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好吃的淡水魚是怎麼排名的
最好吃的淡水魚排名分別是:抗浪魚、虹鱒魚、松江鱸魚、黃顙魚。
1、抗浪魚
這種魚的體型比較小,長得很像一個小刀一樣。它們的身體比較平,它身上的顏色是白的。並且這種魚的做法也有很多,怎麼做都好吃。也有人說,這種魚最好吃的做法是烤著吃和油炸吃。吃起來感覺特別的香。
4、黃顙魚
這種魚廣泛分布在中國東部河流,以小魚、小蝦、水生昆蟲為食,不僅僅味道鮮美,據醫書記載,還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作用。據《醫林集要》記載,黃顙魚能治水氣浮腫,利尿消腫,益脾健胃。
② 適合低溫飼養的熱帶魚
熱帶淡水魚指作為觀賞熱帶魚的“不怕冷”的魚,有很多適合低溫飼養的熱帶魚。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適合低溫飼養的熱帶魚,一起來看看。
適合低溫飼養的熱帶魚
這類魚中較常見的有劍尾魚(7℃)、月光魚(7~8℃)、金絲魚((5℃)、斑馬魚((6℃)、叉尾斗魚((2℃)、蚊子魚(<7℃)、平鰭鰍魚類(如以植食為主的擬腹吸鰍、華平鰍、四川華吸鰍)((3℃)、鱘目幼小魚((2~5℃)、胭脂魚(<6℃)、黃金條魚及改良種、金條魚及七星金條魚、青苔鼠魚(植食為主,<7℃)、黑裙魚(<10℃)、各種南美洲甲鯰鼠魚(甲鼠魚<10℃)。這些魚多半為雜食性。印度黃金鱂、白雲金絲魚、藍曼龍、斑馬魚、月光魚、孔雀魚為耐低溫熱帶魚。耐低溫能力比較如下:孔雀魚(耐最低溫為14-15℃)<月光魚(耐最低溫為12-10℃)<斑馬魚(耐最低溫為 10-9℃)<<藍曼龍(耐最低溫為10-8℃)<印度黃金鱂(耐最低溫為6-7℃)<白雲金絲魚(耐最低溫為4℃)<中國斗魚:天堂魚(耐低溫4-3℃)。
劍尾魚不耐低氧,原因是生長快、代謝快、耗氧量大。月光魚、金絲魚、斑馬魚當水溫波動在20℃上下時易受車輪蟲、魚波豆蟲(口絲蟲)、斜管蟲及其他纖毛蟲侵害,也易感染卵鞭蟲病,宜杜絕感染源。叉尾斗魚(除種內好鬥外),挑不出什麼毛病,僅在野外河溝中的中小魚(有部分地區)易患“白鱗”病等,但成魚卻極少有這些病,估計或可自愈;而其白化種白兔魚的抗病害能力,遠不如叉尾斗魚之一半,易患白點病等。
蚊子魚在高溫時有滯長現象(易與青鯡魚混淆,青鯡魚為卵生)。平鰭鰍類魚不耐低氧,更不耐污染(水中氮含量高即死亡,因之可作水質指示魚)。鯡目幼魚常瘦弱而死(多為餌料問題),尤其在酸性與弱酸性含氧量略低的水中,事故多。胭脂魚的幼小魚以底棲生物為餌,餌料來源不是時常瘦弱而死,幾乎不攝食水中之餌較大的魚則可白行在大型缸底覓食水蚯蚓、蚯蚓等。
黃金條魚、金條魚、七星金條魚均無明顯“短處”,只是魚較小,水質差時顏色灰黃,但生命力強。青苔鼠亦為山澗溪流中魚,習性及優缺點基本同於平鰭鰍科魚。黑裙魚實際上是阿根廷溫帶(脂鯉科魚,相當於中國的黃金條魚,較耐粗放,不足之處是幼魚體色黑觀賞價值高,而成魚(灰白色)觀賞價值低。
甲鯰鼠魚水溫在10℃左右一般不會有大問題,但溫度再低時事故明顯增多,也會得病而死等。這些魚中最耐高溫的要數叉尾斗魚和斑馬魚,水溫接近40℃一段時間,水溫降低後若無其事。
劍尾魚的飼養方法
養紅箭魚的時候水溫最好控制在25度-28度左右(買一個養魚專用的溫度表放在魚缸里測量水的溫度)
公的紅箭魚發育成熟後魚尾會長有劍,母魚的魚尾則是扇形的,准備一個魚缸,大小根據魚的多少來定,盡量大些讓魚有更大的活動空間。
缺氧的時候魚會集中在靠近水面的地方活動,這時可以打開氧氣機供氧,如果沒有氧氣機的話,就給魚換些水,找一根吸水管連吸走缸底的臟東西,換3分之1或二分之一的水就可以了,換得太多,魚會不適應的,水清不代表水中有氧氣,吸水或加水的時候盡量不要碰到魚,以免傷到魚的魚鰭,如果不想常換水最好喂活魚蟲,一天最好喂一次。
劍尾魚飼養方法
劍尾魚養殖設備
(1)魚缸:是熱帶魚生長和活動的場所。飼養熱帶魚的魚缸必須選用規格稍大的長方形玻璃魚缸。
(2)吸水管:用於換水時吸出魚缸底面的臟物,用軟橡膠管和玻璃管連接而成。長度根據魚缸的高度而定。一般取一米二到一米五。
(3)溫度計:用來測量和調節魚缸的水溫。
(4)魚網:用來捕撈和轉移熱帶魚。
(5)玻璃燈桶:將燈泡放入玻璃燈桶內沉入魚缸中起加溫和照明作用。玻璃燈桶的口必須高出水面100MM,防止魚跳入。
(6)電熱管:冬天用來增加魚缸內的溫度。
(7)氣泵:驅除魚缸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水中的容氧量。
(8)過濾器:過濾出魚缸中的污物,保持水質清潔,起增加氧量凈化水質的雙重作用。
(9)恆溫器:用來自動控制魚缸中的溫度,可以長期保持溫度恆定。
(10)食斗:防入魚食漂浮在水面,有利魚的捕食。又能防止魚食落入水底鑽入水草中,使水草沙子變黑,敗壞水質。
(11)除污液:用塑料板作成。用來颳去魚缸水面的灰塵和油污。
③ 超市冷凍魚哪種好
很多人存在誤區,認為冰鮮魚沒有新鮮魚營養好。其實現在市場上主要有三種魚,一是新鮮河魚,一是冰鮮海魚,再者就是新鮮海魚。
海魚在營養成分的含量上比河魚多,營養價值略勝一籌。但海魚通常打撈上岸就會很快死掉,而要保持成活的狀態需要相當的功夫和管理,所以新鮮海魚在價格上要昂貴許多。
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冰鮮魚」,就是捕獲之後在第一時間內利用冰塊急凍保鮮然後運到市場銷售的海魚,這種急凍過的魚,眼睛仍然保持明亮,魚體堅實,色澤鮮明,且腥味少,相比之下這是最為新鮮和美味的魚了。
我們去水產市場或者超市購物時候,經常看到有吊牌寫著類似「冷凍渤海鮁魚」或者「冰鮮北海道毛蟹」等字眼,即便是同種產品,也會因為「冷凍」與「冰鮮」二字的區別價格上有出入。
聽起來這兩個詞像是近義詞或者同義詞,但畢竟價格上有出入,那麼究竟冰鮮和冷凍有什麼區別?我們還是請煙台海中寶參博士來談一下:
先說冷凍:
以肉製品做例子,在普通低溫冷凍的情況下,低於-18℃下存儲,從常溫降到冰點以下的過程中,肉製品中的水分會凝結產生冰晶,肉質在離開冷庫解凍之後,化凍的過程也會使細胞部分破損,肉質表面會乾燥、肉質劣化,因而導致口感變差。
再來講冰鮮:
而冰鮮的概念比較廣,可以與時下火熱的冷鏈相結合討論。
依舊拿肉製品做例子,禽畜在宰殺後,短時間內將溫度降到0℃左右,隨即包裝運輸,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均嚴格控制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在整個過程中,肉製品的溫度始終處於冰點臨界點,以保持肉質的柔軟,同時適當的低溫又能防止細菌繁殖,如此一來口感和營養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下來,因此冰鮮的食品比冰凍產品更加營養美味。
由此看來,冰鮮食品的保鮮期比冷凍食品要短了很多,需要盡快速地從生產地運達目的地,甚至還需要空運,因此物流成本較高,價格自然也比冰凍食品要貴。
當然也有一些特殊食品需要急凍保鮮,比如金槍魚、高級牛肉等,需要在十幾個小時內,中心溫度迅速下降至-60℃而達到完全凍結,令水份完全固化,阻止了因流動性所造成的質量變動,確保了肉的營養與質量。
進而這種冰鮮比起冰凍的價格更貴了。
講完知識干貨,那麼說點實用的,如何區分冰鮮魚和冰凍魚?
一看魚眼。
新鮮魚眼球飽滿突出,角膜透明清亮,有彈性;眼球不突出,眼角膜起皺,稍變混濁或者眼內溢血的次之;不新鮮的魚眼塌陷或干癟,角膜皺縮或有破裂。
二看魚鰓。
新鮮的魚鰓絲清晰呈鮮紅色,黏液透明,有海水魚的咸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無異臭味;不新鮮的魚魚鰓呈褐色或灰白色,有污穢的黏液,帶有難聞的腐臭氣味。
三看魚皮。
新鮮的冰鮮魚魚皮完整,透明的黏液,鱗片有光澤且與魚體貼附緊密,不易脫落(鯧、大黃魚、小黃魚除外);不新鮮的魚魚皮暗淡,表面附有污穢黏液,鱗片與魚皮脫離。
四按魚肉。
新鮮魚魚肉堅實有彈性,指壓後凹陷立即消失,無異味,肌肉切面有光澤;不新鮮的魚肉鬆散,易與魚骨分離,指壓時形成的凹陷不能恢復,手指甚至可將魚肉刺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