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常菜譜 » 地瓜比土豆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地瓜比土豆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4-19 11:49:15

❶ 為什麼土豆都和地瓜的味道差不多

肯定不是一樣的。

土豆,又叫洋芋,馬鈴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又稱土豆、洋芋、山葯蛋、土豆等。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有的學者認為馬鈴薯共有 7個栽培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及其附近沿海一帶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最重要的馬鈴薯栽培種是四倍體種。四倍體栽培種馬鈴薯向世界各地傳播,最初是於 1570年從南美的哥倫比亞將短日照類型引入歐洲的西班牙,經人工選擇,成為長日照類型;後又傳播到亞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等地。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世界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波蘭、中國、美國。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山東滕州素有「魯南糧倉」之稱,農作物有323個品種,動物有145個品種。被國家和山東省列為商品糧基地、優質蔬菜基地,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是中國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馬鈴薯之鄉」 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普通栽培種馬鈴薯由塊莖繁殖生長 , 形態因品種而異。株高約 50~80 厘米。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塊莖圓、卵圓或長圓形。薯皮的顏色為白、黃、粉紅、紅或紫色;薯肉為白、淡黃或黃色。由種子長成的植株形成細長的主根和分枝的側根;而由塊莖繁殖的植株則無主根,只形成須根系。初生葉為單葉 ,全緣 。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形成羽狀復葉。聚傘花序頂生,有白、淡藍、紫和淡紅等色。漿果。

世界各地馬鈴 薯 的栽培技術因地 理氣候條件不同而異。主要利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為避免切刀傳染病毒 (紡錘塊莖、X和S花葉病毒)和環腐病,應選用直徑為 3~3.5厘米的健康種薯進行整薯播種。馬鈴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瘡痂病、早疫病。細菌病有環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葉病、卷葉病、類病毒病以及支原體病害等。蟲害有塊莖蛾、線蟲、地老虎和蠐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種是通過雜交育種選育成的。鑒於普通栽培種馬鈴薯品種資源的貧乏,近年來尤其重視綜合馬鈴薯的近緣栽培種,包括普通栽培種及二倍體栽培種的染色體組,以利於選育高產、高抗和高澱粉、高蛋白質含量的新品種。選育途徑主要有:①利用產生 2n配子的二倍體雜種與普通栽培種雜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種與普通栽培種雜交。

馬鈴薯塊莖含有76.3% 的水分和 23.7 %的干物質,其中包括17.5%的澱粉,0.5%的糖,1%~2%的蛋白質和1%的無機鹽。馬鈴薯鮮薯可供燒煮作糧食或蔬菜。但鮮薯塊莖體積大,含水量高,運輸和長期貯藏有困難。為此,世界各國十分注意生產馬鈴 薯的加工食品 ,如法 式凍炸條、炸片、速溶全粉、澱粉以及花樣繁多的糕點 、蛋卷等,為數達 100多種。馬鈴薯的鮮莖葉通過青貯,可作飼料,但其中含龍葵鹼,須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國一些地區利用馬鈴薯莖葉做綠肥,其肥效與紫雲英相似。

紅薯
紅薯又稱番薯、地瓜等,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由於紅薯屬鹼性食物,有利於維護血液的酸鹼平衡,常吃紅薯對於促進老人身體健康顯得尤為重要。紅薯中含有大量粘液蛋白、粘液多糖等,它們能保持人體心血管壁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還能保持呼吸道、消化道、關節腔的潤滑。

此外,紅薯所含澱粉的纖維素在腸道內可吸附大量水分,增大糞便體積。這既有利於防治老年性便秘,又能減少腸癌的發生。醫學專家認為,常吃紅薯有利於防止多種老年性疾病的發生。

紅薯又是長壽食品。日本的農村長壽區,居民進食紅薯從10月至次年4月。我國廣西有兩個長壽之鄉,那裡的居民也常以紅薯作為主食。醫學研究還發現,紅薯具有多種特殊的「葯用價值」,美國一位生物學家證實,紅薯中含有「脫氫異雄固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我國的科研人員也在國內首次提出紅薯的抑瘤成分,並且成功地完成了動物實驗。可以預測,不久的將來紅薯會成為一種防癌的佳品。

❷ 土豆和地瓜那個好

抗癌食品首選紅薯
紅薯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纖維素和多種維生素,
可促使上皮細胞正常成熟,抑制上皮細胞異常分化,消除有致癌作用的氧自由基,阻止致癌物與細胞核中的蛋白質結合,促進人體免疫力增強。
優點:馬鈴薯含糖量高達15%~25%,超過其它所有蔬菜,含蛋白質也比一般的蔬菜多。因其產熱量較高,還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不僅如此,它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和鈉、鉀、鐵等,尤以鉀含量最為豐富,每100克中含鉀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鉀蔬菜。心臟病特別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浮腫,而常服用利尿消腫的葯物,易導致體內鉀的喪失,多伴有低鉀傾向。因此,此類病人常吃馬鈴薯,既可補充鉀,又可補充糖、蛋白質及礦物質、維生素等。

缺點: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俗稱土豆或洋山芋屬茄科含龍葵素(solanine)致毒成分為茄鹼(CHON)又稱馬鈴薯毒素是種弱鹼性的甙生物鹼又名龍葵甙可溶於水遇醋酸極易分解高熱煮透亦能解毒龍葵素具有腐蝕性溶血性並對運動中樞及呼吸中樞有麻痹作用每g馬鈴薯含龍葵甙僅~mg;未成熟青紫皮的馬鈴薯或發芽馬鈴薯含龍葵甙增至~mg甚至高達mg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發芽馬鈴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❸ 土豆和地瓜哪個好吃

看你咯,土豆,大家都愛吃而且有很多種做法,就是怕胖,地瓜營養也好就是沒那麼多吃法,不過涼拌也不錯,還是土豆好吃些

❹ 紅薯和土豆那個更好吃

訪專家:王宜,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資深營養專家。擅長領域:將臨床營養、食品及烹飪技藝有機結合,並在臨床營養治療、飲食營養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 一提到通過飲食補充維生素,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應該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但是,這些食物中的維生素c都是水溶性的,而且特別怕熱,它們在加工過程中極易被破壞和流失,因而起不到任何作用。 相比之下,紅薯、土豆等薯類食品中所含的維生素c活性更強,既耐熱又不怕水,可以讓我們更充分、更快速地吸收。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告訴記者,這是她在日本學者西山隆造等著的《吃出健康》一書中看到的最新觀點。 研究人員首先比較了一下新鮮水果、蔬菜和生紅薯、土豆中的維生素c含量,結果是:菠菜65毫克/百克、橘子35毫克/百克、紅薯30毫克/百克、土豆23毫克/百克(新土豆40~50毫克/百克)、西紅柿20毫克/百克、蘋果3毫克/百克。 隨後,拿土豆和菠菜進行烹調,比較它們加工後維生素c的剩餘量。結果顯示,菠菜水煮1分鍾後,維生素c剩餘75%,3分鍾後剩50%,5分鍾後剩35%,也就是說,加熱處理5分鍾後,菠菜的維生素c含量就減少了2/3。 再來看看土豆,帶皮水煮40分鍾後仍然剩餘87%,如果去了皮,則剩餘83%;換成蒸,40分鍾後維生素c含量剩餘居然高達91%。紅薯測試和土豆的結果基本相同。研究人員解釋道,這和薯類食品富含澱粉有很大關系,澱粉的保護作用大大減少了維生素c的損失。 「雖然薯類食品的維生素c活性更強,但前提是熟吃。如果生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對於補充維生素c的效果同樣非常顯著。」王宜主任提醒說,「想要補充維c的健康人,平時在飲食中應該注意多吃紅薯和土豆,蒸、煮、炒都是非常不錯的烹飪方式;而對於那些需要控制熱量攝入的糖尿病、肥胖患者來說,則要把握好一天的總熱量,吃了紅薯和土豆,就要適當減少主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