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式牛肉丸的做法
1、絞瘦牛肉500克,雞蛋3個,醬油少許,鹽和五香粉適量,
薑末少許,加入200克水,用手辦成稀糊狀。
2、再加入澱粉50克絞辦均勻,然後再加入適量麵粉調勻肉餡,
調到肉餡成稠糊狀,從手中擠出成型圓丸時,即下油鍋炸
置焦黃色,撈出。
⑵ 牛肉丸的製作方法
要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除筋後切成塊,放在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漿,加入少量雪粉(食用鹼)、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鍾,隨後用大缽(大盆子)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然後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捻肉漿,握住拳頭控制從大拇指和食指成環狀中擠出丸,用羹匙掏下放到溫水盆里,再用文火煮丸約8分鍾,撈起牛肉丸。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加入適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番茄醬、沙茶醬或辣椒醬佐食。 20世紀40年代的新興街一帶飲食攤檔甚多,以羅錦章製作的牛肉丸最具特色而聞名。以後又有外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鎮邦街牛肉丸,各小食攤檔均有經營。
傳統製法是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鍾,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鍾,撈起牛肉丸。 有兩種潮汕丸子菜在粵港兩地可說是家喻戶曉:一種是魚丸粿條,又稱魚蛋粉;另一種是牛肉丸。牛肉丸作為潮汕小食已有近百年歷史,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了一些嫩筋,很有嚼頭。
據說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的很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許能作此表演,由於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機器製作的要高。80年代初出現打丸機後,手打的傳統製作方式也便日漸稀少。
製作:不像製作普通肉餡那樣將肉料切碎後剁爛,而是整片用鈍器錘砸成泥,這樣能夠使肉漿保持較長的肌肉纖維,從而在成丸後產生強韌的彈性。這也是潮汕牛肉丸和其他所有肉丸的區別。
牛霖10斤,肥肉1斤8兩,魚露1斤,潮州薯粉6兩,蝦米6兩,金銀蒜2兩,沙茶醬2兩【可不用】,胡椒粉,麻油各適量。
製作:將牛肉,肥肉切小塊,蝦米洗凈發好,切碎,將所有原料倒入高速攪拌機中打成肉膠,即成丸狀,入70度開水中,慢火煮至水開,丸即熟,號稱牛肉丸之王! 先腌後打:牛肉10斤,鹽味糖3:3:7兩,鹼水1- 2兩,食粉1兩,生粉20兩,馬蹄粉20兩,生油20兩,肥肉5斤,水7斤,生抽大半碗仔,胡椒粉,麻油,陳皮香菜,馬蹄,蔥花各適量。
製作:將牛肉加鹼水食粉,水3斤腌制好3小時,然後,再加入剩下的,在高速攪拌機中打好,即可製作牛肉丸,陳皮香菜,馬蹄在製作牛丸時加入。 著名僑鄉永定下洋鎮流傳這樣的順口溜(看初溪土樓,觀虎豹別墅,洗僑鄉溫泉,嘗下洋肉丸。)下洋的美食真多,如老鼠粄、馬頭圈、燜狗肉等,而最負盛名的當數下洋牛肉丸。聞名遐邇的下洋牛肉丸以柔韌、松爽、味香的獨特風味躋身於客家美食之林,可謂閩西一絕!
下洋牛肉丸,相傳由廣東興寧人傳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如今,牛肉丸攤店已發展到三十多家,產品銷往福州、廈門、深圳及臨近縣鄉。下洋牛肉丸各家的製作大同小異,風味卻大相徑庭。
製作過程:選取新鮮牛臂肉,去筋膜肥油,均勻切成一厘米厚的層肉,用干布汲干水分;然後剁碎並反復拍打,使肉色轉為鮮紅柔韌,加入適量鹽、薯粉,反復揉搓,捏成一粒粒拇指大的肉丸;然後放入冷水盆中漂洗半小時,撈起,放入盛有骨湯的沙鍋中,用木炭火文煮;待肉丸蓬鬆脹大,加入少量胡椒、味精、蔥花等調味品即可食用。 紫金縣有中國最大的牛丸。每個有網球般大小,據說這樣大的牛肉丸,外脆里嫩,吃起來相當過癮。20世紀40年代的新興街一帶飲食攤檔甚多,以羅錦章製作的牛肉丸具有特色而聞名。
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之後切成塊,然後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漿,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鍾,隨後用大碗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以及味精,攪拌均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 正宗龍岩牛肉丸,其製作工藝是非常講究的,從選料、加工到具體操作要求是比較高的。首先必須選擇當天宰殺的無注水的上等牛肉,然後用兩把鐵制專用錘刀在肉墩上將牛肉砸成肉泥,在砸肉過程中,要不時地觀察肉泥的變化情況,砸成的肉泥要能粘刀,有韌性,無肉粒,呈粉紅色,把砸好的肉泥放入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澱粉和鹽水,用手順時針攪拌,邊攪邊提邊拍打邊加水,直到肉泥表面光滑、細膩、有黏性、有氣泡出現時,即可用手擠成丸子,放入涼水盆中,能浮在水面上的,不破不沉,才是佳品。煮熟後用手掐有彈性,吃起來有韌性,香脆可口,才是正宗的牛肉丸。
牛肉丸傳入龍岩已有70年歷史了,它是由新羅區龍門鎮湖坑村戴德秀(綽號「老鼠牯」,已於1973年去世)在1937年秋傳入龍岩的。戴德秀在12歲那年,由於家境貧困跟戲班學戲流落到廣東潮州一帶。成年後脫離戲班,娶親安家,定居潮州。為養家糊口,在當地學做牛肉丸生意。抗戰爆發後,他被迫帶著妻子兒女回到龍岩老家——湖坑村,當時他37歲。不久戴德秀在龍門墟上擺攤經營潮州牛肉丸,在經營過程中根據龍岩人的口味,不斷地加以改良、創新,使之成為獨特風味的龍岩牛肉丸,深受龍門附近群眾和趕墟人的喜愛。1937年底他來到龍岩城區,在西門牛糞巷(後又稱五彩巷)附近設有固定攤點,生意非常紅火,當時在龍岩城獨一無二,成了當地人們喜歡的風味小吃——「老鼠牯」的龍岩牛肉丸。
製作方法 原料:鮮精牛肉5000克 干澱粉750克 精鹽120克 雞精50克 味精50克 白糖200克 食粉10克 胡椒粉25克陳皮末7克 精牛肉洗凈後剔凈筋膜,用絞肉機絞三遍,納盆,加入精鹽、食粉、味精、雞精、白糖、胡椒粉,並攪打至起膠。 3..干澱粉用1200克清水調勻,然後分數次倒入牛肉盆中攪勻,接著攪打至起膠且用手摸到有彈性時,加蓋放入冰箱中冷藏一夜。
4.將冷藏的牛肉糝取出來,加入陳皮末拌勻,然後用手擠成重約15克的丸子,放入清水盆中浸15分鍾。炒鍋上火並摻入清水,下入浸好的牛肉丸,以小火煮至成熟再撈出,放入清水盆中浸涼後,撈出瀝水即成。
加工好的牛肉丸可以用來烹制各種菜餚。
技術要領
1.牛肉必須除凈筋膜,並用攪拌機絞三遍,因為這樣才能使牛肉的肌肉組織受到最大破壞,從而擴大肌肉中蛋白質與水的接觸面,增加持水量。
2.澱粉加熱後,會吸水糊化膨脹,黏度增大,這樣可增強牛肉蛋白的強度(便於丸子成型),並能增加牛肉丸的彈性。不過這里也要掌握好澱粉的用量,過少,則丸子的黏稠力不足,影響彈力;過多,則丸子又容易發硬,浮力小,入口不爽。
3.攪打牛肉糝時,一定要順一個方向,否則牛肉餡難以形成膠狀。
4.攪打好的牛肉糝至少要在冰箱中冷藏4小時以上,目的是使食粉、調味料有充足的時間發揮作用。
5.牛肉丸在加熱前,先用冷水泡一下,可增強其爽滑度;牛肉丸煮制時,宜用小火慢慢加熱;煮熟後,要放入冷水中浸泡,以增強其彈力。
⑶ 牛雜牛肉丸如何煮來吃
1.牛雜牛丸的湯底料:主要有:八角.草果.橙皮.桂皮.干旅仔握辣椒.孜然粒.花椒面各5克.蘿卜兩斤.精鹽.老抽.白糖.白酒.味精適量.
2.牛雜牛丸的做法很簡單.它的主要原料就是牛肉.牛肚.大腸.牛肺.牛心.牛百葉.牛肺等等.
步驟:先把戚岩主要的原料(牛肉.牛肚.大腸.牛肺.牛心.牛百葉.牛肺等)和蘿卜洗凈.把切好的原料放到燒開的水裡.並不斷撇去浮沫.見肉呈白紅色.過濾拆慶去湯水.再加人干凈的清水.加入蘿卜和用紗布袋裝好的鍋底湯料(八角.草果.橙皮.桂皮.干辣椒.孜然粒.花椒面.老抽).用旺火燒沸約30分鍾後(高壓鍋15分鍾).改用小火繼續燒1.5小時(高壓鍋半小時).煮至牛肉.牛雜酥而不爛.加入精鹽.老抽.白糖.白酒.味精即可.
鮮牛骨.牛雜(肚.心.舌.頭皮等).辣椒油.醬油各150克.花椒面25克.八角4克.味精.花椒.肉桂各5克.精鹽125克.白酒50克.
[做法]
1.將牛骨.牛雜洗凈.牛骨打碎與牛雜一起放人鍋內.加入清水(以淹過牛肉為度).用旺火燒沸.並不斷撇去浮沫.見牛雜呈白紅色.潷去湯水.牛骨.牛雜仍放鍋內.倒人老鹵水.放人香料包(將花椒.肉桂.八角用布包紮好).白酒和精鹽.再加清水400克左右.旺火燒沸約30分鍾後.改用小火繼續燒1.5小時.煮至牛雜酥而不爛.撈出晾涼.
2.加入味精.辣椒油.醬油.花椒面調成味汁.
3.將晾涼的牛雜分別切成4厘米長.2厘米寬.0.2厘米厚的片.混合在一起.淋入湯汁即成.
[特點]
製作精細.色澤美觀.質嫩味鮮.麻辣濃香.非常適口.
關鍵: 牛骨.牛雜必須反復洗凈.去除異味.
⑷ 潮汕牛肉丸怎麼吃
汕頭牛肉丸是廣東潮汕地區比較有名的一種特色小吃,吃起來口感滑嫩,非常的有嚼勁,傳統的製法相對比較麻煩,家庭來說,可以省去一些比較繁瑣的工序,同樣能夠做出比較正宗的汕頭牛肉丸。在做的時候,首先要選擇新鮮的牛肉,然後用小鐵錘把肉錘爛,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出又簡單又正宗的潮汕牛肉丸。
主料:桂冠貢丸
輔料:白菜、蔥
調料:料酒、雞精、植物油、胡椒粉、食鹽
做法
1、鍋里放適量水煮開,放入牛肉丸,加料酒煮開。
2、放入洗干凈的小青菜。
3、大火煮開,待青菜有些蔫,放些鹽。
4、放些雞精,胡椒粉,淋些精製油,撒些蔥花即可。
小貼士
1.因為小青菜很嫩,稍微煮一下就熟了。
2.放一些鮮醬油也很好,提味。
自製牛肉丸子:鮮牛肉500克、精鹽40克、味粉4克、清水100克、粉30克。將鮮牛肉切薄片,用圓形小鐵槌捶爛,有清水、精鹽、菱粉拌勻,打成牛肉膠,用手將牛肉膠搓成丸形,放進鍋中,加清水,用文火浸熟水清,丸浮不面為准取起,燜、炒等咸宜。這種做法要注意,牛肉必須新鮮,否則沒有膠質,捶不爛也易出水,製成的牛肉丸便不爽滑。
⑸ 怎樣炸牛肉丸子最好吃竅門
在我們河南,有一種小吃就叫牛肉丸子湯。裡面的主滲則尺要食材就是牛肉丸子。但這種肉丸子和大家想像的不一樣,它主要以紅薯澱粉為主,搭配牛肉,做成丸子後,下鍋炸成的。其中以焦作的牛肉丸子,最為出名。
所以她一般就賣10塊錢左右一碗,如果是純牛肉做的,那麼不就虧死了嗎?
當然,我在潮汕還看過真正的牛肉丸,那是全靠鐵棍敲出來。後來我一時興起,還買了兩根鐵棍自己敲。發現非常費勁,用過一次之後,就扔在角落裡,長毛了也不管了。潮汕的牛肉丸真的非常好吃,又鮮又香,還非常有彈性。當然叢高價格也不是河南的牛肉丸子能比的。總之這種才算真正的牛肉丸子。
下來就說一下兩種牛肉丸子的做法。
第1種,焦作牛肉丸子的做法。
首先把牛肉剁成餡。盯慧加鹽,薑末,蔥花,料酒,五香粉腌制。
紅薯澱粉和肉沫按2:1的比例混合。當然如果你要肉多點也無所謂,自己看著辦。然後加入雞蛋,少許蘇打粉,以及適量水攪拌均勻。一定要非常的稠才可以,千萬不要稀,否則捏不成丸子。
有的地方做牛肉丸子還喜歡放一點煮熟切碎的粉條進去,味道也非常好。
起油鍋,油溫6成熱時擠成丸子下鍋,達到淡黃色定形飄起後撈出。
油溫升到7成,把丸子再次下鍋,炸到金黃色或棗紅色,撈出即可。
第2種,潮汕牛肉丸的做法。
這個做法是家用的,比較簡便,也容易操作。正經的潮汕牛肉丸都是靠兩根棍子打出來的,但是巨費勁,我就改成攪拌機了。
牛肉選擇牛霖肉,筋比較少。把所有筋膜都處理干凈後。放入攪拌機內,再放入兩塊小冰塊。找到牛肉完全變成肉茸為止。
此時加入鹽,胡椒粉,一點點糖,少許小蘇打。先攪拌均勻。
然後把生粉分成三等份,每次放入1/3,不停的攪打看不出來後再放第2次。我把生粉放完。肉泥完全攪上勁,就可以了。
鍋內水燒到溫水差不多50度的時候,就可以轉小火。此時把牛肉丸一個一個一捏出來,放到水中煮到漂起,就可以了。
⑹ 潮汕牛肉丸的正宗做法
潮汕牛肉丸的歷史悠久,是非常著名的潮汕小吃,潮汕牛肉丸分為肉丸和筋丸兩種,筋丸在肉里加入了嫩筋,所以吃起來很有嚼頭,而肉丸肉質較為細膩,口感嫩滑,牛肉丸吃法多樣,或炒、或煮、火鍋、麻辣燙等,這也是為什麼牛肉丸如此火爆的原因。
據說上好的潮汕牛肉丸扔在地上能彈起老高,不過由於八十年代初出現打丸機後,雖然製作牛肉丸成本低了,效率高了,但是上好的手打牛肉丸也日漸稀少,隨著很多人希望嘗到那種「掉地上彈老高」的手打牛肉丸,這才使得這種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新出現大眾的餐桌。
牛肉丸的傳統做法是採用新鮮牛腿包肉,去筋後切成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將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許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後繼續槌上15分鍾,隨後裝起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用手使勁攪撻,直到肉醬粘手不掉為止,然後手抓肉醬緊握拳通過食指和拇指的間隙擠出,再用湯匙掏進溫水盆里用文火煮上八分鍾撈出。
食用時把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到初沸,水冒小泡即可,切記!水不能煮得大沸大滾,否則煮出的牛肉丸口感就不夠爽滑,煮好後加入少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本地特產的沙茶醬,一份地道的潮汕牛肉丸就做好啦!
⑺ 正宗油炸牛肉丸做法和配方
牛肉餡。
配料:
玉米澱粉、紅薯澱粉、雞蛋兩只、干饅頭一個。
調料:
鹽、雞精、醬油、料酒、五香粉。
做法:
1、先把肉餡放在盆中攪拌,把肉全部打碎上勁;
2、加所有調料進去,用力順一個方向攪拌並摔打,使肉充分和粉芡融合;
3、攪好的丸子餡,放置10分鍾,然後再攪拌;
4、上油鍋,開始擠丸子;
5、炸到丸子表面變色、稍硬就可以出鍋。
牛肉(瘦) 250克
輔料:
芹菜 5克 牛奶 75克 酸黃瓜 5克 咸麵包 50克 雞蛋 65克 洋蔥 15克 胡蘿卜 3克 麵包屑 15克 小麥麵粉 2克
調料:
辣醬油 5克 花生油 50克 白砂糖 5克 鹽 3克 胡椒粉 2克 番茄醬 15克 各適量
做法編輯
1、將雞蛋打散成蛋液;牛肉剁成細末。2.將鹹味麵包用牛奶或水浸過並擠干,再搓成細末。
3、將洋蔥、胡蘿卜洗凈,切成小丁;將芹菜洗凈,切成末。
4、將牛肉末放入盆內,加蛋液和麵包末、鹽、胡椒粉攪勻,再陸續放入牛奶或水和成餡,分成8-10個肉團,外裹一層麵包粉,即成牛肉丸子。
炸牛肉丸子其他系列
炸牛肉丸子其他系列(17張)
5、用熱油將洋蔥丁、胡蘿卜丁炒至微黃,放入麵粉,繼續炒,直到炒出香味時,再加番茄醬繼續炒之。待炒至油呈紅色時用肉湯或水沖勻,沸後放芹菜末、酸黃瓜末調勻,加糖、鹽、辣醬油調好口味,即成蔬菜末沙司。
6、當油鍋燒熱後,將牛肉丸子放入炸至金黃色並熟透,撈出控干余油,裝盤後澆上蔬菜末沙司即成。主料:牛肉(瘦)500克
輔料:澱粉(豌豆)50克
調料:花生油50克,大蔥5克,姜4克,醬油4克,鹽3克,料酒3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
干炸牛肉丸的特色:
干香可口,營養豐富。
製作方法編輯
1.將牛肉餡放入盆內,加入醬油、精鹽、料酒、味精、胡椒粉、蔥姜(切末)末和濕澱粉攪拌上勁,再放少許清水不停地向一下方向攪拌至肉餡稠滑即可。
2.炒鍋放中火上,倒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擠好的牛肉丸子,先用中火炸片刻,再用大火炸至外層酥硬而呈金黃色時撈出,控凈油裝盤即可。
干炸牛肉丸的製作要訣:
本品有過油炸過程,需備花生油約500克。
⑻ 鮮牛肉丸的做法、及選料
做法
主料
牛肉根據需求定量吧~
輔料
鹽適量 胡椒粉少許
生粉牛肉:生粉=10:1 白砂糖少許
木瓜粉少許 水牛肉:水=3:1
牛肉丸的做法步驟
1. 將牛肉放入果汁機中打成肉泥,取出放到一個稍大一點的碗里。
2. 加入所有的調味料,用力攪拌直至均勻。
3. 在干凈的案板上用力摔肉泥,同時慢慢的加入一點點水,直至肉泥出現肉丸的膠質狀。
4. 用手揪成丸子狀並團團圓~ 然後放入沸水中煮熟,盛出就好了~
選料
第一:黃牛肉最佳
牛分黃牛、水牛、氂牛、乳牛四種,其中以黃牛肉為最佳,並以其犍牛肉質量最好。
黃牛肉的顏色段仔缺一般呈棕紅色或暗紅色,脂肪為黃色,肌肉纖維較粗,肌肉間無脂肪夾雜。犍牛肉肌肉結實柔細、油潤,呈紅色,皮下有少量黃色脂肪,肌肉間也夾雜少量脂肪,切面呈大理石狀花紋,質量最好。犢牛肉呈淡玫瑰色,肉細柔鬆弛,肌肉間含脂肪很少,肉的營養價值及鮮味遠不如成年的牛肉。母牛肉呈鮮紅色,肌肉較公牛肉柔軟。老的母牛皮下往往無脂肪,只在肌肉間夾有少量脂肪。此外,南方的水牛肉,肉色比黃牛肉暗,肌肉纖維粗而鬆弛,有紫色光澤。脂肪呈黃色,乾燥而少粘性,肉不易煮爛,肉質差,不如黃牛肉。
第二:了解牛肉的部位,及其適合哪種做法。
上腦:位於背部握辯近頸處,肉質較嫩,適宜烤和炒。
牛排:位於背部,相 當於豬的龍骨,適合烤和燜。烹飪時可帶骨或去骨。
裡脊:肉質細嫩,經冷藏一兩日再食用更嫩。
腑肋:相當於豬的五花肉。
前胸:肉質比較老,適宜燉的做法或剁碎制餡。
腱子:牛腿部,通常用於醬燒或燉。
第三:挑選牛肉之「看、摸、聞」:
1.觀察顏色。正常新鮮的牛肉肌肉呈暗紅色,均勻、有光澤、外表微干,尤其在冬季其表面容易形成一層薄薄的風干膜,脂肪呈白色或奶油色。而不新鮮的牛肉的肌肉顏色發暗,無光澤,脂肪呈現黃綠色;
2.摸手感。新戚鄭鮮的牛肉富有彈性,指壓後凹陷可立即恢復,新切面肌纖維細密。不新鮮的牛肉指壓後凹陷不能恢復,留有明顯壓痕;
3.聞氣味。新鮮肉具有鮮肉味兒。不新鮮的牛肉有異味甚至臭味。
第四:真假識別:
1.如何識別新鮮牛肉?
新鮮牛肉質地堅實有彈性,肉色呈鮮紅色,肌纖維較細。嫩牛肉脂肪呈白色,反之肉色深紅,觸摸肉皮粗糙者多為老牛肉, 不要購買。
2.如何識別注水牛肉?
牛肉注水後,肉纖維更顯粗糙,暴露纖維明顯;因為注水,使牛肉有鮮嫩感,但仔細觀察肉面,常有水分滲出;用手摸肉,不粘手,濕感重;用干紙巾在牛肉表面,紙很快即被濕透。而正常牛肉手摸不粘手,紙貼不透濕。
第五:做牛肉家常菜怎麼選牛肉
炒菜用的牛肉:溜、炒、炸宜選用瘦肉、嫩肉,如裡脊、外脊、上腦、三岔、仔蓋、郎頭等肉。
清燉用的牛肉:胸肉熟後食之脆而嫩,肥而不膩;筋多肉少,熟後色澤透明、美觀;肋條筋肉叢生,熟後肉質松嫩;腱子肉現色,熟後鮮嫩松軟,適合於燉、煮、扒、燜。
做牛排的牛肉:一般的牛排基本就是牛外脊肉,他分幾種。比如T骨牛排,T字形的骨頭左邊的肉叫菲力牛排,右邊的肉叫沙朗牛排,此外除T骨之外還有「肉眼」牛排,還有「雪花」牛排,雪花指的是牛肉里的白色脂肪像網狀連接的比較均勻且多,這種牛排都比較嫩,日式鐵板燒里經常可以見到。
做餡用的牛肉:選用上腦、脖頭、哈力巴等部位做餡,特點是肥瘦兼有,肉質干實,易攪打醬油,出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