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金山楓涇古鎮有什麼特色
楓涇十景
楓涇古鎮於2009年10月榮膺「新滬上八景」稱譽,可喜可賀。在「新滬上八景」掛牌之際,我們整合古鎮景點,在30多個古鎮景點(觀)中精選出了若干能代表楓涇古鎮風貌特點和歷史文化內涵的景點作為候選景點。經過廣大市民、遊客的積極參與評選和專家團的最後評定,楓涇十景脫穎而出。
1、 楓涇三橋
楓涇古鎮區南北、東西市河交叉口的一個景觀。北豐橋原名通津橋,建於明弘治二年(1489年)。2004年改建更名為北豐橋。竹行橋原名登雲橋,建於明代,2004年改建更名為竹行橋。
清風橋原名工農橋,建於1974年,2004年改建更名為清風橋。楓涇三橋景觀區尚有清風閣茶樓、望江亭、三橋廣場、三橋里商品市場,老街特色小吃是賞景休閑的極好場所。
2、 楓溪長廊
元代楓涇已是商業重鎮,來往商賈雲集溪河兩岸,臨河而建的商業長廊長達800多米。楓溪長廊南起致和橋,經文中路沿市河至東柵泰平橋,全長528米。
3、 橋廟得泉
致和橋景觀區有建於元代致和年(1328年)的致和橋,是楓涇現存最古老的橋梁,也是楓涇歷史發展的見證;送子觀音,栩栩如生,生動演繹了致和橋「廟連橋,橋連廟」的人文歷史景觀;旁還有始建於明景泰年間的得泉亭、得泉井;三景合一是游覽楓涇的又一個亮點。
4、 溪北人家
枕河人家位於楓涇北柵市河兩岸景觀,一連排的粉牆黛瓦民居枕河而座,盡顯古鎮水鄉韻味。
5、 澤園留春
「百燈、百籃、百行」三百園的深處後花園,別有洞天,園內曲徑通幽,鳥語花香,是當年陳舜俞與蘇東坡、司馬光等名人飲酒、吟詩、作畫的江南園林式的休閑處。
6、 柵南水長
楓涇下西街市河位於楓涇南柵,是天目來水首沖要道。水上古橋櫛比,橋下流水潺潺,水邊灘埠鱗次;幾百年前就形成的水雲之路。
7、 吳越界韻
原界河位於楓涇中部,楓涇古鎮起元時就相約俗成,明宣德五年(1430年)被官定為南北鎮的分界河;1951年,南鎮並入北鎮,南北統一,但界河的歷史痕跡猶存。
8、 三元及第
位於楓涇旅遊入口處。集古橋、古宅、古牌坊為一體。有清代名臣謝墉的「金圃宅第」、「舉人、進士、狀元」的三元坊及古吳越的相異特色建築,大氣而典雅,並配以小橋流水、桃紅柳綠、假山怪石、松竹常青的自然景觀。
9、古杏漣畫
位於丁聰漫畫陳列館內,至今有近500年的樹齡。樹干挺拔,枝葉繁茂,掩映著院宅;更令人叫絕的是樹丫間長著近百年的異樹枸杞,相映見綴,實為有趣的奇景。
10、深弄聞音
楓涇古弄遍布鎮區四柵,有20多條,其中較有名的有莫乃弄、聖堂弄、油車弄、思古弄、姐妹弄、趙家弄、九曲弄等。最長的有500多米,最狹的不到1米。古樸異常,是楓涇古鎮的又一大特色。
此外,楓涇的粽子非常好吃,價錢也很便宜。楓涇古鎮的旅遊可以不買門票,但是會少進一些景點,也可以有選擇購買門票的進入部分特殊景點。
B. 上海楓涇古鎮有什麼有特點的地方和有什麼好吃的嗎
特色 當然要賣 丁蹄。就是用豬腳做的 拿回去切成一塊一塊就這樣吃 甜甜的很好吃。
C. 您的家鄉有什麼好吃的美食,兒時的記憶又是什麼樣的味道
我的家鄉在紅色贛南客家山區。山裡人秉承客家先輩的勤奮朴實,在山多田少的自然環境中努力創建美好生活;客家人善於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食材的利用和味覺開發,種種 美食 佳餚數不勝數,贊不絕口…記得小時侯家裡常備的炒貨有南瓜籽、葵花籽、砂炒花生、砂炒燙皮、砂炒番薯片等等。最讓人垂涎的當數炒南瓜籽了,小火慢炒至籽尖開口時迅速潑下先調好的濃鹽水,再續把蘆箕讓鍋灶升溫使每粒胖嘟嘟的南瓜子薄薄的均勻地掛上一層鹽霜,香噴噴地起鍋;小時嘴讒,在大人的笑罵中往往是連著瓜籽殼一起嚼了呑,…那種帶著淡淡鹽味、唇齒留香的感覺令人難忘。
我的家鄉湖北,湖多盛產優質蓮藕和各種河鮮,每年冬至我們就會腌臘魚,挑選最肥美的草魚戓是青魚腌制,腌制好臘魚油香發亮蒸熟吃超極味美下飯,把臘魚一條去魚頭剁成塊泡水一夜,泡水是因為我們的臘魚曬得比較干,所以必須要泡水讓魚肉變軟,把臘魚控干水份,鍋中燒熱油下臘魚加雞精, 醬油醋和白糖一起炒香裝盤入蒸鍋蒸制一小時至臘魚熟透 ,臘魚鹽份重就不要加了,美味的湖北臘魚是我從小吃到大的家鄉味 ,無論走到哪裡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味道 一種家的味道。
我老家是廣西的,有美味的螺螄粉,桂林米粉,都是用我們廣西的自己泡的酸筍做備料,G又酸又辣,美味可口!
我的家鄉武漢黃陂,有很多特色 美食 ,黃陂三鮮,甜蒸肉,土灶煨湯,豆絲,糯米灌肥腸,等等太多了。黃陂的蓮藕,馬蹄,菱角,紅苕也非常出名。
兒時的味道,記憶最深的,就是烤紅薯。
我小時候還是大集體,肚子里沒有什麼油水,總覺得餓,七八角錢一斤的肉一年也吃不了幾次。每天放學就到處找吃的。
那一年秋天放學,比我們大一點的大強,把我們招集在一起,問我們想吃烤紅苕不,小夥伴們齊聲說想,大強就說:想吃聽我的,吃了不能回家說,都跟我一起走。說完帶著我們去找紅苕地。
大強站高處一看,大人們在離紅苕地很遠的地方勞動。就安排起來,二狗帶三人去扒苕,不能把苕藤子扯起來,苕挖出來以後要把土蓋上要小心的爬過去,不能讓大人看見,大貓去撿柴火,大強和我做灶。
大強和我走了很遠,到一處田硬下面,說就這里,叫我去搬土塊,他把土塊圍成一小圈,大貓撿柴火也過來了,大強用火柴點火,火慢慢燃燒起來。一會兒二狗他們也來了,一人有四五個紅苕。大強說:一人吃一個大點的紅苕,小的燒著吃,說完他就把小的紅苕,往火底下放。
小夥伴們一人拿一個,擦一擦上面的泥土開吃,打鬧著真是快樂,[呲牙]生的吃完吃熟的,確得非常好吃。吃完了滅火,洗嘴巴回家。
現在想起來,認為是我吃過最有味道的東西,長大後吃的烤紅薯,都沒有大強烤的好吃,這是為什麼呢?
谷芽粑粑,現在大多數沒有吃過。
每年當山上的桐子樹開花時候,稻穀種子就可以下田了。
每年稻穀種子數量由生產隊按田畝而定,而每年種子下田後都會剩餘很多谷芽子,而所剩餘的谷芽子都是有意為之,因為大家都想吃」谷芽粑粑」!
谷芽粑粑是指:將谷芽曬干後,進行搗碎(過去鄉村有一種木製叫」對」的工俱),過篩後做成豬腰子形,放入桐子葉內,然後圈成圓形,上蒸籠即成。
小時候的谷芽粑粑,覺得特別好吃,它不但蒸著吃,還可以煨著吃。
記得小時候上學前,將幾個谷芽粑粑放入柴火灶內煨!當粑粑外面桐子葉全部燒掉後,用火鉗挾出,然後放地上摔打幾下,用鼻一聞——那個味別提有多香……
我家在湖北,家鄉好吃的東西很多,比如牛肉面,熱乾麵,麻花,手工鍋巴,其中最愛的就是牛肉麵,記得上中學的時候家裡遠,所以每次都要踩單車去,那個時候早上父母都會給2塊錢,那個時候的面條一塊五一大碗,份量足,味道好,每天早上必吃一碗面條,那個時候是真的特別好吃
一聲飄過六十餘年的吆喝:「客官四人請,請座,請上座。」我在父兄姐的牽攜下,走進了衡陽面館。一碗熱氣騰騰的三鮮面上來了,我看很久,像工藝品一樣,臊子面條很有樣式擺好,我撬了幾下,嗦了一把面,喝了一口湯,乃天食也。一晃這么多年過去了,美味還留在我兒時的記憶中。
五香黃牛肉,據說現在黃牛是保護品種,在河南葉縣,襄縣,郟縣,南陽等地養殖較多,五香黃牛肉也是當地特色吃法,我小的時候總是惦記過年吃上幾片。
我的家鄉在山西省,曾經鼎鼎有名的煤炭之鄉。我所在的市最出名的就是獨有的牛肉丸子面了(能猜到是哪裡了嗎)。
消失的 美食 ,現在再也吃不到了。上海楓涇古鎮熏拉絲(煙熏蟾蜍,味道鮮美,夏日吃最好,吃了不生痱子。但由於野生動物保護的要求,現不可以售賣了,以熏牛蛙替代了),還有上海本幫龍家菜也非常入味。
D. 上海哪裡的東西比較好吃啊
很多了,看你想吃什麼。那種地下廣場什麼的裡面東西很多,撞到哪裡算哪裡。郊區的話農家菜不錯。金山的楓涇古鎮蠻多好吃的。還有七寶古鎮,總之古鎮都不錯。還有西宮,城隍廟這種好吃的也多的。
E. 上海楓涇古鎮
上海楓涇古鎮上新上海十景之一,值得一游。交通也很方便,可在地鐵1號線旁邊的西南汽車站乘梅楓線直達古鎮門口。需要提醒的是:梅楓線老人卡通用,上海一卡通也優惠!如果您有興趣,在遊玩了楓涇後,在楓涇下車的地方,乘車到朱涇去,只要2元,游覽東林寺,在從東林寺直接返回市區,很值得一游,時間只要一天,而且不累。楓涇鎮三橋的農家粽子又便宜又好吃!
F. 大連--上海--楓涇古鎮--西塘古鎮--烏鎮--紹興五泄--紹興。這些地方都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求大
上海有世紀公園,水族館,環球金融中心,東方明珠,金茂大廈,昆蟲館,外灘,城隍廟,書城,還可以去南京東路,淮海路逛街(這些都是交通十分便利的)東方綠洲,長風公園(和水族館差不多,不過個人去的太多,所以比較喜歡水族館,但是水族館門票貴),東灘濕地公園,海灣森林公園,植物園(松江有收門票的,但是比較新;龍華有免費開放的,而且龍華交通方便,附近有龍華寺),松江還有歡樂谷(推薦),還有鮮花港,東海大橋。。。(這些都是比較遠的)
G. 上海楓涇古鎮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楓涇古鎮有什麼特產比較好
吃:楓涇素有「吃鎮」之稱。「正月螺螄二月蜆,桃花三月甲魚肥,出洞黃鱔四月底,五月拉絲吃不厭,暴子彎轉六月紅,七夕要吃四腮鱸,八鰻九蟹十鰟鮍,十一十二吃鯽魚」來到楓涇,一年十二個月,新鮮美味吃不厭。當地頗有特色的美食:熏拉絲、菜鹵蒸蜆子、吳越豆腐、椒鹽鰟鮍魚、鹹菜窩眼、豆腐衣包肉、石臼蝦餅、鮮肉藕夾、秘制鄉下咸蹄膀、丁義興蹄膀、天香豆腐乾、薺菜餛飩、燒賣、灌湯小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