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有什麼特產好吃 這十大特產不能錯過
1、北京特產之北京烤鴨。北京烤鴨算是北京特產風味的代表作了。有著「天下第一美味」之稱。北京烤鴨最出名的就是全聚德烤鴨店了。這家店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了。全聚德的烤好的鴨子色呈棗紅,鮮艷油亮,皮脆肉嫩。 烤完的鴨子被廚師切成薄薄的片狀,每一片上面又要有瘦又要有肥;然後擺在桌面上,旁邊是面餅,大蔥,面醬等簡單而味美的配料。現在那種真空包橡仿,可以方便帶回家。
2、北京特產之桂花陳酒。桂花陳酒在封建朝代,只有御膳房掌握其配方及釀制技術,其酒「於八月桂花飄香時節,精選待放之朵,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始成佳釀,酒味香甜醇厚,有開胃、怡神之功效」。釀制出來的酒稱作「桂花陳酒」,專供皇宮、王府的帝王和達官貴人享用,一般官吏和百姓都難得一見。
3、北京特產之茯苓夾餅。茯苓夾餅是原本屬於清朝末年的時候的宮廷的食品。現代的茯苓夾餅,根據經典的味道又添加新的工藝,用料考究,做工精細。選了多種果仁、加上桂花、蜂蜜、海藻、茯苓粉等食物。味道香甜美味入口即化。實為深受人們歡迎的北京風味小吃。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所以不僅好吃還對身體特別好。
4、北京特產之內畫壺。內畫壺亦稱鼻煙壺,內畫壺是料器(我國數緩以前對玻璃的稱呼)的一類,也有水晶質地的,因數量多,影響大,單列一類,是清代末年發展的民族工藝品,與滕氏布糊畫一樣都享有極高的藝術品價,以前西方人根本不相信是直接畫的,直到工藝公開,製作場所可以參觀。內畫壺一開始只是裝飾鼻煙壺,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工藝品,內畫壺一般用半透明料器製造,比如玻璃,高級的也有用水晶、瑪瑙、翡翠等製作的。內畫壺作為精緻的小擺設、馳名中外。
5、北京特產之大磨盤柿。北京的大磨盤柿,也是非常的有名氣。屬於北京的特產之一。這種柿子個頭很大,一般一個都在250g左右。大的一個薯如模就有一斤重。大磨盤柿的口味美味,而且營養豐富。還能夠降血壓、止血、潤腸等功效。
6、北京特產之北京面人。北京面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民間工藝品,捏面藝人根據所需,先是用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處理,製成柔軟的各種顏色面團,用這些面團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巧妙的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各種各樣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有婀娜多姿、衣裙飄逸的美女,有天真爛漫的兒童,有各種神話故事、戲劇中的角色和歷史人物。
7、北京酥糖。北京酥糖是中國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廣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尤以紅蝦酥糖為上乘佳品。酥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北京的酥糖一向享有盛名。紅蝦酥的特點可以概括為「酥、脆、香、甜」四個字。在製作上集中了傳統工藝的精華,用料考究。一律選用優質榴花砂糖,高濃度葡萄糖漿和「二八麻醬」,經多次熬煉拔拉折包而成。這種糖皮薄酥脆、糖餡層次清晰 ,吃起來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膩口,吃後不留殘渣。目前,北京各大超市均有銷售。
8、北京艾窩窩。艾窩窩是北京一款用糯米製作的清真風味小。形如球狀,質地粘軟,口味香甜。不僅北京人喜歡這款小吃,就是進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一下這款聞名全國的清真小吃。
9、稻香村的點心。清朝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握有稻香村食品製作絕技和經營謀略的金陵人郭玉生,帶著幾個伙計來到北京,在前門觀音寺打出了「稻香村南貨店」的字型大小,自此,稻香村落戶京都。稻香村食品講究「四時三節」,端午賣粽子,中秋售月餅,春節供年糕,上元有元宵。用料講究正宗,核桃仁要山西汾陽的,因為那裡的桃仁色白肉厚,香味濃郁,嚼在嘴裡甜;玫瑰花要用京西妙峰山的,因為那裡的玫瑰花花大瓣厚,氣味芬芳,而且必須是在太陽沒出來時帶著露水採摘下來的;龍眼要用福建莆田的;火腿要用浙江金華的等等。做工講究「憑眼」「憑手」,例如熬糖何時可以端走全憑師傅的經驗,早一分鍾沒到火候,晚一分鍾火候又過了,這就是所謂的「憑眼」;「憑手」則是指將熬好的糖剪成各種形狀,這全是手工活兒。
10、白酒二鍋頭。二鍋頭酒是北京的傳統白酒,屬普通白酒。「二鍋頭酒」的名稱是怎麼來的?這還得從北京釀制白酒的歷史說起。北京釀制白酒的歷史悠久。金朝將北京定為「中都」,傳來了蒸酒器,釀制燒酒。到了清代中期,京師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質量,進行了工藝改革。在蒸酒時用作冷卻器的稱為錫鍋,也稱天鍋。蒸酒時,需將蒸餾而得的酒汽,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第三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和沸點的物質成分,所以只摘取經第二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為「二鍋頭」。是一種很純凈的好酒,也是質量最好的酒。現在各地的白酒廠蒸酒時所採取的「掐頭去尾」、「按質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鍋頭」工藝原理而來的。清代末期,二鍋頭的工藝已傳遍北京各地,頗受文人墨客贊譽。吳延祁在詩中贊道「自古人才千載恨,至今甘醴二鍋頭。」將二鍋頭比作「甘醴」。
② 北京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北京好吃的特色美食:1、北京烤鴨:全聚德掛爐烤鴨、便宜坊燜爐烤鴨,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2、豆汁兒。老字型大小,「品正宗豆汁的好去處」。豆汁是「綠色的」,味道沒的說--「很濃」,「很純正」,入口也「沒有特別強烈的酸味」,「不喝兩三碗不回家」。店面「不大」,但飯口上人「較多」且「全是最普通的北京人」,只要一進門「就讓你回到十多年前吃飯排隊等坐的年頭」。就像郭德綱的相聲一樣,是不是北京人,一喝豆汁就知道了;3、茶湯是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其味甜香醇,色澤杏黃,味道細膩耐品。舊時,老北京賣茶湯的大都是肩挑食擔,走街唱賣。那挑擔,一頭是裝粉子和食具的木箱,另一頭是一個閃光鋥亮的大銅壺,沖茶湯時,動作舒展利落,張弛漂亮,協調有度,舀面、抓料、倒水都毫釐不差,圍觀人群觀賞不絕等
③ 太意外了丨北京郊區竟然藏著個高大上的燒烤地點,山美水美食更美
這個季節的北京沒有夏天那麼炎熱,可以開啟燒烤模式了,欣賞著湖光山色,陪著家人朋友美美地吃上一頓,該是多麼愉悅的事情。於是殲型昌選擇一個燒烤的好地方尤為重要,而且不同的景色,會帶來不同的心情。推薦一個又安全又好玩的燒烤地點。
十渡雅布倫
山美水 美食 更美
十渡向來都是燒烤熱門地點,因為這里山美水美,空氣清新,帶孩子帶老人都是相當合適的。
十渡距市區大概100公里左右,有「北方桂林」的稱號,在氏扒十渡多個景點中, 五渡的山水最具姿色 ,這里也是最適合支起燒烤架的地方。
地址 :房山區十渡鎮西關山村
路線 :延京昆高速,進入房易路行駛約3公里,到達府前街,經過兩個紅綠燈到達淶寶路,經由內部道路到達度假村。
住宿 :雅布倫山水文化園酒店
雅布倫山水文化園酒店位於五渡拒馬河畔,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潺潺流水,酒店距離孤山寨景區駕車僅3.9公里(約6分鍾),距離七渡花果山駕車僅3公里(約5分鍾),酒店內 有小溪有大片草地最適合孩子放風箏抓小魚 ,跑馬場還可以跑馬哦,度假村具有北京周邊獨特的住宿方式——房車,集裝箱,水泥管房等房型住宿,最重要的是 酒店提供燒烤地點,燒烤架,碳,需自帶飲食哦。
酒店三租培面環山一面靠河,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可是京郊燒烤首選之地哦。
1 酒店外觀
2 酒店內設
3 酒店房間
家庭間
小木屋
集裝箱
水泥管房
獨棟別墅
餐廳
看起來是不是還不 錯,應該能滿足您的不同需求。
④ 北京好吃的美食
北京的美食:北京烤鴨、驢打滾、炸醬面等。
1、北京烤鴨
炸醬面,相信大家吃過的不少。但是,老北京的炸醬面能那麼火,肯定有它特殊的原因。它的製作工序看似簡單,其實要求很高。首先,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
然後再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後,把這些拌起來,就成炸醬面了。
⑤ 北京有什麼好吃的
北京,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這是一座古老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這里有神奇的天壇,有紅牆碧瓦的紫禁城,有紙醉金迷的王府井,有熠熠生輝的水立方,林立的三里屯酒吧。作為世界文化名城,北京是所有華夏兒女心中的驕傲。
北京,地處天子腳下,天下美味雲集於此。不過最讓老京人引以為傲的,還是那些看起來不起眼,卻一日三餐都難以割捨的地道小吃。北京小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用料講究,每一種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那股勁兒。今天,咱們就盤點一下,北京最有名的18種傳統小吃,這每一種都是老北京人的最愛,你吃過哪幾種?
1:艾窩窩,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地道風味小吃,頗受大眾的喜愛。是用江米和麵粉製成的外皮,再配以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葯泥等天然食材,製成的一種質地香甜,色澤潔白的小吃。相傳,因皇後喜歡,故名「」御艾窩窩,傳入民間之後,就成了「艾窩窩」。
2:姜絲排叉,京味十足的傳統特色小吃。從字面上就能知道,它裡面有姜,因為食用時有明顯的姜味而得名。它色澤金黃,酥脆香甜,姜味很濃。它不僅是傳統的風味小吃,而且也是北京茶菜的一種。「南來順」的姜絲排叉,在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3: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的一種,又稱糖耳朵,屬於北京小吃的一絕。因為做好後形狀類似人的耳朵而得名。蜜麻花顏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蜜麻花屬於高油高糖的食物,不宜多食,偶爾吃一次還是可以的。
4:饊子麻花,屬於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百姓好評度極高。它的製作流程比較麻煩,原料有鹼,紅糖,糖桂花,明礬,麵粉等等。饊子麻花顏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在清明節這天,十分受歡迎。
5:焦圈,這是一種最具老北京特色的傳統小吃,色澤深黃,形似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在老北京人的眼中,吃焦圈最不能少的就是一碗豆汁,簡直一絕。
6:豆汁,很多人一聽豆汁,就感覺會反胃,酸不溜丟的,澀了吧唧的,很難喝。但在北京人眼中,這豆汁寧可排隊也要非喝不可。在當時由於百姓十分喜愛,後傳入宮中,席間與大臣一同品嘗,結果大臣個個拍手叫好,慢慢就成了宮廷的飲品。
7:灌腸,在北京所有的小吃中,灌腸算是比較大眾化的一種。不管是街頭巷尾,還是集市廟會,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很多人都錯,吃灌腸不在於有多解餓,最重要的是領略它的風味,過過嘴癮。相傳,灌腸在明朝就開始流行。
9:栗子涼糕,這是一種非常傳統的特色小吃,香甜可口,栗子味濃郁,一般多在夏季食用。是用純栗粉加白糖、桂花壓制而成的。相傳,此款糕點原本如宴是元代宮廷內的上等貢品,後來流傳民間。
10:褡褳火燒,說起這味小吃,只要是吃貨就沒有不知道的。之所以叫作褡褳火燒,是因為它形似古時候人們放在身上裝錢的「褡褳」而得名。褡褳火燒最好吃的還屬於韭菜豬肉餡,皮薄餡大,現做現吃,再淋點香醋,咬一口外焦里嫩,滿口生香。
11:炒肝,這是由宋代的「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多數以豬的肝臟,大腸為主要原料,當然大蒜也是不能少的。,用澱粉勾芡做成的一種小吃。據說當年慈禧太後香嘗嘗炒肝的味道,她一嘗不要緊,裡面的豬肺和豬心就都被去掉了。自那以後,老北京人口中便多了句歇後語,老北京炒肝,缺心少肺。
12:豌豆黃,作為傳統小吃,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農歷的三月初三這天要吃豌豆黃。在古攔橡辯時,北京的豌豆黃分為兩種,一種是民間版,一種是宮廷版。通常的做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之後再加入糖小火慢炒,之後將其凝結,再切塊就好了。做好的豌豆黃,簡缺顏色淺黃,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13:糖火燒,它是滿族的傳統小吃,是北京人最常吃的早點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相傳,糖火燒起源於明朝的崇禎年間,一位叫劉大順的回民在鎮上開了一家小店,專門製作糖火燒。在乾隆年間,糖火燒就非常出名了。
⑥ 北京有什麼好吃的
1、北京:烤鴨
一提到北京美食,相信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首先就想到「北京烤鴨」——其肉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焦里嫩,被稱為「天下美味」。所以北京烤鴨是當之無愧的北京招牌菜。
除此之外,老北京的涮羊肉、北京炸醬面、京醬肉絲等美食也是讓人聞之就垂涎三尺啊!
2、天津:狗不理包子
天津美食匯集八方特色,最出名的莫過於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了,鮮而不膩,清香適口升亂敏,與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被譽為「津門三絕」。
3、河北:驢肉火燒
河北的冀菜被譽為中國第九大菜系,每樣都別具特色。驢肉火燒是華北地區極為流行的傳統小吃,起源於保定一帶,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鹵好的驢肉伴著老湯汁加入酥脆的火燒裡面,口感酥脆。
4、山西:刀削麵
山西是晉菜的發源地。說到山西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山西的麵食,尤其是山西的刀削麵更是名冠天下,可謂麵食中的佼佼者,口味筋道,軟而不粘。
其實除了麵食,山西還有很多名菜——糖醋魚、過油肉等也是非常值得一吃得美食。
5、內蒙古吵枝:手扒肉
一提到內蒙在腦海中能聯想到的畫面就是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原,草原上成群結隊的羊群,,,,,,自然而然內蒙古的招牌菜當屬「羊肉」了,手抓羊肉、爆炒羔羊肉、烤全羊、羊肉串、、、、、、
6、黑龍江:鍋包肉
記得在外地上大學時,第一次吃鍋包肉就被驚艷到,用一句形容就是:甚得我心吶!是我喜歡的口味。鍋包外觀色澤金黃,肉質外焦里嫩,口味酸甜。聽東北的同學說她們那還有殺豬菜、小雞燉蘑菇也非常有名,但最為東北菜我最愛的還屬這酸酸甜甜的鍋包肉。
7、吉林:小雞燉蘑菇
吉林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它的飲食既具有濃烈的東北風味,還夾雜了陪緩朝鮮民族的一些特點。相信每一位愛吃的吉林吃貨心中最經典的當屬這道:小雞燉蘑菇了。
8、遼寧:豬肉燉粉條
這道菜聽東北的朋友說也叫殺豬菜,但是這道菜其實最早發源於四川,但是在唐朝的時候,薛仁貴被發配到東北,而他又很喜歡四川菜,所以把四川菜帶到了東北,隨著發展揉合了當地的飲食習慣慢慢發展成了東北菜系。
9、上海:生煎包
上海小吃是中國飲食文化一個重要的流派。它的口味有別於四川、重慶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上海的小吃,有蒸、煮、炸、烙,品種很多,最為消費者喜愛的,莫過於是:湯包、百葉、油麵筋。這是人們最青睞的「三主件」。上海生煎包外皮底部煎得金黃色,肉餡鮮嫩,中有鹵汁,上半部撒了一些芝麻、香蔥。聞起來香香的,咬一口滿嘴湯汁。
10、江蘇:鹽水鴨
江蘇菜又稱淮揚菜,是漢族八大菜系之一,主要由淮揚、蘇錫、徐海三個地方風味組成。江蘇地方代表菜有三套鴨、荷包魚、清燉甲魚、水晶餚蹄、清燉蟹粉獅子頭、蛋燒賣、松鼠桂魚、三蝦豆腐等。
11、浙江:寧波湯圓
江南物產豐富,也造就了浙江美食的多樣性。寧波的湯圓、金華的火腿、西湖的醋魚......無一不讓人「魂牽夢繞」。
12、安徽:臭鱖魚
安徽作為徽菜的發源地,在吃上自然也不輸其他地方。其風味以咸鮮為主,酥嫩香鮮。
其中最有名的臭鱖魚也是螺螄粉一樣的存在,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13、福建:沙茶麵
福建小吃分為福州小吃、泉州小吃、漳州小吃、沙縣小吃、廈門小吃,莆田小吃、龍岩小吃、南平小吃、三明小吃、寧德小吃等名目繁多。每天當晨曦微露之時,各地的小食店、小食攤便陸續開張營業,顧客紛至沓來,那各種各樣的精緻食品——廈門沙茶麵、沙縣小吃、漳州鹵面、泉州燒肉粽......應有盡有。
14、江西:粉蒸肉
江西菜歷史悠久,菜系豐富,以南昌、九江、鄱陽 湖、景德鎮等等地區分流派細化構成,有很多「出生名門」的江西菜。其中的這道粉蒸肉尤為地讓人耳熟能詳。
15、山東:雜糧煎餅
山東人在全國的朋友眼中是出了名的「好客」,那好客必然也得有它杠杠的實力,好酒好菜那是最基本的。在八大菜系中,魯菜就憑借著一己之力為咱們北方美食贏得了牌面。雜糧煎餅、九轉肥腸......這一道道「實在」而又美味的美食無一不彰顯出山東人的好客本性。
16、河南:胡辣湯
河南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華夏歷史文化的中心,長期地發展過程中,不僅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還留下了河南特色小吃,,扒、燒、炸、熘、 爆、炒、熗別有特色,蔥椒熗和凹,獨樹一幟。
河南菜也就是豫菜,曾被稱之為中華菜系之母。最為著名的就是這碗胡辣湯了,是最為常見的北方早餐湯類名吃,湯味濃郁、湯色靚麗、湯汁粘稠,香辣可口,十分適合配合其它早點進餐。
17、湖北:熱乾麵
湖北小吃由武漢小吃、荊州小吃、襄陽小吃、宜昌小吃、恩施民族小吃等組合而成,湖北的美食取料廣、技法多樣, 能滿足南北各地人的口味。
湖北小吃大多以米、豆、面、藕製品最具特色,有著鮮明的楚國文化和濃郁的魚米風情。像武漢熱乾麵、老通城三鮮豆皮、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沔陽荷香粉蒸肉、 揚子江糕點、蔡甸豆絲、孝感麻糖, 以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神舟皮蛋、 潛江龍蝦都是絕妙之選。
18、湖南:臭豆腐
有這樣一句話: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很多人一提到到辣首先想到的是川菜,但其實以剁椒、豆瓣醬來調味的湘菜才具有原汁原味的生辣。
⑦ 北京有什麼特產小吃可以送人的
1、北京烤鴨
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
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2、炒肝
炒肝是北京地區傳統名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兒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3、燒麥
燒麥,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在日本稱作焼売 ,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
4、炸糕
炸糕是一道由糯米粉、普通麵粉等原料製成的小吃,是天津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一,與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並稱"津門三絕"食品。
炸糕炸的金黃酥透,咬一口後,黃白黑三色分明,黃的是炸焦黃的外皮;白的是糯米的皮料,有嚼頭,又不粘牙;黑的就是甜甜的豆沙餡。
5、驢打滾
驢打滾,是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
⑧ 北京旅遊經典小吃推薦,27種地道小吃,你應該知道的美味
北京這座城很大,好吃的很多,似乎全世界的 美食 都能在這找到。我們現在要推薦的是屬於老北京地地道道的小吃。一種胡同兒的味道,更是一種飲食的文化。
帶朋友來北京玩,想吃北京特色小吃的時候,不要只知道烤鴨,炸醬面了。下面這些 美食 ,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個遍。
1、北京烤鴨
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特產,由中國漢族人研製於明朝,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其中以全聚德最為出名。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2、 豆汁兒
豆汁兒是老北京獨特的漢族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 歷史 。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讓人想起豆汁。豆汁兒具有色澤灰綠,豆汁濃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獨特風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它有特殊的偏愛。北京賣豆汁兒的小店雖然不像以前那樣多了,但是像德華居小店、錦馨回民豆汁兒店等生意依然和以前一樣火爆。尤其是錦馨回民豆汁兒店,因為這里的豆汁兒和焦圈都有「中華名小吃」之稱,都得到了原來花市火神廟「豆汁丁」的真傳,十分地道,所以生意更是紅火。
3、老北京炸醬面
老北京炸醬面在北京十分流行,而上海、廣東、東北也有不同製法的炸醬面。韓國亦有炸醬面,是由華僑帶入韓國,以春醬(黑豆醬)為調味料,加上洋蔥、蝦、肉類等。在老北京,常見的是豬肉丁炸醬。老北京人吃炸醬面,冷天講究吃熱的,謂之「鍋兒挑」(完全不過水),熱天吃過水面,但湯要篦盡。根據季節佐以各種時鮮小菜,謂之「全面碼兒」。
4、 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是北京漢族特色小吃,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鹵煮火燒。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好吃鹵煮火燒的。鹵煮火燒是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最初的鹵煮出自於宮廷的「蘇造肉。」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鹵煮火燒。
5、 豌豆黃兒
豌豆黃兒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代宮廷的豌豆黃兒,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按北京習俗,農歷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兒有兩種,一種是北海公園仿膳製作的所謂宮廷小吃。另一種則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出售的製作較粗糙的豌豆黃兒,這兩種小吃都叫豌豆黃兒,但用料、工藝、價格有天壤之別。
6、 炒肝兒
炒肝兒是北京地區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之一,清末由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的「白水雜碎」改進而成。名炒肝兒,其實以豬肥腸為主,豬肝只佔1/3。製作方法是先將豬腸用鹼、鹽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凈後再煮。開鍋後改用文火燉,鍋蓋蓋好使腸子熟透而不跑油。爛熟後切成5分長的小段,俗稱「頂針段」,再將鮮豬肝洗凈,用刀斜片成柳葉形的條。
7、 爆肚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多為回族同胞經營。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記載。過去和現時,每當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館和攤販就經營爆肚。北京天橋有「爆肚石」,門框胡同有「爆肚楊」,還有「爆肚馮」、「爆肚滿」等最為出名。爆肚是個統稱,它分羊爆肚和牛爆肚,牛爆肚分兩種———牛百葉和牛肚仁;羊爆肚分9種———羊散丹、羊肚領、陽面肚板、陰面肚板、蘑菇兒、蘑菇兒尖、食信兒、葫蘆兒、大草牙。爆肚王一般只做5種大眾易於接受的品種:牛百葉、牛肚仁、羊散丹、羊肚領、羊肚板(陽面肚板)。
8、 油茶
油茶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
9、京式果脯
果脯,也稱蜜餞,是以桃、杏、李、棗或冬瓜、生薑等果蔬為原料,用糖或蜂蜜腌制後而加工成的食品。除了作為小吃或零食直接食用外,蜜餞也可以用來放於蛋糕、餅乾等點心上作為點綴。果脯是明朝時期的御膳房發明的。北京和台灣為蜜餞生產重鎮。北京所產的果脯稱為京式果脯,是北京特產,中外聞名。果脯種類繁多,著名傳統產品有蘋果脯、酸角脯、杏脯、梨脯、桃脯、太平果脯、青梅、山楂片、果丹皮等。
10、 炸灌腸
炸灌腸是一種北京特有的風味小吃,早在明劉若愚所著《明宮史》中就有記載。清光緒年間福興居的灌腸在京城小有名氣,福興居的掌櫃被稱為為"灌腸普",傳說其製作的灌腸為慈禧所喜。老北京的灌腸以長安街聚仙居的最好。最初的灌腸是用豬大腸灌制進澱粉、碎肉製成的,後來隨著 歷史 的發展,灌腸的製作工藝發生了變化,改用澱粉加上紅曲和香料灌在豬小腸中成型,而超市中能夠買到的灌腸則把紅曲和小腸都省去了,僅僅是用綠豆澱粉加香料灌製成型的一個長長的澱粉腸。
11、 糖火燒
糖火燒是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小吃。北京人常吃的早點之一,已有 300多年 歷史 ,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缸爐燒餅原為河北省小吃,後傳入北京,成為北京小吃。其特點是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12、 芸豆卷
是北京地區漢族民間傳統名點,後流傳入清宮。具有色澤雪白,質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的特色。傳說是慈禧太後聽見宮外有小販叫賣,便召進宮內品嘗,覺得很好吃,於是命令御膳房專門製作,芸豆捲成了慈禧的御前御點。
13、 焦圈
焦圈是一種北京特有的炸制食品,碗口大小,形似西方的炸麵包圈,但口感更酥脆。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酥脆不皮。焦圈常作為另一種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兒的配菜食用。
老北京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種古老食品,製作比較麻煩,由於勞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願製作,故有一段時間常斷檔。說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個「焦圈俊王」,原是「南來順」職工,已故去。他的技藝一般人不能與之相比,炸出的焦圈個個棕黃,大小一般,特別是具有香、酥、脆的特點,放在桌上,稍碰即碎,決無硬艮的感覺。
14、 麻豆腐
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河南安陽也有類似食物,稱為粉漿坨子。此物出自舊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份,就是麻豆腐。一般百姓炒麻豆腐要用羊油、黃醬加上黃豆芽或青豆芽以及雪裡蕻要炒至黏黏糊糊的,呈灰綠色,炒好後,將炸好的紅辣椒油潑在上邊即成,呈紅、綠、黃色,口感香醇味厚,酸咸適口,別有風味。
15、 驢打滾
驢打滾是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16、 艾窩窩
艾窩窩,是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是用糯米製作的清真風味小吃,其特點是色澤雪白,形如球狀,質地粘軟,口味香甜。不僅北京人喜歡這款小吃,就是進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下這款聞名全國的清真小吃。每年農歷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艾窩窩 歷史 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 《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 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
17、 豆餡燒餅
豆陷燒餅又稱蛤蟆吐蜜,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
18、 燒賣
燒賣在中國南北方都有,是一種面制的食品,品種繁多,在江蘇、浙江、廣東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而在北京、內蒙古等地則將它稱為燒麥、稍麥、稍美(北方稍美與南方燒賣不同,以羊肉大蔥為主)。燒麥是北京久負盛名的漢族小吃之一。燒賣起源於元大都(今北京),是地道的京味小吃。現在我國各地均有。燒麥起源於包子,它與包子的區別在於頂部不封口,作石榴狀。明代稱燒麥為紗帽,清代稱之為鬼蓬頭。清乾隆年間的竹枝詞有「燒麥餛鈍列滿盤」的說法。北京燒賣根據季節不同四季餡料有別:春季以青韭為上,夏季以羊肉西葫蘆為優,秋季以蟹肉餡應時,冬季以三鮮為佳。
19、 褡褳火燒
褡褳火燒是一種北京常見食品,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油鍋煎熟,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型,有時對折。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其口味類似鍋貼,但形狀不同。褡褳火燒與天津的鍋貼較為相似,但餡料和製作方法上不同。
20、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是有名的京味小吃,其有著老北京十三絕的稱號,也是北京小吃中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里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
21、 酸梅湯
酸梅湯是老北京傳統的消暑飲料,在炎熱的季節,多數人家會買烏梅來自行熬制(也有用楊梅代替烏梅),里邊放點白糖去酸,冰鎮後飲用。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這幾種材料。《本草綱目》說:「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它能除熱送涼,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亂、痢疾,神話小說《白蛇傳》就寫了烏梅辟疫的故事。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確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北京製作酸梅湯,當以琉璃廠的信遠齋為最有名。
22、 冰糖葫蘆
糖葫蘆是中國漢族傳統小吃,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凍硬,吃起來又酸又甜,還很冰。
23、 灌腸
灌腸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名吃之一。是北京人喜愛的一種大眾街頭小吃。北京最早的「灌腸」鋪是後門橋頭路東的「福興居」,清光緒年間開業,掌櫃的姓普,人稱「灌腸普」。他家以真正的豬肥腸灌上碎肉、澱粉 和其它香料,煮得不軟不硬、烙得不老不皮,外焦里嫩,澆上鹽水、蒜汁兒,吃起來別有風味。 據說慈禧太後在地安門火神廟進香之餘,曾到這里品嘗,並大加贊賞。
24、 薩其馬
薩其馬,又稱沙琪瑪,滿族的一種食物。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將面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薩其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點之一,北京十三絕之一。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等。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
25、 饊子麻花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北京十三絕之一,很受百姓歡迎,它的製作比較麻煩。在事先將礬、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挫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40克一個的小劑。饊子麻花古名為「環餅」、「寒具」,質地酥脆,香甜可口。環餅據說遠在戰國時代就有,秦漢以來成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
26、 薑汁排叉兒
薑汁排叉兒是北京十三絕之一,從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鮮姜,因而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據《天橋小吃》作者張次溪先生說:"舊天橋有專門賣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紙包裝,加上紅商標,時過年送禮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對這種小炸食前人還有詩稱贊說:"全憑手藝制將來,具體面微哄小孩。錦匣蒲包裝飾好,玲瓏巧小見奇才。
27、 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北京十三絕之一,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詩說:「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並注說:「糖耳朵蜜麻花,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麵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稱之稀也」。
不斷更新全國各地小吃推薦。關注我,點擊文章看配圖小吃。
⑨ 求問北京好吃又便宜的地方
分類: 生活 >> 美食/烹飪
解析:
北京好吃又便宜的地方
1.新街口的稻香春門臉,有個小小小小小極了的四川小吃店裡的熱乾麵一絕,好像只要兩元五喲。。。。。
2.從地百北邊的胡同串向後海,中途會有個小店,裡面的鍋貼一絕,也很便宜喲,兩個MM吃,連湯不超過10元,絕值!
3.六埔炕有一家用---------豆腐乳----煮的-----毛豆,,,,哈哈絕對好吃,環境又干凈
4.首都劇院斜對面(往南斜)有個蘭州牛肉面館,門臉不大,衛生也一般,但味道真是不賴,4元一碗,在王府井那裡算極便宜了。
5.地安門十字路口的 *** 小吃店,那的豌豆?S(個人認為)北京最好吃。。。。。
6.牛街衛生學校(綠頂)一帶,陳記各式年糕(米的,面的,盆糕)豆面糕(驢打滾)愛窩窩,豌豆黃,糖卷果....旁邊的燒羊肉,燒牛肉,出去CAMP帶著吃,買一斤送一個火燒(要看買肉的老爺子的心情了)。
7.台基廠梅園乳品店:乳酪 4.50元/碗,奶卷2.50/個,乳酪干35.00/斤(團結湖有分店)
8.宣武門加油站,三巴湯火鍋,28/人,鍋底20.00(MAYBE),人多合適。
9.稻香村的炒紅果不賴。還有它的糯米酒加上雞蛋做粥,很美容的。
10.西直門地鐵 西北口上來 右手 牛拉 一級棒 超級便宜 量足 狼吞指數 87
11.東四四條口有一家國營飯館,那裡的鹵煮火燒很棒!
12.東單有一家叫「日昌」的茶餐廳,在協和醫院對面的胡同里,那裡經營的都是廣東風味,和港產電視里的大排檔差不多。那裡的煲仔飯很好吃,飯量小點兒的倆人都吃不了!
13.還有一家台灣的火鍋店,叫「呷呷」。在北京的新世界商場,西單明珠,庄勝崇光百貨,甘家口大廈......都有分店。不收鍋底錢,關鍵是他們那兒調的醬味道很好。每個店的人都巨多,去晚了就得排隊。
14.厲害厲害!原來大家都是食情中人,那我就不得不說了,其實也是奶製品,三元乳品的連鎖,饒世界都是!我以前看見從來就不進去,還當只賣牛奶和飲料呢,結果進去才知道,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奶製品,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都有,尤其是那個楊梅豆腐,夏天吃那叫一個爽:不甜不膩、冰冰涼涼,還有一股極其解暑的楊梅味。我每次看見三元乳品的連鎖必吃的幾個:乳酪、酸奶、楊梅豆腐,冬天還會加些奶卷兒和乳酪干兒。 唯一的缺點是不符合便宜的條件,屬於比較FB的那一類!
15.美術館後街,有一家貴州飯館,進門先上免費苦丁茶先。那裡的米豆腐很香,吃米線5塊錢管飽。
16.我在北京城經常找雲南菜吃,得勝門旁邊冰窖口的雲南飯館是北京最早的一家,其次是魏公村民族大學後面的「寶勤」傣族菜館,在北京算不錯了。
17.在寬街兒,離過客不遠的地方有家傣家菜,就吃飯來說比較FB,但就味道和特色來說,很值!
18.帽兒胡同口有家新疆館子,裡面的烤羊腿灰常不錯;新街口買當老對角有個小面館,涼面是我吃過的最好的;萬壽路地鐵口向北走10分鍾,路東有個圓明華飯館,水煮黃蠟丁,香;前門胡同里的炒肝和爆肚馮,好吃好吃;視察海右岸的客家菜,不錯;華堂對面小街里的烤串,小腰絕了;水錐子千葉大廈東邊的湖南菜,解饞的很。。。。
19.還有,朝陽門華普地下,到家嘗有個什麼老媽的小灘(忘記全名了),那的合勒面一絕!8元,價還行。
20.人大西門附近有個229服裝店正對面的餐館里的宮爆雞丁是荔枝味的,愛甜的MM們有福了。
21.東四環,紅領巾橋北,9路車總站對面,「傻兒」火鍋,燕京青島免費隨便喝,扎啤1.5元。
22.地安門外的盾輝賓館一層的餐館,山楂粥,淡淡地酸甜,好喝!中國戲曲學院正門有家小館的十錦炒飯,我這個極不愛吃炒飯的人都要叫絕!
23.前門鮮魚口內天仙居炒肝,北京頭一份!價格便宜,才1.9一碗,正宗老字型大小!快去吧,加上4兩包子也不過6、7塊錢!!
24.要說北京的雲南菜,我認為還屬雲南駐京辦事處雲騰賓館那裡的地道。就在東便門旁邊,那氣鍋雞的味道,沒的說,呵呵!!
25.清華大學里,我家旁邊,亞洲第一大食堂,3塊錢吃飽,5塊錢吃好,樓上樓下4層帶滾梯,氣派!!
26. 豆腐乳---煮----毛豆,,在安德路上,往東,過了七中的第二個路口,轉彎處。
27.地安門十子路口往北海後門方向有個很氣派的面館,羊肉燴面(好像叫這個)好吃,10元。
28.在55路線上有個四環市場(聽老媽說的),那的花生米有一種。。。。說不上是什麼一道菜的味道,我朋友說是回鍋肉(有一點像),10元3斤,絕好吃,下次有機會帶上去過客讓大家品嘗。
29.前門一帶的廊坊二條的小腸陳的鹵煮火燒,爆肚馮,甘家口的老北京雜醬面的豆汁......
30.新街口的「新四川面館」,上次去見大家都吃涼面,偶也就來了一碗------才4塊, 給的太多了。還有免費的粥(亦或是別的什麼)可以喝的~~~
31.另外有N多人喜歡吃傍邊「老西安飯庄」的羊肉串,可是偶覺得太辣了一些。也不便宜,2塊
32.說起涼面,陽光廣場往北,眉州東坡小吃的涼面3元,好好吃,極好吃,無比的好吃。。。。。 還有它的干紹面,地道。。。。。 還有香油凍糕,熱熱的和香油關系也不大,卻好吃的要命。。。。。那裡全是3元5元的吃的,最貴是一紮西瓜汁8元,好喝! 就是量小,我每次要點兩種面才夠。。。。。哈哈哈,是不是太能吃了?
33.京廣中心的那個茶餐廳中的蛋塔也好好吃,反正我是百吃不厭。。。。。:))
34.紫龍賓館(現在叫渝信川菜),那裡的樟茶鴨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 具 *** 置應該是在寬街中醫院對面那條胡同里的紫龍賓館!
35.在新街口附近(聽說的,尚未有時間去證實)有家正點的 *** 館子,正試營業期間,所有羊蠍子免費,容器比臉盆還大,據說好吃的連湯兒都一滴不剩,有興趣的報名,讓 *** 請咱們吃——我多仗義,盡找便宜又實惠的!
36.新街口豁口,老桂風米粉店,老字型大小,聽說好吃極了。。。。。
37.我也知道一地兒,驢肉火燒巨好吃,在大紅門兒一帶,具 *** 置說不清楚,反正我找得著。
38.外館斜街,花誠酒家的水煮魚棒極了,辣嘴不辣喉嚨!香,18元兒一斤! 隆重推出:黃花城下面最早的開張的倉坡扶飯庄,裡面的雖然沒有大廚。可是山村風味爽極,幾乎都是美味,而且店裡極為干凈。現介紹幾道我去那裡必點的菜: 冷盤:水芥菜(只長在清泉或者干凈的水邊,正宗野菜,有點芥末的味道,清口) 驢蹄筋(是老闆親自做的,干凈,味道極好)熱菜:松蘑炒肉(配料:松樹下的蘑菇和新鮮豬肉,想想滋味吧) 攤柴雞蛋(那叫一個香) 熬小魚(黃花城水庫的小魚) 還有再點上一張家常餅,還等什麼,暴撮吧!
39.平安大街趙公口路口西南角有個貴州餐館「竹筍情」,風味獨特,進得門去先讓你課瓜子,是那種最土製的瓜子,從葵花里摳出來就扔熱鍋里炒的那種,一開始我還懶得課,後來就停不了嘴;當然菜色也好,瓦片蒸臘肉、香腸(可以各來半份),竹筍菜,尤其筍干雞湯,不賴。愛辣的同志不仿去嘗嘗,價格算合理吧。
40.在崇文門哈德門飯店東側(108車站再過去一點)有一個贛南飯店,只是一個比較小的飯館,但裡面的贛菜一絕,而且特別便宜,四、五個人吃飯點小炒魚,酸菜肚尖,三杯雞,炒米粉等菜(小份)加起來不超過60.00元。好吃極了。它門口有一個老北京,就沿街,非常好找。可以去試試。
41.後海南岸的「孔已己」,江南風味,散裝黃酒,用錫壺溫熱了喝,爽!小菜做的也特地道!
42.還有一處是祁家豁子55路總站,下車就是,跟住家屋門差不多大小的一個門臉兒,很正宗的西安風味,尤其是油潑面。全家吃飽吃好不超過20元。不過得看各人口味了,要喜歡吃西安麵食的那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啊。
43.翠微大廈北頭,馬路東邊有家煎餅店,種類豐富,不同於街邊煎餅車上的那種,常常排大隊的!和平門三千里烤肉附近有家小館,賣一種「燃面」,乃宜賓特產,據說極香,不過不知具 *** 置。
44.朝陽門,向南,二環外,富華大廈,東側,胡同(東西走向)向東20米,在胡同北側,有一小門臉,紅色,名字忘了,專做肥腸,各種味道,非常棒!!!!!
45.甘家口路口,東西走向方向,向西50米左右,路北(釣魚台北門 往西斜),名字從沒記過,牛肉拉麵、涼面(夏季供應)、各式小菜、小碗牛肉,都特棒!!!!!我從高一的時候就在那裡吃,到現在已經10年了,凈是回頭客。
46.你們說的三元,在西四附近也有一家,在西四肯德雞對面,門臉很小。
47.西四環內,定慧寺橋往北,第一個路口向東,400米左右,路北,名字又不記得了,那裡的春餅巨棒!!!! 48.甘家口進口向左轉50米處有一叫雙龍的烤肉店,吃完終生難忘
49.頤和園北宮門往西的一條路(通向青龍橋大橋),有一家「馬記燒餅鋪」,那裡的燒餅夾肉3塊一個,味道棒極了!!!!還有雜碎湯,如果不吃裡面的雜碎只要湯是免費的。隨便喝。
50.我可是從小就在那裡吃了,別的地方的燒餅夾肉我看都不看了呢~~現在早上有很多去香山頤和園遛彎的老頭老太太都鍾情於那裡~~這家店上過《北京晚報》。有機會大家去TRY一下拉~~~~~~
51.薊門小區里有一個地方叫「獨當一面」,裡面有一種雞腿飯,整隻的雞腿,油菜,西紅柿還有一個煎蛋,爽急了!!!!11
52.SOGO斜對面「妞妞餃子館」。我從不吃餃子的可到了那……
53.新街口,愛圖美再住北,路西,有個重慶(也可能是成都)小吃店,很好吃,每次往那邊溜達總要去吃。。。。。
54.鼓樓東北角有一家小的露珠火燒店
55.宣武門,過了SOGO向南一公里,路西,有個小的牛肉拉麵店
56.東四7條東口向胡同內走100米,「朱家菜」味道不錯,非常家常菜,好吃便宜!適合餓了的時候去!
57.工人體育館北門正對馬路的北邊有個「味正園」韓國燒烤,無煙碳烤味道絕好,便宜實惠,(兩人吃好在50元左右,可吃到2-3種烤肉!)
58.方莊家樂福對面有個剛記廣州海鮮,很正宗的廣州菜,大連鮑28一隻,扇貝才3元一隻,基圍蝦38一斤,開始時我也覺得那兒可能挺貴的,結果兩個人150元都快撐死了。
59.大覺寺的糯米藕北京一絕。。。。。這是貨真價貴的一絕喲!吃了他那的,別處的就覺得根本沒法吃了。。。。。
60.世人個個學長年,不知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宏狀元,不論甜粥鹹粥都好喝的沒話說!好幾家店呢。。。。。車道溝啦,展覽路啦,花園東路,安華西里一區什麼的地方都有。。。。。我去的是它的伸粥店,西三環北路93號。。。
61.西苑飯店旁十子路口東北角出租之家,有10多種熱菜(現炒的小炒,味道絕對地道,有點懷舊的感覺,80年代中期菜館的手藝,棒!量大)另外:冷盤、主食、湯自助,才8元/人
62.隆重推出:北京第一家個人菜館,絕對正宗北京家常菜。 就在一條幽深的小胡同裡面,提示:(東城,?同名?-翠花)特色菜:五絲桶、蒜香肘子、沙鍋丸子、扒白菜、紅燒平魚、京醬肉絲! 這個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好好享受吧!
63.鼓樓地鐵西南口出來有一家名為慶賓的涮肉,味道一流,要早去晚了沒位,價格適中. 全北京最愛的水煮魚是:西壩河的紅京魚水煮魚, 地點在重慶飯店旁邊的臭溝邊,是總店,店面不大, 不遠處的遠方飯店的一層,是另一家分店, 分店對面有一個寫著「檯球」字樣的門洞,進去後是另一個分店. 所有的店在六點前訂坐有效,過期作廢,而且六點後要排位!最好一小份一小份的要,不要按整條買這樣劃算。
⑩ 北京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1、烤鴨。
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選用優質肉食鴨為原料,經數道工序後烤制而成。成品金黃油亮、干松酥嫩,食用時,用烙好的薄荷葉餅抹上甜面醬,加京蔥段兒,捲成筒狀,一口咬下去,香、酥、嫩同時涌心間。
2、驢打滾。
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得名。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叫人百吃不厭。
3、艾窩窩。
歷史悠久的老北京風味小吃,主要食材是糯米粉、面纖局粉做外皮,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葯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每年農歷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轎豎寬。
4、豌豆黃。
老北京傳統小吃,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一口咬下去,香、酥、嫩同時涌心間。
5、涮羊肉。
北京美食的代表,是一道由羊肉為主料的美味佳餚,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純老北京口味,絕對地道。一般都是一邊涮肉一邊涮菜搭配來吃也不會太膩。
6、炸醬面。
老北京富有特色的美食,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
7、鹵煮。
最有北京味道的小吃,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火燒切井字頭,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里舀一勺老閉亮湯往碗里一澆,再來點蒜泥,豆腐乳,辣椒,韭菜花,熱騰騰的一碗上來,火燒、肺頭、豆腐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膩,肉爛而不糟。
8、爆肚兒。
北京風味小吃中著名的回族小吃,多為回族同胞經營。把鮮牛肚或鮮羊肚洗凈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質地鮮嫩,口味香脆。
9、炒肝兒。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
10、豆汁。
北京獨具特色的民間小吃,已流傳上千年,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