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門峽有什麼特色的美食
三門峽的特色美食有:
三門峽美食之大刀面
大刀面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切面的刀大的出奇,此刀長3尺,寬5寸,形如鍘刀。先將面擀成一尺多寬的麵皮,然後折疊成十餘層,放在大刀下,切成寬細不同的面條。吃時佐以澆頭、配菜,酸辣可口。
三門峽美食之觀音堂牛肉
觀音堂牛肉此菜的製作過程頗為繁復:先將牛肉腌制好,再放入大鍋內煮沸,邊煮邊加入適量的茴香、丁香、白芷、姜、蒜、辣椒等。成品色澤鮮艷,醬香濃郁,鹹味適度,肉嫩可口。
三門峽美食之脂油燒餅
脂油燒餅外觀為扁圓形,旋紋相套,焦黃明亮,每層薄如紙。吃來外酥內軟,濃香撲鼻。
三門峽美食之糟蛋
陝州糟蛋採用雞蛋和黃酒酒糟加工釀制而成。傳說是晚清時浙江紹興一個釀酒師傅把這種工藝傳到了陝州。它用料嚴格,工藝講究,成品蛋蛋心呈紅黃色細膩糊狀,無硬心,有蛋香、脂香、酒香等多種香味,味悠長可口,風味獨特。成品蛋宜存放於清涼處,隨吃隨撈,食時去殼,加香油少許,是豫西有名的風味食品。
三門峽美食之麻花
三門峽麻花源於陝縣大營麻花。相傳很久以前,大營一帶毒蠍橫行,人們為了詛咒,每年陰歷二月二,家家戶戶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作毒蠍尾狀,油炸後吃掉,稱之為"咬蠍尾",久而久之,這種"蠍尾"就演變成今天的麻花。麻花以含水量多少,又可分為軟、硬兩種。初期,大營製作的麻花全屬"軟面型"。十九世紀中葉,大營村又創制了"硬面"麻花。解放後,大營麻花經三門峽市飲食服務公司廚師蔡天貴改進,製作技術和配料工藝大為提高,形成獨具一格的"三門峽麻花"。這種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有稜角,香甜可口,黃焦酥脆,久放而不幹,營養價值較高;1960年,周恩來總理視察三門峽,品嘗後風趣地說:"這麻花沒有牙的人也可以吃澳!
三門峽美食之石子饃
石子饃又稱石子燒餅。因用豆石在鏊上面墊底烙熟而得名,其歷史源遠流長,兼有原始的製作方法,是靈寶、盧氏的一種別有風味的食品。主要原料是:麵粉、豬油、小油(植物油)、食鹽、大料、花椒、蔥等。石子燒餅外觀焦黃鮮亮,中凹邊突,活像一個橢圓形的小金盆,咬開後層次分明,外酥內軟,咸香可口,經久耐貯。
2. 話說淮南牛肉湯
一、
人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說這話的自然是淮河流域的平常百姓。
不錯呢。
說她好,自然有值得誇耀的資本,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比如淮南就是如此這般。
淮南,坐落在淮河中游,四季分明,物產豐富,主城區在南岸,在新舊城之間橫卧著一座不大的山,叫舜耕山,不知道那位有著雙瞳的老祖宗可曾在這里播過種、收過五穀。淮南最富盛名的物產是一黑一白兩樣物件。黑的是媒,是天設地造的;白的是豆腐,傳說是淮南王劉安在這里煉丹時不經意間發明的,仙丹沒煉成,反倒是為後人帶來了千古美味。
這一白一黑造福了一方百姓,淮南煤炭產量占華東地區的三分之一,伴隨著煤炭發展的是火電,數座大型火電廠現在裝機有一千多萬千瓦,號稱是火電三峽。
這一黑一白也造就了淮南人的性格,那性格大多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表現在平常生活中的是:性格豪爽、剛烈、常常表現出俠肝義膽,願為兄弟兩肋插刀,平常很少看見淮南人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解決糾紛往往是三兩句的事,然後會伴隨著更極端的方式。
這一黑一白也造就了淮南人的飲食習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是常態。你想,那煤炭工人常年在地下,過著成天與閻王爺打交道的日子,一出礦井,洗個澡、換身衣服,就去吃飯,哪裡有時間細嚼慢咽、又哪有孔乙己吃茴香豆算著回字有幾種寫法的功夫?
這種性格、這種環境,使一種美食橫空出世一一淮南牛肉湯。
二、
淮南牛肉湯,是用黃牛肉加上牛骨配上各家獨制秘方、香料,用碩大的鐵鍋用時間、用心情精心熬制而成。在鍋里翻騰著紅紅的東西是辣椒油,鍋里有大骨頭、大塊牛肉,鍋上面用鍋蓋半蓋著鍋,上面堆積著煮熟的牛肉,煮的發白的牛骨,這是店家在做無聲的廣告。旁邊案子上有有用水發好的山芋粉絲、切成細如發絲的豆腐皮、硬幣大小的是綠豆餅,盤子里裝的是切成像紙一樣薄的牛肉片,還有牛蹄筋、牛百葉、牛寶等,任客家選購,一旦客家選定食材後,只見店家把所選食材放到漏勺里,然後放到滾沸的湯鍋里燙熟,裝碗、盛湯,店家會問每一個客家:可要辣椒油?要的就從鍋里單撇半勺辣椒油放入碗中,隨後往碗里放香菜末、蒜苗末,一碗湯濃醇鮮、原料豐富、咸辣適口、熱氣騰騰、香飄四溢的牛肉湯就算大功告成。端到客人面前的是半碗菜半碗湯,客人這時是要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小口 地喝湯、吃肉、吃菜,待到半碗下肚,不過癮的客人會叫店家再加湯,在淮南,吃牛肉湯是可以再加湯的,且加湯是不加錢的。天冷時,一碗牛肉湯下肚,立馬會臉色紅潤;夏天時,一碗下去,立馬會大汗淋淋。
說起淮南牛肉湯,人們就能眉飛色舞,在淮南有「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不喝牛肉湯,此生算白走」的說法。我親眼見一個初為人父的漢子,在吃牛肉湯時不時給坐在童車里的兒子夾牛肉湯里的綠豆餅,也親眼見兩位耄耋老人來到牛肉湯店裡吃飯,那老太太說:湯里油大,湯里油大,連說兩遍,也許是老伴聽不見,也許是老伴正集中精力享受無暇顧及。
一般來說,淮南人是在早上吃牛肉湯,當成早點,就像北京的豆汁、天津的煎餅果子、上海的小籠包子。
也有例外,單身的男女,沒有飯局時,會找一家熟悉的館子要上一碗湯,再加兩塊燒餅,權當快餐。
還有就是離開淮南一陣子,再返回時,總要給自己找個借口去喝上一碗。
馬未都先生說,這是上癮,南懷瑾先生說,這是犯鄉土病。
三、
說的這么熱鬧,這牛肉湯能待客嗎?回答是肯定的。
一位外地朋友,常有走動,或是公幹,或是會議,或是仙侃,也常在一起推杯換盞、觥籌交錯,每每到淮南吃過正餐後,定要拉住我,非要到老公安局旁的小巷子里,找到那家牛肉湯館,要兩個小菜,來兩瓶啤酒,再喝上一碗牛肉湯這才心滿意足。
那年,接待一家關系公司的幾位客人,算是貴客了,就餐的地點是當時淮南屈指可數上檔次的一家餐廳,上的有什麼美味佳餚,大部分沒記住,能記住的有兩道菜,一道是現場製作的豆腐,一道是牛肉湯。對我來說,這牛肉湯沒因為酒店招牌大而更起色,遠不及路邊店的色香味,但對遠來的客人來說已經足夠正統了,他們品嘗後也是贊不絕口。
在九十年代,淮南的這碗湯曾經有過改良,有的店不用大海碗,用的是小砂鍋盛湯,碰巧,一群外地朋友來淮南,點明就吃牛肉湯,別的都不要。用的就是小砂鍋,配上小湯匙,一群朋友不滿意了,原因是喝湯不能直接用嘴對著砂鍋喝,小湯匙喝著不過癮。再後來,小砂鍋逐漸退出了牛肉湯館,估計原因與那些朋友的不滿相似。
有一次用牛肉湯招待客人印象最深。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是替朋友接待他朋友的客人,是到淮南下面一個區的工程點去看兒子,在市裡轉車。那是十二月了,天陰沉沉的,下午大約三點多,一個老漢帶著一個姑娘,這兩個人我都不認識,只見他們在辦公室門口怯怯地問,我看這瑟瑟發抖的兩位,問了一句:你們吃飯了沒有?老漢挺客氣:不餓。我明白了,隨後帶著這兩位到附近小街的牛肉湯館,給他們要了兩碗湯,幾個燒餅。老漢看我與店家交涉著,還說了句:不要太麻煩了。實際上,在當時的牛肉湯館,你想麻煩、想增加花樣也不可能,他只會做湯,燒菜、掂勺他們也不會。
店家隨即給他們上了熱湯、燒餅,隨後問我他們為什麼這么晚才吃飯,我大概其地給店家說了一下來龍去脈,一時贏得店家及相鄰商家的贊許:現在還是好人多。
嘿嘿,無意間被人點了個贊。
吃完飯,明顯看出他們不同了,精神煥發了也不再發抖了。
四、
淮南的牛肉湯館坐落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二十年前這些店面的規模都不大,簡陋的似《清明上河圖》里的店鋪,一口大鍋支在門外,燒湯的是用大汽油桶改造的燒煤的大爐子,偶爾捅爐子時煤灰會上下翻飛,室內是三兩張或方或圓的桌子,桌面一般來說是油光鋥亮,好似文物的包漿,但喜歡這口的人卻樂此不彼,常進常出,見慣不怪。近些年,淮南的這些牛肉湯館都有改進了,店面都比以往干凈、整潔許多,有的就類似洋快餐店樣式,這些店的規模有大有小,小的店面一般在十張檯面以下。大的檯面有十多張檯面,還有的店面設有包廂,增加了冷盆熱炒,這是進步了,還是即將走向死胡同,還真不好說,總感覺這樣的店面離平常百姓遠了點。
這牛肉湯這么好,能不能像漢堡、披薩餅、肯德基一樣走向世界?我不知道。
在合肥、馬鞍山、在宿州、淮北等地及至外省的常州的什麼美食一條街上都有人看見過打著「淮南牛肉湯」招牌的飯店,什麼味道,我不知道,我碰到的一位說過,這個城市最好的牛肉湯也不及淮南最差的牛肉湯。去年到蘇州去,在所住賓館旁就有一家掛著「淮南牛肉湯」幌子的飯店,從格局上看,有點類似,但沒去品嘗過。一家公司的一部分員工從淮南到外地做事,害上了鄉土病,他們的領導倒是非常關心員工,指示食堂熬制牛肉湯,那都是真材實料,但員工說與淮南牛肉湯的味道就是不一樣,怎麼變化、怎麼加工也沒有那個獨特的味道。是什麼味道?那隻能意會,不可言傳,這是一白一黑加上奔流不息淮河水的混合味道?還是莫名的鄉土獨特的氣息?還是是橘生淮北的緣故?還是沒有得到真傳、沒有獨家秘方,沒人能說清楚。
20151204於淮南
評論
寫下你的評論...
個人內容支持自動生成視頻
智能匹配素材,快速調整內容,簡易輕松創作屬於自己的視頻 ~
隨筆
相關推薦
驅車十幾公里,只為那一碗面
閱讀 959
新疆美食 | 面肺子與胡辣羊蹄
閱讀 1446
不要小瞧在一定位置上的老闆,他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閱讀 502
炸醬面
閱讀 1188
晶瑩剔透的煙台燜子
閱讀 1286
3. 深圳三峽牛肉店
好
1.
將一條牛腱子一切兩半,洗凈後泡入清水中浸泡30分鍾,倒掉血水不要
2.
鍋中倒入清水,放入牛腱子,大火煮開後,撇去浮沫,然後將牛腱子撈出,煮肉的水倒掉不要
3.
把鍋清洗干凈,將焯燙好,洗凈的牛腱放入鍋中
4.
把蔥、姜、香葉、大料、花椒、草果、桂皮裝進調料包,放入鍋中,加入水
5.
放入生抽、老抽、豆瓣醬和糖攪拌均勻
6.
蓋上鍋蓋,按下「腐乳蹄」進行燉煮
7.
烹飪結束後,打開鍋蓋,將牛肉從鍋中撈出放在盤中,冷卻風干後切片即可
4. 三峽大壩有什麼小吃價格怎麼樣
本期導讀:三峽大壩有什麼小吃,價格怎麼樣了?
5. 三峽土家牛肉怎麼弄的吃啊
用料
黃牛肉 500g
辣椒 10個
大蒜 一頭
老抽 5mL
醋 10ml
花椒 40顆
豆瓣醬 一勺
土家牛肉鍋的做法
大蒜切片,生薑切沬,辣椒切沫
牛肉切絲,開水涮一下,空鍋熱油5OmL,加涮好牛肉絲翻炒至略黃,加醋炒!
翻炒牛肉絲空出,鍋中剩油加豆瓣醬至有紅油,加花椒、辣椒、生薑、大蒜炒出香味
加牛肉絲翻炒一分鍾。加水沒過牛肉,大火燒開,小火燉60分鍾,少許湯開吃
完成
6. 三峽主要吃魚還是吃蝦
吃魚。三峽中的第一峽瞿塘峽位於重慶市奉節縣境內,第二個峽巫峽位於重慶市巫山縣境內,第三個峽西陵峽則在湖北省。因此,整個三峽是跨了兩個省市的。而下面則這三峽跨的兩個省的特色美食都有些什麼。
三峽特色美食:重慶辣子雞
辣子雞,是一道大眾喜聞樂見的美味佳餚,一般以雞為主料,加上蔥、干辣椒、花椒、鹽、胡椒、味精等多種材料精製而成,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雖然是同一道菜,各地製作也各有特色,如,重慶歌樂山辣子雞、超級辣子雞、辣子雞塊、黔味菜餚辣子雞、川味辣子雞丁、辣子雞丁等。
三峽特色美食:重慶酸辣粉
是四川、重慶等地的漢族傳統名小吃,其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 「酸辣粉」主粉由紅薯,紅苕,豌豆按比例調和,然後由農家用傳統手工漏制而成。酸辣粉源於四川民間,取食材至當地手工製作的紅薯粉,味以突出酸辣為主而得名。
三峽特色美食:周黑鴨
鴨脖即鴨脖子,又名醬鴨脖或醬鴨脖子,屬於醬汁類食品(主要是麻辣誘惑鴨脖,醬板鴨、包括醬鴨翅、醬鴨脖、醬鴨拐、醬鴨掌、醬鴨舌、醬牛肉、醬板魚、醬板乾子、醬板藕等),最早起源流傳於清朝洞庭湖區的常德,經湖南流傳至四川和湖北,近年來風靡全國。醬汁類食品通過多種香料浸泡,然後經過風干、烤制等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具有香、辣、甘、麻、咸、 酥、綿等特點,是一道開胃、佐酒佳餚。
三峽特色美食:涼蝦
涼蝦是湖北宜昌、四川、重慶等一帶十分常見的特色的一種小吃,滑糯清爽,柔軟清甜。它用大米制漿煮熟,用漏勺漏入涼水盆中而成。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再放置紅糖水。是人們消暑的一道甜品。
三峽特色美食:宜昌炕土豆
「炕」是湖北宜昌地區、恩施地區的方言,是煎炒燜炸之外的一種做菜方式,介於用少量食用油煎與炸之間的一種烹飪方式。「洋芋」就是土豆。俗話說「高山的洋芋,低山的苕。」就是說高山上的洋芋味道好,在湖北西部高山上出產的洋芋味道都非常受食客的歡迎,提出了做洋芋類的家常菜,做宜昌地區流行的「炕洋芋」更是一絕。湖北省宜昌陽有個黃柏山,盛產洋芋和包白菜。那裡流傳著一首情歌,「情哥來得稀,沒得么之吃,炒一盤包兒菜,燒幾個大洋芋」。吃洋芋有多種吃法,特別是炕洋芋,松泡味美。「炕」是指少放油(油量打濕鍋底就行),讓洋芋盡量與鍋底接觸,而不是油多來炸。炕熟後,洋芋吃在嘴裡感覺不油有種烤熟的香甜感。
三峽特色美食:精武鴨脖
精武鴨脖是武漢最有名的漢族小吃,因為起源於漢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鴨脖是將川味鹵方改進後用在鴨脖上好火計精武鴨脖培訓,具有四川麻辣風格,香味撲鼻,口感刺激,鮮美無比,所以很快成為了武漢人喜愛的名小吃,僅在精武路一帶就有十幾家店。如今,精武鴨脖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並且形成一些新的流派。鴨頸絕對是武漢人對中華美食的新貢獻,武漢人喜歡吃鴨脖子,因為它味足夠勁,回味無窮。鴨脖子,本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是經過用紅辣椒、花椒、八角等幾十種純天然香料進行精心烹制料理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再剁成一節一節,大小剛好能在嘴巴里自由轉動。鴨頸肉層次分明,頗有嚼勁,肉啃完後,接著吸吮骨節中間的骨髓,「滋溜」一聲,讓人覺得頗有成就感。照老一輩人的說法,鴨脖是活肉,鴨子整天尋吃覓食,纖長的頭頸一伸一縮,肌肉纖維鍛煉得非常有韌勁,所以味道格外的好鴨脖子所以能脫穎而出就在於它肉附於骨,鴨肝鴨腸之類屬於一口香,很易滿足,而鴨翅、鴨掌骨肉較易分離,吃起來沒有難度,只有鴨脖子骨肉相連,任你啃嚼吸嘬,也只能得其味之八九,讓人總是難以充分滿足,這便是鴨脖子的妙味所在了。
三峽特色美食:熱乾麵
熱乾麵是湖北省武漢市的漢族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漢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歡迎。隨著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漢熱乾麵也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是諸多人喜歡的麵食之一。熱乾麵與北京的炸醬面、河南燴面、山西的刀削麵、四川擔擔面同稱為中國五大名面。熱乾麵的面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五香醬菜等配料,色香味俱全。武漢熱乾麵可謂享譽全國乃至世界。
7. 長江三峽有什麼好吃的
一、紅油小面
它是宜昌人最愛吃的早點之一。在當地人們早上大都會選擇吃紅油小面。其實紅油小面最早是從四川、重慶等地流傳過來的,因為當地紅油小面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分量實惠,所以成為宜昌人的早點的首選,也是當地的特色美食,如今當地的百姓已經不單單只吃面了,他們還喜歡在面上加一點煮好的黃豆、或填上幾塊牛肉,這樣又增加了小面口味的豐富性,現在許多來宜昌旅遊的遊客,都開始入鄉隨俗,早飯吃紅油小面了。
二、、蘿卜餃子
如果有人要問小編三峽宜昌好吃的特色美食有什麼?那麼小編一定會推薦大家去嘗嘗蘿卜餃子。它是油的外酥里軟,味鮮順口。在當地如果有的人來不及吃飯,那他們就會買兩個蘿卜餃子當飯吃,如果有朋友去三峽旅遊那麼有機會一定要去嘗嘗當地的蘿卜餃子,當然小臂要在這里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讓剛出鍋的蘿卜餃子燙到嘴了喲。
三、炕土豆
這帶到菜是土家人的傳統小吃,炕土豆吃上次外焦里嫩,在宜昌每個炕土豆攤位上都會有泡蘿卜、辣椒等作料,其中有的攤位還會准備切好的節節根來與坑土豆進行搭配,一碗炕土豆不僅有油炸土豆的味道,還有其他配菜組合出來的香味和可口美味,興趣的朋友有機會可以來嘗嘗,這也是當地的特色美食之一,如果有人問小編這里有什麼好吃的,小編覺得炕土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四、涼蝦
它是宜昌本地才常見的一種飲品,在夏天會看見大街小巷都有賣的,喝涼蝦要搭配紅糖水或白糖水,一般情況下是搭配紅糖水,加白糖水的方式是後來的改進版。現在當地人喜歡用涼蝦來搭配紅油小面,讓人吃著別有一番風味,因為涼蝦的價格便宜,所以在夏季當地的大街小巷都有賣的,也是下邊給大家提供的三峽宜昌特色美食推薦之一。
五、涼拌節節根
其實節節根的學名就叫「魚腥草」,是中葯,但是在宜昌人的改造下,現在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味中葯,現在的它已經成為當地人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菜和。新鮮的節節根有一股淡淡的葯香,在夏季吃節節跟可以清熱解毒,因為這道菜味道獨特,所以贏得了不少遊客的喜愛,是當地的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