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渭南七縣兩市各自的特色美食,來了就別錯過,真美味,流哈喇子了
渭南位於陝西關中部,包括七縣兩市,蒲城、富平、白水、合陽、大荔、澄縣、潼關和華陰市、韓城市,接壤河南三門峽,山西運城,潼關是古時入主中原的重要關口,東臨黃河。西嶽華山位於渭南華陰市,司馬遷墓位於渭南韓城。
渭南 美食 特產很多,而且各縣市特色鮮明,個個享譽關中,有的名滿全國,走向世界。無論您是個吃貨還是逛客,來到渭南遊歷華山、司馬遷故里等等名勝之後,一定不要錯過這里的 美食 。
蒲城縣人口眾多,靠近渭南市,經濟也比較發達。蒲城最有名的小吃是石頭饃。顧名思義石頭饃就是在燒熱的石頭上炕熟的饃。石頭饃里可以加入雞蛋、蕎麥,燕麥,麥麩等,含有多種膳食纖維和人體必需元素。石頭饃看著表面坑坑窪窪,牙齒一咬,酥脆異常,美的太太了。
大荔縣在關中道是聞名遐邇,小時候常常掛在嘴邊的是大荔的西瓜,而如今大荔的冬棗早已賣遍全國。但是大荔最有名的小吃不是西瓜也不是冬棗,到過大荔的人都知道大荔帶把肘子。帶把肘子是大荔的傳統名菜,以香味突出,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稱。因肘子帶骨帶蹄,骨如肘,所以稱之為帶把肘子。用料講究,造型別致,成菜如丘,堪稱「盤中一王」。
富平縣這些年發展迅速,富平享譽全國的小吃—柿餅。富平的柿餅和富平天然地理條件、氣候關系是分不開的。富平柿餅甜而不膩,不粘牙,天然的霜、表白里紅潤。每年十月份以後就開始家家做柿餅了,屋前屋後,樓上樓下。這些年富平柿餅打出了名號,銷量呈現爆發走勢,來了富平記得帶一些給家人品嘗。
澄城縣簡稱澄縣。如果說西安最有名的 美食 是羊肉泡饃,那渭南最有名的要數水盆羊肉,而渭南的水盆羊肉要數澄城縣為最佳,澄縣水盆羊肉入選了陝西第5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水盆羊肉的饃是烤的餅,配著小菜,羊肉湯,既沒有西安羊肉泡饃那麼大的量,卻有羊肉泡饃的美味,也省去了羊肉泡饃掰饃的麻煩。水盆羊肉的烤餅既可以泡進湯里,也可以夾著小菜品湯嘗餅,悠哉樂哉。水盆羊肉的湯的製作是水盆羊肉的精髓,直接決定著水盆羊肉的品質,在西安要吃水盆羊肉就找澄縣水盆的招牌。
白水縣最有名的是蘋果,此外就是豆腐。 美食 最有名氣要數豆腐瓢。看似一鍋燉豆腐,其實內有千秋。豆腐瓢裡面有炸豆腐、豆腐丸子、家常豆腐、豬大腸、肉片、粉條、粉帶等等,裡面的調料更有很多種。豆腐瓢是原材料的挑選,豆腐必須是當地的老漿豆腐,白菜用的是老白菜,這樣才能做出白水豆腐瓢味道。
合陽縣的一種 美食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方便麵」——踅(有讀ye,又讀xue)面。合陽踅面有兩千年 歷史 ,始於漢初年。踅面七分蕎面,三分白面的配比,製作工藝復雜,存放時間長,食用時只需要開水燙2分鍾即可調味食用。
韓城市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已經撤縣設市。韓城是花椒主要產地,特色 美食 要數羊肉餄餎。韓城的餄餎主要是蕎面製作而成,但是其精髓在於羊肉和湯。羊肉都是當地地道的新鮮羊肉,經過大火熬制而成,配合各種調料,澆汁於蕎面餄餎上,放上大塊羊肉,香氣異常,食慾大增。
華陰市最有名的是五嶽中以奇險著稱的華山,其次是最近幾年屢次登上舞台的華陰老腔,而 美食 方面最有名氣的是水晶餅。華陰水晶餅採用的古法製成,不同於現代的機器製作,其內有青紅絲,皮薄如翼,後味清甜,是饋贈佳品。
潼關縣,古時候進出西北的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險要。西安有肉夾饃,而潼關最有名的也是肉夾饃,甚至在西安到處吃的肉夾饃都是潼關肉夾饃。千層餅烙制而成,酥脆,伴隨著鹵肉汁的融入,香味早已飄出老遠。老潼關肉夾饃已經有很多家連鎖店,主要以肉夾饃和涼皮為主,所以看潼關景必須去潼關,吃潼關肉夾饃則可以在陝西即可。
渭南各縣 美食 各有千秋,而且都名聲在外,來到這里一定不要錯過!
歡迎關注收藏:「愛吃一條街」,走到哪裡吃到哪裡! 歡迎轉發,讓更多人知道,方便你我他!!!
Ⅱ 潼關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想要去旅遊,潼關是個好地方。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潼關有什麼好吃的地方,希望大家喜歡。
潼關醬筍
「潼關醬筍」是渭南市名揚四海的傳統名優特產,由潼關縣醬菜食品廠生產。它以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外形美觀,紅褐透亮,色澤鮮潤,酥脆鮮嫩,咸中有甜,筍香濃郁,醬香撲鼻,食之開胃,風味獨特,耐於長貯,最宜佐餐而聞名遐邇,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譽。
潼關醬筍營養豐富,富含脂肪、蛋白質、氨基酸、粗纖維、糖分、氮化物、鐵、磷、鈣等多種營養成分。並有促進食慾、壯健身體之功能。
潼關黃河鯰魚湯
以黃河風光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地———潼關黃河風景區以擁有黃河母親唯一的:萬里黃河第一彎;黃藍相間的黃、渭、洛三河交匯;蘆盪密布的萬畝內河島嶼黃河雞心島而吸引著眾多國內外遊客。特別是創始於潼關且為潼關黃河風景區獨有的潼關黃河鯰魚湯,更使遊人趨之若鶩,流連忘返。國內外名人紛紛提字賦詩,贊不絕口。特別是中央電視台攝制的鯰魚湯專題片播放之後,更使潼關黃河鯰魚湯名聲大振,享譽國內外。其實黃河鯰魚湯是在一種偶然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
自古以來,潼關、黃河沿岸的人大部分以打魚為生,傳說在70年代,幾位漁民在捕魚之後,上灘休息做飯。當時漁民生活還頗為艱辛,大家只挑上幾條不值錢的鯰魚,在就地挖好的土灶上,架起了鍋,填足了柴,做起清燉鯰魚。一切就緒,幾位漁民在地上玩開了「狼吃娃」的游戲,大家把燉在鍋內的鯰魚忘得一干二凈。等到想起鍋中燉的魚時,只見鍋面上浮著一層乳白色的汁蓋,而蓋下的魚塊卻全都熬成了小渣渣。不料一嘗,幾人竟不約而同地叫道:「好喝,好喝……」「吃了半輩子魚,還從沒喝過這樣美的魚湯!」潼關黃河鯰魚湯即這樣「創作出來了」。
賁禿娃「鹵燒雞」
染上了吸xx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貧困,家貧如洗。後有友人蘇跛子(醫生)為他傳授鹵蒸燒雞製作方法。該人立志好學,並熱心從事這一行業,於1924年(民國十三年)開始與其妻精心製作經營這一小吃,在潼關享有50年之聲譽。
該產品最大特點是:肉酥、味鮮、色美、虹好,調料得當,干凈衛生,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博得當地顧客和各界人士以及外來客商的喝彩稱贊,每日供不應求,成為潼關小吃的熱門貨,曾遠銷國內各地,如河南、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每月都有十多次外來客商前來定貨。當時由於條件有限,曾用土辦法包裝。
餑餑饃
砂子饃、餑餑饃又稱石子餅、石頭饃。選用拇指頭大小的鵝卵石,放在生鐵鍋里用旺火燒焙,待鍋底燒紅、石子冒煙後,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餅平放在鍋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蓋在面餅上。約四、五分鍾左右,透體金黃、蔥香四溢的砂子饃即成。
砂子饃、餑餑饃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頗具古代「石燔」的遺韻。「石燔」是將穀物置於燒燙的石塊上焙熟。砂子饃以發酵面團包裹豬板油和配製的佐料用滾燙的鵝卵石焐焙而成,其做法與古代的「石燔」一脈相承。地方風味小吃最能反映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內涵,唐代李匡義所著的《資暇錄》一書中就有石子烙餅的記載。同州人「好相彥(好爭斗之意)」,為打官司事先備好牢糧,用燒燙的石子烙烤熟薄面餅,故名「彥餅」,後因此餅是用石子代替鏊烙成的,又稱「石鏊餅」。在唐代,石鏊餅還曾作為貢品入宮。且與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介紹的「天然餅」亦異曲同工:「用上白飛面加糖及脂油為酥,隨意搦成餅樣如碗大,不拘方圓,厚二分許,用潔凈的小鵝卵石襯而焙之,隨其自為凹凸,色半黃便起,松美異常,或用鹽可。」餑餑饃源於「香餑餑」一詞語,更顯其香脆可口。
說起砂子饃、餑餑饃,潼關人最愛吃郭家的。他家做饃有決竅,所做的饃色香味形最佳、儲存時間長,每天都將鵝卵石在清水裡淘洗一遍後再去烙餅,這樣烙出的餅沒有一丁點焦黑。潼關郭家石子餅已有二十餘年的歷史,作為傳統餚饌的風味小吃,如同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積淀渲進一樣,經歷了不斷變化發展的漫長的歷史過程。砂子饃造型獨特,可圓、可方,烙出的花紋像翻過來的石榴皮,頗有一種天然的圖案美。其口味也特別,砂子饃用優質小麥面、小茴香、胡椒、香油、食鹽和豬板油做成,吃起來外酥內軟,油而不膩,蔥香味濃。配加雞蛋、食油的郭家餑餑饃更是當地 「坐月子」媳婦和老人的最佳食品。
Ⅲ 來到老潼,就要嘗嘗這個中號老字型大小,五元一個,真實惠
陝西肉夾饃行當里,老潼關肉夾饃是很重要的一個流派。
潼關地處秦、晉、豫三省交匯處,是陝西的東大門,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物流商貿繁榮,因而也誕生了一些著名小吃。
來到潼關,就要嘗嘗最有名氣的梁喜娃肉夾饃。
據說,梁喜娃生於1929年,家境貧寒,從小跟隨師父學藝,1945年開始在潼關縣老街港口鎮開始了打饃的營生,是潼關縣城第一家以售賣肉夾饃為主要產品的店鋪。
梁喜娃潼關肉夾饃歷經五代傳承至今。肥肉肥而不膩,瘦肉瘦而不柴,饃酥脆一層層,號稱「潼關一絕」。
名氣卻是響。中華老字型大小,陝西省非遺保護單位,舌尖上陝西」小吃類第一名,
一個肉夾饃5元,這價錢也很實惠。
潼關肉夾饃與西安的肉夾饃還是有區別的,西安的肉夾饃是白吉饃,講究「銅圈虎背菊花心」,而潼關肉夾饃是盤絲油旋,講究酥脆。還有西安的肉夾饃是熱饃夾熱肉,而潼關肉夾饃是熱饃夾涼肉。
至於優劣各有所長,習慣不同而已。
【 美食 與遠方】編輯
Ⅳ 潼關有名的小吃是啥
1、潼關醬菜
「潼關醬菜」是渭南市名揚四海的傳統名優特產,由潼關縣醬菜食品廠生產。它以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外形美觀,紅褐透亮,色澤鮮潤,酥脆鮮嫩,咸中有甜,筍香濃郁,醬香撲鼻,食之開胃,風味獨特,耐於長貯,最宜佐餐而聞名遐邇,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譽。
潼關醬菜營養豐富,富含脂肪、蛋白質、氨基酸、粗纖維、糖分、氮化物、鐵、磷、鈣等多種營養成分。並有促進食慾、壯健身體之功能。
2、鹵燒雞
潼關馳名小吃—鹵燒雞,是製作能手賁禿娃的產品。禿娃又名賁忠勝,年輕時無職業,舊社會染上了吸食鴉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貧困,家貧如洗。
後有友人蘇跛子(醫生)為他傳授鹵蒸燒雞製作方法。該人立志好學,並熱心從事這一行業,於1924年(民國十三年)開始與其妻精心製作經營這一小吃,在潼關享有50年之聲譽。
3、砂子饃
砂子饃、餑餑饃又稱石子餅、石頭饃。選用拇指頭大小的鵝卵石,放在生鐵鍋里用旺火燒焙,待鍋底燒紅、石子冒煙後,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餅平放在鍋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蓋在面餅上。約四、五分鍾左右,透體金黃、蔥香四溢的砂子饃即成。
4、老潼關肉夾饃
老潼關肉夾饃最具特色。饃干、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膩,除此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吃老潼關肉夾饃時一定要配鴨片湯。老潼關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傳說當年李世 民食過連贊「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間有此美食矣」。
5、潼關醬筍
潼關醬筍,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潼關醬筍採用獨特傳統的工藝生產,用潼關獨有的鐵桿青筍為原料,用經過傳統工藝6個月以上製成的甜面醬進行醬漬,經翻、曬、露等發酵工藝,腌制3個月以上,具有色澤紅褐鮮潤,味道酥脆香甜,醬香濃郁之特色。
(4)潼關縣城有什麼好吃的擴展閱讀:
潼關的民俗風情:
潼關在黃河中游,人文開化最早,以前的婚俗,總是守著先王的舊制,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訂婚,先取雙耳環,送給女方,這叫定親。隨後由男家備辦衣料首飾等物,擇吉日送往女家,這叫許口。
謂女方已答應了這頭親事,又叫吃面,因女方這天款待媒人,吃的是面條,取百年合好,長遠永久之意。在現代風俗較前簡單,分訂親、看家、認門。訂親是介紹人往返說合,取得男女兩方同意,約定地點見面談話,雙方若無意見,就互贈禮物,以為憑證。
所謂看家,即由男方擇吉日,讓女方來家看屋,設宴相待,並買衣物,俗稱掰衣裳,這天以女方為主,席面要求豐盛。認門是女方擇吉日,讓男方來家認門,並邀請親戚陪席敬酒,由親戚各贈未婚女婿衣料一件。
由男方家先一日,將辦好的財禮酒肉箱子、衣架、食洛送到女家,因男家那天去的主事人,要祭拜女方三代祖宗,這叫行禮。簡化多了,俗稱「催箱」,進村前放炮,吃飯前放炮。
娶親這天,過去有坐轎的,有騎馬的,如今都用車迎親,通常女婿去親迎,去時伴有抬箱子的,搬嫁妝的,放炮的。女家親戚送親,舉行結婚儀式,這叫「過事情」。第二天,新郎新糧,上岳父家拜認親族鄰里,岳父家亦設席相待,這叫認門,謂新郎先來認識岳父家的門戶,又叫回門。
媳婦上轎(車)要換另一雙鞋,表示不踏娘家土,原先是媳婦在娘家走時,一下炕,先踩到臉盆上,再立到氈上,再個氈輪換到轎(車)上,已沒有這些講究了,這一套也簡化了。
Ⅳ 潼關有什麼好吃的
比較有特色的小吃有:肉夾饃、鴨片湯、燴餅、黃河鯰魚湯、羊肉泡、牛肉煮等,
土特產:潼關醬菜,味道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