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醬牛肉的詳細製作方法
好吃的醬牛肉(十五種)做法
醬牛肉的做法
醬牛肉是最常見的家常菜之一,那麼醬牛肉怎麼做呢?醬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在這里介紹最常用的醬牛肉做法,詳細的做法如下:
醬牛肉的做法一
1、選料:選用鮮嫩牛肉,輔以沙仁、豆蔻、丁香、肉桂、大料、小茴香製成。
2、清洗:先將選好的牛肉放入清水中,浸泡4~6小時,把牛肉中的淤血泡出、洗凈,然後用板刷刷洗1次,再用清涼水過4次。
3、調醬:用涼水將黃醬調稀,同時放入食鹽攪拌均勻。
4、煮制:將牛肉放入醬湯鍋中煮1小時,開鍋後把牛肉撈出,將鍋中醬沫撈凈。鍋底碼放骨頭或竹板子,將瘦肉、腱子肉碼放中間,老肉碼放四邊,兌進老湯,加入輔料,用旺火煮1小時後壓鍋。壓鍋的方法是用竹板子壓在牛肉上,竹板上放一裝滿水的大盆,或用一桶水壓住。
5、出鍋:壓鍋後,封火,用小火煮6個小時出鍋。出鍋時要做到輕鏟穩托放平,肉出鍋後要放在竹屜內免得把醬牛肉碰碎,待涼後即可切用。做一鍋醬牛肉大約需要8小時,每50千克生牛肉可出熟肉25千克。
醬牛肉的做法二
1、把一整塊牛肉(兩斤重)切成三塊,洗干凈.鍋里放上冷水,放入切好的牛肉(水沒過牛肉),大火煮開,取出牛肉,洗凈。PS:小腿肉有筋有肉比較適合做醬牛肉
2、鍋內放入適量的清水(沒過牛肉),再放五香粉,糖,鹽,醬油,八角,干辣椒,薑片,花椒,料酒。煮到可以用筷子簡單戳穿為止。PS:如果用高壓鍋,上氣後煮10分鍾左右即可。
3、將煮好的牛肉在湯中浸泡一個晚上,第二天取出,再放置幾個小時,使其表面乾爽,比較好切.切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順著肉的紋理,最好是垂直,這樣吃的時候不費勁.
4、將切好的牛肉盛盤.取少許牛肉鹵汁,加熱,澆在牛肉上,再放上香油和蔥花.PS:如果覺得牛肉偏淡(特別是中間的肉),就在鹵汁中再加點醬油,或是根據自己的口味調制醬汁.
剩下的肉湯還可以做面條,好吃好吃!
醬牛肉的做法三
材料:牛肉約750g 生雞蛋 5-6個、桂皮、枸杞子、花椒、八角、生抽,老抽,雞精、白糖、 鹽。
做法:
1、將牛肉洗凈,開水小煮一下,目的是把血沫去干凈。把牛肉撈出,水倒掉。鍋里放油,加花椒和適量白糖(兩飯勺左右吧),然後炒出花椒的香味後,放入牛肉。加鹽,老抽(少許,為上顏色),生抽,之後小火(很小的火)燜15-20分鍾,其間要把肉翻一翻,這樣顏色和味道都能均勻的入肉里。
2、同時要把雞蛋放到清水裡煮一下,把雞蛋皮剝掉,准備放到牛肉鍋里。
3、15-20分鍾之後,往牛肉鍋里加熱水,八角,桂皮,枸杞子,薑片,和雞精,再把剝好的雞蛋放入鍋里。小火煮45-60分鍾。肉嫩為好。火大了,否則糊啦。
4、煮好的牛肉在鍋里不要撈出,最好能放一個晚上,第二天撈出,這樣就入味了。牛肉切塊或片,把雞蛋也切啦一切吃。雞蛋入了肉味很好吃的。
醬牛肉的做法四
材料:牛肉500克 醬油50毫升 冰糖30克 精鹽10克 大料1瓣 花椒2克 小茴香3克 蔥段25克 薑片10克
做法:
1.將牛肉用清水浸泡2小時,洗凈血水,放入鍋中,加清水(水沒過牛肉)用旺火煮10分鍾,然後撈出,倒去肉湯。
2.取砂鍋,墊入碎碗片(以免糊鍋),放入牛肉,加清水(略沒過牛肉)、醬油、冰糖、精鹽、料酒、蔥段、薑片、大料、花椒和小茴香(大料、花椒和小茴香裝入紗布袋捆緊),用旺火煮沸,然後改用文火煮至肉爛(不易過爛,否則切片時易碎)。吃時,晾涼切片。
產品特點 色澤深棕,油亮光滑,肉質松嫩,香味怡人,佐餐,下酒均屬上乘之品。
醬牛肉的做法五
材料:前腿牛鍵子1000g、丁香、花椒、八角、陳皮、小茴香、桂皮、香葉、甘草(各少許)
配料:大蔥、姜、生抽、老抽、白糖、鹽、五香粉
做法:前腿牛鍵子洗凈,切成10cm見方的大塊,在開水中略煮一下,撈出用冷水浸泡;將丁香、花椒、八角、陳皮、小茴香、甘草裝入調料盒中,大蔥切3節,姜用刀拍散;水開後依次放入香料、蔥姜、生抽、老抽,糖、五香粉;煮開後放入牛肉,大火約15分鍾轉入小火到肉熟;將牛肉塊撈出,放在通風陰涼處放置2小時左右;將冷卻好的牛肉,倒入燒開的湯中小火煨半小時,煨好後撈出,冷卻後切薄片即可。
愛心提示:牛肉為滋補強壯之佳品,富含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鈣、磷、鐵等,其營養價值很高。牛肉因含中等量的膽固醇,故高血脂患者忌食。牛肉忌與韭菜一同食用;在民間有牛肉為發物之說,對於患有濕疹、瘡毒、瘙癢等皮膚病者,應忌食,對患有肝炎、腎炎者、亦應慎食。
醬牛肉的做法六
原料:
1、前腿牛鍵子1000克、丁香、花椒、八角、陳皮、小茴香、桂皮、香葉、甘草(各少許)
2、大蔥3節、姜一塊、生抽1匙、老抽1匙、白糖1匙、鹽2匙、五香粉1/2茶匙
做法:
1)前腿牛鍵子洗凈,切成10cm見方的大塊。鍋中倒入清水,大火加熱後,將牛肉放入,在開水中略煮一下,撈出後,用冷水浸泡,讓牛肉緊縮。
2)將丁香、花椒、八角、陳皮、小茴香、甘草裝入調料盒中(或自製紗布料包中,桂皮和香葉由於容易揀拾,也可直接放入鍋中)。大蔥洗凈切三節。姜洗凈後,用刀拍散。
3)砂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加熱,依次放入香料、蔥姜、生抽、老抽,糖、五香粉。煮開後放入牛肉,繼續用大火煮約15分鍾,轉入小火到肉熟。用筷子扎一下,能順利穿過即可。將牛肉塊撈出,放在通風、陰涼處放置2小時左右。
4)將冷卻好的牛肉,倒入燒開的中小火煨半小時。煨好後盛出,冷卻後切薄片即可。
超級羅嗦:
**第二步驟中的冷水浸泡法非常關鍵,盡量不要省略哈,否則煮出來的肉會比較鬆散,口感略差。
**第三步驟中的放置冷卻法,如果你嫌時間太長,只要徹底放涼就行了,但這一步也非常重要哦~~
分解ing:
前腿牛鍵子洗凈,切成10cm見方的大塊。鍋中倒入清水,大火加熱後,將牛肉放入,在開水中略煮一下,撈出後,用冷水浸泡,讓牛肉緊縮。
將丁香、花椒、八角、陳皮、小茴香、甘草裝入調料盒中(或自製紗布料包中,桂皮和香葉由於容易揀拾,也可直接放入鍋中)。大蔥洗凈切三節。姜洗凈後,用刀拍散。
醬牛肉的做法七
1.選料:選用鮮嫩牛肉,(沙仁、豆蔻、丁香、肉桂、大料、小茴香各2克用紗布紮成小口袋) 蔥姜少許蒜和辣椒備用
2.清洗:先將選好的牛肉放入清水中,浸泡4~6小時,把牛肉中的淤血泡出、洗凈,然後用板刷刷洗1次,再用清涼水過4次。
[url= 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05-11/18/xinsimple_3421102180941771539020.htm]
3.糖色:炒鍋放少許底油,油熱,將白糖放入鍋里炒,要把握好火候,看見有蘑菇沫子時加開水沖成糖色,白糖的量按牛肉的量放,如2斤大概放1兩左右。
4.煮制:鍋底碼放骨頭或竹板子,將嫩肉碼放中間,老肉碼放四邊,兌進開水,加入全料口袋,老抽多加,蔥姜蒜等用旺火煮半小時後壓鍋。壓鍋的方法是用竹板子或其它如盤子等壓在牛肉上,竹板上加重物壓住。
5.出鍋:壓鍋後,改小火湯剛剛煮起即可,用小火煮3個小時出鍋。出鍋時要做到輕鏟穩托放平,肉出鍋後要放在竹屜內免得把醬牛肉碰碎,待涼後即可切用。做一鍋醬牛肉大約需要4小時,每5千克生牛肉可出熟肉2.5千克。
要點:肉熟後留湯,下次煮續用多次使用形成老湯煮肉味道更好。
醬牛肉的做法八
醬牛肉的製作方法:准備500克一塊的牛肉共5塊,最好使用牛前踺子或者鞋底肉,用水浸泡一小時,然後放入鍋中。必須涼水下鍋且水要沒過牛肉,用大火煮,開鍋後把沫撇掉,將甜面醬100克放入湯中,蔥兩棵,姜3兩用刀拍裂,蒜兩頭拍裂,花椒10,大料5克,小茴香10克,桂皮8克,肉寇5克,山奈5克,砂仁5克,白芷5克,丁香5克,良姜6克用紗布包好放入鍋中。開鍋後用小火悶煮到8成熟放入食鹽150到200克,煮熟即可。(此製作方法由安三涮肉製品有限公司提供)
醬牛肉的做法九
以花鍵子肉為例。
其一曰刺。牛肉切成大塊後,先用尖錐以亂箭穿心之勢刺它個千瘡百孔透心涼,為醬汁得以直達肌理深層打開通道。
其二曰喂。牛肉置盆中,山楂或杏仁(或茶葉包)、桂皮、大料、花椒、香葉、陳皮、良姜、肉蔻、草果墊底,濃醬油將肉沒頂,料酒酌加,加蓋放入冰箱冷藏室,狠狠地喂它個一天一宿。直至醬色及香味深達中心,里外一致。
其三曰煮。醬汁、香料、蔥段入鍋,添一倍水燒開,牛肉下鍋,復開後,撇凈浮沫,加蓋大火燒二十分鍾,改小火燜煮1——1.5小時。以筷子能順利穿透而略有阻力為宜。過則口感無韌勁,欠則咬不動,嚼不爛,塞牙如麻,倒盡胃口。
其四曰浸。牛肉煮好後,不可揭蓋,任其自然涼透後入冰箱冷藏室擱置二十四小時以上。切記,此乃不可或缺的必要環節,否則醬汁無從回味,牛肉粗糙干硬,前功盡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沒有耐性的人,也吃不上最好的醬牛肉。
薄薄地切,細細地嚼,慢慢地咽,靜靜地品……充分品味迴旋在舌尖、喉根乃至鼻腔之中的特異香濃,每一株味蕾都像盛放的珊瑚搖曳於感官的礁頂,盡情擁抱美味誘惑——好牛肉就是這個味兒!倘若頂刀切成厚片,配以洋蔥、香菜,調以鹵汁、辣油,端上桌來。
醬牛肉的做法十
原料:牛前腿鍵子肉1500克、蔥50克、姜30克、鹽15克、糖10克、料酒30克、醬油30克、五香粉15克、香葉4片、花椒5克、丁香2克、小茴香3克、陳皮4克、甘草5克、桂皮5克、八角6瓣、清水適量。
製作:
1、將牛肉洗凈,沿筋絡紋路切成大塊後備用。
2、取干凈紗布一塊,將丁香、花椒、八角、陳皮、小茴香、桂皮、香葉、甘草包在其中製成香料包備用。
3、蔥切大點的段、姜拍破備用。
4、鍋中做清水,80度時入牛肉煮開後再大火煮1分半鍾左右。
5、將牛肉從開水鍋中撈出後放入涼水中備用。
6、鍋中再做清水,開鍋後下入香料包、糖、蔥、姜、醬油和五香粉。
7、重新開鍋之後入牛肉大火做開。
8、變小火將牛肉燒熟後將香料包取出後關火。
9、將牛肉和剩餘的肉湯一起倒入容器中放至完全涼透。
10、將牛肉取出切成薄片即可食用。
貼士:
1、牛肉煮1分半鍾左右用涼水浸泡是為了讓牛肉發緊,使成品不易被切碎。
2、要將牛肉和剩餘的肉湯一起倒入容器中保存,這樣可以使牛肉更加入味。
醬牛肉的做法十一
[主料輔料]牛腱子 500克 精鹽 2克 醬油 100克 白糖 15克 甜面醬 50克 料酒 10克 大蔥 50克 鮮姜 50克 蒜 10瓣 香油 25克 肉料 35克
[烹制方法]
1.將牛腱子順肉紋切成拳頭大小的塊,用開水焯透,去凈血沫後撈出。
2.將大蔥、姜擇洗干凈,切成塊與蒜、精鹽、醬油、面醬、白糖、料酒、香油、肉料一起放入鍋中,加入牛肉湯燒開,煮成醬湯。
3.將牛肉放入醬湯鍋中,以漫過牛肉為准煮5~10分鍾,改微人炯約2-3小時,保持湯微開冒泡,要勤翻動牛肉,使之受熱均勻,待湯汁漸濃,牛肉用竹筷子可以扦透時撈出,晾涼後切成薄片,即可裝盤食用。
[工藝關鍵]
1.肉料:花椒50克、大料10克、桂皮10克、丁香2克、陳皮5克、白芒5克、砂仁5克、豆寇5克、大茴香2克、小茴香之克。製作本菜用以上肉料的1/3,用紗布包好,料酒宜用紹興黃酒。
2、將剩餘的湯鹵汁撇去浮油,用豆包布包濾一下,留待醬其它東西時使用。
3.牛肉要焯透而不宜煮透。
[風味特點]
北京最早製作醬牛肉的,是馬家的月盛齋,到現在將近250年的歷史。製作雖簡單,但選料很講究,鮮肉必須腰窩或腿肉,醬必用三伏老醬,香料也要經過認真選擇。尤其重要的是它那一整套傳統製作技巧和掌握火候的技巧,以及用了100多年的那鍋老鹵。故而製成品具有獨特的風味,不僅譽滿北京,而且名聞全國。本文轉載於網上,只是本人把這些都放在一起了,方便大家尋找。
醬牛肉的製作方法十二
地道的醬牛肉製作過程比較漫長,需要5-6天,從腌制,浸泡到晾乾,家庭製作基本上不會用這個方法。我們目前採用的是簡易的方式,即:
1)挑選小塊的牛腱子肉2-3斤,帶筋的比較好吃,用手捏一下,乾燥的最好。
2)洗凈後在鍋中用水浸泡1-2小時,至看不到血為止。超市肉含水量比較高,可能需要浸泡時間較長。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腌制一夜,時間匆忙就可以直接下鍋煮。
3)調料:燉肉調料包2包,超市中賣的3-4元一袋,味道不錯 (至今還未嘗試過十三香)。放蔥,姜,醬油,黃酒或者紅酒,少許白糖或紅糖,少許鹽。
4)煮1-2小時,用筷子能扎透為止,太爛了不好切片。
5)在鍋中浸泡一夜,拿出來涼一天,就可以切片吃了。如果不夠咸,沾點上好的香醋或熏醋也很好吃。
也有人為了牛肉緊實,用繩子把肉捆起來煮,我們還未實踐過。市場上有20多元一斤的醬牛肉,顏色發紅,像是放了嫩肉粉,塊頭也很大,應該用的是很便宜的大牛腱子肉。個人認為最好吃的醬牛肉還是月盛齋的,肉非常干,清香不膩,肉爛而不散,名副其實的老字型大小!就是價格偏高,2兩一袋的肉基本在19-20元,打折時也要賣17元左右。想實惠還是自己做吧!
清真醬牛肉做法十三
配料: 主料:生牛肉10公斤。
輔科:黃醬1公斤,食鹽0.3公斤,桂皮25克,丁香25克,砂仁25克,大茴香50克。
特色:清真醬牛肉色澤醬紅,油潤光亮。切片後保持完整不散,切面呈豆沙色,肌肉中的少量牛筋色黃而透明。食之鹹淡適中,酥嫩爽口,是人們餐桌上理想的美味佳餚。
操作: ①選料整理。選用不肥不瘦的新鮮牛肉,先用冷水浸泡,清洗淤血,用板刷將肉洗刷干凈,剔除骨頭。然後切成拳頭大的肉塊,並放入清水中洗一次,按肉質老嫩分別存放。
②調醬。鍋內加入清水50公斤左右,稍加溫後,放入食鹽需用量的1/2和黃醬。煮沸1小時,撇去浮在湯面上的醬沫,盛入容器內備用。
③牛肉裝鍋。先在鍋底和四周墊上肉骨頭,以使肉塊不緊貼鍋壁,然後按肉質老嫩將肉塊碼在鍋內,老的肉塊碼在鍋底部,嫩的放在上面,前腿、腔子肉放在中間。
④醬制。肉塊在鍋內放好後,倒入調好的醬湯。煮沸後再加入各種配料,並用壓鍋板壓好,添上清水,用旺火煮制4小時左右。煮制第1個小時後,撇去湯面浮沫,再每隔1小時翻鍋1次。根據耗湯情況,適當加入老湯,使每塊肉都能浸在湯料中。旺火煮制4小時之後,再用微火煨煮4小時,使香味慢慢滲入肉中。煨煮時,每隔1小時翻鍋1次,使肉塊熟爛一致。
⑤出鍋。出鍋時要用特製的鐵拍子,把肉一塊一塊地從鍋中托出,並隨手舀取鍋內原湯沖洗後,將肉碼在消過毒的屜盤上,冷卻後即為成品。
·營養價值: 牛肉 -
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 ·所屬菜系: 清真菜
醬牛肉的做法十四
原料:牛肉4斤(肋扇),蔥,姜,醬肉包3包,山楂片,白糖,蜂蜜,鹽,醬油,啤酒,水。醬肉包用的是龐記的,這種用起來方便。如果沒有用大料,香葉,桂皮也可以的。
步驟:
第一步:將牛肉飛水。將買來的牛肉洗凈,切成拳頭塊。燒一鍋水,等到水八成開的時候倒入些料酒,然後放入牛肉,等到肉變白色就可以了。注意千萬不要等到水開了下肉,那樣會使肉的組織一下子緊住,口感就不好了。飛過水的牛肉用溫水洗一下。
開始燉肉啦
1、切兩段蔥放在高壓鍋底部,然後把調料包放在蔥上,這樣可以避免料包沾在鍋底。
周圍放幾片姜,放幾片山楂片,山楂可以讓肉更加軟爛。
2、先在周圍排一圈肉,再摞一岐,然後撒上薑片,蔥段,山楂片
3、剩下的肉都放進去,最後再撒些蔥,姜,均勻分布可以入味哦。
4、放入雞精,適量白糖放入中和鹹味,再放入鹽,倒入醬油,喜歡顏色重的,可以多放一些醬油。
5、放入2小湯匙蜂蜜,用不上色,也可讓味道更濃郁。
6、倒入啤酒一聽可半聽都可以。再倒入適量的水。
7、水和肉的高牙差不多藝行。不過如果喜歡牛肉湯可多放點水。燉好的牛肉湯香味濃郁,可在加在別的菜或湯中。如果是肋扇就不太吃水,如果是臀部的肉就會吸進很多的水呢。
8、高壓鍋壓15分鍾後就行了,打開鍋後再用小火燉5—10分鍾。
可以吃了~~~~~
北京復順齋醬牛肉十五
復順齋是清康熙年間創辦的劉家老鋪,每當醬牛肉出鍋時,肉香四溢,味飄街外,吸引顧客尋味而來,爭相購買,一飽口福。
製作方法1.選料:復順齋使用的牛肉,要選用內蒙古六歲草牛的前腿、腹肋、胸口、腱子等部位的精肉。這些部位的特點是瘦嫩相宜,兩面見油,製成醬牛肉後,肉質松軟,油而不膩,營養豐富。
2.輔料:煮肉時用的輔料,是在同仁堂葯店選購,或從產地采購的丁香、砂仁、豆蔻、白芷、肉桂等優質調味料。這些輔料買進後,按一定比例進行配方,然後再加入黃醬、食鹽、大蔥及老湯煮制。
3.調醬配料:復順齋的工藝過程要求嚴格。先將鮮牛肉洗凈,切成1千克左右重的長方塊,然後將黃醬兌水攪成稀粥狀,放入食鹽,並用細羅過一遍,排除醬渣。將中葯佐料配齊研成粉末,裝入縫好的布袋內備用。
4.緊肉:製作時先「緊肉」後醬制。緊肉就是把水燒開後,將切好的牛肉和醬汁一起放入鍋內,煮2小時左右,將肉撈出,清除渣沫,叫做「緊肉。
5.醬制:然後用牛骨墊底再把肉堆碼在鍋內,放入輔料袋,用竹板和水盆壓鍋。先用旺火煮1小時,再用文火煮,邊煮邊兌老湯,這樣持續12小時方可出鍋。在文火煨時,要隨時察看火侯情況,翻2次鍋。醬制好的牛肉要刷上一層湯汁,經過冷卻即為成品。
產品特點 色澤油潤褐紅,肉質嫩爛松軟,入口醇香不膩,餘味濃郁悠長。適合老人、嬰兒和病人食用,是補養身體之佳品。下酒佐餐,外出旅遊,家庭待客,無不適宜,均是難得的美味.
B. 醬牛肉怎麼燉容易爛 醬牛肉怎麼涼拌好吃
冬天是吃醬牛肉最好的季節,具有驅寒暖胃的功效。我們在家裡自製醬牛肉時,發現牛肉燉了很久還是沒燉爛,那麼醬牛肉怎麼燉容易爛呢。
醬牛肉怎麼燉容易爛
1把茶葉用紗布包好,然後就可以放到鍋中,和肉一起燉煮,這時候牛肉就可以燉熟燉爛了。
2.把切好的牛肉塗上一些干芥末,放幾個小時之後,用冷水洗凈再燉,這時候牛肉是很容易出現熟爛情況的。
3.如果擔心牛肉吃起來又老又硬,可以把洗凈的鮮姜切成小塊,搗碎成薑末放到紗布袋中,之後擠出薑汁,把薑汁拌入到牛肉中,然後攪拌均勻,這樣就可以牛肉均勻的沾上薑汁,之後放在常溫下放上1小時再開始烹煮,可以讓醬牛肉的味道更好。
醬牛肉怎麼涼拌好吃
首先在鍋中放入冷水,沒過牛肉之後就可以開大火,煮到出血沫的時候撇去血沫。然後在鍋中加入除鹽之外的所有材料,用過大火煮開之後就可以選擇改成小火,繼續燉兩個小時,然後牛肉用筷子扎透,然後加入適量的鹽,繼續燉上20分鍾左右就可以關火了。把牛肉撈出,等到涼了之後,如果鍋里的湯汁還剩的比較多,這時候我們可以開火繼續煮,就製作成了醬汁。然後逆著牛肉的紋理切成片,再澆上醬汁就可以了。
醬牛肉怎麼保存時間長
醬牛肉保存方法:
1、用保鮮膜保起來放在冰箱里。
2、-6度的冰箱可以保鮮1周左右,-12度可以保鮮15天左右-18可以保鮮1個月,-24度的可以保鮮3個月。
3、放入冰箱前最好切塊稍微放點點鹽,然後放入冷藏室1天(緩慢脫水),再拿出來讓水自然的滴出來,再用食品袋包起來放入冰箱,可以保存的更長時間。
醬牛肉可以真空保存嗎
有條件的當然抽真空最好。不過如果是家庭裡面,最好用干凈的食品袋包裝好以後放入冰箱冷凍保存。如果最近要吃可以放進零度保鮮裡面。一般來說冷凍可以放2個月左右,零度保鮮的最好在20天以內吃完。
C. 梅州最好吃的美食有哪些具體有哪些客家菜
1、寬婉醫院旁的「德記」魚湯類(魚泡、面、粉等)
2、西橋頭晚上才有的豬粉腸煮腰花(不過現在好象差了很多)
3、中山街侯記炒粉
4、文保路尚記旁邊側巷內吳記湯丸
5、更樓下的牛腩和老電影院下崗邊的牛腩面
6、元城路阿張的餃淹面
7、老城吳屋巷和輔庭路的魚丸
8、燕龍和漢興的燉品
9、海石花的炒田螺和炒粉
10、老縣府和「啃的雞」之間有個比較清凈的西餐館
11、魚燜飯在梅城我知道的有三家,都算不錯
12、在長樂和生輝可以吃五華魚生
13、梅龍路的餃子館有幾樣比較好吃,比如麻辣豆腐和土豆燉牛肉,烤羊肉串
14、西橋市場和程江橋之間有個海鮮夜排擋,便宜到我不敢相信
15、文化路上蘭州拉麵,面不怎麼樣,湯倒上真TMD好喝
16、火車站旁邊的湖南餐館,招牌菜是血鴨,真是好吃
17、玉英醫院往上的腸粉,可能是正宗的客家腸粉,皮比較厚但是很有嚼勁,梅州僅此一家,別的地方做不出來,(那些皮薄放青菜的都是屬於潮州或者廣州腸粉),醬非常香,很稠。店門是深蘭色的,很好認。
18、勤力苑市場裡面的燒賣。旅遊團都帶到那裡去吃,梅州最出名的燒賣,我曾經見過一大群外國人去吃,皮比較干,筍很香。
19、金利來大街的燒賣(油羅街直下,幸運兒對面),原先是開在三角塘市場里的,後來擴業了就搬到金利來,跟勤力苑的燒賣一樣也是做了幾十年,燒賣特點是皮比較薄,肉比較嫩,但沒那麼香,味道較甜;
20、凌風西路末段的魚頭煮粉,幾十年的品質保證;
21、五洲城晚上9點多才有的粉腸煮豬腰湯,粉腸正,超大個超脆;
22、西橋圓盤蘋果家私門口晚上10點才出攤的牛腩煮粉,(要老伯伯推出來的那家),蘿卜超入味,不過貴了點
23、梅江橋底下的「老火湯」淹面以及燉品,淹面放豬油和魚味,比旁邊那家要香,燉品2元到8元不等,一般胡椒豬肚豬心之類的才4元,價格適中而且味道好
24、馬石下中國銀行附近的炒麵,就窩在一個小巷裡面,鍋子擺在巷口,桌子擺在更樓下。侯記炒粉換了老闆以後已經炒的不好吃了,油多而且面太軟,可能客人多的關系,有時候真的覺得很難吃,但是這個很不起眼的炒麵店炒的面很香,而且面比較大條,也是開了許久,老梅城就懂得找去吃。
25、仲元路郵局旁邊的「鳳記」褒仔飯。梅城開了最久的褒仔飯,那裡再往下有好幾家賣褒仔飯的(這家原先也開在這一排,但後來因擴店裝修等原因搬下來),但是這家環境比較好比較衛生,飯也比較香沒那麼棉,一排過就他一間賣褒仔飯的,所以很好認。
26、虹橋頭的大埔筍板和手工面,在文化公園附近的游戲機室旁邊,大埔人開的店,很正宗的筍板,手工面放碎肉以及青菜豬油,面滑而且非常香,味道超級棒。
27、新中苑的桂林米粉,桂林人開的,很多在火車站工作或者在那邊租住房屋的外地人都會去捧場,花樣不多但是面和湯都很香,還有他的辣椒粉超級棒,吃的時候撒在湯里味道超級好,在梅城吃了好幾家桂林米粉還是覺得這家比較正宗。
28、南門文化廣場單車行旁邊的珍珠奶茶:梅城最好吃的珍珠奶茶,強烈推薦香芋及蘋果口味。
29、客都西餅屋的腸粉,看每天早上的人流就可以肯定品質,屬於廣州腸粉,推薦冬菇口味的腸粉。特點是香滑,花樣多。
30、三板橋路末段的「頂好包點」,廣式包子,包子很松軟,餡非常香,天天都排隊購買,生意非常好。不過包子個比較小價錢比較貴。叉燒包是那裡的招牌產品,還有許多其他口味的包子我都非常喜歡
31、黃糖醫院旁邊市場下面的包子,早上擺出市場正樓梯口賣,叉燒包超級出名(就是酒樓的那種無皮開口笑叉燒包),奶黃包也非常爽口,生意也超級好,俺奶奶天天不吃睡不了覺
32、黃糖十字路口的燉品,晚上才有開門,店子就在紅綠燈下面,除了燉品外綠豆湯和紅豆湯口碑都非常好。
33、非常小吃的竹筒飯,田雞竹筒飯最香最滑最好吃。
34、江南西橋圓盤往上「台灣冰匠」的鋦飯,鋦意粉,西式意粉西班牙意粉還有雪泡:那裡的意粉弄的味道比較好,但是價錢會貴一點哦,雪泡味道也很好別的地方都吃不到。但是江北的台灣冰匠做的東東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一點都不好。
35、文化公園「大口福」快餐店的揚州炒飯和泡沫果汁,揚州炒飯炒的非常好吃,可能是因為他用的米比較好,現在好久沒去吃味道不知道會不會變了,但是以前就經常跑去吃,價錢也非常實惠。果汁一定要泡沫的,強烈推薦青蘋果味道的,鮮榨果汁也很不錯但是泡沫的更香
36、黃糖十字路往黃糖醫院方向的「快可得」快餐店的炸雞腿,學生朋友一定全都知道,因為那裡的炸雞腿真的是又便宜又香,5元一大個,有鹽局、脆皮和酥皮三種,本人最喜歡酥皮。還推薦此店的西多士,一份兩元,但是如果你第一次吃,兩份往往都是不夠的
37、赤岌崗的「牛記潮州粥」,梅州中學旁邊,粥怎麼樣是其次,強烈推薦此店的豆瓣醬,撈在粥裡面或者純拌香菜吃下肚都很不錯
38、文化公園晚上的燒烤,有一家湖南人推出來的比較好吃,雞腿肉和羊肉串烤出來最香
39、華僑城的拉麵,忘了叫什麼名字,好象是東北拉麵館還是什麼,忘了,總之味道不錯
40、其實長樂的魚生不是最好吃的,紅燒豆腐才是最好吃的哇,還有香芋欠術褒
41、星輝的椒鹽局豬肚啊
42、嘉應中學往客都大酒店方向「聚圓」酒家的全豬湯、炸南瓜丸(片?)還有玉粉褒,炸南瓜片很好吃啊,放了大蝦仁,油羅街的南瓜丸是硬的那種,但是這種炸出來是酥酥的,味道鹹鹹甜甜的非常好吃,我有個朋友就為了吃這個,天天上聚圓去打包捏
43、「臭名遠洋」的肉丸,不用介紹了吧
44、玉英醫院對面的狗肉煮粉,就正對門,實在是很小的一間店子
45、小花園E時代網吧旁邊的狗肉煮粉,香
46、百花洲市場旁邊的肉丸豆腐,豆腐比較好吃,肉丸跟臭名遠洋的差不多拉
47、百花洲市場入口處的豐順捆板,裡面放有淡鹹菜和豆乾,超級爽口丫
48、梅城出名的」彭記燒鵝「,油羅街口。江南也有分店就是不知在哪
49、梅城出名的「鴨子王」,鹵鴨子,鴨血都香,開了幾十年,在老煙廠那裡
50、老電影院附近的白切雞,以前是推車出來賣的,現在有店了
51、金山小學的牛雜,最老牌老資格的牛雜集中地
52、文化公園港灣超市往廣播電視台方向的牛雜,新開不久但是許多人都慕 名前往,聽說是蘸牛雜的醬料上花了工夫。
D. 醬牛肉什麼部位最好吃
如果是想要做出來正宗醬牛肉就是需要挑選更加新鮮的牛肉,大部分都是會使用牛腱肉,這個部位的肉質吃起來會更加的鮮嫩,不會覺得那麼柴,而且還有很多人們會在做醬油的時候加入一些芹菜,這種配料的加入會讓整體的味道更加散發出來清香,也可以豐富了醬牛肉當中單調的味道。
原料:牛腱肉2500克,芹菜125克,醬油250克,鹽125克,白糖100克,大茴香30克,桂皮30克,大料10克,花椒15克,丁香2克,蔥、姜各50克。
製作:1、將牛肉用鹽反復揉搓,放入缸(盆)中掩制(熱天需1天冷天需2天);
2、將腌制好的牛肉取出,用清水泡洗干凈,放入沸水鍋中浸燙5-6分鍾,洗凈血污,取出。切成大塊,再放冷水鍋中,加醬油、白糖、蔥段、姜塊以及紮成把的芹菜和布包調料袋(內有大茴香、桂皮、大料、花椒、丁香等);
3、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將湯汁調和成醬紅色,改小火,保持湯水溫度在95℃左右,慢煮約30分鍾;
4、取出芹菜,再煮2個小時(中間需將牛肉翻動1-2次),待牛肉酥爛時,收濃湯汁,塗沫牛肉表面,晾涼,切片裝盤食用。
原料:牛腱肉、蔥姜、八角、花椒、桂皮、香葉、老抽、糖、鹽、白酒等。
E. 梅城哪裡的小吃好啊 梅州的
梅縣小吃
1、寬婉醫院旁的「德記」魚湯類(魚泡、面、粉等)
2、西橋頭晚上才有的豬粉腸煮腰花。
3、中山街「侯記炒粉」。
4、文保路尚記旁邊側巷內「榮記湯丸」。
5、更樓下的牛腩和老電影院下崗邊的牛腩面。
6、元城路阿張的餃淹面。
7、老城吳屋巷和輔庭路的魚丸。
8、燕龍和漢興的燉品(燕龍的臘味飯,漢興的木瓜血鴿)。
9、海石花的炒田螺和炒粉。
10、老縣府和「肯德雞」之間有個比較清凈的里美西餐館。
11、魚燜飯在梅城我知道的有三家,其中華僑城樂萬家超市對面的不錯。
12、在長樂和生輝可以吃五華魚生。
13、梅龍路的餃子館有幾樣比較好吃,比如麻辣豆腐和土豆燉牛肉,烤羊肉串
14、西橋市場和程江橋之間有個海鮮夜排擋,便宜到我不敢相信。
15、文化路上蘭州拉麵,面不怎麼樣,湯倒真TMD好喝。
16、玉英醫院往上的腸粉,可能是正宗的客家腸粉,皮比較厚但是很有嚼勁,梅州僅此一家,別的地方做不出來,(那些皮薄放青菜的都是屬於潮州或者廣州腸粉),醬非常香,很稠。店門是深藍色的,很好認。
17、勤力苑市場裡面的燒賣。旅遊團都帶到那裡去吃,梅州最出名的燒賣,我曾經見過一大群外國人去吃,皮比較干,筍很香。
18、金利來大街的燒賣(油羅街直下,幸運兒對面),原先是開在三角塘市場里的,後來擴業了就搬到金利來,跟勤力苑的燒賣一樣也是做了幾十年,燒賣特點是皮比較薄,肉比較嫩,但沒那麼香,味道較甜;
19、凌風西路末段的魚頭煮粉,幾十年的品質保證;
20、五洲城晚上9點多才有的粉腸煮豬腰湯,粉腸正,超大個超脆;
21、西橋圓盤蘋果家私門口晚上10點才出攤的牛腩煮粉,(要老伯伯推出來的那家),蘿卜超入味,不過貴了點。
22、梅江橋底下的「老火湯」淹面以及燉品,淹面放豬油和魚味,比旁邊那家要香,燉品2元到8元不等,一般胡椒豬肚豬心之類的才4元,價格適中而且味道不錯。
23、馬石下中國銀行附近的炒麵,就窩在一個小巷裡面,鍋子擺在巷口,桌子擺在更樓下。這個很不起眼的炒麵店炒的面很香,而且面比較大條,也是開了許久,老梅城就懂得找去吃。
24、仲元路郵局旁邊的「鳳記」煲仔飯。梅城開了最久的煲仔飯,那裡再往下有好幾家賣煲仔飯的(這家原先也開在這一排,但後來因擴店裝修等原因搬下來),但是這家環境比較好比較衛生,飯也比較香沒那麼綿,一排過就他一間賣煲仔飯的,所以很好認。
25、虹橋頭的大埔筍板和手工面,在文化公園附近的游戲機室旁邊,大埔人開的店,很正宗的筍板,手工面放碎肉以及青菜豬油,面滑而且非常香,味道超級棒。
26、新中苑的桂林米粉,桂林人開的,很多在火車站工作或者在那邊租住房屋的外地人都會去捧場,花樣不多但是面和湯都很香,還有他的辣椒粉超級棒,吃的時候撒在湯里味道超級好,在梅城吃了好幾家桂林米粉還是覺得這家比較正宗。
27、南門文化廣場單車行旁邊的珍珠奶茶:梅城最好吃的珍珠奶茶,強烈推薦香芋及蘋果口味。
28、客都西餅屋的腸粉,看每天早上的人流就可以肯定品質,屬於廣州腸粉,推薦冬菇口味的腸粉。特點是香滑,花樣多。
29、三板橋路末段的「頂好包點」,廣式包子,包子很松軟,餡非常香,天天都排隊購買,生意非常好。不過包子個比較小價錢比較貴。叉燒包是那裡的招牌產品,還有許多其他口味的包子我都非常喜歡。
30、黃糖醫院旁邊市場下面的包子,早上擺出市場正樓梯口賣,叉燒包超級出名(就是酒樓的那種無皮開口笑叉燒包),奶黃包也非常爽口。生意也超級好,俺奶奶天天不吃睡不了覺。
31、黃糖十字路口的燉品,晚上才有開門,店子就在紅綠燈下面,除了燉品外綠豆湯和紅豆湯口碑都非常好。
32、「非常小吃」的竹筒飯,田雞竹筒飯最香最滑最好吃。。
33、江南西橋圓盤規劃局斜對面「台灣冰匠」的局飯,局意粉,西式意粉西班牙意粉還有雪泡:那裡的意粉弄的味道比較好,但是價錢會貴一點哦,雪泡味道也很好別的地方都吃不到。
34、文化公園「大口福」快餐店的揚州炒飯和泡沫果汁,揚州炒飯炒的非常好吃,可能是因為他用的米比較好,現在好久沒去吃味道不知道會不會變了,但是以前就經常跑去吃,價錢也非常實惠。果汁一定要泡沫的,強烈推薦青蘋果味道的!鮮榨果汁也很不錯但是泡沫的更香。
35、黃糖十字路往黃糖醫院方向的「快可得」快餐店的炸雞腿,學生朋友一定全都知道,因為那裡的炸雞腿真的是又便宜又香,5元一大個,有鹽局、脆皮和酥皮三種,本人最喜歡酥皮。還推薦此店的西多士,一份兩元,但是如果你第一次吃,兩份往往都是不夠的。。
36、赤岌崗的「牛記潮州粥」,梅州中學旁邊,粥怎麼樣是其次,強烈推薦此店的豆瓣醬,撈在粥裡面或者純拌香菜吃下肚都很不錯。
37、文化公園晚上的燒烤,有一家湖南人推出來的比較好吃,雞腿肉和羊肉串烤出來最香。
38、華僑城的拉麵。忘了叫什麼名字,好象是「蘭州拉麵」還是什麼。忘了,總之味道不錯。
39、江南大園巷「長樂」的紅燒豆腐是最好吃的,當然還有香芋欠術煲。「生輝」的椒鹽局豬肚,很讓人回味哦。
40、嘉應中學往客都大酒店方向「聚圓」酒家的全豬湯、炸南瓜丸、還有玉粉煲。炸南瓜片很好吃啊,放了大蝦仁,油羅街的南瓜丸是硬的那種,但是這種炸出來是酥酥的,味道鹹鹹甜甜的非常好吃,我有個朋友就為了吃這個,天天上聚圓去打包。
41、火車站廣場附近湖南湘菜館的「血鴨」,很多人都是慕名而去的。
42、玉英醫院對面的狗肉煮粉,就正對門,實在是很小的一間店子。名字叫「可能好吃」。小花園E時代網吧旁邊的狗肉煮粉,香,我最喜歡去的一家狗肉煮粉店,個人認為比葛記好吃許多。
43、南口車陂的「營富燉雞」,雞湯好喝、青菜也特別有農家味道。
44、百花洲市場旁邊的「肉丸妹」肉丸豆腐。豆腐比較好吃,肉丸跟「臭名遠洋」的差不多拉。
45、百花洲市場入口處的豐順捆板,裡面放有淡鹹菜和豆乾,超級爽口丫
46、梅城出名的「彭記燒鵝」,油羅街口。江南百花洲也有分店。
47、梅城出名的「鴨子王」,鹵鴨子,鴨血都香,開了幾十年,在老煙廠那裡。
48、老電影院附近的白切雞,以前是推車出來賣的,現在有店了,不過不好找丫,俺也說不太明白。
49、金山小學官井頭的牛雜,哈哈,最老牌老資格的牛雜集中地。
50、文化公園港灣超市往廣播電視台方向的牛雜,新開不久但是許多人都慕名前往,聽說是蘸牛雜的醬料上花了工夫。
希望對你有幫助
F. 客家特產有那些
1、算盤子
算盤子是客家的傳統風味小吃,它的顏色有綠色和紫色兩種,形狀就跟算盤一樣,非常的漂亮。算盤子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必備的小吃,因為它象徵著團團圓圓,也企盼著來年能像算盤一樣精打細算,多掙些錢。
2、炸芋圓
客家人逢年過節都少不了芋圓,這里的做法是將芋頭去皮切絲,然後和著粘米粉和鹽一起搌成干餡備用,然後將干餡捏薄之後放去油鍋中炸熟撈出,放到壇中密封起來,等到節假日的時候就可以取出享用了。
3、豆腐套餐
客家人吃豆腐的花樣特別的多,豆腐套餐則包括了豆腐花、煎釀豆腐、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等,另外還有下飯菜都腐乳。
4、水蒸雞
水蒸雞是客家的特色菜,它是用散養在山間吃蟲草穀物長大雞做的菜,客家人將整隻處理好的雞放入鍋中蒸熟,配上一疊調好的醬汁,吃的時候直接用手撕著吃,滋味特別的棒。
5、炸南瓜圓
炸南瓜圓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少不了的一道菜,它的做法的是將切成絲的南瓜和著粘米粉、鹽一起搌成干餡備用,然後將干餡放入油鍋中炸熟撈出,等完全冷卻之後放入壇中密封起來,想吃的時候就可以取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