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合肥的「肥西老母雞」店裡有哪些是比較好吃的
個人認為步行街那個廟對過那家做的最好吃,人也多,每次去都要排隊。裡面最好吃的是燒老公雞,那辣味,夠勁,我跟朋友每次去吃,必點。然後就是蒸蛋,那味道,很爽。在點份米飯+母雞湯。價格不貴,而且有營養。性價高,不錯。可惜我朋友每次都要我陪他排隊去吃必勝客,真不知道那大餅有什麼好吃的,還沒我老爺搞的餅好吃,哈哈。有時間一起出來吃遍合肥。
❷ 合肥有什麼好吃的美食可以買了帶走的
一、肥西老母雞湯
肥西老母雞湯是安徽合肥非常傳統經典的廬州菜,很多地方都有無雞不成宴的俗話,合肥也不例外,也是待客的最高菜系之一。
主料是老母雞,不需要太復雜的步驟,鹽搓雞皮,蔥姜蒜加上鹽,蒸煮一小時左右即可。出爐的老母雞味道香濃四溢,湯醇味美,冬天來上一碗,一下子就全身暖暖的。
肥西老母雞還有健康、營養、美味的著稱,有著滋補養顏等功效,讓你體驗原汁原味的感覺。
二、吳山貢鵝
吳山貢鵝也叫行密貢鵝,是當地傳統的名菜,歸屬於徽菜系。產自於吳山而得名,飯桌上那可謂是桌桌必點。
產自吳山的貢鵝,從小到大都喜歡食草,所以無污染,肉質細嫩,肥瘦適中。燒、煮、燉、烤、炸、腌樣樣皆可。
貢鵝清蒸較好吃,色澤清爽無雜質,肉質細嫩有嚼勁,還有養胃健脾、益氣滋補等功效,還被稱為「綠色保健食品」。
三、廬州烤鴨
廬州烤鴨是一道合肥的傳統名菜,歷史悠久,一代又一代的當地人對廬州烤鴨已經是刻在腦子里的美味。
鴨肉選用的是肥東肥西、巢湖等產的麻鴨,外皮經過多道工序的烘烤,色澤鮮亮金黃,酥脆的外皮,鹹淡適中肥而不膩,只要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四、泥鰍掛面
泥鰍掛面是合肥市肥東縣一道特色的名小吃,安徽人非常喜歡吃泥鰍,而泥鰍掛面成了當地特色的一大代表。
洗凈的泥鰍用豬油翻炒更香,焯好的掛面用清水沖洗會更有嚼勁不易煮爛,出爐的泥鰍掛面,色澤鮮艷味道濃郁,看著讓人食慾大增。
泥鰍掛面口味偏辣,泥鰍肉質極其地滑嫩鮮美,一口掛面一口泥鰍再喝上一碗湯,簡直是人間美味啊!
五、麻辣小龍蝦
麻辣小龍蝦在合肥,極其的受歡迎,也成了當地最標志性的美食之一,哪裡都有小龍蝦,合肥的小龍蝦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合肥物產豐富,水質良好,產的小龍蝦數量龐大,優質且大個,殼薄肉多。製作的樣式很多,麻辣、香辣、蒜泥、十三香、紅燒等多種口味。
每年都會在當地舉辦龍蝦節,非常的熱鬧,吸引了無數人前來圍觀,看得出當地人對龍蝦的喜愛有多深了吧。
六、三河米餃
三河米餃是合肥市肥西縣一帶,三河古鎮一道傳統特色小吃,也是三河傳統早點,歷史久遠。
原料是用秈米粉製作而成的餃皮,餡料有米蝦、豆腐干、豬肉等,油用的是菜籽油更香更入味。
三河米餃色澤金黃,外皮焦酥鬆脆,內陷軟嫩彈滑,很有特色的米餃。
七、李鴻章大雜燴
李鴻章大雜燴是安徽省合肥市非常傳統且經典的名菜,此菜已經風靡全國,這也是去當地必點的一道美食。
主料是以雞肉為主,其餘還有海參、火腿、魚肚、魷魚、鴿子蛋、豬肚等多種食物,再加入高湯進行蒸煮。
各種豐富菜系搭配而成,不僅味道鮮美,營養也很豐富,容易吸收,是強身健體必吃的一道美食。
❸ 合肥特產有哪些好吃的能帶走的
合肥特產方便送人的有吳山貢鵝、長豐草莓、合肥烘糕、巢湖銀魚、三河米酒。
1、吳山貢鵝
三河米酒是合肥市肥西縣三河古鎮的特產,肥西縣釀造米酒的歷史十分悠久,釀造的三河米酒酒質清澈透明,香味濃郁,口感醇厚,而且營養也十分豐富。
❹ 安徽合肥的特色小吃
在合肥,就要吃花甲,花甲在前段時間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在各個消息圈都能看到花甲的身影,尤其是到了花甲啤酒小龍蝦的夏季。冬天更適合一大群人的桌上美食。搭配多種口味,搭配著各種麵食,口感酥軟,兩個字好吃!
錫紙花甲味道很贊,產品種類很多,任由消費者選擇。花甲的范圍很廣,不僅僅單花甲,也可以搭配米線,方便麵各種食材,花甲嚴選新鮮食材,香料等原生態產物,採取特殊材料為製作配料,精心熬制,帶給消費者舌尖上的雙重體驗。
投資加盟者們也很喜歡這個品牌,為投資者帶來了很多商機。它的加盟門店很多,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品牌,花甲有很多創業支持,總部會幫助店面選址,根據店面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裝修方案,並對各項核心技術升級輔導,參加技術培訓等八大加盟支持。
無論是味道,還是經營種類都是非常好的投資項目,店面裝修也是非常受消費者喜歡的,花甲味道和在市場上的地位是其他花甲店無法超越的,其製作的食物醬料也是其他花甲品牌所沒有的,值得你深入了解。
以上僅限參考,投資有風險,慎重選擇
❺ 肥西官亭哪裡油條好吃
廬員外豆漿油條。
肥西官亭的廬員外豆漿油條好吃,這家的店鋪味道正宗,油條比較酥脆勁道,吃多了不膩,還是很不錯的。
肥西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西南部,縣境西北高,東南低,呈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面積1695點41平方千米。
❻ 合肥有什麼好吃的
一、廬州烤鴨
廬州烤鴨延續了原先宮廷掛爐烤鴨技術,除了吃它的味道,還可以了解它的文化傳承,還有製作烤鴨和刀片烤鴨的過程,吊爐掛烤90min,烤到油脂消失就不膩人啦,必須得蘸特色醬料,那叫一個鮮啊,香而不膩,鴨皮進嘴的那一刻瞬間融化,鴨肉香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❼ 合肥有哪些特色美食.
合肥有什麼好吃的?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合肥特色美食,一起來看看合肥十大特色美食小吃都有哪些吧。
即麻餅、烘糕、寸金、白切,是合肥傳統特產。麻餅形如月餅,表面金黃,香氣襲人。烘糕用的是比較厚一點的方片糕,經過烘烤,外面焦黃,入口鬆脆綿甜。而寸金糖是類似於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點在於入口香脆,裡面的面糖極其甜蜜,寸金還含有「珍惜時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意義。
白切是用糖稀與白芝麻混合,攪拌均勻了,入鍋烘炒到將要熟透,出鍋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兩寸見方的薄片。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盡管如今四大名點已不太適宜年輕人的口味,但不少合肥家庭里還是少不了這一待客之禮。在各大超市都有賣,價格便宜,盒裝散裝均有,可即時品嘗,亦可做手信帶回家。
老母雞湯
「肥東到肥西,買只老母雞」,合肥肥西老母雞全國聞名。燉煨的老母雞是當地的「本雞」也就是土雞,選料隔年麻黃雞,小火久燉,精華都融在了濃湯里,湯醇味厚。有機會可到肥西老母雞基地品嘗,從市中心自駕前往約40分鍾,不枉此行。
雞湯被端上桌後揭蓋,清香四溢,再配上最新鮮的蔬菜,原滋原味的體驗最唯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補充蛋白質,選擇老母雞是對的,但喝雞湯的同時也要吃雞肉,這樣才易吸收營養。
包公魚
包公魚原名「紅酥包河鯽魚」。包河所產鯽魚背烏,人稱「包公魚」。1958年毛澤東主席視察安徽時,名廚梁玉剛為毛主席做了紅酥包河鯽魚這道菜,深得贊賞。這道菜是冷盤,魚經醋等調味和小火長時間燒燜,骨酥肉嫩,回味無窮。
廬州烤鴨
廬州烤鴨原系宮廷御膳美食,明時流入豪門至民間。該產品選料嚴謹,加工考究,香氣濃郁、皮酥肉嫩、鹹淡適宜、肥而不膩、味道鮮美,膾炙人口。
曹操雞
曹操雞,一稱「逍遙雞」,是始創於三國時期安徽合肥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此菜系經宰殺整型、塗蜜油炸後,再經配料鹵煮入味,直燜至酥爛,肉骨脫離。出鍋成品色澤紅潤,香氣濃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觀。吃時抖腿掉肉,骨酥肉爛,滋味特美,且食後余香滿口。
因而,以其獨具一格風味,受到來合肥旅遊的中外食客好評,曾留言贊美:「名不虛傳,堪稱一絕」。其特點是造型美觀,色澤紅潤,香而不膩,五味俱全,營養豐富,具有食療健體的功效。
臭鱖魚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腌鮮魚,是一道漢族傳統名菜。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俗名臭鱖魚。製法獨特,食而得異香。
製作過程有講究,是把新鮮鱖魚用淡鹽水腌漬在室溫25℃左右的環境中,用木桶腌制最好,肚皮朝上擺放,用山間青石頭或河卵石壓住,時經六七天後,魚體便發出似臭非臭氣味。然後入油鍋略煎,配以豬肉片、筍片,小火紅燒至湯汁濃縮而成。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
吳山貢鵝
吳山貢鵝起源於吳山鎮,是安徽合肥的漢族傳統名菜,色澤清爽, 香氣濃郁, 味美醇厚,回味無窮。此菜源於唐朝乾符年間,唐末五代十國期間,吳國的創立者楊行密攻廬州、克淮南、伐江夏,後佔有淮河以南、長江以東的三十餘州地盤。天復二年被唐昭宗封為吳王。他為官清廉,人民安居樂業,並以身作則,使屬下均能如此,實屬難得。
三河米餃
三河米餃,又名廬江大彎餃,是安徽省合肥地區漢族傳統小吃,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合肥市三河鎮及合肥市市區部分地區均有。這種秈米粉製作的帶餡餃子極有名氣,人稱「三河米餃」。因形似餃子,故被稱為「三河米餃」。以秈米粉製成餃皮,豬五花肉及調料製成餡心,成餃後油炸而成。
色澤金黃,外皮微酥脆、餡味鮮美。已有近百年製作歷史。三河,是當年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指揮抗擊清軍的著名「三河大捷」的戰場。據傳,英王陳玉成大敗清軍後,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紛紛製作點心送給陳玉成的部隊,以示慰勞,得到英王部隊上下一致贊揚,一直流傳至今。因形似餃子,故被稱為「三河米餃」。
泥鰍掛面
泥鰍掛面是合肥當地有一道美味的「土菜」泥鰍下掛面。合肥人吃泥鰍成為安徽一絕,而泥鰍掛面則是徽菜的代表。
1、將泥鰍放入淡鹽水中吐凈泥沙,再去頭及內臟,沖洗干凈備用。2、坐鍋點火,加入熟豬油燒熱,先放入泥鰍略炒一下,再添入適量清水燒開,轉小火燜煮20分鍾,然後加入薑末、精鹽、醬油續煮5分鍾,待煮至泥鰍肉刺分離,湯汁變白時,放入掛面燒滾,再關火燜約5分鍾,然後出鍋裝碗,撒上少許蔥花即可。
李鴻章大雜燴
李鴻章大雜燴是合肥名菜。 相傳李鴻章在訪問美國期間,曾宴請美國賓客,因中國菜可口美味,深受歡迎。李即命廚師加菜,但正菜已上完,廚師只好將所剩海鮮等余料混合下鍋,燒好上桌,外賓嘗後贊不絕口。
❽ 合肥特色美食有哪些
合肥特色美食有李鴻章雜燴、吳山貢鵝、三河米餃。
一、李鴻章雜燴
李鴻章雜燴又稱李鴻章大雜燴,是安徽省合肥市的一道傳統名菜,屬徽菜系-合肥菜,該菜品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相傳與晚清名臣李鴻章有關。
李鴻章雜燴選用雞肉為主料,佐以水發海參、油發魚肚、水發魷魚等輔料烹制而成。
此菜是將多種原料合配燒燴而成,故有多味,具醇香不膩,咸鮮可口的特點。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安徽十大經典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