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荊州15大必吃美食
1、荊州藕丸
傳說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途經洪湖時,荊州當地州官為敬奉天子,要廚師們拿出絕技,讓天子吃藕不見藕。其中一個廚師想起飢荒之年以藕充飢,把藕搗碎後做藕丸。
2、荊州三絲春卷
三絲春卷是一種以麵粉攤成薄皮,內包雞絲、火腿絲、香菇絲加嫩菜混合的餡,捲成筒狀,用旺火炸酥的荊州傳統名菜之一。春卷原名春盤,是薄餅包餡,攤於盤上,故名。
3、荊州石首雞茸魚肚
荊州石首雞茸魚肚和母雞脯肉為主料烹制鮰魚而成,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質細嫩,味道鮮美,魚鰾肥大厚實,獨特別致。
4、荊州藜蒿炒臘肉
春風送暖之時,生活在荊州水鄉澤園的人們會結伴到湖畔採摘藜蒿。歌謠稱:「正月藜,二月蒿;三月、四月作柴燒」,採摘藜蒿的季節性較強。老中醫有「正月仙草,二月蒿」的說法,意思是正月間的藜蒿採摘吃後,有祛濕、除毒功效。
5、荊州網油八寶雞腿
此菜是荊州沙市地區傳統名菜, 歷史 悠久,譽滿荊沙。系用雞脯肉丁、豬肉丁、香菇丁、魷魚丁、冬筍丁、香腸丁加上蝦仁、海米、雞蛋、澱粉和成糊狀,用豬油網包裹在雞大腿骨上,用芝麻油炸熟。
6、荊州松滋漂丸
荊州松滋漂丸的特色是:湯色醬黃、丸細白嫩、魚香撲鼻、汁鮮味美、滑爽不膩、食後難忘。
7、荊州松滋雪裡藏鳳
荊州雪裡藏風的特點是:外觀新穎別致,潔白一片,似雪鋪蓋;吃時雞肉鮮嫩,食而不膩,營養豐富,香味無窮。
8、荊州桔羹湯圓
桔羹湯圓以荊州江陵特產朱桔和糯米為原料,先將糯米磨成漿,加糖揉勻,搓成蠶豆大小的粒狀。在沸水內煮熟,然後再加入去皮的桔瓣如琥珀,賞心悅目。
9、荊州洪湖生爆鴨片
荊州洪湖有句名謠:九雁十八鴨,比不上青頭鴨。青頭鴨又叫對鴨,可算野鴨之王,每對重5斤左右。這里介紹的生爆鴨片,主料就只取青頭鴨脯肉。
10、荊州魚丸
荊州魚丸,又稱「魚圓」、「魚腐」、「魚脯」,是用魚肉斬茸,加蛋清、澱粉攪拌上勁,擠成小丸子,入微沸水中煮熟而成。
11、荊州冬瓜鱉裙羹
冬瓜鱉裙羹是以鱉(又稱甲魚、團魚、腳魚)的裙邊和嫩冬瓜一起煨制的一種湯。其製法講究,選料精細。此菜具有滋陰補腎,清熱消炎之功效,是一道荊州 美食 葯膳。
12、荊州松滋荷渣
荊州松滋的荷渣又稱懶豆腐。原料為黃豆,作法是用磨子磨成豆漿,摻青菜煮成,再加入作料、香油等。因其味長,口感好,又能調節胃口,故現今松滋食荷渣者仍相當普遍。
13、荊州皮條鱔魚
此菜色澤金黃、酸甜適中、酥脆可口、開胃健脾,為荊州江陵傳統名菜之一。原稱「竹節鱔魚」,因其俗稱「皮條子」,故名皮條鱔魚。此菜以新鮮黃鱔為原料。宰殺去骨,切成6公分長,2公分寬的長條,掛糊上漿,用麻油炸至皮酥,再澆糖醋黃汁即可入席。
14、荊州九黃餅
荊州傳統糕點,以油水面團包入糖和果料餡,經烤制而成。色金黃,味香甜,外酥里軟,有濃郁的冰糖和芝麻清香味。源於東漢年間重九登高賞菊的風俗。
15、荊州紙面鍋塊
荊州有一種非常特別的小吃——「紙面鍋塊」。它源於明、清時期,味道酥香,且有嚼勁。如今,這種小吃漸漸匿跡。
㈡ 你最喜歡吃的家鄉特色美食是什麼
一、鱔魚米粉
鱔魚米粉是湖北省仙桃市當地的著名特色小吃,鱔魚煮熟後把肉掰下來,放油鍋中炸一下,用鱔魚骨頭熬湯下糊加少許鹽,開水下細粉,撈出來加入湯和炸好的鱔魚,加胡椒粉,把米粉和沖湯充分翻攪,一碗美味的鱔魚米粉就做成了,由於味道特別,鮮味十足,已成為本地人的心頭愛!
二、米團子
米團子是湖北仙桃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精挑細選的材料,是用於大米磨成粉蒸熟,幾十道手工製作,菜餡經豆糕,蝦米,白蘿卜,紅蘿卜,五花肉,黑木耳,辣椒姜蒜等調制而成,均勻厚度,非常營養且圓潤好看,再由米粉捏團包餡,最後上竹蒸籠,大火蒸熟,不誇張的說,一里之外都能聞到香味,一般是正月十五才有得吃,意喻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三、沔陽三蒸
仙桃古名沔陽,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著名的湖北菜「沔陽三蒸」就出自這里。早期的沔陽三蒸指的是用肉、菜、魚三樣加米粉蒸制,傳統做法還會在下面墊上米飯,蒸出的湯汁滲透米飯,尤為可口,清淡軟糯,是健康養生的一道特色美食。如今內容已大大擴展,涵蓋了畜禽、水產與蔬菜三大類食材,你們吃過嗎?
㈢ 石首牛骨頭打包了好吃嗎
好吃。石首牛骨頭是搏雹臘荊州特色美食之一,即使石首牛骨頭基滑打包了在微波爐里肆知加熱打開後它也散發著石首牛骨頭的獨特的香味。
㈣ 荊州有名的小吃有哪些
荊州飲食 x0dx0ax0dx0a荊州城有四大名餚: x0dx0a其一是「龍鳳配」。它以黃鱔、仔雞為原料,經過煮、鹵、炸、溜等多種烹飪方法烹制而成,是荊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傳說三國時期,劉備招親以假成真,他偕夫人自東吳返回荊州,諸葛亮為他們擺席接風,席上擺出的第一道菜就是荊州廚師特製的「龍鳳配」。只見一條大黃鱔被做成龍形,蜿蜒於盤中,鱗甲片片,腳踏祥雲,昂首張口,翹角垂須呈飛騰之狀;雞形如鳳立於龍旁,引頸展翅,羽毛絢麗,頭冠殷紅似翩翩起舞。劉備一見,心中大喜,贊不絕口,從此「龍鳳配」一菜也就聲名遠揚。 x0dx0ax0dx0a其二是「魚糕丸子」。魚糕丸子是荊州一帶特有的風味,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稱道。傳說魚糕的製作起源於楚國,在楚都紀南城有一酒店,專做各種魚菜佐酒。夏日的一天,店主買魚多了一些,偏偏這天生意清淡,到晚上還剩不少魚。眼看魚已離刺將要腐爛,店主急中生智,索性把魚刺全部剔除將魚肉剁碎成茸,摻進幾個雞蛋,加上一些豆粉,又倒點白酒除腥,然後做成糕放在蒸籠里蒸熟。第二天把魚糕切成塊裝碗蒸熱,澆上調料擺案出售,結果大受歡迎。後來魚糕越做越精美,人們用魚和肥膘肉做糕,再用豬肉、山葯等製成肉丸。肉丸墊底,魚糕放在上面,最後以肚片、腰片烹炒蓋帽,多菜共碗,俗稱「雜燴丸子」。 x0dx0ax0dx0a其三是「皮條鱔魚」。荊州城有座「聚珍園」餐館,聚珍園的「皮條鱔魚」是一道傳統名菜,鱔魚是食療佳品,《名醫別錄》將鱔魚列為上品,說它有補五臟、療虛損的功效。 x0dx0ax0dx0a其四是「冬瓜鱉裙羹」。它是用肥大的雄鱉裙邊和嫩冬瓜,加雞湯、調料燜煮,清燉而成。據《江陵縣志》記載,北宋時,宋仁宗召見荊州人張景,問他江陵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張景回答說:「新粟米炊魚子飯,嫩冬瓜煮鱉裙羹」。可見,「冬瓜鱉裙羹」在宋代就聞名於世了。 x0dx0ax0dx0a荊州其他的特色菜 x0dx0ax0dx0a>>皮條鱔魚 x0dx0a做法講究,尤重火功技法。活鱔魚宰殺、洗凈後,切成條狀、擦精糊上漿,用三道不同溫度的油氽炸至皮酥,再掛上糖醋黃汁,這樣做出的皮條鱔魚,形似皺皮蛇條,色澤金黃透明,外酥脆,內油嫩,味道香甜醇厚。 x0dx0ax0dx0a>>沔陽三蒸 x0dx0a即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三蒸具有用芡薄、味精純、善於保持原味的特色。其中尤以蒸珍珠丸子見長。 x0dx0a製法:以肥瘦配搭相當的豬肉和魚肉作主料,剁成茸,拌上雞蛋液、配齊胡椒粉、薑末等多種佐料,與濕濃粉調勻,擠成直徑五分大小的肉丸,放入篩內滾粘糯米後,裝進籠屜,用旺火猛蒸。熟後糯米色澤晶瑩,潔白透明,猶如粒粒珍珠,肉丸軟糯,油潤松泡,肉質柔嫩,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x0dx0ax0dx0a>>清蒸武昌魚 x0dx0a武昌魚是鯿魚的一種。其魚肉質細嫩、脂肪豐富,可用多種方法烹制菜餚,其中清蒸為最佳。清蒸武昌魚一般選用兩斤左右一條的武昌魚,輔以火腿、冬菇、冬筍和雞湯等清蒸以後,再在魚上綴以紅、黃、綠各色菜絲,看上去五彩繽紛,舉筷一嘗,肥美細嫩,湯質鮮香,回味長久。 x0dx0ax0dx0a>>網油砂 x0dx0a為一道高貴名菜,據說其始於北宋時的汴京,是當時皇親國戚盛宴上的佳品。網油砂的用料和做法非常考究,它的里餡選用上好的紅豇豆,經大米煮、小火煨,剝殼去水用其泥。做一次用一年,不變色,不走味,一年四季清香四溢。它的膚面是潔白、無破綻的豬網油皮,將里餡捲成條狀,再塗以鮮雞蛋清加黃粉,經麻油溫炸,刀切成形,白糖撒面,再輔以青紅絲點綴,擺在盤里,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雪蓮,又似雪地上的點點梅花。網油砂外層香脆,中層柔軟,吃到嘴裡餡味醇甜。 x0dx0ax0dx0a>>石首雞茸魚肚 x0dx0a做石首雞茸魚肚這道菜最難得的是它的主要原料——石首筆架魚肚,「此物唯獨石首有,走遍天下無二家」。長江流域雞茸魚在石首市長得特別肥美,有一米多長,重達七、八斤至二十多斤,質細嫩,味道鮮美,魚鰾肥大厚實,獨特別致,外形很象石首長江邊的筆架山,鰾內有紅色的筆架山圖案,筆架魚肚因而得名。石首雞茸魚肚和母雞脯肉為主料烹制雞茸魚而成,味美可口,營養豐富。 x0dx0ax0dx0a>>黃陂三合 x0dx0a以魚丸、肉丸、肉糕三菜合一而得名。魚丸子選用魚肉剁茸,以蛋清、蔥白、薑汁、豬油作調料,氽制而成。肉丸系選用豬腿肉,配以魚茸和調味料,酥炸而成。肉糕原料同肉丸,多蒸制而成。兩種或三種合燒,一菜多樣,魚有肉味,肉滲魚香,別具風味。 x0dx0ax0dx0a>>無鉛松花皮蛋 x0dx0a江陵有一百多年生產皮蛋的歷史,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草市邱虎成蛋庄的松花此蛋已聞名省內外。 x0dx0a無鉛松花皮蛋色、香、味俱佳,並優勝於傳統方法加工的有鉛皮蛋。1984年初,第一批銷往香港的無鉛松花皮蛋。經香港蛋品企業有限公司送香港衛生當局進行檢驗,含鉛量僅為百分之零點零一,大大低於國際規定(百分之六)標准,並認為"品質甚好,嚼後美味清香,喉嚨甘涼,為上乘佳品"。 x0dx0ax0dx0a>>甜酸獨蒜 x0dx0a其原料是一種不分瓣的野生大蒜,後來菜農引種,成為荊州地區特產。用它腌制的甜酸獨蒜,顆粒溜圓,乳白晶亮,酸甜香脆,是開胃健胃、增加食慾的佳餚。還有預防腸道感染及皮膚病的作用。 x0dx0ax0dx0a荊州小吃與水果 x0dx0ax0dx0a>>江陵散燴八寶 x0dx0a亦稱八寶飯,是清朝末年宮庭廚師肖代製作的專供慈禧太後食用。後來,因肖代流落在江陵的聚珍園餐館製作八寶飯而聞名。 x0dx0a江陵散燴八寶是用糯米、紅棗、蓮子仁、桂元肉、密櫻桃、瓜子仁、糖桂花、密冬瓜等蒸熟製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它色澤光亮,香甜滋潤,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有「淺盞小酌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的成語。 x0dx0ax0dx0a>>枇 杷 x0dx0a是一種多年生的常綠喬木,頭年秋天開花結果,次年五月果實成熟,果實呈球形、金黃色,味甜而略帶酸味,每果有一至三個核,葉和果都可入制中葯,是江陵的特產之一。1986年定為江陵的城樹,許多民居的前後院落,都栽種枇杷,故有「枇杷之鄉」的美稱。 x0dx0ax0dx0a最好吃的牛肉米粉:沙市黃家堂小學對面落家。x0dx0a最好吃的米線:沙市大賽巷。x0dx0a最好吃的手工米粉:沙市梅台巷。 x0dx0a最好吃的塊子:荊州文化館對面的。 x0dx0a最好吃的包面:荊州黃金堂裡面。 x0dx0a最好吃的燃面:荊州新南門宜賓。 x0dx0a最好吃的早堂面:沙市大慶路。 x0dx0a最好吃的雜醬面:荊州中波樓的。 x0dx0a最好吃的面:沙市江漢南路福壽的大連面,月亮樓後面邱記早堂面,塔橋路微波樓雜醬面。 x0dx0a最好吃的鍋塊:荊州西門中學以前門口的落家不錯,還有沙市武德路上滴。 x0dx0a最好吃的糯米包油條:荊州城裡行署斜對面。只有東中開學的時候她才在。 x0dx0a最好吃的湯包:沙市大賽巷(原來五中門口的也不錯啊)。 x0dx0a最好吃的餃子:沙市航空路。 x0dx0a最好喝的豬肝湯:荊州東門張居正街的。 x0dx0a最好喝的綠豆湯:沙市江漢。 x0dx0a最好喝的奶茶:荊州江中門口的和荊中斜對面的 x0dx0a最好吃的涼粉:沙市中商旁邊的小攤子。 x0dx0a最好吃的涼皮:荊州四機廠一個老婆婆搞的。 x0dx0a最好吃的米元子:沙市瑤草巷的黃婆米元子。 x0dx0a最好吃的糯米泡元豆:沙市黃家塘小學落家旁邊。 x0dx0a最好吃的臭豆腐:沙市文化坊5中門口。 x0dx0a最好吃的麻辣燙:是荊州人哈都曉得,當然是沙市女人街滴撒! x0dx0a最好吃的鐵板燒:荊州花台。 x0dx0a最好吃的燒烤:荊州東門張居正街的,沙市文化宮路上的。 x0dx0a最好吃的火鍋:沙市梅台巷滴重慶火鍋,雖然不正宗,但15塊一個人,隨便吃,好嗨!還有沙市德庄,及沙市塔橋路上的。 x0dx0a最好吃的大排擋:紅星路九九,文武聖,桐桐,老八寶,荊州區這邊通會橋的雄起,還有九九,七七,及江津路的711。 x0dx0a最好吃的農家菜:荊州成豐學校那邊的。 x0dx0a最好吃的冷盤:沙市大雜巷裡。 x0dx0a最好吃的鹵菜:荊州劉婆里的鹵藕和蹄膀 ,沙市鄉巴佬。 x0dx0a最好吃的鴨 子:當然是小胡鴨撒!! x0dx0a最好吃的干鍋鴨:荊州東門張居正街的。 x0dx0a最好吃的板栗:荊州荊東路行署對面的板栗王,沙市是阿信。 x0dx0a最好吃的蛋糕:妞妞撒。 x0dx0a最好吃的牛肉乾:沙市文化坊里的,是人家自己做的,巨經典!
㈤ 石首最正宗的魚糕在哪裡
石首最正宗的魚糕是石首市橫溝市鎮齊記魚糕店,
地址:石首市橫溝市鎮農貿市場
魚糕是湖北石首的傳統名菜,素有「無糕不成席」的傳統。石首魚糕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魚糕晶瑩潔白、軟嫩鮮香而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