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種最好吃的肉包子餡竅門
一、豬肉白菜餡1、一顆白菜,扒掉無用的外層,保留鮮嫩的部分,剁成碎末,撒上一勺食鹽,翻拌均勻,腌出內部的水分,大約十五分鍾左右。
2、五花肉選用三分肥七分瘦,絞成肉餡,裝入碗中,放入蔥薑末,再熬點花椒油,把殘渣撈出,澆在上面。
3、加入食鹽、老抽、蚝油、五香粉,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多攪拌一會兒,讓肉餡入味,然後放在一邊腌制10分鍾。
4、此時的白菜,水分也「殺」得差不多了,裝進一塊濾布中,用力攥一攥,去掉多餘的水分,然後放進肉餡中,用筷子攪拌均勻,到了這一步,餡料就做好了。
二、豬肉蘿卜餡1、准備300克肉餡,稍微帶點肥肉好吃,放入蔥薑末,再來點花椒油。
2、加入適量的食鹽、老抽、蚝油、五香粉,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多攪拌一會兒,讓肉餡入味,然後放在一邊腌制10分鍾。
3、白蘿卜擦成細絲,焯水2分鍾撈出,用濾布攥干水,紅薯粉條,下鍋煮熟,撈出過一遍涼水,剁成1厘米碎末,將攥干水分的白蘿卜,和剁碎的粉條,一並裝進肉餡中,用筷子攪拌均勻。
4、這個時候可以嘗一嘗味道,酌量增加食鹽,到了這一步,餡料部分就製作完成,味道香噴噴的。
三、香菇青菜包1、青菜有很多種,菠菜、上海青、油菜都可以,鍋中放半勺食用油,半勺食鹽,鍋開放進菠菜,燙十秒鍾就撈出來過涼水,攥干水分,切成小碎丁。
2、濕香菇直接切碎,干香菇需要泡發,瀝干水分,切成小碎末,放進鍋中炒至斷生,時間很短就夠了,裝盤備用,蒸時可以縮短時間。
3、再煎兩個雞蛋作為配料,全部放在一起,加入適量的食鹽、蚝油、胡椒粉、雞精、芝麻香油,攪拌均勻。
4、取出一個包子皮,舀入適量的餡料,按照個人的手法包好,收口捏緊,能保證不露餡就算成功。
四、韭菜素包子1、韭菜清洗干凈,控干水分,剁成碎末,包韭菜餡最怕的就是出水,一定要控干再切。
2、煎好的雞蛋,等涼了再放進去,別把韭菜餡燙壞了也容易出水,加入1勺蚝油,1勺熟油、黑木耳、食鹽,攪拌均勻,鹽盡量的晚放一會兒,也是為了防止韭菜出水。
3、取出一個包子皮,舀入適量的餡料,收緊捏口,防止露出餡料。
五、豬肉茄子餡1、准備300克五花肉,三分肥七分瘦最佳,剁成肉餡,加入食鹽、蚝油、蔥薑末、胡椒粉、生抽、芝麻香油,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2、接著處理餡料部分,茄子清洗干凈後,切成碎丁,加上一勺鹽,翻拌均勻,腌制一會兒,攥干擠出多餘的水分。
3、茄子出餡率低,一盆茄子殺完水分,攥干後只剩下一點,和肉餡攪拌均勻,先放在一邊入味,餡餅部分製作完成。
六、醬肉包1、新鮮香菇直接切,干香菇需要泡發,將食材清洗干凈,洋蔥改刀切成碎末,香菇用同樣的方式,也切成碎末。
2、起鍋燒油,將提前剁好的肉餡,放進鍋中炒散,肉末部分建議,三分肥七分瘦,回家自己剁,炒至肉末變色。
3、肉末炒散炒變色,下入半勺花椒粉、1勺料酒、1勺醬油,1勺蚝油、2勺黃豆醬,翻炒均勻後,倒入香菇丁,翻炒2分鍾出鍋。(黃豆醬或者甜面醬)
4、將炒好的餡料裝入碗中,等稍微晾涼之後,倒入洋蔥丁,攪拌均勻,餡料部分就製作完畢了,前面的醬料已經有鹹味了,口味重的小夥伴,可以適當再加點鹽。
⑵ 十種最好吃的肉包子餡
十種最好吃的肉包子餡:
第一種就是西葫蘆雞蛋的大包子,東北人其實還是挺愛吃的西葫蘆雞蛋的大包子,因為比較素,清清淡淡的,比肉也不差啥,就是沒肉味,一頓吃十個八個的也不覺得膩,在家也經常包這餡的!
第二種就是豆角肉的包子,豆角和肉那是真的神級搭配了,香噴噴的豆角,加上那個肉末,兩個放在一起,是真的好吃,而且東北人還經常吃大蒜,一口包子一口大蒜,吃的那叫一個香啊!
第三種就是白菜粉條的大包子,其實小編還是很愛吃這個的,但是粉條也是真的有點奇葩,奇奇怪怪的,但是還別說,那個粉條,還真的挺好吃,因為活餡,所以粉條其實也算是挺入味的,味道還真的挺好吃的!
第四種就是韭菜餡的大包子,其實小編還是很愛吃韭菜的,雖然味道大,但是香氣也是真的足,而且韭菜也算是比較百搭,就算是和雞蛋放在一起,或者是和肉放在一起,味道都不賴,還真的挺好吃的,一口下去香味就出來了,東北人早上就得是韭菜味的!
第五種就事茴香肉餡,茴香其實是挺怪的一個東西,那個餡真的挺好吃的,但是也只是吃過幾次的人覺得,像是剛開始吃第一口的人,一般都覺得挺難吃的,味道太怪了,一般人享受不了!
第六種就是東坡肉餡,或者是紅燒肉餡,這兩種東北的包子裡面都有,而且肉塊都不小,看著就實在,但是早上一般也不要吃太多,一個就差不多了,再搭配一個素餡的,健康營養剛剛好!
第七個就是酸菜肉餡的大包子,東北的酸菜還是東北的代言人,說酸菜的,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東北,酸菜放肉是真的好吃,嫌棄油膩就來點大蒜或者是辣椒油,下飯嗖嗖的,一點不幹巴!
第八個就是純肉餡,畢竟吃包子還是吃餃子,更多人追求的還是純肉餡,豬肉、牛肉都行,反正都是好吃,一團肉餡,看著就覺得香,真的直淌油兒,看著就覺得香!
第九個就是茄子餡的大包子,那吃著才香呢,那味道簡直是無法比喻了,一口一個包子,都不覺得咋樣,一點不幹,吃起來超級香也是真的,賊喜歡吃!
第十個就是排骨餡的大包子,畢竟排骨餡也是真的好吃,而且放在包子裡面,也就只有東北人能想的到,而且看著就覺得香,吃著包子啃著排骨,畫面可太舒適了,好吃的不行!
⑶ 什麼包子餡兒好吃 包子最美味的10種餡
1、鹵肉榨菜包子餡食材:榨菜200克、五香豆腐干5塊、油麵筋(沒有可換木耳、筍丁之類)5個、鹵肉(紅燒肉也可)五厘米見方一塊、老乾媽(或辣豆豉)兩勺、小米椒適量、大蔥1段、生抽、老抽、香油、雞精。
做法:榨菜洗凈切丁,五香豆乾和油麵筋切成丁,大蔥、小米椒、鹵肉切丁。鍋燒熱放油,爆香小米椒,爆出紅油後放入蔥末。蔥末出香味後放五香豆乾和油麵筋,加鹽、生抽、老抽翻炒均勻,放入榨菜和鹵肉,翻炒片刻。加入老乾媽或者其他豆豉,放香油和雞精拌勻即可。
2、豬肉餡食材:豬肉餡220g、蔥姜水100g、蚝油7g、生抽7g、白鬍椒粉1g、鹽3g、白糖少許、油適量。
做法:姜切片,蔥弄成蔥結,放入100g的水中浸泡2個小時。肉糜加入鹽,不停攪拌,慢慢加入蔥姜水,攪拌均勻,讓肉糜與水充分融合,直至水加完,攪拌至筷子能直立。加入蚝油,生抽,白鬍椒粉,白糖,攪拌均勻,最後加入花生油即可。
3、奶香紅豆包子餡食材:紅豆、白糖、清水、煉奶。
做法:紅豆洗凈,浸泡4小時以上。倒入電高壓鍋,加入沒過紅豆一厘米得水,調煮豆檔開始煮。煮好的豆子基本開花了,將紅豆撈出,瀝干水,趁熱拌好白糖,就是蜜紅豆。根據需要取部分蜜豆倒入干凈的鍋中,調入煉奶,小火焙乾即可。
4、青椒牛肉包子餡食材:牛肉500g、青椒400g、鹽少許、胡椒少許、蔥30g、蛋清兩顆。
做法:最好是牛脊條肉,帶點肥肉剁碎,越碎越好,青椒剁碎。和在一起,放入蛋清兩個,鹽巴兩勺,胡椒也是,攪拌好,充分融合即可。
5、油菜香菇包子餡食材:油菜5棵、香菇(新鮮香菇)20朵、蚝油3勺、糖2勺、鹽4勺、雞蛋4個、豆乾6塊、蝦皮(可以不加)半把、香油適量。
做法:准備新鮮香菇,洗凈,切片,再剁成丁。雞蛋加一點鹽,打散後下鍋,快速攪動會成比較細碎的小丁,盛出備用。熱火熱油下香菇丁炒,香菇炒出水後放入香乾丁,等炒到看不見水,關火加1勺耗油,備用。油菜洗凈焯水,剁成丁後,把水擠干開始調餡,加香油,白砂糖兩勺,剩下兩勺耗油,最後加鹽拌勻即可。
6、素包子餡食材:胡蘿卜1根、香菇6朵、白玉素魚段1盒、木耳適量、豆角適量。
做法:香菇切碎、炒熟、放涼;豆角切細炒兩三分鍾放切細的素魚段一起炒,放適量老抽、生抽、糖,盛出放涼。胡蘿卜擦細絲、木耳切碎,與放涼的香菇、豆角素魚段攪拌均勻,放適量鹽、十三香即可。
7、金槍魚芝士包子餡食材:金槍魚1罐、胡蘿卜玉米豌豆粒適量、牛肉醬3勺、芝士片1片、鹽適量。
做法:金槍魚罐頭用廚房紙吸干水份,用叉子將大塊魚肉搗碎備用。2、加入玉米粒胡蘿卜丁以及豌豆粒,加入3大勺牛肉醬,芝士片撕成小塊,所有食材拌勻即可。
8、筍干包子餡食材:筍干200克、豬肉500克、料酒1勺、生抽5勺、蚝油5勺、老抽少許、白糖1勺、胡椒粉少許、五香粉少許、蔥一把、干香菇150克、姜少許。
做法:把肉剁成肉末,香菇切碎,蔥切細,蔥白,蔥花蔥白分開,姜切末。放油,蔥白,薑末,香菇,筍干炒熟裝盤。放油,肉末,少許薑末,胡椒粉,炒到肉變白,放去剛炒好的筍干,放入料酒,生抽,老抽,蚝油,白糖收汁,放味精雞精即可。
9、豬肉圓白菜包子餡食材:包菜1個、鹽、豬肉餡、食用油、白酒、蔥末、薑末、生抽、老抽、白鬍椒粉。
做法:圓白菜切丁,撒一層薄鹽稍微抓一下,腌會兒。鍋里放一點油,熱鍋冷油,再放肥瘦肉末,炒到顏色發白,淋一圈白酒,繼續小火煸去水分,煸出油。肉末微干,放入蔥 薑末,白鬍椒粉,炒香,放適量老抽翻炒上色,生抽,翻炒到肉末比較幹了,就可以關火晾涼備用。圓白菜捏去水分,倒一點生抽拌勻,倒入肉末裡面的油,拌勻,圓白菜和所有肉末混合,再稍微放一點鹽,拌勻就可以包了。
10、青菜餡食材:青菜適量、茶干幾塊、豬油渣適量、雞精、鹽、胡椒粉、菜油。
做法:青菜洗凈入開水鍋汆燙軟,撈出冷水沖涼,瀝干。茶干,豬油渣全切丁備用,青菜切碎。茶干,豬油渣入鍋炒一下,多放些油,鹽 ,擠干燙過切碎的青菜,青菜碎跟炒好的茶干油渣一塊攪拌,加入鹽,雞精,胡椒粉,拌勻即可。
⑷ 十種最好吃的肉包子餡竅門
十種最好吃的肉包子餡竅門如下:
1、要讓肉餡更好吃,不僅需要巧妙調味,最關鍵的,則是料水的攪入。肉餡攪入了蔥姜花椒泡的料水,不僅可以提鮮味,異味,更加是豬肉餡口感軟嫩的法寶。
⑸ 什麼餡的包子好吃又有營養
豬肉大蔥包子餡
准備好豬肉,用前腿肉最好,肥瘦比例合適,差不多是三肥七瘦,而且肉質也很嫩,沒有前腿肉的話可以用五花肉或者梅花肉,這幾種肉都不錯,不建議用純瘦肉,也不建議用後腿肉,別弄錯了。
豬肉去皮,把表面沖洗一遍,如果有筋膜的話要去掉,再切小塊反復剁成細膩的肉末,有料理機可以直接打成肉餡,但注意不要打成泥了。
碗里放入生薑絲、蔥絲、干紅花椒,倒入熱水泡一段時間,涼下來後抓揉幾遍,讓水變得更濃郁一些,去掉蔥姜乾花椒就可以用了,想節約時間可以放進鍋里煮五分鍾,放涼後使用。
鍋里加油,放入生薑片、蔥段、八角,小火加熱,炸到食材焦黃後撈出,放涼使用。
肉餡里加食鹽、生抽、老抽、蚝油攪拌均勻,再加蔥姜花椒水,繼續朝著一個方向攪拌,分次加進入,一斤肉餡加二兩水。
水分充分吸收後,倒入一勺料油攪拌,再將大蔥洗凈剁成蔥末,放進肉餡表面,加一勺料油輕輕地給大蔥拌點油,最後再和肉餡混合均勻,這樣豬肉大蔥包子餡調好了。
⑹ 十種最好吃的肉包子餡
1、白菜豬肉餡
這是最經典的一種包子,超市裡賣大多數的包子都是這個餡,雖然我們吃了很多年了,但是從來沒有吃膩過,每次吃都能夠讓我們吃的非常開心。
⑺ 十種最好吃的肉包子餡
十種好吃的肉包子餡
▲配方1:牛肉大蔥餡
牛肉剁餡,生薑洗凈切片,大蔥洗凈切小段;姜、大蔥依次放進料理機中打碎,大蔥不要打太碎;牛肉餡打入雞蛋、放姜碎、大蔥,加入生抽,黑胡椒,適量鹽調好味;最後加入香油,沿一個方向攪拌,可以加入少量水,一直攪拌到肉有粘性即可。
▲配方2:牛肉洋蔥
牛肉剁餡,姜蔥切末;把姜蔥沫放入油中小火煎香撈出放碗里;放入牛肉餡一起,拌入少許十三香,料酒,鹽,雞精,生抽,拌勻。
▲配方3:牛肉芹菜
牛肉剁餡,加點水朝一個方向攪拌;在牛肉餡里放入蔥薑末、胡椒粉、精鹽、醬油、味精、色拉油,少許的香油待用;芹菜用水焯一下,切成芹菜末放入牛肉餡中拌勻。
▲配方4:牛肉蓮藕
牛肉剁餡,蓮藕剁碎,蔥姜剁碎;所有食材混合一起,放入油、鹽、醬油、花椒水,順時針攪拌成泥狀。
▲配方5:牛肉土豆
牛肉剁餡,蒜苗取三根切碎(不喜歡蒜苗味或者胃不好的人可以將蒜苗換成蔥),土豆切片,放入蒸鍋,蒸熟(大概十五分鍾),搗成土豆泥;鍋內熱油,放入牛肉炒干水分,依次放入生薑,老抽,鹽,花椒粉,雞精,餃子粉,翻炒均勻後,加入蒜苗,土豆泥,繼續翻炒均勻,將炒好的餡料裝盤即可。
▲配方6:牛肉香菇餡
牛肉剁餡,蔥姜切末;牛肉餡里加蔥姜沫,生抽,1個雞蛋,十三香,香油,注意不要太稀,感覺比較順滑就行;香菇洗凈,煮水準備燙香菇,先燙香菇腿,水開了後再放香菇,開兩遍左右撈出放涼然後擠水,可以用紗布裹著擠;擠完水分的香菇剁碎放到肉餡里,加兩大勺面醬,兩小勺鹽,然後放少量香油拌勻。
▲配方7:牛肉蘿卜餡
牛肉剁餡,櫻桃蘿卜去皮後擦成細絲;起鍋煮水,水開後,放入擦好的蘿卜絲焯2分鍾,焯好後,過涼水撥涼,再擠去水份備用;牛肉餡加蔥花,油,順時針攪拌,放放置3分鍾,加入擠去水分的蘿卜絲,加鹽,味精拌勻。
▲配方8:牛肉九菜餡
九菜洗凈瀝干水分再切碎,可以撒一些鹽殺殺水,口味重的也可以不用;牛肉選瘦的先切成小塊,然後慢慢剁碎;先後放入胡椒面,辣椒面,鹽,蔥姜蒜,一顆雞蛋和少量核桃油;攪拌均勻,鹽要少放,牛肉九菜吃的就是一個「鮮」字。
▲配方9:牛肉白菜餡
牛肉剁餡,蔥姜切末;蔥薑末與肉餡一起放入盆中,加醬油,美極鮮,胡椒粉,花椒水,花生油,鹽,順著一個方向絞打上勁;白菜剁碎,稍微攥一下水分,放入肉餡中拌勻。
▲配方10:牛肉蒜苗餡
牛肉剁餡,蒜苗、青椒、姜分別切碎;全部食材混合一起,加入適量食鹽、十三香、香油、葵花油、老抽拌勻。
⑻ 做包子用什麼餡比較好吃
豬肉芹菜餡、梅菜肉餡、花生芝麻餡都是中國包子中常用的餡料。
豬肉芹菜餡料的包子講求芹菜的餡,以及豬肉的肥,搭配起來既不會太油膩,又不會太寡淡,因此豬肉和芹菜是非常不錯的餡料搭配。梅菜肉餡則因為梅菜本身已經腌制過,放在餡料裡面也使得包子有更加濃郁的口感,是一款偏向咸口的包子。
做包子注意事項
做菜包的一些蔬菜要提前脫水,否則做出來的包子會很濕,不好吃。做肉包的餡,在包之前最好放冰箱冷藏,這樣蒸出來的包子會比較多汁。
在蒸屜上最好抹一點點油或撒一點點粉,這樣可以防止包子皮底部和蒸屜黏連,蒸包子一定要上汽再把包子放上去蒸,蒸完之後不要立馬打開蓋子,一定要等幾分鍾,可以防止面團遇冷回縮。
⑼ 包包子用什麼餡最好吃
包包子好吃的餡有以下幾種:西葫蘆素、菠菜粉條雞蛋餡、豬肉木耳豆腐餡。
1、西葫蘆素餡
一隻西葫蘆洗凈之後切成丁,放入蔥和姜,胡椒粉,五香粉,耗油。
2、菠菜粉條雞蛋餡
這個是營養比較豐富而又好吃的一種餡料,主要用料就是菠菜,粉條,雞蛋。
3、豬肉木耳豆腐餡
豬後腿肉絞碎(肥瘦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我選擇的是偏瘦一點的,吃起來不油膩);
豆腐上鍋蒸10分鍾,然後切碎和肉餡放在一起;
黑木耳提前泡發好,每一朵都要仔細的沖洗干凈底部泥沙然後切碎;
放入油,食用鹽,蔥花薑汁,五香粉,料酒,生抽,老抽,拌勻就好了。
包子的由來
包子,本稱饅頭,別稱籠餅,相傳是為諸葛亮發明,清代後方由饅頭分出 ,是一種飽腹感很強的主食,是中國傳統食品,並且還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包子」一詞最早出現自宋代,此前主要被稱為」饅頭「。 傳為諸葛亮征孟獲時所發明,形狀為人頭形,爾後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逐漸改為禽肉餡。但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彼時稱為「蒸餅」。
三國時,饅頭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稱,謂之「蠻頭」,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記:「饅頭本名蠻頭,諸葛之徵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