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來雲南,這六個小眾古鎮不要錯過,人少景美,美食也多
看不完的雲南美景,數不完的民族風情
說起雲南古鎮,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大理古城、麗江古城、雙廊古鎮,大理的風花雪月、麗江的玉龍雪山、雙廊的洱海,無一不令人神之嚮往,可久而久之,去的人多了,難免人潮擁擠、商業化。如果你想在 旅遊 旺季度有一段不動聲色的時光,不妨來這幾個少有人知的古鎮待待,這里才是正真的人少景美, 美食 也多。
娜允古鎮
娜允古鎮距今已有七百多年 歷史 ,「娜允」即傣語「na veng」,允是傣語京城的意思,即「內京」之意,同時,它也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傣族古鎮。在這里有傣漢兩個民族不同風格合璧的建築群,有空去土司衙門看看牆上艷麗的壁畫,是傣族 歷史 的記載。娜允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給人一種恬靜閑適的美感,歲月靜好的舒適,在這里你會吃到正宗的傣族菜,感受到濃濃的東南亞風情。
獨克宗古城
「獨克宗」這個名字,根據藏語發音,則有兩層含義,一為「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另一為「月光之城」。香格里拉的獨克宗古城不像麗江古城那樣有一種水鄉般的婉約,也不像大理古城那樣有風花雪月的浪漫氣息,反倒顯得有一些清冷和堅硬。沿街漫步,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兩旁古樸的木屋,陽光從頭頂灑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在龜山公園里,有著世界上最大轉經筒,可以在人多的時候一起去轉轉,但轉動的圈數一定要是三的倍數,而且是順時針轉動,寓意著祈福。
白沙古鎮
距麗江古城僅10公里,但比麗江古城少了不少喧鬧,它北臨玉龍雪山,西依芝山,是納西族的古都、世界級「古納西王國」,是木氏家族的發源地,在這里,你會體會到最原始的納西民風和習俗。圍牆上訴說著幾百年文化 歷史 的東巴壁畫,遠處傳來東巴古樂,東巴文字躍然紙上,街道上年逾古稀的老奶奶,香味撲鼻的雞豆涼粉,眺望遠處雲霧繚繞的玉龍雪山,目之所及都是愜意,這一切都是最真實的人間煙火氣。
和順古鎮
古名「陽溫墩」,位於銀杏之鄉騰沖,幾百年來,各種文化在這里融合碰撞,形成了這里獨有的僑鄉文化和馬幫文化。和順有 歷史 悠久的中式建築,有南亞風格的宗祠,有徽派建築文化的木雕,更有西式哥特風的圓拱窗,形成了國內少有的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和順的當地特色 美食 也很不錯,價格也不貴,木瓜雞、糖粑粑、煮餌絲等,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吃一餐和順三滴水,幾乎囊括了騰沖的的所有風味特色。
諾鄧古鎮
諾鄧古鎮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以北的深山裡,是一個有著上千年 歷史 的白族村寨,四面環山,美景盡收眼底。這里是為數不多的還保留原生態生活的古鎮,擁有百年樹齡的古榕樹、古黃連木,民居依山而建,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著少數民族的質朴感。有了美景,別忘了 美食 ,這里的諾鄧火腿可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特殊的地理環境,溫潤的氣候,造就了名揚古今的諾鄧火腿。
建水古城
這里曾因為地處偏遠,交通的限制而鮮少人知,在這座邊陲小城中,它深藏的 歷史 文化、人文景觀、民族風情以及眾多至今尚保留完好的古建築、古文物等,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去發現它們的故事。來這里,你只會感到驚喜,小眾、安靜,沒有太多的遊客,大部分都是當地人,讓你感到親切,去看一看古橋夕陽。坐一坐最慢的火車,吃一吃建水燒豆腐,飯後散散步,走在青石板路上,靜靜的感受獨處時光。
㈡ 舌尖上的年味:春節游騰沖 這些美食不要錯過
騰沖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不但好玩的景點多,而且也有很多非常不錯的特色 美食 。在騰沖過年大家都吃什麼 美食 呢?我給大家整理出來了幾種你不得不吃的春節特色 美食 ,肯定能滿足你那吃貨的胃口。
過年必吃 美食
棕包炒肉
「棕包炒肉」是騰沖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家人在除夕夜吃棕包, 意為長輩教育年輕人要敢於吃苦才能品嘗甘甜的內涵。
土 鍋 子
年夜飯還有一道必備的地方特色菜叫「年菜」,則是高湯燉青菜、肉皮、芋頭、紅蘿卜。許多家庭則取上述食材烀 「土鍋子」 ,還與時俱進地取了個騰沖 旅遊 標志性景點的新名字叫 「火山熱海」 , 寓意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
餌 絲
大年初一,開財門後第一件事是喝甜茶,有一年到頭都是甜的涵義,同時早上不能吃飯,只能吃餌絲,餌絲也叫「長飯」, 吃餌絲就意味著一年到頭都有飯吃,也有好日子長長遠遠的意思。
和順頭腦
在和順古鎮等地過年還要吃一種叫「頭腦」的甜食,寄寓有頭有腦之意。
更多 美食
大薄片
薄如紙張一樣的肉,肥瘦相宜,用辣椒油、花椒油、陳醋、姜米、蒜泥、芫荽、碎花生米一拌,便是一道極品冷盤,不油不膩,脆嫩可口,回味悠長而令人咋舌難忘,這便是騰沖大薄片。
圖源:保山日報
風味臘鵝
風味臘鵝以嫩、脆、香聞名,臘鵝的美味依賴其肥白的油脂,而半濕不幹的肉嚼在口齒之間則可深深感受到它的嫩、脆、香盡在其中。
海陸空
騰沖海陸空即:谷花魚、棕包米和蜂蛹,三種美味一鍋烹煮,成菜香而不膩,淡而不薄,酸甜適宜,恰到好處。
稀豆粉
稀豆粉是騰沖人最喜愛的小吃之一,通常為拌佐料後食用或稀豆粉配油條或做成稀豆粉餌絲、稀豆粉米線等。
年夜飯推薦
高黎貢山茶博園
騰沖瑪御谷悅榕庄
石頭紀酒店
在這個團聚的新年,你最想吃的騰沖 美食 是哪一道?
如果你在騰期間有 旅遊 投訴發生,請撥打以下電話。
消費者維權:12315
旅遊 投訴舉報:12301
價格投訴:12358
騰沖市 旅遊 投訴電話:0875-5141209
騰沖市 旅遊 購物退貨監理中心:400-111-0032
旅遊 小貼士
騰沖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9℃,最低氣溫不低於0°C,最高氣溫2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適於 旅遊 觀光。騰沖森林密布,到處青山綠水,景色秀麗迷人。
旅行提示
1、騰沖是火山地熱的地區, 對硫磺等礦物質過敏 的遊客請不要輕易泡溫泉。
2、騰沖最大的特色可以說是地熱溫泉,所以千萬不要忘記帶 泡溫泉的裝備 。
3、騰沖和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是雲南 生態自然保護區 的重點,請愛護環境衛生。
4、 如果是坐車去 ,注意高黎貢山海拔高,彎道多,容易產生高原反應,請提前預防。
5、騰沖多雨,因為高黎貢山阻擋了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形成坡面雨, 要帶著雨具。
6、騰沖早晚溫差較大,注意著裝 預防感冒 。
7、騰沖室外紫外線較強, 注意防曬 ,帶好防曬用品。
㈢ 我去年到雲南騰沖玩,住在和順古鎮,當地一種非常好吃的小吃叫做稀豆粉,想知道怎樣製作。
這是 1.黃豆放在水中泡一天 2.在用石磨磨成漿糊一樣,再用紗布過濾,記住我們只要過濾下來的豆水 3.現在把鍋燒到溫溫的,放下一部分豆水,放豆水的同時用勺子順時針攪拌(溫度不要太高不然會糊掉的哦O(∩_∩)O~) 4.經過一段時間以後豆水就開始變得粘稠,之後再放入之欠剩下的另一部分豆水,再攪拌,這樣可以要稀豆粉變得更粘稠,在攪拌的時候可以放一些鹽,之後就是香噴噴的稀豆粉了
㈣ 兩個關鍵詞,道出了騰沖飲食的特別之處
對於旅行者來說,騰沖是理想的玩樂之所。高黎貢山的存在,讓這座西南小城兼具版納的雨林風貌和昆明的春城氣候。古大理國,儼然就是一座東方烏托邦。
可這里粗獷的飲食風格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從昆明、建水、芒市一路過來,味蕾始終保持在愉悅的高點。到達騰沖的第一天,舌頭就感受到了這座邊陲小城的粗獷作風:燒臘(下水)、銅瓢、土鍋子,沒有滇東南的精細調味,也沒有傣族的濃墨重彩,騰沖飲食走的是大開大合的豪邁路線,在深居簡出的滇西,這實在有點「格格不入」。
剛開始心裡難免失落,可待了一周以後,慢慢了解了這種差異背後的原因,才明白這座小城的獨特,並不止於它有雲南最好的溫泉。騰沖的飲食,是寫在兩個關鍵詞之上的。
稀豆粉是騰沖毫無懸念的早餐之選,不用特意尋覓,多到街頭巷尾隨處可見。
第一次吃稀豆粉時,我就感到有些親切,它讓我想起了北京的麵茶。別看只是一碗簡單的糊糊,食材的成色怎樣,第一口就心知肚明。麵茶是用糜子磨成的面,而稀豆粉的主料是豌豆,磨成粉之後先炒再熬,吃時可加醬醋、腐乳汁、蒜汁,花椒油等十幾種不同的調料。
我更喜歡簡單的調味,甚至加一點鹽和蔥花就好,這樣能吃出豆類的香味。騰沖人還喜歡往稀豆粉里加餌絲、泡餌塊——對於這些質地扎實的米食,我一睜眼實在吃不下去,最好的搭配還是油條,咔嚓切成幾段,可泡可蘸,無愧於萬能之選。
從雲南回來幾個月以後,我去了山東,無意間吃到當地的早點「甜沫」(一種用棒子麵熬成的鹹粥)——如果麵茶算稀豆粉的表親,甜沫大概可以稱作堂親。相隔千里之遙的兩種食物如此神似,讓我確信它們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聯系。
實際上,騰沖的確是雲南比較特殊的地區。 如果以西北-東南流向的元江劃分全省,元江的東北部是漢族聚居區,而元江的西南部,則屬於少數民族聚居區——唯騰沖例外。明朝朱元璋收復雲南全境,大規模的軍屯移民,使騰沖成為了離中原最遠的漢族聚居區。
明洪武年間,稀豆粉的製作技術,正是跟隨漢人從中原來到此地的。
相似的食物並不是孤例。除了稀豆粉,騰沖的和順古鎮還有一種叫「頭腦」的食物。 作為有名的「僑鄉」,和順的建築、飲食和一些傳統的手工藝,無不彰顯著中原的印記。 「頭腦」和稀豆粉一樣,也是因「戍邊」而生的飲食文化產物。
這次產生共鳴的要屬山西人了。老太原的「頭腦」,是一種用羊肉、山葯、藕和黃酒等熬成的滋補湯羹。不知是否因為略發苦澀的味道並不討喜,在移民們的重新演繹下,和順頭腦變成了一種甜湯。糍粑炸脆鋪在碗底,中層是荷包蛋,上覆燒肉絲、豆腐絲和蛋餅絲,最後澆上摻有紅糖的米酒。對於背井離鄉的人來說,最想記住的味道,到底還是甜。
這些因融合而生的食物,雖各有特色,也還是局限於騰沖這一方土地。 要說受漢文化影響最徹底,在雲南省內走的最遠的食物,非餌絲和餌塊莫屬。
雲南人所說的「餌」,是用大米做成的不同形態的米食。最早由騰沖胡家灣人發明,鼎鼎有名的「大救駕」的傳說,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餌絲和米線最大的不同,在於密度造成的口感差異。米線是用大米磨成米漿後,用機器「榨」出來的,口感順滑,含水量高,所以不扛餓,而同等體積的餌絲卻要扎實耐嚼得多。汪曾祺總結過:「不很餓,吃米線;倘要充腹耐飢,吃餌塊或餌絲。」可見這玩意有多頂飽。
歷史 上,中原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南遷,人們因思念家鄉的面條卻不得小麥,才因地制宜的發明了米線。作為滇西漢民最密集的聚居區,騰沖顯然不滿足於這樣的替代,於是 人們將蒸熟的米飯舂成坨,把米粑粑想像成面團,經過一番揉、擀,成片後再切成絲或條。 這幅景象,要是被面條看到一定心生嫉妒:這不是我以前才能享受的待遇嗎,竟然被大米篡了位。
弄清了餌絲和餌塊的來歷,看到放雜菜一通炒的「大救駕」,也就不奇怪它為何那麼像北方的「炒麵片」;吃到像面條一樣扎實有嚼勁兒的餌絲,也就理解了移民們的良苦用心。 一個地方的飲食風貌,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寫在餐桌上的 歷史 。
除了與中原的文化勾連,騰沖飲食給人的另一個直觀印象就是粗獷。這種粗獷,不是周邊少數民族飲食的生猛或野性,而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不拘小節。
我們住的酒店附近,有一家招牌很大的燒臘館。此燒臘並非廣東人的燒臘,而是傳統的騰沖土燒臘。店裡分門別類的擺著熏好的豬頭肉、豬耳朵、肥腸、豬心、豬肚等十幾個部位,有點像北京過去賣腌鹵醬肉等熟食的「盒子鋪」。隨便選上幾樣,店家澆上現成的鹵肉湯,主食當然是餌絲、餌塊或米線中的一種。這滿滿一大碗豬下水,鹵煮跟它比都嫌秀氣。
如果吃不慣以下水為主的土燒臘,還有燒肉卷粉。
燒肉即油炸豬肉,有肥有瘦,加上調料跟卷粉涼拌,是當地常見的小吃。因為天氣炎熱,雲南不少地方都喜歡吃涼卷粉、涼米線之類。
騰沖的燒肉卷粉與建水的涼卷粉相比,葷料給的非常多,燒肉絲、肉皮,加上配料足有八九種,熱熱鬧鬧一大碗,但味道卻不如想像中那麼有層次。如果說滇東南的調味是刺綉,一針一線,一板一眼;那麼騰沖的手藝就像打補丁,直愣愣的拍上去,沒給人留任何回味的餘地。
騰沖飲食的粗線條,與一千多年來茶馬古道的 歷史 密不可分。 作為茶馬古道的要沖,騰沖自古迎來送往著馬幫馱隊。在1937年修築滇緬公路之前,馬幫是雲南深山裡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一隊人馬,數月行走,連接起了人跡罕至的雲貴和青藏高原。
風餐露宿的趕馬人,對食物最大的需求就是便於攜帶和儲存,熏制的燒臘和風干肉也因此成為補充蛋白質的首選。 吃飯時,取出來剁成大塊,燜上一大鍋。如果遇上集市能買到鮮肉,也會順便換換口味。 對於每日體力消耗極大的趕馬人來說,吃飽才是硬道理,根本沒有條件挑剔口味。
要想深度體驗馬幫的這種飲食文化,銅瓢牛肉火鍋是終極選擇。跟這道「橫菜」一比,剛才的燒臘米線瞬間成了小打小鬧。
潮汕牛肉火鍋的那套精細化分,在趕馬人眼裡遠不如論斤吃的銅瓢牛肉來的實在。穿梭於滇藏兩地的馬幫馱夫,出發時帶上白族手藝人打造的銅瓢,等到了藏區,朴實的藏民送上自家宰殺的牛,就地就可以來上一頓酣暢淋漓的紅湯大肉。
我們決定去吃銅瓢牛肉的那天,剛剛從火山公園爬下來,哆嗦著兩條腿,像兩個精疲力竭的趕馬人一樣,盼著靠這頓大餐滿血復活。
事實果真沒讓人失望。牛肉和牛雜是提前燉好的、吃時再放到用香料熬制的湯底里入味。銅瓢的導熱性能很好,在炭火的加持下,原汁原味的牛肉甚是過癮,蘸上比韓餐小料還要豐富的調料,再點上一盤薄荷去油膩。一斤牛肉和牛雜的雙拼,竟都被我們消滅殆盡。
如今人們吃火鍋,越來越講究精緻,其實粗獷才是它的真本色。 重慶火鍋離不開碼頭文化,涮羊肉興起於蒙古行軍,都是勞動階層想方設法創造的美味。騰沖的這一頓火瓢牛肉,算是徹底回歸了火鍋的本質,吃的人盡情盡興。
坦白說,騰沖並不是雲南最好吃的地方,但卻給了我在雲南最特別的一段經歷,除了從他鄉感受故鄉的滋味,還能看到一個江湖。
文/西夏
㈤ 七彩雲南行之飲食篇
這趟旅行以戶外活動為主,主要是看自然風光,觀日出、觀日落,賞杏葉、賞櫻花。每個景觀之間的路程都比較長,所以大部分午餐都是在休息站解決的,早餐是在住宿的地方吃,晚餐基本上是在景區里自己覓食。
美食一:人參果
推薦指數:5顆星(最高)
推薦理由:清香撲鼻,肉厚汁多,香甜可口(吃完特別解渴)
美食二:松茸雞湯
推薦指數:5顆星(最高)
推薦理由:湯清鮮美,一點都不油膩(均取材於山裡)
美食三:諾鄧火腿炒飯
推薦指數:5顆星(最高)
推薦理由:諾鄧火腿有幾種吃法,我最愛吃的還是用它來炒飯。因為單吃會有一點肉腥味,切丁,和雞蛋、豌豆、米飯炒在一起,可以很好地中和掉腥味,口感也更豐富。
美食四:溫泉蒸雞蛋
推薦指數:5顆星(最高)
推薦理由:熱海的溫泉非常出名,不僅可以泡,還可以入口吃。當地人喜歡將本地的雞蛋放入溫泉水中蒸(也有放鴨蛋的),蒸熟以後,雞蛋外面會帶有淡淡的溫泉的「臭味」(硫磺的味道),吃起來倒是沒什麼特別的味道。我喜歡它是因為本地的雞蛋黃大,用溫泉水蒸熟後趁熱吃,就覺得很香。
美食五:雲南過橋米線
推薦指數:5顆星(最高)
推薦理由:雲南最有名的莫過於過橋米線了,源碰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但味道真的相差懸殊。我最喜歡的是和順古鎮的這家米線,用雞湯熬制,味道特別鮮美。寒冷的季節來上一碗,暖胃又暖心。
美食六:松花糕
推薦指數:3顆星
推薦理由:推薦它是因為很有地方特色,口味倒是一般般。不甜不鹹的,嘗不出什麼味道。特別是大冬天的,在戶外捧著這么一塊涼糕吃,真的難以下咽。
美食七:拿鐵咖啡
推薦指數:2顆星
推薦理由:這兩顆星是給景觀餐廳的超級無敵鳥瞰景觀的,環境真的太贊,視野特別開闊。但咖啡的口感真的不好,拿鐵咖啡里居然放了巧克力醬?這也太不專業了。雲南好歹也是國內產咖啡豆的名地。不過這里產出的咖啡豆口感偏果酸味,我個人認為沒有南美洲的咖啡豆香。
美食八:炒銀杏酥糖
推薦指數:2顆星
推薦理由:這也是一款地方特色的食物,但口味真的一般,我不喜歡。不甜,也不香,嚼起來像是滿嘴的碎渣子。
美食九:重慶火鍋?
推薦指數:2顆星
推薦理由:對,我們就是任性地在雲南吃起了重慶火鍋。一路的簡餐讓我們的胃有些沒有滋味,特別想吃麻辣火鍋。經實地品嘗,雲南的重慶火鍋沒有北京的唇辣號好吃,鍋底夠辣,卻不夠香。肉和百葉有異味,不好吃。麻醬小料特別水,沒有麻醬味兒。香油也一般,不夠香。
美食十:彝族跳菜
推薦指數:6顆星(比最高還高)
推薦理由:不僅好吃,更好看。強烈推薦!!!彝族姑娘、小伙兒們特別熱情,最重要的是能看出來他們非常熱愛本民族的文化,跳舞的時候滿臉笑容,特別起勁兒,很有感染力。(照片補抓的效果遠遠體現不出現場的效果吵薯)
美食十一:餌絲
推薦指數:5顆星(最高)
推薦理由:sorry,忘記拍照了,只因太好吃!餌絲的外形類似米線,但它的口感比米線更有嚼頭,更筋道。餌絲是用糯米做的。
美食十二:玫瑰青檸塔
推薦指數:5顆星(最高)
推薦理由:玫瑰鮮花餅是每次來雲南必帶的伴手禮,真材實料,確實好吃。特別是在雲海餚吃過現烤的玫瑰鮮花餅以後,簡直大愛。據說一個鮮花餅里放了三朵玫瑰,難怪花香味十足。這次在機場驚喜地發現了改良版的玫瑰鮮花餅,增添了各雹閉種口味。有青檸玫瑰味、蛋黃玫瑰味......我最最推薦青檸的這款玫瑰塔,玫瑰的花香味淡了一些,增加了青檸的清香,更加爽口。餅皮香酥柔軟,一口咬下去就像踩在棉花上的感覺,那種舒適感,太幸福了。
㈥ 雲南騰沖美食攻略:這幾家本地吃貨推薦的特色餐廳,一個都別錯過
不知不覺,已經去過六次雲南騰沖了。
對於這座「極邊之城」也開始漸漸熟悉,後來竟開始萌生了在騰沖買房養老的年頭,還抽空去看了幾個當地的樓盤,也算真的喜歡。
去過大多數遊客去的那些景點,如火山熱海、北海濕地、和順古鎮、國殤墓園,抗戰紀念館,《夢幻騰沖》演出,銀杏村等。
這個茶園里的餐廳真任性,不點菜,燒啥吃啥。
屬於雲南騰沖的網紅餐廳:大地茶海餐廳,一家建在茶園里的餐廳,環境是真的很好,很多騰沖本地人都還不知道。
車子在山裡面轉了很久才到,還開不到餐廳,需要在茶園里步行幾分鍾才能到,但是藍天、白雲、茶園…養眼極了。
後疫情時代,更願意這樣近距離接觸大自然。
來這里約三五朋友吃個午飯,午後茶園走走,或者在茶園的打牌喝茶,可以消磨一下午的時間。
茶園整體風格很清新,很適合拍照打卡。這家大地茶海餐廳,還有北京的遊客專程過來吃飯。
在大廳的火塘坐著喝茶也很享受。
幾道菜都很有特色,店家看人數配菜。
駝峰牛肉扒烀,加粑粑:
茶山燜雞:
蔥香洋芋:
涼拌雞絲蕨根粉,燒得清清爽爽。
馬幫烤肉:
餐廳名:大地茶海餐廳
地址:清水鄉駝峰村虞家營新村,無公共交通,需自駕
人均消費:90元/人
孔雀宴,緬甸啤酒,唱歌的傣族姑娘和小伙......源自大山地道景傣味的景傣風情園,這家富有民族氣息的特色餐廳,在本地做傣味菜算是人盡皆知。
在當地朋友的推薦下,和幾個小夥伴去了雲南騰沖的景傣風情園吃晚飯,一進門就有熱烈的歡迎儀式。
有個很大的大廳,裝修很有少數民族風情。
鋪著綠葉的圓桌上,服務員一點點擺上各種各樣的食物,看著非常有食慾。朋友說,這孔雀宴,要用手抓,不然用筷子是沒有靈魂的。
席間一樓的大廳還有熱烈的演出,氣氛不錯。來這里要點這種緬甸啤酒,應個景。
裡面有整個的烤雞、菠蘿飯、各種彩色米飯、傣香烤魚、一碗湯,還有傣族特色料理:撒撇。
還有幾個小哥哥小姐姐,到包廂里來唱歌,用的是傣族方言。總體來說,很有特色。就是這一桌我們女生多,有些吃不完,份量很大。
餐廳名:景傣風情園
地址:玉泉路健君醫院環島甫創氣貿旁
人均消費:75元/人
三棵粽包樹是和順古鎮里當地人推薦的餐廳,離我住的鳳來山居·半山溫泉酒店就三分鍾路程。
餐廳對著一片田野,風景不錯。做的菜很有特色,看著很平常,但味道很不錯。
一盤包漿豆腐,總是最先光碟。
粽包炒肉是他家的特色菜,必點。
這個砂鍋燉的魚也很棒,忘了菜名了。
特別喜歡吃這個土豆,念念不忘。
每一道菜都不錯,價位也很日常。每天這樣逛吃逛吃的度假時光,賴在雲南騰沖,都不想離開。
餐廳名:三棵粽包樹農家小院
地址:和順古鎮東山腳
人均消費:70元/人
把野生菌火鍋+烤肉結合在一起,真的很有創意!
就餐環境非常喜歡,臨湖的茅草屋小包廂,很有感覺,可以一邊吃著烤肉,一邊賞景。
我們點了個6-8人套餐,裡面有10種野生菌,有牛肝菌、雞樅、竹蓀、松茸、羊肚菌等,湯底是高黎貢山的土雞燉的。
你可以看著小哥哥一盤盤野生菌放進石鍋,這一鍋價格也不貴,658元套餐,人均也就80多。
中間用的是西藏墨脫的石鍋,燉著各種雲南的菌菇,外面一圈是紙上燒烤。
燒烤是另外點的,點了五花肉,牛肋條,建水包漿豆腐,小豆腐,培根,烤秋葵等等。
調料都是秘制的,烤肉有特定蘸料,野生菌有專用的蘸料。
湯煮久了,後加的湯也是雞湯。服務也很好,有專用的一次性圍裙,帥氣小哥哥會給你打湯。
野生菌火鍋沸騰著,烤肉滋滋作響,加上三五朋友,感覺真好。
餐廳名:食野菌火塘(墨脫石鍋菌菇火鍋)
地址:和順古鎮酒吧街3棟
人均消費:120元/人
那晚當地朋友知道我來了和順古鎮,非要請我們吃個晚飯,盛情難卻,一起去了一家新開的和順八珍餐廳。
吃完覺得每一道菜都很驚艷,日後定會懷念的那種。
這道菜叫做頭腦,以前騰沖人是過年時才吃的。甜中帶咸,很有個性。
燒麥,蘸佐料一起吃。
這道臘鵝飯團,不吃米飯的我吃了二個,可想而知。
老奶洋芋:
茶香蝦:
簡簡單單一道雜菜湯,酸辣可口,吃了三碗。總體價格也不貴,我們6個人吃,人均也就80左右。
餐廳名:和順八珍餐廳
地址:翡翠路東山腳8號
人均消費:80元/人
和順古鎮內:鳳來山居·半山溫泉酒店
價格:600-1300左右
在和順古鎮內,離古鎮核心區步行十分鍾。服務非常棒,免費接送機,免費泡溫泉,免費下午茶,一個西北男人娶了一個騰沖本地姑娘開的酒店。
騰沖市區:緬僑溫泉客棧
價格:1100-2200左右
一個80後緬甸歸國華僑開的溫泉客棧,房間里都有私湯溫泉,東南亞裝修風格,滿滿度假感,屬於輕奢度假型客棧。
㈦ 有去過騰沖和順古鎮旅遊的朋友嗎都有什麼感受對騰沖有什麼評價
和順古鎮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後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全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里。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有「華僑之鄉」、「書香名里」的美名。鄉前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飄香,讓人留連忘返,民國代總理李根源有詩贊和順:「絕勝小蘇杭」。是國內第一魅力名鎮。同其他古鎮相比,和順多了些大氣,少了些商業氣息;談粗多了些文化古韻,少了些喧囂熱鬧,這里的美和靜,不多不少,剛剛好。所以來到和順,除了參觀景點、觀賞建築,多少也要模仿一些和順人閑適、安然得生活態度,卸下壓力,愜意的小住幾日。
位置:位雲南省騰沖縣城西南3公里處
門票:通票80元/人
交通:騰沖機場現已有直飛昆明、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城市的多條航線。騰沖距昆明723公里,乘大巴直達需10—12小時騰沖距保山152公里,車程4小時;騰沖距德宏芒市165公里,車程3小時;騰沖縣城至和順4公里,有麵包車迅豎直達,也可以打的10元。
住宿:畝侍大到和順古鎮遊玩,分布於古鎮各個角落的客棧是住宿首選,條件舒適,價格通常在100元上下,旺季價格略高,可在游多多旅行網上提前預訂。
美食:和順里有本地特色的菜品不少,一般都不貴。菜品首推黃燜雞和木瓜雞。糖粑粑是和順當地的特色小吃,味道不錯,首選郵局旁邊那家小吃店的,要趁熱吃。
特色:明清時期的祠堂、牌坊、古鎮等遍布古鎮,整個古鎮也保持著明清時的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