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春暖花開,處處芳草香,你的家鄉有哪些特別的野菜怎麼烹調呢
春天鮮嫩的野菜,是大自然在春天送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吃膩了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野菜帶著田園的清新,化身尋常餐桌上可人的一抹綠,叫人心動!各位喜歡挖野菜的小伙兒伴,一起來看看濟南的挖野菜攻略吧!
先來普及一下常見的野菜
1、馬齒莧又名馬齒菜、馬齒草、五方草、麻雜菜、瑪扎菜、馬雜菜、馬扎菜,一般為紅褐色,葉片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質硫氨酸、核黃素、抗壞血酸等營養物質。由於其中含酸類物質比較豐富,所以吃的時候會覺得稍有些酸味。
蒲公英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利尿。它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還能激發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目的。蒲公英焯過後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如海蜇皮拌蒲公英、蒲公英炒肉絲,還能和綠茶、甘草、蜂蜜等一起調成清熱解毒、消腫的蒲公英綠茶。
② 嶗山雲峰菜的學名是什麼
嶗山雲峰菜是山螞蚱菜,也叫麻雜菜。
麻雜菜為石竹科植物霞草GypsophilaoldhamiianaMiq. 的嫩莖葉,又名
山馬菜,揉去汁漿曬干,吃時泡發洗凈,炒食、燒肉、燒魚、作包餡。
麻雜菜每百克嫩葉含水分85 克,胡蘿卜素5.07 毫克,維生素B20.3 毫
克,維生素C51 毫克,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礦物質。
一、原料:
1.主料:鮮麻喚孫雜菜300 克。
2.調料:味精扮鏈散、醬油、蒜泥、麻油。
二、製法:
將鮮麻雜菜去雜洗凈,入沸水鍋焯透,撈出用清水多次洗凈,擠去水分放入盤內,加入味精、醬油、蒜泥、麻油,拌勻即成。
按:馬雜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每百克含胡蘿卜素5.07 毫克,維生素C51 毫克,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食用此菜可樹人體正氣,增強抗病防病能力,明目,潤膚。
山馬菜燒魚
一、原料:
1.主料:干山馬菜50 克,鯽魚2 尾(重約300 克)2.調料:料酒、精鹽、醬油、白糖、蔥段、薑片、生油。
二、製法:廳氏
1.將鯽魚去鱗、鰓、內臟,洗凈。山馬菜用溫水泡發,多次用清水洗凈。
2.鍋內放油,油燒熱後,放魚人鍋煎至兩面黃色,加入適量水和料酒、精鹽、醬油、白糖、蔥、姜,燒至魚肉入味,放人山馬菜再燒,燒至山馬菜熟而入味,出鍋即成。
按:此菜由山馬菜與鯽魚相配而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溫補脾胃及消腫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所致的嘔吐、食慾不振、婦女子宮脫垂、乳汁缺少、脾虛水腫等病症。
馬雜菜燒肉
一、原料:
1.主料:干馬雜菜50 克,豬肉150 克。
2.調料:料酒、精鹽、味精、醬油、蔥花、薑末。
二、製法:
1.將干馬雜菜用水泡發,多次用清水洗凈。豬肉洗凈切2.鍋燒熱下豬肉煸炒,加入醬油、蔥、姜,繼續煸炒,加入精鹽、料酒炒至熟而入味,加入馬雜菜和適量水燒至菜熟而入味,點入味精、出鍋即成。
按:此菜由馬雜菜和豬肉相配而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滋陰、益氣的功效。適用於瘦弱於咳、體虛、乏力、營養不良等病症。
③ 馬雜菜生吃好還是煮一下吃好
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不宜生吃,一定要洗凈煮透後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味道更好。
④ 馬來西亞菜
福建面是檳城道地的一套美食,在其他地方一般稱為蝦面(HarMi)。
配料
*主要材料
o黃面(鹼水面)
o米粉
o雍菜
o蛋片
o肉片
*湯料
o紅蝦殼
o大骨(豬骨)
o辣椒油
*調味料
o叄拜(Sam)——一種由小蝦弄成的辣椒
歷史來歷
據說為早期移民遷來檳島的福建人所研發,當時在日據時期,住在姓氏橋一帶福建人魚產都只能售賣給日本軍人,在這樣困境下,他們把蝦殼蝦頭煮成今天中國福建都沒有的福建面,這是福建先賢在檳城刻苦耐勞的證據之一。
⑤ 瑪榨菜包包子怎樣做好吃
【馬齒莧肉包子】主料:麵粉500克,馬齒莧(干)100克,五花肉250克;輔料:蔥1塊,姜1塊,鹽5克,擾辯酵母粉4克,花生油10克
馬齒莧肉包子的做岩薯法
1.
溫水裡加入酵母粉化開,加麵粉和成團,發酵成蜂窩狀即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烹飪技巧
野菜蒸包子時一定要多放些油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