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心臟不好吃什麼肉好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心臟不好吃什麼肉好

發布時間: 2023-03-16 00:03:12

Ⅰ 心臟不好吃什麼食物好

人老了以後身體機能下降,有些老年人心臟不好。在心臟不好的情況下要特別注意飲食。那麼,心臟病老人吃什麼食物好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心臟病老人吃什麼食物好的相關內容吧。
一、心臟病老人吃什麼食物好
黑芝麻: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對維持血管壁的彈性作用巨大;另外,其中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也能起到降低血壓、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豆腐:豆腐是由大豆而來,豆腐中含有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能夠提供一種黃酮類物質,能夠顯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維護心臟的健康。
燕麥: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和B族維生素,可以防止動脈硬化的粥樣斑塊形成;同樣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纖維素,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
黑木耳:由於黑木耳具有獨特的止血和活血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又有「天然抗凝劑」之美稱,對防治冠心病和心腦血管病十分有益。
核桃:核桃中含有OMEGA—3脂肪酸,這種不飽和脂肪能強化心臟,適當吃一些對於身體的健康有益無害。核桃可以生吃,也可以配合其他的一起食用。

沙丁魚:沙丁魚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鈣質與煙酸。起到強壯心臟,預防心臟病發生的功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烹飪。
魚類:比大多數肉類所含的脂肪和飽和脂肪酸都低,能增加血液中「好」的膽固醇,協助清除「壞」的膽固醇。
二、心臟病不能吃什麼食物
1、不宜多吃罐裝飲料和冷飲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罐裝飲料品種繁多,不少飲料的成分主要是糖或糖精、香料、色素和水,營養卻常不足。冷飲也是孩子們都喜歡吃的,但大手術後患兒的消化器官尚處於恢復調整階段,這時患兒的消化功能往往較弱。過冷的食物進入胃內會刺激胃粘膜血管收縮、胃液分泌減少,影響食物在胃腸道內的消化過程;同時也會減弱消化道的殺菌能力,導致胃腸道發生感染性疾病。
2、不宜多吃巧克力等甜食
心臟手術之後,當小兒不願意吃飯時,不少家長喜歡塞巧克力給小兒吃,以為這樣可以保證營養。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糖,熱量很高,但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與小兒的正常須要量相差很大。多吃巧克力易造成小兒消化不良、大便秘結、食慾減退。同時巧克力含有咖啡因等成分,食用過多不僅會使小兒過渡興奮、影響休息,而且對小兒的大腦發育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
3、嚴厲操控鹽的攝入
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和氯,而鈉在人體內具有「水化」組織的作用,體內的鈉和氯大部分都是從尿中排出的。而血液中鈉離子濃渡過高會引起體內大量水分的瀦留,造成患兒全身水腫、肝臟腫大、增加心臟的負擔,嚴重的還會導致心力衰竭。同時,飲食過咸也是造成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的患兒的飲食一定要偏淡些,腌臘製品、鹹蛋、咸魚等含鹽量過高的食品盡量不要食用。
4、少量多餐、限蛋白質和熱能攝入
就是正常人也應少量多餐,更何況是心臟病人呢。為何不能吃得過多?多少合適?每日總熱能分4~5次攝入,以減少餐後胃腸過度充盈及橫膈抬高,避免心臟工作量增加。晚飯應早些吃,宜清淡,晚飯後不進或少進任何食品和水分;心力衰竭時,每日蛋白質可控制在25~30克,熱能600千卡;2~3日後,蛋白質可加至40~50克,熱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轉後漸增蛋白質和熱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臟的負荷。
三、預防心臟疾病應該吃什麼
1、杏仁
某刊文研究內容指出,杏仁具有對心臟有益的必需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還有豐富維生素E,可以防止血小板凝結、降低心臟病風險。
2、人參
人參當中的人參皂苷是人參最有價值的成份,具有抗衰防老、抑制癌細胞、降血脂、抑制脂肪吸收,以及鎮靜止痛、降血糖、保護心肌、改善血凝等多種作用,難怪盛產人參的韓國將之奉為健康聖品。
3、菠菜
有「蔬菜之王」稱號的菠菜,富含葉酸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而鐵類及微量元素也可以達到補血作用,過去美國食品營養單位也曾在各類蔬菜評比中,將菠菜列為第一名營養價值豐富的蔬菜食品。
4、海帶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海帶內含岩藻多糖昆布素,其作用類似肝素,可防止血栓和血液黏性增加,預防動脈硬化。且海帶為水溶性纖維,因此能加速膽固醇排出體外。

Ⅱ 心臟病能吃什麼肉

吃什麼肉都行,只要是低脂高返磨族蛋白都行,任何事漏弊物都要適可而止,過了都沒好處。
說到肉的種類,最好是魚肉,大部分魚肉中含有對心臟病有益的成份。長期吃魚可以明顯降低冠心游培病的發病率。

Ⅲ 心臟不好要常吃什麼

患 心臟病 人要忌鹽( 氯化鈉 ),這似乎是人們的普通常識,其實不是所有的心臟病人都要忌鹽的。當某些病人發生心力衰竭,出現全身浮腫,血壓升高以及心臟擴大伴 心功能不全 的情況下,體內水份和鈉離子瀦留。此時,如不忌鹽,鈉離子增加,加重水的瀦留,使浮腫更明顯。因此限制鹽的攝入是防止體內水份瀦留的關鍵。 心臟病人發生心力衰竭時,每天飲食中的含鹽量應減至0.5~1.0克。那些少鹽食物如米、紅薯、土豆、麵粉均可選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以自由取食,肉、魚、蛋類需適量食用。 心臟病人,對於飲食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含油脂類高的食物,更要敬而遠之。至於哪些食物要特別注意呢?首先味精、鹽類含量高的食物要避免。其次是 膽固醇 含量高的食物,如海鮮類、內臟類、肥肉、肉皮、油炸食物、蛋類製品、奶油等,都應盡量避免。 簡而言之,凡是動物具有殼的、腳愈多隻的,都不宜攝取,如蚌殼類、花枝、螃蟹、蝦等,都是高膽固醇的食物。 水,是生命之源,人們在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要飲一千二百毫升水。眾所周知, 礦泉水 、 純凈水 、 蒸餾水 等,都是干凈、衛生、安全的 飲用水 。但對於老年人來說,飲用低礦化度優質天然礦泉水最為適合。 優質天然礦泉水是地層深處與含有特殊成分的岩石長期接觸,並經過復雜的物理、化學作用溶解了某些對人體有保健作用,能增強人體代謝,提高抗病能力,延緩衰老,對某些疾病也有醫療作用的 地下水 。 老年人由於機體衰敗,特別是在盛夏,老年人氣血虛弱,免疫功能低,常有發生 糖尿病 、 高血壓 、 動脈硬化 、心臟病等疾病。因此老年人要主動喝水,每天至少要喝四杯,喝水最好選擇優質天然礦泉水。因為,優質天然礦泉水中的 微量元素 。例如,鋅、鐵、鈣、硅、銅、鍶、鋰等參與人體內酶、激素、 核酸 的代謝,具有巨大的生物作用。硅對 心血管 病、動脈硬化、糖尿病,甚至多種癌症具有想像不到的醫療能力;鋅對糖尿病患病者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鐵可預防貧血和癌症;鍶、鋰可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提高抗病能力;銅對缺血性心臟病的保健有明顯療效。老年人早晨起來後,空腹時飲一杯溫熱優質天然礦泉水,能降低血液濃度,使動脈管壁變寬,利於血液正常循環,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的發生 常吃乾果能減少心臟病發病率 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的飲食要求是什麼? 高血壓病 和心臟病患者的飲食調養,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應注意以下問題: (1)控制食鹽量食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和鈉。如鈉鹽攝入過多,在某些 內分泌 素的作用下,能引起小動脈痙攣,使血壓 升高。同時,鈉鹽還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如果食入鈉鹽過量,體內水分儲留,就會增加心臟負擔。因此,每日飲食中鈉鹽供應量以低於3克為宜;鹹菜、 榨菜 、醬豆腐等過鹹的食品以少吃、不吃為佳。 (2)控制熱能供應量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應多食用含熱量低的食物。因總熱能過高時,血清膽固醇通常升高。如患者體重過重,應節制飲食。 (3)限制脂肪量和膽固醇量每日膳食中,盡量避免食用含 動物性 脂肪及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動物油脂、肥肉、肝、 腎、腦、肺、蛋黃、魚子等。以食用 植物油 及 豆製品 為宜。但植物油也不可過多,因過多的植物油也會促使患者肥胖。 (4)忌食刺激性食物飲食中盡量少用生薑、辣椒、胡椒面等辛辣 調味品 ,嚴禁吸煙、飲酒,去掉喝濃茶、濃咖啡等不良 嗜好。 (5)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常吃一些新鮮蔬菜、瓜果、豆芽、海帶、紫菜、木耳等食物,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經常食 用芹菜、草莽、西紅柿等食物,可降低血壓。心臟病患者宜多食山渣、 金櫻子 、草萄果等水果。 風濕性心臟病 要忌的飲食因素 (1)禁止食用苦寒及 辛辣食物 :風心病病人多屬心脾 陽氣不足 ,如過食苦寒食品,會損傷人體陽氣,加重病情。此外,因辣椒、 芥末 等食品,能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臟負擔。且這類食品能導致大便秘結,因 排便困難 過於用力,可加重心臟負擔,甚至發生不測。 (2)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嚴格控制食鹽的用量,對各種用鹽腌制的食品量也應嚴格限制,以免造成體內水鈉瀦留,加重心臟的負擔。 (3)戒除煙酒、濃茶和咖啡:因為香煙在燃燒時,可以產生大量的 一氧化碳 ,當一氧化碳吸入體內後,可以導致全身血管收縮,並可與血中的 血紅蛋白 結合,使其輸送氧氣的功能下降,造成 心肌 缺血缺氧,對心臟不利。而酒、濃茶、咖啡等興奮刺激性飲料,可使血壓升高, 神經系統 的興奮性增強,導致 心率 加快,甚至誘發心律紊亂,從而加重心臟負擔,使心肌瓣膜功能受到損害。所以,風心病人應禁煙及興奮刺激性飲料。 西紅柿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突發的風險 芬蘭醫學專家認為,經常食用西紅柿和西紅柿製品有助於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芬蘭庫奧皮歐大學營養學家蒂娜·利薩寧最近發表 學術論文 指出,西紅柿對人體健康有益是因為它含有 番茄紅素 和 類胡蘿卜素 。這兩種維生素在西紅柿醬中也不會受到破壞或消失。該論文著重論述番茄紅素與降低患心臟病風險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也是該大學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進行的 冠狀動脈 病危險因素研究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對庫奧皮歐地區700名中年男子的跟蹤觀察發現,血液中番茄紅素水平低的男子犯心臟病的風險是正常男子的3倍多。與其他國家相比, 芬蘭人 從食物中攝取的番茄紅素較少,上了年紀和男性公民中不少人呈「西紅柿缺損」。相反,年輕人由於經常吃 比薩餅 番茄紅素增多。利薩寧認為,如果在吃其他蔬菜和食物的同時,多吃西紅柿和比薩餅對身體是有益無害的。 早些時候,庫奧皮歐大學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番茄紅素能夠阻止頸椎動脈壁增厚。 喝低脂奶:降低心臟病發生的危險性 科學家研究發現每天至少飲用四杯 低脂牛奶 將能夠降低心臟病發生的危險性。 但是Mark A. Pereira說,也並不是所有的 奶製品 都對心臟健康有益。那些脂肪含量較高的奶製品,如全奶,將會增加人體中的LDL膽固醇。他在接受 路透社 記者采訪時表示,有益的奶製品是指那些脂肪含量在2%以下的產品,而全奶中脂肪含量大約為4%。他還說,那些每天飲用四杯奶製品的人發生肥胖的可能性平均降低大約40%到60%。 Pereira在美國心臟病學會第41界心血管 流行病學 和預防年會上說,對我們所觀察到的奶製品有益於健康這一現象的一種解釋是飲用奶製品就可能減少對汽水和其他高糖飲料的飲用量。 這一研究結果來自於對年輕人冠狀動脈發病危險的研究,這項研究中包括了2909名黑人和白人志願者,他們的年齡在18到30歲之間,志願者來自於Birmingham、Chicago、Minneapolis、Oakland等地區,在為期十年的隨訪期內(1985-1986年到1995-1996年)對志願者進行五次臨床檢查,同時調查其飲食情況。 來自 哈佛大學 醫學院的Pereira說,每天四次以上飲用高質量的奶製品額那些人身體較瘦、血壓相對較低,良性膽固醇水平較高,糖尿病發病減少。最重要的是每天飲用奶製品能夠降低 胰島素 的 耐葯性 ,對胰島素的耐葯性常常會導致Ⅱ型糖尿病或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而Ⅱ型糖尿病是一種已知的心臟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美國心臟病學會營養、康復和代謝委員會主任Ronald M. Krause警告說,Pereira的發現來自於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我們很難判斷飲用奶製品和心臟病發病危險性降低之間的 因果關系 。

採納哦

Ⅳ 心臟不好吃什麼食物好

應該多吃的5種食物:

魚——美國心臟學會推薦多吃魚,尤其是鮭魚、鯖魚和長鰭金槍魚之類含脂肪較多的魚,每周至少吃兩次。這些魚富含Ω-3脂肪酸,能減少冠心病風險。

大豆——最近研究人員發現,大豆、豆奶、豆豉之類的豆製品可以降低人體內的總膽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同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允許豆製品生產商在產品包裝上聲明,每天攝入25克大豆蛋白可以減少心臟病風險。

豆類和堅果——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對一組心臟病發作後的倖存者進行調查。他們的最新調查報告發現,每天吃三分之一杯乾豆能使心臟病再次發作的幾率減少38%。杏仁、山核桃和花生都有助於保護心臟,但每天只適合吃一把(大約42.5克)。

燕麥——燕麥中含有的纖維不僅能降低人體內的總膽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而且還能降低血壓。這兩種因素都容易引起心臟病。

大蒜——大蒜含有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的化合物。研究人員還指出,大蒜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氧化的作用,能防止心臟病發作。

不宜多吃的3種食物:

紅肉:這些肉類含有大量阻塞動脈的飽和脂肪,不利於心臟健康。

汽水:汽水含有大量單糖和熱量,是引起兒童和成人肥胖的食品之一。

薯條:薯條含有飽和脂肪和轉脂肪,會引起人們肥胖,增加心臟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