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銅陵大通美食城有什麼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銅陵大通美食城有什麼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3-06-19 14:05:11

Ⅰ 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

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匯總」

安徽各城市特色美食,你吃過幾個呢?以下為您匯總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歡迎瀏覽!

宿州

蕭縣麵皮

麵皮,是蕭縣一大特色小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磨成米漿,加水稀調相宜,上特製的籠蒸熟,待冷卻後切成細條。麵皮吃法很多,除涼食外,還可晾乾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與蝦片媲美。還有炒、燴等吃法。

六安

大救駕

大救駕,是安徽省壽縣的名產,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製作大救駕的主要材料有:豬板油、金橘餅、核桃仁、青梅、青紅絲、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經過特殊的工藝加工而成。這種點心形狀獨特,其形扁圓,中間呈急流漩渦狀,多層花酥疊起,猶如金絲盤繞,清晰不亂,色澤乳白滋潤。品嘗起來,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膩,而且含多種果香味,深受群眾喜愛。

亳州

渦陽干扣面

渦陽干扣面,是渦陽的一種獨具風味的麵食,以煮熟的黃豆芽作鋪墊,配以蒜汁、蔥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醬油等為底料,煮熟的面條如雀巢一樣覆蓋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攪伴以後即可。干扣面成為渦陽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風景,有過往商賈來渦必吃干扣面、“不吃干扣面枉來老子故里”之說。

池州

九華素餅

九華素餅,是安徽九華山著名的漢族小吃,當地知名特產,是用九華山上的素食、黃精、綠豆粉製作。九華素餅外皮酥脆不油膩,加入九華山的野生黃精,不是調味劑,而是生長在九華山上的一種百合科草本植物,肉質肥大。黃精加工後加入素餅當中,可以使餅更加油潤,而且氣味芳香,味道清甜。

滁州

管壩牛肉

管壩牛肉,是全椒傳統清真菜餚。管壩是全椒縣西部的一山鄉,回民聚居地,這里的回民宰殺、加工牛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自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

秦欄鹵鵝

秦欄鹵鵝,安徽省天長市秦欄鎮特產,傳有百年歷史。其肉酥嫩,清香撲鼻,老少咸宜,別具風味。

雷官板鴨

雷官板鴨,是安徽省來安縣水鄉小鎮雷官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名菜,因其產地來安縣雷官集而得名。起源於清同治年間,板鴨製作採用宰、鹵、晾、煮四道工序。板鴨外表色澤光潔,呈乳白色,食之肥而不膩,松嫩可口,鹹淡適中,味鮮醇香,誘人進食。

定遠橋尾

“橋尾”是定遠縣一種特產,臘肉中的佼佼者。因選用豬臀(尾)部的肥瘦肉,產於爐橋鎮,故名“定遠橋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小魚貼餅

小魚貼餅是來安縣的一道名菜。選用水庫邊剛釣上來的新鮮小魚,燒制完成後,在鍋邊貼上一圈面餅,將湯汁澆在面餅上,別具風味。

合肥

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是合肥著名的傳統小吃,民間節日祭品。每年農歷.為送灶節,當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餅,用豆乾,肉,蔬菜或鹹菜等為餡,用素油煎出舉家共食,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白切

白切,是合肥四大名點之一,白切片薄甜脆、質白透明,口感酥脆,甜而不膩,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為優質名點,後也有用黑芝麻製作,墨黑如漆,滋補養身,故又叫黑切,個統稱白(黑)切。

曹操雞(逍遙雞)

曹操雞,是始創於三國時期安徽合肥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此菜系經宰殺整型、塗蜜油炸後,再經配料鹵煮入味,直燜至酥爛,肉骨脫離。出鍋成品色澤紅潤,香氣濃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觀。吃時抖腿掉肉,骨酥肉爛,滋味特美,且食後余香滿口。因而,以其獨具一格風味,受到來合肥旅遊的中外食客好評,曾留言贊美:“名不虛傳,堪稱一絕”。

包公魚

包公魚,是安徽的一道漢族名菜,屬於冷盤類,此菜色澤醬紅,骨酥肉爛,入口即化,酥香兩味,俱在其中。包公魚是合肥的特色美食,主要取材是生長在合肥包河的一種鯽魚,只因魚背是黑色的,人們看到它,便聯想了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包公大人,於是又送它一個“包公魚”的美名。

李鴻章大雜燴

李鴻章大雜燴,是合肥名菜,此菜風靡全國,是採用多種食材一起烹飪而成的。相傳李鴻章去俄國參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並順訪歐美,每日三頓吃西餐,很不習慣。在到歐美後,便吩咐隨行廚師將在當地購來的蔬菜、肉食等,按照中國菜餚的烹制方法“一鍋煮”。因此故名為李鴻章大雜燴。

蕪湖

耿福興酥燒餅

耿福興酥燒餅,是蕪湖著名小吃,以香、酥、脆的風味特色遠近馳名,譽滿長江沿岸,已經近年歷史。成品的酥燒餅兩面如蟹殼黃,里外酥,型美味香,酥脆爽口。鹹的腰型邊呈橢圓、油蔥香濃,油而不膩,甜的圓而飽滿,甜潤爽口,是早點及茶餘飯後老少咸宜的小吃佳品。

丫山藕塘

藕糖,是一種高雅精細的傳統食品,外形成圓柱狀,長短同香煙,粗細同手指,因其內有細孔,形似藕節而得名。丫山藕糖,脆嫩松酥,香甜可口。在吃法上,丫山藕糖也特有講究,吃時需要把藕糖含在嘴裡,慢慢吹出三口熱氣,然後再輕輕咬嚼。如若不然,貪吃心切,則會弄得滿嘴都是糖屑,很是尷尬。

無為板鴨

無為板鴨,又稱無為熏鴨,是無為縣傳統清真名食,早在清代道光年間就聞名於世,距今已有年歷史。板鴨是無為的“名片”,在無為,做板鴨的不計其數,其中的城南馬家、城東燕家,開城鎮的何家,可謂婦孺皆知的老字型大小,鹵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傳,從不示人。

蚌埠

金塗山燒全雞

蚌埠“金塗山燒全雞“是發明專利產品,風味獨特。原料精選皖北,豫東,魯南等地農家散養的一年以上的健壯雄草雞,配一三十多種名貴香料,精鹽,植物油,調料等。經二十一道工序,以文武火精久耗時燒制而成。

淮南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實為素菜之珍品。豆腐起源於淮南王劉安時期八公山一帶,即淮南市八公山區與壽縣的交界地,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中質量最好的數八公山和壽縣一帶,叫做“八公山豆腐”。這種豆腐採用純黃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製而成。當地農民製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群眾歡迎。

淮南牛肉湯

安徽名吃、淮南一絕——淮南牛肉湯是蘇豫魯皖滬一帶家喻戶曉的名小吃,據傳源自清宮御膳秘方,融入“以食養身”的現代食補理念創制而成。淮南地處淮河南岸,毗鄰淮南岸邊,盛養牛羊,當地古溝一帶又是回民居住地,對牛肉酷愛。對牛肉的加工也有獨到之處,牛肉湯更是淮上人家美味佳餚,早餐的最主要食品,風靡江淮大地,形成獨具風味的地方小吃。

馬鞍山

當塗大肉面

當塗大肉面,是當塗縣當地的特色小吃,歷史悠久,又稱大肉面,於上世紀年代中期落戶於國道當塗段,客人主要是路上跑車人,大肉面汁濃味醇、肥而不膩,名聲漸漸傳開,也因而得名“大肉面”、“當塗大肉面”。如今,當塗大肉面已經是馬鞍山眾多小吃中備受市民青睞的佳品之一。

和縣炸牛肉

炸牛肉,是和縣傳統特產名餚,有多年歷史。元末明初,回民從西北和沿海移居和州,引入“炸牛肉”製作方法。在製作過程中,即將肉按其紋路橫切成半寸長、半分寬、二分厚的肉片,再入水煮肉待滾後晾乾,經油炸並加佐料紅燒即成。入盤時肉色金黃、鮮嫩味美。

採石磯茶干

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是清朝貢品之一。茶干選用優質大豆、甘草等十幾種天然材料精製而成。且色澤醬紅、細嚼味長、回味持久、有韌性、對折不斷等特色。

淮北

百善硬面大卷

百善硬面大卷,是濉溪縣傳統小吃,有數百年歷史,硬面大卷製作工藝比較復雜,以其“大、硬、形狀美觀、口感筋道”而遠近聞名。這種麵食的起源,與百善處於古隋堤故道的歷史密不可分。古鎮過往客商多,美食自不可少,且為了攜帶、保存方便,就催生了硬面大卷。百善硬面大卷的創始人已無法考證,只知近代百善鎮上製作硬面大卷的師傅們,以謝、劉二姓居多。

濉溪烙饃

烙饃,是皖北的一種食品,類似煎餅又和煎餅不同。烙饃是用未發酵的麵粉和成柔軟的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厚度約.厘米,直徑約厘米左右的圓形。在一塊圓形中間稍微突起的`鐵板上烙熟的,一般管這種鐵板叫做“鏊”。烙饃吃起來柔韌、筋軟、有嚼頭,既壓餓,也有健齒作用。

雙堆魚面

濉溪雙堆面魚是民間的傳統主食之一,面魚並不是魚,是淮北地區的一種麵食。因為撥到鍋里的一個個面魚兒十分均勻,樣子都是一頭尖,確有幾分像小魚兒,所以人們以其形似,便把這種麵食稱作“面魚”。

銅陵

銅陵大腸面

銅陵大腸面,是銅陵當地非常有名的一道特色小吃,製作簡單,味道鮮美。

大通茶干

通茶干是安徽銅陵大通鎮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它形方如牌、體薄如紙,色艷味濃,鮮美耐嚼,飲茶待客饋親贈友皆宜。 大通茶干,明朝就開始生產,已有多年的歷史。由於大通鎮系通往佛教聖地九華山的必經之路,全國各地以及韓國、印度等國朝聖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購買一些大通茶干。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嘗過大通茶干,從此,大通茶乾的身價更是扶搖直上了。

安慶

頂雪貢糕

頂雪貢糕,是懷寧縣傳統名產,因其色如高山之巔白雪,故名“頂雪糕”,清朝光緒年間作為貢品進京,遂稱“頂雪貢糕”。

黃山

屯溪醉蟹

屯溪醉蟹,是安徽省漢族名菜,屬沿江菜系,已有多年的歷史。屯溪醉蟹個體完整,色澤青中泛黃,肉質細嫩,味極鮮美,酒香濃郁,回味甘甜,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兩個月而不變質。

黃山臭鱖魚

黃山臭鱖魚,又名腌鮮鱖魚,所謂“腌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肉質又醇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

黃山燒餅

黃山燒餅,又名“蟹殼黃燒餅”、“救駕燒餅”,“皇印燒餅”,是安徽徽州漢族傳統名吃,盛行於古徽州地區及周邊部分地區。用上等白麵粉與素油攪拌作皮,選嫩乾菜和肥膘肉為餡,芝麻撒面,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爐中,貼於爐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爐餅”。因餅形小巧飽滿,呈黃色,似蟹殼,故俗稱“小燒餅”和“蟹殼黃”。

阜陽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由於它起源於太和縣,加之又是在鐵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這個名字。

格拉條

格拉條,大概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ela),而這種類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

枕頭饃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每個長約-.市尺,寬約.-.市尺,厚約.-.市尺,重約-斤,堪稱饃中之王。阜陽枕頭饃系選用精細麵粉,精工蒸制而成。饃焦呈金黃色,似油炸一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濕潤柔筋,干而不燥,松軟而又耐嚼。



;

Ⅱ 銅陵有什麼特色小吃

學小吃的項目太多了 ,你可以找專門的小吃培訓學校去,有指導創業老師會為你推薦,學的話,根據你學的項目 ,有的快幾天就可以,一般不會超過3個月 學校吧 建議 選擇比較知名度的培訓學校去實地考察下,無論老師的教學水平 和學習的內容 還是口味還有幫扶項目,都會更完善些,學起來也會安心

Ⅲ 銅陵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銅陵美食如下:

1、大通茶干。其特點為形方如牌,體薄如紙,色艷味濃,鮮美耐嚼,有火腿、蝦米、蒲包、臭豆腐乾等多種,飲茶待客饋親贈友皆宜。大通茶干明朝時就開始生產,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大通鎮時通往佛教聖地九華山的必經之路,全國各地以及韓國、印度等國朝聖拜佛唯肆的香客,因吃素食之需,都要購買一些大通茶干。

2、銅陵野雀舌茶葉。其特點為外形微扁,形似雀舌,色澤翠綠,滋味嫩爽,湯色淺綠明亮。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就盛產雀舌茶,傳說中,乾隆皇帝品嘗後,譽為「江南佳品,野雀舌」。

3、生薑。姜是銅陵八寶之慎山滾一,其特點為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細脆嫩,香味濃烈。寬余用銅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乾薑等一直是暢銷品。尤其是糖冰姜,為銅陵外貿產品之一。

4、汀洲大豆。汀洲大豆是銅陵地方的優良品種,原名平頭黃,有大平頭黃和小平頭黃兩個品系。蛋白質含量比一般的大豆要高,脂肪含量比一般大豆品種含量略低。

Ⅳ 銅陵哪裡最繁華 最熱鬧 還有哪裡有好吃的東西哈 有沒有美食 和好玩的地方啊 謝謝了

白天比較繁華的是步行街那裡,小吃也多,商場之類的在哪裡比較集中。三聯後面那條小巷裡的春蘭辣的爽的米線味道很好吶,附近的小鄭燒烤也不錯,還有那裡的淮南牛肉湯也要嘗嘗
晚上的話在銅庄肯定很熱鬧,那裡大排檔很多吶,晚晚客滿,特別是夏天家裡都嫌熱不怎麼做飯。那裡最名的是黃師傅龍蝦店,但是個人覺得它對面的盱眙龍蝦店的小蝦球更好吃點

Ⅳ 銅陵有什麼好吃的

銅陵白姜
銅陵生薑系銅陵「八寶」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銅陵生薑經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科學鑒定,屬白姜,排姜類型。鮮姜皮為白略呈黃色,姜塊成佛手狀,瓣粗肥厚。姜指飽滿,色白鮮嫩汁多,味辣而不嗆口,屬多功能食用產品。銅陵生薑以「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等特色而久負盛名。
銅陵生薑的營養十分豐富。據化驗資料分析,生薑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還含有蛋白質1.4%、糖8%、脂肪0.7%。此外還有人體所必須的鈣、磷、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抗壞血栓和無機鹽等營養成分。老薑具有健胃、止血、順氣去寒、化痰解毒、發汗消熱、調味蔬菜、增進食慾等功能。銅陵人喜食生薑,並視生薑為良葯,銅陵有民謠:「一片生薑,勝過丹方」、「一杯姜湯,老少健康」。
銅陵產姜的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就有種植。在北宋年代,銅陵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生薑著名產區,並被列入朝廷貢品。據嘉靖〈銅陵縣志〉記載,明代銅陵生薑已成為「熱門」特產。「邑產姜、蒜、薴麻、丹皮之類,近亦間有販賈者,但遠人市販者居多。」(清.趙錦風〈俗篇.新城記〉)。清順治13年(1656年),〈銅陵縣志.物產〉記載,當時姜的產量「每歲不下十萬擔」。 至民國年間,年產量約720噸左右。時大通經營生薑的私營行商有6家,每年采購鮮姜銷往安慶、蕪湖、鎮江、揚州等地,象安慶的「胡玉美」、揚州的「四美」、鎮江的「恆順」等有名的醬園采購銅陵生薑,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醬姜等。建國初,生薑仍以私商經營。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糧食生產,生薑種植面積受到影響,生產量亦減。80年代,在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指導下,面積與產量均不斷增長,生薑除供銷社收購一部分外,大都為醬園長直接至產地收購,或姜農運至市場自銷。1964~1990年,供銷部門收購量最大的為1966年,計收購60800公斤,最少為1978年,僅收購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種植面積徘徊在200畝左右,年產生薑一般為150噸左右。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生薑種植發展較快,1980年種姜315畝,總產324.3噸;1985年種姜945畝,總產1122.6噸;1990年種姜1362畝,單產1113公斤,總產量1516噸。隨著生薑產業化開展的有聲有色,成效顯著,姜農種姜積極性空前高漲,2005年生薑的種植面積已達到8000畝,總產量達到1萬多噸。涌現出一批龍頭企業,產品有五大類40多個品種。「銅官樂」牌開胃姜、富硒銅陵白姜,「和平」糖醋姜獲得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稱號,「大院」牌糖醋姜獲安徽特色農產品稱號。姜製品銷售范圍為周邊縣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歐盟等市場。

銅陵鳳丹
銅陵丹皮主要出產於新橋鎮和金榔鄉,其中新橋鎮鳳凰山地區的鳳凰、牡丹、陶鳳三個村,由於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所產的丹皮被歷代醫葯實踐證明為葯效最好。《中葯大辭典》明文記載:「安徽省銅陵鳳凰山所產丹皮質量最佳」,故稱鳳丹。
鳳凰山地區位於長江南岸,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光照充足,土質為金沙土質(該土質在分類學上命名為紅壤性麻砂土),適宜丹皮種植,且該地區又無工業和化肥農葯污染,植保保護較好,所以種出的丹皮質量好,經濟價值高。
銅陵鳳丹種植歷史悠久,據史考,在崇禎年間(1628-1644年)鳳凰山地區的牡丹皮生產發展到相當規模,到清代,鳳凰山的三條沖東山、西山地區已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牡丹皮生產地區,鳳丹也成為名貴出口特產,據清代撰修的《銅陵縣志》把生產牡丹皮列為本縣主要物產之一,「邑產、姜、蒜、薴麻、丹皮之類,近亦間有服賈者,但遠人市販者居多」的記載,同治年間(1862~1872年)銅陵牡丹皮一度緊銷,鳳丹皮市價昂貴近達「萬斤稻穀易其擔」,清末民初年間,是銅陵歷史上丹皮生產的鼎盛時期,1924~1926年間,產量曾達700噸,以後由於時局動盪,丹皮運銷困難,丹皮產量逐年下降,1949年銅陵鳳丹僅產21噸,解放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丹皮生產,從1953年開始,牡丹皮生產列為國家統一購銷物資,價格穩定,國內外需求量大,1985年種植面積256.2公頃,產量達113.9噸,1992年產丹皮591噸,1995年丹皮937噸,2000年產丹1140噸,解放後至八十年代丹皮是由國家葯材公司統一收購、經銷;進入九十年代則有不少個體葯材經銷商參與經銷。1992年國家農業部授予新橋鎮鳳凰山地區中國南方牡丹商品基地,使我市丹皮種植及生產得到長足的發展。目前已有一萬畝生態牡丹園,年產牡丹皮1000噸,其中鳳丹700噸,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丹皮受主要出口地區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價格大跌。
鳳丹所含的化學成份有芍葯甙、丹皮酚、丹皮甙、丹皮多糖、苯甲酸、甾醇、揮發油等多種物;其中丹皮酚含量的高低是檢驗丹皮品質優劣的主要指標,我市目前主要加工產品為丹皮酚,用來做抗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葯物,還可作為牙膏、香皂、花露水等日化產品添加劑,如食品防腐、衛生保健等方面大有市場潛力。
1998、2002年銅陵縣醫葯有限公司「銅鳳」牌鳳丹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農產品」。1999年,「鳳丹皮」作為國家「農協會」的指定產品,參展北京國家「農博會」。作為安徽省名牌農產品,「鳳丹皮」還先後參加了在廣洲、西安、上海、深圳、珠海、合肥等地農產品展銷會。

銅陵茶干
銅陵茶干在本市及周邊有一定的消費基礎及美譽度,它是近幾年興起的名優農產品。特點口感細膩、久嚼不爛、營養豐富,回味元窮,適宜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人群食用。
銅陵茶干主要有銅陵月亮食品公司和銅陵八寶食品有限公司生產。
銅陵月亮食品公司產品有三大系列十二種新品種。(一)休閑系列:45g麻辣、65g無糖80g五香、80g雞汁、80g低脂、110g高鈣。(二)烹調系列:150g原味、300g五香、400g高鈣、500g烹調食用干。(三)禮品系列:20袋裝五品種小禮盒、26袋裝五品種大禮盒。2000,2004年銅陵「月亮」牌茶干獲安徽名牌農產品稱號。產品已打入南京、合肥、蕪湖等大中城市,並成功入駐沃爾瑪國際大賣場及南京蘇果超市。
銅陵八寶食品有限公司主導產品金八寶豆乾有400g、227g、200g、148g、80g、118g、45g麻辣茶干、80g香乾、110g火腿干、98g麻辣串。茶干銷往上海聯華、南京蘇果超市公司、深圳華潤、深圳萬家、深圳百佳、家樂福、中國沃爾瑪等中國知名超市公司。

銅陵野雀舌
銅陵野雀舌茶簡稱野雀舌,為歷史名茶,屬綠茶類。乾隆飲後譽為「江南佳茗」。
野雀舌在明未至清未年間就有生產,民國十一年(1922年)記載:(安徽省六十縣產業調查表)野雀舌,產銅官山和東鄉、西鄉等山區。制茶方法:以生葉用火烘焙,茶葉質量:質濃而味清香,惟所產甚少,年產百擔,每擔百元,銷售蕪湖順安。┉┉但以後野雀舌工藝失傳「。
1987年高級農藝師解子桂女士創意策劃了名優茶開發項目,提出新的制茶工藝設計,對歷史名茶野雀舌進行恢復和研製。1992年2月28日市農經委邀請了省內外茶葉專家對開發名優茶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1992年4月22日及1993年4月20日野雀舌樣二次送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示中心鑒評,認定為名茶評語:外形微扁、形似矛、嫩香、滋味鮮爽、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明亮。生化及衛生指標均達到國家規定標准。1993年松蘭茶也鑒評為名優綠茶。
野雀舌1997年注冊為五松山牌,1999年2月茶名又進行注冊,1999年在市農經的組織下,又邀請了省內外著名茶葉專家、市技術監督局、市科委、農委有關專家對五松山牌野雀舌Q/WSC-01-1999、松蘭Q/WSC-02-1999進行了審定;並由市技術監督局備案(QB328-1999、QB329-1999)。
野雀舌從1987年-1992年平均年產量331千克左右;1993-1998年,平均年產量穩定在450-500千克;一直未達到5000千克的歷史年產最高水平。松蘭茶1991年-1993年平均年產量918千克左右;1994-1998年,平均年產量穩定在15-20噸;2000年以後一直穩定在70-80噸。
野雀舌茶由五松茶林場組織生產。野雀舌茶及松蘭茶1992年、1995年兩次獲得省級名茶並授予優質農產品稱號;1992年獲銅陵科技一等獎;1993年獲安徽省星火四等獎;1994年榮獲首屆「中茶杯」一等獎;1995年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1999、2001年連續兩年獲得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農產品。松蘭茶1995年獲銅陵科技進步三等獎。

Ⅵ 安徽銅陵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美食呢

安徽銅陵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美食呢?安徽銅陵特色美食品種繁多,歷史悠久,獨具地方特色。在當地到處都能找到美食的身影,實惠又美味,今天小編分享安徽銅陵這些不為人知的美食,一起來看看吧。

五、銅陵白姜

銅陵產姜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在此之前,小編只知道生薑是用來做菜的,沒有想到還能腌著泡著吃。口感脆嫩,幾乎沒有纖維,特殊的質地也造就了這里特殊的吃薑的方式,當地的特色吃法有兩種口味,糖醋白姜酸酸甜甜,醬汁姜咸香下飯,鮮嫩可口。

六、銅陵茶干

銅陵大通鎮有一種風味獨特的傳統風味食品——大通茶干,聞起來有一絲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外皮是深紫黑色,掰開後,裡面是淺褐色,很結實,嚼起來很有咬勁,越嚼越香,銅陵人愛吃茶干,不論是當早茶點心,還是切成絲配著炒菜,都讓人百吃不厭。

七、樅陽粉蒸肉

粉蒸肉在小編我家鄉樅陽還有個別名叫「榨肉」,記得小時候能吃一口粉蒸肉簡直是上天賜予的最大的幸福,樅陽粉蒸肉吃起來香甜軟酥,肥而不膩,口感好極了,讓人回味無窮,是一道非常具有銅陵特色的美食,來安徽銅陵的你,一定不能錯過哦!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安徽銅陵這些不為人知的美食,你還知道哪些?記得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