里加工的牛肉,屬於國家級地方名饈,素有「豫北之花,中華一絕」之稱。

信陽特產五:烏龍酒

烏龍酒是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的特產.烏龍酒是河南名酒,口味甘洌,屬於酒中上品.主導產品「烏龍糧液」酒於2005年9月被評為河南省名牌產品。

信陽特產六:潢川空心貢面

潢川空心貢面是河南信陽的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潢川貢面,歷史上稱「光州貢面」.此面系清油兌水鹽合細麵粉,經過拌、揉、發酵、盤條、上架、拉扯、涼曬、截切等十多道工序製成。相傳創制於唐朝,據今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曾為歷代朝廷貢品

信陽特產七:雞蛋灌餅

雞蛋灌餅是用雞蛋、麵粉製作的一道小吃,它是源於河南信陽的特色傳統名點,深受當地居民喜愛。把雞蛋液灌進烙至半熟的餅內,繼續煎烙後烤制而成,餅皮酥脆蛋鮮香

信陽特產八:信陽石涼粉

石涼粉,是信陽市的一種著名特色小吃。屬於客家傳統美食之一。類似果凍但因為是天然植物做出來的,所以比果凍更健康。該食物深當地人的喜愛,老少皆宜。

信陽特產九:潢川粉皮

川粉皮是河南省潢川縣的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美食的小吃,是漢族傳統小吃。已有數百年歷史。
潢川粉皮主要特點是:粉薄、幼嫩、香滑、軟韌、均勻、美味可口,是夏季消暑納涼的絕佳食品,可涼拌,做湯等各種方法。

信陽特產十:信陽糍粑

糍粑——為信陽傳統名吃,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 信陽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將糍粑包上各種餡料,油炸烤煎,風味更加獨特鮮美.包餡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塊狀的糍粑久放乾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換其水,可保存3個月以上。

㈣ 信陽市的美食有哪些

1、信陽板鴨

信陽板鴨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菜,屬於鄂菜系、信陽菜。將鴨育肥增膘後,按照一定的生產工藝和質量衛生標准製作而成。

成品板鴨外型平整如桃狀,脫毛凈,無「天窗」,色澤白潤,肉質細嫩,尾油豐滿,鹽味適中,營養豐富,只重600-800克。

2、信陽熱乾麵

信陽熱乾麵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小吃,屬於鄂菜系。久負盛名。隨著時間的變遷,信陽熱乾麵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特點,取長補短,逐漸演變,形成了其獨特的風味,吃後讓人回味無窮。

3、信陽米線

信陽米線是一道美食,主料是新鮮大米,配料是雞胸肉、白菜等,調料為干辣椒、雞精、味精等,通過湯煮、涼拌的做法而成。

4、信陽烤魚

信陽烤魚是河南信陽著名的傳統小吃,屬於豫菜系。製作原料主要有魚、生菜、豆皮、木耳等。味道鮮香可口。

5、信陽糍粑

糍粑是一種信陽市的傳統名吃。柔軟細膩,香甜可口,食用方便,是招待客人、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打糍粑是江淮一帶的舊俗。糍粑曾是信陽老百姓過年家家戶戶必備的食品之一。

㈤ 信陽光山縣有什麼特色景點

感覺光山真正算得上景點的應該是周邊鄉鎮的靜居寺、龍山水庫;
縣城及附近有紫水塔,好像是清朝建的,雖然沒有被開發,可以去看看;司馬光砸缸發生地,應該在司馬光賓館里;鄧穎超故居、烈士陵園(白檯子)
光山這幾年變化挺大,特別是東城縣政府那塊,也可以去逛逛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㈥ 光山有什麼特產

光山縣十大特產
1、光山麻鴨
2、光山麻鴨蛋
3、光山青蝦
4、光山「雙低」油菜
5、光山茶葉
6、牢山粉條
7、信陽糍粑
8、天賜城花卉
9、光州貢面
10、信陽板鴨

㈦ 光山縣的民俗文化

糍粑——為信陽傳統名吃,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
糍粑的製作過程是:以上等優質江米為原料,淘凈蒸熟後,放進石臼內反復捶搗成泥狀,趁熱有擀仗擀薄,切成方塊或長條狀。
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將糍粑包上各種餡料,油炸烤煎,風味更加獨特鮮美。 光山麻鴨是一種體型中等,產蛋較多,適應性強,耐粗飼,覓食及抗病能力強的蛋肉兼用型地方鴨種,俗稱「爬山虎」。該鴨種群數量大,遺傳性能穩定,是我省地方優良鴨種。
光山麻鴨、光山麻鴨蛋原產地為河南省光山縣,歷史悠久,明嘉靖《光山縣志》載「自昔相傳雲,浮光多美鴨」,清乾隆《光山縣志》雲:「固鵝光鴨」;20世紀80年代開始,光山麻鴨、光山麻鴨蛋成為供港出品產品,在海內外久負盛名。2005年,光山麻鴨飼養規模達510萬只,出欄380萬只,主要分布在光山縣境內的白露河、小潢河、寨河、竹竿河四條淮河支流流域。產品多銷於贛、鄂、皖、蘇、浙、滬、閩一帶。因其羽絨品質好,屠宰率高,胴體美觀,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經產母鴨適合燉湯,成年光山麻鴨宜做板鴨而倍受消費者青睞。 光山青蝦體型粗短,體色青藍,生長於水庫、塘、壩、河流之中,不僅無刺、無腥、肉質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含有磷、鐵、鈣等重要營養成分。該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在無任何污染的龍山和陳興寨攔河樞紐開發1333公頃適宜青蝦養殖的水面,並對外招商引資,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實現青蝦集約化養殖。

㈧ 這個叫什麼是怎麼做的

這個是糍粑。
糍粑
糍粑(拼音:cí bā 英文名:cooked glutinous rice pounded into paste;glutinous rice cake)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或者蘆竹(因地方差異,有的也用竹來代替)搗成泥狀製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系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糍粑,是南北方各族的小吃,流行於中國南北方地區。
中文名
糍粑
英文名
glutinous rice cake
主要食材
糯米,芝麻,黃豆粉,花生
分 類
小吃,糕點,點心
口 味
香、甜、黏
注 音
[cí bā]
味 道
清幽淡雅、甘甜爽口
菜品特色
糍粑,南方各族小吃,
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貴州、重慶、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廣西、陝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區最為盛行,其中又以廣西梧州的做法最為特別。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陽節的時候,作為節日食品供客人品嘗。糍粑[1] 是以糯米、土豆為主料,清浸泡後擱蒸籠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綿軟柔韌,趁熱將飯泥製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黃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里滾動,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現街頭商販多用腳踩三輪車叫賣,飯泥用保溫性能好的特製鐵桶裝放,搖動把手,飯泥從圓孔鑽出。大凡有喜事,當地人都要做紅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做法
重慶做糍粑的風俗:通常在中秋節,把蒸熟的糯米導入石舀里,用蘆竹把糯米搗碎,再撒上黃豆粉、白糖。
糯米具體做法:糯米浸泡一天以上,濾干水,置木甑里蒸熟。爾後倒入石臼舂爛至膠狀,在干凈的器皿上灑些糯米粉,將舂爛的糯米加餡置其上揉搓,捏成小團或餅狀,還可以用特製的模具印成各種圖案,置通風乾燥處陰干。陰干後可浸泡在水中,能長時期保存。如果將舂爛至膠狀的糍粑趁熱壓成大的圓餅,就要在冷卻後不久,用鋒利的菜刀將大圓餅切成小塊(2cm*6cm*10cm左右)。因為未完全冷卻切時粘刀,冷卻太久過於堅硬,切時就很費力。如在寒冷的冬天,晚上壓圓餅,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切了。食用方法很多,可油煎,可水煮,可火烤,可以同甜酒一起煮沸加糖。
土豆具體做法:土豆刮皮,清洗干凈後,用蒸籠大火蒸煮熟爛後,放置陰涼通風處讓其餘溫和水蒸氣散發後,再快速倒入特製的石槽里,人工用木質的錘子搗至細膩均勻,有很多氣泡產生,最後用鏟子盛到盆里,依據不同地區的飲食口味可放入白糖,芝麻(南方),陝西陝南一些地方會勾兌澆灑一些湯汁(北方),口味爽滑,細膩,相對於糯米較易消化吸收,還可以吸脂減肥,可謂是人間美味。
湖南糍粑:首先,將糯米淘洗干凈。原先,要將米挑到很遠的井裡去淘洗,因家裡沒有這么多的水來洗。後來,家裡都打了井,也就省了這份挑米的力氣。但我發現,老家一些有力氣的人仍然舍近求遠,寧願挑著米去離村很遠的一口瀑水井淘洗。可能是那裡水質好,淘洗起來更方便的緣故吧! 將洗好的糯米瀝干水後,在一口大鐵鍋上置一木甑,待鍋里的水燒開後,再將米舀進熱氣騰騰的木甑中用旺火蒸煮。待糯米快蒸熟時,用文火再蒸煮一段時間,然後就准備打糍粑了。 打糍粑是個力氣活,一人一根木槌,開始,兩人握住木槌使暗勁將石碓里的米飯捱爛。然後揚起木槌對打,你一下我一下,此起彼伏。打的過程要趁熱打粑,越快越好,如時間久了,米飯冷了不僅難以打爛,而且手捏糍粑時也捏不動。同時,打糍粑還得有技巧,要不時用木槌將糍粑撬起翻動,否則,有些沒打著的仍是飯粒,吃的時候就咯嘴了。 還有,打糍粑時要有眼色,把握好節奏,不然,就會將木槌砸在對方的木槌上或石碓上,不僅虎口震痛,木槌也易被砸爛。因此,並不是每個有力氣的男子漢就會打糍粑的。我成年剛學打糍粑時,不是將木槌打在對方的木槌上,就砸在石碓上。一場糍粑打下來氣喘如牛,手臂酸痛,虎口發麻。 經過一陣「嘭咚、嘭咚」的砸打後,將打爛的糯米飯從石碓里摳出來,女人們立即圍著方桌,一人扯一綹糍粑捏起來。捏糍粑當然也有技術,熟練的但見兩手翻動,右手指配合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幾捏幾捏,然後右手一擰,一個又圓又白、冒著熱氣的糯米團擺在了桌上。如果不熟練,不但捏不圓,而且半天捏不成一個。捏糍粑中要不時在手上搽些黃油和蛋黃,這樣不會粘手。 待糍粑捏好後,然後將另外一張四方桌翻過來壓在上面,這個時候是小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刻,紛紛爬到桌子上去踩壓蹦跳。待大人將桌子抬開後,一個個薄薄的圓形狀糍粑呈現在面前。然後,小孩子爭著用蘿卜刻成的五角星或囍字印章,粘上紅色汁水蓋在糍粑上。這時,糍粑就算做成了。 當然,打糍粑時讓孩子們開心的是,還能不時吃上一坨糯米飯,當大人們將打出來的糯米飯倒入石碓之際,這時,貪吃的孩子們便會躥過來抓一把在手,然後跑到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有時,也會乘大人們不注意,偷吃剛打好還溫熱柔軟的糍粑。 打糍粑、捏糍粑是一個需要多人配合的工作,一般都是幾家人湊在一起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笑語喧嘩,更加襯托出過年的喜慶氣氛。小孩子們尤喜歡這種場面,你追我趕,你叫我嚷,有吃有玩,好不快活。吃糯米飯、上桌壓糍粑、給糍粑蓋紅印戳,都是小時候過年有味的事。

營養價值
多數地區的人習慣於在臘月打糍粑;在梅州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四川地區的人在中秋節前製作,象徵豐收、喜慶和團圓,是中秋節和月餅齊名的必備佳品。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搗製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另一些地方在熱糍粑中裹入熟紅豆等豆製品、加入適量食鹽,切成橢圓狀片塊放到熟菜油中油炸,作出的紅豆油糍粑,色、香、味俱佳。湖北地區的人們也習慣在臘月里打糍粑,將糍粑切成長條狀保存,待吃時再切成片狀。

客家
在廣東梅州、福建龍岩、福建三明等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都有做糍粑的習俗。糍粑的製法是:取上等糯谷,最好是殼薄質軟的紅谷糯,經加工成白凈的糯米。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進木甑里蒸糯米飯,放進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舂糍粑的杵槌,要用光滑的木杵,糯米飯粒便粘不住。經過用力舂搗,使之成羹狀,然後做成如雞蛋般大小的糍粑。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黃糖等配製的佐料粉,吃起來柔韌鮮滑,香甜可口。客家農村有句俗話:「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燒。」說的是每逢農歷十月初一,家家戶戶做的糍粑熱氣騰騰[2] 。

閩清
在清代古民居薈萃的福州閩清坂東鎮,糍粑,是當地人用當地優質糯米經水泡後,放進飯甑蒸熟後倒進石臼,一人用木杵舂,一人翻動,一下一下,直舂到米飯粘稠如泥狀,挑起不斷為止,民間俗稱「打糍」。然後裝進盆里,加香油點潤,用手搓成塊,搓成丸,放進裝有炒熟磨細的芝麻、花生、豆、糖的碗中滾過沾滿後即可食用。味道清香,甜潤可口,舒氣和胃,多吃不膩。考究的吃法是將糍粑搓成丸子,和肉片、菜梗、香菇、墨魚、大蒜、辣椒等一起拌炒,香辣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
從前,福州閩清鄉下家家戶戶都備有木杵、石臼等打糍粑的工具,逢年過節,每家都會打糍粑。這時,孩子們歡天喜地圍看大人們打糍粑,直看到大人把打好的糍粑放在盆里,搓成丸子,香噴噴的金黃透亮的糍粑真饞人,恨不得馬上吃到口。做好的糍粑要先拿來奉祖宗,並且燒上根香,等香燃完了,大家才能開始吃糍粑。吃糍粑真得費一番工夫,糍粑又粘又稠,沒法掰開吃,偏偏鄉下人喜歡大塊吃肉,大口喝酒,自然也喜歡把糍粑丸子搓成巨型,吃起來才有味道,這苦了溫文爾雅的城裡人,面對這巨型糍粑丸子,真是又想吃又怕粘,更怕吃相不雅被人笑。不過廚師想到了這點,把傳統的糍粑碩丸細化,做成蘋果大小的小丸,但還是能掰開吃,仍不失原來特色。不過,要想品出吃粘糍粑味,最好是試試吃大糍粑丸,佐以大塊豬肉,大碗的燒酒,體驗農家生活,別有情趣。

信陽
信陽糍粑,為信陽傳統名吃,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殺年豬,做米酒,打糍粑,腌臘肉!」打糍粑是信陽流行的年俗。 對於信陽人而言,打糍粑的象徵意義甚於物質
意義。打糍粑往往與殺年豬「兩盤同開」。吃著新鮮的豬肉,就著新鮮的糍粑,那份新鮮勁把整個一年都能照亮。如今信陽的傳統年俗正在流失。
打糍粑是江淮一帶的舊俗。糍粑曾是信陽老百姓過年家家戶戶必備的食品之一。年前,家家戶戶打糍粑,親戚鄰居都來幫忙。在打糍粑之前,先將糯米淘凈浸泡兩三天後,放入木質蒸籠大火蒸熟。「為防止蒸鍋水燒干,要不時地沿鍋邊向蒸籠里加水」。
將蒸熟的糯米拿出來放到「地窩子」里,「地窩子」是用紅石頭做的,有80厘米見方,中間掏成半圓,男人們用棗木棒不停地搗地窩子里的糯米,糯米太黏搗著費勁,往往是一群男人,一邊轉圈搗一邊唱號子歌。等到糯米全變成面團沒有米粒而且很黏時,就打好了。剛打好的糍粑,冒著熱氣、聞著清香、摸著柔軟、看著潔白、吃著滑嫩。
將整團的糍粑都拿起來放在一張大門板上,平整成大約5厘米高的樣子,等糍粑慢慢變冷變硬後,用刀切成塊,用瓦缸或桶裝新鮮的冷水浸泡。春節時可以將糍粑油炸、火烤、打湯等,來招呼客人或自己食用。
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將糍粑包上各種餡料,油炸烤煎,風味更加獨特鮮美。包餡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塊狀的糍粑久放乾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換其水,可保存3個月以上。

桂林
糍粑製作工藝精細。把上好糯米蒸熟後,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飯全融,像棉團狀,然後再取出糯漿做成圓團,放入蒸籠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內餡,如豆蓉、蓮蓉、芝麻桂花糖等,質地細膩柔韌、 潔白晶美,如趁出籠時熱氣騰騰,再裹上點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鮮,口感細滑沁甜。為桂林名小吃之一。

貴州
納灰村,位於貴州黔西南州興義市郊萬峰林風景區下五屯,是一個布依族聚居的村寨。納灰村的遊客不多,隨意去村裡任何一家都可以學習到打糍粑。當地人說如果要做糍粑,頭天就要把精選的糯米用清水泡在桶里,等完全泡漲了,就裝到專用的蒸飯器具——甑里去蒸。甑是用厚厚的木片箍成,直徑通常在半米左右,上寬下窄,下部置一竹篾片編成尖頂斗笠形的隔板,既可以使米不沾上鍋里的水,又方便蒸汽進入。
濃濃的米香已經開始不斷地從廚房溢出,蒸到九分熟的時候,起鍋,將蒸好的糯米飯倒進石臼里。打糍粑看起來容易,打起來還真不簡單。一般初學者的木棍不是一會被糯米黏住,提不起來,就是一會相互「打架」,沒多久就會感到手臂軟綿綿地沒有力氣。當地村民結實說打糍粑其實是個技術活,講究快、准、穩、狠,這樣糯米才能打得均勻,打得瓷實,黏糊糊的有韌性。

湖南
用當本特產的大型香葉包糍粑
1、用糯米蒸成米飯,
2、用石器將糯米飯打成粘狀。
3、從山上采來當地特產的一種大型葉類植物的葉子, 雙手掌大小
4、將葉子洗凈, 把粘狀糯米包成單手掌大小, 糍粑做成。
製作糍粑
5、放置陰涼處, 可保存15天到30天左右。 可能與葉子的特殊作用有關。
6、吃的時候, 將粑浸水片刻,再埋到灰火堆里,10分鍾取出。
此時將外面的葉子撕掉, 糍粑松軟,香氣撲鼻。 與葉子的香味有關。
湖南紫鵲界——水車打糍粑逢春節來臨,農歷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據鄉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
糯米曬幹了,洗凈了,放進木甑,上了氣蒸。蒸到九分熟的時候,起鍋,兩個人提了甑把,疾步走進院落,兜頭倒進一個巨大的石臼里。兩條粗壯漢子舉起手腕粗的棗木大棍,呼兒嘿喲地打起來。這打糍粑很有講究,追求「快、准、穩、狠」四個字。兩個人圍了石臼,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糯米粘性太強,免得棍子和米粘在一起;准頭要足,兩根木棍此起彼伏,都要打在同一個地方,這樣糯米才能打得均勻,打得瓷實;穩說的是握棍的手要緊,用力要均勻,不能前面噼里啪啦賽疾風驟雨,後面力氣用盡了,軟綿綿的跟不上趟,那這臼糯米就算廢了;狠不用說,當然是手腕子、臂膀的力氣要綳得足,散得暢……如此這般,漢子們一身汗,那臼糯米被打成了粘乎乎得一個團,兩支木棍架起來,擱上撒麵粉的案板,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團,塞進刻花的木模,那糍粑就成形了。
剛做好的糍粑是軟的,從木模里拿出來後,手腕一抖,糍粑在空中轉上幾個圈,圓圓地落在曬席上,再蓋上被單,溫度降下來後就好了。做糍粑很講究,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做得光滑,美觀。小糍粑做完後,由心靈手巧最會做糍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糍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徵「五穀豐登」,又顯示農家人大方。

湘西土家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打糯米糍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講究,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光滑,美觀。
糍粑,湘西一般在的冬日裡才能吃到,吃它的方法很多。最過癮的吃法,就是烤糍粑,冬日的湘西陰寒潮濕,為了作熱取暖,一般人家都會燃起火爐火桶。糍粑便是放在其中的火盆木炭上烤炙的,火盆通常有鐵架,沒有我們就用火鉗作支架。似乎有倔性的糍粑,讓它軟化可不容易。烤糍粑的過程,最考驗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糍粑得放在微微明滅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氣不能太大,要不然外皮烤焦,內里卻是生硬的。而且要不停的翻邊倒面,使它兩面均勻受熱。受熱後的糍粑可不是好對付的,熾熱的高溫黏著你的手指燙,燙得人幾乎斷了想吃的念頭。但一想入口綿軟香甜,又不得不就範。糍粑在火氣下催的漸漸鼓脹,表皮微微隆起,像一個大包子似的糍粑就大功告成了。此時將表皮弄破,會有一股白氣升騰,可見內里雪白,拿在手裡軟乎乎的,心裡升騰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時可就別太心急,以免燙了口舌。
具體做法
糯米洗凈蒸熟。
茶油中放入黃色的蜂蠟,加熱融化,塗抹在桌面、門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
糍粑做法
把糯米放進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搗。糯米粘性很強,一般是兩個強壯的男人來,一上一下地「打」。大冬天的,光著膀子還要流汗。
糯米搗成泥以後,取出放在桌子上,乘熱揪出拳頭大的米團,壓扁成餅,再用門板加重物壓住,等糯米涼了就成型了。
糍粑可以存放很長時間,如果放在大水缸里,用水浸泡,定時換水,可以吃到六七月份。
烤好的糍粑可粘糖,或將糖灌入糍粑中,等其中的熱度將糖溶成糖水,此時糍粑入口甜香無比。糖是常見的白砂糖,如有土製的紅糖片,那就更好。也可將糍粑中裹入豆腐乳(湘西叫霉豆腐),薄薄的鋪上一層,如有廚房設備,糍粑亦可用油煎熟吃, 切塊用甜酒煮熟吃,各有風味。
四川--打糍粑一般都是中秋節,四川涼糍粑色香味俱佳,糯軟醇甜,入口涼爽,沁人心脾。
把蒸熟的糯米導入石舀里,用蘆竹把糯米搗碎,再撒上少量糯米粉,趁熱壓成大的圓餅。其中農村多用火烤,俗稱燒糍粑,非常香脆。
剩下的多餘糍粑可以留到日後加雞蛋或者醪糟(也叫甜酒,是用糯米做成的米酒)煮來吃,比較甜。
製作方法:
1、把糯米淘洗干凈,用溫水泡二三個小時,控干水後裝入飯甑內,用旺火蒸熟,然後,將熟米飯放入石礁窩內。舂茸成糍粑,用熱的帕子搭蓋。
2、把芝麻粉、蜜桂花、白糖、食用桃紅色素拌勻,製成芝麻糖。再把黃豆炒熟,磨成粉待用。

3、糍粑放在案板上晾涼後,分成兩半,一半放在撒有黃豆粉的案板上,攤開壓平成片,將「洗沙」均勻地抹上。將另一半糍粑成大小、厚薄差不多的片,蓋在其上,再把芝麻糖撒在面上,切成塊就可以了。
雲南
糍粑稍大,直徑20cm左右,可任意切成小塊,用炭火加熱,之後蘸蜂蜜或把蜂蜜放入糍粑,也可以用紅糖白糖代替蜂蜜,ps:要吃快一點,蜂蜜會從固體變成液體,糍粑會從燙手變成硬塊。

㈨ 光山哪家的小吃比較好吃都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喜歡吃冬瓜嗎?我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先把冬切8八公分長1工分厚的條,在放水裡面燙熟,記著把冬瓜條先放進水裡,不要等水開了在放。等水開以後就撈起來,不要太軟。然後放冷水裡面涼一下在撈出來把水困干就好了。然後就是加料了啊/料很簡單的,就是;白糖。醋精。橙飲料濃漿。果珍粉就這幾種了不過果珍粉必須是橙味的。最後就是把這幾種料和冬瓜條一起拌好就行了/味道就安自己的喜歡了,不過基本味是酸甜味了。很好吃的。起試試看啊?

㈩ 光山縣城有什麼好吃的

你錯了 光山人不說河南話啊 只說光普 去吃吃煲仔飯 還不錯 片片魚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