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綦江什麼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綦江什麼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27 14:57:28

A. 綦江有什麼好吃

濱江路水晶燒烤

B. 綦江:兩種北渡魚,不同的文化內涵

齊帆齊微課

01  北渡場

綦江城西5公里是北渡場,以前稱北渡鄉,屬於城郊區。上世紀90年代中期,撤區並鄉時,將北渡鄉撤銷並入古南鎮,但仍保留北渡場鎮,每逢一四七趕場。

北渡場位於綦江河左岸。綦江河是長江右岸的一級支流,由東向西從北渡場北側經過。北渡場設有過河渡口,河對面雖然是江津區的插花地,總體仍叫北渡。210國道從河對岸經過。

綦江城區到永新鎮、中峰鎮,以及到江津四面山的公路,從北渡場穿場而過。

02  北渡魚美食

很久以前,綦江河北渡段,有一些漁民,出於飲食方便,將現捕的野生魚切塊放入船上鍋中,撒上大把辣椒、花椒、大蒜等調料一起煮,就成了美味可口的麻辣魚。

那時的210國道,是繁忙的川黔交通要道。國道兩旁的路邊店,將漁民煮魚的方法加以推廣利用,深得過路司機的喜愛。

後來,有餐館廚師在麻辣魚的基礎上,開發出酸菜(番茄)魚,和魚頭抄手。最後演變定型為一魚三吃的北渡魚,分別是麻辣魚、酸菜(番茄)魚、魚頭抄手。

一魚三吃的大致做法是,一條3斤左右的草魚或花鰱,去甲除鰓洗凈後,切下魚頭熬湯,魚身肥美的部分切成薄薄的魚片,剩下的魚排、魚尾等切成魚塊。最後將魚塊做成麻辣魚,將魚片做成酸菜(番茄)魚,在魚頭湯里煮抄手,就成了魚頭抄手。

吃北渡魚,還須有花生米、鹽蛋、豬耳朵、涼藕丁、時鮮冷盤等配菜,不單獨收費。

一魚三吃的北渡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逐漸發展為綦江的美食名片。很多外地客人來綦江,點名要品嘗北渡魚。而綦江人接待外地客人,也首選北渡魚。

如今綦江城區已經有多家北渡魚酒樓。2006年7月,我去西藏旅遊,在拉薩市也見到了「綦江北渡魚店」。

北渡魚化石

2006年,擴建北(渡)中(峰)公路時,在北渡中學河邊侏羅紀遂寧組地層中,挖出一條魚化石,長70cm,寬43cm,魚鱗、魚尾、魚鰭清晰,栩栩如生,有人將此稱為正宗的北渡魚。

2011年,邢立達(現為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古生物專家)等人對綦江北渡魚進行了研究,確定為新屬種。北渡魚化石是一種全新的古魚類化石,為淡水魚類,屬於全骨魚類中的鱗齒魚類。

鱗齒魚類現已全部滅絕,像北渡魚這樣保存較完好的化石並不多見。北渡魚化石的發現,對重建重慶地區侏羅紀古生物動物群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北渡魚化石展陳在綦江博物館中,是綦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3  期待兩種文化的完美結合

兩種北渡魚,不同的文化內涵。一種作為江湖菜,傳遞的是美食文化。一種是古生物化石,傳遞的是地質文化。

我一直期盼兩種文化的完美結合,產生更好的宣傳效果。比如,在博物館北渡魚展位旁邊,介紹綦江的北渡魚美食;在綦江城區選幾家聲譽較好的北渡魚店,張貼北渡魚化石的宣傳畫,宣傳魚化石的科學價值。

2015年夏天,台灣一家民營電視台來綦江,拍攝綦江的地方特色。區委宣傳部推薦拍攝北渡魚美食和地質公園,我應邀作為陪同人員全程參與。

中午在城區一家北渡魚店拍攝北渡魚一魚三吃的做法,拍完之後就圍桌品嘗北渡魚的美味。下午攝制組到博物館和蓮花保寨,分別拍攝北渡魚化石、恐龍化石、恐龍足跡化石等。

我非常希望宣傳片在後期製作時,能將北渡魚美食和北渡魚化石有機的結合,產生綦江北渡魚新的文化效應。我遺憾的是後來沒有收到宣傳片播出的消息。

C. 綦江牛排火鍋哪家好吃

好嗨牛。綦江牛排火鍋中好嗨牛涮烤一體牛排火鍋銅鑼灣店的好吃。綦江區隸屬於重慶市,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綦江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區、重慶市煙葉生產和蠶桑生產基地。特色農產品有綦江木瓜、東溪辣椒等。綦江區地域內礦種多,分布廣。

D. 綦江白肚魚哪裡好吃

不是白肚魚,是北渡魚。綦江高速路口對面的春蘭北渡魚好吃一些。從春蘭向前大約100米左右的吳記老字型大小也不錯,但是吳記老字型大小的廚師發揮不穩定,有時會有點糊味。

E. 重慶綦江有什麼好玩和好吃的

好吃的特產,老四川牌的牛肉干,東溪牌的豆腐乳,趕水牌的蘿卜干,北渡魚等等

F. 綦江有什麼好吃的

綦江最出名的當然是北渡魚了!其他的還有小吃,如鐵石婭米粉,扶歡米粉,安穩羊肉等。

G. 綦江哪家好吃

一、【茅草房土碗菜】

地址:文龍街道秋實又一城

電話:023-85881828

推薦菜:特色雙口黑木耳、 特色開味豬肚 、尖椒蹄花、 白砍雞 、清香小滑肉、 特色泡椒鱔魚、 尖椒雞 、泡椒土鯽魚 、鮮豬血 、火爆鴨、 蒜泥黃瓜、 火爆黃喉。

H. 綦江特產有什麼

你上的圖是萬州的羊肉格格,綦江的扶歡米粉很好吃的。

I. 一碗米粉,濃縮了綦江人溫暖的鄉情

米粉是綦江獨特的 美食 。

綦江米粉,顧名思義就是綦江的米粉。綦江米粉色白質柔,綿嫩細滑,除了米皮為條狀外,不同的街鎮就有不同的煮法,不同的佐料,甚至不同的做法。

綦江米粉,是綦江人舌尖上的美味兒,寄託了遠方遊子對故鄉濃濃的思念之情。

綦江米粉色白質柔,綿嫩細滑

綦江米粉中,扶歡米粉是老字型大小。

據《綦江街鎮 歷史 文化叢書之人文扶歡》一書介紹,扶歡米粉起源於清道光年間(公元1841年前後)。當時,扶歡富商劉慶峰,擁有田園千畝,傭人數十,生活富足,在雲貴兩地開設有商鋪,生意興隆。一次劉慶峰迴扶歡,和家人談起在雲南吃米皮的事,家人羨慕之餘,自己也動手做米粑皮。他們將大米浸泡,用石磨細磨成漿,然後用粑墊鋪上棉布,舀上米漿蒸之,蒸熟後用刀切成大小不等的方塊,用沸水燙好,放上佐料食之,細膩柔滑,鮮嫩可口。劉慶峰把米皮作為上乘佳餚宴請客人。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製作米粑皮的技藝有了改進,方塊變成了條狀。扶歡米粉成了扶歡的 美食 招牌,米粉餐館天天都是食客滿棚。民國時期,扶歡米粉餐館如雨後春筍,街上新增加了五六家米粉餐館。

扶歡鎮一米粉加工坊正在涼曬米皮

改革開放後,扶歡鎮會蒸制米粉的人越來越多,紛紛開起了米粉館,出現了「巷子米粉」「古家米粉」「猶氏米粉」等餐館。為了贏得消費者,米粉餐館便在佐料上下功夫,為此,米粉又有了不同的味道。

再後來,扶歡米粉餐館開到了萬盛、南坪、桐梓、遵義等地。綦江各街鎮的扶歡米粉就多得數不過來了。

「走,到鐵石埡吃米粉!」到鐵石埡吃米粉這是趕水人,包括大多數綦江人掛在嘴邊的話。今年46歲的張先生,家住打通鎮,工作在綦江城區,每次回打通路過鐵石埡時,他都要停下來吃一碗米粉。張先生說,鐵石埡米粉是他無法忘記的美味兒,更是他人生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早年在趕水鎮中心小學做教師的孫女士對鐵石埡米粉記憶深刻。趕水鎮中心小學距鐵石埡約3公里路,當年她和同事們常常步行或坐三輪車到鐵石埡吃米粉。對孫女士來說,鐵石埡米粉就是她的青春記憶和人生烙印。

趕水鎮鐵石埡有幾家米粉餐館,而且趕水鎮鐵石埡米粉已成為一個響響當當的 美食 代名詞,更是綦江人喜愛的民間 美食 之一。綦江城區,包括重慶主城、貴州省桐梓、習水、遵義等地都能看到趕水鎮鐵石埡米粉的招牌。

趕水余家米粉品牌創立於30多年前。店主餘光書回憶,1986年5月,她在趕水鎮鐵石埡創辦了趕水余家米粉館,米皮是她家自己生產的。當時,她對綦江的米粉餐館做過全面考察,發現米皮的製作工藝大同小異,質量上都能過關。要想辦出米粉館的特色就只能在潲子上下功夫。因此她多方考察實驗,研製出自己獨有的潲子配方。

清湯米粉

1991年春節,在趕水工商所推薦下,餘光書帶上工具和做好的米粉、佐料、潲子趕到縣城,代表趕水飲食行業,參加了首屆綦江個體名特小吃展銷會。余家米粉的鮮美味道和獨特廚藝,在展會上吸引了眾多市民品嘗。

趕水余家米粉最終獲得「綦江縣名優小吃」的稱號。由此,「趕水余家米粉」聲名鵲起,深受消費者青睞。

30多年來,「趕水余家米粉」從未離開過趕水鐵石埡這個地方。余家米粉已融入到了「趕水鎮鐵石埡米粉」這個大品牌中。

「我差不多每周都要吃一回扶歡米粉,雖然生活在遵義,但一見到扶歡米粉的招牌,我就會情不自禁地走進去。」在貴州省遵義市開商店的劉銘說,她是吃著扶歡米粉長大的,年少時在外地讀書,每次回家的第一頓飯就是米粉,如今在遵義工作了,還是忘不了米粉的味道。

據劉銘介紹,在遵義就有幾家米粉店,扶歡人開的叫扶歡米粉,趕水人開的叫鐵石埡米粉。她常去的扶歡米粉館,也許是因為店主是老鄉的緣故,坐在店裡就有一種親切感。「我發現,凡是綦江人多的地方都有扶歡米粉和鐵石埡米粉餐館,有時候還真要感謝這些開米粉館的綦江人,因為他把家鄉味兒搬到了我身邊。」

「我最愛吃的是酸菜米粉,米粉軟綿、細膩,酸菜增加口感……」王永民說,酸菜米粉算是綦江米粉中比較獨特的一種口味兒。去年春節回綦江,他在沙溪路一家「鐵石埡米粉」餐館吃到過這種味道,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不論是鐵石埡米粉還是扶歡米粉,大都以豬肉潲子、麻辣佐料為主,這種酸菜米粉應該是又一種創新。「今年五一節媽來成都看我,還專門帶了兩斤米粉過來煮給我吃,但是總覺得我媽煮的米粉差了什麼味道。」

紅燒肉潲子米粉

王永明目前在成都一家企業上班。他說今年春節回綦江,一定要去沙溪路吃一碗酸菜米粉。也許真的是要回到了綦江,坐在綦江的米粉館里才能品嘗出它獨特的味道。

「每一種地方 美食 都帶有濃濃的地域特色,而這些 美食 又最能勾起人們心靈深處的記憶。」王永明說,其實,這就是每個人心靈深處的家鄉情結,家鄉是一個概念, 美食 就是這個概念中最溫暖的符號。

米粉是綦江最愛的 美食 ,米粉餐館遍布綦江各地。不管是扶歡米粉、趕水鐵石埡米粉,還是安穩米粉、打通米粉,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個名字:綦江米粉。一碗米粉,濃縮了綦江人最溫暖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