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常菜譜 » 荊州好吃的牛肉麵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荊州好吃的牛肉麵

發布時間: 2023-04-11 07:43:04

1. 荊州的早餐和小吃有那些好吃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好久沒回家鄉了,聽說有些小變化,同鄉們介紹下。)

我覺得比較好吃的有這些:
1、大連面,早堂面 老字型大小的福壽早堂面(沙市江漢南路) 今年大連面漲到6元一碗了,全碼子的是10元。另外工農路的西園早堂面也不錯,湯比福壽的口味要清淡一些。
2、牛肉面 沙市五一路和新沙路交匯處的飄香牛肉麵館,最好吃的是泡椒牛肉麵和紅燒牛肉麵。
3、微波樓炸醬面 塔橋路和碧波路交匯處往北約100米。那附近的燃面也挺好吃。
4、酸辣面 感覺還是梅台巷與女人街之間那條橫巷子里的那家老字型大小酸辣面好吃,好像叫陳記吧。再就是北京西路上,北三小那條小路出來的馬路對面的那家老沙市酸辣面;江漢北路與園林東路交匯處有家酸辣面也挺好吃,也是老字型大小,原來是沙市中山路上的。
5、包子 航空路上99葯店對面的那家。另外荊州區黃金堂與張居正街交匯處,賣豬肝湯的隔壁那家包子和牛肉蒸餃很好吃,我每次都可以吃一籠。當然豬肝湯也是每次去必吃的。

2. 荊州市是湖北省的一個地級市,你都知道哪些荊州美食

很多人認為湖北菜並不在八大菜系裡面,就認為湖北菜沒有什麼好吃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湖北菜集南北菜系之精華,又自成體系,藉助長江及淡水湖泊的優勢,所做的淡水魚類的菜品絕對好吃。而湖北菜又分為多個派系,有漢沔風味、襄鄖風味、黃岡風味、鄂咸黃風味、荊宜風味、鄂西南風味六個派系,各家都有自己的招牌名菜。

其中的荊宜風味就是指荊州和宜昌,這里是楚文化和湖北菜的興盛地,菜品注重原汁原味,口味較淡雅,咸鮮、咸鮮酸甜味突出,擅長蒸、燉、熘、燒、燴等烹制方法,經典美食有皮條鱔魚、千張肉、鴿蛋魚肚、散燴八寶等。

今天就著重給大家分享一下荊州的美食,畢竟自己在荊州呆過一段時間,對那邊的美食還是有一些發言權的。

1、早堂面

早堂面是荊州沙市區的著名小吃,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時間,至今依然受到荊州人們的喜愛。一碗早堂面,鱔魚的酥香,雞肉的鮮嫩,瘦肉的醇香匯聚在一起,再加上乳白色的高湯和筋道的面條,鮮而不膩,瞬間就讓你食慾大開。

以上6道荊州美食你都吃過嗎?你覺得味道怎麼樣?你還知道哪些荊州美食?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

3. 沙市藤椒牛肉麵哪家好吃

沙市區樊老四藤椒牛肉麵館好吃。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讓畢侍:沙市區樊老四藤椒牛肉麵館位於沙市區江漢北路碧桂園新城楚天坦吵府售樓部102號商鋪,面很不錯,份量數侍也挺大的,吃的很飽,吃著很筋道,沙市區樊老四藤椒牛肉麵館成立於2021年07月09日。

4. 荊州市區,有那些地方,東西好吃

荊州城有四大名餚:
其一是「龍鳳配」。它以黃鱔、仔雞為原料,經過煮、鹵、炸、溜等多種烹飪方法烹制而成,是荊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傳說三國時期,劉備招親以假成真,他偕夫人自東吳返回荊州,諸葛亮為他們擺席接風,席上擺出的第一道菜就是荊州廚師特製的「龍鳳配」。只見一條大黃鱔被做成龍形,蜿蜒於盤中,鱗甲片片,腳踏祥雲,昂首張口,翹角垂須呈飛騰之狀;雞形如鳳立於龍旁,引頸展翅,羽毛絢麗,頭冠殷紅似翩翩起舞。劉備一見,心中大喜,贊不絕口,從此「龍鳳配」一菜也就聲名遠揚。
其二是「魚糕丸子」。
最好吃的牛肉米粉:沙市黃家堂小學對面落家。
最好吃的米線:沙市大賽巷。
最好吃的手工米粉:沙市梅台巷。
最好吃的塊子:荊州文化館對面的。
最好吃的包面:荊州黃金堂裡面。
最好吃的燃面:荊州新南門宜賓。
最好吃的早堂面:沙市大慶路。
最好吃的雜醬面:荊州中波樓的。
最好吃的面:沙市江漢南路福壽的大連面,月亮樓後面邱記早堂面,塔橋路微波樓雜醬面。
最好吃的鍋塊:荊州西門中學以前門口的落家不錯,還有沙市武德路上滴。
最好吃的糯米包油條:荊州城裡行署斜對面。只有東中開學的時候她才在。
最好吃的湯包:沙市大賽巷(原來五中門口的也不錯啊)。
最好吃的餃子:沙市航空路。
最好喝的豬肝湯:荊州東門張居正街的。
最好喝的綠豆湯:沙市江漢。
最好喝的奶茶:荊州江中門口的和荊中斜對面的
最好吃的涼粉:沙市中商旁邊的小攤子。
最好吃的涼皮:荊州四機廠一個老婆婆搞的。
最好吃的米元子:沙市瑤草巷的黃婆米元子。
最好吃的糯米泡元豆:沙市黃家塘小學落家旁邊。
最好吃的臭豆腐:沙市文化坊5中門口。
最好吃的麻辣燙:是荊州人哈都曉得,當然是沙市女人街滴撒!
最好吃的鐵板燒:荊州花台。
最好吃的燒烤:荊州東門張居正街的,沙市文化宮路上的。
最好吃的火鍋:沙市梅台巷滴重慶火鍋,雖然不正宗,但15塊一個人,隨便吃,好嗨!還有沙市德庄,及沙市塔橋路上的。
最好吃的大排擋:紅星路九九,文武聖,桐桐,老八寶,荊州區這邊通會橋的雄起,還有九九,七七,及江津路的711。
最好吃的農家菜:荊州成豐學校那邊的。
最好吃的冷盤:沙市大雜巷裡。
最好吃的鹵菜:荊州劉婆里的鹵藕和蹄膀 ,沙市鄉巴佬。
最好吃的鴨 子:當然是小胡鴨撒!!
最好吃的干鍋鴨:荊州東門張居正街的。
最好吃的板栗:荊州荊東路行署對面的板栗王,沙市是阿信。
最好吃的蛋糕:妞妞撒。

5. 荊州特色美食有哪些

粉蒸蓮藕

粉蒸蓮藕,漢族小吃,選用荷塘老藕為主料,此菜粘糊而不沾齒,油潤而不膩味。粉蒸蓮藕,選用荷塘老藕為主料,其製法為將藕刮洗干凈、去掉節的老藕分條剖開,然後把藕的剖面朝下,放在苫板上,用刀面拍破,切成一寸長,三分粗的條,盛入缽內,加薑末、精鹽、味精少許一起拌勻,腌漬片刻。切三兩肥肉丁拌入,再將腌漬好的藕,用生大米拌勻,放入籠屜內,用旺火蒸一刻鍾後取出,盛入盤內,澆鹵芡,淋香油,撒蔥花即成。

散燴八寶飯

江陵散燴八寶亦稱八寶飯,是荊州地區漢族傳統名點,色澤光亮,香甜滋潤,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清朝末年宮廷廚師肖代製作的專供慈禧太後食用。後來,因肖代流落在江陵的聚珍園餐館製作八寶飯而聞名。江陵散燴八寶是用糯米、紅棗、蓮子仁、桂元肉、密櫻桃、瓜子仁、糖桂花、密冬瓜、苡仁米等蒸熟製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它色澤光亮,香甜滋潤,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有「淺盞小酌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的成語。

生爆鴨片

生爆鴨片是湖北洪湖地區的漢族傳統名餚。當地有句名謠:九雁十八鴨,比不上青頭鴨。青頭鴨又叫對鴨,可算野鴨之王,每對重5斤左右。這里介紹的生爆鴨片,主料就只取青頭鴨脯肉。

洪湖御膳藕丸

洪湖御膳藕丸,以藕為主要原料,用油炸而成。說起御膳藕丸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哩。那是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途經洪湖的時候,當時的州官老爺為了敬奉當朝天 子,召集了全州的廚師,要他們拿出絕藝,讓天子吃魚不見魚,吃藕不見藕。廚師們聽了,自然搜腸刮肚,尋思各自的拿手好戲。其 中一個廚師,想起自己在飢荒之年,以藕當飯,吃厭了想出法子,把藕做成藕丸吃的事,於是五味調合,精烹細作,做出了藕丸。乾隆皇帝吃了藕丸後,龍顏欣開,據說回京後,把藕丸定為了御膳。

花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民間要蒸重陽糕孝敬老人。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

皮條鱔魚

皮條鱔是湖北沙市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鄂菜,己有數百年歷史。鱔魚味美,且有葯用價值。《名醫別錄》說它有補五臟、療虛損的功效。皮條鱔魚剔除老骨後切成長條,制熟後猶如皮條而得名。又以形如竹節,也叫竹節鱔魚。

冬瓜鱉裙羹

冬瓜鱉裙羹是一道湖北的漢族傳統美食。是以鱉(又稱甲魚、團魚、腳魚)的裙邊和嫩冬瓜一起煨制的一種湯,鱉裙軟嫩,湯汁清純,冬瓜清香,原汁原湯。

桂花糯米藕

桂花糯米藕又名蜜汁糯米藕,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名點之一,糯米灌在蓮藕中,配以桂花醬、大紅棗一起精心製作,是江南地區傳統菜式中一道獨具特色的中式甜品,以其香甜、清脆、桂花香氣濃郁而享有口碑。

筆架魚肚

筆架魚肚是指用石首鮰魚肚為原料經傳統工藝製作的石首特色食品,肉質細嫩,味道鮮美。2011年10月26日,石首市專屬產品「筆架魚肚」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魚糕

魚糕,發源地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區,今湖北省宜昌至荊州一帶,俗稱楚夷花糕。它是採用魚糜、雞蛋及豬肉為主要原料加工蒸制而成的食品,入口鮮香嫩滑,清香可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乃民間宴席待客之上品。

魚圓

魚圓即魚肉丸子,是民間的傳統菜品。逢年節喜慶,餐桌上都少不了魚圓。魚圓製作起源於楚文王時代。據說文王熊資一次食魚時被刺卡住了喉,當即怒斬廚師,此後,文王食魚,廚師必先斬魚頭,剝魚皮,剔魚刺,剁細製成魚丸。 魚圓(也稱魚丸)是我國南方的美味菜餚,在我國南方魚米之鄉,幾乎家家會做,人人愛吃,也是家宴和各個飯店的必備之菜。

6. 荊州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荊州/沙市地區的八大名餚其 歷史 源遠流長,二千年前的戰國時期,楚國都城就在今天的荊州北約五公里處。楚人多喜食魚,京都魚餚也就極為豐富了。其中一家魚館生意相當不錯,老闆專有養魚池,以活鮮招徠食客。一年炎夏時節,生意突然清淡起來。池中鮮魚太多,反倒死了不少。店主一時捨不得丟掉,乾脆撈出來去刺,沖凈污漬剁成肉泥,加豆腐和蛋清做糕。再灑上白酒去腥,入籠清蒸。蒸熟後,一股魚香充滿廚間。老闆高興了,次日叫廚工把魚糕切成塊狀,澆上各種作料再蒸。放到門口出售,竟被食客一搶而光。從此,這家魚館專營特色魚糕,發了大財。在製作中,廚工又不斷改進,質量越來越好,曾譽滿京城,連皇親貴戚也派人前來購買。世代相傳的「荊州魚糕」是用白色魚肉製作的,它潔白晶瑩、鮮香無比,很有楚地風味。後人還用紅色魚肉炸魚丸子,和雞肉、豬腰子、豬肚燴菜,成為荊州宴席名餚。盛筵之上,白色魚糕和紅色魚丸交相輝映,特別引人注目,激發人的食慾。要是能品嘗一次荊沙魚糕和魚丸,一定會使你終生難忘的。魚糕因此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庭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據說乾隆嘗過荊沙魚糕後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後來魚糕越做越精美,人們用魚和肥膘肉做糕,再用豬肉、山葯等製成肉丸。肉丸墊底,魚糕放在上面,最後以肚片、腰片烹炒蓋帽,多菜共碗,俗稱「花糕」、 「雜燴丸子」,至今都是荊州一帶的紅白喜事宴席上的頭道菜。由此可見,荊沙魚糕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飲食習慣而經過幾千年的積淀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據有關報道「荊沙魚糕等上榜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八寶飯: 相傳為清末慈禧太後御廚蕭代所創制。蕭代流落荊州城,被「聚珍園」老闆留用傳授技藝,從此,八寶飯便成為荊州的名餚而名播四方。八寶飯主要原料是糯米、紅棗、蓮子、苡仁米、桂圓肉、蜜冬瓜條、蜜櫻桃、桂花糖等。先蒸製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色澤光亮,油而不膩,甜而不厭,素有「淺盞小勺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的美譽。

早堂面: 是沙市著名的傳統早點,已有百年 歷史 。關於早堂面的來歷,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在1895年沙市開埠後,當地一面館老闆根據這里的碼頭工人因從事體力勞動喜歡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點,製作了這種油厚碼肥、湯鮮味美的面條。由於碼頭工人多在凌晨時分到面館吃面後上工,故得此名。早堂面的製作十分講究,面館的老闆半夜就開始了忙活,用活鱔魚、老母雞、五花肉、豬大骨、鯽魚熬湯。為了防止魚刺混入湯中,鯽魚還用專用的布包包裹。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熬,那火紅的爐火舔著鍋底,鱔魚、老母雞在大鐵鍋里翻滾。蒸氣升騰間,這些食物的精華被濃縮到一鍋乳白色的高湯里。將高湯放入煮熟的鹼水面,再放入用肉皮加七分肥的五花肉燉成的小碼子;然後是手撕的雞脯肉絲、切成薄片的精瘦豬肉、炸得酥香鬆脆的鱔魚骨頭等大碼子;最後還要撒上一把噴香的本地小蔥,才與已經等得迫不及待的食客們見面。捧著這樣的一碗面,看著勁道面條在乳白的高湯下隱現,白嫩的雞肉和豬肉,焦黃的鱔魚,加上青翠的蔥花,無不在挑逗著你的胃。吃在嘴裡,面條柔韌、爽滑。湯汁中有雞、魚、肉味,鮮而不膩。鱔魚的酥香,雞肉的鮮嫩,瘦肉的醇香匯聚,瞬間就征服了你的味蕾。這個時候,你一定會嫉妒那些幸福的沙市人,因為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從早堂面的美味里開始的。早堂面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富含膠原蛋白和多種營養成份的高湯。先生吃碗早堂面,像喝紅牛不疲倦;女士吃上碗早堂面,賽過去趟美容院。早堂面不乏忠實的「粉絲」,為了搶得頭鍋的鮮湯,清晨5點多就有「早絲」們在福壽、西園等老字型大小面館和幾家沒有名號卻名聲在外的面館門前守候。等到七點以後,面館前更是要排起長長的隊了。


春卷: 是迎春應時的傳統小食品。源於晉代人們在立春之日相互饋食的"春盤"。唐、宋時食"春盤"之風更盛,杜甫曾在荊州留下"春日春盤細生菜"的詩句,蘇軾也曾有"青嵩黃韭試春盤"詩句。明、清以來,春盤便逐漸演變成"春卷"。春卷採用麵粉攤成薄皮,用豬肉、韭菜等作餡子,捲成筒狀,長二寸許,放入油鍋炸熟,色澤金黃,皮酥餡嫩,香氣誘人。


蓮藕排骨湯: 「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帆稻穀香,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魚米鄉」這是電影「洪湖赤衛隊」中的插曲,荊州的洪湖是江漢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位於荊州境內西南部。湖北荊州地區每到秋冬季節,無論是大酒店還是小飯館,都少不了烘藕湯這道菜,當地人說的「烘」實際上就是煨和燉的意思,荊州的蓮藕最有特色啦! 湖北人喜好喝湯是出了名的,逢年過節、家裡來了客人都會用砂鍋烘一罐湯,荊州有句俗話說:無湯不成席。記得去年一個朋友從廣州回來時對我們說,他在廣東喝不到像這里的藕湯,荊州這邊的蓮藕燉出來香甜粉糯,是因為荊州的水土好,而廣東那裡的蓮藕根本就燉不爛,嚼在嘴裡嘎吱嘎吱的。荊州當地正宗的「蓮藕排骨湯」,是選上好的洪湖紅蓮藕,用土砂鍋在煤爐上經三個小時以上慢火煨熬,才能做出鮮醇的濃湯來。上好的蓮藕燉好後粉綿香甜,一口咬下去可拉出細細的長絲,經常喝蓮藕湯還有補心益脾,養顏活血的功效呢。寒冷的冬季來一碗「蓮藕排骨湯」,喝下去全身暖烘烘的。排骨蓮藕湯既有藕的清甜又有排骨的香濃,是一款溫潤美味的湯。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補益氣血。換季的時候許多人容易感冒,喝排骨蓮藕湯具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強身健身即可減少染病的機會。

千張扣肉: 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經煮炸,上紅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於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數多,故名千張扣肉,又名梳子肉。相傳此菜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親時,在傳統的梳子肉製法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並將其帶回長安供朋友品嘗,自此,此菜名揚八方。做扣肉必須用肥瘦相間的帶皮五花肉。五花肉先切成約10—12公分寬、12-14公分長的大塊,在開水鍋里煮至五成熟,再把肉放進炒好的京醬里上色和煨,待調料的味道滲進去後,放在油里炸一次,把肉里的油炸出來一些,使肉肥而不膩,而且肉皮也筋道。炸過的肉皮起皺,很像老虎身上的皮,所以,扣肉也稱為「虎皮扣肉」。待肉冷卻後再切成薄片,要盡量的薄,刀工好的人可以把扣肉切得像紙一樣的薄,一塊10公分長的肉可以切成三十——四十多片,因此,扣肉還有一個別稱:「千層肉」。肉切好後將肉片朝下整齊地排放在碗中,上面再放上苲胡椒,(苲胡椒是沙市地方菜,是將新鮮辣椒剁碎和米粉子攪拌後放入荷葉壇里,吃的時候炒好即可,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在沒有苲胡椒的時候也可以用豆豉或南豐腌菜或梅乾菜或干豆角代替),上籠屜蒸20分鍾即可。上桌的時候,把蒸好的扣肉倒扣在盤中,撒上蔥花,或在盤邊擺上用黃瓜、香菜做的盤飾,這樣,當色香味形具佳的扣肉端上桌的時候就會給人一種視覺、嗅覺、味覺上的強烈沖擊,使你不甘心停箸,而且下酒、佐飯具佳。過去荊州人只有在宴席上才吃得到扣肉,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僅飯店、餐館里有這道菜,就是普通百姓家也經常做。特別是逢年過節,荊州人的餐桌上絕對少不了這道菜。

牛肉米粉: 與早堂面一樣,喜歡味重品味重的荊州人一般會選擇牛肉米粉,酸辣的更是讓人一想就忍不住吞口水。牛肉粉的高湯內加了20多種中葯和作料,還有牛骨頭,所以熬出來的湯那麼鮮,他們的牛肉碼也是經過精心鹵制而成,用了18種作料,經過4個小時的鹵制而成。米粉好吃不好吃有幾個秘訣:米粉一定要有韌勁,軟塌塌的一夾就斷的可不好吃;酸辣味也要重,和重慶酸辣粉的味道很像;當然精髓就是牛肉碼子啦,牛肉要就嚼勁,湯汁也要是熬出來的高湯。搭配起來就是完美的牛肉米粉。公安牛肉米粉和黃家塘米粉都是不錯的選擇。

米元子: (我們通常叫豆腐元子)主要是吃味,要味好,就要佐料全,有蝦米、紫菜等12種佐料,一碗米元子里竟要放12種佐料,味道想不鮮不行。單說這蝦米就不簡單,要選擇2厘米長、當年新曬制並且曬得特別乾的蝦米,才能在發揮特殊鮮味的同時不被泡軟。不過,光味道好可不行,還要有嫩滑的米元子來配合。早點師傅說,要做出好的米元子,一定要特別細心,每道工序都不能馬虎。先選上好的新米做原料,再將米磨成細膩的米漿,加入增加粘稠度的輔助原料後,就該加熱了,米漿成了糊狀後,再做成一個個圓圓的米元子。


包面 有:一種東西在北京叫餛飩,在上海叫雲吞,在成都叫抄手,在沙市,此物叫包面。薄薄的麵包上薄薄的陷,故曰其名。因為薄,入口即化,配合蝦米和紫菜的湯,何其爽。最好吃是大賽巷包面,因為面中透出紅肉,足見工藝細膩。

糯米包油條: 簡直就是天才的發明,不讓漢堡,賽過熱狗。小作台,方寸間,糯米飯、油條段、各種罐頭里的海帶絲、咸魚絲、蘿卜絲、土豆絲、榨菜絲、牛肉絲、火腿腸……相輔相成,渾然天成。個中滋味,也許只有寒冬臘月單手騎車上學的年輕學子們最懂了吧。

豆腐腦 :北方豆腐腦是打鹵的,加韭菜花和辣椒油,味咸。沙市豆腐腦白白凈凈,像面鏡子,加糖,味甜。兩者天壤之別,最似處應該就是都沾著油條吃了。不過沙市豆腐腦不僅只青睞油條一種,她包容了油香、油餅,糍粑、糯米基等這么多的油炸貨。

發糕: 原料很單——糯米。經過發酵、蒸熟、切割這樣一個不很復雜的製作過程後,它就成了小城一帶老幼皆宜的食品了。發糕的來歷與年代到今天早就是不可考了,只是大概有些光景了。我童年記憶中的零食也只有二三種而已,發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種。發糕是糯米的本色,它的味道甜甜的,但卻一點不讓人膩,有一種自然的澱粉的甜味,所以不管是老翁、大人還是孩子都能一口氣吃上幾塊。過去的發糕表面有點粗糙,側面可以看見密密麻麻的小孔,使它格外的輕軟,因此口感就更加的好了。

汽水耙耙: 就是白色麵糊糊一樣的東西往鍋上一糊,拿個竹片畫個圈,鍋蓋蓋上悶一會兒就好了,上面一層像發糕的味道,下面一層金黃金黃的,脆脆的。

豆皮 裡面必是有三鮮,而且有外皮。也就是有皮有餡的了。這豆皮的皮是用綠豆、大米磨成漿再漿拌雞蛋,然後下鍋攤成麵皮(此時麵皮留在鍋中)。餡一般是用糯米、肉丁、豆乾和在一起(有的地方加入了更多的材料,自然身價就倍增了),然後包進攤好的那層麵皮之中,包的時候頗有點像疊衣服,再下油鍋煎至金黃(有的師傅會加一點豬油進去煎,味道就更香了)。三鮮豆皮外焦而里嫩,外有雞蛋的酥香,內有糯米的甜香,再混以肉丁和豆乾的鮮味,自然有種集各家之大香的感覺了,如果師傅最後還用豬油煎過,那就如同畫龍點睛之筆了,頓時所有的香味便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歡喜坨 :其它城市也有類似歡喜坨的麻團。可麻團腹中實,歡喜坨腹中空。沙市的歡喜坨剛出油時鼓鼓當當,吃在嘴裡就被壓得癟癟巴巴,化在嘴裡淡淡甜甜,就像做了次被迫的笑一樣。歡喜坨不僅美味,更是可愛啊。

公安鍋塊: 有點類似於新疆的饢,但沒有它的厚大,鍋塊只是薄薄的一層,會有甜/咸口味自己選擇,還有包肉的,烤出來吃起來脆脆的像餅乾的感覺,那個滋味可叫美呀!

7. 襄小滋牛肉麵牛雜面館味道怎麼樣

襄小滋牛肉麵牛雜面館味道非常非常的好,面的話非常的坦,並且牛肉給的特別多,而且味道的話特別的正宗。並且的話這個牛肉麵牛雜面的話,它的味道是非常純正的。

8. 中國知名牛肉麵大PK,看完這4款面,你覺得哪款面最好吃

作為一名傑出吃客,談起全國各地各地的美食我能滔滔不絕的說穿上千種:麻辣小龍蝦、佛跳牆、西湖醋魚、東安子雞…但當我飢腸轆轆的情況下,腦海中最開始想到的是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拉麵。

牛肉拉麵不僅美味可口,營養成分一樣比較豐富,那樣全國各地哪個地方的牛肉拉麵最好吃?我給大家分享4個地方的牛肉拉麵。有沒有你故鄉的呢?

4、廣東省牛腩面

廣州人喜歡吃作為全國是出了名的,各式各樣食材都能在廣州人手上變為一道道美味可口,都覺得東北人喜歡吃面,廣州人一樣喜歡吃面,不但喜歡吃也更容易吃,有別於北方麵食的豪放粗放型,廣東省的牛腩面更為精美,與前邊的3種面算得上是自成一派。

廣東人吃牛肉拉麵,只採用肌肉筋膜連肉、肥瘦相間的牛腱,面只採用生面,對火鍋配菜也有講究,一般選用小青菜、胡蘿卜、番茄等不同的,正宗廣東省牛腩面,鮮面條Q彈彈牙,牛腱軟爛的同時還一直保持著羊筋的筋道,湯鮮味美,老少咸宜。

9. 排名第一的襄陽牛肉麵

1,幸福路牛肉麵館。

上榜理由:自釀黃酒、酸軟味道、酸包菜。

都說吃面要去人多的地方,對於陌生的面館,至少可以讓你吃上第一口的時候不至後悔。張記牛肉麵,一家位於襄陽古城鐵佛寺路小深巷裡的牛肉麵館。

渾厚的大圓碗,熱氣騰騰的湯鍋,老闆麻溜的節拍,附近絡繹不絕前來的吃面人,屋內屋外,足見生意之好。張記牛肉麵除傳統的麻辣外還帶點兒酸爽,叫人難忘。

10. 荊州的黃家塘牛肉米粉真的很好吃嗎為什麼那麼出名

荊州的黃家塘牛肉米粉吃起來麻辣爽口、米香濃郁、牛肉軟爛,因為口感獨特而出名。其實這道美味的特色名吃牛肉米粉,我們在家裡也可以自己製作,小編下面就把具體做飯分享給大家。

做好的黃家塘牛肉米粉,吃起來格外爽滑,還帶著濃濃的牛肉香味,麻辣口味的米粉,湯鮮味美,一口面一口湯,口感格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