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寧夏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1、爆炒羊羔肉
爆炒羊羔肉是寧夏一道傳統小吃,平羅的製作獨具特色,知名度較高,故又稱平羅羊羔肉。
做法講究,尤其對火候要求較高,開始以大火爆炒,炒至顏色變黃,加芹菜、粉條等配料改至中火繼續翻炒,炒至羊羔肉斷生即可。色澤紅亮,肉質軟嫩,滋味醇厚。
Ⅱ 寧夏的有名小吃
銀川羊羔肉:把羊羔宰殺後,去其皮和內臟,洗凈後放在大鍋里煮,並放洋蔥、胡椒等佐料。做法以爆炒、清蒸、黃燜為主。
釀皮子:回族獨特的風味小吃之一,味美爽口,經濟實惠,色澤橙黃而透明,吃起來柔軟又有韌勁,風味特佳。
燴小吃:中衛素雜燴,又稱燴小吃。物美價廉,特色鮮明,別有風味。
莜麵蒸餃:莜麵做皮,內含肉素餡的蒸餃。
羊肉臊子面:據說是由唐朝初期的「長壽面」演化而來,含「福壽延年」之意。
寧夏石烤羊:寧夏石烤羊將石燒熱,食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風味獨特。
莜麵土豆魚魚:銀川本地特色家常菜之一。面條筋道,食材豐富,色澤亮麗。
羊肉老搓面:寧夏盛行的一種風味麵食。面精肉鮮,風味獨特。
饊子:一種油炸麵食。一般漢族在臘月底製作,過年時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饊子色澤黃亮,香脆味甘。
炒糊餑:一道西北地方著名小吃,流行於寧夏銀川、吳忠等地。製作方便,配菜豐富,香、辣,嚼起來很有口感。
Ⅲ 寧夏特產有什麼吃的最好
我剛剛去過寧夏,真的很喜歡這個城市。
1、寧夏的石頭瓜 又大又甜,想想就會垂涎欲滴。當你飢渴難忍時,石頭瓜絕對會讓你欲罷不能。
2、寧夏的枸杞可以當水果吃。果大肉厚。泡茶時放幾顆枸杞就是絕配。
3、寧夏的葡萄和葡萄酒嘗嘗就會讓你記憶深刻。
4、寧夏的羊肉和羊肉火鍋,太好吃了。
餐飲類:吳忠手抓羊雜碎,中寧土雞,黃渠橋羊羔肉,大武口涼皮,中衛小吃拉條子,鹽池烤全羊,同心生沗面,銀川沙湖剁椒魚頭,
特產:中寧枸杞,鹽池甘草發菜,銀川賀蘭石,靈武二毛皮
旅遊 :銀川沙湖影視城、蘇裕口公園、小口子,中衛沙坡頭,寧東水洞溝遺址,靈武恐龍化石遺址青銅峽黃河樓、一百零八塔、黃河聖壇,吳忠牛首山,固原六盤山、須彌山石窟、森林公園等等…
說的不周全,請涼解。
首先謝謝你的邀請,說到寧夏特產首先要說到寧夏五寶,那就是紅包枸杞,黃寶甘草,藍寶賀蘭石,白寶二毛皮,黑寶發菜。
要說什麼吃的最好,第一個我就想到的是手抓羊肉。寧夏的手抓羊肉很有名,在銀川就有兩家品牌店,「國強手抓」和「老毛手抓」。老毛手抓,是一個老品牌,1915年創始於回族之鄉吳忠市。國強手抓,於1982年成立於回族之鄉吳忠市,它們都是寧夏地方清真小吃的代表一。「國強」比之老毛,時間不長,它從一個無名小店,成為寧夏著名的品牌店。來寧夏不吃手抓羊肉等於沒來。
第二個就是黃河鯉魚和沙湖胖頭魚。
Ⅳ 寧夏的美食有哪些
寧夏的美食有:
1、羊排小揪面
羊排小揪面湯汁鮮香,面片筋道,舀一勺送入口中,濃香、嚼勁十足,別提有多美了。湯面中的羊排不僅增加了湯的鮮美,而且吃起來肉香濃郁,是一碗面中的精華。去吃羊排小揪面,要是再來一份羊脖子,這樣吃才更過癮,是一種很隆重的吃法。有些小店用砂鍋來煮羊排小揪面,則是另外一種風味。
2、炒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寧夏地方著名小吃,流行於寧夏銀川、吳忠等地。「糊餑」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而所謂炒糊餑,就是將這種烙餅切成條狀,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可別小看這樣簡單地一道麵食,吃起來味道可是沒那麼簡單,香味濃郁的能讓你吃上癮,過幾天想起那個味還想去去吃一碗。不過,腸胃不好的人一次可不能吃得太多,因為是死面的餅子,那可是不太好消化的。每次吃完炒糊餑和裡面的肉臊子,我總有種想把盤子舔一遍的沖動。
3、羊肉泡饃
陝西羊肉泡饃很有名,但是寧夏的羊肉泡饃味道更適合咱寧夏人的口味。寧夏的泡饃比起陝西的泡饃,湯更多、更濃,饃是死面餅子韌性較足,是由店家用刀切好,直接放入羊湯中,久泡也不會散,泡在羊湯裡面,連湯帶水的吃起來是非常的過癮。羊肉泡饃也是寧夏本地人最最鍾愛的早餐之一。
4、羊肉臊子面
羊肉臊子面是寧夏本地麵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凡是寧夏本地人沒有不喜歡羊肉臊子面的,是很多面館主打的麵食之一,最具代表的就是玉蓮面館、紅元帥面館、華彪面館、富仁面館做的的羊肉臊子面,很多家庭也會經常自己製作羊肉臊子面。
5、生汆面
氽是一種烹飪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中煮一下,隨即取出,以防食物養分因高溫烹調而流失。生汆面其實就是牛肉丸子燴小揪面,以固原三營地區的生汆面最為有名,湯味濃厚,丸子鮮香,後味很足。當然在寧夏全區,基本上都能吃上,尤其在首府銀川,專門的生汆面的館子還是不少的。
6、燴小吃
燴小吃是一道傳統著名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濃濃的羊肉湯里燴上羊肉丸、夾板子、粉條、涼粉等,尤其喜歡吃湯里的夾板,是用麵皮夾著肉餡油炸出來的一種小吃,味道美極了!再就著熱氣騰騰的花捲或者酥軟香甜的米飯,餓肚子的情況下能吃兩碗!
7、羊肉搓面
羊肉搓面就是羊肉臊子面的升級版本,將面搓成長條型,煮熟後加入羊肉塊、蘿卜丁燴成的臊子湯即成。羊肉搓面中的面條,是手工搓出來的,非常的粗,很有嚼勁。配上羊肉臊子湯,就是寧夏人吃的最多的一種麵食。
8、羊雜碎
銀川最出名的民間美食應該就是羊雜碎了吧,這是一代一代銀川人最最鍾愛的早餐之一。一大早每個有點名氣的羊雜碎店都能看到,一個個就著茴香餅,喝著羊雜湯,大口吃著羊肚羊腸、面肺子、羊心羊肝。火熱的場面讓人回味!推薦去處:銀川南門老張家、勉記羊雜碎、西門橋頭小寧、阿葉羊雜、楊四雜碎、吳忠杜優素、馬胖子羊雜碎燴肉館。
9、香酥雞
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特點是香酥脆嫩,蘸椒鹽食用;顏色紅潤、肉爛味美,是佐酒之美味。
10、手抓羊肉
是寧夏傳統地方風味食品,用寧夏"灘羊"中的羯羊烹制,瘦肉多,肉質嫩,易消化,無膻味,蛋白質豐富。成品色香味俱全,無油膩感。手抓羊肉進入餐館後,其烹制技術不斷改進,作料調配亦日臻齊備。
Ⅳ 寧夏特色美食
第一,寧夏烤全羊
烤羊的原料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寧夏灘羊。果木用來烤羊,羊肉沒有提前腌制。烤的過程中慢慢加入醬料,烤好的羊肉翻面多次烤。烤出的羊肉外觀金黃有光澤,酥脆可口,內部軟嫩,爛而不散,全羊酥脆嫩肥而不膩。吃烤全羊不僅能讓你享受到燒烤的香脆,還能讓你嘗到食材的原味。哪怕是咬一口皮帶肉都是完整的人生。
二、寧夏燉雞
曾幾何時,中寧棗園燉雞在寧夏小有名氣,是很多南來北往路人的不二之選。每次燉雞的時候,爐子上的湯鍋都會發出輕微的「咯咯」聲。雖然沒有開鍋,但是滿滿的香味,鮮美的雞湯,配上粉條麵筋,再撒上蔥花和枸杞。肉質細嫩的雞肉很有嚼勁,吸收了湯汁的麵筋最好。
第三,黃渠橋炒羊肉
黃橋小炒羊肉是寧夏平羅的代表,所以讓我背一下,希望有機會去。取當地羊肉15-20斤,洗凈切成3厘米見方的小塊,用當地製作的粉條和香料(尤其是香油)烹制。羊油煮的辣椒,尤其是它的顏色,對於湖南、四川和我們江西人來說,都是一個很棒的詞!
四。玫瑰八寶茶
玫瑰八寶茶是寧夏的特產。我沒吃過邊肖,我覺得它一定很好吃,又甜又香。加入枸杞、紅棗、沙棗、芝麻、核桃、葡萄乾、茉莉花、玫瑰花和帶殼桂圓。沖泡八寶茶需要一些時間,因為裡面的東西很多,杯子要大,水要燙,才能煮開。然後在茶里加玫瑰醬,味道棒極了!
五、辣糊糊
麻辣醬是寧夏的特色美食,也是火鍋的一種。不過湯底是芝麻醬、辣椒、孜然之類的感覺。我強烈建議你嘗試一下。可以做蘸料,火鍋底料,冷盤。是正宗的寧夏風味,沒有任何添加劑。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吃。一袋麻辣醬和乾料就能讓你美餐一頓。
第六,蒿面
蒿籽面是寧夏的特色食品。蒿籽面其實就是蒿籽面。顧名思義,就是在面條中加入沙蒿籽手工製作而成。新鮮的蒿籽碾碎後與麵粉混合。面條有嚼勁,臊子里有肉有菜。一勺酸湯,幾個枸杞,中寧艾蒿面,家常美味,也是生活的味道。
Ⅵ 寧夏特色美食小吃,寧夏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1.有燴羊雜碎、清蒸羊羔肉、香酥雞、手抓羊肉肉、黃河鯰魚、羊肉臊子面、油香饊子、蒿子面、清燉土雞、羊肉泡饃、寧夏爆炒羊羔肉、九碗十三花,寧夏特色美食以西北麵食為主。
Ⅶ 寧夏有什麼特色小吃
1.吳忠白水雞
吳忠白水雞是用老湯加清水,還有調料包,把母雞放入鍋內,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燉。待雞肉煮熟(以能用筷子扎進雞肉為宜),撈出晾涼,再取雞油抹遍全身,使雞皮發亮。
吃時將熟雞帶骨剁成5厘米方塊,碼在盤里,配上三花油一小碟上桌。看上去色澤黃亮,聞起來清香撲鼻,吃起來味道醇厚,鮮嫩爽口。此菜尤以吳忠一帶選料考究,製作精細,頗享盛名,故名「吳忠白水雞」。
2.燴羊雜
燴羊雜碎又稱,「羊下水」或「羊下腳」。在我國食饌中,有「下水不上宴」之俗,至清代繼「滿漢全席」之後興起的「全羊席」,或曰「全羊大菜」問世,始以改觀。羊下水本來不是被人們重視的東西,但經廚師的精心烹制,對帶有關鍵性的羊肺處理加工得特別仔細,所以下腳料變成了美味佳餚。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既是風味小吃,又是宴席上人們喜愛的傳統名餚。
3.黃河鯰魚
黃河鯰魚是寧夏的特產,黃河水在寧夏境內平穩緩慢,這給魚類等水產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故水產資源十分豐富,黃河鯰魚就是其中最有名的。西北人最淳樸的烹飪手法,將大塊的黃河鯰魚燉的湯濃味美、肉質細嫩,慢慢地,烹飪手法多了起來,麻辣的,紅燒的,干炸的等等,適合各類人群,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寧夏從人做不到的。
4.沙湖大魚頭
沙湖大魚頭,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沙湖大魚頭肉質細膩,味道十分鮮美,魚頭湯味嫩、鮮、肥、白、滑,食過回味悠長。魚頭里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維生素等,被稱為天然的「腦黃金」。肉性味甘、溫,有暖胃益筋骨之功效。魚頭入葯可治風濕頭痛,婦女頭暈。其膽性味苦、寒,有毒,用以靜脈注射有短暫降壓作用;加大劑量,則作用持久。
Ⅷ 寧夏最好吃的特色美食,看得我直流口水,饞你沒商量
寧夏有著塞上 江南 的美譽,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下衍生出無數特色美食。當然說到 寧夏 的美食, 銀川 作為 寧夏 的首府,各種各樣的美食也是獨具一格,獨成體系。那去 銀川 吃什麼呢?一定要嘗嘗這幾道特色美食,絕對讓你吃過癮!
1、燴羊雜碎
燴羊雜碎是 銀川 一道非常有名的傳統小吃,其吃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重口味的燴羊雜碎,一種是原汁原味的羊雜湯。燴羊雜碎一般選用羊頭、羊肚、羊腸、羊肺等為主要原材料,加上蔥花,香菜、蒜苗等等,羊肉湯煮制以後紅潤油亮,肉爛湯辣。在 銀川 的大街上,每天一大早,起床吃早點的人們,一個個喝著羊雜湯,就著茴香餅,吃得那叫一個爽!
2、生汆面
在眾多受歡迎的 銀川 麵食中,生汆面就就好像 銀川 人的生活,看似朴實無華,但吃起來卻有滋有味。 寧夏 生汆面的主要原材料是揪面片,它以簡單易做、筋道爽口而使得 寧夏 人對其情有獨鍾。做好的生汆面配上油潑辣子湯汁鮮香,面片筋道,酸辣可口,色味俱佳,營養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3、羊臊子面
羊肉臊子面,是 寧夏 回族自治區的著名傳統特色小吃之一,在 銀川 的大街小巷比較常見。羊肉臊子面做工考究,面條用優質小麥麵粉為原料精製而成。臊子湯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豆腐、花椒、精鹽、料酒、姜、蒜、醬油、香菇、土豆、西紅柿、青椒、醋、蒜苗、韭菜、蔥、黃花、木耳、辣椒油等。食用時,面條在開水鍋內煮熟,撈在碗里,舀入臊子,吃起來酸辣可口,湯鮮味美。
羊肉臊子面是 西北 傳統的麵食,是招待親朋好友的最佳選擇,其實臊子面了全國各地都有,最好吃和最正宗的還是首選 寧夏 這邊的臊子面。在首府 銀川 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見到羊肉臊子面館。據說是由唐朝初期的 長壽 面演化而來,成為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他節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壽延年之意。要想吃到可口的羊肉臊子面,購買羊肉是關鍵。一定得買名副其實的羯羊肉。羯羊是公羊,味道最鮮美,熬制的湯也最香。
4、涼皮
很多人可能覺得 陝西 涼皮才是最正宗地道的,其實 銀川 的涼皮特別有味道,一點不輸 陝西 涼皮,裝盤也比較好看。這里的涼皮會被做成一條一條比較長的樣子,然後乘在一個小碗里,撒上一些醬汁和醬料,然後再放上蔥花。還有不要覺得只有女生會吃涼皮,其實在 銀川 這里,不管男女老少,涼皮都是一種不可辜負的美食。 銀川 涼皮以其棉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不僅是火爆街頭一種小吃,也是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美食。
5、粉湯水餃
粉湯水餃,是 寧夏 回族自治區的著名傳統特色小吃之一。粉湯水餃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餡水餃、涼粉、菠菜、木耳、黃花、西紅柿、炸土豆片、香菜、蔥、姜、蒜、精鹽、味精、醋、植物油等。吃起來湯鮮味香,別有風味。過去常見於街頭攤點,現在多用於宴席。
6、燕面揉揉
燕面揉揉,是 寧夏 回族自治區的著名傳統特色小吃之一。開始時僅在 固原 地區盛行,現在 寧夏 各地都有製作和供應,多用於冷盤上桌。燕面揉揉製作原料主要有莜麥、韭菜、菠菜、蒜苗、精鹽、醋、油潑辣椒、油潑蒜泥、植物油等。吃起來口感柔韌,風味獨特。
7、燴小吃
中衛 素雜燴,又稱燴小吃。燴小吃是一道傳統著名小吃, 寧夏 各地均有製作。形狀相似的夾板子、豆腐、粉條、麵筋、菠菜,丸子,再加上清瑩的湯,總讓人忍不住多喝幾碗。「雜燴」是一種著名的傳統美餚,中華古今均有製作。而 中衛 的素雜燴很具它自己的特色,來過 中衛 並品嘗過素雜燴的人無不稱贊「物美價廉,特色鮮明,別有風味」。
8、饊子
饊子是一種油炸麵食。在 西北 地區都有吃饊子的習慣。一般漢族在臘月底製作,過年時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數民族的群眾,在每年歡度傳統的「古爾邦節」、「爾德節」、「聖紀節」,以及婚喪大事中,都把饊子作為待客的主要麵食品。在 寧夏 各地,每逢節日喜慶,回族婦女同胞便各顯身手,做出圖形各異的多種饊子,點綴節日氣氛。
饊子是信仰伊斯蘭教少數民族的的風味名點之一。在古爾邦節和肉孜節,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一盤黃澄澄的多層的圓柱形的油饊子。
當客人來到的時候,賓主互致節日問候。客人入座後,笑容可掬的主人首先掰下一束油饊子遞到客人面前,然後斟上香噴噴的奶茶或茯茶,殷勤地給客人泡上主人喜歡食用的 新疆 石河子 產的方塊糖。客人吃著油饊子喝著茶,主人高興地連聲說:「熱合買提,熱合買提。」(漢語「謝謝」的意思),感謝客人的光臨。饊子色澤黃亮,香脆味甘。過春節,有的漢族人家也請少數民族鄰里巧手幫做油饊子,用以招待兄弟民族客人,可見油饊子亦成為各族人民共同喜愛的名點美食了。
9、炒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 西北 地方著名小吃,流行於 寧夏 銀川 、 吳忠 等地。特點是製作方便,配菜豐富,香、辣,嚼起來很有口感。「糊餑」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而所謂炒糊餑,其實通俗的說,就是將這種烙餅切成條狀,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
看完 寧夏 的這幾樣特色美食,是不是躍躍欲嘗了呢?除了這幾道美食, 寧夏還有很多其他美食,來寧夏一定要嘗一嘗哦!
品嘗完 寧夏 的美食怎麼可能不逛逛 寧夏 的景區呢?
到 寧夏 遊玩可以選擇當地旅遊交通寧夏旅遊景區直通車,工作人員都穿黃色的小馬甲,一個個小黃人熱情好客,乘車點有兩個 新城 火車站旅遊集散中心,老城的新月廣場,附近住宿方便,有很都酒店,交通便利。無論是坐火車還是飛機都很方便,還開通了市區到 沙湖 、黃沙古渡、水洞溝、鎮北堡西部影視城、西夏王陵、 賀蘭山 岩畫畫、 沙坡頭等銀川周邊景區點的線路,非常方便。
Ⅸ 寧夏有哪些美食
手抓羊肉,臊子面x0dx0a饊子 油餅子 恩還有麻辣燙 ,涼皮 丁香肘子 x0dx0ax0dx0a 丁香肘子又稱燎毛肘子,是銀川的特色風味食品。其味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軟爛適口,味道醇厚,是銀川市同福居大酒家的一道傳統名菜。 x0dx0ax0dx0a 製作方法是:肘子先經燎毛、刮洗後,皮凈質潔,然後經白煮、上色、改刀、定碗、籠蒸、澆汁。每道工序的操作十分精細,加上選料講究,調料中的丁香濃郁襲人,風味獨特,深受顧客歡迎。 x0dx0ax0dx0a手抓羊肉 x0dx0ax0dx0a 是寧夏傳統地方風味食品,用寧夏"灘羊"中的羯羊烹制,瘦肉多,肉質嫩,易消化,無膻味,蛋白質豐富。成品色香味俱全,無油膩感。手抓羊肉進入餐館後,其烹制技術不斷改進,作料調配亦日臻齊備。 x0dx0ax0dx0a 製作方法是:將羯羊肉切成2斤左右的大塊,投入開水中,加花椒、小苗香、八角、桂皮和杏、桔皮乾等調料,燉煮至手提羊骨一抖而骨肉分離時即成。另備各種調料,如:芝麻醬、豆腐乳(調成汁)、腌韭菜花、醬油、醋、蔥花、蒜泥、辣椒油等,爾後根據各人愛好調在小碗內,用手抓著羊肉蘸醬食用。 x0dx0ax0dx0a糖醋黃河鯉魚 x0dx0ax0dx0a 是寧夏特產風味食品。其製法是:先將黃河鯉魚去鱗,剖腹,去內臟,洗凈;然後在魚背上切成斜形刀紋,再裹黃糊,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裝盤,澆以事先烹制的糖醋調汁即成。此菜色澤明亮,造型優美,外焦里嫩,鮮美異常,是"塞上江南"的美味佳品。 x0dx0ax0dx0a燴羊雜碎 x0dx0ax0dx0a 燴羊雜碎,風味獨特。其製作方法是:用羊的內臟、頭蹄肉,經仔細沖洗後,入開水鍋煮熟後撈出,切成絲。以原湯下入切好的雜碎絲,加蔥、姜、蒜末、紅辣油、味精、香菜,即成燴羊雜碎。那紅色的便是辣椒油,綠色的是青蔥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鮮湯,喝一口鮮湯吃一口雜碎,不膻不膩,味道香醇濃郁。 x0dx0ax0dx0a清蒸羊羔肉 x0dx0ax0dx0a 寧夏風味小吃。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不膩口,沒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選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長方形條,用清涼水洗凈,擺在碗內,放上生薑、大蔥、大蒜;再放上幾粒生花椒,上籠蒸30分鍾左右;然後扣至湯盤內上桌,上桌時:配醋、蒜汁、鹽等調味。這種清蒸羊羔肉,白嫩透紅,其味之佳足可與雞、鴨媲美。 x0dx0ax0dx0a香酥雞 為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用煮熟的雞炸制而成。其製作方法是:先把煮熟的母雞去骨不去皮,將雞肉撕成長條形,拌以鹽、香油、味精。另用3個蛋清,抽好泡沫糊,加澱粉、白面各半,攪勻;將泡沫糊的一半倒人抹有清油的平盤中,然後投入雞肉條,用剩餘的一半泡沫糊將雞肉條包起。包好的雞肉條放進7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白黃色撈出,切2刀3條,再橫切、碼盤,蘸椒鹽食用。香酥脆嫩,鮮美可口。 x0dx0ax0dx0a鴿子魚 在寧夏中衛、中寧境地的黃河裡,出產一種十分名貴的魚--鴿子魚。 x0dx0ax0dx0a 鴿子魚棲息水域有局限性,形態似鯉魚,但體窄嘴尖。用"粘網"捕捉,當其被"粘"立網上,乍看,形態酷似落在樹枝上的鴿子,因此被命名為"鴿子魚"。黃河鴿子魚屬鯉科,體長25~30厘米,腹部肥大,眼睛小,全身淡紅、鮮亮,泛出銀白色光澤。其鱗甲不多,肉質細嫩少骨刺,清蒸後醇香撲鼻,鮮美可口。在封建社會里,皇宮王府舉辦盛筵,每當有人酒酣意醉,即食鴿子魚醒酒,效果甚佳。在清代,寧夏曾用鴿子魚向朝廷進貢,由於這個原因,民間又稱其為"宮廷魚",並流傳一句贊美鴿子魚的俗話?quot;天上的鵝肉,山裡的雞,比不過黃河的鴿子魚。 x0dx0ax0dx0a 鴿子魚數量不多,故而十分珍貴。它生活在黃河水流湍急的峽谷中,很不容易捕撈。寒冬它沉入河底冬眠;初春蘇醒,3、4月間產卵;夏季黃河汛期水流特別混濁時,它不得不浮出水面換氣,這時為人們捕撈的良機。鴿子魚很留戀家鄉,無論被黃河洪水沖得多遠;清醒後也要長途涉水,逆水洄遊,返回故里。 x0dx0ax0dx0a羊羔肉 寧夏的羊肉得水土之利,無膻味。2~3個月的羔羊肉質最佳,鮮嫩而不膩口。將羔羊肉剁成方形小塊,可爆炒,可清蒸,還可黃燜。食用時佐以寧夏特色枸杞酒,更具獨特風味。 x0dx0ax0dx0a 原料:羊羔肉、芹菜、粉條 、紅辣椒、蔥、精鹽、味精、植物油。 x0dx0ax0dx0a 製法:炒鍋中放入適量植物油,將剁成塊的羊羔肉下入鍋內用旺火煸炒,邊炒邊加入芹菜、粉條等配料,炒至羊羔肉斷生即成。吃時,可佐以米飯。 x0dx0ax0dx0a特點:色澤紅亮,肉質軟嫩,滋味醇厚。 x0dx0ax0dx0a羯羊脖肉燉黃芪 x0dx0ax0dx0a 羯羊脖肉燉黃芪將黃芪用溫水洗凈,放入砂鍋,加入冷水,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熬。將綿羯羊脖肉順骨節切開,從骨節中間一砍兩半。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鍾,再放入湯鍋稍煮,撈出控凈水分。然後將熬好的黃芪湯汁和脖肉塊一並放入砂鍋置旺火上燒,撇凈浮沫,放入調料包、蔥段、精鹽,待肉爛汁濃,撈去蔥段和調料包,裝入湯盤上席。此菜具有滋補提氣作用,是寧夏常用的食療佳品。 x0dx0ax0dx0a羊肉枸杞芽 x0dx0ax0dx0a 羊肉枸杞芽將羊肉洗凈切成薄片,裝入碗內,加精鹽、花椒水腌漬入味,再加入蛋清、水澱粉抓勻上漿。枸杞嫩芽用冷水撤去苦味。把上漿的肉在六成熱的油里滑散,斷生後控盡油。炒勺留適量底油,置火上,放入枸杞芽爆炒,同時放入精鹽、花椒水、馬耳形蔥片、姜水、清湯、味精,倒入肉片,用水澱粉勾芡,撒上泡軟的枸杞粒,淋上明油,翻勺裝盤。這道菜白、綠、紅三色相間,品嘗時清香可口,風味獨特。 x0dx0ax0dx0a手抓羊肉 x0dx0ax0dx0a 手抓羊肉是一道著名傳統小吃,寧夏區內各地均有製作,其中尤以吳忠市製作最為著名,已有上百年的製作歷史,故又稱吳忠手抓羊肉。過去由於多在沿街攤點售,吃者向以手抓之,這便是「手抓」一詞的來歷。現已不用手抓著吃了,但仍用「手抓」這個詞。手抓羊肉也可作為大菜上桌。 x0dx0ax0dx0a 特點:色白肉嫩,味香不膩。原料:8-12月齡綿羯羊1隻(俗稱密齒羊,每隻凈重16-18千克)、花椒、薑片、精鹽、三合油。 x0dx0ax0dx0a 製法:綿羯羊宰過後將整隻羊砍為三大件(腰部之前順長砍為兩件,腰部之後為一件),泡凈血水放在大口煮鍋里。燒開後撇去浮沫,再放入花椒、薑片,改置微火煮4小時以上。煮熟後撈出晾涼即成。整隻羊都可以吃,或切片或剁塊。吃主要有三種熱吃(切片後上籠蒸熱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後直接蘸精鹽)、煎吃(用平底鍋煎熱,邊煎邊吃)。 x0dx0ax0dx0a燴腰柱 將羊脊髓放入鍋內煮熟,撈出晾涼後,用小刀輕輕刮破外皮,把外皮撕去,切成3厘米長的段。炒勺置旺火上,倒入清湯燒開,放入脊髓、木耳、精鹽、胡椒粉、花椒水、薑汁、蔥絲、味精,撇凈浮沫,勾芡,淋上明油,撒上香菜即成。這道菜吃起來軟嫩鮮美,富有營養,是老幼皆宜的滋補佳品。 x0dx0ax0dx0a涼拌麵皮 x0dx0ax0dx0a 面制涼皮,薄如紙,切成條狀,碼上肉絲、黃瓜,加以芥末、醋、香油等調汁即成。味道酸、麻、辣、香,清涼可口,色香味俱全。 x0dx0ax0dx0a 涼皮的具體做法是:首先用冷水調好面,將面揉均勻之後,再放進盆中用冷水浸泡十分鍾左右,然後用手進行搓洗,搓洗凈澱粉後所剩的那塊彈性極好又光滑細膩的面團,稱之為面精。取出來,用專用毛巾蘸乾麵精上的水漬後,放進籠鍋蒸四十分鍾左右,面精即成。而洗在盆中的面水在沉澱三小時之後,將上面的水倒掉,換上清水,放入食鹼,攪拌均勻後舀入釀皮鍋蒸煮,每一鍋釀皮五分鍾左右便可蒸好。 x0dx0ax0dx0a寧夏三味 x0dx0ax0dx0a 蕎面攪團第一味,是用蕎麥麵粉軋制而成的一種大眾麵食。清乾隆年間寧夏曾把蕎面攪團作為貢品敬奉皇上。它的做法是,先用適量蕎麥面加一定比例的鹽水,攪拌至稀軟,揉成較小塊精軟光滑的面團;然後用特製的早已支在鍋沿之上的壓面床,壓成粉條狀的面條並使之直接落入已經滾沸的水鍋中,煮熟後撈出拌上植物油,食用可涼可熱,加上用肉絲、蔥花、香菜、辣椒、青蘿卜片等調制的鮮湯菜,佐以蒜片或蒜末,味醋、香油等調料,即可食用。蕎面還是較好的中草葯材。它具有寬腸降氣清熱解毒的功能。 x0dx0ax0dx0a 釀皮子第二味,也叫涼皮子。有俗語說:「天冷要穿毛皮子,天熱要吃釀皮子。」製作釀皮子時,先將優質麥粉適量攪拌揉和成一個面團,然後放入清水中搓洗,直至面團成為網狀麵筋時取出麵筋,讓面水沉澱成糊狀;再把麵糊用勺子適量倒入浮在開水鍋里的大薄鐵盤中,攤勻稍薄為宜,蓋蓋蒸煮數分鍾即熟,如此重復,舀完為止;最後將麵筋壓平攤開,用稍長時間蒸煮至熟。兩者同晾,待稍涼即剝離鐵盤,將釀皮子切成稍寬長條,麵筋切成寸把長方塊。釀皮子和麵筋約成八比二拾於盤碗,佐以配製的醬油、醋鹽、辣椒油、芥末汁、蒜泥、韭黃之類調料,攪拌即可食用。既有涼粉的細嫩柔軟,又有涼面的清香爽口,四季皆可食。 x0dx0ax0dx0a 燴羊雜碎第三味,是最有回族風味的頗有情趣的小吃。羊宰殺之後,扒出心、肝、肺、肚,倒去臟物,反復用開水翻滾搓洗,直至完全乾凈,同時下鍋熬煮,肝易熟應提前撈出,余多煮數小時至透熟。食時將雜碎分別切成絲片狀,以白色原湯下入切好的羊雜碎適量,加入姜、蒜、辣椒油、蔥、香菜,佐以鹽、醬油等調料,紅綠白三色相間,香味四溢,悅目爽口。所謂「頭肉爛、蹄筋柔、原汁濃」。 x0dx0ax0dx0a 寧夏回族喝的蓋碗茶也頗有講究,喝茶時左手托盅,右手抓蓋,用蓋將浮在上面的白芝麻輕輕吹刮,邊飲茶邊嚼芝麻,茶畢可將盅內乾果吃盡。 x0dx0ax0dx0a羯羊脖肉燉黃芪 x0dx0ax0dx0a 將黃芪用溫水洗凈,放入砂鍋,加入冷水,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熬。將綿羯羊脖肉順骨節切開,從骨節中間一砍兩半。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鍾,再放入湯鍋稍煮,撈出控凈水分。然後將熬好的黃芪湯汁和脖肉塊一並放入砂鍋置旺火上燒,撇凈浮沫,放入調料包、蔥段、精鹽,待肉爛汁濃,撈去蔥段和調料包,裝入湯盤上席。此菜具有滋補提氣作用,是寧夏常用的食療佳品。
Ⅹ 寧夏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寧夏的特色小吃有:羊雜碎、羊肉臊子面、寧夏釀皮、中寧蒿子面、羊肉老搓面、燕面揉揉、吳忠手抓羊肉、中衛素雜燴、寧夏羊肉泡饃、羊排小揪面等。
羊雜碎就是將羊的頭、蹄及心、肚、腸、肝等內臟洗凈煮熟,切成長段摻和均勻,加入香菜、辣椒等佐料,菜色紅潤油亮,吃起來湯辣、味濃,堪稱一絕。羊肉臊子面是寧夏著名的傳統麵食,在首府銀川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見到羊肉臊子面館,據說是由唐朝初期的"長壽面"演化而來,成為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他節日的待客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