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惠州有什麼好吃的零食特產
(沙糕) 主要是惠州民間一種風俗禮儀的專用食品。如在婚嫁、喪葬時,沙糕 多作為禮儀食品出現。小孩出生「做半月」之際,外婆送沙糕 更是定俗之一。 (逆糍),在以前是惠州傳統的節日專祭食品,最早是用於民家祭牛神用的判明供品。惠州俗語「十月朝,糍堆祿祿燒」就是惠州民間過「十月朝」(民間傳統節日)的寫照。「十月朝」是惠州傳統的祭牛節,《惠州志》有記載:「十月朝,城中作粉食薦祖,鄉落以粉食掛牛角以報其勞。」裡面所指的「糍堆」和「粉食」其實同為一種食物,即惠州傳統的風味食品糯米糍粑,惠州俗話稱「逆糍」。 (艾角)又叫粉果,「過冬食粉果」,粉果即艾角,這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 (水) ,又叫「七層 」,在廣東其他一些地方也有見。惠州別於外地,襪好是將之主要用作「六月六太陽誕」的專祭食品,惠州民間歌謠有唱:「六月六,曬衣服,蒸水 ,駁(點)蠟燭」。那天人們早早將屋內冬衣和被帳拿出戶外暴曬,而後蒸好七層水 ,點燃紅蠟燭,祭拜太陽。 (阿絆叫),光聽到這個名字就讓人想一嘗為快。惠州話稱奶奶為「阿絆」,望文生義,估計阿絆叫這個名稱多少和奶奶有點關系。據說清代以前就已經有阿絆叫這種食品。阿絆叫其實是一種油炸品,外酥內軟,有蘿卜的清香而不油膩,噴香可口,十分誘人。吃的時候往往蘸上香醋,其香無比。 (大籠)北方人稱「年糕」,客家人稱「甜 」,「大籠」是掘好告惠州民間的特稱。由於過年多用於祭神、祭祖、祭灶君,所以被視作是過年的祭祀食品。大籠 在用料上和北方的年糕稍有不同,而和客家的甜相近,均是以糯米粉為主料。視各人的需要加入紅糖、冰片糖、白糖或沙糖,又視的軟硬程度加粘米粉。大籠 是過年的食品。 (惠州梅菜)是惠州獨有的傳統特產。歷史悠久的,惠州梅菜是惠州鄉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自蘇東坡來惠州後,這種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被民間傳為正氣菜的梅菜由東坡傳授的東坡扣肉(梅菜扣肉)而名揚四海。由於梅菜不僅可獨成一味,又可以把梅菜作配料製成梅菜蒸豬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鮮魚等菜餚,因此,越來越受嶺南、港澳、東南亞一帶的人青睞。人們購買梅菜,除自己吃外,還經常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Ⅱ 韭菜艾角的做法,韭菜艾角怎麼做好吃,韭菜艾角
材料
主料:艾草300g、糯米粉1000g、韭菜500g、蘿卜干500g;
輔料:油適量、鹽適量、蒜頭適量、香蕉葉適指銷量、白砂糖適量
韭菜艾角
1
把韭菜去黃葉洗凈切成丁
2
蘿卜乾洗凈,用冷水泡一下稍微去點鹹味切丁
3
把鍋燒熱,蒜頭爆香,接著放韭菜和蘿卜干丁、鹽、糖炒到八成熟
4
用3碗普通飯碗水把艾草煮熟
5
將煮熟的艾葉和水一齊倒入糯米粉里,邊加邊攪拌
6
揉成面團
7
取一小部分面團,搓成大湯圓一樣的形狀後,在中間用手按扁,中間放上韭菜和蘿卜干丁的餡,包起來,好像包油角一樣
8
做好的艾角放到容器里
9
上蒸鍋前,將處理好的香逗坦蕉葉抹上一層油,包在艾角上面,放到蒸盤里
10
隔水蒸15到20分鍾
11
可以上桌了
小貼士
用香蕉葉包起來,蒸的時候不粘容器,方便拿來唯指游吃,而且還會把艾角帶來淡淡的清香,餡料還可以依個人喜好而換,蘿卜的做法 豬肉的做法 臘肉的做法 臘腸的做法等。
Ⅲ 惠州有什麼特色好吃
1.惠州補天穿:正月二十,是惠州的補天穿節。這一天,人們在大門兩旁掛起蒜菜,然後做樹鋪粄,放置露天祭拜上蒼後,又將部分薄餅扔到屋頂,剩餘的家人聚而食之,謂之「補天」。補天穿的煎餅, 把糯米粉加水調勻,在鐵鍋上做成煎餅狀,越大越好,越大就越能補天。然後在煎餅上抹上花生、芝麻、白糖做成的甜餡料,也可抹上肉絲、蝦米、蘿卜絲、蔥、蒜等咸餡,捲起來吃,就象捲起的床鋪,故惠州話又稱之為「樹鋪卷」。甜餡的樹鋪粄吃起來軟糯香甜,咸餡的樹鋪粄吃起來糯而不膩,還帶著蘿卜的清香。
2.阿嫲叫:阿嬤叫為惠州傳統風味小吃,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惠州密集的老城區小巷口,常見簡單的爐灶支起油鍋,以白蘿卜絲、蝦米、肉粒,和以調好味料的麵粉漿,用小網簍舀放進沸油鍋中慢火煎炸,成小碗狀,外酥內軟,有蘿卜的清香而不油膩,噴香可口。相傳這種風味的起名與老太太有關,惠州人稱祖母為「阿嬤」。當年,惠州剛出現阿嬤叫時,油炸香味濃郁,連掉光牙齒的老太太也被香味吸引過來,因此便起名「阿嬤叫」。
3.艾粄(角):「過冬食粉果」,粉果即艾角,這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民間俗話稱為「角仔」。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製作「艾」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製成食用艾。之後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咸、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採用咸料,傳統用料多為蘿卜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4.蘿卜粄:是流行於惠陽地區的一種客家小吃,是冬至的必吃的應節小吃。以蘿卜絲作為主餡,輔以蝦米、肉末等材料,以糯米包裹,通過水煮或油煎等形式煮熟,使得鮮甜的蘿卜與其他餡料相互滲透,口感甚佳。
5.龍門炒米餅:於400多年前的明代,惠州龍門人就有除夕前打米餅的習俗。每到年底,家家戶戶開始打米餅。米餅,一方面是手信,另一方面也是干糧。上山下田的鄉民,帶上幾個米餅,兌著冷水就可充飢保暖。春節期間,當地人就帶著炒米餅走親訪友。它承載著龍門人對「禮」的重視。
6.糍粑:惠州人又叫糍粄、捏糍、逆糍,是惠州鄉下人與城裡人都喜歡吃的一種茶果。用糯米包裹著花生末、白糖、芝麻的白色糍粑,一個個圓滾滾,軟黏可口,韌勁十足。
7.博羅酥糖:是博羅的一種傳統美食,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博羅酥糖風頭強勁,曾經風靡粵港澳。如今的博羅酥糖,以當地產的黑白芝麻為主要原料,以麥芽糖、白沙糖、麵粉等
Ⅳ 惠州有哪些特色小吃
惠州是廣東省歷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已在惠州一帶繁衍生息。到惠州一趟,惠州有哪些特色小吃呢?
惠州特產一:淡水酥丸
淡水酥丸淡水酥丸是惠陽客家傳統風味名菜,以裕華長富酒樓和康惠梁帆酒樓的黃金酥丸為代表。酥丸即炸過的大肉丸,肉爽帶汁,清香淡雅,既酥香松軟,又鮮美濃郁。
惠州特產二:東江魚丸
東江魚丸東江大魚丸,此品製法特殊。一般魚丸,大都要加入蛋清或澱粉,以收斂水分和增加魚肉的凝結性。但這樣作的魚丸體重,入水即沉,爽而不滑;東江魚丸不加澱粉或蛋清,反而加清水,作得又特別大個。顯得特別身輕,入水即浮,潔白圓潤,煮熟後,分外嫩滑爽口。
惠州特產三:龍門米粉
龍門米粉選用優質的黃粘米作原料,用優質的山泉水和合加工精製而成,粉絲透明,幼滑、爽口,不易斷,用沸水泡片刻,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作主食老少皆宜,作早餐更是干吃或配上上湯均可,因此,深受人們的歡迎,是不可多得的特產。
惠段埋州特產四:東江鹽_雞
東江鹽_雞是廣東惠州的特色小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主料是項雞,主要烹飪工藝是鹽_。鹽_雞握渣螞製法獨特,味香濃郁,皮爽肉滑,以沙姜油鹽佐食,風味極佳。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是宴會上常用的佳餚。
惠州特產五:艾角
艾角是廣東惠州的特色小吃,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民間俗話稱為「角仔」。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刀剁爛,製成食用艾。之後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豆蓉;花生、白糖和蛋絲分別製作成咸、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吃起來軟糯可口。
Ⅳ 廣東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過年」是廣東人從小就聽過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每年冬至,廣東都會吃一些傳統食物。讓我們來看看它們。詳情請看下文。
1、雞鴨煲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從小聽到的諺語。在廣州的冬至期間,人們通常煮湯圓,殺雞鴨,和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大餐。
2、圍爐
打邊爐鄭盯其實就是打鍋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菜。在順德,一家人圍坐在灶台爐旁過冬至,希望一家團圓,溫暖,過一個好冬天,希望全家平安健康,一起迎接春節!
3、水欖
鍾山的「湯圓」不圓,像個橄欖,所以叫「水藍」。餡料一般是蓮蓉或者綠豆沙,加一些菊花肉。
4、咸湯圓
陽江人慶祝冬至,會做當地特產咸湯圓,寓意「闔家團圓,幸福美滿」。陽江人把餃子叫做「紫苑」,它不同於普通的餃子。餃子不是包在餃子里,而是切成粉,放在湯里煮,聞到香味後一起煮。
5、酒煮羊肉
客家人稱冬至為「越冬」。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好好吃一頓」。冬至前後,梅州客家人喜歡吃羊肉、煮酒,認為冬至時節吃有利於身體健康。因此,用酒煮羊肉成了客家冬至的時令食品。此外,在這一天釀造娘酒也是梅州最重要的習俗之一。這種習俗流傳了幾千年,至今仍然盛行。冬天的清晨,很多村民都在家裡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認為水在冬至時味道最醇。
6、冬團
冬丸是道_人冬至必吃的傳統食品(俗稱「制冬」)。它由糯米皮和餡料組成。冬餃的餡料通爛叢李常以眉豆為主飢遲要原料,還會加入花生等材料,分為甜、咸兩種口味。好的冬球需要刷上油,然後墊上芭蕉葉,放入蒸籠蒸熟。
7、艾角
是廣東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絨和糯米粉。製作「艾」是最重要的一環:先取當地野生艾,用開水焯一下,再用竹簸箕搓回搓成絨狀,製成食用艾。之後拌米粉做粉條,用咸甜餡包成一角。惠州冬天吃的愛椒,多是鹽腌的。傳統食材有蘿卜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了就可以吃了。
Ⅵ 廣東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每到冬至的時候廣東地區就會吃一些傳統的食物,下面就來看看有哪些,詳情請見下文。
1、雞鴨煲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廣州人過冬至,通常會煲湯圓、殺雞殺鴨,跟家人一起圍坐著吃頓豐盛大餐。
2、圍爐
打邊爐實際為打_爐,是高碧遲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餚。在順德,一家人圍坐打邊爐過冬至,寄託著團團圓圓、暖暖和和過好這個冬的期許,盼一家人平安健康,共迎春節!
3、水欖
中山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戚李狀,故稱「水欖」。餡料通常是蓮蓉或綠豆沙,再加入一些菊花肉。
4、咸湯圓
陽江人過冬至,會做當地的特色傳統美食—咸湯圓,寓意「一家團圓、美滿幸福」。陽江人把湯圓稱為「圓子」,和普通湯圓不一樣,餡不是包在湯圓裡面,而是把湯圓切成粉粒,湯圓餡放湯里煮開,聞到香味後,再放湯圓一起煮。
5、酒煮羊肉
客家人稱冬至為「過冬」,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好好地吃一頓」。冬至前後,梅州客家人都喜歡慧手吃羊肉煮酒,認為在冬至時節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時令美食。此外,這一天釀造娘酒也是梅州地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這習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當天一大早,許多村民都在家中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
6、冬團
冬團是道_群眾在冬至時節(俗稱「做冬」)必吃的一樣傳統食品,由糯米皮和餡兩部分組成。冬團的餡通常以眉豆為主要原料,還會加入花生等材料,分甜咸兩種口味。做好的冬團需要用油刷一遍,然後用蕉葉墊好放在蒸籠里蒸熟。
7、艾角
是廣東一帶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製作「艾」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製成食用艾。之後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咸、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採用咸料,傳統用料多為蘿卜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Ⅶ 廣東冬至吃什麼
轉眼間又是冬至,作為愛吃、會吃的廣東人,怎麼能沒有一些特色的飲食文化呢?廣東冬至吃些什麼食物好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中山小欖吃「水欖」
小欖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狀,所以也被稱「水欖」。做水欖要用精選的糯米,先把糯米淘洗好,放在水裡浸上三個小時,待糯米酥軟後再磨成漿,干水之後,再用曬乾的糯米粉和著煮好的白糖糖漿加入熱水搓成可以用作包「水欖」的溼粉留著待用。傳統的「水欖」是用紅豆沙或麻蓉為餡料的,也有隻包一小塊片糖的,有的還加點菊花肉在裡面。
惠州吃粉餜(又稱艾角)
艾角,是廣東一帶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這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民間俗話稱為「角仔」。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製作「艾」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製成食用艾。之後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咸、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採用咸料,傳統用料多為蘿卜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如今艾角作為獨具特色的惠州包點出現在大小飯店的餐桌上。
湛江吳川吃煮姜飯
姜飯是畲族的風味小吃,部分畲族羣眾於春耕時有吃薑飯習慣。姜飯製作方法是先將鍋燒紅放入少許食油,然後倒入搗碎的薑末,炒片刻,加入水、鹽以及大米(糯米、梗米均可)燜熟。姜飯具有味辣、香的特點,有消除疲勞作用。
每到冬至,吳川市的大街小巷就擺滿了各種剛從地里挖出來的姜,有沙姜、辣姜、風姜、黑肉姜、黃姜、紫薑、紅姜、白姜等不下十種,平時難得一見的各種野薑也出現在冬至的市場上。這個時節,又適逢臘肉、臘腸、臘鴨等各種美味臘味上市。在冬至這天,人們都會買來各種各樣的生薑片和臘肉、臘腸、臘鴨,煮美棗凳大味可口的臘味姜飯。
梅州豐順吃「嘎羅餈」
豐順在冬至這天叫冬節,這天有兩種糯米做的東東是必須的,一種是糯米湯丸,另一種就是圖上的「嘎羅餈」了,其實就是餈粑,只不過跟別的地方的做法和吃法有點不一樣:一是做法,豐順是將糯米粉與冷水在鍋內混合,慢慢加熱,用一個大一點的木棍攪拌,直到成熟成糊狀,這樣比其他地方用米粉做成塊狀用蒸或煮的更加糯一點,再就是吃法,其他地凳豎方將養在水中塊狀的糯米團用油煎一下,使表面發黃焦,再蘸糖或其它調料,而豐順的吃法是將餈粑直接蘸糖吃。
轉眼間又是冬至,作為愛吃、會吃的廣東人,怎麼能沒有一些特色的飲食文化呢?廣東冬至吃些什麼食物好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汕尾吃冬節鴿
冬節鴿又稱冬節蛤、冬節粿,是流行於廣東汕尾一帶的漢族小吃,因其一般到冬至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做,因其形狀與蛤蜊的肉相似,故取名為」冬節蛤「,又由於方言的」蛤「和」鴿「同音,而後部分不清楚的以為是」鴿「,所以又叫冬節鴿;是廣東海陸豐特色小吃代表,至今已經成為汕尾日常食品。
潮汕吃落湯錢
潮汕地區冬至美食,落湯錢。落湯錢是用糯米做的,其味甘,性溫,食之有益氣止泄,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糯米口感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粗咐,既是葯膳,又是美食,難怪既是烹調家又是美食家的潮汕人特別喜歡糯米。
陽江吃咸湯圓
陽江咸湯圓的配料真是豐富,有豬肉,有魷魚絲、蝦米、瑤柱,還有臘腸、糯米粉、香菜和蔥。每逢冬至,陽江人一般都會吃海鮮咸湯圓,又叫"蒲圓子",寓意團團圓圓。陽江咸湯圓和普通湯圓的區別在於它是沒有餡的,且海鮮湯料很足,美味鮮甜,令人吃完還是心心念念。
茂名吃菜包籺
菜包籺餡料和煮籺是相同的,不過包成球形的包子狀,然後用干凈燙熟的大片生菜葉包住,再放進籺籃蒸熟,無須用湯煮。蒸熟後有韌性的籺身包在柔軟的菜葉里,入口另有一番風味。
轉眼間又是冬至,作為愛吃、會吃的廣東人,怎麼能沒有一些特色的飲食文化呢?廣東冬至吃些什麼食物好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廣州吃廣式燒臘
廣式燒臘是一道廣東省的漢族名菜,它包括燒鵝、乳鴿、乳豬、叉燒以及一些鹵水菜式。燒臘其實分為「燒」和「臘」兩種,但是現在人們總是將「燒臘」連在一起叫,都不太在乎種類了。
佛山吃松糕
1,冬至當日,各家各戶一早殺雞准備菜餚、果品拜祖先、蒸「松糕」。「松糕」是一種米粉發酵做成的糕點,蒸熟後有很多的細孔,整個糕點。松糕有高升大發的好意頭,所以蒸松糕也是不能少的。而在順德,還有「圍坐打邊爐過冬至」一說。冬至一家人團聚,「打邊爐」取暖必不可少。
2,至於冬至吃湯圓和糯米飯,民間有兩種說法。據《佛山民俗》一書介紹,由於冬至時農村家家戶戶喜歡舂米粉和曬臘味,舂好的米粉用來做湯圓,臘味則做成臘味糯米飯,因此冬至吃臘味糯米飯和湯圓,是不少家庭的習慣。
Ⅷ 廣東特產小吃
如果你生活在廣州,那麼喝早茶一定是一天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廣州人的喝早茶實際上是品茶吃早點,三五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一邊暢聊生活,一邊品嘗著種類眾多的點心,然後在愜意的早茶中,開始了美好的一天。
要說起廣州的小吃,一時半會兒還無法講完,接下來就廣州一些比較著名的小吃,介紹一二。
1 . 沙河粉
出自廣州市沙河鎮的沙河粉,是最受廣州人歡迎的傳統名吃之一,廣州人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可能是沙河粉。
2 . 艇仔粥
早期的廣州西郊,風景優美,每到下午時分,總有遊客駕舟到此一游,遊河的小艇穿穿梭其間,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專門販賣米粥的小艇(小艇在廣州話中俗稱「艇仔」),味道鮮美,食客無數,因此得名艇仔粥。
3 . 腸粉
腸粉是一種用米漿作成的米皮粉,並以布拉成的布拉腸粉最為有名。
4 . 泮塘馬蹄糕
馬蹄糕是用馬蹄(荸薺)磨成漿兌水加糖蒸制而成,也有用干馬蹄粉兌水蒸制的。
5 . 姜撞奶
早期,在廣東番禺沙灣鎮,有一位老婆婆想用薑汁治咳嗽,因太辣無法喝下去,家媳不小心把奶倒入裝薑汁碗里,碗里的薑汁凝固成型,婆婆沒太注意,一飲而盡,滿口清香,不僅好吃,病也治好了。於是姜撞奶就在沙灣鎮迅速流傳開來。
6 . 蝦餃
蝦餃始源於廣州市郊伍村五鳳鄉的一間家庭式小茶樓。
7 . 雲吞面
雲吞面源於廣州,流行於50年代的香港,至今雲吞面依然很受人歡迎。
8 . 蘿卜牛雜
蘿卜牛雜是廣州市井最受歡迎的小吃之一。
9 . 椰子雪糕
廣州的椰子雪糕鼎鼎有名,就連外國元首等都曾慕名品嘗並津津樂道。
10 . 叉燒包
叉燒包是粵式早茶的 「 四大天王」(蝦餃、干蒸燒賣、叉燒包、蛋撻 ) 之一。
Ⅸ 艾角的做法,艾角怎麼做好吃,艾角的家常做法
將豬板筋,芹菜,木耳,馬蹄切粒油熱下鍋一齊炒,放一匙鹽少許糖和醬油,炒熟裝起待用
艾草葉加水於鍋里煮至軟爛
煮好艾草去水放入盆里
糯米粉分次加入艾草盆里,一邊放一邊揉孫辯培,糯米粉不能一次加入,揉面覺得濕就放點不然灶圓面太干就弄不成
面團要不斷揉不斷調整
揉到艾草與糯米粉充分混合
然後用手取適量面團搓圓按扁包入炒好的豬肉粒像封餃子一樣把邊封好
盤底刷油將艾角放入則唯盤艾角之間一定要留縫不要挨在一起,糯米粉蒸熟會很粘。
包好艾角放鍋里蒸20分鍾左右
Ⅹ 艾角怎麼做廣東版的
廣東惠州艾角的做法,如下:
餡料准備:
1、蘿卜擦絲,燙熟後把水份擠掉
2、豬肉、臘肉、臘腸切粒,加蝦皮一起炒熟
3、將蘿卜好塌絲、豬肉、臘肉、臘腸、蝦皮,蔥花一起拌勻,加生油、鹽、雞粉、醬油調味。
在鍋中煮開水,將洗凈的艾草放入,稍煮一會(水開就行)加入生麵粉,邊加邊攪拌,直到它們混合在一起煮熟成熟艾粉將熟粉轉到菜盆中,再加入生麵粉攪拌(生熟粉攪拌混合能做出特別的口感)拌好和成面團,醒15到20分鍾。
手揪起一小團面,捏扁成圓片,放進餡料(類似於包餃子)包兆碧好就放到煮開的鍋里蒸15到20分鍾
蒸好後可直接食用,亦可加入熱雞湯,友猜圓更美味更滋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