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熊掌為什麼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熊掌為什麼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4-11 17:14:58

1. 孟子為什麼要「舍魚而取熊掌」

我想這道理不難理解:因為熊掌遠遠比魚要珍貴得多。魚雖然也愛吃,說不定還更愛吃,但熊掌更珍貴,更不易得到,當然就「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了!但我們不能誤解是孟子貪吃,他只不過是用熊掌來比喻「義」是比「生」更重要更珍貴而已。因為許多人都認為生命最寶貴,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了,生命才好比是熊掌。但孟老夫子說:「不!義才是熊掌!與義相比,生命即使寶貴,也只是魚與熊掌相比而已!」
所以,我認為,之所以要舍魚而取熊掌是為了突出「義」比「生」更要珍貴百倍。
熊掌比魚珍貴得多是有歷史記載作依據的:

(一)熊掌即使在春秋時也是宮廷美食,各國國君都設有專門「燔熊掌(也叫熊蹯)」的廚師。烹飪熊掌要有很高的技術,火候很不好控制,所以經常有宮廷廚師因為烤不熟而被暴君處死的例子。如《左傳●宣二年》:「晉靈公不君,......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

(二)由於熊掌好吃又珍貴,楚國有一個國君因為臣下叛亂死在臨頭時,還要求讓他吃了熊掌再死。《左傳●文二年》「冬,十月,以宮甲圍(楚)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

(三)而魚在當時卻很容易獲得,因為捕魚技術已經很高明,甚至太高明了,使用了「數罟」(密網)而遭到孟子的反對。《孟子·梁惠王上》記載:這位夫子曾經對梁惠王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在孟子看來,只要合理捕撈(用今天的話就是有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魚是捕不完吃不完的。

(四)由於魚捕得多,不珍貴,吃不完或賣不完,還常常加工成為干魚或咸魚,古代稱為「鮑魚」。咸魚放久了變臭了是常有的事。這就是為什麼古人會說「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而不說「如入咸熊掌之市,久而不聞其臭」的原因。

2. 考考你們:熊掌是左掌好還是右掌好為什麼

當然是右掌了,在它吃蜂蜜時,右手會被蜜蜂蜇到,現在蜜蜂科學研究發現他的小尾勾可以用來醫療嗎?長時間對熊的身體也有好處,所以是右掌,但也不排除左撇子的狗熊啊^_^

3. 古語有雲: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我納悶的是:熊掌是不是很好吃或者非常有營養呢

熊掌是很有營養的!熊餓了的時候添自己腳掌就可以抵一段時間! 但是樓主說的那不是古人在討論魚和熊掌,而是一種比擬手法!和忠孝不能兩全差不多!

4. 古代四大醜女,熊掌為什麼能吃

她叫黃月英,雖然有點丑但是個才女,諸葛亮看中的也是她的才氣,事實上,他們很相愛

5. 古人為什麼吃熊掌

我覺得吧,古時人們認為熊很兇,不像熊貓那樣溫順。熊傷人事件常發生,所以獵人們經常獵殺熊,因而吃熊掌或把熊掌奉送給別人吃,都凸顯自己高人一等,十分厲害。而老虎比熊更要兇殘,人們一是不敢獵殺,二是老虎離人居住的地方遠,它在森林裡,不常出來害人。

6. 楚成王死之前為什麼想要吃熊掌

與趙武靈王一樣在立儲、易儲事件上犯糊塗的還有楚成王,楚成王在楚國歷史上是比較有名的一個國君,他的對手也都是春秋戰國時期響當當的人物。歷史進入春秋時期,爭霸成為主旋律,自稱蠻夷的楚國自然也不甘落後,楚國到了楚成王時期已經開始向北向東擴張,對中原諸侯國造成了不小的威脅,而楚成王稱霸的第一個對手就是齊桓公。

楚成王的擴張是避開齊國的,但是齊國卻還是要找楚國的麻煩,比如公元前656年,齊桓公借口被自己送回家的媳婦再婚而攻打蔡國,順便領著八國聯軍准備攻打楚國,楚成王就派出使者說這不是風馬牛不相及嗎?管仲就把三百多年前周昭王南征而死的事情拿出來做理由,最終雙方簽訂了盟約。

好不容易等到齊桓公死了,宋襄公又想稱霸,於是和楚國有了摩擦,楚成王抓了宋襄公,後來又和宋襄公有了泓之戰,也就是在這一戰中,宋襄公完全按照禮儀來和楚國對戰,以此有了所謂的“蠢豬式的仁義”,其結果就是楚成王大勝,但是楚國即便取得了勝利但仍舊無緣霸主,因為很快晉國就來爭一爭這個霸主的位子。


楚成王想吃熊掌必然是有這個原因的,利用廚師做熊掌的這個時間脫困,畢竟誰都不想死,如果有機會活必然會抓住任何的機會,但很顯然,商臣和潘崇不肯給楚成王機會。

當然楚成王想在臨死之前吃熊掌,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喜歡吃熊掌。春秋戰國時期吃熊掌是很普遍的,晉靈公也是熊掌愛好者,但是晉靈公實在不是一個能等待的人,而熊掌做熟花費的時間又實在是長,在廚師做熊掌的時候,晉靈公一個勁催促,以至於廚師被逼無奈將半熟的熊掌就端了上來,然後晉靈公就殺了廚師。

楚成王覺得,人都要快死了,怎麼也要在最後享受一回,滿足口腹之慾也是好的,正是出於這兩個原因,楚成王才要求在臨死的時候吃一次熊掌。說起來,楚成王也真的是自己作死,如果當初聽了子上的話,也就不會又後來的這一出了。要知道楚成王在楚國國君的位子上做了47年,年齡至少在六十歲以上了,如果不出意外,他能老死在國君的位子上,然後兒子繼位,可偏偏有了這一出。

7. 熊掌與魚哪個好吃

沒人不知道熊掌,但很少有人吃過熊掌。於是一提起熊掌,便覺得很神秘。
熊掌的知名度來源於《孟子》。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現在吃魚是舉手之勞,但在古代要抓一條魚難乎其難。行有車,食有魚,那是王公貴族的生活特徵,有了熊掌可以舍棄魚,可見熊掌的珍貴。
「文革」即將開始之際,林彪發表過一次長篇講話。他用階級斗爭的觀點,提醒大家防止宮廷政變,為此舉了很多政變的例子。其中講到了一個故事:公元前626 年,楚成王的兒子為奪王位要殺掉父親,楚成王提了一個要求:我已安排炊事員烹煮熊掌,能否讓我吃了熊掌再死。兒子戳穿了老子的企圖:熊掌不是一下子就煮得熟的,你想拖延時間是嗎?於是楚成王連吃熊掌的要求也沒能得到滿足,便被送到了陰曹地府。「熊掌難熟」的說法由此流傳開來。
楚成王死後20 年,晉國有位晉靈公,生性殘暴,一次因廚師煮熊掌沒煮透熟,竟一劍將廚師砍死了。此事記在《左傳》,客觀上對熊掌進行了一次強化宣傳。
熊掌為何名貴?原來熊於冬眠之前,用前掌踐踏蜂蜜和螞蟻,充分貯藏食物,以供冬眠時舔食。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十一里就說:「熊……冬日蟄(冬眠)時不食,飢則舐其掌,故其美在掌。」近人唐魯孫也說:「黑熊能人立而行,前掌特別靈活,冬眠的時候,用一隻前掌抵住穀道(肛門,編者注),另一掌就專供舐吮,今年用左前掌,明年一定換右前掌……一隻掌一冬不動,一隻掌天天舐之不停,唾液精華日夜浸潤,此掌肥腴厚潤是自然的了。」
春秋時代的諸侯講究吃炙熊掌,炙法早已失傳,後人吃熊掌以燉煮為主。
新割得熊掌不能立刻就吃,至少要放一年等到徹底干透才能煮食。收藏熊掌也有一套方法:割下熊掌以後以粗布或草紙把血水擦乾(不能碰到水),而後准備一個大口瓷壇,先用石灰墊底,再鋪上一層厚厚的炒米,放入熊掌後,四周用炒米塞嚴,上面再放石灰封口,擱上一兩年後,取出洗凈烹食。
熊掌洗凈後得去毛,方法是用濕泥把熊掌包住,放入爐火里燒,等泥干透剝落, 熊毛便干凈了。熊掌收拾干凈後,要先抹上一層厚厚的蜂蜜(使其較易煮爛),而後在文火上煮一個小時,這時熊掌會比原來大上一倍多,而且變得柔軟了,此時,再取出剝皮取肉。熊掌皮難剝,剝皮是對廚師技術的一大考驗;取出掌肉後放在鍋里用慢火煮,等煮得有些軟了,又停火讓它完全冷卻,冷後再煮,煮後再停。三四次後,可以加山雞、鵪鶉、禾花雀、香菇和冬筍等配料,和整隻熊掌一起燉煮;也可以把熊掌切片和這些配料一起煮下鍋。因為熊掌本身沒有味道,必須藉助這些配料入味。大約燉煮八九小時,掌肉幾乎融化了,這道名菜也大功告成了。
說到這里再回顧當年楚成王所提吃熊掌的要求,也就不難理解了:熊掌由生到熟要十幾個小時,到時候不僅大飽口福,說不定救兵也來了。可惜他的如意算盤沒有打成。
不說楚成王,只說熊掌。人們如此費力地烹煮熊掌,說明熊掌口味極好,營養保健價值極高。的確,熊掌滋味甘肥,膠質極豐,像煮足火候的肥豬肉,又滑又軟,但沒有肥豬肉的油膩。廣東上好的筵席只重魚翅,沒有熊掌,北京菜則以熊掌為貴。熊掌最滋補了,秋風一起,吃幾次熊掌,一冬都不覺得冷。但熊掌只能吃前掌,還得吃舐蜜的那隻前掌。所以煮熊掌時,一定兩只分鍋而燉,據說抵住穀道的那一隻,燉好後總帶點臭味。
然而現實生活中,熊已經很稀罕,熊掌更是奇缺,對一般人來說,那帶臭味的熊掌也無法吃到。

8. 熊不是國家保護動物嗎為什麼還有人吃熊掌啊

因為自古以來熊掌就是一道美食,現在有錢的人多了,都追求口腹之慾,所以吃熊掌。

9. 熊掌什麼味道

熊掌自身是沒有什麼味道的,就好像一大塊牛筋,關鍵是要煮爛了,而且還要有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