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隴南市有什麼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隴南市有什麼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3-02-09 19:11:48

1. 舌尖上的甘肅,好吃到扶牆的隴南7大美食,每一個都極具當地特色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 歷史 悠久,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也因為地理、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南北飲食文化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不管身處哪一座城市,您發現他們都有著屬於自己特點的 美食 名吃。而對於不少喜歡到全國各地遊玩的旅行愛好者來說,每到一座城市除了欣賞美景、 歷史 文化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品嘗當地 美食 了。

隴南市是甘肅省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的東南部,這里氣候宜人,風景優美,雖然在一些地方上比不上很多一二線城市,但說到隴南 美食 絕對。隴與其他城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南人依託各種各樣的農產品,製作出了琳琅滿目,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 美食 小吃。在隴南散落在各處的 美食 小吃爭奇斗艷,每一個都充滿著誘惑。今天小紅就為大家帶來隴南極具特色的7大 美食 ,每一個都深受人們的青睞,好吃到扶牆,絕對是您到隴南不可錯過的,沒吃過三五樣算白來了。

作為一座典型的西北城市,各種麵食自然是少不了的。其中豆花面為隴南赫赫有名的特色 美食 小吃之一,在隴南地區很是常見,但尤以武都洛塘、康縣陽壩、文縣碧口著三個地區的豆花面最為地道,也最有特色。豆花面的面主要是以白面、蕎面製作,或者是用豆面(黃豆面)、玉米面在於白面混合之後的雜面。首先將做好的豆花盛入碗中,再將煮好的面條撈入碗中,加入各種各樣的調味料,有炒豆絲、韭菜、青椒,還有必不可少的油潑辣子、蒜苗等等,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隨意搭配。隴南豆花面吃起來細嫩爽口,口味多樣,讓人回味無窮。

隴南除了豆花面之外還有杠子面,杠子面是隴南西和縣的特色麵食之一,其與西和鍋盔齊名,不僅在當地,甚至在隴南地區都小有名氣。杠子面的製作也頗有意思,之所以叫做杠子面,是因為在擀麵的時候會用一根如胳膊粗細的杠子來壓面,就單單制面的過程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杠子面也是當地人必不可少的早餐麵食之一,其吃起來勁道爽滑,風味獨特。

棒棒面是隴南徽縣的一道特色麵食,很多人說它類似扯麵,其實棒棒面就源於扯麵,其製作的時候兼容扯麵工藝,裡面配上蒜苗、小蔥、豆腐、辣子等佐料,吃起來口感細嫩爽滑,面條勁道,味道鮮美,絕對是一道您到隴南不可錯過的麵食。

當然除了麵食之外,隴南成縣的餛飩也是頗有名氣。成縣餛飩准確地說應該叫做成縣牛肉餛飩,成縣的牛肉餛飩並不像咱們平時所吃到的餛飩一樣比較清淡,而是料很足,湯味較重。成縣的餛飩中是加入牛肉臊子的,其味道香鮮美味,入口回香,讓人回味無窮。您到隴南一定要去嘗嘗這與眾不同的成縣餛飩。

可以說在隴南禮縣不吃熱麵皮的人鳳毛麟角,幾乎人人愛吃這熱麵皮,可以說禮縣人的一條就是從這熱麵皮開始。禮縣熱麵皮,是用麵粉製作成麵皮,再將麵筋蒸熟,加入各種各樣的佐料攪拌,再搭配上時令蔬菜,吃起來細嫩可口,香鮮麻辣,十分得鵝美味。

說到隴南 美食 就不得不提到武都的豆花子,它是用黃豆製作而成,其製作工藝與豆腐類似,但口感要比豆腐松軟,而且必豆腐腦稍微的硬上一些。將豆花子盛入碗中,加入用胡椒、姜粉、蝦皮等製作的湯汁,趁熱食用。其味道鮮美,辛辣清香。

洋芋攪團是隴南地區的名優小吃,顧名思義是用洋芋製作而成。在以前的時候當地人多以它為主食,而現在隨著發展逐漸演變成為隴南的一道特色名吃。洋芋攪團不僅可以熱食,還可以冷食,兩種吃法做法不同,其口味也大有不同。如果您到隴南一定要去嘗嘗。

當然 隴南 美食 小吃遠不止這些,還有柔軟滑爽的寬川蕎麥涼粉,有著悠久 歷史 的西和鍋盔,麻辣爽口的麻辣粉,又好吃又爽口的隴南麻食,隴南大碗菜八大碗等等。他們每一個都是隴南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寄託著隴南人的鄉愁。如果您還知道隴南有哪些 美食 名吃,歡迎下方留言補充。

2. 隴南金都大酒店都有那些美食

隴南金都大酒店的美食很多的,像海鮮了,燒烤了,及

各種炒菜。非常的好吃。

3. 隴南市成縣有什麼 特產

分類: 地區 >> 甘肅 >> 隴南地區
解析:

主要有核桃仁、柿餅、板栗、大棗、松籽、蠶絲。

4. 甘肅隴南這三款美食,不要錯過,除此外你還知道哪些隴南美食呢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沖,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其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葯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和2個國家濕地公園。今兒個小編主要給大家介紹幾款隴南的美食。

兩當狼牙蜜

兩當狼牙蜜,是甘肅省隴南地區兩當縣特產,乃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狼牙蜜因蜜源是狼牙刺而得名,主產於甘肅兩當、徽縣。狼牙蜜稱得上是蜂蜜中的上品。氣味濃香、色澤清亮、含糖適中、結晶細膩、為補養健身、葯用除疾之上品。兩當狼牙蜜出口亞、美、歐國家的地區,久負盛名。

5. 隴南市武都區特色小吃是什麼

麵皮:武都麵皮風味較為獨特,是武都特色小吃。
麻辣粉:是當地人喜愛的小吃之一,攤點遍布大街小巷。
洋芋攪團:為武都地方名優小吃,是用當地產的洋芋精製而成。
豆花子:口感辛辣、清香;武都、文縣、康縣等縣皆有,以武都的最佳。

6. 隴南有什麼小吃

油麵茶 嚴冬季節,當你頂風冒寒來到東鄉地區時,好客的東鄉族人立即讓你坐在鋪有毛氈的熱炕上,首先給你端來一碗滾燙的、彌漫著清香的油麵茶,使你喝了寒氣消散,回味無窮。 油麵茶,是東鄉族人的一種冬令傳統營養飲食。時至嚴冬季節,生活在西北高原上的東鄉族人家,戶戶都要熬油麵,滾油麵茶。人們清晨出工,上班前,總要喝一大碗淳香可口的油麵茶來增熱量,驅嚴寒,補身子。 油麵茶,不是茶水,也是茶水。油麵茶製做較簡單,用料極普通。原料主要為上好的春尖細茶或優質茯磚茶及小麥麵粉,牛羊油與適量的花椒粉、姜粉等為佐料。 一般做油麵茶時,先把新鮮牛羊油切碎,放進鍋里加熱成液體後,放入麵粉攪炒,當麵粉攪炒得稍稍發黃時即可出鍋,這道工序叫熬油麵,即備料。每次喝油麵茶時,就可以拿出熬好的油麵粉,燒成油麵茶。滾油麵茶時,先用一個茶壺或小鍋滾好細茶或茯茶水,所滾的茶有細茶或茯茶之分,滾出的油麵也就成了細茶油麵和茯 茶油麵兩種。細茶油麵清香可口,謂之上品,茯茶油麵幽香壯熱,很適合老年人的口胃。在滾茶水時以釅濃為宜,然後濾清茶葉子把茶水加入滾油麵茶的鍋里。茶沸騰時加調料,佐料量以麻辣為宜,再加適量的青鹽,後撒上油麵粉,直到油麵茶呈湯狀。這時鍋里的油麵茶散發陣陣清香,馨味撲鼻,沁人心脾,使人口涎欲滴。如果有條件在油麵茶里放些酥油、紅棗、核桃仁,那就喝後使人更難忘懷了。 油麵茶既是東鄉族人平常愛吃的一種食品,也是用來招待貴客的一種風味小吃。這種油麵茶還常常在舉行婚禮的喜慶宴席上用來招待貴賓。冬季是東鄉族男婚女嫁最好的季節。天剛麻麻亮,娶親趕早的車馬出發,主人便給每人端上一碗香噴噴、熱辣辣的油麵茶,讓他們喝;當太陽剛剛冒出山尖,娶親隊伍冒寒進入新娘家落座時,主人又同樣給每人端出一碗滾燙的油麵茶。喝了精神頓時倍增、令人感到特別溫暖。 東鄉族的油麵茶,也是冬季出外經商走遠路的人必帶的食品。它與藏族的炒麵相似,但比炒麵更具風味,更具營養特色。東鄉族善經商,《導河縣志》載:「東鄉多商販」。許多善經商的東鄉人,過去都是背起褡褳,趕—亡毛驢跑腳戶,做長途販運生意,山道彎彎馱鈴叮當。在「花兒」悠揚聲中下四川,走漢中,在長途跋涉的宿營地,常用背著的油麵,在路旁支起鍋架,生火滾油麵茶泡饃充飢禦寒。油麵茶幾乎成了他們須臾也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 隴南小吃
隴南人特別是武都人特別重視吃和穿,所以小吃的花樣特多,比較有名的小吃:
1、洋芋攪團:用特製的杏樹、樺樹、梨樹、核桃樹做的木槽。將煮熟去皮的洋芋砸成泥狀,相當於南方的糯米糍粑。必須是甘肅武都特有的高澱粉洋芋。湯汁是武都特製的醋加武都安化辣椒、武都大紅寶花椒粉做成。
2、玉米面面魚:將玉米面在大鐵鍋中攪成糊狀。煮熟。用特製的勺子做出。醋辣湯汁或武都酸菜湯。
3、米皮:武都兩水漢王大米,浸泡,打漿。在特製的木板籠床上蒸熟。湯汁與餃團同。可以加蒜泥。
4、麵皮:小麥粉洗成面汁。用鐵皮蒸盤。
5、酸菜面片:武都酸菜。解熱祛暑的效果極佳。手擀麵片。
6、豆花子酸菜面:剛剛點出的清香豆花。面條可以多樣化。但一般要求是手擀麵。蕎面。玉米面。小麥面。雜面。
7、蕎粉:武都特產山蕎。用蕎麥貞子洗面汁。煮熟。凝固。湯汁和洋芋餃團同。
8、雞蛋麵茶:武都茶葉炒熟。泡成茶水。加熟麵粉。在特製的陶罐中煮熟。加入炒好的土雞蛋。
9、炕包(子):包子在平底鍋中炕熟。
10、蕎面葉子:蕎面攤成荷葉一樣薄餅。加洋芋絲、青椒絲炒吃。
11、地軟耳包子:春秋季節的大地上,一種黑紫色的柔軟的菌類。加上蘑菇、香菇、木耳做成的一種素食。味道特好。
12、麥仁酒:新麥去皮。煮熟。裝缸。加特製酒酢發酵。清香。能上頭。解暑,保健,利尿。
13、蕎面、苞谷面餃團:糊狀,煮熟。置於瓷盆,降溫,凝固。切片與酸菜湯一起享用。解暑,易消化,健胃。
14、洋芋絲餅餅:主要由洋芋絲加適量麵粉和花椒粉、細鹽、老蔥絲,在平底鍋中煎熟。厚度1—3厘米
15、武都泡菜:特製的罐子。農歷六月六的山泉水。青鹽。武都花椒。調料粉。洋姜,蘿卜、胡蘿卜,捲心菜,豇豆等入內。特別酸的有滋味。
16、韭菜扁食:新鮮的韭菜切碎。加香椿絲。包成混沌一樣。黃花菜木耳湯。素食。
17、鍋盔:西和、宕昌、武都風格不同
18、豆花子:加洋芋粉汁
19、肉夾饃:在特製砂鍋中煮爛的豬肉,在特製的樺樹菜墩上剁細,夾進火烤饃中。早起吃一個足夠上半天的能量補充。
20、烤羊肉串:用武都山羊肉烤制。
21、烤雞肉串:用隴南山區的土雞肉烤制。
22、燒烤香腸:農家自製的豬肉香腸,吃時在菜油中炸一下。
23、燒烤嫩玉米:陽歷4月就開始了。剛剛摘下來的嫩玉米,或者帶著青嫩的葉子。也有煮熟的。
24、武都臭豆腐:豆腐塊加酒料,加辣椒、花椒粉腌制。吃時夾進蒸饃中,特香。
25、麻辣洋芋粉:洋芋粉是當地洋芋加工的寬粉,質量一等。加海帶絲和綠色蔬菜。湯汁加花椒粉和武都安化辣椒粉。老蔥也好。
26、雞湯刀削麵:雞湯中加入黃花菜、花椒粉、老蔥絲、蒜苗,刀削麵是正宗山西派式。恰似銀魚翻浪花。
27、橄欖油拌洋芋:煮熟的紫皮洋芋,去皮後,在大碗中剁細,加入少量橄欖油。因為橄欖油是武都特產,價格貴,在外地這就有些奢侈了。
28、嫩玉米面餅:嫩玉米壓成汁,加適量小麥麵粉做成。
29、煎餅卷青椒洋芋絲:青椒炒洋芋絲。小麥面煎餅捲起來。
30、面果丸子:小麥麵粉加雞蛋加水攪成糊狀。用筷子夾成小團在清油中炸熟。
32、武都酸菜湯:武都酸菜,用野生苦曲菜、木疙瘩菜、芹菜莖葉、野生銀鈣菜、苦戈菜腌制。發酵好時,菜脆而味酸。中葯上全部屬於解毒、清熱、消暑類型,做湯時用清油炒一下,加老蔥絲或野生韭菜花。加洋芋絲。還可以加麵粉做成酸菜拌湯。

7. 甘肅夏季美食盤點,你吃過幾種

夏天來甘肅玩,

只知道吃牛肉麵?

NO NO NO

甘肅還有很多夏日美食,

可口又清爽,

搭配炎炎盛夏,

簡直完美的不像話。

1、漿水面

甘肅的夏天,怎麼能少了漿水面呢,一碗味酸、辣、清香,味道獨特的漿水面爽滑入口,彷彿所有的炎熱都消散了。

漿水面是甘肅省傳統特色小吃,在甘肅蘭州、定西、天水、武威等很多地方都有,配以虎皮辣椒和鹵味吃,味道更佳。

2、涼面

在甘肅,消暑小吃怎麼少得了涼面,夏天就靠它過了!吃的時候放入黃瓜絲、芝麻醬、洋蔥絲、蔥花、生抽攪拌均勻,雖然不及牛肉麵那般吸引人,但也可以讓食慾不振的你胃口大開。

3、涼皮

水洗涼皮

高擔涼皮

甘肅人愛吃涼皮,尤其是到了夏天,簡直都能賣到脫銷啊!炎熱的夏季,一碗又酸又涼又勁道爽口的涼皮,怎麼吃都不會膩。

涼皮是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一種傳統特色美食,綿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在炎炎盛夏,甘肅各地都有涼皮(又叫釀皮)。蘭州的涼皮又分為水洗涼皮和高擔涼皮,水洗口感爽滑,高擔口感厚實醇香。

4、涼粉

夏天就是吃涼粉的季節,爽滑Q彈的口感最適合天熱的時候吃,吸溜一口都是滿滿的食慾。

5、涼魚兒

魚兒粉是甘肅省有名的傳統小吃。用精細的大豆粉製作,形狀象小魚,顏色有白有紅,配上調料、小菜,活象一條條小魚在碗里。做飯師傅熟練的用漏勺撈出涼魚兒,空一空水,盛到碗里,加上漿水、配菜,再舀一勺辣椒,那樣子能讓等待的食客直咽口水。

6、甜醅

甜醅西北地區的特色小吃之一,用燕麥或青稞製作。在甘肅蘭州、隴南、天水等地,都能吃到獨特的民間小吃「甜醅」。

7、洋芋攪團

洋芋攪團是甘肅隴南有名的小吃。以玉米面攪團最為常見,用木錘砸成有粘度的洋芋泥。

取出砸好的洋芋泥加上酸菜或是醋水,用翠綠提味的蒜苗、韭菜或者青椒略做點綴,這碗中的風景立刻就不一樣起來。洋芋攪團一入口,唇齒之間瞬時能感到洋芋的細膩柔滑,還有調味料帶來的獨特口感。

8、呱呱

呱呱是天水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常見的有蕎麥呱呱和粉面呱呱。澆著辣椒油、醬油、鹽、醋、蒜泥等調料的天水呱呱,食感酸辣刺激,吃下肚去立刻換來一句:「過癮」。呱呱的風味代表著西北人的典型飲食風格,區別於江南飲食的細致清淡,這里的味道更多是突出爽口辛辣。

9、豆花子

豆花子屬黃豆製品,前期製作與豆腐相仿,比豆腐腦硬,比豆腐松軟,盛碗後,調以胡椒、姜粉、蝦皮等製作的湯汁熱食,口感辛辣清香。在隴南市的武都、文縣、康縣等區縣皆有,以武都為最佳。

10、灰豆子

灰豆子是甘肅蘭州獨有的一種甜食小吃。用當地的蓬灰與豌豆,紅棗,白糖一起熬煮而成,冬夏、早晚皆可食用,老少皆宜。在炎熱的夏季,食之清熱涼血,是解暑消渴的風味小吃。

11、油餅卷糕

油餅卷糕當中的餅,用麵粉做成,糕則是香甜粉糯,而且內有紅棗、葡萄乾等材料藏在軟糯的米里,為其添了一分豐富的爽口感。油餅卷糕的餅十分香脆,讓油炸食品和蒸煮食品完美搭配,為食客帶來豐富的口感和甜甜的滋味。

油餅卷糕在甘肅省中部地區,如武威、白銀等地較為常見,是廣受大家喜愛的美食。

12、酸爛肉

酸爛肉肥而不膩,味道酸辣可口。是甘肅白銀市的特色美食之一。

酸菜味道酸,肘子肉口感軟爛,肥而不膩,再加上洋芋粉條可以吸收酸香的湯汁,搭配一碗糝飯,口感絕佳。

13、涼拌沙蔥

沙蔥是大西北的特產,生長於海拔較高的戈壁和沙漠邊緣地帶,採回沖洗後,盆中沉澱些許細沙,味道微辣,故稱沙蔥。

沙蔥可做多種佳餚,還有一定的葯用價值。涼拌後味道鮮美,可佐餐下酒,最重要的是清熱敗火還治積食。在甘肅大多地區都有這道菜的身影。

14、牛奶雞蛋醪糟

牛奶雞蛋醪糟蛋花柔軟、滑嫩爽口、香甜略酸、是金城蘭州廣受歡迎的美食。其成品黃白相間,奶香和米酒香氣融為一體,干鮮果粒星星點點,甚是誘人。

15、胡蘿卜素

還有什麼飲料能比得上「胡蘿卜素」在蘭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呢?每家烤肉攤、砂鍋店、涼皮館都有。夏天來瓶冰鎮的胡蘿卜素,清爽可口,營養價值也非常豐富。

16、杏皮水

甘肅的杏皮水可以在夏天是解暑的必備品,據說比外國的汽水都要早上幾百年,當年還作為皇上的宮廷御用。

甘肅杏皮水在各地都有,尤以敦煌的最為出名,敦煌杏皮水大多是用李廣杏熬制而成,杏皮、山楂、果皮、烏梅經過熬制,味道渾然一體,酸甜可口;一碗下去,生津解渴,潤肺清痰。

8. 甘肅有什麼零食特產可以帶給舍友的

1、民勤黑瓜子

甘肅民勤著名特產黑瓜子。民勤縣盛產大板瓜籽,素有「黑瓜子之鄉」的美譽。民勤縣生產的甜瓜種子具有單張大、皮薄、皮扁、口松、殼肉厚、多醇油、黑光發亮、品質優良等優點。他們在國內外都很有名。獲得國際金獎,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之一。

9. 隴南市金都大酒店菜品好吃嗎

好吃,結合當地特產花椒和橄欖油搭配菜品,菜品精美,味道很好

10. 甘肅隴南特產是什麼

甘肅隴南特產是什麼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布,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葯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那麼去隴南旅遊,有什麼特產值得買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1、武都花椒

武都地處甘肅南部,地處西秦嶺南榮南麓,甘、陝、川三省交界地帶,雨量充沛 ,氣候溫和,林草茂盛,資源豐富,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美稱。居長江水系白龍江中游的武都區自古就是優質花椒的故鄉,素有「千年椒鄉」之美譽。又以花椒品質優異,民間冠以「大紅袍」之稱。

武都花椒遠近聞名,暢銷全國,著名餐飲連鎖小肥羊火鍋店的花椒全部來自甘肅武都,可見其盛產的花椒的影響力。其中尤以武都花椒的顏色、麻味更勝,武都也因此被稱作花椒之都。 我國首座花椒博物館在著名花椒之鄉武都開館。 中國第一個花椒博物館在武都開館

武都花椒品質優異,民間冠以「大紅袍」之稱.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花椒堅齒、烏發、明目,久服,好顏色,耐老、增年、健神。」

武都花椒特點:

色紅油重、粒大飽滿、香味濃郁、麻味醇厚、葯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等。

2、哈達鋪當歸

哈達鋪當歸種植區域主要位於宕昌縣北部的岷山山系與西秦嶺交錯邊緣地帶。區域內有哈達鋪鎮等十三個(鎮),種植面積9.2畝,產量達2.3萬噸。 哈達鋪當歸的栽培史堪稱源遠流長。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公元505年)北魏封宕昌王世子梁彌博為宕昌王,是年,梁彌博向南梁貢獻甘草、當歸。這是哈達鋪當歸見於史籍的最早准確年代。我國現存的最早「本草」《神農本草經》《漢代醫簡》、《居延漢簡》、《敦煌漢簡》等史書都有記載宕昌當歸的文字,唐代蘇敬編著《新修本草》雲:「當歸今出當州,宕州最良,多肉少枝氣香。」 哈達鋪當歸其生產歷史悠久,產量可觀,質優品高,現已深受國內外商人的厚愛。宕昌作為當歸的主產區,全縣31個鄉(鎮)均有種植,哈達鋪、理川最具岷歸的生產條件,是生長的良好地區。 我縣把推進中葯材標准化生產作為提升中葯材質量效益的重要舉措來抓,按照建設「綠色、道地」葯源基地的要求,加強與科研院校和制葯企業的合作,採取「政府抓規劃指導、公司(院校)合作建基地、技術人員跟蹤服務、鄉村兩級狠抓落實、縣上適當落實補助」的方式,通過積極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嚴格按照中葯材標准化種植技術,加大關鍵技術的推廣普及,加快中葯材標准化種植基地建設,有效提升了全縣中葯材標准化種植水平。2014年全縣中葯材總面積達到40萬畝,其中當歸7.2萬畝,當歸產業已成為宕昌最具特色,最有潛力的重點支柱產業,為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的發展前景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

地域范圍

主要位於宕昌縣北部的岷山山系與西秦嶺交錯邊緣地帶。東經104°01′—10448′,北緯33°46′—34°23′,海拔2000—3000米,地形由東向西逐步走高,東臨禮縣,南接宕昌縣臨江,西北環接岷縣。區域內有哈達鋪鎮、阿塢鄉、理川鎮、八力鄉、龐家鄉、南河鄉、何家堡鄉、木耳鄉、興化鄉、車拉鄉、將台鄉、賈何鄉、城關鎮等十三個鄉(鎮),176個行政村,區域面積1456.1平方公里,當歸種植面積6000公頃,產量達2.25萬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1、外在感官特徵 哈達鋪當歸根系肉質呈圓錐狀,歸形端正美觀,歸頭粗大,歸身長而肥壯,側根少而均勻;鮮歸切面米白色,干歸導管組織排列成菊花狀,呈淡黃色,髓心小,油滴明顯,皮層薄,質地細密緊實,口嚼無渣,氣味濃郁深厚;歸身長20—35㎝之間,歸頭長5—8㎝,平均單株150g以上。 2、內在品質指標 哈達鋪當歸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豐富,鋅≥21mg/kg、鐵≥300mg/kg、鈣≥2.5mg/kg、錳≥13mg/kg、磷≥5mg/kg,鎂≥1.5 mg/kg。 3、安全要求 哈達鋪當歸生產嚴格按照《NY5318-2006 無公害食品參類》要求執行,生產應按照《隴南市哈達鋪當歸標准化生產技術規程》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和田間投入物,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劇毒農葯,嚴禁使用植物生長激素,嚴格執行農葯安全間隔期,經農葯殘毒檢查合格後方可上市銷售。

3、紅川酒

色 澤

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

香 氣

窖香濃郁、陳香自然、怡人。

口 味

綿甜爽凈,香醇甘冽,香味協調、

味悠長、酒體豐滿。

綿順醇香,甘冽爽口,香味協調,餘味悠長、干凈

風 格

具有本品獨特的風格

具有本品典型的風格

註:當酒的溫度低於10℃時,允許出現白色絮狀物質或失光,10℃以上一定時間內逐漸恢復正常,該過程屬正常現象。

4、康縣黑木耳

特定品質

康縣木耳屬毛木耳類,具有朵大肉厚、烏黑光潤、質地柔軟、滑而帶爽、氣味清香等特點,早在200多年前就聞名遐邇,行銷國內外市場。

文化典故

我國採食、利用木耳的歷史十分悠久。遠在公元6世紀30年代,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寫道:「木耳菹:取棗、桑、榆、柳樹邊生,猶軟濕者。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凈洮。又著酢漿水中洗出,細縷切訖。胡荽、蔥白,少著。取香而已。下豉汁,醬清及酢,調和適口。下姜、椒末。甚滑美。」將木耳的生長及食用方法描述得非常細致。現在,木耳的用途比北魏時廣泛得多,甘肅僅用康縣木耳製作的菜餚就達上百種,是各種宴會上的常見珍饈。

康縣黑木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甘肅省康縣陽壩鎮、銅錢鄉、兩河鎮、三河鄉、白楊鄉、岸門口鎮、店子鄉、豆壩鄉、城關鎮、迷壩鄉、大南峪鄉等11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5、武都橄欖油

油橄欖,又名齊墩果,主產地中海沿岸的埃及、義大利、希臘等國家,上個世紀出現在中國。其橄欖油富含維生素A、D、K等獨特營養成份,是世界上公認的「植物油皇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醫療、美容等行業。因符合人類消費的時代潮流,油橄欖備受各國植物油和化妝品企業青睞。據統計,中國目前油橄欖種植總面積為20多萬畝,而地處內陸腹地的甘肅武都油橄欖種植面積突破14萬畝,佔中國油橄欖市場份額的70%以上,成中國最大的油橄欖種植基地。

武都屬於北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其境內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越,氣候、土壤要素與地中海沿岸相似,是中國油橄欖的最佳適生區。2005年,「武都油橄欖」獲得國家頒發的「地理產品保護」專用標志。 目前,全區兩水、漢王、外納等10多個鄉鎮,已形成家家戶戶戶種植橄欖樹的良好局面,發展教場梁、佛淌溝等種植面積在50畝以上的私營油橄欖種植園145處2.8萬畝,白龍江沿岸荒山荒坡上,農戶連片油橄欖載植區192處9.6萬畝,城區綠化種植6000多畝。

特定品質

油橄欖,又名齊墩果,主產地中海沿岸的埃及、義大利、希臘等國家,上個世紀出現在中國。其橄欖油富含維生素A、D、K等獨特營養成份,是世界上公認的「植物油皇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醫療、美容等行業。因符合人類消費的時代潮流,油橄欖備受各國植物油和化妝品企業青睞。

6、禮縣蘋果

蘋果,植物類水果,多次花果,具有豐富營養成分,有食療、輔助治療功能。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感冒機率要低。所以,有科學家和醫師把蘋果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稱為「全科醫生」。現在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多吃蘋果可改善呼吸系統和肺功能,保護肺部免受空氣中灰塵和煙塵的影響。蘋果中的膠質和向量元素鉻能保持血糖的穩定,所以蘋果不但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小吃,而且是一切想要控制血糖的人必不可少的水果。並且它還能有效地降低膽固醇。

吃蘋果既能減肥,又能幫助消化。且蘋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糖類、脂肪等,是構成大腦所必須的營養成分。 蘋果中的纖維,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益,能促進生長及發育。蘋果中的鋅對兒童的記憶有益,能增強兒童的'記憶力。但蘋果中的酸能腐蝕牙齒,吃完蘋果後最好漱漱口。禮縣蘋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甘肅省禮縣肖良鄉、雷壩鄉、王壩鄉、龍林鄉、中壩鄉、江口鄉、石橋鎮、城關鎮、羅壩鄉、崖城鄉、永坪鄉、永興鄉、祁山鄉、鹽官鎮、馬河鄉、紅河鄉、寬川鄉17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7、武都紋黨參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1、外在感官特徵:武都紋黨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素花黨參。根呈圓錐形,無分枝,頭粗尾細,根長10—20cm,表面淡黃色,表皮環狀橫紋及少數支根痕。搓條後質地柔軟緻密而韌,不易折斷。橫切麵皮部白色,髓部淡黃色,形成層呈淡黃色環,有細致的放射狀紋理,俗稱菊花心。武都紋黨參味甘,具特異香味,嚼之無渣。葯食同源,是黨參類製作葯膳的極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增強免疫力等功效。2、內在品質指標:武都紋黨總皂苷(以人參皂苷R計)為0.30-0.45g/100g,葡萄糖含量在6.00-6.50g/100g,水分為15.0g-15.4/100g,灰分為3.5-4.5g/100g,符合葯典規定。武都紋黨氨基酸總量在3.10-3.50g/100g,其中天門冬氨酸含量在0.25-0.35g/100g,蘇氨酸含量在0.12-0.16g/100g,絲氨酸含量在0.13-0.17g/100g,谷氨酸含量在0.40-0.57g/100g,脯氨酸含量在0.22-0.25g/100g,甘氨酸含量在0.16-0.20g/100g,丙氨酸含量在0.20-0.23g/100g,纈氨酸含量在0.15-0.20g/100g,異亮氨酸含量在0.12-0.15g/100g,亮氨酸含量在0.24-0.28g/100g,絡氨酸含量在0.06-0.10g/100g,苯丙氨酸含量在0.13-0.19g/100g,賴氨酸含量在0.18-0.23g/100g,組氨酸含量在0.05-0.08g/100g,精氨酸含量在0.44-0.55g/100g。氨基酸含量豐富。 武都紋黨中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微量元素鋅在45.00-47.00mg/Kg,錳在21.00-23.00mg/Kg,銅在4.50.00-6.00mg/Kg,鐵在500.00-510.00mg/Kg,鈣在0.90-1.50mg/Kg,鎂在1.50-2.00mg/Kg。3、安全要求:武都紋黨參生產嚴格按照《NY5318-2006無公害食品參類》要求執行,生產應按照《隴南市武都區紋黨參標准化生產技術規程》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和田間投入物,嚴格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劇毒農葯,嚴格使用植物生長激素,嚴格執行農葯安全間隔期,經農葯殘毒檢查合格後方可上市銷售。質量引用標准:NY/T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則;《葯用植物及制劑進出口綠色行業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經貿部行業標准(2001);《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簡稱中葯材GAP)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00年版一部。4、包裝標識等相關規程: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范要求。註明品名、產地、生產者或銷售者等內容。4.1、包裝:銷售的產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包裝。4.2標識:標志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武都紋黨參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注形式)。4.3其它:運輸、貯藏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相關規定。

8、武都紅芪

紅芪:又名紅蘭芪,產於甘肅省,為多序岩黃芪的根,產量較大,最早種於武都縣光明鄉。身長條直,質地密實,粉性足,甜度高。

紅芪是黃芪的一種,為一種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隴南紅芪以武都區安化和宕昌縣將台一帶為中心產區,海拔1700-2000米之間紅土地帶最宜生長。因其具有花斑、皮色紅潤、粉質充足等特點,質量大大優於膜莢黃芪、內蒙黃芪、金翼黃芪等,尤以"米倉紅芪"為佳,成為著名的傳統特產,是我國的獨特品種,榮獲國家外貿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在國內外市場頗負盛名,特別在港台和東南亞地區,更是多年熱銷不衰。紅芪性溫,味甘,有補氣固表,利水托瘡的功效。現已由家種為主,野生採挖為輔。目前隴南紅芪種植面積達到1萬多畝,年產量達300多萬公斤。

武都紅芪

地域范圍

武都紅芪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武都區安化鎮、馬街鎮、隆興鄉、龍壩鄉、魚龍鎮、甘泉鎮、佛崖鄉、漢王鎮、柏林鄉、漢林鄉、角弓鎮、石門鄉、兩水鎮、三河鎮、桔柑鄉、外納鄉、玉皇鄉、郭河鄉、五庫鄉、月照鄉、黃坪鄉、磨壩鄉、三倉鄉、蒲池鄉、龍鳳鄉等25個鄉鎮376個村,北到龍壩鄉馮坪村,南到楓相鄉劉家坪村,西到坪埡鄉六村,東到佛崖鄉分水嶺,地理坐標為東徑104°34′30″—105°38′45″,北緯32°47′55″—33°42′30″。面積1.02萬公頃,年產量 3250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1、外在感官特徵 根呈長圓柱形,少分枝(成品無分枝),頭粗尾細,長25—50CM,頭直徑0.8—4CM;表皮棕紅色,有縱皺紋及少數支根痕,皮孔橫向略凸起,呈淺黃色;搓條時栓皮層易脫落,剝落處呈淡黃色,搓條後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橫斷面纖維性,並呈粉性,橫切麵皮部呈黃白色,髓部呈淡黃色,形成層呈淡黃色環,有細致的放射狀紋理;味甘,具特異香味。葯用價值高。 2、內在品質指標 武都紅芪富含多種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微量元素含量分別為:鋅大於25mg/kg、鐵大於190mg/kg、鈣大於9mg/kg、錳大於9mg/kg、磷大於5mg/kg,鎂大於9mg/kg。 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分別為:天門冬氨酸ASP≥3%,蘇氨酸THR≥0.2%,絲氨酸SER≥0.2%,谷氨酸GLU≥0.7%,甘氨酸GLY≥0.2%,丙氨酸ALA≥0.2%,纈氨酸VAL≥0.35%,蛋氨酸MET≥0.05%,異亮氨酸ILE≥0.2%,亮氨酸LEU≥0.3%,酪氨酸TYR≥0.15%,苯丙氨酸PHE≥0.15%,賴氨酸LYS≥0.3%,組氨酸HIS≥0.2%,精氨酸ARG≥1.2%,脯氨酸PRO≥0.5%,胱氨酸GYS≥0.08%,色氨酸TRP≥0.05%。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要求總灰分不高於6%,浸出物不低於25%。檢測結果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的規定。 3、安全要求 武都紅芪生產嚴格按照《NY5318-2006無公害食品參類》要求執行,生產應按照《隴南市武都區紅芪標准化生產技術規程》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和田間投入物,嚴格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劇毒農葯,嚴格使用植物生長激素,嚴格執行農葯安全間隔期,經農葯殘毒檢查合格後方可上市銷售。

武都紅芪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9、徽縣銀杏

銀杏又名白果,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其全身是寶,集食用、葯用、材用、綠化和觀賞等用途於一體,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葯用價值。

地處隴南山區的徽縣,由於氣候、土壤等方面的原因,栽培銀杏的歷史十分悠久。在嘉陵鎮田河村,至今就生長著153棵千年以上的銀杏樹,形成了一個全國都十分罕見的銀杏樹群落。然而,由於信息閉塞,加上一直不知道銀杏樹開發的巨大商業價值,田河村人守著這些祖先留下來的「寶樹」卻受了一輩子的窮。直到1994年,為了振興當地的經濟,縣上組織有關人員到安徽、山東、湖北等地參觀,發現這些地方的0都把銀杏作為振興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來抓,受到啟發。後來,田河村人根據外地的經驗,利用銀杏這一資源優勢,開發了「銀杏人家」旅遊項目,形成「吃銀杏果、品銀杏茶、賞銀杏景」的一條龍旅遊開發格局,效益不錯。由此帶動了全縣銀杏產業的發展。徽縣縣委、縣0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決定將銀杏產業作為一項富縣富民的產業來抓。經過8年多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在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政策的推動下,徽縣廣泛發動群眾,採用林糧間作、地埂栽植、早果豐產密植、荒山造林等多種栽植模式,大力栽植銀杏樹。截至2002年,該縣銀杏樹已發展到13.6萬畝,達700萬株。

甘肅省徽縣柳林鎮、城關鎮、嘉陵鎮、伏家鎮、江洛鎮、泥陽鎮、永寧鄉、水陽鄉、虞關鄉、銀杏鄉、栗川鄉11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10、康縣龍神茶

早在200多年前,康縣太平鄉陽壩村麻地溝的溪邊就已經生長著茶樹。1958年,康縣從湖南調進茶籽25公斤,在陽壩上壩苗圃試種成功。1964年,甘肅省農牧廳從安徽、湖南、江西調入茶籽分配到康縣後,又在陽壩的上壩、龍神溝,太平、三河等地種植300畝又獲成功,至今茶葉在康縣已有40多年的發展歷史。為把茶葉產業做大做強,康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依託,以綠色茶和有機茶開發為目標,以無性系茶樹繁殖推廣為突破口,對原有幾家茶廠進行資產重組,整合品牌,完善產業鏈,推進產業化,於2002年8月組建了甘肅神農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現有生態茶園2.5萬畝,年產優質龍神系列茶葉30萬公斤,產值達1100多萬元。

甘肅龍神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康陽」牌、「蒼」牌龍神茶,共7個系列14個品種。以其色、香、味、形俱佳和純天然無污染的特性,為茶葉家族中的上等佳品。「龍神翠峰」「龍神翠竹」分獲第四屆國際名茶金獎和銀獎。該茶外形扁平挺直或條索細緊,色澤翠綠,滋味醇爽,口感清新,帶有栗香。茶多酚、氨基酸、咖啡鹼含量較高。長期飲用,可清肝明目,強體減肥,降壓益壽,深受飲茶者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