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晨夕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晨夕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發布時間: 2023-05-17 19:02:07

㈠ 蛋糕怎麼畫 簡單一點

蛋糕畫法:

1、畫一個接近矩形的上寬下窄的梯形,再畫出一條波浪做蛋糕不同材料的分割線。

兒童畫繪畫步驟技巧:

一、平塗法

平塗法就是勾線添色,畫面是兩維空間不具有立體感。具體做法是:先用稍細的油畫筆或水粉畫筆,用單色畫出物體的輪廓線,再把調好的顏色平塗在輪廓線內。畫面重視直觀感受,不追求物體的光影變化和色彩的真實性。平塗法的特點是:畫面干凈利落,色彩整體概括,單純平穩。平塗法簡單易懂,易掌握,戚襪容易增強幼兒的信心。

二、構成法

不畫真實的物體,用隨意勾畫的交叉線條或幾何形的組合形成視覺.上的圖象。它的特點是:平面性,自由性,趣味性,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任意畫出喜歡的線條,不用考慮物體的造型和畫不像的問題。在塗色上也比較自由,適合兒童自由地表現。

三、薄畫法

薄畫法也叫透明畫法,指調色時用色少一些,用水多一些, 在畫紙上顯露出紙的底紋,它的特點是:滲洇的感覺比較好,色彩的自然融合好,有中國畫墨色的空氣感,也有水彩畫的透明、輕快、濕潤感,給人以淋漓盡致的感覺和詩意般的情味,特別適合表現雨後或晨夕的景物,游戲玩耍味中仔裂十足。但由於薄畫法需要很好的控制水、色的能力以及畫畫的經驗,畫好是不易的。

㈡ 創造與魔法蘿卜鮮貝湯怎麼做

在創造與魔法中,我們可以通過烹飪獲得更高級的食物,那麼創造與魔法食譜配方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創造與魔法食譜大全吧!

甜點類

甘蔗+雞蛋+牛奶=雙皮奶(+30食物,+30水分)

草莓=草莓醬(食物,水份+20)

番茄=番茄醬(食物+30)

可可豆=巧克力醬(食物+30)

草莓+藍莓=果醬(食物+20)

草莓+牛奶+小麥=草莓蛋糕(食物+80,水分-10)

可可豆+牛奶+小麥=巧克力蛋糕(食物+80,水分-10)

藍莓+牛奶+小麥=藍莓蛋糕(食物+80,水分-10)

草莓+小麥=草莓派(食物+50)

藍莓+小麥=藍莓派(食物+50)

蘋果+小麥=蘋果派(食物+50)

土豆

小麥+土豆=香煎土豆餅(+60食物)

蘑菇+土豆=培根土豆泥(+80食物)

烤豬排+烤土豆+牛奶=肉醬土豆泥(+150食物)

辣椒+土豆=麻辣土豆絲(+75食物)

番茄+土豆=薯條(+50食物,-10水分)

特殊食品

生龜蛋+生雞蛋=單身狗糧(+30食物,解除帽子炸彈效果)

關於創造與魔法食譜配方大全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到這了,想要什麼食物,可以自己製作,非常簡單,不過你需要一個烹飪鍋哦!

㈢ 太可怕了,一天吃掉500噸麵粉,西安的麵食到底有啥魅力

作者:魔眼睛

責編:晨夕


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可是第一批「網紅城市」。千年的繁華積淀使得這座古城自帶一種神秘的厚重感,那古老的城牆和斷壁殘垣,一磚一瓦都寫滿了舊時長安的故事。


除了承載著悠久 歷史 的名勝古跡外,西安還是一座舌尖上的城市。

西安的 美食 跟它的文化底蘊一樣,足夠豐富,足夠炫目。


還記得去年的 美食 真人秀《街頭 美食 鬥士》嗎?看韓國大叔在西安街頭小店裡捧著碩大的碗呼哧呼哧吃面,隔著屏幕指雹都聞到了香味。

西安人愛吃麵食是出了名的,據說,他們一天要吃掉500噸左右的麵粉。足見,愛得有多深沉。


在西安,沒什麼比咥碗面更爽的事了。這里的「咥」具有狼吞虎咽的意思,老陝人豪氣萬丈的吃面方式可見一斑。


但凡好吃的麵食,麵粉一定是有講究的。

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生長出的麥子品質好,磨出的麵粉更是筋道。於是,能乾的西安人便把優質麵粉做成花樣百出的麵食,且每一種風味都獨特得令人難以忘懷。


可以說,僅憑麵食,西安就在 美食 界成功出圈。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齊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氣洋洋,沒撮辣子嘟嘟囔囔。」


來到西安不吃一碗油潑面,那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一潑入魂的油潑辣子面,已經成為了陝西麵食的代表。

電影《白鹿原》中,田小娥與黑娃的第一次相遇就是從一碗油潑面開始的。


油潑辣子面的魅力就在於,潑和辣。


面條煮熟後撈進大海碗,撒上蔥花碎等配料,將燒得滾燙的辣油澆上去,「滋啦」一聲,在裊裊升起的油煙中,快速拌面,那叫一個香氣四溢。

端著大碗,邊攪邊吃,寬面嚼得帶勁,大片的油潑辣子更是吃得舌尖發麻、微微冒汗,最後再喝碗面湯,這種粗獷的吃面方式,真是暢快得不要不要的。


陝西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孫虧油潑辣子biángbiáng面,越吃越美賽神仙」。

這個biang biang面就是純手工擀成的又寬又厚又長的面條,陝西八大怪中「面條像褲帶」指的就是它。


一般一根面條長度在一米左右寬度有兩三寸,對於胃口不大的人來說,一根面條就夠了。

因為在製作過程中,面和案板相碰撞,發出biang biang的聲音而得名。這個神奇的biang字是如何寫的,咱也不知道。


有一句順口溜是這樣說的,「一點撩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鉤掛麻談糖,推個車車逛咸陽」。

Biang biang面的精華主要在面里頭,要用鹽水和面,順著同一個方向用力揉搓,這樣做出來的面條雖然寬厚,但口感柔韌筋道有嚼勁。

煮好的面條撈在碗里,放入秦椒面、醋、鹽、蔥花等調料,然後將燒熟的菜籽油往上一潑,在「呲啦呲啦」聲中,面湯不停地冒泡,不待拿筷子,香味就沖進了鼻翼。


再一看碗里,鮮紅的秦椒、碧綠的小蔥、潔白如玉的面配在一起,有種把春天放在碗里的既視感。


豐富的口感自是不必多說,關鍵是太管飽了。如果覺得辣,搭配酸梅汁,胃會覺得舒服很多。


臊子面的 歷史 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悠久的 歷史 奠定了它在關中地區 美食 界的重要地位,唐代時更是被當作長命面。


凡是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孩子滿月、老人過壽、款待客人等重要場合都有它的身影。而這其中最好的臊子唯凱帆面,非岐山臊子面莫屬。


岐山臊子面做工講究,和面時加入適量鹼,擀成薄薄的光滑的面片,壓實後再用大刀鍘細,這就是「面,薄、筋、光」。


除此之外,還要「湯,煎、稀、汪;味,酸、香」。即湯要熱要多,並突出酸辣口感,所以,香醋是必不可少的調料。


挑到碗里站得住,咽在喉嚨里順溜,吞進肚裡踏實,這碗臊子面才算得上地道。

當然啦,既然是臊子面,那麼臊子必然是整碗面的靈魂。


豬肉、牛肉等肉做成的肉臊子油潤鮮香,搭配胡蘿卜、木耳、黃花菜、蒜苗、豆腐等做成澆頭,澆在面上,整碗面便囊括了紅、黑、黃、綠、白五色,繽紛的色彩,賞心悅目,「嗦」一口就上癮了。


在 美食 界,牛肉和面的相逢可以說是天作之合。牛肉炒麵、牛肉拌面、牛肉湯面等等,幾乎在各地的平民 美食 中都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西安牛肉麵做法更為講究,牛肉要選貼近肋骨的部分,帶筋和肥肉最好,大火烹炒後改文火慢燉;面條要拉得粗細均勻有筋道,這可是個相當考驗廚師技術的活,但也是一碗上乘牛肉麵的根本。


端上桌的牛肉麵,肉纏著面,面裹著肉,面條色澤黃亮,牛肉鮮香,再搭配素菜和油潑辣子,只需一眼,食慾立馬大開。

迫不及待夾一筷子面條裹著牛肉吃,不柴不膩的牛肉香氣十足,面條柔滑筋道,再喝上一口香濃爽滑的肉湯,豐富的口感簡直美味到爆表,那感覺,比吃山珍海味還要爽。


「碧綠如翡翠,吃菜不見菜」的菠菜面,被譽為北方麵食三絕之一,也是西安人的心頭好之一。


與口味偏重的牛肉麵相比,菠菜面口感要清爽很多。

用新鮮的菠菜汁和面,純手工擀成細面或者粗面,大火煮熟,撈在海碗里,綠油油的面條十分養眼。再配上炒好的澆頭,根據喜好,做成干拌面或者湯面,誘惑力十足。

澆頭可以是葷的,可以是素的。素澆頭有西紅柿雞蛋、素菜臊子;葷臊頭當然是鹵肉臊子,與不同的臊子湯搭配,成就了多種迥然不同的風味,如果覺得不過癮,再加個香煎荷包蛋。


秋冬季節,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熱湯面下肚,暖過十條秋褲,又 健康 養生 。


疫情期間足不出戶的日子裡,掀起了朋友圈全民廚藝大賽,這其中涼皮的出境率最高。


而涼皮一直是西安麵食中絕對的TOP前3,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賣涼皮的小推車,尤其是夏天,西安人最不能缺的就是涼皮。

作為陝西的傳統特色小吃之一,涼皮的 歷史 非常悠久,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


西安涼皮種類繁多,製作方法各異,主要有米皮、麵皮和涼皮,是不是有些傻傻分不清?


用米漿製成的米皮,能吃出米皮的柔韌,而這其中又以秦鎮米皮最受歡迎。秦鎮米皮的特色是:筋、薄、細、穰、光、香、辣、爽。


相對米皮麵皮來說,涼皮更筋道。


西安人喜歡用麻醬拌涼皮,取一張提前蒸好的涼皮倒上一層厚厚的麻醬,再澆上一大勺油潑辣子,麻醬的香混合著辣子的辣,再加上涼皮的Q彈,吃起來香濃爽滑,口感醇厚,疲軟的胃口也跟著迅速復燃。

不喜歡吃麻醬的,那就放上黃瓜、豆芽、胡蘿卜絲、花生米、海帶絲等,再撒幾根碧綠的香菜,調好的涼皮,皮子白里透亮。


燥熱的夏天來上這么一份酸辣爽口的涼皮,真是解暑滴很。


如果想來份高配版的「三秦套餐」,那就再來一個肉夾饃和一瓶冰峰。


外酥里軟的肉夾饃,搭配酸辣的涼皮,再咕嚕咕嚕喝幾口清涼的冰峰,這感覺,豈止一個爽字了得。

如果說江南精緻的麵食能讓人吃出水鄉的婉約柔情,那麼西安的麵食一定會讓你品嘗到北方黃土地的萬丈豪情。


西安的麵食跟西安人的生活一樣,豐富多彩,且接地氣。

除了以上這六種具有代表性的麵食外,西安還有很多其他麵食品種,堪稱是麵食愛好者的天堂。


在西安,當你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來一碗面保准沒錯,無論是豐富花哨的澆頭還是簡簡單單的調味,亦或者是快速拌制的涼皮,都能讓人吃到過癮,每一口都讓你覺得不虛此行。


走,到西安吃面去!

㈣ 我想知道什麼是 料理 ,,

料理 liàolǐ

(1) [manage]∶管理

料理家務

(2) [make arrangements]∶安排

料理後事

(3) [take care of]∶處理;辦理

孩子們已能自己料理生活

◎ 料理 liàolǐ

[cooked dishes (usu.meat and fish dishes)] 菜餚

西門扮肢町的日本料理是我每天都光顧的

1.照顧;照料。《晉書·王徽之傳》:「 沖 嘗謂 徽之 曰:『卿在府日久,比當相料理。』」《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君婦若我婦也,寧得不料理之。」 元 陳高 《種幢花》詩:「苗生初夏時,料理晨夕忙。」 朱自清 《背影》:「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

2.安排;處理。《宋書·吳喜傳》:「處遇料理,反勝勞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雜智·皦生光》:「[ 生光 ]乃為料理納賄,某中官若干,某衙門若干,庶萬一可以彌縫。」 清 青城子 《志異續編·某邑令》:「[邑令]料理家事,井井有法。」 郁達夫 《游愚園》詩:「黃茅亭子小樓台,料理溪山煞費才。」

3.整治;整理。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榆生,共草俱長,未須料理。」 宋 李綱 《奉詔條具邊防利害奏狀》:「既料理 淮南 ,仍詔 建康 守臣治城壁,修宮闕,立官府,創營房兆罩,使粗成規摹以待翠華之幸。」 清 李漁 《玉搔頭·極諫》:「種種不祥之語,皆是亡國之徵,我也沒口答應他,且去料理諫章便了。」

4.提拔;提攜。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母]語 康伯 曰:『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願明天子去常格料理之。」

5.指點;教育。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怪術》:「其人朝宿 鄭州 ,因謂族缺鬧 張 曰:『君受我料理,可倍行數百。』」 朱自清 《背影·兒女》:「他並不是溺愛,只是沒有耐心去料理他們,他們便不能成材了。」

6.修理。 唐 段安節 《琵琶錄》:「內庫有琵琶二面,號大忽雷,小忽雷,因為題頭脫損,送在 崇仁坊 南 趙 家料理。」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一:「[ 劉卞功 ]曰:『人破尚可修,矧瓮耶。』語未絕,釘校者至,相與料理,頃之如新。」

7.排遣;消遣。 唐 韓愈 《飲城南道邊古墓上逢中丞過贈禮部衛員外少室張道士》詩:「為逢桃樹相料理,不覺中丞喝道來。」 金 段克己 《鷓鴣天·和答尋正道》詞:「窮愁正要詩料理,莫問春來酒價高。」 清 江昱 《湘月·嘉定趙飲谷自北歸爰倚其聲贈之》詞:「休嘆散跡江湖,天教料理,世外閑風月。」

8.料想。 明 徐渭 《筠石篇》:「欲折以寄遠,無此長臂攘。料理竹下人,應少寒枝香。」

9.日語漢字詞。烹調。亦借指餚饌。 郭沫若 《脫離蔣介石以後》十一:「她聽說我早飯、午飯都沒有吃,便趕快又叫了些 日本 料理來。」

料理在漢語中的本意是處理、整理,料理一詞在日語中卻是菜餚的意思。隨著日本經濟的急劇擴張,日本生活方式也逐漸向世界各地擴散。作為世界美食中的一員,日本料理自然在各國落地生根了。日式小屋、塌塌米、穿和服的服務員、以及色彩鮮艷、餐具考究的日本菜,構成了飲食世界獨特的風景。日本菜的口味和飲食方式也開始廣被接受。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詞」

一、唐代的日本學中國與近代的中國學日本

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史上,有著許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從大的方面說,有兩個時期的情形特別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國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貪婪地向中國學習,甚至是在與中國文化接觸後,大和民族才首次與文字遭遇,從此才學會了書寫。日語的「假名」(字母)不過是漢字的變體。

而在近代,則是中國拚命地向日本學習。別的方面且不論,僅就語言文字方面說,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漢語的輸出國。日本「漢語」,沖擊著東亞各國的語言系統,當然也大量進入中國的漢語中,成為中國人日常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先生學生與學生先生

從時序上說,中國接觸西方文化遠比日本早。早在7世紀的時候,就有基督教僧侶來中國傳教。此後,13世紀的馬可·波羅, 16世紀的利瑪竇,是廣為人知的西方文化在古代的使者。在利瑪竇的時候,西方漢譯的工作已開始。徐光啟與利瑪竇合作,翻譯了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這是人所共知的。1870年,新教傳教士莫里遜來到中國。他把《新約》譯成漢語,全版《新約》於1814年出版。更重要的是,他還編了一本漢英詞典,詞典第一卷於1817年印行,整部詞典四開本,共六卷,4595頁,於1823年出齊。

1898年秋,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梁啟超,潛入日本軍艦大島號,亡命東瀛。這個時候,大量的西方名詞、術語已進入日語中,被稱作「政治小說」的《佳人之奇遇》和《經國美談》中,自然也不乏這類譯語。他很輕易地就把諸如民主、科學、政治、經濟、自由、法律、哲學、美學一類詞彙介紹給了中國讀者。梁啟超向國內譯介日本政治小說的同時,也就開始了雷頤先生《「黃金十年」》一文中所說的近代中日關系史上的「黃金十年」,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向日本學習的熱潮。已被譯成日文的西方著作,也在這時期被轉譯成漢語,甚至日本的中級教科書都被翻譯過來,用作教材。

這也就意味著,日語「外來語」被引進中國,是在一種不得已的情形下開始的。

三、求真求易與一手二手

本來,洋務運動是要向西方學習,懂得西方,翻譯西方著作便顯得很必要。但一轉向以日本為師,人們學習西文的勢頭也就頓減。向日本學習,無非是希望通過學習日本間接地學習西方。那時朝野普遍認為,這樣做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但對這股向日本學習的熱潮,中國近代第一譯家嚴復卻持堅決的反對態度。在發表於《外交報》上的《與(外交報)主人書》中,他寫道:

吾聞學術之事,必求之初地而後得其真,自奮耳目心思之力,以得之於兩間之見象者,上之上者也。其次則乞靈於簡策之所流傳,師友之所授業。然是二者,必資之其本用之文字無疑也。最下乃求之翻譯,其隔塵彌多,其去真滋遠。今夫科學術藝,吾國之所嘗譯者,至寥寥已。即日本之所勤苦而僅得者,亦非其所故有,此不必為吾鄰諱也。彼之去故就新,為時僅三十年耳。今求泰西二三千年孳乳演迤之學術,於三十年勤苦僅得之日本,雖其盛有譯著,其名義可決其未安也,其考訂可卜其未密也。乃徒以近我之故,沛然率天下學者群而趨之,世有無志而不好學如此者乎?侏儒問徑天高於修人,以其愈己而遂信之。分之所為,何以異此。

嚴復強調要深切了解西方思想學術,須直接 讀原著。藉助翻譯已是萬不得已,藉助翻譯的翻譯,就隔塵更多,去真更遠他認為日本對西方概念的翻譯,多不準確,因此也不能無條件地借用。例如,他反對「經濟」這個日本譯語,而代之以「計學」,並在《原富》卷首的「譯事例言」中說明了理由:「計學,西名葉科諾密,本希臘語。葉科,此言家。諾密,為聶摩之轉,此言治。言計,則其義始於治家。引而申之,為凡料量經紀撙節出納之事,擴而充之,為邦國天下生食為用之經。蓋其訓之所苞至眾,放日本譯之以經濟,中國譯之以理財。顧求必吻合,則經濟既嫌太廓,而理財又為過愜,自我作故,乃以計學當之。」

他認為「經濟」一語,原意比西文「economy」寬泛,因此不宜作譯語。再例如,他拒絕借用日文譯語「社會」,而堅持把西文的「society」譯作「群」,將「社會學」譯作「群學」。此外,「capital」日譯「資本」,嚴譯「母財」;「evolution」日譯「進化」 ,嚴譯「天演」;「philosophy」日譯「哲學」,嚴譯「理學」;「metaphysics」日譯「形而上學」,嚴譯「玄學」……

四、看得見的數量與看不見的影響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是很驚人的。據統計,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後,便在漢語中牢牢紮根。我們每天用以高談闊 論、冥思苦想和說「東」道「西」時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來的。

實際上,離開了日語「外來語」,我們今天幾乎就無法說話。就在我寫這篇談論日語「外來語」的文章時,也必須大量使用日語「外來語」,否則就根本無法成文。這個問題近幾年也不時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頤先生在介紹美國學者任達的《新政革命與日本》一書的《「黃金十年」》一文中,便寫道:

這些幾乎涉及各類學科的新詞彙或是現代日本新創造的,或是使用舊詞而賦以新意,現在又被廣大中國知識分子所借用,這大大豐富了漢語詞彙,並且促進了漢語多方面的變化,為中國的現代化運動奠定了一塊非常重要的基石。現在我們常用的一些基本術語、詞彙,大都是此時自日本舶來。如服務、組織、紀律、政治、革命、政府、黨、方針、政策、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等等,實際上全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還有像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法律、封建、共和、美學、文學、美術、抽象……數不勝數,全是來自日語。

每當我想到我們用以思考、演說、寫作的概念中,有70%是日本人所營造時,我就尋思起這樣的問題:這一事實100年來對中國人的思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可以說,日語「外來語」的大量湧入,對100年來中國人的思維,對100年來的中國文化,對100年來中國的歷史進程,肯定產生了影響。但用現代漢語在整體上思考這種影響,卻又很困難。因為在思考日語「外來語」的影響時,必須運用日語「外來語」,這便像是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這應該是擺在西方漢學家面前的一個極好的課題。

雖然不能在整體上談論日語「外來語」的影響,但在具體的例子還是可以舉出一些的。

關於中國古代是否有「資本主義」的萌芽問題,史學界數十年間爭論不休。但爭來爭去,實質都是概念之爭,分歧在對「資本主義」這一概念的理解上。同樣的歷史事實,有人認為能說明「資本主義」的萌芽,有人則認為不能。是否有「資本主義」的萌芽之爭,也就歸結為什麼是「資本主義」之爭,而「資本」和「主義」這兩個詞都是日本人生造的,用資本主義來譯西文的「capitalism」,也是日本人所為。倘若「capitalism」被譯成另一個漢語詞,這場爭議是否還會發生?即使發生了,是否在表現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

80年代以來,中國美學界有所謂「丑學」一說。「丑學」是相對「美學」而言的。「美學」是日本人中江兆民對西文「aesthetics」的翻譯。但「aestnetics」的原意是「感性學」,倘若一開始就沒有「美學」這種譯法,而譯成別種模樣,例如譯成「感性學」,那所謂「丑學」是否還能成立?

我們今天將短至數百字長至數百萬字的虛構性作品都稱為小說,只是有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之分。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這種命名,只是指出了篇幅的差別,此外什麼也沒有說明。於是,有所謂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在審美的意義上是否有本質性差異的研究和爭論,有人說二者意味著不同的審美方式,有人則說二者的差別僅僅在字數上。其實,我們今天使用的「小說」這一概念,是日本近代作家坪內逍遙在《小說神髓》中對英文「novel」的翻譯,而英文「novel」本意就指較長篇幅的作品,至於短小的作品,則用「short story」來表示。兩種不同的命名,就已經強調了二者並非一類。應該說,用「小說」來譯「novel」,未能全面地傳達出原意。如果我們不是將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都稱作「小說」,而是分別有不同的稱謂,那我們對二者的認識是否會一開始就有所不同?而關於長篇與短篇的爭議,是否還會發生?

五、舊的不去與新的在來

例子還可舉出許多。最後我想說:由於我們使用的西方概念,基本上是日本人替我們翻譯的,在中國與西方之間,也就永遠地隔著一個日本。

不知這說法,是否能成立?

六、日語外來語分為以下幾類:

[一]修飾詞+被修飾詞

(1) 形容詞+名詞

例:人權、金庫、特權、哲學、表象、美學、背景、化石、戰線、環境、藝術、醫學、入場券、下水道、公證人、分類表、低能兒

(2) 副詞+動詞

例:互惠、獨占、交流、高壓、特許、否定、肯定、表決、歡送、仲裁、妄想、見習、假釋、假死、假設

[二]同義詞復例:

解放、供給、說明、方法、共同、主義、階級、公開、共和、希望、法律、活動、命令、知識、綜合、說教、教授、解剖、斗爭

[三]動詞+賓語

例:斷交、脫黨、動員、失蹤、投票、休戰、作戰、投資、投機、抗議、規范、動議、處刑 寫真

[四]由上述單片語成的復合詞

例:社會主義、自由主義、治外法權、土木工程、工藝美術、自然科學、自然淘汰、攻守同盟、防空演習、政治經濟學、唯物史觀、動脈硬化、神經衰弱、財團法人、國際公法、最後通牒、經濟恐慌

其他還有:

[動詞]

服從、復習、支持、分配、克服、支配、配給 料理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

哲學、心理學、論理學、民族學、經濟學、財政學、物理學、衛生學、解剖學、病理學、下水工學、土木工學、河川工學、電氣通信學、建築學、機械學、簿記、冶金、園藝、和聲學、工藝美術

[結尾詞]

(1) 化:一元化、多元化、一般化、自動化、現代化等 (2) 式:流動式、簡易式、方程式、日本式、新式等
(3) 炎:肺炎、胃炎、關節炎、氣管炎、皮膚炎等 (4) 力:生產力、原動力、想像力、勞動力、記憶力等(5) 性: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周期性、習慣性等 (6) 的:大眾的、民族的、科學的、絕對的、公開的等(7) 界:文學界、藝術界、思想界、學術界、新聞界等 (8) 型:新型、大型、流線型、標准型、經驗型等 (9) 感:美感、好感、優越感、敏感、讀後感等 (10) 點:重點、要點、焦點、觀點、出發點、盲點等 (11) 觀:主觀、客觀、悲觀、樂觀、人生觀、世界觀、宏觀、微觀等 (12) 線:直線、曲線、拋物線、生命線、戰線、警戒線等 (13) 率:效率、生產率、增長率、利率、頻率等 (14) 法:辨證法、歸納法、演繹法、分析法、方法、憲法、民法、刑法等 (15) 度:進度、深度、廣度、強度、力度等 (16) 品:作品、食品、藝術品、成品、展品、廢品、紀念品等 (17) 者:作者、讀者、譯者、勞動者、締造者、先進工作者等 (18) 作用:同化作用、異化作用、光合作用、心理作用、副作用等 (19) 問題:人口問題、社會問題、民族問題、教育問題、國際問題等 (20) 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新時代、舊時代等 (21)社會: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國際社會等 (22) 主義:人文主義、人道主義、浪慢主義、現實主義、帝國主義、排外主義等 (23) 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無產階級等

㈤ 臘月初一吃爆米花有什麼來歷

臘月初一日,祁縣等晉中各地有食爆玉米花習俗,取意祛百病。俗語有:「臘月初一不吃炒,一個起來一個倒;臘月初一蹦一蹦,又免災來又去病」。這是進入臘月里的第一句有關臘月的民謠。這里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爆米花在祁縣也叫「炒花兒」。因為已經快要是臘月初一了,而臘月初一又是「咬災」的日子,每於臘月夜深,祁縣人食以「爆玉米花」,謂之「咬災」。以期來年平安吉祥。一是為了給孩子們打打牙祭,二是借著棒子花在鍋里爆出「噼噼啪啪」的熱鬧聲,預示著年終歲末的來臨,辭舊迎新又開始了。小時總時圍在爆米花的跟前,看著師父邊搖那黑黑的大蠶繭似的筒邊拉風扇吹火,等待他把那筒取下對住口袋,用腳使勁一踩,夥伴就去搶濺到周圍的地上的玉米花。有時家裡用大鍋自己炒,圍在火爐邊幫著炒也趁機偷偷撈幾個燙得手紅紅的。不過自己炒並爆不出花開,最多隻裂幾縫,象含苞怒放的花骨朵。相信年紀大些的朋友都與我有相同的經歷和感受。如果米花已不是稀憾物,每天的集市都有輕便的玉米加工器,加著奶油和糖精,還專門的甜玉米。吃起來肯定好吃卻少了愉悅和期待。
爆米花是將玉米粒放入一個密閉的容器里(爆米機)加熱加壓,到一定的壓力後讓其瞬間釋放出來,臘月初一的爆米花——祁縣民俗文化筆記靠著壓力的變化,米變成了爆米花。其加工過程不放化學原料,是一種很環保的物理加工。爆米機象一個葫蘆,一頭連著壓力表和轉動架,另一頭開口,封蓋打開時用螺栓栓在爆米機口一側,封上時與另一側有一點咬合,並有機關鎖緊。爆米機橫放在一個鐵架上,下面由爐子對其加熱。容器預熱後,就可將米放入其中,蓋上封蓋,由風箱對爐子加風,進而加熱,不斷左右旋轉爆米機使米不致燒焦,壓力一定時,將爆米機移離火源,封口對准盛爆米花的麻袋啟封,一聲鈍響,玉米沖出來,成了爆米花。爆米機加工的不僅僅是玉米,還可是高梁、黃豆、麥仁等。
近年看見過人加工玉米成爆米花,將玉米加點蓬鬆劑,放入高壓鍋中,對高壓鍋加熱,加普通鍋蓋,鍋蓋上安有攪拌裝置,可攜襪對鍋里的玉米不停地攪拌,幾分鍾後爆米花就成了。對照傳統爆米花的加工過程,程序是簡便多了,但有蓬鬆劑,還能多吃嗎?與機器加工的性質一樣的一種食品---炒米,是全過程用手工加工而成的環保食品,人們將稻穀放在鹽水中浸泡數天,濾起翻曬,用砂加熱炒制,再用炒米篩裝起濾去砂子即可得到炒米。與爆米機爆出的爆米花(也叫炒米)相比,手工加工的炒米香酥可口,不會受潮疲軟,但產量低。以爆米花(炒米)為原料的產品,當以炒米糖為最好吃,尤其是手工加工的炒米本身鹹的,香酥可口,加入糖後,風味就更獨特了。在街上,加工炒米糖的攤點往往與爆米機連在一起,剛爆出來的爆米花此時酥脆,加工後馬上封起,保留很久不受潮疲軟。加工炒米糖時,先在大鐵鍋里放上一碗水、一些白砂糖、檸檬酸,加熱將糖水熬成有粘性的糖稀時,放入炒米、皮隱行炒花生米、炒芝麻,攪拌均勻後起鍋,倒在事先放好模架的門板上,用滾筒壓實,切成小塊,撤去模架,將切好的炒米糖整齊碼好,放入膠袋或果盒保存。
鄉下也有人家自己炒玉米花。村外土坑的陰面撮一簸箕細沙子,回家用篩子把沙子篩干凈,然後從麻袋裡取出玉米或從現房前院里玉米架(許多人家把玉米放在當院木架上,風干後,等吃了再搓成粒去磨面)拿幾個籽粒飽滿玉米棒子,搓下玉米粒,准備炒玉米花。其實用大鐵鍋炒玉米花也是個技術活,不很好炒,把握不好火候,玉米粒就炸開的不多,或糊了或「死粒」多。炒玉米花一般是媽媽或爸爸的活,先把大鐵鍋燒干,然後倒入一簸箕細沙子,把沙子炒熱了,攤燃嘩開沙子,把玉米粒放在沙子中間,再用鐵鏟子把四周沙子埋在玉米粒上面,然後用小火慢燒,過一會兒,聽到沙子里「噗噗」響聲,一聲兩聲三聲,等到這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密時,就用最快的速度用鏟子翻來覆去的攪動,沙子帶著玉米粒上下翻滾,只聽到「噼哩啪啦、噼哩啪啦」集中爆響聲,跟放鞭炮差不多。
臘月初一的爆米花——祁縣民俗文化筆記 快臘月的日子了,縣城的大街小巷皆可聽見「嘭嘭」的響聲,這是在爆米花。孩子們也快樂的跟著蹦,那個剛進入臘月准備迎接過年的喜慶味道也一起在玉米花的爆炸聲隨著寒風冷雪中一起彌漫了開來。臘月初一前兩三天,縣城鄉村肯定要來一個帶著爆米花機的中年漢子,根本不用吆喝,在村子的中央路口處,支起小火爐,安裝好吹風機和爆米花機,通過預先看到的孩子們一陣陣驚喜的喊聲,就迅速傳遍了整個村子。這時主要是家家戶戶的孩子或少數的大人都用大碗、搪瓷缸或盤子端著玉米粒來爆玉米花了。家家戶戶都希望借著玉米花爆炸聲,給即將到來的新年討個吉利,過一個紅紅火火的年。從下午爆到天黑了,有時天還飄起了雪花或颳起了寒風,爆米花的漢子還是一手不緊不慢的拉著吹風機,有時也有熱情好動的大點的孩子幫助拉吹風機的,另一隻手一圈一圈轉動著爆米花機,不時的看一眼壓力表,等壓力表指針到指定位置,便抬起爆米花機,把爆米花機出口處對准一個前邊是黑膠皮口後面是一個長長的布袋子,用腳踹住爆米花機的底座,然後喊一句:爆了呀,膽小的捂耳朵呀。接著用扳手搬開爆米花機的蓋子,有的孩子也許還沒有捂住耳朵,就聽到砰的一聲炸響,炸開的爆米花就飛進了長長的布口袋。然後就不用管了,主家的孩子自己會去把布口袋裡的爆米花倒進柳條籃子里。這時漢子用嘴吹吹爆米花機的前口沿子,或用抹布擦拭一下,然後接過下一戶孩子遞過來的玉米,用自己帶的搪瓷缸子量好放入的玉米數量,倒進爆米花機的鐵肚子里,隨後放進一點點糖精,擰好蓋子,把爆米花機放在爐火上邊的鐵架子上,拉起吹風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那時候,農村的孩子要多淘氣有多淘氣,大冬天爬樹捅喜鵲窩,溜冰打尜,麥田裡騎驢,打架罵街,真是「三天不挨打,上房就揭瓦」。這么淘氣的孩子,在等待爆米花時,只要把一個籃子挨著一個籃子放好,孩子們隊伍排的歪歪扭扭也沒有關系,肯定是知道誰先誰後,沒有一個加塞的,而且都耐心的等待,頂多也就是忍不住要一把先爆好人家的玉米花預先解解饞。而爆米花的漢子也不管孩子們有多急,仍舊不緊不慢的轉著爆米花機,只看到紅紅的火光映照孩子們焦急的深情,被冷風冷雪凍的紅紅的臉盤,在等待中一鍋鍋玉米花在爆炸聲飛出,隨之是孩子們一陣又一陣雀躍的歡呼聲。

㈥ 在春節吃年夜飯的時候,有哪些習俗

1、除夕吃年夜飯,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魚,魚「余」同音,年年有「余」,圖個吉祥,圖個純襲滾喜慶。

2、廣東人十分注重除夕的「團年飯」,除合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趕回來過新年。

3、河南人年夜飯必不可少餃子,每到大年三十,從上午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剁餡、擀皮忙活起來。根據家裡的人數,這一天包的餃子不光是當天要吃,還禪消包括了初一早上,甚至有些地方還包括了初五早上。

4、土家年夜飯,扣肉、灌海椒不可少,土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各家都會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達對田地的熱愛。

5、台灣地區,吃完年夜飯之後,年長者要給年少者「壓歲錢」,然後全家圍坐在爐邊,說說笑笑,通宵不眠,叫「守歲」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