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岷縣那個店的梅菜扣肉好吃
岷縣的梅菜扣肉,都不太好吃。
吃正宗的梅菜扣肉,要來廣東梅州。
梅菜扣肉做法
1、食材明細
主料
五花肉1塊
梅乾菜1小碗
輔料
腐乳汁適量
蔥適量
生抽適量
白酒適量
白糖適量
油鹽適量
姜適量
2、步驟
將正正方方的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塊放入冷水中,加入薑片和適量白酒;
大火煮開, 撈去浮沫, 再轉為小火;
一直煮到用筷子很容易的插入進去後關火, 撈出來放入冷水中浸泡;
涼後在廚房紙巾上控干水分; 煸炒;
燒熱鍋,放入適量的油,將五花肉肉皮向下放入裡面去炸;
直至將五花肉表皮炸至黃色;
再次撈出後放入冷水中浸泡;
燒熱鍋,放少許油,下入大片的蔥姜煸炒;
炒出香味後放入泡發的梅乾菜繼續翻炒;
加入少許的鹽和糖等調味, 翻炒均勻;
盛入碗中, 挑出姜蔥;
冷卻後的五花肉塊切成厚薄適中的片;
放入碗中, 再加入適量的鹽、腐乳汁、生抽、料酒和白糖;
抓均勻後腌制一個小時以上,將腌制好的肉片碼放在碗底,
上面鋪滿炒過的梅乾菜;
菜上扣個盤,高壓鍋上汽後轉為小火蒸上25分鍾;
拿出來後倒扣, 盤在下面;
最後再表面上撒些小蔥末, 這樣色香味誘人的大年菜「梅菜扣肉」就完成了。
3、小竅門
五花肉最好選擇肥瘦相間的五層, 冷水下鍋, 加入白酒和薑片幫助去腥,煮開時去除浮沫,這樣煮肉的湯可作為高湯做其它菜用;煮好肉筷子會很容易的插入進去, 撈出後放入冷水中浸泡;
五花肉塊下油鍋炸時一定要先控干表面的水分,表皮朝下的放入油鍋中;炸肉時最好蓋上鍋蓋,免得油濺傷人;炸至表皮金黃後撈出再次放入冷水中浸泡,這樣能去除油脂和表面容易形成虎皮;
為了五花肉塊更容易切片,可放入冰箱中冷卻定型後再切;切好的五花肉片加入適量的蔥姜、腐乳汁、生抽、鹽、料酒和白糖再拌均勻後腌制一個小時以上,這樣肉片才算準備好了;
梅乾菜須提前三個小時泡上, 再炒一下,加入點鹽和糖等底味;爆香的蔥姜要切成大片,方便炒後挑揀出來;
在小碗中先鋪上一層五花肉片,再在上面碼上炒的梅乾菜;放入鍋中蒸時在上面扣上個盤,免得水汽進入; 蒸好後拿出來倒扣即可, 最好撒些小蔥花。
2. 岷縣特產有哪些
一、岷歸系列產品
近年來,岷縣大力開發「岷歸」系列產品,開發研製出了當歸濃縮丸、當歸浸膏、當歸飲片、歸芪養生保健作料、鮮當歸美膚水、養足液和當歸保健醋等系列當歸葯品和保健品、化妝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遠銷國內外市場,是目前全縣僅有專利證書的產品。
鮮當歸美(嫩)膚水由鮮當歸、人參、白芍、靈芝、其他天然原料製取液加工而成,其功能是給皮膚角質層補充天然植物保濕成份,保持表皮有充足的含水量,「人工皮膚膜」發揮「保濕膜」作用,控制水分揮發。給皮膚補充植物原料中含有的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天然植物營養物質。使用該產品可絕坦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使死皮皴皮很容易被洗凈。可延緩皮膚衰老,預防老年斑的產生。
鮮當歸蜂王漿
該產品由鮮當歸、鮮蜂王漿、人參、白芍及其他天然原料製取液製成。該產品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改善皮膚微循環,保持皮膚生態平衡, 蟲草歸芪養生保健佐料由冬蟲夏草、當歸、黨參、紅芪、黃芪、草果、大香、肉豆蔻等二十五種中葯材組成。在食用時加入本佐料,可使炒菜、煲湯、燉肉味道更加鮮美,營養豐含宏高富。食用時不再需加其他佐料,如味淡,適量增減。科學配方,純天然無任何副作用。據消費者反饋具有養顏美容、補腎壯陽、預防感冒、延緩衰老、生津養血等功效。在北京、深圳、上海、天津、珠海、哈爾濱、廈門等地均有銷售。本產品經談尺省衛生防疫站、省技術監督局、省食品技術監督檢驗站專家審定。經「中國技術檢驗協會」審定為「2000年中國西部名優產品」,獲《中國質量萬里行》榮譽證書,榮獲中國第七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二、洮硯
洮硯是我國三大名硯之一。具有石質堅潤,色澤雅麗,古樸典雅,發墨細膩,保濕利筆等特點,深受歷代書法家珍愛。因其製作工藝的款式獨特,雕刻精細,一直被收藏家視為無價之寶,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高級禮品。
洮硯的雕刻造型,因石構圖,變死石為活石。雕刻技巧,滲合有玉雕、牙雕的圓雕技法;磚雕、石雕的深淺浮雕技法;木刻、石刻中的篆刻技法,著重鏤空。在鏤空的基礎上,融各種技法於一爐,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高峰。傳統的圖案有「龍鳳呈祥」、「九龍捧日」、「丹鳳朝陽」、「八仙請壽」、「龜鶴延年」、「嫦娥奔月」、「燕山教子」、「哪吒鬧海」、「歲寒三友」、「馬踏飛燕」、「四君子」、「鴛鴦戲水」等,其中以雕龍刻鳳最為突出。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鳳是真善美的化身,光明的使者。洮硯藝術雕塑的工匠們,把自己的心願通過細致的雕琢,體現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高度結合,奏出了大氣磅礴的交響樂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在當地黨政領導的支持下,近年來岷縣洮硯名聲大振。「九九歸一洮硯王,滿懷激情走香江」。在香港回歸祖國時,一方九十九條龍的洮硯,顯示了岷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繼此硯之後,「百鶴延年」硯、「東方醒獅」硯、「民族大團結」硯、「百龜」硯等巨硯再創輝煌。
三、岷縣點心
岷縣點心皮薄個大,份量足,加工原料豐富,生產工藝考究,百吃不厭,是難得的美食。
岷縣點心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200多年前,由於受當時經濟、文化和交通落後的影響,原材料品種單調,加工方式落後,點心餡是蜂蜜拌麵粉,點心皮為白面和油,然後放在鐵鏊里用木炭火烤熟,吃起來像烙甜包子似的。到了清末民初,隨著商貿交易日益活躍,南來北往的客商雲集岷縣,同時也將各地的點心製作技術和各種原料帶了進來。岷縣點心就在吸收南北風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味。點心製作師們開動腦筋,不斷革新,在點心餡里增添新的原料,如綠紅絲子、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豆沙和各種香料,並紛紛設立店號大量經營。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了公私合營岷縣副食品加工廠,10多名點心製作師傅專門加工點心,並由過去的手工捏制改變為木模具製作。再烙印上各種花鳥圖案,既好吃又好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岷縣點心的製作在手工作坊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在發揚傳統的基礎上競相顯藝,形成規模生產,遠銷省內各縣,產品供不應求。當地群眾更是把點心作為婚慶喜聚、逢年過節、招待賓客和饋贈親友的上品。
四、黑仔羔羊
岷縣黑仔羔屬山谷型藏羊,肉質細嫩,尤以羔羊的黑色二毛裘皮著稱。羔羊產後45天至60天宰殺,剝取的二毛裘皮毛穗美觀,絨厚保暖,經穿耐用,不染污垢,以黑、實、明、凈者為上品。黑仔羔不僅是岷縣農民的致富產業,而且成了城裡人餐桌上的上乘肉食品。
五、蕨麻豬肉
岷縣東山區閭井一帶的蕨麻豬,又名「實豬子」,皮毛粗密,一般為黑色,個別的蹄子上帶有白色。嘴長而直,頭小而體狹長,前肢短而後肢長,適宜於半放牧半舍飼方式喂養。因為它們是食用新鮮的牧草,採食蕨麻、野胡蘿卜根莖等而長大的,皮薄肉質鮮嫩,紅白相間,層次分明,呈大理石狀,吃起來雋永味長,越嚼越有味。腌製成火腿後,肉質發光,呈冰糖色。切成薄片成透明狀,暢銷陝甘各地。
3. 甘肅讓你最難忘的美食是什麼
分享舌尖上的甘肅 絲綢路上的 美食 長廊!
《舌尖上的中國》,一部探討中國人與 美食 關系的食物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以追溯 美食 的誕生為契機,以伴隨人們生活的食物為話題,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華文化的全新窗口,透過飽含團圓相聚的百姓餐桌,為我們呈現了別有「風味」的中國故事。我將帶領大家感受屬於甘肅的特色味道,解讀其中的傳奇故事。接下來,讓我們從入口難忘的 美食 開始,認識這條正在重新煥發出奪目光彩的絲綢之路。
一碗享譽天下的面——蘭州牛肉面
據說,蘭州牛肉麵由回族人馬保子始創,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的馬保子在家裡製成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面中,肉湯香味四溢,當時稱為「熱鍋子面」。隨後,馬保子開了自己的店,不再沿街叫賣,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由此名氣大振。後來,蘭州牛肉麵便以「一清(湯)、二白(籮卜)、三綠(香菜、蒜苗)、四紅(辣子)、五黃(面條黃亮)」為統一標准而享譽天下。
雄關之下的天然美味——嘉峪關烤肉
一直以來,「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都以其極具神秘傳奇的故事色彩吸引眾多遊人前往。當人們遊走於這座西北城市之中時,看著 歷史 留下的點滴印記,也許依然能夠感受到昔日金戈鐵馬的雄壯氛圍,而這里的飲食文化,也如同千百年所流傳下的文化一般,率真而又奔放。來到嘉峪關,不能錯失的美味正是烤肉。與甘肅其他地方食用羊肉的方式不同,嘉峪關以烤羊肉而獨樹一幟。有人曾經戲說,這里的烤羊肉是大自然的饋贈,喝著祁連山的雪水,吃著茫茫戈壁上中草葯的羊,本身已經是一種奇跡。
風格粗獷的特色菜餚——羊肉墊卷子
河西地區有一種特色菜餚叫做羊肉墊卷子,這種食物在金昌地區很是有名。相傳,當年林則徐被流放新疆途經永昌縣時,當地百姓以傳統菜餚「羊肉墊卷子」款待,受到林則徐一行人稱贊,從此羊肉墊卷子便有了名氣。這道菜餚將美味的羊肉和勁道的麵食進行了巧妙地結合,營養豐富,口感絕佳。人們常說,西北人性格淳樸厚道,從這招呼客人的食物上就得以完全體現,當地人選用這一充實的菜餚款待遠方的客人,希望每一個到西北的人都能感受到這凝聚於飯菜背後的熱情與灑脫。
銅城第一家常菜——白銀酸爛肉
當大小均勻的肉塊遇到了滋味濃厚的酸白菜,再與青椒、粉條、洋蔥等蔬菜合理搭配。爆炒後的肉塊肥而不膩,配菜更是變得酸辣可口,這道常見食材的創意結合造就的下飯菜,成了「銅城」人的首選。雖然只是一道家常菜,但就猶如東北有名的豬肉燉粉條一般,一道菜能夠與當地人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這菜中的滋味也早已融匯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縮影,再現出每一個普通家庭勤勞致富、朴實生活的理念。也許正是這樣入口滋味的尋常菜餚,讓很多迷失在都市生活中的人重新喚醒對於生活的本質追求。
羲皇故里第一 美食 ——天水呱呱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歷史 文化名城天水的秀美山川風情,更是為當地人的生活賦予了先天的優勢。天水的呱呱有眾多品種,常見的有蕎麥呱呱和粉面呱呱。澆著辣椒油、醬油、鹽、醋、蒜泥等調料的天水呱呱,食感酸辣刺激,吃下肚去立刻換來一句:「過癮」。呱呱的風味代表著西北人的典型飲食風格,區別於江南飲食的細致清淡,這里的味道更多是突出爽口辛辣。天水呱呱可以是當地人的早餐,也能作為一道美妙的菜餚,它總能以不同的餐桌角色出現在這片神奇土地上。
航天之都的四季早點——酒泉糊鍋
一口大鍋滾起香味四溢的雞湯,投入蠶豆粉汁後成糊狀,再加入蠶豆粉製成的特色粉皮、雞絲、肉片等配料,將炸好的大麻花掰成瓣狀放入濃湯之中,突出強調姜與胡椒的辣味,這一碗美味鮮香的糊鍋便是酒泉人最喜食的早點。看似平常的食物匯在一起做成的熱騰騰早點,能夠為當地人去除西北的早晨帶來的凜冽寒意,格外有分量的食材能夠為人們開始一天的繁忙生活提供足夠的「原動力」,這是屬於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金張掖的麵食文化——臊面和小飯
張掖是各種的麵食匯聚地,形態各異的麵食在當地人不同的做法下成了麵食「藝術品」。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張掖有名的麵食:臊面和牛肉小飯。臊面講究面薄、色亮、勁道,臊面湯在保持肉湯鮮美的同時融匯胡椒粉和姜粉等調味的辣味,薄薄的豆腐片配上翠綠的香菜葉,成了喚醒腸胃的好選擇。而常說的牛肉小飯中「飯」,並非我們理解的「米」,而是被切成米飯粒一般大小的面塊,面塊過水煮熟後,澆上勾好味的湯鹵配料,湯中的面塊如同顆粒分明的米飯粒,鹵湯之上幾片頗有嚼頭的牛肉,讓人瞬間感到食慾大增。
銀武威的桌上「玉石」——涼州釀皮
武威釀皮的特色是口感勁道、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一般,呈長條狀,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食用,是去除酷夏暑氣的最佳食物。武威釀皮的一大亮點在於其中澆的醋汁,也就是武威人俗稱的「糊醋」,這是一種用麵粉、醋和秘制調料熬成的醋,這樣的醋汁不同於一般的清淡醋,食用起來酸味突出,後味更顯濃郁。武威釀皮物美價廉、酸辣爽口,是一種大眾化的地方風味食品。尤其在炎炎夏日食用,更是能夠祛暑散乏,成為不二選擇。
中國薯都桌上的小點心——酥食
定西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定西土豆品質名揚天下。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定西的另一種食物——岷縣點心。至今已有200多年 歷史 的岷縣點心,是由中國古代所說的「酥」發展而來,是一種有甜餡的酥餅。《三國演義》里有楊修戲弄曹操的「一盒酥」,所謂的酥,就是今天的酥餅之類的食品。岷縣點心皮薄個大,分量足,點心餡內含有綠紅絲、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砂糖等多種佐料。長久以來,岷縣點心都是當地人婚慶節日、招待賓客和饋贈親友的上品,同時也成為了西北點心的代表之作。
隴上「小江南」的人氣小吃——洋芋攪團
隴南,被譽為隴上「小江南」。作為隴南名氣小吃——洋芋攪團,從形象上就如同這里的山水,在厚實形象之上平添幾分婉轉。這道名氣小吃的做法很簡單,將蒸熟的洋芋剝皮後放到木槽中,用木錘砸成有粘度的洋芋泥,取出砸好的洋芋泥加上酸菜或是醋水,這酸菜要用清油炒好,醋水裡也加入了許多爽口的調料,用翠綠提味的蒜苗、韭菜或者青椒略做點綴,這碗中的風景立刻就不一樣起來。洋芋攪團一入口,唇齒之間瞬時能感到洋芋的細膩柔滑,還有調味料帶來的獨特口感。
聞香千里之外的名食——靜寧燒雞
靜寧被譽為是「蘋果之鄉」,這里產出的蘋果又稱「靜寧金果」,遠銷海內外。靜寧還有一樣 美食 聲名在外,這便是具有近百年加工鹵制 歷史 的靜寧燒雞。靜寧燒雞是靜寧的傳統名食,人們常如此形容靜寧燒雞:聞香千里外,味從雞肉來。靜寧燒雞個大肉嫩,味美清香,風味獨特。這道 美食 的烹制十分講究,配料繁多,鹵汁入味,只有經歷了文火慢燉的時間考驗,才能促成這香飄四溢的桌上 美食 。
「隴東糧倉」的特色麵食——慶陽餄餎面
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民俗文化更是一絕,慶陽刺綉、剪紙等工藝名揚天下。慶陽麵食種類繁多,這里要說的慶陽餄餎面,又叫床子面,俗稱喝湯。早前,製作餄餎面要把和好的面團放在餄餎床子里,用人力將杠桿下壓把面擠軋成長條,隨著技術的進步,已很少再用人力去擠壓面條。壓出的細長面條在鍋里煮熟後撈出來,放入清水中過濾,使得面條口感勁道,在面上澆些提前做好的湯汁,面條「遊走」在湯汁中爽滑分明,與爽口的餄餎面相配的還有各種小菜,面菜結合,營養豐富,最後喝上一口濃味湯,心裡的舒坦勁兒就不用說了。
享譽隴上的河州 美食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作為臨夏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名吃,肉質白嫩、香氣四溢、回味無窮,「枹罕赤髓羯羊肉」更曾為朝廷貢品。在臨夏,有著「無手抓則不成席」的說法。區別於其他肉食精細慢燉的做法,手抓羊肉的做法和食用習慣體現出西北民族的豪爽大氣。若您到了這極具民族風情的地方,聽上一曲婉轉動聽的「花兒」,欣賞了艷光四射的河州牡丹,定不要忘記品嘗下這里的飲食名片——手抓羊肉。
桑科草原上的風味食物——甘南藏包
到美麗的桑科草原,若想完整感受這廣闊草原上的民俗風情,就一定要嘗一嘗美味的甘南藏包。甘南藏包作為藏族人民招待遠方客人的 美食 ,因其形如牛眼睛,又有「牛眼睛包子」之稱。藏包的製作食材和風味因貼近草原風情而顯得獨樹一幟。甘南藏包更多以白面為皮,羊肉為主餡。甘南藏包有著皮薄透亮,里餡味美鮮香的特徵。藏包的吃法則類似於灌湯包,需要先從頂端慢慢吸吮完包子內的油水,若是拿起包子就直接咬下,且不說油水會四濺,光是那油水的溫度都會令你吞不下去,吐不出來。
有沒寫到的歡迎大家評論補充,不對的地方也請大大多多指正
甘肅省位於我國的西北地區,大家都知道我國的西北地區好吃的 美食 還是挺多的,特別是當地人愛吃的牛羊肉非常的多,而且做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像比較走名的就要數蘭州牛肉麵,清湯牛肉麵吃起來真的是特別的好吃,也是我國頗有名氣的一道麵食。
還有甘肅河間地區人們愛吃的一道羊肉墊卷子也是特別的好吃,裡面除了有貼的餅子以外還有燉的一鍋羊肉,吃起來特別的香,餅子配羊肉,真的是絕配,真的和東北地區的燉肉貼餅子挺像的,還有天水呱呱和漿面條味道也是挺不錯的,也是當地人們愛吃的。
除了上面的那些,像靖遠的羊羔肉、手扒羊肉、白銀釀皮子、靜寧燒雞、隴西臘肉、嘉峪關烤肉、石子饃、甜醅子、神戶牛肉、清真八大碗、炒撥拉、敦煌臊子面、羊肉粉湯、杏皮水、驢肉黃面、發子面腸等都是甘肅地區的名吃,有機會可以嘗嘗。
甘肅的羊肉泡饃,當地人叫「羊肉泡」,省了一個「饃」字,聽起來像是用羊肉做一道菜,事實也是如此,一大碗里有半碗都是羊肉,我這種肉食動物居然剩了一兩片。當然價格也是不菲,這一碗要26元。
半碗清湯半碗肉,兩勺油辣子進去,就成了紅湯。西北的辣椒都是香而不辣,不能吃辣的也能湊湊熱鬧。
和陝西的不同,甘肅的饃是發面饃,長方形,有層。講究的主兒把饃劈開,碗里的羊肉撈出幾片,夾入饃里,羊肉帶著羊湯的鮮汁潤進面里,就是個極好的羊肉夾饃。發面饃饃不耐泡,進湯就立刻膨大起來,很多人不喜歡,只是兩者分開吃。我卻愛這種吃法,別貪多,撕幾塊饃放進去,剛吸了羊湯就馬上撈起來吃,夾著肉和粉,很美。
吃羊肉泡必須就著糖蒜,白白胖胖的糖蒜,甜酸辣,激發羊肉的香氣,還能解膩。這一大碗羊肉泡,少說有三兩肉,再掰兩個饃饃,這頓早餐,真是作實,一碗下肚,中午都不餓,可以干一天農活了。
26一頓早餐,不便宜,相比快餐店裡大喇叭宣傳的6元早餐,大城市來的人有些乍舌。但這家小店坐滿了當地人,門外還在排隊。仔細想想,這分量的羊肉,26可不貴,對當地人來說,一碗羊肉泡,是一天的開始。
另,去甘肅的那幾天,喝了數次「三泡台」,茶+紅棗+枸杞+桂圓+菊花+冰糖組成的飲品,西北地區的特色,喝起來有苦有甜有香氣。
三泡台傳統是用蓋碗,為了方便快捷,也出現了後面這種玻璃杯包裝的,去西北玩要去嘗嘗。
蘭州牛肉拉麵
天水涼皮
敦煌的驢肉黃面,張掖的孫炒炮,臊麵包子,小飯,山丹的炒羊撥拉,武威的三套車,雞肉墊卷子,烤雞也不錯,臨夏的手抓,牛雜割,包子,寧縣的干煸羊羔肉,靜寧的燒雞,隴西的臘肉,秦安的水席,天水的小吃,太多了。。
據說臊子面是由唐朝的「長壽面」演化而來,成為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他節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壽延年」之意 。此面湯多面少,臊子鮮香,湯味酸辣,面條細長,筋韌爽口,成為營養豐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餚。下面就帶大家看看詳細的做法流程吧!
首先做肉臊子。五花肉切小丁,熱鍋冷油,肉丁下鍋翻炒並劃散,肉丁炒至發白,倒入少許料酒去腥,中小火慢慢翻炒,使水分蒸發煸出油脂。炒到鍋中的油變清時,加入姜粉,花椒粉,十三香攪拌均勻,繼續翻炒一會兒,不要炒太干,保持肉丁柔軟,最後加入生抽,老抽。鹽攪拌均勻即可出鍋。
准備臊子丁,土豆和老豆腐切成一公分見方兩毫米厚的小片,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要注意控制油溫,不能過焦。木耳泡發切絲,黃花菜泡軟,撕成細絲。胡蘿卜西紅柿,切小丁備用,將打散丁蛋液倒入平底鍋,攤成薄薄的蛋皮,切細絲是備用。
做臊子湯,肉臊子放入炒鍋,油化開後丟入姜、蒜末,蔥炒出香味,然後倒入高湯簡單燉煮的雞湯或大骨湯就可以,放入豆腐丁,土豆丁,胡蘿卜丁略煮。加鹽、花椒、姜粉、十三香、生抽、再放入西紅柿丁,木耳絲,黃花菜,全部食材稍微煮一會兒,最後放入蛋皮,臊子湯就完成了,面條煮好後過涼水,這樣使面條更順滑,勁道。舀一勺臊子湯澆在面上,湯可以多一點挑一下面,最後撒上香菜就可以了。
正宗蘭州牛肉麵唄
甘肅人來推薦甘肅必吃 美食 ,千萬不要相信大眾點評!!!黃金周出遊,身邊大約三分之一的朋友都選擇去西北,當然有走額濟納旗-嘉峪關-敦煌路線噠
作為一個嘉峪關人,必須要出一篇 美食 攻略啦!
圖一:牛肉麵(也就是外地的蘭州拉麵)一定要加肉加辣,好吃到飛起!你在牛肉麵館也可以點到牛肉乾拌、炒拉條什麼的,份量巨大!如果不追求牛肉的口感,我覺得面本身味道都差不多,每個甘肅人都覺得自家樓下的最好吃[笑哭]羊肉、牛肉粉湯如果碰到可以嘗試
圖二:嘉峪關的烤肉好吃到懷疑人生!你不禁會問自己:世上竟有這么好吃的烤羊肉?不要去很火的小黨哦,打車告訴師傅去「富強市場」,隨便選一家本地人多的,味道不會差,就是環境差了點。如果追求環境可以去「眼鏡烤肉」,大眾點評上搜不到,其實是家很大的店。打車到了地方你看人多不多,人多就是真的。有包廂,服務也不錯。眼鏡烤肉的缺點就是,味道不穩定,遇到老闆烤就好吃到飛起,遇到店員烤就……一言難盡……[笑哭]
圖三:甘肅的麻辣燙好吃的一批,沒想到吧?要一份混合粉加幾串菜,人生完美了!不要找什麼重慶成都正宗麻辣燙,這種麻辣燙的鼻祖是甘肅張掖!我最愛的是嘉峪關富強市場的張掖車站麻辣燙(現在好像改名了,就叫張掖?也重新裝修過,環境好多了)
圖四:嘉峪關路邊攤小燒烤,運氣好可以碰到這種炭火烤的,推薦你們點烤麵筋、烤白菜、烤血塊、烤魔芋、烤素雞、烤寬粉……富強市場門口還有「四中毛串」,是我們的童年回憶,味道挺特別的,可以嘗嘗。
圖五:酒嘉地區特色早餐糊鍋,外地人可能吃不慣。不過沒怪味,就是雞湯加胡椒的味道,我很喜歡!嘉峪關最出名的是滾記,可以點小飯、臊子面、炮仗都嘗嘗
圖六:炒涼粉和涼拌海筍也算嘉峪關特色小吃了,雖然不出名。但迄今為止我吃到的最好吃的都在酒館,哈哈哈哈!隨便一家烤肉店都有,就看能不能點到好吃的咯
圖七:如果喜歡吃羊肉建議找回族人的館子,我喜歡去玉門市吃羊肉,距離嘉峪關100km,也是自駕去敦煌的必經之路。黃燜羊肉口味較重,我的最愛!手抓羊肉更鮮美 但是我們這里的羊肉都!不!膻!有一家「伊卜拉」我從小吃到大,所有我帶去的外地朋友都說好吃。
圖八:敦煌吃驢肉黃面千萬別大眾點評!如果沒有本地人帶路就直接去「達記」吧,不會出錯。胡羊悶餅和雞肉燜餅可以嘗嘗,是一種可以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麵食 切記:到了敦煌別去沙洲夜市吃飯,現在的夜市已經不是以前的夜市了,我覺得比較坑遊客。
圖九:駱駝肉也算是敦煌特色了,雪山駝掌可以點,但可能你會失望,和牛蹄筋差不多。炒榆錢很有特色,滿滿的兒時回憶,不知道這個季節還能不能吃到 甘肅的釀皮也不錯,種類很多,如武威黑釀皮啊、梗粉啊、牛筋面啊、金絲面啊什麼的 勝在嚼勁。
寫的非常不全,手機里有什麼照片就寫什麼,推薦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僅供 旅遊 的小夥伴參考,不喜勿噴哦!
民勤釀皮子做法不算太難,但配方嚴謹講究,步驟井然有序。先用溫水將蓬灰泡化,准備好自家種的優質小麥麵粉,用適宜濃度的蓬灰水和面,面和得硬一些。將揉光的面團放入清水中反復搓洗,直至蛋白質和澱粉完全分離。蛋白質呈蜂窩狀面團,就是我們常說的麵筋,上蒸鍋蒸熟,改刀,備用。澱粉融入水中,沉澱後將上層清水撇掉,攪成均勻的麵糊(我記得水和麵粉的比例大約3;1為最佳),再將麵糊平鋪在抹過油的鐵皮鑼中,上蒸鍋,幾分鍾就蒸好,涼水拔一下,輕松捲起,切成條狀,備用。
釀皮子的配料根據條件可多可少,個人愛好口味各不相同,但標配的幾樣還是不可少的,一是青蒜苗,香菜,二是辣椒油,蒜粒水,三是鹵水。鹵水是決定釀皮子味道的關鍵因素,熱鍋,少許冷油,起煙時將花椒,大料,干紅辣椒,生薑炸香,撇去不要,蔥花入鍋,再將香陳醋,醬油,精鹽,雞精等調和好的薄芡兒入鍋敖一會,關火,大功告成。
釀皮子盛盤,加一點麵筋,澆一勺子鹵水,各種調味品一一加入拌勻,清涼可口,開胃解暑,色味俱全的釀皮子早已讓你口水欲滴了。
真是個嘉峪關好市民。[笑哭][笑哭][笑哭]
4. 岷縣點心的加工工藝
岷縣點心皮薄個大,份量足,加工原料豐富,生產工藝考究,百吃不厭,是難得的美食。 岷縣點心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200多年燃廳前,由於受當時經濟、文化和交通落後的影響,原材料品種單調,加工方式落後,點心餡是蜂蜜拌麵粉,點心皮為白面和油,然後放在鐵鏊里用木炭火烤熟,吃起來像烙甜包子似的。到了清末民初,隨著商貿交易日益活躍,南來北往的客商雲集岷縣,同時也將各地皮鄭隱的點心製作技術和各種原料帶了進來。岷縣點心就在吸收南北風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味。點心製作師們開動腦筋,不斷革新,在點心餡里增添新的原料,如綠紅叢信絲子、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豆沙和各種香料,並紛紛設立店號大量經營。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了公私合營岷縣副食品加工廠,10多名點心製作師傅專門加工點心,並由過去的手工捏制改變為木模具製作。再烙印上各種花鳥圖案,既好吃又好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岷縣點心的製作在手工作坊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在發揚傳統的基礎上競相顯藝,形成規模生產,遠銷省內各縣,產品供不應求。當地群眾更是把點心作為婚慶喜聚、逢年過節、招待賓客和饋贈親友的上品。
5. 甘肅有什麼特產
蘭州百合、黃花菜、甘谷辣椒、蘭州香桃、臨澤紅棗等。
1、蘭州百合
蘭州百合,甘肅省蘭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蘭州百合味極甜美,纖維很少,又毫無苦味,其生產的百合個頭大、味極甜美、色澤潔白如玉,蘭州百合屬山丹類,是百合中的上乘極品,是全國唯一食用甜百合。
2、黃花菜
又名金針菜、檸檬萱草,黃花菜,屬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肉質,中下部常有紡錘狀膨大。花葶長短不一,花梗較短,花多朵,花被淡黃色、橘紅色、黑紫色。
3、蘭州香桃
甘肅蘭州是我國著名的桃鄉之一,遠在西漢初,蘭州桃已負盛名。蘭州桃主要產在市西北角的安寧區。蘭州桃品種繁多,品質優良,主要產在蘭州市西北角的安寧區。
安寧北依山,南傍黃河,光照充足,土壤屬透水性好的粉砂狀土,適宜桃樹生長。在當地優良品種中,有六月桃、小籽硃砂尖桃、疙瘩水桃、大旱桃、平頂離核桃、小紅桃、半水不旱桃、大籽硃砂尖桃、大離核桃、遲水桃等。其中尤以半水不旱桃和遲水桃享有盛名。
4、甘谷辣椒
甘谷辣椒,甘肅省甘谷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甘谷辣椒有近400多年的種植歷史,積幾百年栽培之經驗的甘谷辣農們,已總結了一套精湛獨到的種植技術,加之甘谷地區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溫差大,為辣椒種植提供了優越的生長條件。
5、臨澤紅棗
臨澤紅棗的主要產地為甘肅省的臨澤、張掖、高台、酒泉等地,為這些地區的主栽品種。甘肅為全國紅棗主要產區之一。臨澤紅棗是張掖市臨澤縣的支柱產業,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6. 除了陝西的臊子面之外,西北地區都有哪些好吃的美食
都說一方水土能夠養一方人,對西北有一種深深的眷戀之情,總是感覺割不斷,理不亂的。當我每次去西北的時候,自己都不太願去飯店吃飯,而更喜歡吃街頭的風味小吃,也許街頭小吃不如大飯店裡飯菜衛生精緻,但是我感覺街頭小吃會更有地方特色和老味道,更加能讓人找到一種特殊的味道。
7. 岷縣有什麼好吃的
您好
岷縣小吃歷史悠久,享譽隴原。街道鋪面里和地攤上,各種小吃琳琅滿目。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誘人胃口。主要有: 姜粉魚 早在清光緒年間,縣城大南門一帶就有人經營,延至今日,在小南門、洪家橋、西郊葯材商場、鍾樓口一帶就有20多戶人家設點出售。其具體作法是大豆澱粉溶水,倒入開水鍋中煮成糊狀,用漏勺滴珠,浸入冷水,呈小魚狀。然後撈出放入涼水中浸泡,再用開水煮沸。食用時,調上用姜粉拌的生蔥花或蒜苗絲、鮮醋、油潑 辣子、食鹽、味精即可食用。吃的時候,泡一把油絲(又叫麻花),就更清爽可口了。姜粉魚以姜為主,姜性散發,溫中暖胃,豆粉營養豐富,人人喜歡。經常喝可以使人身體健壯,長壽不衰。一到隆冬,喝的人多,銷售量高。 瞎瞎肉 瞎瞎,又名中華鼢鼠,屬哺乳綱鼴鼠科。其肉細膩而清香,瞎瞎骨、肉均可食用,尤以其骨民間視為「虎骨」,有明目提神、驅風散寒的功能。每逢春季,鄉民在山坡荒地用弓弩捕捉,以生、熟兩種上市。生的烹調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塗上清油,加花椒、鹽沫用木炭火烤黃,食時骨脆肉香;二是清蒸,用籠隔水蒸之,蒸熟,蘸以花椒、醬油、辣子,清爽可口,老少皆宜,贊口不絕。 羊肉臛臛 一般俗寫為「糊糊」,來源於古代的「肉羹」,歷時很久了,做糊糊的原湯是帶骨髓的羊骨頭熬成的。其作是將羊肉切碎成小片,摻入上等粳米,用文火入湯燜焌 ,成糊狀稀粥。調和以胡椒為主,突出一個「辣」字。一般在冬季早晨開鍋,經過數小時熬煎,回味無窮。吃起來香噴噴,辣呼呼,熱流涌遍全身,非常舒適。近年來有牛肉代羊肉製作的,其味不如羊肉鮮美,但如果配料精當,食用起來也不失岷州風味。 花糕 岷縣的麥面花糕,非常精巧。花糕有發糕、蜜糕、層層糕、筒筒糕、水波浪、萬卷書六種。發糕可用雜糧,蜜 糕蘸蜂蜜,其他捲入玫瑰花、苦豆兒、姜黃、紅山丹等,以它們為佐料,分層轉圈卷動,做法非常細致,看起來似一種精美的藝術品。花糕不但做法精巧,而且還重視形狀的切法。切法有方塊、斜角、牙牙子三種,方塊是春節時用的,斜角是九九重陽節切的,牙牙子隨便家常食用,這些都要求剝老灶皮。可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送親戚的一般不切,叫做「一團兒」,取吉祥團圓之意。不剝皮的花糕,糕皮上用竹簽夾成「花好月圓」、「富貴牡丹」、「龍鳳呈祥」,寓意深刻,襪槐表達著美好的願望。 拉麥索兒 岷縣婦女每年在六月間,青稞即將成熟的時候,做「麥索兒」。她們把麻黃 色的青稞,割芒截桿,留禿穗頭,放在籠里蒸熟,搓取禾衣,磨成二、三寸長的繩索狀物,即是「麥索兒」了。吃時,盛入盤、碗中,澆上清油,加上蒜泥和鹽,清香柔軟,非常可口,是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岷縣北路地區和卓尼、臨潭的親友,互相都有「送麥索兒」的風俗,年年來往不斷。有幾句童謠說得好:「山裡人對著干,提上麥索兒去換蒜,你送我麥索兒我送你蒜,蒜拌麥索兒賽過干拌面……」。在外地的岷縣遊子,回歸故鄉,都對麥索兒懷著深厚的感情,念念不忘告含友,有些詩人說的:「舊俗戶戶種青稞,甜醅煮酒勸君酌,而今店鋪尚有酒,遊子歸來憶麥索。」 罐罐面 流行於清光緒年間。傳說,原是縣城和政街(今大南門街)西巷李姓經營。李姓為人和藹,忠厚誠實,技藝高超,名噪一時。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他又開始經營葯材,成立「義協公」商號,這種食品就不再經營了。食品的具體作法:據說用燉肉的砂罐熬湯,罐子與蘭州砂鍋相似。所不同者,砂罐是本地峪兒嶺鑄成的,皮薄容量大,尖咀小口,煮沸時不易溢出。作時,將幾個砂罐依次圍在一個大銅火盆邊沿,罐內用鮮肉汁、調和加水熬湯,文火慢煨,以味鮮為佳。湯成後,放在筐內,置於避光陰暗處儲存。待春節前後再來上市食用。食時,因長期在低溫處擱放,凍硬如石卵,需要在冷水裡浸泡一小時左右,然後剝掉外圍冰層即在咀里吸吮。甜滋滋、酸迷迷、清涼涼的一包水,最能解酒,而且味中帶有漿水餘味,真舒服。民國三十年間,洮河北面陳家崖村王尕鳳家園中的八楞子梨,質量最好,傳譽一時。現在,據林業部門統計:全縣有梨園202畝,白梨樹17116株,最高年份產量425300斤。大力發展漿水梨,既可以增加農民副業收入,又可豐富本地特有的風味小吃。 黃酒泡饃 岷縣大南門上早晨的黃酒好喝。黃酒的歷史已經很久遠了。明清時期,《岷州竹枝詞》中說:「西川禾老家家釀,閭井魚肥處處筌。」禾老,指當地青禾成熟,家家都在釀酒。這種酒,原先是黃酒,以後發展成為烈酒了。古時岷州人在清明時節釀酒,用黃酒祭祖,把自己的一片赤誠灑向黃土,祈求吉祥如意,這是特有的風俗。黃酒性味平和、清香爽口,人稱「液體蛋糕」,喻之為「酒的精魂」。用黃酒泡饃吃早餐,對身體大有補益。岷縣的風味與各地不同,所泡的饃,除了花糕,還有一種油鍋兒,這是南關回民特意製作的。裡面入油,鍋鏊炕黃,吃起來又脆又酥,泡在碗內像棉花團樣散開,別有一番滋味。 燒雞肉香湯凍凍兒 興起於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抗日戰爭時期。當時與大老李的清湯羊肉、耿懷遠的小籠包子等一起活躍於市場,其中以白升福的燒雞肉凍凍最為馳名。白升福原先經營雞蛋、油炸豆,以後專門就地取材做凍凍。凍凍的主要原料,還是山坡野地里的薺薺菜,揀凈洗 清後剁成細末,摻入粉面中,在鍋里煮成糊狀,冷凍後,切成小方塊,仍保持薺薺菜的清香雋永。吃凍凍時,調上加工好的原雞湯,將鹵好的雞蛋劃為四牙子,放入碗中,別有一番風味,確實一種美的享受。
8. 岷縣有什麼好吃的
岷縣小吃歷史悠久,享譽隴原。街道鋪面里和地攤上,各種小吃琳琅滿目。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誘人胃口。主要有: 姜粉魚 早在清光緒年間,縣城大南門一帶就有人經營,延至今日,在小南門、洪家橋、西郊葯材商場、鍾樓口一帶就有20多戶人家設點出售。其具體作法是大豆澱粉溶水,倒入開水鍋中煮成糊狀,用漏勺滴珠,浸入冷水,呈小魚狀。然後撈出放入涼水中浸泡,再用開水煮沸。食用時,調上用姜粉拌的生蔥花或蒜苗絲、鮮醋、油潑 辣子、食鹽、味精即可食用。吃的時候,泡一把油絲(又叫麻花),就更清爽可口了。姜粉魚以姜為主,姜性散發,溫中暖胃,豆粉營養豐富,人人喜歡。經常喝可以使人身體健壯,長壽不衰。一到隆冬,喝的人多,銷售量高。 瞎瞎肉 瞎瞎,又名中華鼢鼠,屬哺乳綱鼴鼠科。其肉細膩而清香,瞎瞎骨、肉均可食用,尤以其骨民間視為「虎骨」,有明目提神、驅風散寒的功能。每逢春季,鄉民在山坡荒地用弓弩捕捉,以生、熟兩種上市。生的烹調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塗上清油,加花椒、鹽沫用木炭火烤黃,食時骨脆肉香;二是清蒸,用籠隔水蒸之,蒸熟,蘸以花椒、醬油、辣子,清爽可口,老少皆宜,贊口不絕。 羊肉臛臛 一般俗寫為「糊糊」,來源於古代的「肉羹」,歷時很久了,做糊糊的原湯是帶骨髓的羊骨頭熬成的。其作是將羊肉切碎成小片,摻入上等粳米,用文火入湯燜焌 ,成糊狀稀粥。調和以胡椒為主,突出一個「辣」字。一般在冬季早晨開鍋,經過數小時熬煎,回味無窮。吃起來香噴噴,辣呼呼,熱流涌遍全身,非常舒適。近年來有牛肉代羊肉製作的,其味不如羊肉鮮美,但如果配料精當,食用起來也不失岷州風味。 花糕 岷縣的麥面花糕,非常精巧。花糕有發糕、蜜糕、層層糕、筒筒糕、水波浪、萬卷書六種。發糕可用雜糧,蜜 糕蘸蜂蜜,其他捲入玫瑰花、苦豆兒、姜黃、紅山丹等,以它們為佐料,分層轉圈卷動,做法非常細致,看起來似一種精美的藝術品。花糕不但做法精巧,而且還重視形狀的切法。切法有方塊、斜角、牙牙子三種,方塊是春節時用的,斜角是九九重陽節切的,牙牙子隨便家常食用,這些都要求剝皮。可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送親戚的一般不切,叫做「一團兒」,取吉祥團圓之意。不剝皮的花糕,糕皮上用竹簽夾成「花好月圓」、「富貴牡丹」、「龍鳳呈祥」,寓意深刻,表達著美好的願望。 拉麥索兒 岷縣婦女每年在六月間,青稞即將成熟的時候,做「麥索兒」。她們把麻黃 色的青稞,割芒截桿,留禿穗頭,放在籠里蒸熟,搓取禾衣,磨成二、三寸長的繩索狀物,即是「麥索兒」了。吃時,盛入盤、碗中,澆上清油,加上蒜泥和鹽,清香柔軟,非常可口,是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岷縣北路地區和卓尼、臨潭的親友,互相都有「送麥索兒」的風俗,年年來往不斷。有幾句童謠說得好:「山裡人對著干,提上麥索兒去換蒜,你送我麥索兒我送你蒜,蒜拌麥索兒賽過干拌面……」。在外地的岷縣遊子,回歸故鄉,都對麥索兒懷著深厚的感情,念念不忘,有些詩人說的:「舊俗戶戶種青稞,甜醅煮酒勸君酌,而今店鋪尚有酒,遊子歸來憶麥索。」 罐罐面 流行於清光緒年間。傳說,原是縣城和政街(今大南門街)西巷李姓經營。李姓為人和藹,忠厚誠實,技藝高超,名噪一時。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他又開始經營葯材,成立「義協公」商號,這種食品就不再經營了。食品的具體作法:據說用燉肉的砂罐熬湯,罐子與蘭州砂鍋相似。所不同者,砂罐是本地峪兒嶺鑄成的,皮薄容量大,尖咀小口,煮沸時不易溢出。作時,將幾個砂罐依次圍在一個大銅火盆邊沿,罐內用鮮肉汁、調和加水熬湯,文火慢煨,以味鮮為佳。湯成後,放在筐內,置於避光陰暗處儲存。待春節前後再來上市食用。食時,因長期在低溫處擱放,凍硬如石卵,需要在冷水裡浸泡一小時左右,然後剝掉外圍冰層即在咀里吸吮。甜滋滋、酸迷迷、清涼涼的一包水,最能解酒,而且味中帶有漿水餘味,真舒服。民國三十年間,洮河北面陳家崖村王尕鳳家園中的八楞子梨,質量最好,傳譽一時。現在,據林業部門統計:全縣有梨園202畝,白梨樹17116株,最高年份產量425300斤。大力發展漿水梨,既可以增加農民副業收入,又可豐富本地特有的風味小吃。 黃酒泡饃 岷縣大南門上早晨的黃酒好喝。黃酒的歷史已經很久遠了。明清時期,《岷州竹枝詞》中說:「西川禾老家家釀,閭井魚肥處處筌。」禾老,指當地青禾成熟,家家都在釀酒。這種酒,原先是黃酒,以後發展成為烈酒了。古時岷州人在清明時節釀酒,用黃酒祭祖,把自己的一片赤誠灑向黃土,祈求吉祥如意,這是特有的風俗。黃酒性味平和、清香爽口,人稱「液體蛋糕」,喻之為「酒的精魂」。用黃酒泡饃吃早餐,對身體大有補益。岷縣的風味與各地不同,所泡的饃,除了花糕,還有一種油鍋兒,這是南關回民特意製作的。裡面入油,鍋鏊炕黃,吃起來又脆又酥,泡在碗內像棉花團樣散開,別有一番滋味。 燒雞肉香湯凍凍兒 興起於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抗日戰爭時期。當時與大老李的清湯羊肉、耿懷遠的小籠包子等一起活躍於市場,其中以白升福的燒雞肉凍凍最為馳名。白升福原先經營雞蛋、油炸豆,以後專門就地取材做凍凍。凍凍的主要原料,還是山坡野地里的薺薺菜,揀凈洗 清後剁成細末,摻入粉面中,在鍋里煮成糊狀,冷凍後,切成小方塊,仍保持薺薺菜的清香雋永。吃凍凍時,調上加工好的原雞湯,將鹵好的雞蛋劃為四牙子,放入碗中,別有一番風味,確實一種美的享受。
9. 岷縣漫漫點心和亞亞哪個好吃
這兩個相比較的話,個人覺得亞亞的是比較好吃的呀,這個點心的味道非常不錯的,非常的甜的呀
10. 介紹一下你家鄉的年味美食,特色風俗
一年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了,喜歡春節不僅喜歡它帶給我們的福利,還喜歡它的文化底蘊。說起在我的家鄉周口過年,那真的是有趣的很,有很多的特在習俗和年味美食,真讓我忍不住想和大家介紹一番。
13.過了正月15,年差不多就過完了,該出去打工的都准備走了,所有人都將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了。
春節是中華民族團圓的節日,幾千年來已經融入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中。過春節最講究的就是「年味」,美食的味道就是大半個「年味」了,能牽引遊子歸家的,大概就是家鄉的年味吧。現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年味卻越來越淡了,過年的紅包變成了電子紅包,拜年也變成了視頻拜年,沒有減退的是年夜飯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新年即將來臨,希望大家都能尋回記憶里的年味,尋回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