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黃山大谷有什麼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黃山大谷有什麼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3-03-27 00:49:17

1. 安徽黃山什麼最出名,

當然是世汪明氏界自然與文化遺產——黃山

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黃山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南部,南北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華部分為154平方公里,號稱「五百里黃山」。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 。山中的溫泉、雲谷、松谷、北海、玉屏、釣橋六大景區,風光旖旎,美不勝收。

黃山原稱「黟山」,因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曾在此修煉升仙。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六日改現名,這一天還被唐玄宗欽定為黃山的生日。黃山以其奇偉俏麗、靈秀多姿著稱於世。這里還是一座資源豐富、生態完整、具有重要科學和生態環境價值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俱佳。

黃山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跡,歷來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黃山與宗教有密切的關系,唐代道教舊籍中,關於軒轅黃帝和 容成子、浮丘公來山煉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傳千年,影響深廣,至今還留下與上述 神仙故事有關的許多峰名,如軒轅峰、浮丘峰,以及煉丹、仙人、上升、仙困散都、道人、望仙諸 峰。黃山山名,亦與黃帝煉丹之說有關。道教在黃山建立較早的道觀有浮丘觀、九龍觀等。 宋末道士張尹甫在黃山修煉,創建松穀道場。明末以後,全山范圍內,已無道教活動的蹤 跡。 據《黃山圖經》記載,佛教早在南朝劉宋間就傳入黃山,歷代先後修建寺底近百座。寺 廟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擲缽禪院,號稱黃山「四大叢林」。黃山歷代釋徒中,能詩 善畫者多,著名的有:唐代島雲,明代海能、弘智、音可、元則、王寅,清代大均、大涵、檗庵、 漸江、雪庄等,都有作品傳世。

黃山偉大的自然美,使無數詩人、畫家和其他藝術家為之贊嘆和陶醉,產生無法抑制的創作激情,留下了不可勝數的藝術作品。從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間,僅就贊美黃山的詩詞來說,現在可以查到的就有兩萬多首。 黃山藝術作品的體裁和內容都十分豐富。它們從各個側面發掘體現並充實了黃山的美,是祖國藝術寶庫中的燦爛花朵。就詩文而言,李白、賈島、范成大、石濤、龔自珍、黃炎培、董必武、郭沫若、老舍等都有不少佳作流傳於世。散文中,徐霞客的《游黃山日記》,袁牧的《游黃山記),葉聖陶的《黃山三天》,豐子愷的《上天都》等都體現了黃山的絕美秀麗的風姿。另外,黃山的故事傳說也不勝枚舉,如《黃帝煉丹》、《李白醉酒》、《仙人指路》、《仙女綉花》等廣為傳頌。尤其以體現黃山俊美恬靜的黃山畫派,更是成為黃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黃山畫派的大師們不斷從黃山山水中吸取養分,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他們以凝重簡練的筆墨、明快秀麗的構圖和清高悲壯的風格、深沉宏達的旨意,在畫壇獨樹一幟。黃山哺育了各個時代的許多藝術家,藝術家們又賦予黃山以藝術的生命。

黃山經歷了漫長的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禮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結構。黃山號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蓮花峰槐睜海拔高達1864米,與平曠的光明頂、險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區中心,周圍還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疊翠,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有節奏旋律的、波瀾壯闊、氣勢磅橫的立體畫面。

2. 太谷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導語:人蠢鄭生有太多的遇見,擦肩而過是一種遇見,刻骨銘心是一種遇見。有很多時候,看見的,看不見了;記住的,遺忘了。無論在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還是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對於心靈,都是一次歷練。以下我為大家介紹太谷有什麼好吃的美食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帶差頌太谷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太谷壺瓶慶衫棗

太谷縣里美庄為主產區,榆次、平遙、交城、清徐也有栽培。壺瓶棗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栽培,果實大,以形似「壺」狀而得名。果皮薄,肉厚質脆,甜酸適度。

鮮棗含折光糖37.8%,總糖30.35,酸0.57%,糖酸比52.92:1。每100克鮮棗含維生素C493.2毫克。干棗含糖71.38%,酸3.15%,糖酸比為22.66:1。每100克干棗含維生素C30.13毫克。

紅棗味甜可口,營養豐富,保健醫療價值很高,民間有「每日食三棗,一輩子不顯老」的說法,長期食用,對增進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其葉、枝、核、枝皮及樹根均可入葯,主治心腹邪氣,有益氣、補血、養胃、安神之功,凡身體一切虛弱之症,久服輕身延年,堅志強力。

太谷壺瓶棗地理標志產品。

地域范圍

太谷壺瓶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山西省太谷縣明星鎮、侯城鄉、北汪鄉、水秀鄉、胡村鎮、陽邑鄉、小白鄉、任村鄉、范村鎮等9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該品種位於山西省晉中盆地東北部的太谷縣。東北與榆次區相依,東南與榆社縣交界,西南與祁縣毗鄰,西北與清徐縣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8′-113°01′,北緯37°12′-37°32′,壺瓶棗種植面積10000公頃,年產量約4萬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壺瓶棗皮薄、肉厚、味甜、核小,是生食的良種,製成干棗和酒棗更佳。果重19g,長倒卵形,皮薄,深紅色,肉厚,質脆,汁中多,味甜。內在品質指標:經分析,其營養價值高於同類產品:顏色深紅,單果平均重20g,大果50g以上,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美稱。壺瓶棗營養豐富,每百克鮮果肉中含糖約30-50g,蛋白質約3.5g-4.2 g,鈣約38mg -41mg,磷約20mg -23mg,鐵約0.4 mg -0.5mg,含有各種有機酸和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達380-600mg,居百果之首。壺瓶棗制干後,肉質細膩,久貯不幹,制干率57.2%,干棗含糖量71.4%,其與普通棗相比有較大差距。質量安全規定:興谷牌太谷壺瓶棗的行業執行標准GB/T5835-2009,生產許可證號:QS/140717020029,同時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無公害生產標准進行生產,建立了《太谷壺瓶棗生產操作規程》、《農產品生產質量技術控制措施》、《基地負責人職責》、《內檢員職責》等。

太谷餅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太谷餅的生產歷史悠久,在清末時已行銷京、津、西安、蘭州、包頭、張家口等地。太谷城內最早生產出售太谷餅的店鋪是南街的「文成堂」,後來又有東關的「義源生」和南街的「同義恆」也生產銷售。這些店鋪都是後院生產,前店出售,設備簡陋,廠房狹窄,產量很低。當時,太谷餅價格昂貴,只是巨商大賈才能享用得到。20世紀90年代以來,太谷餅小作坊遍布城鄉,但主要以作坊式為主。為了進一步提高太谷餅生產企業質量意識,使企業走出小作坊低端發展的困境,晉中市、大谷縣兩級質監部門確定了幫扶企業做大做強的工作策略。他們通過開辟綠色通道、提高太谷餅生產標准、加大巡查力度,派出人員對生產企業實行駐廠全過程監管,並幫助企業成立了太谷餅行業協會,使原年生產力在10噸左右的一些小作坊年生產力都達到了100噸以上,產量從2006年前的0.8萬噸增加到2008的10萬噸。

太谷餅的產生和盛行都與明清太谷商業經濟的`發展有直接關系。相傳在明末清初,太谷縣城東南的溝子村有一富家太太,經常在夜裡想吃餅子。可對傭人們從城裡買回的各種面餅,她不是嫌油膩難吃,便是嫌干硬難嚼。這可難壞了她家的傭人。消息傳到縣城一家燒餅鋪里,掌櫃的為了做成這筆生意,特地讓鋪子里的老師傅設計出了一種甜餅。這種甜餅是由白面、白糖、芝麻油和雞蛋清做成的爐烤實心餅,直徑約12厘米,中間厚約3厘米,其表皮色呈茶黃,上面還粘有脫皮的白芝麻。太谷餅具有酥而不硬、軟而不綿、香甜不膩的特點,而且即使存放一個月後,它的色、香、味也不會改變。

其主要原料是精白面、白糖、胡油芝麻、蛋清。製作方法是用蛋清將六成上等白糖和四成上等白面調成糊狀,用勺子盛在扣爐內,糊狀自然融流成圓形。成熟後,上撒芝麻,下抹胡油,再用慢火烤熟。送到闊太太府上後,頗受青睞,於是誕生了享譽後世的太谷餅。後來太谷餅被深居宮廷的慈禧太後發現,將其定為宮廷貢品,更讓太谷餅身價陡增。

另一說在清朝咸豐年間,太谷城東南溝子村,有個姓張的以開餅面鋪為生。他看到太谷縣商賈雲集,經濟繁榮,富豪大戶們貪圖享受,就苦思冥想,反復試驗,製成了一種「甘餅」,受到有錢人的歡迎。這種「甘餅」,用料講究,烤制技術特殊,吃起來香酥甜軟,很快即遠近聞名。

郎棗

郎棗分布於山西省太谷、祁縣、平遙等地,為當地主栽品種,約占當地栽培總數的80%左右,栽培歷史不詳,但數百年生老棗樹各棗區生長很多,是當地古老栽培品種之一。果實中大,圓柱形。果皮較薄,深紅色,果面光滑。果肉厚,綠白色,質地緻密,味甜略酸,汁液中多,品質中上,適宜制干,也可加工蜜棗,制干率55.56%。

該品種適應性較強,較豐產,產量穩定,果實大小較均勻,可食率高,鮮棗較耐貯藏,成熟期較早,可在氣溫稍低的地區發展。

太谷熏鴿

太谷熏鴿是太谷縣的傳統地方名產,已有近100年的歷史,始創於清代。此名產在舊時多為商家大賈招待國內外客商的。當時太谷城內西大街南門樓道巷的「隆盛昌」和太谷南門外「三盛園」的熏鴿最負盛名。

加工太谷熏鴿一般選用的是野鴿,將宰殺好的鴿子,在80度的開水裡浸泡3分鍾,然後將鴿毛煺掉。從臀部開膛,將內臟取出,然後將鴿子在冷水中洗凈,切勿用熱水洗,用熱水清洗會影響鴿子的皮色。將洗凈的鴿子在清水中浸泡2個小時。

在鹵制前,先將鴿子在沸水中汆透,然後將汆好的鴿子放入鹵鍋中,加放花椒、大料、大茴、砂仁、豆蔻、姜、蔥、鹽等佐料和葯料。煮沸後,用微火鹵煮。當鴿子鹵制到用筷子能扎透,就基本煮熟了。撈出後,將鴿子放入熏筒內,將楊柳木鋸末和柏木鋸末放火熏鍋內,再將熏鍋上火,待起煙時,上邊扣上砂鍋,熏至金紅色即成。

那色澤金紅、熏香味濃、入口醇香、營養豐富的熏鴿擺在餐桌上,的確令人垂涎。

3. 蕪湖特產是什麼

·蕪湖鐵畫 蕪湖鐵畫是安徽蕪湖市特有的工藝美術品,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鐵面汲取了我國傳統國畫的構圖法及金銀首飾、剪紙、雕塑等工藝技法,以低碳鋼作原料,「以鐵代墨,以錘代筆」,精工製成山水、人物、花卉、魚蟲、飛... ·黃山綠牡丹 特種工藝茶。「黃山綠牡丹」產於歙縣大谷運鄉海拔1400餘米的南雲尖。南雲尖重巒疊嶂,溝壑縱橫,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極利於茶樹的生長。這里茶葉不僅芽壯葉肥,葉質柔嫩,而且由於芳草遍地,蘭花繁茂,茶葉別具...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是傳統「徽州四雕「之一。徽州山區盛產木材、建築物絕大多數都是磚木石結構,尤以使用木料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藝人發揮聰明才智的用武之地。舊時,徽州木雕多用於建築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裝飾,其分布之廣在...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前身為黃山蓮花庵一帶產的雲霧茶。這里山高林密,蔭蔽高濕,霧海雲霞,不受寒風烈日侵曬,茶樹生長健壯,茶芽鮮嫩。歷史上,「鏈粗虛黃山毛峰」是歷代皇帝點名要的貢品茶。1949年以後,... ·歙縣徽墨 徽墨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黃山市屯溪區、歙縣兩地為徽墨製造中心。徽墨品種繁多,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凈煙、減膠、加香等。高級漆煙墨,是用桐油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 ·合肥歙硯 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是硯史上與端硯齊名的珍品。以硯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歙硯始於唐代。北唐積《歙州硯譜》載:婺源硯在「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裡,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之歸,... ·舒州竹席 舒州竹席,潛山古曰:舒國、舒州。因地得名而稱之為舒席。舒席古時叫簟,唐李賀詩贊:「稍和竹簟寒」,「織可乘香汗」。白居易亦有詩雲:「日高猶掩水窗眠,枕簟清涼八月天」由此可見,舒州竹席在唐代就很有名氣了。... ·金絲琥珀蜜棗 「金絲琥珀蜜棗」是我國蜜棗中的珍品,產在歙縣杞梓里、三陽、英坑一帶。從1957年起,暢銷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尼、菲律賓、泰國、印度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金絲琥珀蜜棗」是鮮棗經加工而成的一種蜜棗餞。... ·屯溪綠茶 屯溪綠茶是中國傳統名茶類名,簡稱「屯綠」,有「綠色黃金」之譽,是皖南地區數縣採制綠茶的統稱。因黃山市轄諸縣和相鄰縣的綠茶舊日均在屯溪茶市總經銷轉口,故稱之為「屯溪綠茶」。「屯棚燃溪綠茶」的製作,距今已有1... ·徽州竹雕 徽州竹雕是傳統「徽州四雕」之一。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產的毛竹為原料,以刀代筆,因材施藝,運用線刻、淺浮雕、深浮雕等工藝,雕出各種書畫。這些作品,有名人的書法墨跡,有名勝吉跡的山川風貌,有民間傳說的神話... ·宣紙 關於宣紙的起源,在涇縣有這樣一個傳說:東漢造紙家蔡倫過世後,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師傅畫像修譜,以表懷念之情,但年復一年都難以如願。一天,孔丹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倒... ·宣筆 宣筆和宣紙是同鄉,都源始於安徽省涇縣,因涇縣古時屬宣州府管轄,故稱「宣筆」。涇縣宣筆歷史悠久,有「毛穎之技先天下」之說。關於宣筆的來歷,據唐代《毛穎傳》記載,公元前223年,秦大將蒙恬帶兵南伐楚國,路... ·黃山彌猴桃 「黃山彌猴桃」在民間又稱作「楊桃」,境內山區均產,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黃山風景區,到處皆有,隨手可得。「黃山彌猴桃」有許多有趣的傳說:相傳在2000多年前,黃山就生長許多象棠梨一樣的野果,黃褐色,果皮... ·洪濱絲畫 洪濱絲畫純手工製作,極為講究用色,其作畫用的天然絲棉材料,經過特殊復雜的高溫染色加工,使畫面鮮艷奪目,並且能夠防霉、永不褪色。洪濱絲畫工藝精湛,繪畫語言獨特,根據圖案設計出形象逼真、富於立體感的畫面,... ·白岳黃芽 白岳黃芽產於休寧縣城西30里處的齊雲山凳彎上,又稱為「齊雲毛峰」。齊雲山峰峰相連,嶺嶺相接,杉林蔥郁,雲霧彌漫,低溫濕潤,土質肥沃,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茶葉生長。白岳黃芽,色澤黃中隱翠,白毫滿披,一葉包一芽... ·龍舒貢席 龍舒貢席產於安徽舒城,故名。舒席選用的原料是一種纖維細、拉力強、節平而稀、質地柔軟的水竹。為防蟲蛀,採伐水竹的時間一般都在當年11月至次年2月。舒席加工工藝十分精細考究,採伐回的竹子要經過認真篩選,將...

4. 大谷茗茶是不是名茶

是,大谷茗茶是包含大谷所產的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圓巧遲茶、烏龍茶六大茶類 大谷銘茶,是黃山市最負盛名的名茶之鄉,黃山毛峰的香氣更寬凱是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橘李鮮艷。大谷運茶,是黃山市最負盛名的名茶之鄉。

5. 大谷運茶的介紹

黃山市歙縣大谷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下設萬余畝黃仿飢山毛峰基地,該地生產的黃山毛峰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黃山毛峰葉子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備高返,黃山毛峰的香氣更是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黃山毛峰基地環境優越, 長年雲霧繚繞,是天然的綠色食品基地。</P>
黃山毛峰茶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芳村、長潭一帶,其中大谷運產的黃山毛峰的品質最好。黃山毛峰系列更是茶中精品。而黃山毛峰分特級和一、二、三級,特級黃山毛峰在清明前後採制,採摘1芽1葉初展芽葉,其他級別采1芽1、2葉或1芽2、3葉芽葉。選用芽頭壯實茸毛多的制高檔黃山毛峰。經過輕度攤放後進行高溫殺青、理條炒制、烘焙而製成。特級黃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顯露,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黃山毛峰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為宜念悶,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水沖泡2—3次。 黃山毛峰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呢!風景優美的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

6. 歙縣的特產

歙縣物產豐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文房四寶中的歙硯、徽墨,以及被列為國家珍貴禮品的茶葉。歙縣有「墨都」的雅稱。此外,歙縣民間藝術的瑰寶「磚」、「石」、「木」、「竹」四雕亦很有或兄桐特色,還有徽派盆景、版畫、漆刻,以及新興的徽州竹編、玉竹傢具等,也都獨具特色。還有三潭枇杷、三口蜜桔、金絲琥珀蜜棗、徽州雪梨、問政山筍、金竹貢菊、窨茶三花等,也很有名。 歙硯是硯中之上品,它的珍貴在於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風格,渾厚朴實、美觀大方、刀法剛健、花式多樣。它的圖案多取於黃山勝境、新安風光、小橋流水、神話傳說、名人逸事等。
徽墨,中國「文塵鎮房四寶」之一,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黃山市屯溪區、歙縣兩地為徽墨製造中心。徽墨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是書畫家的必備用品。 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書畫,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於一體,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
徽墨品種繁多,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凈煙、減膠、加香等. 高級漆煙墨,是用桐油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餘種名貴材料製成的。 據《徽州府志》記載,徽墨始創於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避戰亂,攜全家南逃至歙州,看到這里有茂密的松林和清澈見底的新安江水,便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不久,他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後主李煜衫坦視為珍寶。 徽州貢菊是從菊花群體中選育出的優良品種,原產於歙縣金竹嶺一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葯用功能。據民間傳說,「徽州貢菊」原是宋朝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進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許多人得了紅眼頭痛病,有人採用鮮菊花泡水將火,十分靈驗。
「徽州貢菊」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的功能。用它調配其它葯物可以製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葯和菊花晶等飲料。「徽州貢菊」可以泡茶、泡酒,常飲菊花茶或菊花酒,能「清凈五臟,排毒健身」,起到延壽美容的作用。飲用過的菊花曬干後充作枕芯,使人清涼降火,明目醒腦。 歙縣的茶葉產量高居全國之首。「黃山毛峰」、「頂谷大方」、黃山銀鉤、「黃山綠牡丹」、「錦上添花」、「海貝吐珠」等極品名茶列為國家珍貴禮品。
黃山毛峰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泰茶莊所創制。每年清明穀雨,選摘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老竹大方 大方創制於明代,清代已入貢茶之列。據《歙縣志》記載:「明隆慶(公元1567—1572年)年間,僧大方住休寧松蘿山,制茶精妙,群邑師其法。然其時僅西北諸山及城大涵山產茶。降至清季,銷輸國外,逐廣種植,有毛峰、大方、烘青等目。」大方茶相傳為比丘大方始創於歙縣老竹嶺,故稱為「老竹大方」。
黃山綠牡丹 特種工藝茶。「黃山綠牡丹」產於歙縣大谷運鄉海拔1400餘米的南雲尖。南雲尖重巒疊嶂,溝壑縱橫,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極利於茶樹的生長。這里茶葉不僅芽壯葉肥,葉質柔嫩,而且由於芳草遍地,蘭花繁茂,茶葉別具香味。清明採摘茶芽,經過殺青輕揉,初烘整形、選芽、理條、裝簡、造型美化、定型烘焙等工序,綠色牡丹就製成了。
黃山銀鉤 黃山銀鉤因彎曲似鉤,毫白如銀而得名。1972年首創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大谷運鄉,是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製法,精彩巧制而成的。
歙縣花茶 歙縣花茶歷史悠久,種茶有上千年的歷史,栽花也有上百年的經驗。相傳,清代乾隆年間,歙縣在福建經商的肖氏最先引進珠蘭花;其後茉莉、白蘭花也先後從廣東引進。代代相傳,日益擴大,現已成長全國主要花茶產地之一。
三口蜜桔:產於歙縣新安江兩岸
富岱楊梅:富岱是歙縣雄村鄉低山丘陵地帶的山村,那裡盛產楊梅,是安徽省主要楊梅產地。
問政山筍:徽州的問政山筍屬毛竹筍,是山菜珍品。因出產於歙縣問政山而得名。在歷史上曾被列為貢品,以「問政山筍甲天下」而聞名海內外。
金絲琥珀蜜棗:中國蜜棗的珍品,產在歙縣杞梓里、三陽、英坑一帶。

7. 黃山特產有哪些

黃山特產\x0d\x0a黃山古屬徽臘擾州,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經商傳統,而且當地自然環境優越。所以,無論是文化氣息濃厚的手工藝品,還是天然健康的土特產品,都是來黃山旅遊不能錯過的。\x0d\x0a文房四寶中的珍品徽墨和歙硯,歷史久遠聞名中外;民間藝術的瑰寶有磚、石、木、竹四雕,輪扮旦還有徽派盆景、版畫、漆刻,以及新興的徽州竹編、玉竹傢具缺蠢等,也都獨具特色。\x0d\x0a「天下名山,必有靈草」,黃山的茶葉很好,而且便宜,你可以買一點帶回去。如果春遊黃山,可以趕上新茶,不要錯過。\x0d\x0a所有這些特產可以在市區的特產專賣店、屯溪老街、湯口鎮的沿溪街購買。\x0d\x0a購物貼士\x0d\x0a如何買茶葉:買時一定要先品,品好了再買,價格談得好的可以砍掉2/3;超市裡里的盒裝茶葉價格公道,質量有保證,對鑒別茶葉不是很在行的遊客可以去超市裡購買。\x0d\x0a如何買歙硯:硯一是看材質,二是看工藝刀法。黃山市老街上的店有的是前店後廠,有的店格調較高的進的是名家的貨。名家的硯品最起碼要150元以上一方。在砍價前以討教的口氣多與店主聊聊,讓他們覺得你尊重他們的勞動和手藝,價格上面就松動些,好談一些。\x0d\x0a如何買徽墨:徽墨比較便宜,一般的墨品一塊5元,好的20元左右。但要注意在旅遊景點招攬生意的當地人,在沒看過行情之前,要謹防他們亂開價。

8. 安徽歙縣有哪些景點

行政區劃:
歙縣轄13個鎮、15個鄉:徽城鎮、深渡鎮、北岸鎮、富堨鎮、鄭村鎮、桂林鎮、許村鎮、溪頭鎮、杞梓里鎮、霞坑鎮、岔口鎮、街口鎮、王村鎮、坑口鄉、雄村鄉、上豐鄉、昌溪鄉、武陽鄉、三陽鄉、金川鄉、小川鄉、新溪口鄉、璜田鄉、長陔鄉、森村鄉、紹濂鄉、石門鄉、獅石鄉。

歙縣夜景歙〔shè〕縣 景點簡介 歙縣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山西平遙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1) 漁梁壩,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距今已有年的歷史了。它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老街。
位於歙縣城南1公里處的練江中,壩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邊側有許多叉口,拾級而下,使可下到漁梁壩。
漁梁古鎮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
(2)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樓內為新安碑園,陳列有帖刻《余清齋》、《清鑒堂》。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黃山至千島湖途中必經之地。太白樓為雙層樓閣,挑梁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築,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牌,古今名人楹聯佳句。
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
(3) 現存的南譙樓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築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而且歙縣博物館便在南譙樓中。
歙縣博物館便在南譙樓中,裡面展出了歙縣歷代文物,包括各朝各代的書畫、瓷器、歙硯等。南譙樓,俗稱24根柱。據地方誌記載,此樓建於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
(4) 徽商故里棗斗山街,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景點。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狹長、悠遠,宛如再現戴望舒筆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楊家大院、古私塾許家廳、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見的木盾牌坊一「葉氏貞節坊」等等。
(5) 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是在歙縣縣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帶新建的仿古旅遊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開園,再現了徽州城明清時期的風貌,氣勢宏大,古樸典雅,粉牆黛瓦,鱗次錯落,雕刻精美,脈傳徽州文化之神韻,新創徽派建築、雕刻之精華。「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走進徽園,就如走進了婉約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

特產
歙縣物產豐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文房四寶中的歙硯、徽墨,以及被列為國家珍貴禮品的茶葉。
歙硯和徽墨
歙硯是硯中之上品,它的珍貴在於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風格,渾厚朴實、美觀大方、刀法剛健、花式多樣。它的圖案多取於黃山勝境、新安風光、小橋流水、神話傳說、名人逸事等。歙縣還有「墨都」的雅稱,無論是鬧市還是鄉村,出售徽墨、歙硯的店鋪比比皆是,它們在店堂里懸掛的名人字畫的映襯下,令人耳目一新。
歙縣名茶
歙縣的茶葉產量高居全國之首。「黃山毛峰」、「頂谷大方」、「黃山綠牡丹」、「錦上添花」、「海貝吐珠」等極品名茶列為國家珍貴禮品,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此外,歙縣民間藝術的瑰寶「磚」、「石」、「木」、「竹」四雕亦很有特色,還有徽派盆景、版畫、漆刻,以及新興的徽州竹編、玉竹傢具等,也都獨具特色。還有三潭枇杷、三口蜜桔、金絲琥珀蜜棗、徽州雪梨、問政山筍、金竹貢菊、窨茶三花等,也很有名。
名稱: 徽墨
介紹: 徽墨,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黃山市屯溪區、歙縣兩地為徽墨製造中心。
徽墨品種繁多,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凈煙、減膠、加香等. 高級漆煙墨,是用桐油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餘種名貴材料製成的。徽墨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是書畫家的必備用品。 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書畫,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於一體,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在工業制圖、裝潢美術、印刷、醫葯、描瓷等許多方面,徽墨也有廣泛應用。 徽墨製作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徽州府志》記載,徽墨始創於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避戰亂,攜全家南逃至歙州,看到這里有茂密的松林和清澈見底的新安江水,便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不久,他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後主李煜視為珍寶。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的地球墨就是歙縣墨店的珍品。當代以來,徽墨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恢復了茶墨、青墨、 硃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產,並增添、開發了新的品種。1989年, 歙縣老胡開文墨廠生產的「超漆煙墨」獲國家金質獎。
名稱: 徽州貢菊
介紹: 「徽州貢菊」是從菊花群體中選育出的優良品種,原產於歙縣金竹嶺一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葯用功能。據民間傳說,「徽州貢菊」原是宋朝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進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許多人得了紅眼頭痛病,有人採用鮮菊花泡水將火,十分靈驗。
以後人們經常用鮮花或菊花干泡水泡茶,醫治目赤羞明、膽虛心燥等病。從此,這一帶農家門前屋後廣種菊花,為了久藏又特意烘製成干菊花,金竹嶺由此聞名遠近。清光緒年間,北京紫禁城裡也流傳紅眼病,皇上下旨,遍訪名醫良葯,徽州知府獻上徽州菊花干,京人泡服後眼疾即愈。於是徽菊名氣大振,被尊稱「貢菊」。「徽州貢菊」的製作十分講究,鮮菊採下後,先用竹簟陰置晾乾,然後用炭火悉心烘烤,成品後的貢菊以朵大色白者為佳。「徽州貢菊」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的功能,可治傷風感冒、疔瘡腫毒、血壓偏高及動脈硬化等症。用它調配其它葯物可以製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葯和菊花晶等飲料。「徽州貢菊」可以泡茶、泡酒,常飲菊花茶或菊花酒,能「清凈五臟,排毒健身」,起到延壽美容的作用。飲用過的菊花曬干後充作枕芯,使人清涼降火,明目醒腦。
名稱: 三潭枇杷
介紹: 「三潭枇杷」是我國枇杷中的一個優良品種,因產於新安江沿岸歙縣的漳潭、綿潭和瀹潭三個自然村而得名。 「三潭」一帶群山環抱三個大面積的深水潭,冬暖夏涼,終年雲霧縈繞,雨量充沛,為枇杷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三潭枇杷」的特點是皮薄、肉厚、汁甜、營養豐富,並以早熟優質而聞名遐邇。「三潭枇杷」有20多個品種,在國外享譽的是「大紅袍」和「光榮花」。「大紅袍」黃里透紅,「光榮花」花蒂處長了一個明顯的五角星。一級枇杷每公斤只有20來個, 綿潭村甚至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個的「枇杷王」。
營養成分除含有較多的果糖外,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7,這是一種防癌營養素。在葡萄糖注射液問世前,我國中醫常施用枇杷汁以維持不能進食者的生命。鮮食枇杷解渴生津,利肺健胃,有益於健康。
名稱: 黃山綠牡丹
介紹: 特種工藝茶。「黃山綠牡丹」產於歙縣大谷運鄉海拔1400餘米的南雲尖。南雲尖重巒疊嶂,溝壑縱橫,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極利於茶樹的生長。這里茶葉不僅芽壯葉肥,葉質柔嫩,而且由於芳草遍地,蘭花繁茂,茶葉別具香味。清明採摘茶芽,經過殺青輕揉,初烘整形、選芽、理條、裝簡、造型美化、定型烘焙等工序,一朵朵綠色牡丹就製成了。
上等的綠牡丹茶呈花朵狀,一芽一葉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勻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沖泡後.那一股股帶熟板栗香氣的茶香撲鼻而來,杯中花茶或懸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猶如一朵盛開的綠色牡丹。細品一口,頓覺清香綿綿,回味甜潤悠長。茶葉專家評價道:「黃山綠牡丹,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開湯後如盛開的牡丹花,既是飲用上茗,又可藝術欣賞,為茶中一創新。」

9. 大谷運茶的黃山銀鉤

主要產地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大谷運鄉的雙河口村和木嶺後村。這兩個地方所產的銀鉤稱道地銀鉤。茶園多分布在黃山山脈的深山茂林幽谷之中,土壤肥沃,氣候濕潤,雨量充沛,終年雲霧彌漫,四季百卉溢香,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地方。黃山銀鉤是用茶樹良種「滴水香」採制而成的,採摘標准為一芽二葉初展,經過精心製作,成茶品質獨樹一幟。外形纖嫩鉤曲,色澤黃綠油潤,高香持久,味濃鮮醇,回味甘甜,湯色碧綠槐逗明亮葉底完整輪缺。一九八六年首次參加中國名優茶評比,以九十七點七五的高分,名列全國名茶的前茅,當年被評為全鉛桐賣國名茶之一,1987年被外交部選為國家禮品茶。

10.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下轄村委會包括溪頭村委會、洪村口村委會、西坡村委會、桃源村委會、大谷戚毀運村委會、汪滿田村委會、高唯備竦坑村委會。山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