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南疆什麼調味品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南疆什麼調味品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2-17 18:58:39

㈠ 韭菜魷魚餃子放點孜然能好吃嗎

孜然味比較大,不過韭菜和魷魚的味也比較大,所以放孜然口味重點的人應該會比較喜歡,而且孜然有助於消化,不過不要放太多要不然孜然味會太大。
孜然,又名:枯茗、孜然芹,在南疆則被稱為小茴香。屬傘形目,傘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40cm,全株(除果實外)光滑無毛。花瓣粉紅或白色,長圓形,花期4月,果期5月。
孜然主要分布於印度、伊朗、土爾其、埃及、中國和前蘇聯的中亞地區,孜然為調味品之王,適宜肉類烹調,也可以作為香料使用。孜然的果實可入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等症。葯用、食用價值很高。
營養價值
孜然籽具有較高含量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還含有豐富的鈣、鐵、鎂、鉀、鋅、銅、磷等7種礦物元素。每2克孜然中,含鈣20毫克、磷10毫克、鐵1.3毫克、鉀38毫克和鎂8毫克。孜然可利尿、鎮靜、緩解腸胃氣脹並有助於消化。
葯用價值
孜然具有醒腦通脈、降火平肝等功效,能祛寒除濕,理氣開胃,祛風止痛。對消化不良、胃寒疼痛、腎虛便頻、月經不調均有療效。
做法:
主料:400g五花肉、500g韭菜、300g魷魚須子。
配料:適量油、適量鹽、適量醬油、適量味精、適量香油、適量姜。
1 和好面醒著
2 韭菜洗凈切碎
3 魷魚須子洗凈剁碎
4 肉剁碎姜切碎倒肉餡里
5 炒好雞蛋
6 肉餡倒油和其他調料攪拌
7 再把雞蛋倒里
8 韭菜葉倒里
9 面醒好做劑擀皮
10 就可以包餃子了
11 鍋開下餃子開始煮
12 煮4分鍾左右就出鍋開吃

㈡ 求南疆饢坑肉和架子肉配料及詳細做法

新疆架子肉是我最愛的新疆美食之一,它是新疆南部的一道特色美食,也叫饢坑肉,今天就說說勾魂攝魄的架子肉是怎麼製作的。
製作新疆架子肉要選用當年的羯羊或周歲以內的羔羊,宰殺後去掉羊肉和內臟,再把羊肉切分成若干塊,洗凈待用。

接下來就可以調制腌料了,這是新疆架子肉美味好吃的關鍵所在,很多店家都有自己的祖傳秘方,絕不外傳。基本的做法就是把生雞蛋磕入小盆中,再加入姜黃、胡椒粉、孜然粉、精鹽、精製麵粉等十幾種調料和香料,拌成糊狀後均勻的塗抹在洗凈的肉塊上,腌制1小時。
新疆架子肉之所以也叫饢坑肉,是因為這種美食是用饢坑烤制出來的。利用腌肉的時間,用無煙碳將烤饢用的饢坑點燃,使坑內溫達到120到150度以上。

等到羊肉塊腌制入味以後,取出來掛在專用的烤架上,再把烤架放入熾熱的饢坑內,邊烤邊取出明火,堵住坑口,連燜帶烤,約莫經過30分鍾的烤制後即可烤熟。
烤好的架子肉外脆里嫩,味美異常,吃的時候再配點涼拌洋蔥,清爽、夠勁兒!有葷有素,有主食!
新疆架子肉的做法並不止上述一種,家庭製作架子肉通常選用帶骨的羊排肉,切成塊放入盆中,再切一個洋蔥也放入盆中,放入適當的鹽,打上一個雞蛋,然後攪拌,腌至15分鍾後放入烤箱,20分鍾左右就好了。吃的時候配上一碟皮牙子那就叫絕啊!
達瓦昆架子肉的味道和烤制方法,也與其它地方的架子肉不同,他們喜歡選用精瘦的羔羊嫩肉,用鋒利的刀切出肉卷,把調料鑲入肉中,肉表要塗一層特殊的料汁,腌制25分鍾後將入味的肉掛上烤架後放入爐坑,合上蓋,旋轉地烤制上20分鍾。這樣烤出的架子肉色澤金黃,鮮嫩可口,肉香四溢,讓人垂涎欲滴。

1、新疆的涼拌洋蔥在當地稱為皮辣紅,就是用洋蔥(新疆人稱洋蔥為皮芽子)、辣椒和西紅柿一起涼拌。
2、架子肉好吃的秘訣關鍵是肉的腌制和烤架。園台體的鐵架和爐坑是特製的,沒有一般的烤肉的煙薰火燎,在恆定的溫度下,均勻的受熱,烤制出來的架子肉才色、香、味俱全。

㈢ 新疆羊肉串很好吃,裡面到底放了什麼調料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新疆羊肉串為什麼好吃,我們這也有一家新疆烤肉,我看到的肉都是沒有腌制的直接烤,烤得過程中放孜然粒和辣椒粉。也沒有啥特別的,但是就是好吃,雖然比別人家貴一半價錢,買的人真不少啊!排大長龍。

我總結了一下到底它為啥好吃,給大家參考下哈說的不對大家別見怪,隨便說說!

1 肉!對的是肉!肉肯定不一樣,他們的羊肉都是真正的羊肉,不是摻假的。我有次聽他們聊天說的,他們不能賣摻假的羊肉,他們的信仰不允許的。所以新疆烤羊肉串是真正的羊肉,而且他們也比較了解那部分肉適合看串,所以好吃!

2 工具。我不知道你們那裡是不是,我們這里這個烤爐和別人家不一樣的,中間低兩頭高,把火都聚攏在中間,讓肉串均勻受熱,吃起來外酥里內,別家的外面是很酥但是裡面有時候就和不熟一樣。

3 專業。他們新疆人在外做買賣的大都靠這個賺錢,手藝是日積月累的經驗得來的,對肉的選擇上,火候把握上肯定是都瞭然如心了。所以烤出來的肯定不是一個味道啊。

這就是我個人總結的原因,不知道說的對不對呢!大家討論下吧!

有句話叫「包子好吃不在褶上」,很多人對於新疆羊肉串為什麼好吃有很多誤讀,比如以為肉串是用調料煨制出來的。我先來告訴你新疆羊肉串的正宗做法吧。

2013年,因公出差在新疆呆了兩個月,在烏魯木齊市和朋友一起去吃他們認為最正宗的羊肉串。那家店就像個大車店,沒有考究的門臉,但是裡面卻是人滿為患。進得門來就是一台長達二十多米的大烤爐,爐子裡面炭火正旺。挨著爐子的牆上,一順水掛著五隻羊,據朋友講,這五隻羊通常是不夠一天的量的。

找座位坐好,朋友約我去選肉。小工跟著,朋友指定一隻羊的一個部位,小工砍下來,扔在旁邊的肉墩子上,肉墩子是用一整塊圓木製作的,上面由於經常刀劈斧剁,已經成為鍋底狀。小工三下五除二就把肉剁成一塊一塊的連骨帶肉,然後拿到後廚有專人串成串,然後上火烤。烤制過程中,燒烤師父抓起一把一把的調料往上面撒,烤熟了直接上桌,那真叫焦香可口、香氣四溢。

這僅僅是新疆羊肉串的一種吃法,在新疆還有紅柳串,就是用紅柳枝穿成的串,烤出的味道另有一種獨特的木香味。

還有就是新疆的架子肉,雖然也是烤肉的一種,但是它是烘烤而成的,沒有炭火那種煙熏火燎的味道。就是一個鐵三角架,裡面掛上一串串的肉串,將這個架子放在烤饢的那種烤爐裡面,燜烤一段時間,出爐的時候肉的每一個尖角的地方都在往下滴答油,吃起來味道有點像北方的烤全羊。

根據我的觀察,新疆肉串好吃不是靠調料,它顯著的特點有幾個,一是產地,新疆羊肉甲天下,肉質細膩無羊膻。二是新鮮,都是現殺的羊肉。三是連皮帶骨帶肉一起烤,骨頭也算分量,骨頭烤出來也有種骨香味。

新疆羊肉串是得天獨厚的,吃著中葯喝著礦泉長大的新疆羊,論肉質很少有能與之相比的。新疆羊肉基本上是供不應求,據說新疆出台了一個土政策,符合條件的內地羊,可以在新疆飼養一個月之後,就算是新疆羊了。

現在說起羊肉串,新疆羊肉串已經不是一家獨大的,各類的改良羊肉串各有各的特點,比如前些年我在北京南鑼鼓巷流動商販那吃過的一種油炸大串,足有半米長,論細嫩的程度也差不多獨步天下了,想吃的話必須排上長長的隊,聽說裡面是加了嫩肉粉,這個不敢說,但是今年我去的時候,已經看不到這個商販了,挺懷念他的大肉串的。

記得那還是12年的時候,那時候自己第一次去新疆,然後就在新疆待了四年,不要問我為什麼,因為在新疆讀大學。對於一個南方人去新疆讀書,可能很多人都有點不理解,當時我們整個縣城看了很多名單去新疆的就我一個。

對於我這個吃貨而言,到新疆了肯定第一件事就是吃了,新疆好吃的太多了,羊肉串可能是最出名的了,還有乾果,各種各樣的,一去乾果市場一看,發現好多以前見都沒有見過的。去吃烤串的時候,肯定不能放過的就是羊肉串,走在烏魯木齊的大街上,基本上都出都可以聞到羊肉串的味道。一聞到就是路口水,新疆羊肉串一口咬下去就感覺到非常的香,新疆羊肉串的肉感覺和內地的不太一樣,內地的羊肉很多都是冰凍的,而且肉很小塊。吃起來沒有感覺,新疆的羊肉串吃大串的非常爽。肥肉瘦肉都有。對於很多內地人來說烤羊肉肯定喜歡吃瘦肉,而且要烤全熟的,但是在新疆那邊一般就是肥瘦相間,而且不能烤的太熟了。太熟了就失去了羊肉的味道了。

在新疆羊肉串烤法據說有好幾種,當時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一個班的人去天山腳下租了幾個蒙古包,玩了好幾天,那時候就是自己烤肉,也有很多新疆本地的,所以他們會烤。聽他們說新疆烤肉一開始就是用什麼樹枝串起來的,特別香,沒有羊膻味兒,現在就是用鐵簽串起來的。先把羊肉切成塊,然後用雞蛋,洋蔥,各種調料品腌制一會。烤的時候就不需要加調料了。或者是直接切成塊烤,然後在烤的時候加鹽,孜然,辣椒面等等調料。羊肉串最不能少的就是這幾樣調料了。其實沒有多大的秘密,關鍵還是要烤的技術。很多人烤的羊肉串不是太熟了就是沒有熟,吃起來不是老了就是嫩了。總感覺味道差了一點。

在我們內地這邊烤串一般就是木炭比較多,但是在新疆基本上都是用煤炭的,一開始覺得用煤炭烤不是有煙味兒嗎?但是吃的時候就會發現一點味道都沒有,他們用的都是新疆那邊的無煙煤,好像確實比木炭要好。

而且新疆羊肉串的選肉,一般都是先殺先烤的,不像內地的烤肉攤都是冰凍過的,味道真的差了很多。

去新疆的朋友,羊肉串,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還有各種各樣的乾果,大棗,巴旦木等等這些都是必須要吃的,新疆真的是一個好吃好玩的地方。對於吃貨和喜歡 旅遊 的人絕對是一個天堂!

我記得我原來工作的公司,有一個關系不錯的供應商是個人很好的大哥,他們夫妻倆都是新疆人,偶爾一起宵夜、擼串,也會跟我們說起新疆的烤肉很好吃,有機會要去試試看。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說是肯定會問一下類似題主的問題的,基本也就是問「肉咋腌的?」、「放啥調料?」之類的,但是得到的答案跟我想的不太一樣,直到後來我因為朋友結婚去了次內蒙, 才切身的認識到放養著的「有主兒的野羊」,跟我們平時吃到的羊還真是有區別。

當時那個新疆大哥的說法就是調料就鹽、孜然、辣椒面,最多羊肉提前用皮牙子(洋蔥)水泡一下,主要還是肉好。說道「肉好」的時候,還拿著我們那時候吃著的串兒撇撇嘴,當時也沒太在意,畢竟人都是對自己家鄉味道最習慣、最推崇的,我一直很了解,也很尊重這樣的想法。

後來我一個朋友結婚,我就去了次內蒙,在那吃到了一次真的很棒的羊肉,那個羊長得也挺奇怪的,整個腦袋連帶脖子都是黑色的。那個羊肉是真的吃不到什麼腥膻味,而且我看他們做羊肉的時候也沒有像抓中葯似的,恨不得弄個十幾種調料下去,就是姜、孜然、辣椒面啥的就完事了。

所以類比我在內蒙吃到的很棒的羊肉的經驗,我很相信一些新疆的小夥伴說的是真的,他們當地的烤肉之所以好吃還真不是什麼調料的關系。

與此類情況類似的,我國青海和寧夏的羊也都很有名,很好吃。古有詩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覺得用來形容一些 美食 也是蠻合適的,我國地大物博,有很多優質的食材,並不需要過多的人為加工就是上等的 美食 ,大家認為呢?

各位小夥伴的家鄉有什麼不用過多烹飪、佐料就很好吃的 美食 ,可以一起分享給我們哦!對於 美食 、飲食 健康 和 美食 趣聞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個關注和贊,以後一起分享有趣的內容!

喀什噶爾古城裡一位老漢兒家的烤肉好吃極了,我維吾爾族朋友阿布都拉說他5歲就開始吃他的烤肉,三十多年了。

我也經常在那吃,問老漢兒配方,他就說他獨特配方,皮牙子,還有澱粉,好像還有一些磨碎的香料腌制一會兒,吃起來特嫩特好吃。

我去東巴扎買維吾爾族人自己配的玫瑰花茶,十幾種香料。在那配香料的時候,一位阿達西也配香料,他配的是烤肉用的,我看了,有七八種,包括白豆蔻之類。只是他們在腌制的時候放的很少,主要是皮牙子(洋蔥)。

圖中就是那位老漢兒在做缸子肉,可惜忘了拍他的烤肉。

「新疆烤肉最少調料,只有老三樣,孜然辣椒鹽!」這個話在新疆之外,任你磨破嘴皮反復叨叨,不會有人信。那麼好吃的烤羊肉,不給祖傳配料怎麼可能?一定是保密不說。

我就多次的遇到過,怎麼說也沒人聽。就像我反復說過清燉羊肉不給任何調料最好吃,至今沒人信,除了內蒙當地讀者和見過吃過的。

當然,新疆烤羊肉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結論不是蓋的,不單單是調味料,還有肉質和烤法共計三要素組成。調料不說了,再重復一遍:老三樣,孜然粉、辣椒面、鹽。而且南疆北疆不一樣,北疆烤肉老三樣調味料,南疆乾脆只給鹽,味道更是原生噴香。

新疆的羊肉也不用多說,①品種沒問題,老品種早都被淘汰;②大小老嫩沒問題,誰也不會用老羊肉燒烤;③散養、圈養區別不大,那裡的飼料還沒聽說有多少化學添加劑。

唯有烤肉技法豐富多彩。說兩個:一個是新疆傳統烤羊肉現殺、現烤、現吃。順著骨頭拆開肉塊,紅柳枝串了,燒胡楊木枯枝烤,老三樣調料,滿滿的原始部落儀式感。再一個就是常見的烤大串,新疆叫做烤肉。羊肉切半個拳頭大小的塊,先用給了洋蔥和鹽的水泡半小時,再不銹鋼釺串了,烤爐上烤好,調料還是老三樣。

我采訪過兩位老師傅的烤羊肉串秘籍,一位用四種調料,一位用三種調料,他們烤串三十年以上。,就是給大家看看純羊肉串的做法,串店名不提了。

冬天吃羊肉串是奢侈的生活了,20元錢羊肉只能烤十個羊肉串。現在羊肉都三十多一斤了,低於2元錢的肉串不敢吃,有時候街頭烤串一把分不出來什麼肉的小串真便宜。

羊肉串永遠是經典之作,流行鮮肉現切現串,不加其他醬料就是鹽、孜然、辣椒末。這是傳統的新疆味道。您要是看見烤串師傅一邊烤一邊刷油,肯定不是新疆的烤法,據說新疆有些地方只有用鹽的燒烤方法沈陽目前沒有看見過。

羊排肉也是肥瘦相間,不選擇腿肉。

首先要去掉羊排的筋皮和脆骨,把肉切成拇指粗細的肉丁,大概1.5cm見方。這樣烤出來的肉串,肥而不膩。太大不行,小了也不行,

另外錦州燒烤都是使用圓形的鐵簽子,這樣導熱快,不容易斷釺子,環保容易清理,另外也容易串肉。簽子都是二次回收利用的,圓形方便清洗。

炭火燒烤是很不容易掌握火候的,碳不能全紅,那樣容易烤糊外皮,裡面還是生的,也不能過於低溫,溫度低就不能叫做烤肉,那是燜熟的,而且顏色不好看,發黑!

當羊肉串烤熟一面之後,要撒調料。好肉不會干,也不用刷油。

肉不用腌制,直接烤出味道來。錦州串有五大調料:辣椒面、孜然、鹽、白面、蒜蓉辣醬,羊肉串倒是不用辣醬,就使用辣椒面、孜然、鹽、白面。很多人想知道什麼是白面?白面是使用雞粉、胡椒粉、中草葯粉研磨而成的,白面味道特別,一打嗝都能有羊肉串的回味,他自己研製了十年!現在很多燒烤店也都使用自己配置的白面,也有現成材料可以買到,但是配置經驗很重要。

小北胡同的一位老太太也是這樣烤的羊肉串,羊肉不腌制,烤制不刷醬,只有當年的鐵絲改成更干凈的竹簽了。但是烤制肉串的木炭堅持了二十年,一盒木炭比機制炭要貴一倍。她只用三種調料,辣椒面、孜然、鹽。

師傅說當羊肉串看不見生肉的時候,羊肉串就烤好了,一定趁熱吃,瘦肉縮成一團,羊肥肉烤成油嗦,羊排肉鮮嫩多汁,熱羊油混合辣椒面孜然面帶來的那種香味是新疆烤羊肉串的魅力。

很多串店不是燒烤時候撒調料,而是烤好之後自己蘸料,所以還有一份沈陽獨家秘制乾料,成分:鹽+大孜然+大辣椒碎、好像還有一點點花生和芝麻,再來點槍粉。搶粉這個東西不宜多吃。

沈陽最近還流行自己動手烤串,每一個桌面一個爐子,肉品現場加工,一切都在顧客眼皮底下操作,自己烤的羊肉串特別放心。

自動烤串不怕涼,新鮮看得見,味道自然醇香,調料也是自己蘸。

來一爐暖暖的擼串炭火,來一瓶常溫啤酒,大冬季天擼串不是事兒,想吃純羊肉串的舉起手來。

新疆羊肉串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的一種風味小吃,一直深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今天就來分享羊肉串的製作配方與教程給大家;

作為一個新疆人,我來說說我們自家燒烤肉的配方。非開店商用版配方,如果有幸被採納,需要批量製作的朋友,按配方比例增加就行了,在家裡自己製作也可以,此配方烤制出來的羊肉串色澤誘人,不膩不膻,鮮嫩可口,回味無窮;趕快一起來試試吧!

原料配方:

肥瘦羊肉 500 克,精鹽 15 克,洋蔥一個,辣椒粉少許。

製作方法:

1,將肥瘦相間的羊肉直接切成小塊放入盆中(不需清洗),加精鹽、和洋蔥, 揉搓拌勻,腌漬 2 小時。

2,將肥瘦相間的羊肉,穿在紅柳/鐵簽上(每 串可穿 5~7 個)。

3.將羊肉串橫架在點燃、煽旺的炭烤爐上,邊煽邊烤,待羊肉串兩面烤至出油時即熟,撒鹽。(喜食辣味,可稍撒辣椒粉)。

4.炭烤爐製作:將舊鐵筒剪去筒身,留約 20 厘米的筒底,鋪入木炭即成。

去新疆玩的時候,在新疆伊犁的一個庄園圍觀過本地人烤羊肉,羊是他們自己養,當天現殺的,看他們切好肉後用洋蔥(本地人叫皮牙子)和番茄混合著腌了一下,然後串好待用,因為食材本身很好,所以烤出來的肉是很好吃的。

然後他們用的調料也非常簡單,就在烤架旁邊放三樣東西,分別是:鹽、孜然、辣椒粉,一般是邊烤邊撒調料,這三樣就足夠烤出新疆風味明顯的美味羊肉了。

除了調料簡單,聽老闆說他們用來烤肉的煤是他們本地的無煙煤,說是烤出來味道更香更好吃,外行人不懂這些,反正他們烤出來的羊肉真的很香很好吃,比我以前吃到的烤肉都要好吃。

原料好,調料簡單,烤出來的羊肉就是很好吃,可能只有在新疆本地才能吃到這樣的烤肉吧,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見的,我也是去了新疆才第一次知道新疆烤肉是這樣烤的,個人是非常喜歡的。

新疆羊肉好吃在幾方面:

第一:肉質選擇一定是小羊娃子的,因為羊娃子的肉質肥妹鮮嫩,多肥少瘦;

第二:一定要正宗的紅柳木串起來靠,那些用鐵簽串起來的會影響到肉質整體的人揮發;

第三:木炭也要選擇用枯死的紅柳木,先把木頭燒到通紅變成木炭之後,再把肉串架上去,慢慢扇風細烤,看看炭火大小掌握好翻串時間;

第四:肉串滋滋冒油後,辣椒面、孜然面、少許鹽均勻撒到肉上,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用新疆當地的土鹽,這樣出來的肉質才更融洽更香!

另外最關鍵一點,好吃的羊肉串,肉從宰殺到串串都是不會肉都是不會洗的!新疆的牛羊肉飯菜基本是忌諱洗肉的,這個不喜就沒辦法了

㈣ 新疆有什麼好吃的美味的食物

有新疆涼面 皮辣紅 曲曲 石榴 新疆杏
核桃 木賽來斯 庫爾勒香梨 街頭風味串烤肉 帕爾木丁
哈蜜瓜脯 艾西姆桑扎 抓飯 酸奶 酸奶疙瘩
柯爾克孜族烤全羊
新疆絲路明珠 新疆琉璃葡萄 新疆葡萄雪雞 新大盤雞
油塔子 油饊子
新疆抓飯燒麥
吐魯番葡萄
南疆水晶無花果 納仁 拉條子
烤羊肉串 烤全羊 烤羊排 清燉羊肉
哈密瓜 薄皮包子和烤包子 羊羔肉
手抓羊肉 米腸子與面肺子

其中:
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貴的菜餚之一,之所以如此馳名,除了它選料考究外,就是它別具特色的製法。新疆羊肉質地鮮嫩無膻味,在國際國內肉食市場上享有盛譽。技術高超的廚師選用上好的兩歲阿勒泰羯羊,宰殺剝皮,去頭、蹄、內臟,用一頭穿有大鐵釘的木棍,將羊從頭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鐵釘上。再用蛋黃、鹽水、姜黃、孜然粉、胡椒粉、上白麵粉等調成糊。全羊抹上調好的糊汁,頭部朝下放入熾熱的饢坑中。蓋嚴坑口,用濕布密封,燜烤一小時左右,揭蓋觀察,木棍靠肉處呈白色,全羊成金黃色,取出即成。
全羊烤成後即放置餐車上,烹制者在羊頭上挽系紅綵綢,打成花結,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車備有小刀,服務人員推車圍繞餐桌轉動,恭請客人啟刀食肉。烤全羊色澤黃亮,皮脆肉嫩,鮮香異常,是維吾爾族人民招待貴賓的佳品。
在南疆和田、且末等城鎮巴紮上,設有現烤現賣的 烤全羊攤檔,專門剁塊零賣。
新疆名吃大盤雞~~
配料:鮮雞一隻(最好是活殺)、土豆四個、蘑菇、西紅柿,青辣椒紅辣椒各四個、蔥姜蒜若干、花椒、朝天椒,胡椒,桂皮八角一把,醬油,料酒或者啤酒,大孜然和孜然粉,一小撮香菜

將雞斬成小塊,土豆去皮切塊,油鍋放多點油,要先炒糖色,也就是把白砂糖放入中溫油中先炒,等糖翻起色,色將落下時,速放入雞塊和土豆塊走油(用大火炸一會)目的是為了讓雞肉呈紅色,好看+美味。撈起濾油待用鍋里留少許油,放薑片,蒜瓣,干尖椒和少許花椒(不喜歡吃麻的可不放),爆香後放入雞塊和土豆塊一起翻炒。注意干尖椒要先沖水濕一下,否則下油鍋會馬上糊的倒入雞,加鹽,料酒或者啤酒,蔥姜蒜,朝天椒。翻炒幾分鍾,倒醬油和水(水一定要夠,否則沒有湯汁,皮太面就不好吃了,剛好沒過雞塊)嗜辣的可再加些干尖椒。蓋好鍋蓋悶

第五步,加入水後,開始燜15分鍾。(因雞的老嫩程度各異)
第六步,倒入土豆,繼續小火煮到土豆熟為止。
第七步,倒入青辣椒紅辣椒。起上色作用,辣味主要靠朝天椒了。

第八步,略微翻炒後,可以出鍋了!裝盤吧!(盤越大越好)
第九步,最後,看看我們的配菜吧,糖拌西紅柿,可以解辣噢,否則就多准備啤酒或冷飲吧,最後上皮帶面,要兩指寬越薄越好,可以把面澆在雞上繼續吃! 呵呵,就是小心別把盤子也咬掉一塊啊。

新疆大盤雞又以柴窩堡、沙灣、伊犁大盤雞成三足鼎立之勢。

新疆名吃--油炸食品

油饊子
油饊子是信仰伊斯蘭教少數民族的的風味名點之一。在古爾邦節和肉孜節,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一盤黃澄澄的多層的圓柱形的油饊子。

油塔子
顧名思義,油塔子形狀似塔,是維吾爾人喜愛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配合粉湯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
羊肉抓飯 抓飯的原料是用新鮮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炒,再入以洋蔥、胡蘿卜絲。炒後,酌情添水加鹽,40分鍾後,開鍋,將大米和肉菜拌勻,抓飯即成。做熟的抓飯油亮、噴香,十分引人。 但抓飯確實是一種營養十分豐富的食品,羊油、洋蔥、胡蘿卜和大米都是含多種維生素的補品,特別是胡蘿卜被人稱為"小人參",用這樣的原料做的飯,頗多裨益。
抓飯系熱性食物,營養豐富。經過多年的琢磨認為抓飯可以做三種:帶肉的稱為肉抓飯,不帶肉的稱為素抓飯,不帶肉但裡面放乾果的稱為甜抓飯。以下分別是這三種抓飯的做法,請按步驟認真學認真做。
來到了新疆總要嘗嘗新疆的小吃,喝一口新疆的水,還有就是新疆的特色食品,不然多少會有些遺憾的,就如我們今天要看到的饢!它不僅食用起來鬆脆酥口還很便於攜帶,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饢是新疆各族兄弟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饢的品種有很多,大約有五十多種。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等。據考證,「饢」字源於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稱為「饢」的。
饢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烤燒餅十分相似。在麵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烤制。烤制過程中,一般選擇土坑這樣烤出的饢才會味美可口,如果想多幾種花樣,隨你所想,就能實現。可以添加一些羊油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未等佐料拌餡烤制的稱為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饢等等,都會因和面和添加劑成分、面餅形狀、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饢的名稱也就相應有一些差別。饢由於所含水分少,長久儲藏也不會壞,非常便於攜帶,適宜於新疆乾燥的氣候;加之烤饢製作精細,用料講究,吃起來香酥可口,富有營養,各族人民喜愛烤饢就不足為怪了。 新疆的孩子如果出遠門,家長們都會很擔心他們吃不習慣外地的食品,都會在行李箱里准備自己親手製作的饢,倘若時間久了,還會通過郵寄的方式千里迢迢的寄出去,可見饢在新疆人的飲食中是十分重要的。

㈤ 求南疆饢坑肉和架子肉配料及詳細做法

戶內版饢坑肉配料如下:

新鮮羊排:300g、姜黃:適量、麵粉:適量、孜然粉:適量、黑胡椒粉:適量、鹽:適量、生抽:適量、雞蛋:2個、洋蔥:1個。

戶內版饢坑肉做法如下:

1、羊排洗凈切塊,加入鹽,皮牙子(洋蔥)腌制20分鍾左右。

㈥ 南疆拌面菜很簡單卻非常好吃,那麼這道菜的具體做法是什麼

一、製作步驟1、食材:羊肉、土豆、洋蔥、西紅柿、辣椒、白菜、蔥、姜、蒜、澱粉調料:花椒、鹽、花椒粉、醬油、白糖、孜然、雞精、生抽2、把羊肉洗干凈切片,把土豆洗干凈去皮切丁,把洋蔥洗干凈切丁,把辣椒去蒂去籽洗干凈切丁,把白菜洗干凈切丁,把西紅柿洗干凈切丁,蔥姜蒜洗干凈切末備用。


3、把羊肉放進碗里,加入醬油、白糖、花椒粉、澱粉攪拌均勻,腌制10分鍾,起鍋燒油,油熱放入蔥姜蒜爆香,把腌制好的羊肉丁倒進去,翻炒均勻。4、翻炒至羊肉變色,加入土豆丁,翻炒均勻,多炒一會,炒至土豆融化在湯中,把辣椒放進去翻炒均勻。6、把西紅柿倒進去,翻炒至西紅柿起沙變軟,把白菜丁倒進去,翻炒均勻,加入適量的開水,加入鹽、雞精、生抽、孜然調味,翻炒均勻,一道湯汁濃郁、營養美味的拌面菜就炒好了。二、拌面菜小技巧1、做拌面菜可以用牛肉也可以用羊肉,我個人比較喜歡用羊肉,不管用什麼肉都要選擇新鮮的肉,用羊肉的話最好選擇嫩一點羊的肉,肉質比較鮮嫩,口感好有嚼勁。



2、做拌面菜西紅柿、羊肉、洋蔥、辣椒是必不可少的,少了味道就變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口味來放配菜和調料。
3、在炒拌面菜的時候土豆丁多炒一會,炒至土豆丁融化,這樣炒出來的拌面菜湯汁濃郁香醇,炒菜的時候放點開水,注意火候,多攪拌,以防糊鍋底,羊肉用調料和澱粉腌制一下,會更好吃更入味。總結: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了拌面菜是怎麼炒的,炒拌面菜西紅柿、羊肉、洋蔥、辣椒是必不可少的,少了味道就變了,不管是用羊肉還是牛肉都要選擇新鮮的嫩一點的,口感好有嚼勁,配菜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放,調料也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放,肉提前用調料澱粉腌制一下,更入味好吃。

㈦ 新疆150個美食

江蘇電視台 發表於:07-01-04 10:10

1234567

一個腦殼里有包、特二、特腦殘的人
[塗鴉吧] 隨風[河北.蘆應村] 生日快樂!(圖)[塗鴉吧] 我也會思念[邯鄲天使樂園兒..] [風兒吹動了帆,船兒推開了岸..[劇情坊] 國家機密2劇情介紹[填補空白的時空] 生活中,很多情感.緣於習慣.[朝陽電腦] 花饃欣賞[石門飄落站] 【石門往事】曾經發生在三八節的故事[113師炮兵團戰...] 有人認識我嗎?當年當兵的我...

1、蘇甫
「蘇甫」是新疆的俄羅斯族人製作的一種湯菜的名稱。漢族稱其為「蘇甫湯」。「蘇甫」的原料有牛肉、蔥、包心菜、馬鈴薯、西紅柿、胡蘿卜和桂樹的干葉等等。製作之時,先將牛肉用涼白水煮開,去血沫,快熟時再放包心菜、馬鈴薯、西紅柿、胡蘿卜、桂樹的干葉和鹽,其中桂樹的干葉在其中起者極其重要的作用,使「蘇甫」保持一種特殊的香味,是不可缺少的,配合「蘇甫」的主食是「列巴」(俄式黑麵包)和「斯米旦」(經發酵後的生奶皮)。吃的時候將「斯米旦」抹在「列巴」上就湯吃。另外再佐以用青西紅柿、胡蘿卜、黃瓜、包心菜腌制的酸菜更加美味。

2、喀瓦普
烤肉稱為"喀瓦普"。維吾爾族烤肉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孜合喀瓦普"(烤肉串)、"吐努爾喀瓦甫"(饢炕烤肉)、"塔瓦喀瓦甫"(饢托肉)。「孜合喀瓦普」就是維吾爾民間傳統的烤羊肉串,同樣既是街頭的風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餚。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樣色澤焦黃油亮,味道微辣中帶著鮮香,不膩不膻,肉嫩可口。用料的講究不似烤全羊那樣嚴格,二者的區別在於烤制規模的大小和具體方法上。串烤肉,首先將凈肉剔下來切成薄片,每一片有瘦有肥最好。然後將它們肥瘦搭配,一一穿在鐵釺子上。過去,做串烤肉用的釺子都是用紅柳的細條截削而成的木釺。現在,這種原始的木釺不容易看到了。把肉穿好之後,便將它們疏密均勻地排放在燃著無煙煤的槽形鐵皮烤肉爐子上,一邊扇風烘烤,一邊撒上精鹽、孜然和辣椒面,上下翻烤數分鍾即可食用。近年來,在墨玉、庫車和烏魯木齊二道橋市場等地出現了串烤肉的另一種形式,民間稱它為「米特爾卡瓦布」,意為「1米長的串烤肉」。這種串烤肉確實名符其實,釺子足有70-80厘米長,肉塊兒也大,立在饢坑裡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幾串,味道鮮嫩可口,吃起來更為過癮,因為這一大串足頂那小的7到8串烤肉。所謂炒烤肉,就是用上述那些調料用鍋炒出來的羊肉片。另外還有烤羊排將羊排骨剁成約5厘米見方的塊,在烤肉爐上烤約10分鍾,其味道比烤肉更獨特。

3、羊羔肉
這是一種美味的肉食品,選料為當年的羯羊或者周歲里的羊。做法是宰殺羊後,去其皮和內臟,洗凈後放在大鍋里煮。煮肉方式有「冷水煮」和「開水煮」,不論哪種方法都要撈去浮在湯上的血沫,等快熟時再放入鹽。其味道鮮嫩而可口,是待客的上品。為了增加口味,有時也放一些黃蘿卜、恰馬古(蔓莆)、西紅柿以及芫荽等,這樣燉的肉,湯更加鮮美。通常維吾爾族群眾在吃完羊肉後,還要喝上一碗肉湯,以佐消化。

4、奶茶
奶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哈薩克、蒙古、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塔爾、柯爾克孜等民族都非常喜歡喝奶茶。他們常說:「無茶則病。」又說:「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新疆各少數民族酷愛喝奶茶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牧區和高寒地區肉食較多,蔬菜很少,需要奶茶來幫助消化,這是其一;冬季寒冷,夏季乾熱,冬季大量飲奶茶可以迅速驅寒,夏季可以驅暑解渴,這是其二;其三,牧區人口稀少,各個居民點之間距離較遠,外出放牧或辦事,口渴時不容易找到飲料,離家前喝足奶茶,途中再吃些干糧,可以較長時間耐渴耐餓。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奶茶的一般做法是:先將磚茶搗碎,放入銅壺或水鍋中煮,茶燒開後,加入鮮奶,沸時不斷用勺揚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除去茶葉,加鹽即成。但也有不加鹽的,只將鹽放在身邊,根據每個人的口味放入鹽量。在少數民族家中喝奶茶有許多講究,客人中年紀最大的坐首席,遞茶時也先遞給他。你喝完第一碗奶茶,如果還想喝,則把碗放在自己面前或餐布前,主人會立即接過碗給你盛第二碗;如果不想喝了,則用雙手把碗口捂一下,這表示已喝夠了。如果你不懂規矩,而老是把碗擺在餐布前,好客的主人就會一直不斷地為你添奶茶,直到你「求饒」時為止。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如果您確實不想再喝時,用手勢表示,主人也是會理解的。

5、賽熱克阿希
又稱涼面或者黃面,屬夏令風味小吃,面中有一主要原料叫蓬灰,來源於戈壁上的「臭蓬蒿」,這是一種野生植物。秋天到來,人們把蓬蒿收集起來,放在坑中燒。蓬蒿流出的汁液冷卻後會凝結成塊狀(即蓬灰)。製作涼面時,先用淡鹽水、土鹼水和面加入蓬灰水,邊加邊拉,揉到面團柔軟光滑有韌性時即可,然後放在案板上揚,青菜葫蘆去皮,掏籽切絲,另菠菜、芹菜切段。把面拉成細條下鍋,煮熟後撈出,過兩次涼水,淋少許清油拌開。炒勺中水燒開,下葫蘆煮熟,加鹽,打雞蛋花,放入菠菜,和濕澱粉勾芡成鹵汁,芹菜段入油鍋炸熟,分別將油辣椒粉,鞭泥、麻醬以水稀釋。吃時涼面盛於盤中,澆鹵汁,放醋、蒜、油辣椒、麻醬,最後放芹菜段。面柔軟而有筋道,拌料酸中有辣。

6、曲曲
曲曲是深受維吾爾族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它跟漢族人所說的餛飩相仿,在製法和用料上卻有它的獨特之處。先用上等白麵粉和面,擀成薄片,切成四平方厘米的方片。再把肥羊肉剁成肉泥,用肉泥、洋蔥末加鹽、胡椒粉、孜然粉和少許肉湯拌和成餡。切羊尾油成小方丁(哨子)。用面片逐個包餡,先成餃子狀,把兩頭從底部彎曲捏合。在肉湯煮開時,放入包好的曲曲。煮熟時,把切好的羊尾油丁倒人煮開的湯中,放香菜即可舀出盛碗。吃起來別有一番口味。若是早晨要上一碗曲曲再吃上一個饢,到了中午也不會感到餓的。曲曲皮薄餡嫩,配用羊肉原汁原湯,且湯清味鮮,風味別具,在新疆城鄉到處可以吃到。

7、闊爾達克
是維吾爾族用羊肉、黃蘿卜、土豆等燉的一種菜,是維吾爾族在喜宴、逢年過節用來招待親友的一種理想食品。將羊肉垛成小塊,放鍋里炒,放少許洋蔥、花椒、姜等調味品,然後放入黃蘿卜、土豆,炒至7成熟,倒水燉。這種菜味美,香氣四溢,色彩豐富,一般常用饢來就這種菜吃。

8、沙木薩
即烤包子,是維吾爾族同胞喜 愛的食品。城鄉巴扎的飯館、食攤,多銷售這兩種食品,很受顧客歡迎。有趣的是,當薄皮包子蒸熟揭籠或烤包子從饢坑取出那陣子,廚師常提高嗓門,拉著聲喊: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據說這個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是幾百年前的名廚,他做的烤包子、薄皮包子真是譽冠西域。於是後人就拿他的名字作為招徠顧客的牌子.烤包子主要是在饢坑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邊摺合成方形。包子餡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蔥、孜然粉(孜然,是新疆地產的一種香料,帶有特殊的辣味,為製作羊肉尖菜餚時的調味佳品)、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勻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貼在饢坑裡,十幾分鍾即可烤熟,皮色黃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鮮油香。另外還有一種叫「果西格吉德」的烤包子。

9、卡娃包子
比起餃子,好象少了一些精緻,但要想勾起你的胃口卻也綽綽有餘了。這就是流傳於南疆地區的典型風味小吃——卡娃包子。塗抹過羊油的包子皮蒸過以後顏色越發顯的鮮亮,隱隱透出它豐富的「內涵」,用羊油、胡蘿卜絲、皮芽子、胡椒等製成的鮮美的餡,讓你一目瞭然,與其說這是維吾爾人民傳統的廣告形式,倒不如認為這就是新疆飲食的實質更貼切些,淳樸、實在。這可是以前那些暴虐的王公貴族和上層的官僚才能吃到的美味。不過現在你要上一盤撒上胡椒的卡娃包子,在來那麼一杯熱騰騰的酥油茶,也照樣能體驗那種尊容華貴的王者氣息。

10、馬奶子
在盛夏的草原,最爽口的飲料莫過於被哈薩克牧民稱做「克木孜」的馬奶子。馬奶子是夏日草原牧民的家常飲料,哈薩克牧民擠了鮮馬奶用一種特製的皮囊發酵釀制而成,喝起來略帶酸味,微有酒香,可以幫助消化,有豐富的營養。

11、皮提爾塔曼
意為薄皮包子(死麵包子)。薄皮包子色白油亮,皮薄如紙,肉嫩油豐,伴有洋蔥濃郁的香味,非常可口。透過皮幾乎可以看到裡面的餡,吃時猶如包子皮融化在嫩肉油香中一般。這種包子的皮不用發面,而是用溫鹽水和面而成,麵皮擀得很薄,幾乎可以透亮。先將上好的料羊肉切成小指尖大的肉丁,將洋蔥剁碎,加以胡椒粉、鹽水,拌勻成餡。麵粉用涼水和成硬面,切成小面劑子後,用走槌擀成薄片,甩去麵粉粒,包餡成雞冠形(略帶花邊),入籠屜用旺火蒸20分鍾即熟。薄皮包子除了單獨食用外,還常和抓飯在一起食用,即在抓飯上放幾個薄皮包子,這是維吾爾族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上等飯。維吾爾人吃薄皮包子,很少單吃,常和饢或抓飯一起吃。和饢吃時,先把薄饢放在籠屜里蒸餾少許,發軟後,把包子置於饢之上,就著吃;和抓飯一起吃,則把包子放在抓飯碗里,忽兒吃抓飯,忽兒吃包子,隨意自如,香味各異,也十分有趣。但不論何種吃法,吃時,都要在薄皮包子上散適量胡椒粉,意在提味隔膻,增加人們的食慾。還有一種風味獨特的薄皮包子,叫"卡瓦曼塔"(葫蘆包子),餡用葫蘆(這種葫蘆,脖子長、皮呈醬黃色、略帶甜味,是維吾爾族喜食的蔬菜)、牛羊肉拌少許洋蔥、精鹽、清油及胡椒粉等佐料,皮同薄皮包子。這種包子餡里汁多,咬一口其汁順嘴往下淌。每當這種葫蘆上市,維吾爾族便開始做這種包子,秋季還儲存葫蘆,以備冬季食用。

12、帕爾木丁
帕爾木丁是維吾爾族人民傳統的風味食品。它色澤黃亮,形象美觀,皮酥脆,肉鮮嫩,咸中帶甜,頗受人們歡迎。帕爾木丁是用麵粉、肥羊肉、煉羊油(少許)、洋蔥(皮牙)、雞蛋、精鹽、孜然粉、胡椒粉等原副料,在饢坑烤制而成。製作帕爾木丁,先把肥羊肉成切小丁,洋蔥切碎加鹽、胡椒粉孜然粉和少量清水拌勻成餡;在麵粉中加酵面和雞蛋、適量談鹽水和面,稍餳,分成等量小塊,擀成圓麵皮;與餡做成馬鞍橋型。沾醋貼的饢坑內壁上,貼完,蓋嚴饢坑口。約五分鍾,揭開蓋,再烤約二十分鍾,帕爾木丁呈金黃色,取出抹少許煉羊油即可食用。

13、饢
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等。「饢」字源於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西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依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饢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燒餅很相似。在麵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烤制。饢多以發酵的面為主要原料,輔以芝麻、洋蔥、雞蛋、清油、牛奶、鹽、糖等佐料。饢的種類很多,皆因和面和添加劑成分、饢的形狀、烤制的方法等不相同而名稱不同。最大的饢為"艾曼克"(片饢)饢,直徑足有40-50厘米,是饢中之王。最小的饢為"托喀其"(油饢),做工較為精細,裡面放油、牛奶、雞蛋等,香脆,久儲不壞、不幹,見茶水就酥,是維吾爾族旅途生活中的方便餐,這種饢也作為節日食品。最厚的饢為"格爾德"(窩窩饢),厚約5-6厘米,中間有一個窩。此外,也用死面做饢,將清油或羊油揉入面里,擀薄後烤制;還有一種饢是把冰糖水塗在表面的甜饢。另外還有一種將肉餡和在或包在發酵的麵粉中烤制的饢,俗稱"肉饢",是饢中佳品。饢由於含水少,久儲不壞,便於攜帶,加之香酥可口,富有營養,也為其他民族所喜愛。

14、饊子
油饊子是信仰伊斯蘭教少數民族的的風味名點之一。在古爾邦節和肉孜節,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一盤黃澄澄的多層的圓柱形的油饊子。當客人來到的時候,賓主互致節日問候。客人入座後,笑容可掬的主人首先掰下一束油饊子遞到客人面前,然後斟上香噴噴的奶茶或茯茶,殷勤地給客人泡上主人喜歡食用的新疆石河子產的方塊糖。客人吃著油饊子喝著茶,主人高興地連聲說:「熱合買提,熱合買提。」(漢語「謝謝」的意思),感謝客人的光臨。油饊子色澤黃亮,香脆味甘。現在過春節,有的漢族人家也請少數民族鄰里巧手幫做油饊子,用以招待兄弟民族客人,可見油饊子亦成為各族人民共同喜愛的名點美食了。

15、油塔子
顧名思義,油塔子形狀似塔,是維吾爾人喜愛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配合粉湯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油塔子的製作不很簡單,需要一定的技藝。有經驗的廚師先用溫水和好面,加些許酵面揉成軟面,熱處發約小時,再加鹼水揉好稍醒,視製作需要,揪成若干個小團,外抹清油待用.製作開始時,先取其中的一塊,平鋪在面板上,擀薄拉開,利用面團良好的延展性和韌性,拉得越薄越好。然後再在薄如紙的面上抹一層煉羊尾油。這里有講究:天熱時,要在羊尾油里加適量羊肚油,因羊肚油凝固性大,不至於天熱油溶化而流出面層;天冷時,羊尾油中加少許清油,清油不易凝固。這樣製作的油塔子油飽滿,且不流不漏,保持了油塔子濃香豐腴的獨特風味。在裡面撒少許精鹽和花椒粉,將面邊拉邊卷,卷好後搓成細條,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後擰成塔狀,入籠屜用火蒸25分鍾,即可啟籠食用.

16、拉條
拌面,俗稱拉條,一種不用擀、壓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製成的小麥面製品+佐餐的拌面菜(味道好極了)。 製作拉條要把握四個關鍵,一是和面時鹽要適量,鹽少了容易斷,多了拉不開。二是面不能硬也不能太軟。三是面和好後要在表面摸上清油,蓋上濕布或蓋子至少放半小時以上,2-3小時更佳。四是拌面菜一定要以青椒炒肉或芹菜炒肉或菠菜炒肉等,否則就不好吃。拉條馳名世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但拉條子水平差異巨大,最好吃的拉條應該是自己做的,很簡單,只需要做幾次,就會得心應手,不過麵粉一定要從新疆郵購(這就是外地拉條不好吃的原因之一),因為新疆小麥生長期長,麵粉筋骨好,適宜做拉條。

17、波糯
即羊肉抓飯,原料是用新鮮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炸,然後再放洋蔥和胡蘿卜在鍋里炒,並酌情放些鹽加水,等二十分釧後,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不要攪動,四十分鍾後,抓飯即熟。做熟的抓飯油亮生輝。味香可口。維吾爾族群眾把抓飯視為上等美餐。 「抓飯」是維吾爾、烏孜別克等兄弟民族執行賓客的風味食品之一。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日子裡,都必備「抓飯」待客。他們的傳統習慣是先請客人們圍坐在炕上,當中鋪上一塊干凈餐布。隨後主人一手端盆,一手執壺,請客人逐個淋洗凈手,並遞給干凈毛巾擦乾。待客人們全部洗凈手坐好後,主人端來幾盤「抓飯」,置餐布上(習慣是二至三人一盤),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故取名為「抓飲」。現在有些家庭執行漢族客人,一般都備有小勺。關於抓飯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個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納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身體很虛弱,吃了很多葯也無濟於事,後來他研究了一種飯,進行食療。他選用了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後小火燜熟。這種飯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點,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於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後,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以為他吃了什麼靈丹妙葯。後來,他把這種「葯方」傳給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便成為現在的維吾爾族人普遍吃的抓飯了。 這個傳說是否真實,我們且不去考究,但抓飯是一種營養十分豐富的食品,卻是實實在在的。羊油、洋蔥、胡蘿卜和大米都是含多種維生素的補品,特別是胡葛卜被人們稱為「小人參」和「地參」。用這樣的原料做的飯,當然補人了。現在維吾爾群眾中抓飯的種類很多,花色品種十分豐富。除了選用植物油外,還用動物羊油,骨髓油和酥油來做抓飯。當然用骨髓油做的抓飯營養價值最高了。在用肉方面,除了用羊肉之外,還用雪雞、野雞、家雞、鴨、鵝和牛肉。雪雞肉的抓飯味道最佳。不過,有的抓飯也不放肉,而選用葡萄乾,杏干,桃皮等乾果來做,稱之甜抓飯或素抓飯,同樣美味可口。到了夏天,維吾爾族人吃的抓飯花樣還更多一些。南疆的維吾爾族人喜歡在抓飯里放一種「畢也」(木瓜),有的還放雞蛋和菜。最有趣的是在做好的抓飯上放一些酸奶子,稱之「克備克波糯」,它既是上等的充飢之物,又是消暑解熱的。食品不過,現在維吾爾族人最講究的要算「阿西漫吐」,也就是包子抓飯。在每碗抓飯里放上五、六個薄皮包子。抓飯和薄皮包子都是維吾爾族的上等飯,把這兩者合在一起,真是好上加好,錦上添花。只有來了貴賓和親朋好友,主人才會做這種飯來招待客人。

18、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貴的菜餚之一,之所以如此馳名,除了它選料考究外,就是它別具特色的製法。新疆羊肉質地鮮嫩無膻味,在國際國內肉食市場上享有盛譽。技術高超的廚師選用上好的兩歲阿勒泰羯羊,宰殺剝皮,去頭、蹄、內臟,用一頭穿有大鐵釘的木棍,將羊從頭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鐵釘上。再用蛋黃、鹽水、姜黃、孜然粉、胡椒粉、上白麵粉等調成糊。全羊抹上調好的糊汁,頭部朝下放入熾熱的饢坑中。蓋嚴坑口,用濕布密封,燜烤一小時左右,揭蓋觀察,木棍靠肉處呈白色,全羊成金黃色,取出即成。全羊烤成後即放置餐車上,烹制者在羊頭上挽系紅綵綢,打成花結,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車備有小刀,服務人員推車圍繞餐桌轉動,恭請客人啟刀食肉。烤全羊色澤黃亮,皮脆肉嫩,鮮香異常,是維吾爾族人民招待貴賓的佳品。在南疆和田、且末等城鎮巴紮上,設有現烤現賣的烤全羊攤檔,專門剁塊零賣。

19、肚子烤肉
更為有趣的要數「肚子烤肉」。何謂「肚子烤肉」呢,就是把羊肚子洗凈後,把羊肉剔下來塞進肚子里,再倒進些鹽水把肉塊拌勻,然後把口系牢,埋進用篝火燒熱的沙子里烤熟的肉。燒烤的只是那肚子,肚子在這里真正成了「飯鍋子」。人們嘗了這種烤肉後都贊不絕口,說只有吃到這種肉時,才能享受到羊肉特有的、天然的鮮嫩香昧,那獨特的滋味是任何其它方法烹制而成的肉食無法替代的,或許,這是最原始、傳之最久遠的食俗之一吧!

20、清燉羊頭、羊蹄
是維吾爾族帶有原始風味的一種小吃。它的製作方法十分簡單,取新鮮羊頭、羊蹄、燒去全部羊毛,洗干凈,去掉羊角和羊蹄殼後,放入鍋內不加任何佐料煮,熟後蘸鹽吃。它以風味獨特深受新疆各族群眾的喜愛,在新疆廣大城鄉到處可見到這種小吃。此外還有燉羊雜碎。

21、面肺子、米腸子
維吾爾族不僅能用牛羊肉做出種類繁多的風味食品,而且還能以羊的內臟作原料,烹制出鮮香異常的美味來,灌面肺、灌米腸就是代表。面肺和米腸是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也是待客的佳品。現在這種獨特的風味小吃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喜愛。其作法是,首先將羊肺、羊腸洗凈,羊肺里灌清油、面漿、雞蛋等,腸子灌用羊肝、羊心、羊腸油加佐料與大米攪拌加水的餡,用水煮熟即成。灌面肺軟嫩、灌米腸糯鮮,香噴可口,風味獨特。

22、玉古熱
即湯面,是維吾爾族日常的麵食之一,品種很多,最具特色的是銀絲擀麵,維吾爾語稱"玉古熱"。這種飯和面時要放雞蛋,面要擀得很薄,然後切成細條,一般用羊肉湯下面,另外將肉切成塊或作成丸子,下到湯里,並放一些西紅柿和香菜,這種湯面湯鮮、面軟,容易消化,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特點,能消除疲勞,增進健康。

23、
額河烤魚蜚聲海內外的旅遊勝地——喀納斯,因出產「大紅魚」「狗魚」等珍稀魚類而倍增神秘色彩。 以「大紅魚」「狗魚」「五道黑」「花翅子」為主料的額河烤魚,屬額河流域的本土特色燒烤。採用地方民族特色傳統配方。以鹽、孜然、辣面、食用油、烤腰子、烤肉、烤饢為配料烤制而成。麻而不木、辣而不火、油而不膩、香美鮮嫩,另人回味無窮,在配以當地自製的「俄羅斯太太」啤酒一起食用,更是別有一番風味。這可是連新疆人自己都很難一飽口福的極品地方小吃呦!

24、烤雞蛋
雞蛋也能烤著吃?不錯,嘗過和田地區巴紮上的烤雞蛋的人,無不交口稱贊烤雞蛋的美妙。烤雞蛋需用柴灰,火候要把握的恰倒好處,否則雞蛋就會烤爆,弄的清黃四處亂飛。

25、 東拜吉干
「東拜吉干」是南疆喀什、阿圖什一帶維吾爾人的獨特美食,也是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的佳餚。「東拜」是「背」的意思,「吉干」是肝子。這種食就是把熟羊尾油切成薄片,再在上面放煮熟的薄片羊肝。「東拜吉干」就是肥羊尾油上面加一塊羊肝的意思。有人還取了個漂亮的名字叫「雪花羊肝」,就更加形象了。這種美食的做法比較簡單。羊宰殺後,用新鮮的羊肝和羊尾油同羊肉一切煮,煮熟後,把羊肝切成薄片,羊尾油也切成薄片,然後按羊尾油片的大小,把羊肝薄片放在羊尾油上面,並撒些孜然、精鹽、胡椒粉等調味品。羊肝煮後味淡,羊尾油卻膩而人畏,奇怪的是兩者和起來吃時,卻產生香而不膩的效果。所以,這種美食往往使人「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主人在招待這種美食時,還有一些講究,一般按來客的人數准備羊肝和羊尾油片的份,保證每位客人都有一份。在遞給客人這份美食時,是把羊肝和羊尾油放在小薄片饢上,連饢一起送到客人的面前。另一個講究是在請客人吃肉之前,要先請客人品嘗這種美食,意思是過一會吃的羊肉是專門為客人宰的羊,既不是買來的羊肉,也不是陳肉。這也是對客人尊重和熱情的一種表示。所以,如果你吃到這種美食,就知道主人專門為你宰羊了。塔吉克族在結婚宰羊招待客人時,還專門做了這種美食,除了表示對客人的熱情和尊重之外,還有對新郎和新娘祝福的意思,希望他們永遠不分離,百年和好。所以,當客人吃這種美食時,主人會十分高興。

26、玉米勒
南疆的維吾爾族對遠道來的客人,第一頓飯常常做「玉米勒」來招待。據說,這種飯可以幫助客人清除旅途的疲勞,增進健康。「玉米勒」是「細面」的意思。這種面線如漢族的銀絲掛面,但卻不是掛面,而是手工擀的面,從和面到擀麵都要有技術。和面是要放雞蛋和鹽,面要和的硬、擀的薄,薄的幾乎透亮,然後切成銀絲掛面那樣細,而且要粗細均勻,下到鍋里不斷不爛。一般要用羊肉湯下面,講究的要羊肉排骨做湯,另外還要選用新鮮精羊肉,剁碎後加洋蔥末,做成珍珠丸子下到湯里,,並要放些青辣椒丁、西紅柿片和香菜末。這種湯面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特點,面很軟,容易消化,湯鮮美而可口,面湯里有青、紅、綠等色彩,看了另人悅目。經過路途顛簸的客人吃了這種飯,疲勞頓消,精神大振。維吾爾主人選用這種飯待客,常受到客人的青睞。對患感冒的人,也常做這種飯,吃起來,既軟又有營養,有利於增加食慾。

㈧ 新疆人管辣椒叫什麼

新疆人習慣把辣椒叫「辣子」,不管是青的、紅的,還是甜椒、菜椒、朝天椒、線椒、螺絲椒,統統都叫。

北疆的辣椒:沙灣縣安集海鎮,有國家評定的:「中國辣椒花生之鄉」。線椒:也稱線辣子,主要曬幹了用來做辣椒粉;皮辣:當地叫辣皮子。朝天椒:規模不大。到北疆一說線辣子,菜商首先想到的就是安集海。南疆的辣椒:庫爾勒的焉稽縣,線辣子比較有名。

簡介

紅辣椒是茄科辣椒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多分枝。單葉互生,葉片廣卵形,先端漸尖,葉柄較長。花單生於葉腋內,花冠黃色或綠色。花萼杯狀,花白色。

果實通常成圓錐形或長圓形,向有朝天或向下之分;未成熟時呈綠色,成熟後變成醬色、鮮紅色、黃色或紫色,以紅色最為常見。種子腎形、淡黃 色,胚珠彎曲。

辣椒(包括甜椒)是一種重要的果菜類蔬菜,其果皮及胎座組織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其中維生素C含量高達60毫克/100克以上,這是其他蔬菜少有的。辣椒還含有辛辣味(辣椒素)。

食用辣椒可以增加熱能,促進血液循環;可以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可以增強人體抵抗能力,抵禦多種疾病。辣椒可以生食、熟食,也可製成辣椒干、辣椒醬、辣椒油以及腌漬制罐等用作調味品。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又名番椒、海椒、辣子、辣茄等,屬茄科辣椒屬。約在明代末年傳入我國,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我國各地均有辣椒栽培,尤以西南、西北、中南以及山西、山東、河北、江蘇等省栽培面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