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州有什麼好吃的特產 蘇州好吃的特產有哪些
1、棗泥拉糕
棗泥拉糕是江蘇蘇州等地的冬春季傳統風味糕類小吃。是非常典型的蘇式糕點,以前做此糕用糯米粉和水較多,做好的糕盛碗中,食時用筷子挑起、拉開,故名拉糕。後經改進製作方法,減少加水量,切塊裝盆,形態美觀、風味尤佳。
2、粽子糖
粽子糖是江蘇蘇州特產,地方傳統名點。中國最早的糖果之一。琥珀色的麥芽糖汁凝成一顆小小的「四角粽」,晶瑩剔透,似有一絲淡淡的粽香入鼻。若是再疏落有致地鑲入幾粒乳白色的松子,誰能說它不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呢?其形狀如間三角粽子形,故取名為粽子糖。
粽子糖堅硬透明,有光澤,可以清晰地看見玫瑰花、松子仁均勻地散布在糖體內,猶如美麗的水晶石,食之甘潤,芬芳、可口,有松仁和玫瑰的清香味道。因受氣候影響,夏季不宜生產。
3、蘇式蜜餞
蘇式蜜餞是江蘇省吳縣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有著悠久的歷史。它的製作工藝獨特,味美色鮮,暢銷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的歡迎。蘇州製作蜜餞的歷史可上溯到三國時代,清代是蘇式蜜餞的鼎盛時期,其中以「張祥豐」最為著名,歷來是「宮廷食品」。
4、油氽緊酵
油氽緊酵又稱緊酵饅頭,傳統名菜,江蘇時令小吃,形態比較小,經油炸的就叫油氽緊酵,是一種鮮肉為餡的蘇式食品。油氽緊酵又稱緊酵饅頭。
5、焐酥豆糖粥
焐酥豆糖粥是一道江蘇的傳統名點,屬於蘇菜系。米形完整,入口即化,清香細膩,軟粘甜口,米香、豆香、桂花香並俱。
6、(1)蘇州泉屋有什麼好吃的擴展閱讀: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江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東臨上海,南接嘉興,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種植水稻、小麥、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
蘇州是東部飲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飲食文化之一(京式、蘇式、廣式)——蘇式飲食文化的發揚地。
蘇州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廟小吃、上海城隍廟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和湖南長沙火宮殿小吃並稱為中國四大小吃)。「松鶴樓」是老字型大小的蘇式餐館;「老蘇州茶酒樓」以傳統蘇幫菜而聞名;「朱鴻興面館」和「綠揚餛飩」等物美價廉,比較適合大眾消費。遍布蘇州的麵店,表明澆頭品種很多、講究湯水的蘇式面條是廣受歡迎的小吃。
② 蘇州有什麼好吃的特色美食
蘇州美食:
1、楓鎮大肉面
這碗面起源於蘇州的寒山寺所在的楓橋鎮,因為好吃逐漸被食客傳播開來,也被譽為蘇州最難做得最精細最鮮美的白湯面。一口下去,湯的鮮美,肉的嫩香,去腥去膩的酒釀三者融為一體,真的叫絕。
③ 蘇州有什麼好吃的特色菜
蘇州最出名的菜:
1、雪花蟹斗
這個菜我感覺應該放在第一的,因為靠近陽澄湖大閘蟹的出產地,這個食材以及做法,都應該是最好的吧,個人是這么認為。 雪花蟹斗是在"芙蓉蟹"的基礎上創造的一款名菜。不知情的人,粗粗一眼之下,只見雪白發蛋,殊不知其下的蟹斗才是這道菜最精妙的部分。蘇州廚師擅長出蟹粉,將蟹肉和蟹黃合炒成蟹粉,以蟹殼作為容器,再以火腿等配料點綴,精巧鮮艷。
2、醬方
比較喜歡這道菜,就把他放這個吧,因為確實好這口,不吃就饞啊。
一款傳統的經典醬方足有一千克,選用太湖地區家豬的五花肉,腌24小時後,放鹵汁里燒3個小時,皮Q肉緊,味道濃郁,除了豬肉的選擇,入味的醬油也頗有講究,一定要用黃豆醬油入味的"醬方",才能呈現深褐色的光亮色澤。
3、蘇州鹵鴨
又是一道以鴨為主料的傳世冷盤,色澤醬紅,皮肥不膩,肉質鮮嫩,香酥入味。尤其蘇幫菜招牌的松鶴樓,早在60多年前,就有書記載:"每至夏令,松鶴樓有鹵鴨出……尋常菜館多以鵝代鴨。松鶴樓則曾有宣言,謂苟能證明其一骽之肉為鵝而非鴨者,任客責如何,立應如何。"松鶴樓至今仍保持著嚴謹的選料作風,挑選上好的白鴨,令食者盡享這道菜餚的精華所在。
4、碧螺蝦仁
茶葉入饌,自古有之。恰逢蘇州西山特產碧螺春,碧螺蝦仁用心碧螺春的清香茶汁做調料,與河蝦仁一起烹調而成,充分體現了江南美食的"食不厭精"。河蝦的鮮與茶的香互相纏繞,別具韻味。
5、西瓜雞
這道曾在蘇州當地持續風靡四五十年的名菜,因著只能在夏天吃,且必須當天烹煮當天吃,不能貯存又無法攜帶,因此知道的人還真不那麼多。西瓜與母雞共蒸,瓜的清香滲入雞肉,雞肉又能保持原有的鮮嫩,考究點的店家還會在西瓜皮上雕圖刻畫,極富美味與觀賞性。
6、䰾肺湯
"䰾肺湯"用斑魚的魚肝、魚肉和魚皮入湯,原名"斑肝湯"。"䰾肺"指的則是斑魚肝,原來有位國家領導人是陝西人,把"斑肝"聽成了"䰾肺",則改名叫了"䰾肺湯"。斑魚是太湖特種水產,在桂花開時形成魚汛,花謝則去無蹤影,民間早有"秋天享福吃斑肝"的諺語。現在斑魚大多是人工養殖,故一年四季都能品嘗到。石家飯店嚴格按照古譜"剝皮去移,分肝、肉兩種"烹飪,是唯一有技藝的"活化石"名菜。
7、松鼠鱖魚
正宗的"蘇州鱖魚"用的是新鮮太湖野生鱖魚。早在唐代張志和的《漁父之歌》里就描述過鱖魚應市的景況"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肺。"清乾隆六次下木瀆都品嘗這道菜,鱖魚改刀後洗凈油炸,用新鮮番茄汁入味上色(一說如夕陽下攀爬的松鼠,色彩呼應),入口先是咸鮮味濃郁,轉而酸甜,是蘇州菜的典型代表。
8、響油鱔糊
蘇州水旺,早年在水田裡隨處都有黃鱔。響油鱔糊看似是家常菜,其實大有講究。水燒開後,把活鱔下鍋燙,燙到鱔魚嘴巴微開,撈出來用骨頭刀剔出鱔骨,切成2寸長的鱔段後下油鍋煸炒,加上料後要煮3分鍾,最關鍵的是最後上桌時澆滾燙熱油,要聽得到響聲才算合格。
9、母油船鴨
蘇州船宴素享盛名,這母遊船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整隻鴨子走油後,放入香菇、冬筍、豬肉絲等輔料,澆入蘇州著名的母油(選優質醬油從三伏曬制到秋天後,挑其中最好的一層"母油"),在砂鍋中煨制而成,原汁原味,香飄十里。菜的色面更是好看,醬紅的鴨子,雪白的冬筍,粉紅的豬肉,烏黑的香菇,碧綠的青菜。
10、黃燜河鰻
黃燜河鰻最早就是松鶴樓的名菜,有書面記載稱"以城中松鶴樓最腴美"。它加的河鰻原料選用太湖鰻魚,燜至後色醬紅、皮肥糯、肉潔白,與黃燜著甲,黃燜栗子雞並稱"三黃燜"。一般是大鍋烹制,小鍋分次復燒後上席,味更濃後。
④ 蘇州泉屋附近有什麼好吃的
泉屋隔壁美羅樓下有個吃咖喱的一番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