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竹筒糯米飯的做法大全
竹筒飯,用山蘭稻(一種旱稻)「香米」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
竹筒飯的煮法頗具有野炊特點,即砍下一節竹筒 ,裝進適量的山蘭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時,飯就熟了。劈開竹筒,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用餐時破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飯」。如果把豬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適量鹽巴放進竹筒烤成香糯飯,異香撲鼻,是招待貴賓的珍貴美食品。
中文名
竹筒飯
口味
濃香
主要食材
米飯,豬肉
種類
普通竹筒飯、香竹糯米飯
風味
野味飯、肉香飯、黑豆飯、黃肉飯
製作難度
一般
菜品特色
雲南邊疆不但竹子種類繁多,民族竹文化也極為豐富,竹子的利用與各民族的生產、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不同民族有著對竹子利用的不同方式,如傣族人民利用竹子幼稈燒制的竹筒飯,不但香味可口,還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傣家竹筒飯是具有深厚文 化底蘊的綠色食品和生態食品,竹筒飯,又名香竹飯 ,做法簡單易行。竹筒飯是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景頗族等眾多民族經常做的一種風味飯食,有普通竹筒飯和香竹糯米飯兩種。傣族喜歡吃香竹糯米飯,其他民族喜歡吃普通竹筒飯。做竹筒飯,先准備好新鮮的香竹竹筒,然後把泡好的米裝入竹筒內,加入適量的水,用鮮葉子把口塞緊,然後放在火上燒烤
共5張
竹筒飯
竹筒飯是傣族食品,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綠色食品和生態食品,又是一種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大米做飯的方法是或燜或蒸,但在雲南邊疆傣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中還流行著一種用竹筒燒飯的特殊方法。
分類
竹筒飯,分為普通竹筒飯、香竹糯米飯兩種。
普通的竹筒飯,哈尼、拉枯、布朗、基諾族群眾都常煮食。人們上山勞動或外出狩獵時,常砍下一節鮮竹將米裝進其中,加上適量泉水,放在火塘上燒煮。待米飯煮熟後,將竹筒帶飯砍成兩半,或四半,各端一半食用。那竹節不僅代替了鍋,也代替了碗。煮得好的竹筒飯,米飯軟而適口,還帶有一股特殊的香氣,別具一番風味。
竹筒飯
香竹糯米飯,傣語稱為「考瀾」,又稱為埋考瀾,即糯米香竹煮制。用以煮飯的糯米香竹,應是幼嫩之竹。這種竹子一般只有酒杯般粗,竹節約長40餘公分。其外包裹著一層雪白的糯米香竹竹瓤,用手握而不會粘手,可隨意分段食用。
用糯米香竹煮制的糯米飯,方便攜帶,在10小時內不會變硬返生,可熱吃亦可冷吃,米飯香軟可口,融糯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發展
浙江武義郭洞的竹筒飯已近流傳了200多年,村裡滿山都是竹子,村民們都不用碗吃飯,用竹子吃飯,村民把米,玉米等東西放進竹子里放在火上烤。後來沿邊的村子也這樣吃。
武義竹筒飯
如今的武義郭洞是中國首批的歷史文化名村,每天的遊客絡繹不絕,有的為了看那好山好水,有的為了尋味歷史的芳香,有的為了吃一吃那正宗的竹筒飯。
民族文化生態食品竹筒飯受到市場青睞。利用香糯竹燒制竹筒飯的傳統來自這些少數民族的先民,他們具有守獵的習慣。為了簡便,上山打獵不帶鍋灶炊具,只帶米即可。 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深山密林到處都是野生香竹。做飯時就地取材,砍下竹筒,將泡好的米裝入其內,並加入適量的水,用鮮葉子將筒口塞緊,放在火上燒烤,當竹筒表層燒焦後,筒內米飯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