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醬牛肉應該用牛哪個部位的肉
選用牛腱子肉製作醬牛肉最為合適,也就是牛大腿部位的肌肉,因為牛腱子肉外面有層筋膜,做成鹵味口感好,肉質有嚼勁且不會柴,而且牛腱子比較好切開並且擺盤美觀,看著十分有食慾。
把清洗好的牛腱子肉放入清水中浸泡2個小時,這樣可以泡出牛肉中的一部分血水以及雜質,從而達到去腥的效果,同時也能讓牛腱子肉更加容易熟透,浸泡好之後再進行焯水,記住冷水下鍋焯,這樣才能將牛肉中的血水完全焯出,還能使肉質更加軟爛。
紅燒過程中要掌握好火候,這樣燒出來的牛肉才入味,先用大火燒開鍋,然後轉小火煮1個半小時,時間到後關火,這時還不能取出牛肉,讓其在鹵水中浸泡1-2個小時,讓牛肉充分入味,牛肉才會更美味。還要提醒大家一點,紅燒過程中不要中途加冷水,否則會影響牛肉的口感。
2. 醬牛肉用牛的哪個部位最好
醬牛肉多為牛腰窩或者腱子肉,這樣做出來的牛肉韌性十足,口感最佳。最正宗的醬牛肉則只取牛前腱,這樣的醬牛肉有濃郁肉香但絲毫不膩,口感松軟卻又不失筋道。
醬牛肉
牛肉為主要原料,經過多種調味料的腌制而製成的一種肉製品,是源於內蒙古呼和浩特著名的特色名菜。優質醬牛肉色澤醬紅,油潤光亮,肌肉中的少量牛筋色黃而透明;肉質緊實,切片時保持完整不會鬆散,切面成豆沙色;吃起來鹹淡適中,醬香濃郁,酥嫩爽口,不硬不柴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
配料:
烹飪步驟:
1.將牛腱子泡在冷水中解凍,中途換兩次冷水,倒掉血水可以減少雜質和腥味。 小提示:鹵牛肉選用腱子肉最合適,腱子肉就是牛腿上,膝關節上下的肌肉,與韌帶(牛筋)糾結在一起,呈長條圓錐形,前腿叫前腱,後腿叫後腱。鹵好後切開,肉中鑲嵌著金黃色半透明的牛筋,形成漂亮的花紋,也叫「花糕」。《水滸》里的梁山好漢一進小酒館,就點兩盤牛肉兩壇好酒,店小二端上來的,就是「花糕也似的」鹵牛肉
2.我切了一半用,牛腱子兩頭的牛筋可是好東西,不要丟掉了,和牛肉一起鹵,別有一番風味
3.將牛腱子放入鍋中,加冷水和蔥姜,煮沸汆水,鍋邊冒的這些浮沫就是帶腥味的雜質和血水等,要撇掉
4.焯水後將牛肉用溫水沖洗干凈。此時不要用冷水,因為忽然遇冷,肉質熱脹冷縮,容易變得更硬,不好入味。
5.將牛腱子和多的一條牛筋一起放入電壓力鍋中,將所有調料都加入溫水中,倒入鍋內,水量差不多蓋住肉的表面就行。我是將所有香料打成了粉末,比裝入紗布袋中更方便,也更容易入味。也可以不用壓力鍋,放入鐵鍋或砂鍋中,小火慢慢燜燉,耗時更久一些
6.選擇電壓力鍋的「牛羊肉類」,「燜燉」程序,啟動開始。一般1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是老式壓力鍋,可能用時更短。要注意別把肉燉得太軟爛,還是稍有筋道的口感好吃。牛腱子要好嚼,而且越嚼越香才最好
7.完成後從壓力鍋中倒入一個深盆中,這時候可以看到肉表層和牛筋都上色了。把肉繼續浸泡在湯汁中放涼
8.晾涼後可以直接切片吃,或者把切好的厚片再放入湯汁中浸泡兩三分鍾再吃都可以
烹飪小貼士:
鹵好牛肉剩的鹵汁,可以重復使用。老鹵汁可以用來燒菜,做火鍋湯底,或者鹵鴨胗鴨心鴨翅等鹵味。老鹵汁的味道獨特,既有香料的香味,又有咸、甜、鮮味,再加上肉香味,重復煮沸留下來的都是精華
八角:有健胃鎮痛、調中理氣、祛寒濕,治療消化不良和神經衰弱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種外形很像八角的「野八角」是有毒的,外形通常不是八個角,沒有香甜味,使用的時候需注意。桂皮(肉桂):溫腎壯陽,健脾胃,驅寒止痛。香葉(月桂葉):開胃理氣,養肝補腎。多香果:抗菌殺菌,減輕胃脹,促進消化。小茴香:開胃散寒,但每日不可食用超過10克,否則對視力有副作用。草果:健脾、除痰、消食。砂仁:健脾消食。山奈:溫中除濕,消食鎮痛
3. 醬牛肉哪個位置的肉最好
如果是想要做出來正宗醬牛肉就是需要挑選更加新鮮的牛肉,大部分都是會使用牛腱肉,這個部位的肉質吃起來會更加的鮮嫩,不會覺得那麼柴,而且還有很多人們會在做醬油的時候加入一些芹菜,這種配料的加入會讓整體的味道更加散發出來清香,也可以豐富了醬牛肉當中單調的味道。
原料:牛腱肉2500克,芹菜125克,醬油250克,鹽125克,白糖100克,大茴香30克,桂皮30克,大料10克,花椒15克,丁香2克,蔥、姜各50克。
製作:1、將牛肉用鹽反復揉搓,放入缸(盆)中掩制(熱天需1天冷天需2天);
2、將腌制好的牛肉取出,用清水泡洗干凈,放入沸水鍋中浸燙5-6分鍾,洗凈血污,取出。切成大塊,再放冷水鍋中,加醬油、白糖、蔥段、姜塊以及紮成把的芹菜和布包調料袋(內有大茴香、桂皮、大料、花椒、丁香等);
3、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將湯汁調和成醬紅色,改小火,保持湯水溫度在95℃左右,慢煮約30分鍾;
4、取出芹菜,再煮2個小時(中間需將牛肉翻動1-2次),待牛肉酥爛時,收濃湯汁,塗沫牛肉表面,晾涼,切片裝盤食用。
原料:牛腱肉、蔥姜、八角、花椒、桂皮、香葉、老抽、糖、鹽、白酒等。
做法:
1、牛腱子肉放入清水中浸泡幾個小時,其中更換幾次水,直到水變得清澈,沒有血滲出為止。
2、找一塊紗布,將八角、桂皮、香葉、花椒等香料放入,用線封口。
3、鍋中加入清水,水中加入半小杯白酒,將牛肉放入,開火煮,煮至牛肉顏色變白,體積縮小即可關火,然後將牛肉取出,用涼水沖洗干凈備用。
4、電鍋里放入牛肉,加入切片的蔥姜,倒入一大勺白酒,加入一大勺糖,放入老抽和適量鹽,最後將縫好的料包放入。
5、往鍋中加入適量開水,蓋上鍋壓上閥,定好時間(40分鍾)即可,等涼後即可撈出切片。
小貼士:
1、做醬牛肉首先要選好肉,牛腱子肉是首選,連著點筋的其實最好吃。
2、牛肉要事先用清水浸泡,將血絲泡出後,成品味道更好。
3、牛肉先飛水然後再過涼,這樣做出的牛肉爛而不散,口感極好,加入白酒去腥。
4、花椒、香葉、桂皮等香料放入自製紗布包里,比鐵制的調料盒更容易散發味道。
加入老抽上色、鹽調味,但一定記得加一勺糖,可以使醬牛肉的味道更鮮美。
4. 自己製作醬牛肉,牛肉應該選擇牛的哪個部位呢
自己製作醬牛肉,牛肉應該選擇牛的哪個部位呢?
1.醬牛肉用的牛腱子肉比較好。牛腱子肉是從膝關節到大腿的肉。用肉膜包裹,內藏筋,硬度適中,紋路規整,最適合煲燉食物。其肌肉束緊密,筋膜均勻分布於肉中,成熟切面具有美觀透明的大理石紋理。而且圓弧形非常適合做冷盤。醬牛肉保留了牛肉的多種功能,如補中益氣、強筋骨、養脾胃等。能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適用於筋骨虛弱、臉色發黃、氣短乏力、貧血的人群。
4.紅燒過程中,要掌握好溫度,這樣煮出來的牛肉才能入味。先用大火燒開鍋,然後轉小火煮一個半小時,時間到了再關火。這個時候不能把牛肉拿出來,讓它在鹽水裡浸泡1-2個小時,這樣牛肉才能充分入味,牛肉才會更美味。還要提醒大家,燉的時候不要加冷水,否則會影響牛肉的口感。
5. 鹵牛肉哪個部位的肉最好
一般用牛腰窩或腱子肉。
鹵牛肉要做得好吃,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部位,是讓口感更好的關鍵。一般用牛腰窩或腱子肉都可以更正宗的醬牛肉只用牛前腿的腱子肉。也就是牛腱芯也叫五花趾,也叫金錢腱花腱等等。一頭牛就兩根。有肉膜包裹的,內藏筋,硬度適中,紋路規則,形似一朵小紅花,最適合鹵味。
在選擇輔料方面也是有講究的,做醬牛肉的味道取決於調味料的搭配,不同的地區,輔料也不同。北方的醬牛肉一般會加入辣椒和黃豆醬講究香醇味厚。而我們南方講究醇香帶甜,有的還要突出醬香,這是南北方鹵水的差異。
注意事項:
1、原料選擇及整理選用符合衛生標準的牛的腿肉、脊肉。先將牛肉切成重0.4~0.8公斤重的大塊,用清水漂洗後放入鍋中,每50公斤鮮牛肉加水25公斤,老薑0.3公斤,硝酸鈉25克煮開,過紅即行撈起(肉塊切開後,切面呈現粉紅色),目的是除去血腥。
2、制鹵按鹵汁基本配方稱好各種輔料,香料用紗布包好,煮開即為鹵汁。
3、鹵制根據產品風味要求,將調味鹵汁中的配料下到鹵汁中(味精要等牛肉起鍋前再下),再放入煮過紅的牛肉,旺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燜30~60分鍾(視牛肉老嫩而定),起鍋即成不同味道的鹵牛肉。
6. 醬牛肉用牛的哪個部位最好吃
做醬牛肉需要用牛腰窩肉或牛腱子肉,最為正宗的醬牛肉多使用的是牛前腿的腱子肉,因為這個部位的牛肉做醬牛肉食用口感最好。牛身上不同部位的肉有著不同的質感,烹飪方式更是不一樣:一、牛頸肉:這個部位的肉肉紋較亂,但是肥瘦兼有,肉質干實,適合做成牛肉丸,做湯也是非常好的。二、肩肉:這個部位的肉有著較細的纖維
7. 醬牛肉用牛的哪個部位
醬牛肉主要選擇牛腰窩肉或者牛前腱肉。最正宗的醬牛肉會選擇牛前腿的腱子肉,用腱子肉做出來的醬牛肉口感更佳。
醬牛肉用牛的哪個部位
醬牛肉是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著名的特色名菜之一,其主要是以牛肉為主要原料,混合多種調味品腌制而成。
醬牛肉一般會選用牛的腰窩肉和前腱肉,另一些地區也會選擇用小牛的前腿、腹肋、胸口或腱子等部位的精肉。
用這些部位製作出來的醬牛肉會帶有濃郁的油脂香味,瘦嫩相宜,吃起來不僅不膩,而且口感松軟又筋道。
除了對牛肉原料的選擇以外,其次就是對醬牛肉調料的選擇。一般來說,醬牛肉常用的調料有丁香、砂仁、豆蔻、白芷或肉桂等。
准備好這些大料之後,按照一定比例裝入紗布袋中,再加黃醬、蔥段、老湯和鹽熬煮成醬鹵汁;最後將切了片的醬牛肉放進去腌制即可。
在製作醬牛肉的時候,不能把牛肉放入鍋中焯水。焯過水的牛肉肉質就會變緊,再進行腌制的話就不會入味,影響醬牛肉的口感。
之後,把腌制完的醬牛肉撈起來晾涼,再把醬牛肉的醬鹵汁燒開。將晾涼的牛肉放進去再次大火煮開,再轉中小火煮上半小時。這樣才算製作完畢。
8. 牛肉哪個部位適合做醬牛肉
做醬牛肉需要用牛腰窩肉或牛腱子肉,最為正宗的醬牛肉多使用的是牛前腿的腱子肉,因為這個部位的牛肉做醬牛肉食用口感最好。
把牛腱子切成幾個小塊,泡入清水兩小時。