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美食,吃過後仍舊念念不忘
旅遊對人會而言我覺得便是心身雙向釋放的情況下,不論是看美麗風景或是品特色美食,味覺和兩腳總有一個走在路上。尤其是喜歡愛玩耍的年青遊人,到一個到達站,很有可能最在意的並不是本地有哪些旅遊景點可去玩,只是本地有哪些美食特色可吃。
擁有西府順水復合調味料,幾款網路紅人川菜都能輕輕鬆鬆烹飪,回鍋肉,水煮魚片,宮保雞丁,宮保雞丁在西府順水川湘特點醬的協助下,不管是否在四川本地的餐飲店,也可以吃出純正川香。
假日一晃而逝,迷上川菜的你也許還沒有品嘗到最心愛的那一款,但是,現如今西府順水復合調味料行銷全國,伴隨著川菜覆蓋全國全國各地,如果你仔細找尋和品位,總是會尋找美味又純正的川菜館~
2. 好吃的零食有哪些品牌
好吃的零食品牌有很多,推薦一掃光零食家。一掃光零食店產品種類豐富,味道獨特,深受食客喜愛。一掃光品牌不斷的進行產品的更新,從而給創業者帶來了不一樣的經典美食,讓消費者體驗到了的美味。
同時,一掃光零食加盟總部非常關注品牌形象的提升,在進行店面的裝修過程中,除了選擇一個好店址之外,還非常關注店鋪的裝修設計,從門頭牌的顏色,字體,標志以及櫥窗的設計,都充滿了創意,都是設計師們根據店鋪的大小,形狀特點進行裝修,店內銷售人員著裝統一,這些都保證了管理的規范化,從而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一掃光零食加盟店產品擺放非常整齊,貨架的干凈整潔,產品的擺放井然有序,層次分明,每款產品都有提示,方便消費者可以快速的找到。
3. 你吃過哪些好吃又好玩的零食
你吃過哪些好吃又平民的零食?
3,還有就是各種圖案的小餅干,小動物餅干,好多動物都有,十二屬相的,魚的,大象的,一邊拿著玩,一邊吃,感覺好幸福。
4. 哪幾款辦公室「人氣零食」,便宜又解饞,好吃不踩雷呢
哪幾款辦公室「人氣零食」,便宜又解饞,好吃不踩雷呢?
一眨眼早已動工一陣子了,上班族早已回歸了正常的生活,但是因為假期的緣故,許多人養成愛吃零食的好習慣,尤其是早上九、十點,或者在下午三四時,明明沒有到吃飯時間,但腹部卻有些餓,直到休息的時候,專注力也不集中了,假如叫外賣得話,還不適合,那這時候來上些零食就正好,既可以飢餓感果腹,還能使自己的精氣神上去,處理工作都是如魚的水。
也有平時加班加點時,還可以來上點零食,腹部不空還能體驗到美味可口,那談起辦公室零食,我是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全是辦公室小帥哥、小仙女們喜歡吃的,而且還是數次復購,大部分吃過的都說好,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4款辦公室「人氣值零食」,每一款都美味可口,便宜又解饞解餓,美味不踩雷,錯過了確實太遺憾了。
以前在辦公室盛行下去,還是因為朋友去山西旅遊,來給大家帶回來的特色產品,只要是吃過的朋友們,也就沒有不誇它好一點的,乃至有一段時間還成為大家公認的早飯,口味軟嫩清爽不油膩,甘甜還膩人,每一個全是獨立包裝,帶上和存儲尤其便捷。
之後還有3種口感以供參考挑選,有原汁原味、冬瓜味和大棗味,我更愛大棗味,棗香氣尤其濃厚,我都是作為早餐食譜現磨咖啡,醒腦提神又飢餓感,味兒超贊的,如果你沒吃過,那一定要下手一份,老人小孩都能吃,性價比比較高哦
5. 家鄉的哪種美食令你難以忘懷
我是廣東中山的,最愛的 美食 有:金宅 捻西餅等等。
家鄉,在每個遊子的心裡都是無盡的牽掛,兒時的玩伴,親人,父母,更有一想起來就垂涎的 美食 。小時候的家鄉最盛大的 美食 要數婚宴上的八大碗了,,,。
上好的五花肉肥廋搭配切成手指大小的條,用純正的紅薯澱粉揉搓,揉的裹滿欠汁,熱油炸了金黃,裝在古老的黑色缸碗兒里,撒上蔥花,姜絲,花椒,八角,調了醬油湯水。
散養的草雞洗凈了大師傅嫻熟的刀法轉眼切成核桃大小的塊,水澱粉裹了熱油炸了金黃清水調味,配八角,花椒,蔥姜,也裝了缸碗。
還有大塊的肥瘦肉帶皮清湯煮了,切片拌上豆腐乳,白糖。還有一大早大師傅就費了好長時間攪拌的肉丸子,,,,滿滿的一大籠。
從上午蒸到晚上開席。那個年代上好的席面是三八席:八個冷盤,八個熱菜,最後的高潮就是籠里蒸了一天的八個碗兒,腐乳肉肥而不膩,熟肉晶瑩剔透,黃燜雞入口即化,肉丸子勁道入味,配上酸辣肚絲湯,老式雞蛋湯,山楂蘋果湯,海米白菜湯,,,,配圖給你們蒸點饅頭吧,要不太膩了, 哈哈
,,,。人間美味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許多 美食 。
我的家鄉河南省洛陽市也有許多令人忘懷的 美食 。洛陽水席、漿面條、牛肉湯、燴面、餃子、鹵面、撈面條等等,都是我非常喜歡吃的家鄉 美食 。
洛陽水席,始於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 歷史 ,是中國保留下來的 歷史 最久遠名宴之一。
洛陽水席共二十四道菜:前八品(冷盤,四葷四素),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
洛陽水席有二個特點:1、全部熱菜都湯湯水水;2、洛陽水席是吃完一道撤一道,再上一道新菜,不斷更新循環像流水一樣。
記得小時候,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家裡有婚喪嫁娶、滿月酒需要待客的,都是請專人來做「水席」,小時候最嚮往的就是跟著俺奶去坐桌吃席。直到現在,水席中的:牡丹宴菜、連湯肉片、蜜汁紅薯等也是我最喜歡吃的 美食 。
牛肉湯,洛陽被美贊為「湯城」,有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豆腐湯等大小湯館近2000家。其中「牛肉湯」是我的最愛。每天早上五點以後,各大小湯館開始陸續開門營業,七點前後迎來喝湯高峰期。第一碗不放任何調料、不放菜、不放辣椒的「清湯」是我的最愛(洛陽人稱「甜湯」,當水喝);第二碗放菜、放調料、放辣椒,然後泡饃,第二碗才算吃飯。有愛喝湯的能喝三碗湯。在洛陽喝湯,「添湯」是免費的,但是添湯可不添肉。
燴面,中國十大面條之一。集「葷、素、湯、菜、面」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是河南人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大眾 美食 ,家家戶戶都會做。
自從小時候第一次吃過燴面之後便深深喜歡上了「燴面」。在我從小到大這三十多年裡,每年過生日,俺媽問我想吃什麼飯?我的回答總是:「端鍋牛肉湯,拽會面」。吃燴面需要煮牛肉湯或羊肉湯,我們洛陽市每條街上都有牛肉湯或羊肉湯館,不想自己煮牛肉湯,都是直接到街上的牛肉湯館買二碗牛肉湯端回家用。就是在我不過生日的平常,我們家每個星期也會至少做一次燴面。
撈面條,這在洛陽人的家庭中,是最尋常的 美食 ,吃的人家最多、吃的次數也最多。
撈面條,掛面、機制面條、手擀麵都可以。「澆汁」的種類就多了,蕃茄雞蛋澆汁,豆角茄子西紅柿澆汁,夏天天熱,過了水的面條澆蒜汁(蒜汁涼面)等等。
在我們洛陽人的口中,常愛說一句話:「三天不吃面條,覺的這三天都沒有吃飽過飯」。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由此可見我對撈面條的喜歡程度。
以上四種是我難以忘懷的家鄉 美食 ,還有「餃子」也是我最喜歡的家鄉 美食 。但是餃子這種 美食 在很多城市的飯店裡都有,隨時可以吃到!
我的家鄉是河北衡水棗強縣,讓我難以忘懷的 美食 是大餅卷肉搭配老豆腐。
大餅
熏肉大餅的餅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較多油酥,在烙制的時候,油酥化開,就形成了外焦里嫩的大餅,另外之所以叫「大餅」,是因為,往往烙制的餅往往是以一米為直徑的大餅。
熏肉
大餅卷肉中的肉並不是簡單的鹵肉,而是加上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那就是在豬肉鹵制結束之後,會放在鐵篦子上,下面的鍋底會放上錫紙,錫紙上會擺上茶葉、白糖等香料。在加熱過程中,白糖和茶葉等香料會產生帶有特殊味道的煙氣,在這種煙氣的熏制下,就形成了具有獨特味道的棗強熏肉,也是大餅卷肉的靈魂所在。
老豆腐
老豆腐嫩爽鮮滑,產品類似於豆腐腦,但是在口感上比老豆腐更加老一些,老豆腐是在點鹵之後,繼續微火燉煮。老豆腐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口感較「粗」,味微甜略苦,搭配澆麻醬、醬油、韭菜花等調料食用,味道棒的很。
大餅卷肉配上老豆腐,是我記憶中的家鄉的 美食 ,如今身在外地,缺也時常想起這道 美食 ,讓人難以忘懷。
江西贛州特產:燙皮,艾米果,棍腸,江西贛州老鄉有沒有?
我是吳川的,不過現在廣州工作,說起家鄉令我難以忘懷的 美食 ,我覺得實在是太多了。下面一一道來吧。
1、吳川牛腩粉吳川牛腩粉是一道極具風味和極富盛名的名小吃,主要原料有牛腩、吳川河粉等,味道鮮美可口,令人吃完唇齒留香,難以忘懷。讀書的時候,牛腩粉基本是首選的早餐之一,甚至午飯都是吃它的。每次放假回家,牛腩粉肯定是必吃的,找朋友是次要的,吃牛腩粉才是重要的。
2、吳川爛鑊炒粉
在吳川一般會用大鐵鑊敲掉鑊耳並削小鑊沿而特製成的"爛鑊"來炒這個粉,俗稱"爛鑊粉"。吳川的河粉沒有廣州那種那麼厚那麼大條,吳川的細薄一點,。炒的時候下生油,再下豬油,蒜子爆香,即落粉猛火急炒,繼而下齊調料,撒上蔥花,即可上碟。非常的香,一般炒粉還可以加其他聊的,我個人會比較喜歡加叉燒和蛋。以前高中學校門口有個老人(吳川話叫「公兒」)在炒粉,特別香!畢業了,每次回家都會早早起床開車回學校買「公兒炒粉」。
3、吳川粉皮粉皮和腸粉差不多,不過裡面是沒有東西的,只是用面漿蒸吹出一張張薄薄的麵皮捲成的,之後再切斷,再加上秘制的韭菜油、醬油和芝麻,簡直是人間美味,每次回吳川,都得吃上幾回!現在想起來都要流口水。在吳川,粉皮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裡面是夾有椰子絲的,是甜味的,吃的時候只在外面加芝麻,不再加醬油了。
4、吳川年例和酒席吳川的酒席也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特別是對比朋友家鄉的酒席之後,那就更加懷念自己家鄉的酒席了,吳川的酒席我個人感覺非常的豐盛,特別是近些年,很多海鮮吃。吳川的年例堪比結婚的酒席,豐盛程度不相上下啊,在吳川,年例一般都在正月十五之前,朋友多的情況,基本天天有酒席吃,因為從初二、三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有某條村做年例的。
在吳川其實還有挺多 美食 的,例如吳川辣雞粉、煎堆等等。不過我個人就比較喜歡以上幾種,也是比較令我難以忘懷的,特別是前面三種,基本回家都會去吃。
水泡梨-個舊蠻受歡迎的伴手禮,水泡梨絕對佔一席哈!這一備受市民和遊客追捧的 美食 ,可不是浪得虛名。
個舊市是中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個縣級市,位於東經102 54′至103 25′、北緯23 01′至23 36′之間。
「個舊」是以彝語「果作」的音譯演化而來的,意即種蕎子、吃蕎飯的地方。
個舊是以生產錫為主並產鉛、 鋅、銅等多種有色金屬的冶金工業城市,是中外聞名的「錫都」。
當地以產錫著名,開采錫礦的 歷史 有約2000年,是中國最大的產錫基地,同時是世界上最早的產錫基地。
可是讓眾多吃貨忘不了的-還有這水泡梨~
水泡梨是採摘於深山裡的澀梨,用清水洗過之後,加入水+甘草等入缸泡製而成。
水泡梨不只是風味獨特,還有口感好+健胃脾+生津解渴的功效,因此深受遊客的喜愛。
水泡梨的果實還是蠻均勻的,嘗上一個,酸中還泛著微微甜,皮薄肉厚,味道好美。
水泡梨具有清肺抑火的功效,故深受所有人喜愛。
我的故鄉在安徽省六安市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上 蘇埠鎮, 每天早上, 人們總是會起個大早去街上吃早點, 蘇埠的早點種類繁多,豬頭面, 肉包, 油糕 ,應有盡有, 而我最喜歡的, 還是水煎包 和鍋貼餃了!
水煎包兩面煎的金黃,吃起來酥脆可口,至於餡料冬天是當地的烏菜和粉絲, 夏天則是韮菜粉絲, 可謂是各有千秋, 蘸上一點老闆自家手工製作的辣椒面,美的很那!!!
至於鍋貼餃, 那味道就更好了, 表皮金黃酥脆, 餡兒更是用料十足, 和餡的時候應該是加入了高湯放涼凝固的皮凍, 咬上一口, 汁水四濺怎一個好字了得!!!
面條比較出名的就是豬頭肉面和雞蛋肉絲面了,一碗面味道好不好?湯佔了很大的一部分,我的故鄉湯是這里的一大特色,和別的地方的湯頭不一樣,用特製的辣湯勾兌而成,麻辣鮮香,味道是特別的好
具體看圖!!!
家鄉的哪種沒事令你難以忘懷?
家鄉,多麼刺眼的兩個字,一年當中只能回家一次,因為工作的原因,只能背井離鄉。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很久沒吃到老家的味道,非常難得,也很珍惜。每年回去都是晚上,拿著東西直接就去吃自己想吃的。我的最愛之一就是鍋貼小饅頭,長長的,白白的,剛出鍋的饅頭上面特別軟,底下很脆,而且還是小時候那股香味,他家的饅頭很有名,而且土菜也很好吃。一份饅頭,一碗粥,一碟醬豆,一碟腌制的辣椒,再點兩個自己喜歡吃的菜,完美,這樣的搭配簡直就是高配版的童年回憶。
我記著小時候家裡窮,總喜歡吃饅頭,饅頭中間掰開。裡面夾上自己家腌制的醬豆,邊走邊吃,很有味道。這也是他家生意好的原因,很多特別老的菜他家都有,而且好多都是小時候才能吃到的菜,很美味, 美食 就該簡簡單單。
吃完回到家很舒服,一年四季只有冬,待不了幾天又得走了,來年再見我的故鄉。
6. 讓你忘不掉的童年小吃是什麼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記憶,而在童年記憶中,小吃無疑是最深刻的記憶。在我童年裡,有幾樣小吃,伴隨了我整個童年,他們分別是:
其實, 童年小吃不僅代表了吃貨經歷,而且也能反映兒時家庭的辛酸與甘甜。 童年小吃承載了許多過去,希望未來還買得到這些小吃。
1 蒿子粑粑:
安徽這邊的特產?反正六安這邊就有,但是我很多外省的朋友都表示沒聽過。這個食物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很好吃,算是我對於家鄉的一種記憶。
2 鄉巴佬:
這個應該很多人都吃過吧。小時候就喜歡吃,但是家裡大人不給,說是不衛生。但我們小孩經常偷著買,不貴,最少五毛,最貴也不過兩塊。
3 南德方便麵:
油炸食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在我們這塊很暢銷,但是上了初中以後莫名其妙的就沒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廠家倒閉了。
4 果凍:
這東西算是奢侈品了。要是家長買了果凍,估計家裡的小孩都得樂死。
5 辣條:
這個不多說,大家都懂。但是我們那時候一毛錢就可以買到一片或者一根,吃的那叫一個津津有味啊。
6 飲料: 健力寶 芒果汁
在匯源和可口可樂還沒有暢銷的年代,基本每年過年的飲品都是芒果汁或者健力寶。這兩年沒怎麼看到了,而且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差,以前逢年過節都當做禮品送人的。
7 QQ糖:
現在還有,只是年紀大了,很少會吃了。
8 茶桃:
我們這里屬於南方丘陵地帶,適合種茶樹。上面結了像桃子一個的果實,還有茶干,也是很不錯的零食。
9冰塊:
此處無圖: 圖貼不上來
既然說到童年記憶,怎麼能少的了冰塊?一毛錢一袋的糖精汽水,炎熱的夏天,放在冰櫃里那麼一凍,再拿出來的時候,冰冰涼,又解暑又便宜,一袋就能消磨一個下午。記得我們小時候最喜歡喝這個啦。不過和鄉巴佬一樣,大人都是不給吃的。的確也很不衛生,想想我們能長大,也是抵抗力強啊。
寫的時候還覺得有些懷念以前。雖然小時候總感覺日子很長,老師很煩人,媽媽很嘮叨。但是長大了才發現,原來這些都是我們人生不可多得的寶藏。人總是不斷長大,不斷變老,最後走向死亡,但是童年珍貴的記憶,卻是始終伴隨著我們。有些東西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漸漸消失,有些東西一直都在,但是我們卻已經不是從前的我們。最主要的還是開心吧,保持一顆童心。雖然生活很難,但一定要記得小時候的大笑哦。祝大家身體 健康 ,萬事如意啦。
我是廣東陽江人,說到童年念念不忘的小吃的真的很多呢, 豬腸碌 ,䬱字榪,灰糍,酒杯印,葉貼,番薯餅,炒粉,芋頭糕,豆康糍,油糍,油麻角,炒米餅,一邊寫一邊流口水,感覺自己從小就是吃貨一枚,長輩疼我的方式就是帶我去吃好吃的,現在想起來好幸福啊!
豬腸碌(最愛)
豬腸碌我的最愛,每次趁墟的時候必吃,平時都很難買到,那時候!也是一毛錢一小條,好吃的要命,現在回家必吃的小吃!
傳統的豬腸碌是用米粉皮包著豆芽、蝦皮、炒河粉、蛋皮等再在河粉皮上撒上一些芝麻,淋一些肉香汁即可食用。上碟時可以整條吃,也可切成段,再蘸上特殊的調料,如辣醬、番茄醬,味道咸中帶香,非常美味。吃豬腸碌的時候,蘸上辣度適中的辣椒醬,保證了口感的豐富性,吃起來不會過分單調。
䬱子榪
灰糍
番薯餅
以前小學放學的時候總愛去門口阿姨擺的小攤里買上一塊,記得只需要2毛錢,味道贊爆!
炒粉
芋頭糕
葉貼
油麻角
陽江粉酥(炒米餅)
豆康糍
當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回憶曾經的過往,內心無法克制的是滿滿的回憶殺!有的人喜歡回首曾經的小學、初高中的求學生涯,亦或是大學時的美好青春時光;也有的人喜歡回憶曾經的初戀或 情感 糾結……
對於我這種從小到大看見食物就兩眼放光的吃貨來說,我的回憶里永遠是跟「吃」有關的事物,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整個童年吃過的那些小吃。
出生在那個貧困年代且在農村的我們,童年的回憶里除了漫山遍野的野菜野果和野味,還有父母親手工製作的美味,以及街上出售的食品。
雖然那些個小吃,帶著那個特殊年代深深的、讓人心酸的烙印,卻讓我此生忘不掉!盡管,有些小吃如今我們依然可以吃到,但是心境和味道卻不同了!
柳鋼雪條 (1) 之所以記憶最深刻的是廣西柳州柳鋼雪條,是因為當時它比任何品牌的冰棒都做得好。不僅冰棒的甜度適中、甜味自然(有些牌子的冰棒居然會甜到苦),而且在相同高溫的天氣下,它要比其他牌子的冰棒耐化近一倍時間(我們小時候曾經做過無數次實驗)。
柳鋼雪條 (2)那時候的夏天,總會有賣雪條的用自行車馱著一泡沫箱,走村竄巷地吆喝。 那年代柳鋼雪條只有白色和綠豆兩種口味,白色的兩分錢一根,綠豆的三分錢一根。如同「鋼」一樣堅硬的柳鋼雪條,讓我們童年的夏天增添了一抹甜滋滋的味道。
爆米花 小時候,一聽到有人吆喝「爆米花啰!」村子的小孩就心花怒放地裝起小半布袋玉米或大米,興沖沖地扛去爆米花處排隊。當那簡陋的爆米花設備「嘭」的一聲炸響時,米花就可以吃了。不過,我特別害怕那炸響聲,每次都遠遠看著不敢近前,如今想來依然心有餘悸!
米花糖 (1) 童年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米花糖,而圖中這款「紅糖米花」是最「古老」、也是最經典的,酥香脆口,甜到發膩。但是比較容易粘牙,我們那時換牙的年齡,常常有小夥伴吃此款米花糖時把牙給黏掉了。
米花糖 (2)我們讀四五年級後就開始有了圖中的「白糖米花」,雖然它造型有方有圓非常漂亮,但它價格要貴一些,而且沒有紅糖的味道甜,所以那時它並不受我們青睞。 米花糖 (3)現在好像叫「米果」,小小一條的,價格也不貴,我們幾個小夥伴有時湊錢買一小包,裡面可以有好幾個,每人可以吃一個解饞。
米花糖 以前這種小米花生糖,只有準備過年時,才有外地人挑來村子裡或圩日時到街上賣。酥脆、甜度適中,也不粘牙,挺好吃的。
米花棒 (1) 也有叫它「金箍棒」的。好像我讀小學時就一兩分錢一根。我家的七親八戚特別多,因此過年我得的壓歲錢也不少,所以我那時幾乎隔天就買一根解饞。
米花棒 (2)米花棒的顏色好幾種,以前也搞不清楚它那些顏色是怎麼弄上去的,只是單純的認為花花綠綠的特別好看。還有一種圓形的「米花片」,薄薄的一片,好像是兩分錢可以買五片,我們那時超級喜歡它。可惜我沒有找到圖片發出來,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它?
花生糖 那時候,這種花生糖只有過年時才手工製作的,很甜但比較硬。其實我們小孩子因為換牙的原因並不喜歡它,已經上初高中的哥哥姐姐和大人們比較喜歡吃。
芝麻糖 這種用芝麻和糖漿(有時也加些花生仁)製作而成的零食,也是在冬天農閑或過年時才做的。
牛皮糖 我們那時吃這種糖特別開心,偶然得到一塊如獲至寶,然後可以吃上一整天。它特別Q彈,嚼扯很久都不會斷開,有時我們一邊用力咬住,一邊用手拉扯得老長,笑死個人去。
打紅薯窯 那時候我們天天變著花樣吃紅薯芋頭,尤其冬天放牛時,一幫小夥伴分工合作,幾個到別人採挖過的地里撿漏,幾個找柴火,幾個拿泥塊壘窯。把窯燒紅後熄火,然後把紅薯芋頭丟進窯中,再把窯砸塌、夯實密封。
約一小時後再扒開窯泥,烤熟的那些紅薯芋頭那個香啊,至今仍然讓我回味無窮!
蒸紅薯芋頭 那時紅薯芋頭既是我們的零食,又是我們的主食,上學時我們那破布書包或褲兜里總是揣著幾個。周末在家裡吃,我們就弄些壇酸水、辣椒段、醬油、蔥花、香菜做成味碟,吃芋頭時蘸一蘸,真是絕配!
糯米糍粑 (1) 過年時,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用糯米舂上好幾十斤糍粑,留著過年走親訪友送禮,或年後春耕勞作時的口糧。白色的糍粑是原味,黃色的糍粑,以前我家是用黃梔子泡水後再泡糯米,糍粑又香又漂亮。
糯米糍粑 (2) 冬天烤火時,隨手放上一個鐵支架,擺上幾個糍粑烤得外酥里軟,再蘸上白糖或者蜂蜜,好吃得不要不要的! 粉利 吃的時候切條或切塊,打邊爐或跟臘肉、蒜苗一起炒又香又勁道,很好吃。
糯米軟糕 這種由糯米、糖漿、芝麻做成軟糕,軟軟糯糯的,無牙的老人或小孩特別喜歡吃。
艾粑粑 (1) 每年清明前後,家裡的大人總要去野外採摘嫩艾葉,然後焯水、切碎後跟糯米粉一起搓均勻,再一個個包上餡、放柚子葉墊底,然後上鍋蒸十多分鍾就熟了。
艾粑粑 (2)蒸熟後不能立即吃,因為艾粑粑剛剛蒸熟又燙又軟爛,還特粘牙。需晾十五分鍾後再吃,此時艾粑粑軟糯、勁道、香甜可口。
糯米粑( 又叫 大肚糍或大肚粑) 可以包各種餡料,甜的鹹的,酸菜餡、韭菜餡均可,反正喜歡什麼口味就怎麼包。
蔥油饃 用蔥花和米漿(或麵粉)、鹽調好,再用一圓形模具攤上調好的米漿,放油鍋中炸熟即可。
花生酥餅( 也叫 月亮酥餅) 用一個圓圓的鐵磨具,將調好的麵粉漿倒入其中,撒上花生米,再放油鍋中小火炸至酥脆。小時候,七天才有一圩集,父母趕圩時總會給我們帶回一兩碗米粉或是幾個蔥油饃、花生酥餅。
韭菜餅 韭菜餅做法與蔥油饃和花生酥餅做法相似,只是要用韭菜芯(韭菜花梗)切碎後再做。
脆果 (又稱 麻蛋果、油果 ) 是用糯米粉、白糖搓成小疙瘩後,放油鍋里小火炸至酥脆即可。又酥脆又香甜,冬天時,我們小孩子總喜歡揣幾把放兜里當零食吃。而我們廣西許多地方打油茶也少不了它呢!
白鴿蛋 這種又脆又甜膩的小吃,不知道我們那裡的人為何這樣稱呼它,或許是因為它的外形跟鴿子蛋大小小相似吧!
酥角 一般裡面是空心的,薄薄的一層酥皮,一咬就碎裂開來,挺好吃的!也有人喜歡裡麵包些花生芝麻餡,但是沒有空心的吃得暢快。
酥餃 一般有甜咸兩味,裡麵包花生仁芝麻之類的餡,口感香、酥、脆。不過製作過程比較費時,所以以前家裡的大人都懶得做,一般在臨過年時,就上街買幾斤酥餃備做年貨。
開口棗 (也叫 開口笑 ) 以麵粉、雞蛋、白糖以及白芝麻為原料製作,再放入油鍋中炸至香酥即成。
貓耳朵 用麵粉、白糖、紅糖、雞蛋製作而成的貓耳朵,「嘎嘣脆」的感覺是我們童年過年時最最期待的小吃。
麻通 這種主要原料由糯米、白糖、芝麻、茶油、飴糖等製作而成,因其中間空心如通草,因而得名「 麻通 」。麻通是由廣東傳到我們廣西的小吃,由於它的製作過程比較復雜而繁瑣,因此我們也只有過年才能吃到。
糯米餅 糯米餅是廣西柳州的傳統小吃,主要原料由糯米粉、白糖、芝麻、花生等經過手工製作而成。以前臨過年時,我們柳州郊區的農村每家都要做幾十斤,但是現在很少有人做了。不過,街上有專門製作這些傳統小吃的店鋪,什麼時候想吃都可以買得到 。只是買的再也沒有曾經自己家製作的那種感覺和味道了!
壇酸 (或 紅糟酸 ) 我們廣西柳州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不少壇壇罐罐,不是腌酸的就是腌制各種醬料或鹹菜。這些腌製品不僅是我們夏天送粥的小菜,更是製作菜餚時的絕好配料。
酸嘢 盡管家裡泡有無數的壇酸,但我們這些小孩子趕圩時,是必定要在街上吃一小碟「碎酸」才肯回家的。 碎酸 ,也可以說是 雜酸 。顧名思義,也就是把各種瓜果蔬菜切碎後腌制而成的酸嘢。因為街上的酸嘢會加以白糖或糖精調味,並且腌制時間短,因此味道酸酸甜甜的又十分脆口,與家裡的壇酸有天壤之別,我們那時特別上癮。
柳州酸嘢 如果你以為柳州除了螺螄粉就沒別的 美食 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柳州人的眼裡,酸嘢跟風靡全國的 「柳州螺螄粉」 一樣,能讓吃過的人「中毒」匪淺!柳州酸嘢似乎「無所不能」腌泡,各種辣椒、瓜果、蔬菜均可腌製成色澤誘人、酸甜脆口的酸嘢。
盡管那個年代我們十分貧窮,但是柳州人「窮穿窮住但不能窮吃」生活「哲理」,讓我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也使我這吃貨不愁吃喝。懷念啊,我們的童年啊!
我的童年沒有棒棒糖,也沒有薯條蝦片,我童年的零食現在的孩子都不吃了,回想起那時候的味道,現在再也找不到了。
還記得夏天的時候去摘一種像葡萄一樣的野果,我也不知道它的學名叫什麼,那時候都稱它叫「狗奶」,酸酸甜甜的特別好吃。我都是摘慢慢的一小碗,還不捨得一起都吃點。
樹上的槐樹花和榆錢,也是小時候的 美食 ,都是一把一把的往嘴裡塞,有的時候還會吃的鼻子出血,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因為上火吧。那時候,感覺樂趣無窮。
到了春天,我們會三五成群的去采「毛毛仗」,到了冬天,我們去去地里挖「地梨」在爐子上烤著吃,想像那時候的童年,忘了所有的苦澀,記憶里已經全都是樂趣了。
說起童年的小吃,不同時代出生的人們都有自己的記憶,有的刻骨銘心!本人出生於四十年代,那時全國還未解放,農村農民還都單干,那時農村還很窮,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在我的記憶中,最好吃的就數純玉米面的大餅子配煮熟的冒油的咸芥菜頭。那時,不吃帶菜的大餅子就是不錯的了,這是上學必帶的干糧。另外好吃的小吃如:高糧地里長的黑古密,地里刨的葦子根,春季的桑甚子,秋天的杏,桃,夏季的冰塊。最好吃的要數玉米面粥鍋底的鍋巴,用香油一伴特別好吃。再就是春季燒麥穗吃,麥穗燒完,用手搓一下吃粒,特別香。別小看這些小吃,這可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因為那個時代天是藍的,水是綠的,沒有化肥農葯,沒有添加劑,大氣沒污染,喝的是純凈水。大家發現沒有:為什麼現在活在世上八十歲左右的老人特別多?就是因為這些老人在那個年代從小身體就打下了一個好底!(個人經歷)
童年的小吃,今天也還能吃得到,但是味道和感覺卻不再是以前那樣了,就好比小時候一塊錢就能買到的快樂,現在一萬都不一定買得到。童年畫在手腕上的表,雖然不會轉動,但是卻帶走了我最美麗的時光。
說到童年小吃,我腦海里依稀回盪起了小時候經常說的那些民謠「種田得吃白米飯,種地得吃好芋頭,早早起來燒兩個,姊姊妹妹爭吼吼」。這個要用我們桂柳話來念才有味道,這裡面說的就是芋頭,童年我喜歡把芋頭放到廚房的火堆旁邊用熱灰蓋住芋頭,烤得香香的,那味道是無法忘懷的。至於為什麼說姊姊妹妹爭吼吼指的就是兄弟姐妹之間爭搶烤芋頭了,那時還沒有辣條,或者說沒有錢去買零食,烤芋頭、烤紅薯自然就成了小朋友們爭搶的對象。
另外一個就是「涼粉」,我們當地叫涼粉,實際上就是神仙豆腐,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組隊去山上找神仙豆腐的葉子回來做涼粉,大人指導過一次我們就會做了。特別是在夏天,雖然沒有空調冰箱,但是有井水,井水也是冬暖夏涼的,做好了涼粉放一些白砂糖,用井水來「冰鎮」,那真是降溫有解暑,而且還特別解饞,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它的果子也可以吃,甜甜的。現在雖然還可以做,我們那也還有,不過現在吃的感覺可比不上小時候那滿滿的幸福感了。
再說一個,玉米粑粑,這個玉米粑粑不知道有多少人吃過,我們以前自家種的玉米來粑粑,不過這個就只能是大人們做了,小孩子做不了。我們叫做「包穀粑」,就是用新鮮玉米打成漿,加白糖蘇打,用新鮮玉米葉子包起來蒸熟,這樣的玉米粑粑玉米味特別濃,而且香甜可口,小時候好不容易才讓父母幫做一次呢,而且玉米要新鮮嫩的,老了就不行了,一年吃上一兩次就不錯了。
其實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忘不掉的童年小吃就是那些農家作物製作的食品以及山上的野味野果野菜。不過還有一個我得強調,那就是「筒筒糖」,說這個名字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你看我描述和圖片就懂了。用自家的大米去給人家用機器現場加工成一根根空心圓柱狀米棒,咬起來脆脆的,放久了就不好吃了,而且很甜,很香,每次有人來做,村裡都會排隊拿米去加工。
我是一個90後,雖然現在的90後大多數已然結婚生子,馬上就要步入中年了,但是回想起小時候,童年的味道是真的很難忘記的,即便有些已經叫不出名字,但是味道依然記憶猶新,下面我就簡單的說一下90後的那些忘不掉的童年美味。
1.無花果
這個無花果可不是樹上長出來的無花果,而是一個小零食的名字,吃起來酸酸甜甜,很有食慾,感覺像是吃蘿卜絲,反正是挺好吃的,我上學的時候總會在小賣鋪花2毛錢買上一包,上課的時候偷偷吃。
2.猴丹王
小時候很喜歡看《西遊記》,以至於看到孫悟空就激動不已,拿著棍子耍上一下,在小賣鋪無意間發現了包裝外面貼著孫悟空的猴丹王,裡面的成品就像《西遊記》裡面太上老君煉成的仙丹,吃起來酸酸甜甜,那個時候5毛錢一盒,可以吃整整一個下午了。
3.乾脆面
小時候吃乾脆面並不是真的想吃,而是為了收集裡面的卡片,集全一整套可以兌換大獎,反正我是沒有集全過。
4.泡泡糖
小時候的泡泡糖,我大致記得分為兩種,一種是包裝裡面帶有粘畫,一種是那種圓球狀的泡泡糖,吃泡泡糖就是為了吹泡泡,長長和小夥伴比看誰吹的泡泡大。
5.吸管糖
吃這種糖的時候還是很費勁的,需要使勁的往嘴裡吸,實在吸不動了,就用嘴去咬斷,吃到嘴裡酸甜,那味道真的很好。
小時候的美味小吃真的很多很多,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雖然有些美味已經消失了,但是只要一看到熟悉的包裝,那味道自然又都回來了,難怪現在有很多那種回味童年味道的小店!
廣東南雄人。家鄉的 美食 真的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酸筍。外地人會說很臭。煮菜特別美味
童年的時候太早,沒有趕上好時候,生產隊剛剛解散,地分到個人手裡不久,大傢伙都在玩命種地,做小生意的幾乎沒有。小吃都是自家產的。當然沒有現在擔心的食品安全。
剛開始吃窩頭,玉米棒子就是好吃滴。中秋的時候玉米就可以煮著吃了,一大鍋一大鍋的當飯吃。時間一長就不是美味,於是就放在灶坑裡燒,吃起來不錯,就是吃完了臉都黑了。燒著吃的還有秋後的螞蚱,從地里回來的時候,抓幾只,放在灶坑裡燒了吃。就一點點肉,不夠塞牙縫。
後來弟兄幾個合作,抓了半袋子,奶奶就用油鍋炸酥了,晾在條盤上,蘸著椒鹽吃了很長時間,差點就吃飽了。深秋時分,我們就去抓蟈蟈,這時候蟈蟈都是大肚子,炸好了撕開,一肚子小米粒一樣的籽,香噴噴,有嚼勁。剩下幾只會叫的,放到蟈蟈籠里,沒有k歌達人,聽蟈蟈唱歌也不錯。
冬天最好吃的就是炒黃豆,有甜口,有咸口,晚上能咯嘣咯嘣吃個夠。炒生了咬不動,嘎嘣一聲腮幫子疼,炒糊了苦。炒黃豆需要高超的技術,尤其是把糖裹到豆上,更要掌握火候。
我們小孩也有自己自創的小吃。
拿一根粉條,放到爐子上燒,冬天屋裡都是生爐子,那時候沒有暖氣,爐子里的火苗舔上粉條,刺啦一聲,粉條就突然膨化,粗了兩倍,一股香味沖鼻而起。美滋滋的把膨化的一頭放到嘴裡吃掉,還要哼哼唧唧的表示美好。然後接著再燒,當時還沒有燒烤,我們卻在享受燒粉條。
烤紅薯就不說了,那是傳統,大家都熟悉。我們還會把生紅薯切成片,放到房頂上晾乾,吃起來咯噔一下,看起來像厚厚的薯片。出門的時候兜里揣幾片,吃多了就屁聲不斷。
冬天還有一個真正的小吃,叫熬糖稀。胡蘿卜放到鍋里煮,一直煮,直到變得非常粘稠。具體流程記不太清楚,因為我只是負責燒火。最後呢,就准備好秫秸棒,兩根一挑,粘稠的糖稀就可以吃了。
吃之前,還有一道工序,就是不停的攪,越攪越黏,糖稀開始變得透明。當然,你也可以讓它幻化成各種造型。最後不免口水四溢,吃掉糖稀。因為難得,總是舔一口,攪半天。捨不得吃掉,不停的玩,最好是在別的小孩面前表演。
7. 有哪些好吃但鮮為人知的零食有何推薦
以我二十來年的吃貨經驗,今天我來分享幾樣好吃的小零食,解饞又美味!
1.柿種
當你看到這個名字時你一定很迷茫,從字面上理解,柿種意思就是柿子種子,但這種零食並不是柿子的種子,而是一種長得很像柿子種子的米果小餅干。它是用糯米粉做成的,中間空心,每一粒都非常脆,常見的有醬油味、麻辣味和芥末味,一般柿種里都配有花生米,所以這種小零食也是一個很好的下酒菜。
2.乳酪鱈魚腸
鱈魚肉做成的香腸里包裹著乳酪,一口咬下去,鮮甜和奶香讓人立馬愛上它。鱈魚和乳酪都是補鈣佳品,解饞的同時也能順便補補鈣,一舉兩得。
3.內蒙古牛肉乾
來自大草原的美味,3斤鮮牛肉才可製成1斤牛肉乾,有麻辣味和五香味,口感非常有嚼勁,越嚼越香,用手可以將牛肉乾撕成絲,每一絲都很有味!
4.奶皮子卷
這也是一個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美味,用牛奶煮開後表面浮起的一層奶皮子晾乾製成,裹上蔓越莓干、山楂糕、葡萄乾、炒米食用,一口咬下去,濃郁的奶香和酸甜的果乾相得益彰,讓人停不下來。
5.瀘溪河桃酥
這是我家鄉有名的美味,桃酥有原味、蔥香、核桃和椰蓉四種口味,酥脆清香,咬一口,酥到心田!記得小時候在爺爺家,裝桃酥的鐵皮盒放在高高的櫃子頂上,我回家後爺爺才會拿出一塊給我,那種香甜味真是我童年最深的記憶。
6.山楂鍋盔
這是我去北京上學時發現的一種美味糕點,奶香味的餅皮裹著酸甜的山楂,甜度剛剛好,山楂餡兒很解膩,讓人不知不覺吃掉好幾塊!
要說好吃+鮮為人知,非我們大新疆的零食莫屬了。
深居內陸,造成了其鮮為人知;天然醇厚,是你味蕾的派對。
隨著新疆 旅遊 旺季的到來,咨詢我新疆 旅遊 攻略的朋友越來越多。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人,我們的確知道一些其他人不知道的特色 美食 、遊玩路線、景點。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新疆特色的本地零食。這些零食,於我們而言,如同北京的北冰洋、成都老小區里熱火朝天的串串、陝西某個不知名小店的肉夾饃,是隱藏在記憶中對「家鄉」這個名詞最初的印象與概念。
一、神內胡蘿卜汁——最好喝的胡蘿卜汁 (由石河子大學開發研製)
100%純胡蘿卜果肉製作,天然無公害
除此之外,還衍生出眾多口味。
濃郁的蟠桃汁、酸甜的石榴汁、清涼舒爽的黑加侖汁。
都說新疆是「瓜果之鄉」。
它們能夠讓你在體驗異域風情的同時,體驗到中國最甜水果迸發的香甜可口。
二、香巴拉,巴口香牛肉乾
絕對正兒八經的大塊牛肉,不是坑爹的鴨肉雞肉
當然,因前幾年巴口香、香巴拉做的比較好,目前地方企業做出了不少地方品牌
品質也非常有保證
大家可以去新疆當地超市嘗試
三、奶啤
酸酸甜甜,乳白色的牛奶里帶著像可樂一樣的碳酸氣泡,細膩潤滑,完全不含酒精,但又能滿足你對啤酒的所有幻想。
四、各種本地酸奶
新疆的酸奶就像新疆人一樣——實誠,不摻水。
近幾年,新疆本地酸奶可謂「百花齊放」,品牌一下炸出來幾十個。
小時候我特別想喝一種叫做「麥趣爾」的本地牛奶,但奶奶堅持要我喝三鹿,因為當時三鹿風頭正盛,賣得比麥趣爾貴,所以我奶奶不惜花費重金,也讓她的寶貝孫子喝到「好」的酸奶,現在想想,我之所以那麼「單純無腦「還多虧了我奶奶當時的深明大義。
下面我就介紹幾種新疆人常喝的牛奶。內蒙雖然奶源比新疆多,但品牌絕對沒有那麼多,也許新疆是全國牛奶品牌競爭最充分的省份了,伊利蒙牛佔有率奇低。
麥趣爾
麥趣爾目前是上市公司, 總部設在新疆昌吉州昌吉市麥趣爾大道。主要經營:乳製品液體乳(滅菌乳、酸乳)、飲料(蛋白飲料類)、冷凍飲品(冰淇淋、雪糕、冰棍)、礦泉水、速凍米麵食品的生產、銷售。農副產品(除糧食、棉花)經銷;畜禽養殖、農業種植。
麥趣爾在新疆算是比較老牌了,甚至很多城市也有麥趣爾蛋糕店,味道也還不錯,大家可以去嘗嘗。其幾種口味的酸奶味道都不錯。
天潤酸奶
天潤這幾年比較火,感覺發展很快,甚至打入了內地一二線市場,在與伊利、蒙牛競爭。其一開始以綠色包裝為基礎版,後來擴展了好幾個口味。
我認為天潤還是比較有眼光的,能夠認識到其實新疆本地市場競爭過大,快速進入了內地市場,甚至造出了奶啤這樣的稀罕物。
瑞源
之所以把瑞源寫在第三個,因為它是我們庫爾勒的品牌。為了迎合國家增強人民體質的倡導,政府和瑞源公司給予當地小學生以非常優惠的價格買瑞源牛奶,一箱二十包,一包二百毫升,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五塊錢一箱。
當然,瑞源也有創新,它有自己品牌的奶疙瘩,其實漢族人通常吃不慣少數民族的奶疙瘩,所以瑞源公司迎合了漢族人的口味,讓這種東西的味道更能讓普通漢族人接受。
西域春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西域春應該是北疆的吧。
他家的牛奶我喝的比較少,但酸奶品種非常多,味道也相當不錯。
我記得最早在新疆市場出現的草莓口味、藍莓口味、紅棗口味.......都是他家的。
蓋瑞
蓋瑞我喝的也比較少,但是這種牛奶有一種包裝只有五天保質期,非常短,這種牛奶我覺得超級超級贊,特別純。
花園
花園是建設兵團石河子出的,近幾年還出了奶粉。
新疆牛奶酸奶的品牌實在太多,除此之外還有焉耆老酸奶等等,不像內地市場上口味那麼單一,伊利蒙牛進入新疆市場比較困難,這些牛奶酸奶在內地市場上也比較不容易找到,有時候超市打特價,5.99就能買一罐一升的酸奶呢!如果大家有機會來新疆,一定要喝夠了再回去。
五、奶疙瘩
正宗新疆奶疙瘩的做法是將牛奶發酵,把發酵後的酸奶倒入鍋里熬,然後裝入布袋裡吊起來,使其水分滴盡,用手捏成小塊,放到鋪有芨芨草編制的席子上晾乾即成
六、奪命大烏蘇
幾乎每個地區都有代表其地方特色的酒水:
青島有青啤;
東北有哈啤;
帝都有燕京、雪花;
重慶有山城啤酒;
廣東有珠江啤酒;
當然,新疆也不例外,奪命大烏蘇了解一下。
新疆盛產啤酒花,烏蘇啤酒原麥芽汁濃度12至20度,因其精釀的工藝暢銷西北與中亞國家,對烏蘇啤酒的勁兒大有個形象的比喻:四瓶之內,個人屬性——真心話+60%,大冒險+80%。,有的人啤酒千杯不醉,烏蘇五瓶就翻,而有的人則一瓶就暈。在新疆,人們於忙碌的夏夜,簇擁在一起,吃著燒烤,喝著奪命大烏蘇,忘卻了所有煩惱,招待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特定的口味是封存在記憶中對家鄉最初的概念,作為來內地上學、工作的新疆人,每每想到這些,都忍不住思念,而如果你是跨越整個中國去新疆 旅遊 ,不要浪費這三四千公里的距離,我將這些新疆本地特色小吃安利給你,願你能夠吃飽了再回!
8. 哪些食物入口即化,下酒又下飯,好吃到停不下來呢
鳳爪是百姓餐桌上經常見到的主餐之一,個人覺得,鳳爪是雞的身上除開雞腿之外,最好吃的位置,中國人愛吃雞爪,目前市面上更是有五花八門的烹飪方式做鳳爪,每一種都很好吃,備受男女老幼的喜愛。但老外可並不是這么認為,許多老外都接受不了鳳爪這類特色美食,那他們可就沒這一那般福氣啦!今天就和大家共享一道「紅燒雞爪」的做法,這樣做的鳳爪酥爛出骨,吃著入口就化,絲毫不塞牙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