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義烏之心巡湘記開業日期
義烏之心巡湘記開業日期斗晌激為2021年10月1日。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義烏之心巡湘記於2021年10月1日,邀請了多位知空襪名人士進行開業剪綵。義謹首烏之心巡湘記特色菜有,巡湘紫蘇燜魚頭,霸蠻辣椒炒肉,青椒擂皮蛋。
㈡ 義烏好吃的有哪些
義烏是浙江里和杭州溫州一樣非常出名的城市,有在網上購買過小商品的細心的朋友們應該會發現,很多貨源地,發貨地點都來自義烏這個地方。其實義烏除了可以購物之外,還有很多好吃的,如果您還不知道的話,就隨我一起來看看吧~
美味實惠的特色美食,物美價廉的小商品,古色古香熱鬧非凡的佛堂古鎮,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的三挺路夜市,每一樣拿出來都是一等一的旅遊資源!奈何小商品市場的名頭太過響亮,蓋過了所有風頭。
話不多說,義烏到底有哪些好吃的呢?
銷魂佛堂千張面
佛堂千張面如雷貫耳,但從來沒去吃過。都怪這個名字叫千張面,總覺得聽著太素,而我是個肉食主義者。
去了佛堂古街,順道品嘗大名鼎鼎佛堂千張面。這沒吃過也就罷了,吃完以後我就跟復讀機一樣,見人就無腦推薦佛堂千張面,導致後來碰到的小夥伴被我洗腦跑去佛堂一通胡吃海塞。
很奇怪的,我很多小夥伴都吃過佛堂千張面,我發現大家去的還都是同一家面館,但幾乎沒有一個人記得自己喜歡吃的那家面館名字叫啥。這直接導致我各種導航各種走,問了半天才找到。都是群不靠譜的吃貨!
千張面10元一碗,10元一碗!大排拉麵18一碗我已經很滿足了,這個美味的要死的千張面只要10元!這面,這肉,這千張,分量完全不含糊好么!
千張很Q彈,我以前不愛豆製品,但這千張我一吃就愛上了,口感很好!經典的千張面都配有肉絲,很入味,感覺跟醬排味道有點像,軟爛鮮香。不同於大排面用鹹菜,千張面在肉絲下面鋪了一腔啟層榨菜皮,味道清爽。千張面的湯非常清澈,看著寡淡,吃起來味道十足,面條勁道爽滑,超級美味哦。我們幾個邊吃邊贊,全被千張面俘虜了。
網紅大陳牛肉館
若問義烏最近有啥好吃的?幾乎所有小夥伴都跟我推薦大陳牛肉館。牛肉串更是難得,我同學來吃過七八次,這次是第一次吃上牛肉串,平時來都需要排很長的隊,或者老闆根本來不及烤了直接不再接單。
牛肉串5點半才開始烤。這次我們來這么早,排隊也只到第三單。我是個十足粉干控,點了牛肉粉干,好吃到哭!看著清湯寡水,但是味道一點不寡淡,反而鮮香味美,盡管中午吃了酸菜魚大餐才趕過來吃牛肉,我們也頂著要爆炸的胃將粉干吸干吃光。
這個牛肉粉干讓我聯想到香港的九記牛腩清湯粉。當時為了吃上一口也是拼了老命排隊,然鵝這個大陳牛肉粉幹完全不輸九記,清湯寡水間隱藏著醇厚的牛肉美味。而且價格只要10塊錢!!太實惠了!!
稱霸廿三里糖洋
記得小時候的糖洋大多是用荷葉包著,口感比較綿軟。其實我更愛Q彈的感覺。
很多拉麵館都有糖洋賣,我已經覺得很好吃了。但是親愛的老同學們紛紛鄙視我,拉麵店的就滿足了?一看就是沒吃過好的!眾口一詞的推薦廿三里菜市場的一家糖洋。
最甜義烏紅糖褲察季
義烏最出名的土特產要數義烏紅糖了,素以質地松軟、散似細沙、純潔無渣、香甜可口著稱。義烏紅糖至今已有七百餘年歷史,紅糖製作技藝已經正式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紅糖的好處無需贅言,大家都懂,尤其女生。
義烏紅糖目前常見的有塊狀的和粉狀的。塊狀的紅糖無添加,原生態,孕婦多吃。粉狀的紅糖一般稱為砂糖,添加了小蘇打。這種狀態的糖含水少,易儲存,拿來做餡料也方便,我們經常買的紅糖就是這一類的。
據說目前市場上會有摻白糖或者直接白糖加工變色而成的紅糖,買的話一定注意分辨。義烏最好的紅糖在義亭鎮,每年紅糖節也在義亭鎮舉辦。我每次都是托朋友去義亭靠譜的紅糖廠直接買。真正好的紅糖氣味、色澤、口感一試便知,因為太!好!吃!!
每年冬季除了傳統的紅糖,義烏還有各種用紅糖製作的小點心,其中紅糖麻花要數我的最愛!酥軟的麻花裹上晶瑩剔透香氣逼人的紅糖外衣,別提多美味了!
火爆烏商小點心
可選擇的小吃和點心特別多,糖洋、炸藕餅、紅糖糯米糍、酒糟核桃羹等等等等,小菜就更全了。
這次我們點了三樣,糖洋、炸藕餅、紅糖糯米糍,每一樣都很好吃!
這就是我說好吃還被鄙視的烏商糖洋
想想即將到來的11月,馬上迎來金燦燦的銀杏,又是一道亮麗風景線。在桂花香氣退去的同時,紅糖的甜香即將彌漫整個伍純如義烏城。
不多說了,攢攢路費,再回義烏嬉一趟吧!
㈢ 義烏有什麼地方是吃貨要去的有什麼特色美食嗎 義烏國際商貿城附近有什麼好吃的
東河肉餅
東河肉餅始發於清朝嘉慶年間,流傳至今。只要有東河人出入的地方,就一定有東河肉餅。現代的東河人已將這一傳統點心打入高檔賓館,義烏市區及一些鄉鎮攤點小店均可吃到東河肉餅。凡吃過東河肉餅的人,無不稱贊它的獨特風味。這東河肉餅,由兩層麥餅粘連,中間夾著肥肉與韭菜,卻薄如宣紙;煎熟肉餅,色如琥珀,尤如一輪飄忽的暈月。東河肉餅鮮香、油而不膩,色澤光亮,是義烏市小吃一絕。
佛堂千張面
佛堂千張面除了有千張和手工面外,還有肉絲、琥珀色的榨菜皮、綠色的香蔥,這給原本單調的面增加了一些顏色,也使味道更加鮮美面和千張都很有韌性、有嚼頭,湯汁清爽不油膩,喝下後滿口留香。外觀簡簡單單、口感清清淡淡,可謂獨樹一幟。
佛堂白切羊肉
佛堂的羊肉,從來沒有像豬肉那樣紅燒的、生炒的、蒸燉的花樣。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吃法「白切」。
傳統的佛堂白切羊肉,取本地山羊,宰殺去毛、去頭、去爪、去內臟後,先用線繩扎緊四肢,用羊血均勻塗刷山羊表皮,晾乾後整頭羊下鍋、燒、悶、浸泡熟後,取出晾乾,香氣撲鼻,所切羊肉蘸以蔥、姜、醬油的調料即可,味道極佳。
丹溪紅曲酒
丹溪故里的百姓以紅曲釀酒已有上千年歷史。據傳,宋代已有義烏人通過運河,將酒運到開封。丹溪故里的百姓以紅曲酒烹飪菜餚,色香味倍增,凡民間喜慶、婚宴、走親、訪友皆以酒為禮。經過千百年的傳承,丹溪酒愈發醇香醉人。
赤岸豆皮素包
赤岸豆皮素包取用義烏名優特產豆腐皮包裹豆腐、蘿卜、鹹菜等素菜。把鐵鍋加熱到一定高溫時,現包、現烤、現吃,講求「新鮮」,其香、軟、清爽之口感,不言而喻。
赤岸的豆腐皮將豆皮素包美味發揮的恰到好處,而豆皮素包的餡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不再以素為主題,餡料裡面加點肉餡,比如蘿卜牛肉等,葷素搭配更顯美味。若純粹用肉餡包裹,則豆皮還需要炸得更加酥脆些,如同干炸響鈴,才能品出肉質的鮮美、豆皮的鬆脆。
蕎麥老鼠
在如今美食琳琅的都市,深灰色的蕎麥老鼠,已經被忽略很久了。中老年一代的義烏人,卻對蕎麥老鼠有著一種割捨不掉的情結。當蕎麥收割之後,吃上一碗熱騰騰的蕎麥老鼠,是他們的嚮往,不僅可以驅走身上的寒意,四肢暖和了,幹活也特別有勁。
品嘗一碗剛出鍋的蕎麥老鼠,細細咀嚼,蘿卜本身的水滑與淡淡的苦味配合蕎麥慢慢咀嚼出的絲絲甜味,再有了鮮香牛肉入口,當真是一大美味。據中醫相關資料記載,蕎麥性涼味甘,能健胃、消積、止汗的功能,吃慣了精緻美味的都市人,偶爾品嘗一碗清淡的粗糧-蕎麥老鼠,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義亭拉拉麵
義亭拉拉麵以其粗細均勻、色如白銀、口感綿軟著稱。加之多種佐料輔配,味道可口。義亭拉拉麵,麵粉定要選本地上白麵粉,或東北麵粉。東北小麥因生長期長,所產麵粉韌性好、容易拉。而且,義亭拉麵的生意人在和面時是不用發酵添加劑,完全由本身發酵,因此天然的麥香特別濃。 手牽面的工藝很原始,但是味道確是相當地不錯!
吳店饅頭
吳店饅頭是上溪鎮傳統美食之一,是義西有著百年歷史的名小吃,以其品質軟松清香可口、形狀圓美而出名。柔軟而帶韌性,用手一抓,整個饅頭縮於手心,放開則復原如初。傳統的吳店饅頭,是民間祭神、祭祖時必備的供品,也是過年過節、嫁女娶親、嬰兒做滿月、過生日等辦「紅白喜事」時請客的必用食品。據介紹,吳店饅頭用上等麵粉手工製作,工序十分講究,從和面、揉面、成型、發酵到蒸制出籠,每道工序環環相扣,才能保證其品質。其傳統的製作工藝流程為:用野蓼的花和面發酵製作成白曲——用白曲和糯米釀酒做成饅頭娘——用饅頭娘和面——小面團搓揉加工成圓形——游籠——上蒸籠——出籠——淋紅字(福祿壽喜)或蓋紅章。
神仙雞
神仙雞俗名無水雞,即蒸雞不用水,而是用黃酒,一隻兩斤重的雞加兩三斤黃酒。先把雞毛褪洗干凈,連同內臟一起放入陶缽內,再加黃酒和姜,若不喜甜食,就加鹽,但義烏人傳統的蒸雞法是加紅糖,認為營養更好。也可放幾片瘦豬肉。再用一小鍋覆蓋在陶缽上,使之不漏氣。再把陶缽放入大鐵鍋內,蓋上高腳板蓋,用文火慢慢煮。裡面的酒煮開了,停一會再煮。大約兩個小時後可以揭開鍋。此時的雞香氣四溢,肉又酥又軟,入口即化,筷子一夾,骨肉分離。
楂林狗肉
俗話說:「寒冬至,狗肉肥」。義烏民間也有「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過冬」、「喝了狗肉湯,冬天能把棉被當」等俗語。楂林一帶烹制狗肉已經有數百年歷史了。楂林狗肉當初是從諸暨學過來的,經過百餘年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完善,才逐步形成如今楂林獨有的燒制技法。烤制的楂林狗肉再經過特殊的工藝,製作的狗肉香味撲鼻,非常有特色!
上溪牛雜
義烏上溪、吳店一帶歷來就有屠宰牛的場所,當地人將牛舌、牛血、牛蹄、牛雜等用上溪特有燒法烹制出「牛系列」,味鮮美微辣,久嘗不厭。
青柴棍酒
距義烏十餘公里有上溪鎮,鎮上頗有幾座青山,溪山之外尚有大草坪山,山下有村名曰黃山村,村上出一種土酒,曰青柴滾。青柴棍酒渾濁微青,如落木秋山,入口綿甜,如糖漿醴飲,但後勁極大,不識酒性的人豪飲之後物我兩忘,如挨青柴棍。
佛堂酥餅
人說金華酥餅聞名,其實佛堂酥餅比金華酥餅更酥更脆,味道更美。佛堂鎮素有小蘭溪之稱,從清朝起便是商賈雲集之地。生意興隆帶動了風味小吃的發達。很多麵食做得精良可口,深得食客贊譽。佛堂酥餅酥脆香甜,里餡肥肉乾菜不咸不淡,非常適口。酥餅在於酥脆。因此除了選料講究外,爐火也非常講究。烙酥餅的炭火,必須是硬質木燒製成的木炭,其他任何材料都不能替代。烙烤時,先把爐中火炭扇旺,酥餅貼爐後,等烙到酥餅表皮發黃即用夕火慢慢熏烤,直止烤熟為止,然後起爐,攤涼,再重新回爐,用文火烘止鬆脆,這叫回爐酥餅,吃時定要雙手捧著,否則一口咬著,整隻酥餅便頓時酥散開來香,氣撲鼻。一些外地客人來佛堂,吃過一隻便要再買幾筒,說是帶回去讓家人也享享口福。
糖洋
糖洋,也叫糖娘,是一種米糕,棕紅色,粘有紅豇一類的六月豆,清涼味甜,食用方便,是夏季的一種受人歡迎的涼點心。由於軟硬適中,它特別受老年人和少年兒童的青睞。
一塊糖洋看起來簡單,手藝好的人做起來好吃,手藝差的人做起來卻不好吃。看來製做糖洋中還有不少奧妙。赤岸鎮尚陽村朱萃根在佛堂菜市場擺了6年糖洋攤,他說:「要製做好糖洋,原料的選擇、飯的生熟度,紅糖、水的搭配比例,都馬虎不得。選的原料是上等的早秈圓粒米,米經過水浸後,撈出用蒸氣蒸成米飯。米飯以1斤米拌2.3斤水的比例為宜,拌攪後磨成漿,米漿再以10斤米配進3斤紅糖和若干紅豇、黑豇之類的六月豆。蒸熟攤涼後,用刀對角劃成小塊即成了糖洋。」
義烏紅糖
義烏「紅糖之鄉」的名聲傳揚已久。紅糖又名義烏青,早在1929年的西湖博覽會上就被授予了特別獎。為義烏著名的大宗土產品。紅糖,榨取於糖蔗。紅糖除食用、葯用外,還用於製作義烏傳統食品——「年糖」。義烏風俗,每年臘月,家家戶戶用米、粟、花生、豆、芝麻等烘炒、炮烙和拌上調煮的紅糖,製成凍米糖、粟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多種「年糖」。切糖、殺豬、釀酒素來被稱為義烏農家「三樂」。
紅糖麻花
南棗
「日吃三個棗、一生不易老」,這民諺在義烏流傳日久。南棗是義烏特有的名貴產品。清乾隆時,曾列為貢品,故又稱「京果」。《中國名產》第一集有「江南棗中佳品,是浙江義烏南棗」的記載。用「雙仁棗」加工製成的南棗,果肉肥厚,烏黑發亮,花紋清晰細密,滋味甘美,營養豐富,含有糖、澱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單寧、硝酸鹽、酒石酸等多種成分。鮮棗的含糖量達10—36%,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梨、桃等高90—120倍以上,比桔、橙、檸檬等更多。有養脾、平胃氣、潤心肺、止咳嗽、補五臟、治虛損等葯效。
義烏火腿
成為天下佳話的義烏火腿,早在800多年前就因營養豐富、香味濃郁而被皇帝贊不絕口。今天,當年的貢品緋紅依舊,濃香更溢。 火腿的發明據說與宋代的抗金事跡有關。相傳南宋名臣宗澤為了抵抗金兵而留守舊都開封。某一次,生性節儉的宗澤將食用後剩下的一小堆豬腿肉用鹽腌起來。當時路途遙遠又值嚴冬,豬腿經過風干後非但沒有敗壞,滋味反而更覺鮮美。宗澤是浙江義烏人,他和他的部下吃了這種豬腿之後屢破金兵,義烏鄉親聞之無不歡欣鼓舞。火腿之法遂得以發揚光大,並且一火就火到了今天。
㈣ 義烏值得帶回家的特產美食都有哪些
很多人對於義烏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很多的工藝品,其實,除了工藝之外,義烏還有很多很好吃的美食,今天就帶你了解一下義烏土特產,讓你能夠更加了解當地的美食,每一樣都值得帶回家。
義烏豆腐皮
義烏豆腐皮當時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吃得到的。後來製作豆腐皮的手藝逐漸流傳,尋常百姓家也能自製了。在整個義烏地區,要數北鄉的楂林、湖門、上金、下金一帶和南鄉的佛堂、赤岸、朱店最為有名,豆腐皮遠銷上海、福建、廣東、天津等省市。
㈤ 老屋川菜(義烏之心店)的烤豬蹄好不好吃
皮子段塵糯、豬握團禪蹄香,辣度適對於喜歡烤豬蹄的人們來說,對老屋川菜烤豬蹄應該非常的熟悉,它的獨特味道,吃過以或敗後讓人們很難忘懷,每次提到的時候都會直流口水,真正的做到了色香味俱全。他們家的.酸菜魚 蟹黃豆花 烤兔腿 烤魚 干鍋娃娃菜 鹵鴨舌也可以品嘗一下。
材料:洋蔥,西芹,胡蘿卜,豬蹄
做法
1.洋蔥切片,西芹切段,胡蘿卜切塊,洗凈放入冷水鍋中,加幾片姜,幾顆八椒胡椒粒,少許鹽,燒開。
2.把豬蹄入鍋,水開後改小火,燉20分鍾,撈出備用。
3. 豬蹄用料酒和鮮抽腌一到二個小時。
4.用燒烤醬加少許蜂蜜,在豬蹄表面塗抹一層,放入烤箱中300度,25分鍾左右,取出裝盤。
㈥ 坐輕軌去義烏哪裡玩
坐輕軌到了義烏,義烏最值得去的當屬佛堂古鎮,可以享受老商埠的悶岩生活氣息。你也可以去異國風情街,品嘗異國小吃,購買慎梁異國商品。另外你也可以去義螞孝御烏海洋世界、義烏鳳溪景區、義烏博物館等。
㈦ 在義烏都有哪些好吃的啊
義烏市是浙江省第二產糧地區,農作物品種多又加盛產紅糖,製作食品原料豐富。聰明手巧的義烏人在辛勤勞作之餘,製作出了許多具有地方風味的小吃。用大米製作的有白米飯、白米粥;泡飯、飯湯、菜飯、米粉羹、糖餳、索粉乾等;用小麥粉製作的麥結、面老鼠、麥拓糊、麥餃;麥鰍、麥餜、饅頭、拉拉麵、麥羹、餛飩、索麵;用番薯製作的番薯粉條、番薯餜餅……城鄉上下,風味小吃多達數十種。有些小吃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如東河肉餅、義亭拉拉麵、佛堂酥餅、蘇溪麻餅、楂林綠豆糕、廿三里油炸餜、稠城回回糕等。還有用糯米、粟米、芝麻、花生、大豆等,經過炒爆後加糖製作的「麻糖」。
隨著歷史的變遷,人們吃食也隨之變化。義烏一些風味小吃經過現代手法的製作,變得更為精良,它不再是民間小吃,而進入了大飯館、大酒家,成為名吃;有的風糜市內外,走遍全國。
小吃,《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有三種,我們這里所指的,是「飲食業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油茶等食品的統稱。」
小吃,北京人又叫「碰頭食」,大概指的是有別於主食的「冷盤」。義烏人的「小吃」,當指當點心用的各類食物。小吃的類型可謂五花八門,遍及糧食、果蔬、肉蛋奶各類,酸甜辣各味俱全,熱吃、涼吃吃法不一,遠遠超出了詞典中關於「小吃」所下的定義范疇。
義烏市的小吃歷史悠久,許多小吃的起源已無從查考。但歸類其特點,也不外乎:一、選料廣泛;二、烹飪技法精湛,工序雖不復雜,但十分講究色、香、味;三、品種繁多。
● 東河肉餅
凡吃過東河肉餅的人,無不稱贊它的獨特風味。這東河肉餅,由兩層麥餅粘連,中間夾著肥肉與韭菜,卻薄如宣紙;煎熟肉餅,色如琥珀,尤如一輪飄忽的暈月。
東河肉餅選料十分考究。麵粉要上等的,因為好的麵粉粘性好。一市斤麵粉約加二兩半食鹽,然後摻水和成面團,待10分鍾後切成長條,再摘成面團。面團要摘均勻,一般一市斤摘成25個至30個為宜。餡是豬肉為主,加適量青蔥、精鹽、味精。豬肉要選三層肉為最好,剁成肉泥備用。
製作時,先拿兩個小面團疊在一起,用手掌輕輕壓成兩個約半厘米厚的小面餅,再在兩個面餅中間夾少許肉餡,然後左手捏著餅身,右手扯著餅沿,雙手緊密配合旋轉扯拉,隨著一忽正一忽反地旋轉扯拉,不多工夫,肉餡中青蔥的色澤透過越捏越薄的餅面漸漸地明析起來。當餅拉到半徑約5厘米大小時,整個餅已成一張薄紙了,紙上點點青蔥清晰可見,宛若夜間的星空。
肉餅扯拉成後,便是煎了。鍋要用平底的,平底鍋受熱均勻。煎時要掌握「火候」。煎餅前,先用猛火將鍋底燒紅,再改文火,然後在鍋內塗上食用豬油少許,等餅面發黃成琥珀色,即可品嘗食用。
東河肉餅油而不膩,色澤光亮,是我市小吃一絕。改革開放後,東河肉餅走出東河。舊城改造前,在稠城的原新馬路、縣前街、綉湖西路一帶,都有煎東河肉餅的小攤點,生意十分紅火。舊城改造,原來的新馬路拆遷,可是東河肉餅的攤點依然在人們聚集的地方出現。有的還隨生意人走南闖北把東河肉餅攤點開到北京、烏魯木齊等大城市。
● 義亭拉拉麵
義亭拉拉麵以其粗細均勻、色如白銀、口感綿軟著稱。加之多種佐料輔配,味道可口。義亭拉拉麵,麵粉定要選本地上白麵粉,或東北麵粉。東北小麥因生長期長,所產麵粉韌性好、容易拉。而且,義亭拉麵的生意人在和面時是不用發酵添加劑,完全由本身發酵,因此天然的麥香特別濃。義亭拉拉麵,泡湯和輔面佐料也十分講究,一個拉麵攤,菜案上總擺著10多個湯料碗和多種輔面配料,任食客挑選。
說起義亭拉拉麵,還有個「拉麵姻緣」的故事。
60年代末,有個後生叫鮑弟,在義亭火車站附近擺了個面攤,專燒拉拉麵。因鮑弟手藝高超,生意十分紅火。
一天傍晚,鮑弟准備收攤回家,這時從火車站內走出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他來到攤前,有氣無力地說了句「我要碗面」,便撲地倒在地上。鮑弟見狀,急忙把他扶起來,並立即生火,專為他燒了一碗拉拉麵。老人吃後,漸漸有了力氣,連贊鮑弟手藝好。可是吃完面,老人卻付不出面錢。鮑弟便主動對老人說,不用付了。走時鮑弟還給了老人一點錢。
過了一星期,老人又來到鮑弟攤前,身後還跟著一位標致姑娘。老人對鮑弟說,他的女兒張平,今特意帶來作你助手。
鮑弟驚喜異常,連忙道謝,收下張平。張平聰明伶俐,幹活輕巧利索,成了鮑弟的好幫手。過了一年,兩人又成了親。拉麵攤變成了拉麵店,生意越做越紅火。
● 佛堂酥餅
人說金華酥餅聞名,其實佛堂酥餅比金華酥餅更酥更脆,味道更美。
佛堂鎮素有小蘭溪之稱,從清朝起便是商賈雲集之地。生意興隆帶動了風味小吃的發達。很多麵食做得精良可口,深得食客贊譽。佛堂酥餅酥脆香甜,里餡肥肉乾菜不咸不淡,非常適口。酥餅在於酥脆。因此除了選料講究外,爐火也非常講究。烙酥餅的炭火,必須是硬質木燒製成的木炭,其他任何材料都不能替代。烙烤時,先把爐中火炭扇旺,酥餅貼爐後,等烙到酥餅表皮發黃即用夕火慢慢熏烤,直止烤熟為止,然後起爐,攤涼,再重新回爐,用文火烘止鬆脆,這叫回爐酥餅,吃時定要雙手捧著,否則一口咬著,整隻酥餅便頓時酥散開來香,氣撲鼻。一些外地客人來佛堂,吃過一隻便要再買幾筒,說是帶回去讓家人也享享口福。
● 麥拓糊
「麥拓糊」是農家最常見,也是製作最簡單的一種小吃。新麥登場之後,在義烏農村,可以說家家戶戶都做「麥拓糊」當點心。
製作「麥拓糊」要選上等小麥麵粉,加適量食鹽,摻水調成稀糊狀。拓糊時,鍋內塗上少許食用油,最好是豬油,防止粘鍋。火要文火,防止火力過猛使餅烤焦。
「麥拓糊」不同北方烙餅。它柔軟清香,如果用紅糖或蜂蜜塗在餅上,捲成筒狀來吃,味道更佳。
以上幾種小吃,是義烏人最喜歡吃,也是義烏人最喜歡做的幾種。用麵粉製作的品種還有一些,像吳店人製作的饅頭和長壽面也深受人們的喜愛,吳店饅頭松軟有韌性,長壽面在鍋里久燒不糊,常常作為贈送生日和做壽的禮品;稠城的回回糕從民間走進商界,成為糕點行業中的一個舉頭品種。
義烏小吃,除了平時較流行的一些大眾品種外,還有節日性的小吃,如中秋的粽子、糖餳,毛店一帶每逢農歷6月初6流行吃麥餅。這麥餅雖然製作不很精緻,但毛店人卻把6月初6這天當作重大節日,幾天前就開始烙餅,並派人去邀請親朋好友來家團聚吃餅吃肉,很是熱鬧。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義烏小吃也在悄悄的變化。有的淘汰,不再是人們歡迎的小吃;有的改良,不但是民間的百姓小吃,而且成了大酒家,大飯店的名吃,成了達官貴人喜歡的食品。像一直受義烏人喜歡的麻糖,以前義烏農村到了農歷12月,可以說家家戶戶都要切幾壇麻糖,以備「春荒」。現在農村切麻糖已基本消失了,因為家裡常年食品充足,已沒有餓肚感覺,根本想不到想吃麻糖,更何況每天桌上還有餅干、水果不斷。在稠城勝利菜市場西邊有幾家切麻糖買的攤點,生意很好,也是因為人們懷舊的心理到此光顧,大家一次買它一斤兩斤,吃麻糖也是嘗味道,根本不像以前,吃麻糖為了充飢。
「麥拓鍋」之類小吃,經過改良,已進入酒家飯店了,名字也改成什麼「回頭一笑」。當然,佐料也不再是紅糖,乾菜之類。而是甜醬,烤鴨和鮮大蔥了,已變成如吃北京烤鴨的模式了。
可以預料,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聰明的義烏人不但會製作出有時代特色又受消費者歡迎的小吃。因為,小吃的繁榮,往往與一個地域的經濟發達有著密切的關聯。
參選「義烏市十大風味美食」的22道「候選」美食
(一)小吃類
1、東河肉餅 東河肉餅,由上下兩層餅粘連,中間夾肥肉與青蔥,餅薄如宣紙,色如琥珀,油而不膩。
2、吳店饅頭 傳統的吳店饅頭,過去在春節、元宵、端午等傳統節日中必用的主食,也在人生禮俗當中享用,用途十分廣泛。食用時夾筍干、小塊三角形焐肉。
3、義烏湯圓(元宵) 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製成餡,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鮮爽可口。
4、麥拓糊 麥拓糊以優質麥粉為原料,加水調成厚糊狀,塗入熱鍋中,拓成薄圓餅,裹以蔬菜、紅糖、蜂蜜等,捲成筒狀即為佳餚。
5、索粉 大米水浸泡到一定程度後磨成粉,蒸至半熟搗成韌面,裝於特製的有篩孔的器具內,施加壓力把面變成細縷,加熱後置於涼開水內,用醬拌食。
6、莧菜餛飩 用莧菜作餡做成的餛飩。
7、手牽面 也叫拉拉麵。用優質麵粉加入少量的食鹽,用水揉成軟面,放置一定時間,搓面成若干小段,用菜油抹上,上覆濕巾。煮食時把面隨拉隨扔,拉成長條,放沸水中煮熟後加佐料作餐。
8、蕎麥老鼠 和好蕎麥團後,搓成大拇指粗的面條,切成寸許小段,以中食二指夾取面團,在米篩上按捲成中空,即成「滿背篩花,腹內兩疤」形似小老鼠故得名。外成篩孔花紋面塊,入沸水內與時令蔬菜同煮。
9、麥鰍(刀切面) 麵粉揉成面團後,用麵杖擀薄,折疊起來,切成細條,加入蔬菜等,復煮三沸,即可食用。
(二)點心類
10、義烏麻糖 麻糖是義烏傳統的土特產品,主要品種有糯米糖、芝麻糖、花生糖、澆切片等。義烏麻糖色澤光亮,具有香、甜、松、酥的特點,是義烏人長期來喜愛的食品之一。
11、義亭油酥 義亭油酥,也稱月餅,歷史悠久,是義烏傳統的中秋食品。義亭油酥是用上乘麵粉、板油、紅糖、白糖、芝麻、核桃、花生仁、果絲等為原料,餅皮層次分明,酥而不散。
12、赤岸酥餅 傳統的赤岸酥餅,用上乘白面為原料,添加小許食鹽,揉面時根據需要分多次添加菜籽油,促使條型面團分為多個層次。然後用手把面均勻分為多塊,揉搓後,中間加入咸制的乾菜和瘦豬肉做的圓型小餅,而後貼在用鐵炭火烤爐內邊上進行燒烤,形如金黃蟹殼,麵皮分層薄脆如紙,咸香可口。
13、清明餜 清明餜以蓬嵩嫩頭、青、苠等野菜為原料,和以優質糯米粉,內裹甜或鹹的餡,花色品種極多,並有一定的藝術性,色青味佳。
14、粽子 義烏風味的粽子有白米粽、綠豆粽、八寶粽、肉粽等,均以優質糯米為原料。
15、紅餜 用糯米粉為原料,裹以芝麻白糖餡,外面粘上染紅的糯米,炊熟後食用。通常過年過節喜慶宴席等場合使用。
16、擇子豆腐 採集山上野生擇子曬干,取其果仁磨成粉,加水煮成糊狀,擺涼凝成褐色豆腐狀,在炎夏,吃一碗拌上糖、醋、薄荷油的「擇子豆腐」,軟滑爽口,頓生清涼之意,是解渴消暑的佳品。
(三)菜餚
17、上溪牛雜 義烏上溪、吳店一帶歷來就有屠宰牛的場所,當地人將牛舌、牛血、牛蹄、牛雜等用上溪特有燒法烹制出「牛系列」,味鮮美微辣,久嘗不厭。
18、宗塘豆腐 正宗的宗塘豆腐取用本地上乘的大豆、宗塘村的泉水,用山口的柴煮。豆腐制好後,當即食用,味道鮮嫩、爽滑、可口。
19、赤岸豆皮素包 赤岸豆皮素包取用義烏名優特產豆腐皮包裹豆腐、蘿卜、鹹菜等素菜。把鐵鍋加熱到一定高溫時,現包、現烤、現吃,講求「新鮮」,其香、軟、清爽之口感,不言而喻。
20、夏演千張 夏演千張以潔白如紙、厚薄均勻、柔韌性強、清爽可口而聞名於市。它以本地產優質大豆為原料,清水浸泡後用細石磨磨成豆漿,經燒煮過濾後用千層紗布澆鑄擠壓而成型,俗稱「千張」。
21、佛堂白切羊肉 傳統的佛堂白切羊肉,取本地山羊,宰殺去毛、去頭、去爪、去內臟後,先用線繩扎緊四肢,用羊血均勻塗刷山羊表皮,晾乾後整頭羊下鍋、燒、悶、浸泡熟後,取出晾乾,香氣撲鼻,所切羊肉權蘸以蔥、姜、醬油的調料即可。
22、東塘狗肉 東塘狗肉是大陳楂林一帶很早就流傳下來的風味美食。是現殺活狗燒烤而成。老嫩得當,香氣撲鼻,其名聲聞名市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