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州人有多愛吃面盤點蘇州10大名面,你吃過幾種
旅遊 風物志,攬四海勝景,博人間風華。
一般而言,北方人喜歡吃面,南方人喜歡吃米,不過,凡事沒有絕對,比如說江蘇省蘇州市,這里的人就特別喜歡吃面,而且麵食種類、花樣繁多,又與北方麵食不同,有著獨特的 美食 味道,面湯略甜,注重澆頭,而北方的麵食,一般在面的勁道上下功夫,這也算是南北方麵食的區別之一,下面盤點一下蘇州10大名面,看看蘇州人有多愛吃面?你吃過幾種呢?(僅供參考)
素交面是蘇州最常見的一種面,准確說,應該叫素澆面,面倒是平平無奇,主要在於澆頭,在蘇州各大面館,都可以吃到這種面,另外蘇州的一些寺廟里,也有素麵,其實,也是這種面,算是一種物美價廉的麵食。
燜肉面是蘇州傳統麵食之一, 20世紀30年代,由蘇州同德興、 陸長興 等面館首創,這種面,肉質酥爛,味鮮汁濃,很受食客的喜愛,又分紅湯、白湯,獨具特色風味。
奧灶面是蘇州崑山的一種特色麵食,被譽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流行於蘇州地區, 屬於蘇菜系,其中以紅油 爆魚面 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
據說,奧灶面的來歷,還與乾隆皇帝有關,可能是聽不懂當地方言,傳成了「奧灶面」,具體難以考證,反正很多 美食 ,只要說不清楚,大多會與乾隆皇帝掛鉤,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奧灶面是崑山土語演變而來,大概不怎麼干凈的意思,這個怪名反而傳開了。
三蝦面堪稱面中貴族,被網友稱為「面中愛馬仕 」,主要是太貴了,據說一碗三蝦面至少要98元,反正一般人是捨不得吃,有的特色三蝦面要一百多塊,當然了,貴是有貴的原因的,主要是用料上貴, 所謂"三蝦",即蝦籽、蝦腦、蝦仁,它們是蝦身上最寶貴的東西。20世紀20年代初期,上海一些著名的菜館取用三蝦和面條製成"三蝦面"作為高級筵席的點心,此面也主要在上海、蘇州一帶流行。
楓鎮大肉面與燜肉面相似,不過楓鎮大肉面白湯, 燜肉細嫩入口即化,湯汁澄清。
相傳,乾隆年間,一張姓店主在楓橋集鎮上開了一家紅湯面館,後來無意間創造了白湯燜肉面,有一年乾隆下江南,游完寒山寺後,路過楓橋,聞到香味,進店吃面,吃後連連稱好,並賜名「楓鎮白湯大肉面」。
很多外地人來蘇州,頭一回吃爆魚面,往往誤以為是鮑魚做的面,其實蘇州爆魚面跟鮑魚無關, 此 面中的魚 味道類似熏魚,魚是大魚,炸得很酥,魚刺也挑的方便,選用的是青魚。
羊肉面在全國各地都有,蘇州羊肉面,主要是藏書羊肉面,面也是那種細面,取用當地食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蘇式面注重澆頭,以及面湯,大排面就是在素交面的基礎上加了大排,而取消了素交面的澆頭,大排就是油炸的豬大排。
兩面黃是蘇州特色傳統麵食之一,被稱為「面條中的皇帝」,自然是價格不菲。
不過,解放後,此面就很少供應了,幾乎消失了二三十年,但近年來,在蘇州的一些老字型大小餐飲界再次興起,主要有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之分。
蘇式炒肉面,吃的人不是很多,而且,此炒肉面,並非人們想像中的炒肉,這個 「炒肉」只是一丁點兒碎末,看上去似有若無,而面的主角是素菜,還有香菇木耳金針等等,多多少少於「 炒肉面」的名字名不副實,或許是「改良過了」?
總體來說,蘇州的麵食味道鮮美,澆頭眾多,深受食客歡迎,與北方麵食對比,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占據麵食江湖的一席之地,不知道你吃過哪種面呢?
② 最蘇甜的蘇州的面,這些你都吃過嗎
最蘇甜的蘇州的面,這些你都吃過嗎?
都說北方人愛吃麵食
南方人好吃米食
溫良的蘇州人卻偏偏吃面吃得比北方人還凶
幾乎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境界
飢腸轆轆時我們吃面
悲傷的時候吃面
過節的時候我們也吃面……
關於吃面蘇州人絕對是全世界最認真的
一碗地道的蘇式面講究面、露、湯、澆、青
面要吃新壓的 :面就是面條,超過3小時的面口感就差了。
硬面與爛面 :大約一半左右的蘇州本地人吃面的時候會要求下面的師傅硬一點或爛一點,不同的師傅對軟硬的把握不一定一樣。
寬面與細面 :蘇州的面,以前有幾個規格的,按寬度區分。現在一般的麵店都只經營一種面,想要吃寬面,倒是沒處去了。
一家麵店露的配方不能隨意變:露是一家面館的根本,因為露決定了面的基本味道。一個老蘇州很容易吃出來這是誰家的面。
在遞面票時,聽到最多的就是「緊湯硬面」、「寬湯爛面」這一類僅對面和湯做出的要求。
不放湯的叫拌面,少許湯的叫緊湯面,多加湯叫寬湯面。
老一輩的蘇州人,都喜歡在清晨面館剛營業時去吃面。清水下的第一鍋面被稱為「頭湯面」。
陸文夫的《美食家》是本繞不過去的書。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懶覺倒是與他無緣,因為他的腸胃到時便會蠕動,准確得和鬧鍾差不多。眼睛一睜,他的頭腦里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面!』"
陸文夫筆下的朱自治對頭湯面的執著,恐怕只有老蘇州才曉得其中的門道道。
蘇州面最重湯頭。對一碗蘇州面來說,吊一鍋好湯,便成功了一半。
蘇州面的湯分 紅白兩種 ,簡單地區別,即是否加入醬油。細分起來,各家店自然有各家店的配方。
基礎的食材則無外乎「雞鴨魚肉」:青魚、鱔骨、螺螄、大骨、豬肉、整雞……再加入各種香料,燜煮的時間多在8、9個小時以上。在蘇州 叫得響的店子 ,也一定會 有自己的獨家秘方 。
有些店家,會將河、湖鮮與禽畜類分開熬煮。根據不同食材的性狀,各自成湯,再行調配,如此,吊出的湯比例更精準,風味更佳。
不管湯里加了什麼,清而不油是底線。食材本身要好,熬煮時也要注意火候分寸,絕不能把湯料煮得粉身碎骨、四處逃亡,出現糊味更是大忌。否則,食客定然是一鬨而散。
在蘇州吃面,一般都是先選好澆頭付錢,再到窗口憑號碼領取。如果選擇雙澆、三澆,站在窗口前一定會陷入選擇恐懼症。
配菜的製法有兩種,一種是 事先做好的菜 ,傳統的有燜肉、炒素,荷包蛋、雪菜肉絲等等,一般的面館總有十來種。另一種是 現炒 ,傳統有的鱔糊、肉絲、蝦仁等等。
配菜直接放在面碗里,叫 蓋澆 。配菜另放一小碟,稱為 過橋 。
如果不要澆頭,那就是一碗光面,俗稱 陽春面 。
青是蒜葉,放在面里作香料用的。
重青、免青:多放大蒜叫 重青 ,不要放的叫 免青 。
現切的蒜葉才香 :大蒜要新切,上午切的大蒜,下午放多少都不香了。所以有的人看到放大蒜碗里快空了,就有人要求另切一點,或者乾脆免青了。
蘇州面館,一定要等顧客買了票之後才能把面下到鍋里的,稱為人等面。
蘇州都是人等面,不吃等人面。因為蘇州人絕對 不願意吃人來以前就已經下好的面 。
說幾兩就是幾兩。全靠師傅自己判斷下手輕重,
抖翻時長筷一夾一抖一翻,就是蘇面最經典的「 觀音頭 」;
入碗中紋理像是風吹麥浪一般,也有說是 鯉魚背 。
這里要為蘇州的面正個名,蘇面的甜是鮮甜香,白湯、紅湯、拌面、二面黃還有那點不完的澆頭……一起去蘇州嘗嘗最蘇甜的一碗面吧~
特色:三蝦面,「兩面黃」
裕興記最出名的就是三加二(三蝦面和二面黃)
蘇州老食客們一定知道這一碗三蝦面。在蘇州,河蝦經常有,不過蝦籽蝦腦卻只是這個初夏時節的產物。三蝦面的澆頭是由蝦籽、蝦腦、蝦仁一起炒制的。目前裕興記一碗售價104元,可以算得上是土豪面了!按一些老蘇州的說法,過去一碗三蝦面能頂十碗大肉面的錢,自然是十分珍貴。
蝦仁Q彈軟嫩,彈性十足。面條上裹滿了蝦籽和蝦腦。一口下去,彷彿一整個夏天的美味都在這碗面里了。所謂的一期一會,大抵就是如此吧?
兩面黃是一種蘇州獨有的傳統麵食名吃,曾被稱為「面條中的皇帝」。
兩面黃看起來就像蓋澆泡麵餅,還有點像面條版的三鮮鍋巴。但是正經的吃貨怎麼會以貌取人呢?小心翼翼地掀開面餅,會發現盤底有一層淺淺的鹵汁,鮮香透亮,輕輕地掛在金黃的面條上。夾帶著澆頭和鹵汁,將面條送入口中,有的外脆里嫩,有的外軟滑內酥香。
人均:61元
地址:姑蘇區觀前街地區,嘉餘坊25號(多家分店)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7:00-14:30,16:30-19:00
特色:凍雞面
早在五六十年前,蘇州人對火鍋的熱度不過爾爾,我們有自己的過冬美味,其中名氣最響的就是一碗打耳光都不放的「凍雞面」。
凍雞面製作起來相當費時費心思,前前後後要花10小時左右才得到面前這一顆「凍雞明珠」,Q彈得讓人不捨得下筷。
夾起一塊凍水,感受一下舌尖的冰涼再吃一口面,鮮得眉毛掉下來!
人均:26元
地址:姑蘇區拙政園,齊門路2號(多家分店)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6:00-19:30
特色:炒肉面
黃天源的糕團一直都是很有名的,可是你知道這里還有一碗炒肉面也一樣的優秀嗎?
一碗炒肉面的靈魂,在於面里的幾種時鮮美味:豬肉、蝦仁、黃花菜、木耳、筍丁、扁尖……多種味道在舌尖上爭奇斗艷,卻又不失平衡。下好一碗寬湯面,舀上一大勺炒肉澆於面上。一絲恰到好處的咸鮮,妥妥地調出了澆頭的鮮美。
人均:19元
地址: 姑蘇區三香路沿線,三香路919號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10:00-22:00
特色:奧灶面
傳說乾隆三下江南時,巧遇一位老嫗操勺燒面;顧不上灶頭骯臟,急向前懇請一碗,味道竟驚為天人。天子銘記在心,御賜「奧灶」之名,從此,奧灶面芳名遠揚。而胥城大廈的奧灶面號稱是全蘇州最好吃的之一。
餐前小菜有就有三樣。小番茄、花生、榨菜,面上來之前,這些小菜就可以吃得很開心了,等待也不會無聊。
湯底用老鴨、嫩雞、鮮肉蹄膀加多種骨頭煎煮而成,配上爆魚鹵汁,湯頭鮮甜味濃。開吃前要先上下撩一撩面,此「撩」非彼「撩」。撩過的面才能完全吸浸湯汁,面中有湯的感覺才是最好的。
大份2兩30元,小份1兩24元。澆頭另點,有熏魚,燜肉,蝦仁等。
人均:106元
地址:姑蘇區三香路沿線,三香路333號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6:30-10:00,14:00-22:30
特色:鱔絲拌面
這家大名鼎鼎的西湖面館位於臨湖鎮浦庄的浦鎮街141號,開了有二十多年了。雖然從未做過廣告,卻一直靠著口口相傳的好味道吸引著各路面痴。
這家店的鱔絲拌面相當銷魂,是這家店的招牌,有不少蘇州人會驅車幾十公里來吃這碗面。
鱔糊塌塌滿地蓋在面上,與其說是鱔絲,倒不如講是黃鱔片。每一片的厚度都很給力,看來是用了身材圓潤的黃鱔了,雖然沒有鱔絲的那種細氣,但大塊的黃鱔反而有了些豪氣。
人均:24元
地址:吳中區,浦鎮街141號,臨湖第二小學南100多米
營業時間:05:00-13:30
特色:舌尖上的楓鎮大肉面
說到同得興,大家最津津樂道地就是舌尖上的中國在這里拍了一碗楓鎮大面。自從舌尖上的中國對其報道之後,這碗楓鎮大肉面更是被列為來到蘇州必做的幾件事榜首。
蘇式面里,楓鎮大肉面的湯有些與眾不同。這面一般只有盛夏才有售,湯里要加入酒釀提鮮,清亮醇厚,回甘更綿延。用豬骨、鱔骨熬成的湯增鮮,再用酒釀吊香,湯清無色,醇香撲鼻。里頭的燜肉至少要燉上四個小時。白湯里拱出的鯽魚背,馱著一塊白嫩肥美的燜肉,甫一上桌,第一反應竟是「溫泉水滑洗凝脂」,倒不知道如何下嘴了。
楓鎮白湯面底是蘇州人夏天愛吃的款式,它家的白湯給個好評,特別適合夏天的清澈鮮甜,比瓊琳閣更有滋味些。拌面不功不過,其實如果單論面,蘇州面館少有不好吃的。更多吃的是湯和澆頭。
它家的澆頭也是滿滿一菜單。可以試試腰花和魚片。
人均:45元
地址:姑蘇區十全街/鳳凰街,十全街624號(多家分店)
營業時間:7:00-13:10
特色:蝦仁面,燜肉面,爆鱔面,小闊面
美味齋靠近蘇州博物館,門面也是地道蘇式面館的樣子。比起外地人來了肯定要尋去的同得興,美味齋是本地人比較愛去的面館。
雖說蝦仁現在常年都有,卻只有這個季節里的河蝦才是最最鮮美肥嫩。這些河蝦個頭都不小。非常質朴又溫馨的一家店。吃著面,伴著耳邊的吳儂軟語,彷彿回到了舊時光。
除了細面,它家的小闊面也值得一吃,注意哦也是一定要在上午去吃。
燜肉面也是它家招牌,已經吃了好幾大塊燜肉澆頭,這次阿布換了個炒肉燜肉面。但拍完照感覺面已經有點太軟了,大家記得如果要過一會兒才吃,可以吩咐要硬面。
小闊面就是平時大家常吃的寬面條,整體來說美味齋的湯和澆頭都偏咸,也許適合不愛甜重口的人。
人均:20元
地址:姑蘇區,西北街111號(多家分店)
營業時間5:30-13:00
特色:陽春面,素澆面
三元一碗的陽春面叫光面,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曾流行蘇州,沒有澆頭,碗里只有一碗面,後來因為經濟發展店家覺得賺不了錢,加之吃光面的人越來越少,後來便停止了供應,最近光面在蘇州又出現了!
看著像大學食堂的韋復興,就在蘇博對面。最出名就是一碗三塊錢的陽春面,而且主打就是它,老闆說便宜又好吃才顯得我們厲害。
可別小看了這碗陽春面。湯底不是一般的面湯,工人每天早上3點起來,將黃鱔骨頭,螺絲等湖鮮用紗布包起來,放在有肉骨頭湯里熬湯頭,俗稱的吊湯頭就是如此吧。一口湯喝下去,溫暖人心。
你看過它家的價目表會有種物價穿越的感覺,一股國營食堂氣質
不能否認這碗面性價比很高,三五塊錢能有一碗吃著噴香的熱湯面,還要什麼自行車?
人均:12元
地址: 姑蘇區平江路,齊門路11號
營業時間:05:30-14:00
特色:雙鳳羊肉面
作為一個老雙鳳人,必須知道俞長盛。羊肉老店,以前開在老街上,後來雙鳳成立了羊肉一條街,俞長盛就搬到那裡去了,印象中這家店應該是雙鳳最早的一家的羊肉面。
這家店的羊肉面超好吃!羊肉面配上一塊紅燒羊皮,那個羊肉特別特別的酥,入口即化,我好喜歡,羊肝和湯也不錯。不愧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啊,念念不忘。
人均:20元
地址: 太倉市,鳳東路雙鳳鎮新太倉人公寓西150米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7:00-20:30
特色:牛蛙面
太湖十八澆其實澆頭不一定每天都有18種,老闆早上親自去菜場買菜,澆頭數量全看心情。雖然這家店的蘇式面中規中矩,但牛蛙面還是很出彩的。
咸香適中,湯底是奶黃色的,喝上一口十分鮮美。面條配的是蘇州人愛吃的細面。牛蛙各個都是貨真價實,很肥很勁道,小腿肚的肉真是嫩到沒朋友。
人均:35元
地址: 姑蘇區十全街/鳳凰街,十梓街420號司法局正對面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10:30-13:00,17:30-01:00
特色:十八種澆頭
瓊琳閣的發音在蘇州話里諧音「窮靈各」,有很贊的意思
每年夏天蘇州評十碗面,瓊琳閣都能進個前三。然而和那些老字型大小比起來,2011年左右開業的它只算個小字輩,說明蘇州人吃面只看好不好吃,而不是看資歷。
它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店裡十八種之多的澆頭。
當然蘇式面的湯是關鍵。這一碗湯頭鮮香帶甜,據說是用大骨、黑魚、火腿、鱔骨等吊湯食材,加各種秘制調料放木桶里熬成。仿照的,是百年前的老做法。
因為木桶只有兩個,湯也就那麼多,一天只賣 600 碗。所以務必上午去吃,免得白跑。
吃面就是吃澆頭,一口氣沒忍住點了99元……算上姜絲八個碟,也算奢華版了。
味道果真是贊,蜜汁火方甜糯入口不膩,蝦仁也是清清爽爽。紅燒大腸和燜肉都不失水準。不過八寶辣醬數了數怕是沒有八寶,只有三四寶吧!
人均:25元
地址:姑蘇區,書院巷20-4號(近十全街路)(多家分店)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6:00-13:30
特色:燜肉面,素凈包子
門頭上寫著姑蘇名小吃,於是進去看了看。問了店家,燜肉面是這里的特色,於是叫了一碗紅湯配燜肉。
這塊燜肉務必要給個好評,意外地好吃。肉酥不腥特別難得,帶軟骨咬著也有滋有味。
「上風切,下風香」,是對燜肉之香最根本的說法。一次吃面,對座之人還未開吃,只是把燜肉往面湯里撳,下風口便聞到一股千回百轉之香,無法形容,無以名狀。因之,香也是無處不在的。
燒麥並沒有什麼驚艷之處,不過裡面塞的糯米誠意滿滿。
給菜饅頭好評,菜籽油浸得皮黃,裡面餡料不單單是青菜,木耳、香菇、黃花菜等等……皮薄有韌性,不過依然甜鮮口,有的人不一定能接受。
人均:25元
地址:姑蘇區平江區,井巷16號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6:00-19:00
特色:蝦籽肥腸面
會吃的吃客一定知道,蝦籽和面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而這次將蝦籽與鹵制過的肥腸一起爆炒,將這個世界上與面條最搭配的兩樣東西結合,肥腸細膩軟糯的口感中偶爾品到蝦籽的味道,簡直好吃的要哭了!
話說回來,這家元素麵工坊,曾以一碗手剝蝦仁面橫掃蘇州「面界」!如果你來了這家面館,不妨點一碗試試,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在蘇州,早餐能吃上他們家一碗傳統蝦仁面一整天都圓滿啦!
人均:55元
地址:虎丘區獅山地區,濱河路846號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6:00-14:00
特色:大湯黃魚面
說到最6澆頭,那就非御面齋莫屬了。上到近2000軟妹幣一碗的澳龍面,下到……下到……好吧,沒有下到,因為店內澆頭都很「壕」。
大湯黃魚面是招牌。黃魚是去骨的,作為水產品愛好者,身心將得到大大的滿足。湯鮮,料美,面糯。怎麼贊美都不夠。
人均:147元
地址:姑蘇區觀前街地區,嘉余坊50號(夢軒閣西隔壁)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7:30-15:00
在蘇州,春天是筍油麵,夏天要吃楓鎮大肉面、三蝦面,秋天又到了吃蟹粉面,禿黃油拌面的時候,冬天羊肉面,凍雞面
吃的哪裡是面,分明是四季時令。
當蘇式面遇到時令菜,更是將蘇州人的「細膩」發揮到淋漓盡致
一座城裡幾步就是一個面館,十幾年的那都是小輩份。能開下去的面館,每家都有每家長,一口是吃不出高下。
③ 蘇州有什麼好吃的特色美食
蘇州美食:
1、楓鎮大肉面
這碗面起源於蘇州的寒山寺所在的楓橋鎮,因為好吃逐漸被食客傳播開來,也被譽為蘇州最難做得最精細最鮮美的白湯面。一口下去,湯的鮮美,肉的嫩香,去腥去膩的酒釀三者融為一體,真的叫絕。
④ 人在蘇州,有什麼好吃的面館推薦伐
姑蘇湯面
五芳齋:五香排骨麵 蘇州金閶區山塘街141號
松鶴樓:鹵鴨面 蘇州平江區太監弄72號(近玄妙觀)
陸長興 - 蔥油香菇面 葑門店地址:蘇州滄浪區葑門路安利橋496號。 胥門店:熏魚面
美味齋 - 爆魚面 蘇州平江區北寺塔西北街公管弄對面
同德興 - 楓鎮大肉面 地址:蘇州平江區人民路嘉餘坊6號
陸稿薦面館:爆鱔面 蘇州金閶區西中市12號(皋橋橋堍)
黃天源:炒肉面 竹輝路300號黃天源竹輝分店
朱鴻興:大排面 蘇州平江區宮巷108號(碧鳳坊口)
東吳面館:紅油麵 滄浪區民治路6-3號(鳳凰街口)
靈岩寺:雙菇素麵 地址:木瀆靈岩山靈岩寺內素麵館。
俞長盛:雙鳳羊肉面 太倉雙鳳鎮一品羊肉美食街
奧灶面館:奧灶面 (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地址:崑山亭林路555號。蘇州平江區白塔東路266號。
瓊琳閣面庄:雪菜黃魚面 書院巷20-4號(近十全街路)。
⑤ 蘇州觀前街必吃美食 同得興面館 啞巴生煎 裕興記面館上榜
蘇州觀前街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區域內商業繁榮,名店雲集,古跡眾多,有著享譽蘇州的美食。凡是來到蘇州旅遊的人都會前來此處品嘗美味,是一個消費型街區。各地美食與當地文化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食滋味是蘇州最有名的小吃街之一。那你們知道有當地有哪些美食嗎?現在我就帶你來了解一下蘇州觀前街必吃美食排行榜吧。
蘇州觀前街必吃美食排行榜
1、同得興精品面館
2、啞巴生煎
3、裕興記面館
4、佛跳牆撈飯
5、潘玉麟糖粥攤
6、鼎福記小籠包
7、篤篤篤牌糖粥
8、牛小麥擀麵
9、小肉團
10、蘇州小冬冬餛飩
1、同得興精品面館
作為蘇州觀前街必吃美食排行榜的首位,是正宗的蘇式面館,凡是前來觀前街的旅客,無不去此店品嘗,面條較細,具有嚼勁和韌勁,乃一大美味。
2、啞巴生煎
外皮柔軟且薄,芝麻與蔥花點綴在其上面,香氣撲鼻。其餡料厚實,湯汁鮮美,一口下去,舌齒生香,而且口味多變,價格適中。
3、裕興記面館
是一個老牌子面館,面湯香氣撲鼻,新鮮美味。配肉也是肥而不膩,酥而不爛,而且就餐環境很好,服務態度也不錯。
4、佛跳牆撈飯
常選用鮑魚、海參、魚唇、耗牛皮膠等高檔食材,加入高湯和紹興酒,文火熬制而成,由於做工復雜,食材品質要求高,所以價格也有些貴。
5、潘玉麟糖粥攤
桂花的香味,甜甜的豆沙,Q彈的小院小圓子……。充滿味覺的口感,用最好的廚藝使它們攪合在一起,其門前每天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
6、鼎福記小籠包
個頭大,皮較厚實,汁水多餡肉足,給人一種古色古香之感。口味品種也多,價格很實惠,是當地人早餐食物之一,大家過去可以嘗嘗。
7、篤篤篤牌糖粥
雞頭米有些硬實,吃起來有點像豆子,沒有什麼不好的味道。配上桂花的香味,味道清甜,再加一點冰,簡直是夏天的福利哦。
8、牛小麥擀麵
純正手打面,雖然價格有點小貴,可確實值這個價。材料放到足,不僅湯水熬的好,牛肉也切的比較厚實,很劃算。
9、小肉團
口味適中,不是很甜你膩人。有點像桂花糖粥,酒釀小圓子,價格很親民。雖然個頭較小,可數量不少,蠻耐吃的,老闆服務態度也不錯。
10、蘇州小冬冬混沌
食物現做,混沌滾燙滾燙的,味道還不錯,量足。湯水清淡,卻不失混沌特有的味道,皮薄餡多,還是比較抗餓的。
⑥ 蘇州最有名的麵食店是哪一家
一、同得興 憑借一碗楓鎮大面,同得興成為蘇式面館的 領袖。2013年,《舌尖上的中國》攝制組前往 蘇州,反復品嘗摸索,最後看中同得興的一碗 白湯面。帶著熱氣的面碗端上來,湯汁清澈見 底,細白的面條搭配濃郁的燜肉,綠蔥點點, 入口滿腔清香,舌底生津。
二、裕興記 裕興記的招牌為三:兩面黃、三蝦面以及禿 黃油。 純正的兩面黃早些年消失在蘇州,直至裕興 記開業,才令其重現江湖。正宗的兩面黃分「硬 軟」兩派,由於「軟」兩面黃過於復雜,如今裕興 記大多供應的為「硬」兩面黃。將面條炸的金黃 酥脆,搭配現炒的澆頭,湯汁的軟糯與面條的 酥脆口感融合一起,十分美妙。
三蝦面多見於端午之後,融合蝦干、蝦腦、 蝦仁與一體,製作工藝十分費工夫。以三蝦為 主打的澆頭面,也有兩種吃法:一種是湯面, 一種是拌面。湯面以白湯為底,需要些功夫, 而拌面則相對簡單些。不過無論哪種,如果見 識了三蝦面的烹飪過程,都會為其折服。 禿黃油是傳聞中頂尖面點,黃油的本質是指 蟹黃以及蟹膏。用蟹來做面,可謂奢侈。要知 道一隻蟹的蟹黃並不多,想做上一碗正宗的禿 黃油,消耗的蟹品就得有六隻。用濃郁的蟹黃 蟹膏做澆頭,經過豬油以及胡椒粉翻炒燜透, 澆在面條上,色澤油黃,香氣撲鼻。
三、偉記奧面館 蘇州老字型大小偉記奧面館,主打奧灶面,分 為:白湯鹵鴨面以及紅油爆魚面。原始的奧灶 面來源崑山,由於甜口過甚,令外地食客難以 下咽,偉記奧面館經過改良,讓奧灶面的甜中 帶了咸鮮。白湯鹵鴨面就可品嘗這獨一無二的 湯底,搭配肥而不膩的鴨肉以及龍須面,原汁 原味,香甜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